古汉语敬谦副词摭谈
常见的古今谦敬词语
常见的古今谦敬词语常见的谦敬词语中华民族崇德尚礼,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作为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卑己达人。
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一些敬谦辞。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谦辞是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一般对己。
古代谦称一、王侯自称【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如《史记》:“朕为始皇帝。
”【寡人】皇帝的谦称,译为“我”。
如《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
如《赤壁之战》:“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寡君】臣下对别国谦称本国君主。
如《左传》:“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毂】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如《左传·僖公四年》:“岂不毂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二、臣子自称【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男性谦称,可译为“我”。
如《鸿门宴》:“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
如《战国策·赵策》:“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三、一般人自称【仆】谦称,译为“我”。
如《报任安书》:“仆非敢如此也。
”【愚】谦称,译为“我”。
如《赤壁之战》:“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
如《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小人】谦称,译为“我”。
如《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如《韩非子》:“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
”【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如《报刘一丈书》:“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不肖】即“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
中古汉语谦敬称谓研究述略
行 了个案研究 。严振洲的《 卿") ( 1985 )从历时 的角 说“ 度全面地考察了“ ” 卿 的用法演变历程 , 并将之 与“ ” 君 的感情色彩和用法进行 了比较 。
三 、 年代 以来 90 这 个 时期 的汉语 谦 敬称 谓 研 究 取 得 了不 少 新 的成
词的下位一带而过 , 没有作深人探讨 , 只是简单地列举
用 例且 不够 全 面。
( 2 ) 专题研 究 著作有俞理明的《 佛经文献语言》 其 中“ , 佛经 中常 用 的三身称 谓词 ”一 节从佛经 语言 的角度探 讨 了第一 人称谦称“ 、 , 鄙 奴”第二人称敬称“ 、 、 和一般化 尊 仁 贤” 的第二人称礼貌式 “ , 卿”在取材 中突破 了拘泥 中土文 献的成规 , 有诸多新的发现。 袁庭栋的《 古人称谓漫谈》 中专辟两章研究谦 称和 尊称 , 不但列举用法而且探究其生成机制 , 做了一些正 本清 源的工作 。 单篇论文很多 , 俞理 明的《 从佛经材料看六朝时的 几个三身称谓词》 依据佛经材料 , 对六朝时期的几个兰 身 称谓 词 “ ” “ ” “ ” “ ” “ 、 子 ” 了深 人 鄙 、身 观点是以魏晋南北朝 为主体的东汉至隋 , “ 是 古代汉语的质变期" 太 田辰夫 ( 《 汉语史通考》 。由于中国古代特殊的宗法制度 、 姻 ) 婚 制度 、 会制度 , 社 繁衍 出很 多的谦敬称 谓, 它是社交场 合人们用干谦 己敬人的称呼语, 是一种具有浓厚 民族文 化色彩的语言现象, 或者说是一种以语言为表现手段的 民族文化形式 ,在不断产生和发展中汇集成为一个源 远流长而又纷繁多彩的人称体系, 成为汉语词汇 中极具
特 色 的一 部 分 。
谦敬副词的现代用法
谦敬副词的现代用法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可以分为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语气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和谦敬副词,现代汉语的副词分类通常不包括谦敬副词。
然而古代的谦敬副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了一些用法,本文将通过对古汉语谦敬副词和现代汉语中相关的谦敬用法的举例分析,来说明谦敬副词的演变。
标签: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谦敬副词用法演变一、谦敬副词,又叫表敬副词,是古代汉语特有的副词类型,从其名称就可以看出,这类副词可以表示尊人或者贬己,可以分为两类。
(一)敬词类这一类的副词主要是表示尊敬他人的,常见的有“请,枉,辱,幸,敬,惠,谨”等,大多数时候,它们都表示对听话人的尊重,无法直译成现代汉语。
1.请:请允许(让我)表示做某事时征求对方的意见,请求对方允许,表示客套的尊敬。
例如:(1)“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2)“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枉:让对方降低了身份而为,表示对方的地位尊贵。
