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 小字
牙周病学重点整理
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组成游离龈free gingiva :呈领圈状包绕牙颈部,宽约1mm。
正常呈粉红色,菲薄而紧贴牙面。
龈沟gingival sulcus :游离龈与牙面之间形成的间隙。
健康牙龈龈沟深度平均 1.8mm龈沟底部位于釉牙骨质界。
龈沟深度是重要临床指标。
正常探诊深度不超过3mm附着龈宽度:范围为1〜9mm。
上颌前牙唇侧最宽第一前磨牙区最窄膜龈联合mucogingival junction :附着龈的根方为牙槽粘膜,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龈谷gingival col :每个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接触区下方汇合处略凹下,该处上皮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的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牙龈上皮分为三个区:口腔龈上皮,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为结合上皮。
当牙完全萌出后,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处,它的冠端构成龈沟底。
该上皮是靠基底板和半桥粒与牙釉质相附着,亦称为上皮性附着结合上皮的位置与牙的萌岀:人的一生中,牙不断地有主动萌出和被动萌出,结合上皮的位置可以位于牙冠,釉牙骨质界或牙根上。
当牙初萌时,结合上皮附着于牙冠;牙完全萌出后,位于釉牙骨质界。
当牙龈发生退缩使牙根暴露或有牙周附着丧失时,结合上皮则位于牙根。
主动萌岀:是指牙向面方向运动。
被动萌岀:是指由于牙龈缘的根向移位,使临床牙冠延长。
主动萌岀保持了咬合功能和牙列的垂直距离。
并不引起龈牙结合向根方移位,结合上皮仍位于牙颈部,保持与牙槽骨的正常关系。
被动萌岀时,结合上皮向牙骨质表面增殖,龈缘退向根方,龈沟底位于牙骨质,部分牙骨质外露,使临床牙冠延长,在牙龈边缘的退缩与结合上皮的根方增殖同时,也发生牙槽骨的丧失。
生物学宽度BW :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它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共约2mm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 junction :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封闭了软硬组织的交界。
牙周病学基础知识
牙周炎
牙龈红肿、出血 牙周袋形成,牙周溢脓 牙齿松动、移位
牙槽骨吸收,牙周附着丧失 口臭、味觉改变 牙周脓肿,面部肿胀
牙周脓肿
症状:牙龈红 肿、疼痛、流 脓
原因:牙周炎、 牙髓炎等牙周 疾病
治疗方法:抗 生素治疗、牙 周手术、拔牙 等
预防措施:保 持口腔卫生、 定期检查、及 时治疗牙周疾 病
0
0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牙周病可能导致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炎、胃溃疡
等
牙周病可能影响 消化系统的正常 功能,如消化不
良、便秘等
牙周病可能引起 消化系统的炎症 反应,如肠炎、
肝炎等
牙周病可能影响 消化系统的营养 吸收,导致营养不 Nhomakorabea、贫血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牙周病可能导 致内分泌失调, 影响血糖控制
全身因素
糖尿病:血糖控制 不佳,导致牙周病
风险增加
营养不良:缺乏 维生素C等营养 素,可能导致牙
周病
吸烟:吸烟者牙 周病发病率较高,
且病情较重
压力:长期压力可 能导致牙周病发病
率增加
03
牙周病症状
牙龈炎
牙龈红肿:牙龈边缘出现红肿,可能是牙龈炎的早期症状。 牙龈出血:刷牙或用牙线时牙龈出血,可能是牙龈炎的表现。 口臭:牙龈炎可能导致口臭,因为细菌在牙菌斑中繁殖产生异味。 牙周袋形成:牙龈与牙齿之间形成深袋,可能是牙龈炎的发展阶段。
牙周病可能引 发胰岛素抵抗, 增加糖尿病风 险
牙周病可能影 响甲状腺功能, 导致甲状腺功 能减退
牙周病可能影 响性激素水平, 导致性功能障 碍
0
0
0
牙周病学
Chapter1 绪论牙周病学(periodontology)主要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变化、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科学。
牙周病特指只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各种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两大类,即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s)和牙周炎(periodontitis)牙周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将牙齿固定于牙槽骨内Chapter2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组成。