例如:(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4)“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宜过之。
”(《史记·魏公子列传》)3.谨:在动词前作状语时,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恭敬。
例如:(5)“张良曰:‘谨诺。
’”(《史记·项羽本纪》)(6)“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见献大王足下。
”(同上)4.幸: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和荣幸。
例:(7)“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闻之,敬以国从。
”(《战国策·楚策》)(8)“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臣”(《史记·项羽本纪》)5.辱:表示所说的事情,是对听话人的侮辱,是尊敬听话人的一种说法。
例:(9)“君惠邀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左传·僖公四年》)(二)谦词类这一类的副词主要表示贬低自己而达到尊敬他人的目的,常见的有“敢,窃,忝,伏”等。
1.敢:表示冒昧,打扰别人,表示自谦的意思。
2019年古汉语中敬词、谦词用法分类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古汉语中敬词、谦词用法分类古汉语中有一种副词,使用时常表示自谦或对对方的尊敬,能在表达应有礼节的同时拉近说话人之间的距离,浓化双方的感情。
这类词一般称为“表敬副词”或“谦敬副词”,可分为“敬词”和“谦词”两类。
这类词在古汉语中的使用十分普遍,而且数量很多。
比如,常见的“敬词”就有“请”“敬”“谨”“承”“奉”“幸”“惠”“蒙”“垂”等;常见的“谦词”就有“辱”“敢”“窃”“伏”“伏惟”“忝”“猥”等。
一、敬词常见的“敬词”按其后面的动作发出者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请。
“请”后面的动词表示的可以是说话者本人的动作,也可以是对方的行为。
翻译时,前者是“请你做某事”;后者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而且这种用法在古汉语里比较常见。
例如:(1)(曹刿)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左传·庄公十年》)(2)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敬、谨、承、奉。
这几个副词都表示对对方的恭敬。
它们修饰的动词都表示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或行为,因为没有相应的现代词语对其作出翻译,所以可以不译。
例如:(1)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2)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3)常欲承答来旨。
(白居易《与元九书》)(4)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战国策·燕策三》)3.幸、惠、蒙、垂。
这几个副词都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与恭敬。
它们所修饰的动词都表示听话人(对方)发出的动作或行为。
“幸”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惠”表示对方这样做是对自己的照顾;“蒙”表示对方这样做给自己带来了好处;“垂”表示对方(大多是长辈或上级)的行为是对自己的关照;“枉”表示对方屈尊做某事迁就自己。
中国古代常用敬词、谦辞、雅语
敬词一、“令”字一族:尊称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相当于“你的”。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
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
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
二、“尊”字一族: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尊上:敬称对方父母或者对地位至高者的尊称。
尊亲:称对方亲戚。
尊驾:称对方。
尊命:对方的嘱托。
尊意:对方的意思。
三、“高”字一族:敬称别人的亲属或事物。
高堂:尊对方父母。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职位。
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高见:称对方的见解。
高龄:称老人(多指60岁以上)的年龄。
高寿:用于询问老人的年龄。
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四、“拜”字一族: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敬,用于人事往来。
拜访:访问对方。
拜望:指探望对方。
拜托:指委托对方办事情。
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拜辞:指与对方告辞。
拜服:指佩服对方。
拜贺:指祝贺对方。
拜识:指结识对方。
五、“先”字一族:表示已死,用于尊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先帝:称已死皇帝。
先考、先父:称已经死去的父亲。
先慈、先妣:称已死母亲。
先贤: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
六、“华”字一族:称美之词,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
华诞:称对方的生日。
华堂:称对方的房屋。
华翰:称对方的书信。
华宗:称同姓人。