牙龈(gingiva)由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组成。
游离龈(free gingiva)又称边缘龈,呈领圈状包绕牙颈部,宽约1mm。
龈沟为游离龈与牙面之间形成的间隙。
龈沟的底部位于釉牙骨质界。
龈沟的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平均为1.8mm。
牙周探诊深度不超过3mm★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l)与游离龈相连,均为角化上皮。
有时将附着龈与游离龈合称为角化龈。
以游离龈沟为分界。
无粘膜下层,由富含胶原纤维的固有层紧附于牙槽骨表面的骨膜上。
不能移动,对局部刺激有较强抵抗力。
附着龈的宽度,范围为1-9mm。
上颌前牙唇侧最宽,第一前磨牙区最窄。
点彩(stippling):附着龈的表面有橘皮样的点状凹陷。
膜龈联合(mucogingival junction)附着龈的根方为牙槽粘膜,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龈乳头(gingival papilla)亦称牙间乳头,呈锥形充满于相邻两牙接触区根方的楔状间隙(embrasure)中。
龈谷(gingival col):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牙龈上皮分为口腔龈上皮,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口腔龈上皮:多为不全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沟内上皮: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有上皮钉突,但缺乏颗粒层和角化层。
(由于沟内上皮具有半透膜的作用,因此,具有损害作用的细菌产物可通过沟内上皮进入牙龈。
同样,牙龈结缔组织中的组织液及防御细胞也可通过沟内上皮进入龈沟)结合上皮: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
牙周病学一些名解
牙周病学:periodontology主要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另一名称periodontics是研究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学科。
牙周病:特指只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各种疾病。
牙龈:是指覆盖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由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组成生物学宽度:龈沟底与牙槽嵴顶的恒定距离称生物学宽度,约2mm游离龈:又称边缘龈,呈圆领状包绕牙颈部宽约1mm膜龈联合:附着龈的根方为牙槽黏膜,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称膜龈联合。
龈谷:每个牙的颊,舌侧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汇合处略凹下的部位称为龈谷。
沟内上皮:也称龈沟上皮,为龈沟的衬里上皮,沟内上皮从结合上皮的冠方伸延到游离龈的顶部,为薄的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
结合上皮:呈圈领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为结合上皮。
当牙完全萌出后,结合上皮应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处,他的冠端构成龈沟底。
该上皮是靠基底板和半桥粒于牙釉质相附着,这种有机的附着结构亦称为上皮性附着。
附着丧失:当有牙周袋形成时,探针深度超过3mm,而且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即发生附着丧失主动萌出:牙向牙合面方向运动。
被动萌出:由于牙龈缘的根向移位使临床牙冠延长。
CEJ:釉牙骨质界,牙颈部的牙骨质与牙釉质交界处。
口腔正常菌群(固有菌群):寄生在口腔中的细菌,能产生营养功能,他们一般对宿主无害,甚至有益,称之为口腔正常菌群或固有菌群。
牙周致病菌:在个性牙周病的病损区,常可分离出一种或几种优势菌,他们具有显著的毒力或致病性,能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宿主防御能力,具有引发牙周破坏的潜能LTX:白细胞毒素,Aa产生的外毒素,可损伤牙龈内及外周血中的多行核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使白细胞死亡,释放溶血酶,进一步破坏牙周组织软垢:为疏松的附着在牙面,修复体表面,牙石表面和龈缘处的软而粘的沉积物,通常沉积在牙面的颈1/3区域,或在牙邻面及错位牙不易清洁的区域,不需涂布显示剂肉眼可见牙周生态系: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牙周生态系。
牙周病学第一章牙周病绪论-文档资料
《黄帝内经》--针刺治牙疾的记载 18世纪牙科之父Fauchard出版《The Sergeon Dentist》奠定牙科作为一门临床学 科的基础。
历史:预防
古代医书强调晨起及饭后漱口。 唐代以盐水漱口、按摩、叩齿等护齿方 法。 三国时代古墓中出土金制的牙签,距今 有1750余年。
现状
19世纪显微镜问世,一般医学和病理学等的发展, 对牙周病的组织病理学有了准确了解。 20世纪上半叶 维也纳学派建立基本的组织病理学观 点,柏林学派在临床治疗上发展和改进了牙周手术 方法 1947年美国牙医学会正式承认了牙周病学是牙医学 中的一个专科。 20世纪70年代后,各种观念均发生改变
牙周病特点
早期无症状易被忽视 病程长,易复发,复发次数多 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菌斑和微生物全身症状 只是加重局部对刺激老年人全口缺牙的原 因 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 影响咀嚼和消化功能 成为感染病灶
牙周病在口腔医学中的位置
为口腔两大疾病之一 患者中老年居多 重在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与修复学的关系
概念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 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疾病 广义:泛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各种病理情况, 主要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 牙周病学:Periodontology 主要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的学 科。
口腔健康人的原则为牙齿无洞, 牙龈不流血,无疼痛。
概念
牙周病治疗学:Periodontics 偏向临床,主要研究牙周病的诊断、治 疗和预防等的临床学科。
历史
我国出土的8000多年前的人颅骨上即可见到 明显牙槽骨破坏。 公元前2500多年医书《黄帝内经》素问篇中 描述了牙伸长,有牙结石等临表,并有治疗 方法。 古希腊医学家Hippocrates对牙松动和牙龈出 血提出治疗方法,如用金属丝和麻绳结扎松 动牙。
牙周病学
牙周病的预后和治疗计划
分四级: 预后极佳 预后良好 预后较差 预后极差 excellent good poor/questionable hopeless
牙周病的预后和治疗计划
预后判断根据:
整体判断: ①牙周炎类型
②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程度 ③局部因素消除情况 ④牙松动情况 ⑤余留牙数量 ⑥患者的依从性 ⑦环境和行为因素 ⑧全身状况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Endo/Perio, Class III
Class III Initial findings, mandibular anterior area (12mm pocket) Sequence of the endodontic therapy Situation 3 years later
菌斑染色剂
液体染色剂 固体染色剂
菌斑控制的记录和信息反馈
被检牙的总数× 4=牙面数 有菌斑的牙面数/牙面数× 100=菌斑百分率
菌斑面积:<20%,理 菌斑面积:<40%,接受 想;
菌斑控制的方法
物理方法
刷牙,牙膏,邻面清洁措施(牙线, 牙签,牙缝刷)
药物抑制菌斑
甲硝唑含漱液:抗厌氧菌感染药,对牙周 厌氧性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 用。 洗必泰溶液:外用光谱抗菌剂。
广泛型与局限型区别的规定
广泛的邻面附着丧失,侵犯第一磨牙和切 牙以外的牙数在三颗以上。
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治疗原则: ①彻底局部治疗,基础治疗 ②抗菌治疗,全身用药 ③牙周支持疗法
牙周病
牙周炎伴发病变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周组织与牙髓交通途径: ①侧支根管 ②牙本质小管 ③根尖孔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髓病引起牙周病变
牙周病学:第1章 绪论
7. 牙周病学发展的新阶段(20世纪70年代) 厌氧微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生物学、
电镜等研究手段的发展,使牙周病的病因学、 发病机制、病程进展、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 促进牙周组织再生,诊断及预防等发生了观念 性的改变。
关于牙周袋的病理发病机制咬合创牙周病学发展的新阶段20世纪70年代厌氧微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电镜等研究手段的发展使牙周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程进展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促进牙周组织再生诊断及预防等发生了观念性的改变
牙周病学
(第 4 版)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第三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石、保护牙齿、牙龈方法,以及洁治术、牙龈切 除术、牙周敷料的应用等。
2. Riggs(1810-1885) 首位牙周专科医师,认为牙周病是局部因素所