七、“谨”字一族:多用于署名下。
谨禀:用于祖父母及父母。
如:儿子国藩谨禀。
谨肃:用于尊长。
如:护院会谨肃。
谨启、谨白:用于平辈。
如:吴将军长白谨启。
谨复:用于复信。
八、“台”字一族:表示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行为。
台驾:旧称对方。
如:怎奈台驾见了圣上。
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如:见面问我台甫。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台端: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九、“垂”字一族: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为。
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古代汉语中的谦敬文化及国际传播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古代汉语中的谦敬文化 • 谦敬文化的国际传播 • 古代汉语在国际教育中的地位
和作用 • 古代汉语在国际传播中的策略
与路径 • 古代汉语谦敬文化的跨文化传
播策略
01
古代汉语中的谦敬文化
谦敬文化的起源
01
谦敬文化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 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 谦逊。
1 2
举办国际古代汉语学术会议
通过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吸引全球学者参与 ,提升古代汉语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 研究项目,推动古代汉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3
推广古代汉语文化产品
将古代汉语文化元素融入影视、文学、艺术等领 域,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
助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象。
增进国际友谊
03
谦敬文化强调尊重与和谐,有助于增进国际友好交往,促进世
界和平与发展。
谦敬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实践
开设汉语课程
在海外开设汉语课程,教授谦 敬词汇和表达方式,让更多人
了解谦敬文化的内涵。
举办文化活动
通过举办以谦敬文化为主题的 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演 出等,吸引更多人参与体验。
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谦敬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 了更多机会和平台。同时,新兴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也为谦敬文化的 国际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03
古代汉语在国际教育中的地位 和作用
古代汉语在国际教育中的地位
语言文化传承的载体
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 过学习古代汉语,国际学生能够深入 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和传统。
古汉语中的谦敬用法
古汉语中的谦敬用法-汉语言文学古汉语中的谦敬用法施真珍摘要:本文从“尊、谦称名词、谦敬副词、委婉用法”三个方面论述了古代汉语中的谦敬用法,并剖析了其存在的特定文化和民族心理基础。
关键词:古汉语谦敬用法文化心理基础古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谦称、尊称,也有一定数量的谦敬副词和委婉用法,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表示谦恭和对别人的尊敬,具体表现为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有意识地自谦尊人的用法。
一、尊、谦称名词“尊、谦”称替代“对称、自称”。
尊称是指用一种尊重和恭敬的态度指称交际对象;谦称是指用一种谦逊的态度指称自己。
古汉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称人以“字”示尊,自称以“名”表谦(1)仲尼之徒之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孟子·梁惠王上》)(2)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二)称人以官爵或身份示尊这类尊、谦称名词如“大王”“王”“君”“公”“卿”“大夫”“将军”“大人”“先生”“公子”“丈人”等,用低位自称以表谦,如“臣”“小人”“贱子”“老妇”“奴家”等。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孟子·梁惠王上》)(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6)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战国策·赵策》)(三)称人以美德或褒词示尊这类尊、谦称名词如“子”“君子”等,自称以卑贱表谦,如“不谷”“孤”“寡人”“不才”“不佞”“愚”等。
例如:(7)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左传·成公三年》)(8)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左传·成公三年》)(9)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三国志·周瑜传》)(四)称人以近侍,不敢直指,示尊表谦这类尊、谦称名词如用“陛下”称帝王,用“殿下”称太后、太子、公主及亲王,用“执事”称官员,用“麾下”称将军,用“阁下、足下、左右”称一般人等,表示自己必须通过尊者的近侍、手下人传达,才敢说话,有因卑达尊之意。