致,堆积牙石是牙齿的异物,会被机体“排斥” ,拔牙会使牙龈和骨迅速愈合。提出去除牙石、 进行彻底刮治(多数人主张是全身因素)。
牙周脓肿(牙槽脓漏)曾被称为Riggs病。
3. 19世纪显微镜问世促进医学病理学的发展 俄国的Znamensky发表了“牙槽脓漏病理
解剖及其根治”,提出炎症细胞浸润达到牙周 深部,破骨细胞引起骨吸收,治疗牙周病应去 除牙石、进行袋壁刮治,对牙周病的组织病理 学有了准确的了解。
4. ler(1890)“人类口腔中的微生物” 提出牙周病是由口腔中固有的各种细菌共同
引起的,此观点一直盛行了70余年,被后世称为 “非特异性菌斑学说”。
5. 欧洲2个牙周病学的发展中心(20世纪上半叶) 维也纳学派代表 Gottlieb(1885-1950)在尸体
解剖、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牙周组织病理学。 提出“牙龈上皮与牙面的附着、炎症和退行性变、
牙周病学知识点总结
牙周病学知识点总结
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独立的专门学科,主要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变化。
以下是关于牙周病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 牙周病的主要原因:牙菌斑,这是一种由食物残渣、细菌和唾液形成的粘性物质。
2. 牙周病的早期阶段:牙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和疼痛。
3. 牙周病的分类: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两大类。
牙龈病:仅发生在牙龈组织的疾病。
牙周炎:累及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
4. 牙周病的治疗原则:
A. 牙体和牙列的修复工作、正畸治疗、种植牙等。
5.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结构、功能及其生理特性。
6. 牙周微生物学:研究牙周病与口腔微生物的关系,包括牙菌斑的构成、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其在牙周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7. 牙周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牙周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等。
8. 牙周病的预防:主要包括口腔卫生教育、定期口腔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等。
9.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早产等疾病存在一定关联。
10.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洁治、刮治、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通过以上知识点总结,可以了解到牙周病学的基本概念、病因、分类、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这对于预防和治疗牙周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牙周病学简答论述整理
1、牙周病学(periodontology):包括两大类:牙龈病和牙周炎。
2、牙龈包括:游离龈:临床健康的牙龈龈沟的组织学深度平均为1.8mm(唇(颊)舌侧0.5mm,邻侧2mm),正常探诊深度不超过3mm:附着龈:点彩是健康牙龈的特征;龈乳头:牙周病易发于龈谷。
3、牙龈上皮包括:口腔龈上皮:为角化或不全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其中以不全角化上皮多见;沟内上皮:为薄的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具有半透膜的作用,细菌产物,细胞液及防御细胞可通过沟内上皮进入牙龈;结合上皮:是人体唯一附着于无血管、无淋巴,表面不脱落的硬组织上的上皮组织,依靠基底板和半桥粒与牙釉质相附着,其冠根方向长度约0.25-1.35mm。
其与牙的萌出:当牙初萌时,结合上皮附着于牙冠;牙完全萌出后,结合上皮的位置应为釉牙骨质处;当牙龈发生退缩使牙根暴露或有牙周附着丧失时,结合上皮则位于牙根。
4、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组成。
5、生物学宽度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共约2mm。
意义:因龈下根面龋、牙冠和牙根折断不利于义齿修复,而需延长临床牙冠长度时,可以人工去除部分牙槽骨。
6、牙龈上皮的非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默克尔细胞7、牙龈的胶原纤维三个作用:1.束紧游离龈,使其与牙面紧贴 2.保持牙龈必要的硬度,使其承受咀嚼的压力 3.使游离龈与牙骨质及相邻的附着龈相连8、牙龈按牙龈纤维排列方向分为四个组:龈牙纤维、牙骨膜纤维、环行纤维、越隔纤维9、牙周膜主纤维束的位置和排列方向分为五个组:牙槽嵴纤维、横纤维、斜纤维、根尖纤维、根间纤维。
10、牙周膜的宽度随年龄及功能状态而异,一般为0.15-0.38mm,以牙根中部支点附近最窄。
11、牙周膜有四种类型细胞:1.结缔组织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存在两种表型:成纤维细胞表型、成骨细胞表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未分化的充质细胞;2.Malassez上皮剩余细胞;3.防御细胞;4.神经、血管相关的细胞12、牙槽骨的内壁称为固有牙槽骨,牙槽窝在冠方的游离端称为牙槽嵴,两牙之间的牙槽骨部分称为牙槽间隔。
牙周病名词解释
牙周病名词解释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也被称为牙周炎,是指由于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周纤维)受到炎症的损害而引起的疾病。
牙周病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牙龈炎和牙周炎。
牙龈炎(Gingivitis)是一种牙周病的早期阶段,只涉及到牙龈组织的炎症。
它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和牙龈松动。
牙龈炎一般是可逆的,通过及时的口腔卫生护理和牙齿清洁可以控制和治疗。
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牙周病的进展阶段,是一种慢性炎症和感染性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牙龈的炎症扩展到牙周深部,还可能导致齿槽骨的破坏。
牙周炎的常见症状包括牙齿松动、牙石形成、牙龈萎缩、牙齿位置变化和牙齿脱落。
如果不及时治疗,牙周炎还可能导致牙周组织的进一步破坏,甚至导致牙齿的丧失。
牙石(Dental calculus)也被称为牙垢,是由于牙菌斑长期未被清除而沉积在牙齿表面和牙龈附着面上的硬质物质。
牙石是由细菌和食物残留物组成的,其粘性可吸引更多的细菌附着并形成牙菌斑,从而加重了炎症的发展。
牙周纤维(Periodontal fiber)是一种位于牙齿和牙槽骨之间的纤维组织,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
它们起到固定牙齿和牙周组织之间的支持和连接作用。
在牙周病进展的过程中,牙周纤维可能受到破坏和丧失,导致牙齿的松动和牙槽骨的吸收。
牙槽骨(Alveolar bone)是牙齿附着于上颌和下颌骨的桥梁,为牙齿提供支持和保持稳定。
在牙周病进展的过程中,慢性炎症和感染会导致牙槽骨的破坏和吸收,从而进一步导致牙齿松动和牙齿的丧失。
牙周袋(Periodontal pocket)是牙齿牙龈边缘和牙齿表面之间形成的一个深度扩大的间隙。
这是由于牙周炎引起的牙龈纤维附着松弛和牙槽骨吸收引起的。
牙周袋的形成为细菌在间隙中定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可以进一步加重炎症和感染的发展。
总的来说,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需及早发现和治疗。
牙周病学复习资料
牙周病学复习资料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它主要由细菌引起。
当牙齿周围的牙龈、牙槽骨和根面遭受细菌的侵袭时,细菌会产生酸性代谢物,导致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和脱钙现象。
如果不及时治疗,牙周病会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等严重后果。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牙龈出血、发红、肿胀、牙齿松动、牙渗出脓液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牙周病,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口腔卫生措施,包括刷牙、漱口、牙线等,同时定期去口腔医生那里检查自己的口腔状况,及时处理口腔问题。
除了口腔卫生措施,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牙周病。
比如,饮食调节,在饮食中增加含钙、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助于牙齿健康;定期洗牙,去除牙齿表面的菌斑和牙石,预防细菌在牙周组织中扩散;局部药物治疗,比如使用含氯己定、替硝唑等抗生素类口腔药物,可以控制细菌繁殖和口腔炎症。
总之,牙周病是一种可以通过预防、治疗和口腔卫生等措施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去医生那里检查自己的口腔状况,及时处理口腔问题,保证自己口腔健康。
牙周病学个人整理
第一章绪论Periodontology 主要是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的学科;Periodontics 研究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学科gingival diseases和牙周炎periodontitis。
牙龈病是指只发生在牙龈组织的疾病,而牙周炎则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