略谈谦敬词
的应为,其词因他词作、而,代雅不,的代人物是。
而欢柳永词作也再,一是为其词音律婉转其意真切所感动的普通民众,即叶梦得《避暑录话》中所言:“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另一则全面深刻地评价柳永的艺术贡献成就,即“晁无咎评朝乐章不具诸集,今载于,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
如《八声甘州》云:’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真唐人语不高处矣。
里肯定了柳永词中非的一面,保持了一定的客观性。
时至清代,对于柳永词的褒奖又掀起一个小高,•当,学词当柳词”的说法,将柳永,这在宋代是难以的。
.而无柳永一经了多伏非议,后人确实肯定了他的文学贡献与成就,甚至说不惜伪造其仕宦经历来争夺其地。
被《》录的《中柳》残文就飞文解是一伪作,文一柳永的们不的麻烦,后代柳永得化#\但从侧面不,不为《宋史》所载的柳永,在后人中仍有不的历史地。
廊略谈#$%□王欣谦敬词作为礼貌用语,在日常交际中被广泛使用,但又常常被错用8用错的主要原因是现代汉语中的谦敬词多为较为古雅的词语,它们仍保留着较古的含义,人们对其含义的理解不够准确从而造成错用。
所以,要正确使用谦敬词就应弄清其正确含义。
下面我们将对经常被用错的几个谦敬词进行释疑。
一、谨:《说文》释为“谨,慎也”。
为谨慎、恭敬之义,用于自谦。
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或是站在听话人进行表述。
用古有之。
例如:1.谨食之,时而献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此句中的“谨”即为“谨慎”之义。
主语为一人称我”。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梁惠王上》)在孟对梁所说的中,“谨”其“谨慎、”的义,含有恭敬义。
孟子以假设的君主身份来陈述一主应如理的国家。
现代汉语中以“谨恭敬的词语有“谨”“谨上”“谨”“谨启”等,而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常有用错的。
例如:一在的中写到“你谨”,是要的,但于有搞清“谨”的正确含义,而的表现。
二、惠:《说文》释为“惠,也”。
用于对对的行为,恭敬义。
《孟子》中训“惠”为“分人以之,w中训“为“人之。
文言中的表敬副词
文言中的表敬副词作者:庞晓燕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07期表敬副词,就是表示尊敬、敬意的副词。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
《礼记·中庸》所载“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社会交际中,常常需要尊敬或谦恭的态度,这种态度的表达方式之一就是使用表敬副词。
表敬副词来源于动词,在文言文中用得极为普遍,它常用在动词前,表示谦敬的态度。
表谦敬的副词有如下一些:一、表示对对方恭敬的副词,常见的有:敬、请、谨。
⑴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太后说:“是。
他多大年龄了?”⑵此亦吾过矣,愿夫子为寡人敬谢焉。
(《韩诗外传·九》)——这些也是我的过失了,希望你替我道歉吧。
⑶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奏报陛下。
⑷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于左。
(诸葛亮《后出师表》)——现在魏军既在西方疲于奔命,又在东边进行战争。
兵法规定,要趁敌人疲劳的时候去进击,这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
现在我恭敬地把这方面的意见陈述如左。
⑸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
谨议。
(柳宗元《驳》)——凡是审理这类案件的人,不应当再按照从前的意见处理。
谨对此发表以上的意见。
⑹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左传·隐公元年》)——如果您想要把郑国交给大叔,那么我请求服侍他;如果不想给,那么请您除掉他。
(古汉语中“请”字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意思:一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二是请你做某事。
)⑺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梁惠王上》)——大王喜欢打仗,请您允许我用打仗的事作比喻。
⑻战则请从。
(《左传·庄公十年》)——打仗时请允许我跟随(您一起去)。
⑼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墨子起来,拜了又拜,说:“请让我说说,我从北方听说您造出云梯,将用来攻打宋国。
谦敬副词“伏”“窃”的语法化过程及对比
谦敬副词“伏”“窃”的语法化过程及对比谦敬副词“伏”“窃”都由动词语法化而来。
本文从词汇意义与结构形式两个角度分别探讨二者的语法化过程,并指出它们在这一过程中的相同与相异之处。
二者都由动词演化而来,且在具体语境中频繁作状语共同促成语法化的进程;具体来源不同,二者隐含的副词词义特点以及表达自谦的角度各不相同。
标签:“伏” “窃” 语法化一、前言谦敬副词是汉语副词中一个封闭的词类,它数量有限,在现代汉语中大多已不再使用。
本文以“伏”“窃”这两个常用的谦敬副词为研究对象,考察它们的语法化过程,分析谦敬副词形成的动因。
表谦类的“伏”“窃”由动词演变为谦敬副词经历了语法化的过程,语法化是一个涉及语言演变的术语,包含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其涉及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词汇意义、结构形式等,谦敬副词“伏”“窃”的形成过程相应地发生了词汇意义和结构形式两方面的改变。