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牙龈:包括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牙完全萌出后,龈沟底部位于釉牙骨质界。
健康龈沟组织学深度平均为1.8mm诊深度。
正常不超过3mm40%成人的附着龈表面有橘皮样的点状凹陷,称为点彩。
点彩是功能强化或功能适应性改变的表现,它是健康牙龈的特征。
牙龈有炎症时,点彩减少或消失。
它的位置在一生中基本是恒定的。
牵拉唇颊,观察黏膜的移动度,可确定膜龈联合的位置。
1-9mm。
前牙唇侧最宽,后牙较窄,由于颊系带的附着多位于第一前磨牙区,故该区的附着龈宽度最窄。
称为龈谷。
该处上皮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的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约0.25-1.35mm亦称上皮性附着(epithelial attachment)。
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指龈沟底到牙槽嵴顶之间约2mm的恒定距离。
它包括结合上皮(0.97mm)及结合上皮根方和牙槽嵴顶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1.07mm)。
当牙主动萌出或用人工牵引使牙继续萌出时,牙槽嵴顶随着增高;当将牙压入牙槽窝时,牙槽嵴亦随之发生吸收。
闭了软硬组织交界处。
由于结合上皮无角化,无上皮钉突,细胞间隙大,桥粒较少,细胞联系较松弛,上皮的通透性较高,因此较易被机械力所穿透或撕裂。
它是牙周病的始发部位。
将结合上皮及邻近的牙龈纤维视为一个功能单位,称之为龈牙单位。
牙龈上皮包括口腔上皮、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
牙龈上皮更新时间为10-12天,腭、舌和颊部为5-6天,结合上皮为1-6天。
牙龈组织无黏膜下层。
牙龈纤维包括龈牙纤维(最多)、牙骨膜纤维、环行纤维、越隔纤维(仅见于牙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合上皮: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结合上皮附着于牙釉质,是人体唯一附着于无血管、无淋巴、表面不脱落的硬组织上的上皮组织2.biological width牙龈生物学宽度:通常指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它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3.dento-gingival junction龈牙结合部:是口腔黏膜上皮的连续性是防止异物、细菌及其他抗原物质侵袭机体的重要屏障之一.有活跃的防御系统4.上皮再附着:若将牙龈连同结合上皮一同切除,则口腔表面上皮可向牙面爬行生长,重新分化出结合上皮,并分泌基底膜物质,重新形成上皮附着,其结构与原始结构一样,即上皮再附着,可出现于牙釉质、牙骨质或牙本质表面5.生理性近中移动:当牙主动萌出完成,处于功能性咬合位置时,牙的邻面接触区可因长期的磨耗而变扁平,牙的前后径变窄,牙在咬合力作用下趋向于近中移动6.牙菌斑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额细菌性群体7.位于龈缘以上的牙菌斑称龈上菌斑,主要分布在进牙龈的1/3牙冠处和牙其他不易清洁的窝沟、裂隙、邻接面、龋洞表面等部位.位于龈缘以下的牙菌斑称龈下菌斑,分布在龈沟或牙周袋内,分为附着性龈下菌斑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8.Dental Calculus:牙石是沉积在牙面或修复体上的以钙化的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由唾液或龈沟液中的矿物盐逐渐沉积而成.牙石中含70%-80%的无机盐、其余为有机成分和水9.骨开裂:若骨剥裸区延伸至牙槽嵴边缘,即出现V形的骨质缺损,易引起牙龈呈V形退缩;骨开窗:有时骨嵴顶尚完整,而根面牙槽骨缺损形成一圆形或椭圆形的小裂孔10.牙合创伤:不正常的牙合接触关系或过大的牙合化称为牙合创伤.造成创伤的因素:咬合力异常/牙11.AL附着丧失:结合上皮正常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在牙周组织炎症时,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冠方与牙面分离,使附着水平降低,形成牙周袋12.骨上袋:是牙周支持组织发生破坏后所形成的真性牙周袋,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牙槽骨嵴的冠方,牙槽骨一般呈水平型吸收.骨下袋:此种真性牙周袋的袋底位于牙槽骨嵴顶的根方,袋壁软组织位于牙根面和牙槽骨之间,也就是说,牙槽骨构成了牙周袋壁的一部分13.凹坑状吸收: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央与龈谷相应的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它的形成可能因邻面的龈谷区是菌斑易于堆积、组织防御力薄弱的部位,龈谷根方的牙槽骨易发生吸收14.根分叉病变:牙周炎的病变波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区,在该处出现牙周袋、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破坏,可发生于任何类型的牙周炎.