这两者是同一个问题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语法化的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词汇意义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实词词义的虚化,结构形式的变化则表现在句法位置与结构功能两个方面。
下面分别从词义虚化与结构形式演变两个角度探讨谦敬副词“伏”“窃”的语法化过程以及二者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同与相异之处。
二、谦敬副词“伏”的语法化过程(一)“伏”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变化“伏”从人从犬,属会意字,人像犬一样匍匐着,本义为“俯伏、趴下”,这是其早期常见的动词义,作动词用的“伏”由本义引申出许多其他动词义,主要有“隐匿、埋伏”“降服”“受到(应得的惩罚)”等。
如:(1)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诗经》)(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3)后壹奸罪发露伏诛。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例(1)取“伏”的本义,例(2)、例(3)则是“伏”的引申义,分别为“隐匿”“受到惩罚”。
表示谦敬的“伏”与其他动词义没有很大关系,它由本义演变而来。
从语料来看,“伏”在汉代开始出现,并且用例逐渐增多。
古代汉语——精选推荐
中国“谦词”与“敬词”知多少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往来交际,谈吐举止讲究文雅庄重,由此遂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礼仪传统和礼仪文化,这从汉语语汇里所存在的大量的谦词和敬词中亦可略窥一斑。
谦词对己,置己于卑位;敬词对人,置人于尊位。
一谦一敬间,礼数自见。
一、谦词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我,我的,从秦始皇开始专座皇帝自称)、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穀(不善)。
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女子自称妾;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犬子、犬女:称自己的儿女;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没有才智的)、不肖(没有出息的),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等等。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
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点知积累文学常识必备:汉语的谦辞敬语(很实用)
点知积累文学常识必备:汉语的谦辞敬语(很实用)生活雅语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得人惠顾说“借光”,归还物品说“奉还”,未及迎接说“失迎”,需要考虑说“斟酌”,请人勿送说“留步”,对方到场说“光临”,接受好意说“领情”。
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住址说“府上”;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求人指点说“赐教”;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自己住家说“寒舍”;女士年龄称“芳龄”;称人女儿为“千金”;送礼给人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希望照顾说“关照”;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协助说“费心”;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麻烦别人说“打扰”;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请人决定说“钧裁”;接受教益说“领教”;谢人爱意说“错爱”;受人夸奖说“过奖”;交友结亲说“高攀”;“别”之雅语分手辞别曰“告别”;握手告辞曰“握别”;拱手辞别曰“揖别”;挥手告辞曰“挥别”;亲吻离去曰“吻别”;叩拜辞行曰“拜别”;设宴送行曰“饯别”,致谢告辞曰“谢别”,临别赠礼曰“赠别”;离别留言曰“留别”;前往送行曰“送别”;丢开离去曰“抛别”;不愿分别曰“惜别”、“恋别”;长久分别曰“阔别”、“长别”;永久分别曰“永别”、“诀别”。
与题旨无关的话叫“闲笔”,结束后补充文字的话叫“余笔”,细致的文字绘画叫“工笔”,请人书画的稿酬叫“润笔”,无聊庸俗的文字叫“歪笔”,动手拟订集体名义的文稿叫“执笔”,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叫“妙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愉快地作文或作画叫“欣然命笔”,好的文章或语句叫“成功之笔”,在前段文章中为后段文章埋伏的线索叫“伏笔”。
儒家文化中的谦敬辞和避讳语PPT文档共38页
儒家文化中的谦敬辞和避讳语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
古汉语谦敬用法的得体性
古汉语谦敬用法的得体性
苏俊波
【期刊名称】《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2(022)005
【摘要】本文从尊谦称、谦敬副词、委婉三个方面论述古汉语谦敬用法在言语交际中的得体性.
【总页数】4页(P70-73)
【作者】苏俊波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09.2
【相关文献】
1.敬谦语视野下传统敬谦文化的特点 [J], 刘宏丽
2.敬谦语翻译的文化接受视角--以《三国演义》罗译本部分敬谦语的翻译为例 [J], 闫敏敏
3.谦敬副词的现代用法 [J], 张辰兰
4.古汉语中的谦敬用法 [J], 施真珍
5.关注成人敬谦辞运用的得体性——由敬谦辞的误用所想 [J], 刘宏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表敬副词文言文
表敬副词文言文【篇一:表敬副词文言文】一般不必翻译.可在译文内用“您”或“官名”替代.但也有部分需要翻译.谦敬副词1、谦词:窃、请、敢、敬、谨.2、敬词幸、垂、辱、惠.如上“幸”就需要翻译.个人见解,仅供参考【篇二:表敬副词文言文】关于表敬副词关于表敬副词关于表敬副词表敬副词,就是表示尊敬、敬意的副词。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中庸》所载“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社会交际中,常常需要尊敬或谦恭的态度,这种态度的表达方式之一就是使用表敬副表敬副词,就是表示尊敬、敬意的副词。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
《礼记〃中庸》所载“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社会交际中,常常需要尊敬或谦恭的态度,这种态度的表达方式之一就是使用表敬副词。
表敬副词来源于动词,在文言文中用得极为普遍,它常用在动词前,表示谦敬的态度。
表谦敬的副词有如下一些:一、表示对对方恭敬的副词,常见的有:敬、请、谨。
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太后说:“是。
他多大年龄了?” 此亦吾过矣,愿夫子为寡人敬谢焉。
(《韩诗外传〃九》)——这些也是我的过失了,希望你替我道歉吧。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奏报陛下。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于左。
(诸葛亮《后出师表》)——现在魏军既在西方疲于奔命,又在东边进行战争。
兵法规定,要趁敌人疲劳的时候去进击,这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
现在我恭敬地把这方面的意见陈述如左。
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
谨议。
(柳宗元《驳》)——凡是审理这类案件的人,不应当再按照从前的意见处理。
谨对此发表以上的意见。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左传〃隐公元年》)——如果您想要把郑国交给大叔,那么我请求服侍他;如果不想给,那么请您除掉他。
(古汉语中“请”字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意思:一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二是请你做某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臣之 愚 , 以为 人 诚有 之 , 亦 宜然 。( 汉 书 ・ 马相 如 1 ) 窃 兽 《 司 传 下》 )
— —
现 在 魏军 既 在西 方 疲 于奔 命 , 又在 东边 进 行 战争 。兵
法 规 定 , 趁 敌 人疲 劳 的 时候 去进 击 , 正是 进 攻 的大 好 时机 。 要 这 现 在 我恭 敬地 把 这方 面 的 意见 陈述 如 左 。
例句 :
西 门豹 日 :至 为 河 伯 娶 妇 时 , 三 老 、 “ 愿 巫祝 、 老 送 女 河 父
、
表 示 对对 方 恭敬 的 副词
上, 幸来告语之 , 吾亦往送女 。”史记 ・ 《 滑稽列传》 ( 屈完) 日: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对 “ 辱收寡君 , 寡君之愿
也 。 ”左 传 ・ 《 僖公 四年 》 去 秋人 还 , 赐 书及 所撰 先 大 父墓 碑 铭 。( 曾巩 《 蒙 宋 寄欧 阳 舍 人 书》 )
如 果 您想 要 把郑 国交 给大 叔 ,那 么 我 请求 服 侍他 ; 如
( 臣闻吏议逐客 , 3 ) 窃以为过矣。( 李斯《 谏逐客书》 )
— —
果 不 想给 , 么请 您 除 掉他 。 那
【请” . 作表敬副词 , ‘ 主要是强调对对方的恭敬 , 含义较虚 , 与“ ” 请 作动词 用时所表示的含义( 对对方或他人有所请求 ) 不 同。 如在本句中,臣请事之” 请”是表敬副词 , “ 的“ , 意为“ 请允许 我……” “ ;则请 除之” 请”是动词 , 的“ , 意为“ 请求你……” 应注 ,
— —
大王喜欢打仗 , 请您允许我用打仗的事打比喻 。 樊哙说 :这太危险了 !请允许我进去 ,跟沛公同生 “
现在大王也应 当斋戒 五天 , 在宫廷内安排最隆重的迎
(哙 日:此迫矣 ! 7 ) “ 臣请人, 与之 同命 。 (史记 ・ ”《 项羽本纪》 )
就 我 的愚见 来说 ,私 自以为 人类 诚 然 有这 种 情 况 , 野, 5 ) 臣请事之 ; 若弗与 , 则请除之。 《 (左传 ・ 隐公元
年 》 )
— —
( 臣窃独过之。( 2 ) 柳宗元《 复仇议> ) 驳< 》
— —
我 私下 个 人认 为 , 样做 是 不对 的 。 这 我 听说 官 吏们 议 论 驱逐 客 卿 这件 事 , 我私 下 认 为这 是
童 !堡壁
古 汉 语 敬 谦 副 。 词 摭 谈
。 张 利 静
( 河北省廊坊市第七中学, 河北 廊坊 0 5 0 ) 6 00
自古以来 , 中国就是礼仪之邦。《 礼记 ・ 中庸》 上所 载 “ 礼仪 三百 , 威仪三千” 就说明了这一点。在人们社会交际中, 即口头
语 言 和 书 面 语 言 的表 达 中 , 常需 要 尊 敬 或谦 恭 的态 度 , 种 常 这 态 度 的表 达 方式 之 一 即是 用敬 谦 副词 。 谦 副词 是古 汉语 中用 敬 得 十 分广 泛 而现 代 汉语 中 比较 少 见 的一 类副 词 , 常 用在 动 词 它 前 , 含 尊人 和 自谦 两 个方 面 。 包 敬谦 副 词 来源 于动 词 , 含义 一 但 般 比较 空泛 。表 敬谦 的副 词有 如 下一 些 。
— —
1 、 、 、 惟 。这 几 个 副词 所 修 饰 的动 词 都表 示 说 话 . 敢 伏 伏 窃 人 自己发 出 的动 作行 为 。 敢 ” “ “ 表 岂敢 ” “ 、 冒昧” 之意 ;窃 ” 示 “ 表 “ 敢 径直 以为如 何 ”不敢 直 截 了 当地 明 白说 出) 不 ( ,有 “ 自” 私 、 “ 下 ” 意 ;伏 ” “ 在 地上 ” 表示 “ 私 之 “ 指 趴 , 以卑 承 尊 ” “ ” 同动 ;伏 常 词 “ ” 成凝 固结构 “ 惟 ” 用作 敬 辞 ,伏惟 ” “ 惟 组 伏 , “ 是 俯伏 思 惟 ” 、
一
死。”
2幸、 、 、 。这几个副词所修饰 的动词都表示 听话人 . 惠 辱 蒙 r 对方) 发出的动作行为。幸” “ 表示对方这样做使 自己感到幸运, “ 表示对方这样做是对 自己的照顾 ,辱” 惠” “ 表示对方这样做是
使 对 方受 到 了屈 辱 ,蒙 ”表 示 对 方这 样做 给说 话 人 带来 好 处 。 “
“ 在地 上 想 ” 意思 。例句 : 趴 的
( 臣 不胜 犬 马怖 惧 之情 , 拜 表 以 闻。( 密 《 3 ) 谨 李 陈情 表 》 )
— —
上 表 奏报 陛 下 。
( 4贼 适 疲 于西 , 务 于东 , 法 乘 劳 , 4- ) 又 兵 此进 趋 之 时也 。谨
陈其事于左。( 诸葛亮《 后出师表》 )
二 、 示 自己谦 卑的 副 词 表
1 、 、 。这 三个 副 词所 修 饰 的动 词都 表 示说 话人 自己 . 谨 请 敬
发 出的动作行为。请” “ 可以译成“ 请允许我” “ 、谨 ” ,敬” “ 则没有
相 当的现 代语 词 翻 译 , 以不译 。例 句 : 可
( 后 日:敬诺 !年几何矣?”《 1 汰 “ (战国策・ 赵策》 )
— —
太 后 说 :是 。他 多 大年 龄 了 ?” “ 这 些 也是 我 的过 失 了 , 你 替我 道歉 吧 。 希望 我 怀 着如 同犬 马在 主 人面 前那 种恐 惧 的心 情 , 敬 地 恭
() 吾 过矣 , 夫 子 为寡 人 敬谢 焉 。 (韩诗 外传 ・ ) 2此亦 愿 《 九》
错误 的 。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以烦执事。 《 4 ) 敢 (左传 ・ 僖公三十年》 )
— —
如果灭亡我们郑 国对您有利 , 我就怎么敢拿这件事来
麻烦 您 ?
意两者的区别 】 ( 王好战 , 6 ) 请以战喻。(孟子 ・ 《 梁惠王上》 )
— —
() 5今大王亦宜斋戒五 日, 设九宾于廷 , 臣乃敢上璧 。( 史 《 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