下颌6好发,上颌前磨牙最低,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15.根面平整术:在做龈下刮治时,必须同时刮除牙根表面感染的病变牙骨质,并使部分嵌入牙骨质内的牙石也能得以清除,使刮治后的根面光滑而平整16.flap surgery翻瓣术:是用手术方法切除部分牙周袋及袋内壁,并泛起牙龈的黏膜骨膜瓣,在直视下刮净龈下牙石和肉芽组织,必要时可修整牙槽骨,然后将牙龈瓣复位、缝合,达到消除牙周袋,或使牙周袋变浅的目的17.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在牙周手术中利用膜性材料作为屏障,阻挡牙龈上皮在愈合过程中沿根面生长,阻挡牙龈结缔组织与根面的接触,并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具有形成新附着能力的牙周膜细胞优先占领根面,从而在原已暴露于牙周袋内的根面上形成新的牙骨质,并有牙周膜纤维埋入,形成牙周组织的再生,即新附着18.牙冠延长术:通过手术方法降低龈缘位置、暴露健康的牙齿结构,使临床牙冠加长,从而利于牙齿的修复或解决美观问题19.切除性骨手术:是用手术方法修整病变区的牙槽骨,使之恢复正常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包括骨成形术和骨切除术.骨成形术和骨切除术的目的都是修整牙槽骨的边缘部分,使之恢复或接近其生理外形,骨成形术强调修整骨外形而不除去支持骨,而骨切除术则是切除一部分起支持作用的牙槽骨牙石表面总是覆盖着菌斑,菌斑为牙周病的使动因子,牙石为进一步矿化提供理想表面,牙石对牙周组织危害主要来自其表面菌斑,由于牙石使菌斑与表面紧密接触,引起组织炎症,牙石多孔结构吸收大量的细菌毒素,妨碍口腔卫生措施的实施,是牙龈出血,牙周袋加深,牙槽骨吸收和牙周病发展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3.骨上袋与骨下袋的区别.袋底位置:牙槽嵴顶的冠方/牙槽嵴顶的根方,骨与软组织壁相邻;骨破坏方式:水平式/垂直式-角形;邻面越隔纤维:水平排列在相邻两牙袋底根方的越牙槽骨嵴顶/斜行排列,从袋底的牙骨质沿着骨面斜行过嵴顶,附着到邻牙的牙骨质;颊舌面纤维:从袋底根方的压根面向着牙槽嵴顶走行/从袋底的牙骨质沿骨斜面走向冠方,越过顶与骨外膜汇合4.引起牙松动原因?(1)牙槽骨吸收,是牙松动最主要原因,当骨吸收达到根长的1/2时,牙松动度逐渐增大,单根牙比多根牙易松动,牙根短小呈锥形比粗而长的牙易松动(2)牙合创伤:侧方牙合力引起垂直型吸收,力消除后,牙齿松动度恢复正常(3)牙周炎急性炎症,急性炎症消退后可恢复稳固(4)牙周翻瓣手术后,引起的使暂时性动度增加(5)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妊娠期、月经期及长期口服激素类要可有牙齿动度增加5.牙齿松动度分度及影响因素?前牙用镊子夹住切缘,作唇舌向移动,后牙闭合镊子,用镊子尖端抵住颌面窝,向颊舌或近远中方向摇动,可分为三度:I度-超过生理动度但幅度在1mm之内/II度-松动幅度在1-2mm/III度-幅度在2mm以上6.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临床表现以切、磨牙为重的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相对较多见.女性青春期前后/口腔卫生状况(早期菌斑、牙石量少,牙龈表面炎症轻微,却已有深牙周袋)/好发与6号牙和上下切牙,多为左右对称/X线示6号邻面垂直型骨吸收/病程进展快/早期出现牙齿松动和移位/家族聚集性7.根分叉病变分度?根分叉Hamp分度法:I度—探针能水平探入根分叉区,探入深度未超过牙齿宽度1/3;II度—根分叉区骨质的水平性破坏已超过牙宽度的1/3,但尚未与对侧贯通;III度—根分叉区骨质已有贯通性破坏,探针已能畅通8.牙龈切除术的目的及手术方法?目的: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龈组织或后牙某些部位的中等深度牙周袋,重建牙龈的生理外形及正常的龈沟.方法:(1)麻醉,多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减少术中出血,龈颊沟作浸润麻醉,腭侧行切牙孔或腭大孔阻滞麻醉(2)消毒,术前用0.12%氯己定含漱2min(3)标定手术切口位置,首先用牙周探针检查牙周袋标出袋底,确定切口位置,牙周探针与牙长轴平行进入牙周袋处,读出刻度,取出探针,至于牙龈表面,将牙周袋深度的刻度与龈缘平齐,探针与牙长轴垂直方向,形成出血点,作为标记.在每个牙的唇/舌侧近中远中处的标记点的连线作为切口的依据(4)切口,在牙周带根方1-2mm处,刀刃斜向冠方,与牙长轴呈45度角切入牙龈,直达袋底下方的根面(5)刮治,刮除残留的牙结石,感染的肉芽组织,并将感染的牙骨质刮尽,使牙面平整干净(6)修正牙龈,使牙龈形态与牙面呈45度角,恢复其生理外形(7)冲洗创面,压迫止血(8)24h内手术区不刷牙,每日用0.12%氯己定含漱2次20.临床健康的牙龈龈沟的组织学深度平均为1.8mm,正常探诊深度不超过3mm21.附着龈的表面有橘皮样点状凹陷称点彩,在牙龈表面干燥时较明显易见,点彩是功能强化或功能适应性改变的表现,是健康牙龈的特征22.附着龈的宽度是一重要临床指标,是指从膜龈联合至正常龈沟底的距离.正常附着龈的宽度因人、因牙位而异,范围为1-9mm.附着龈的宽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宽23.根据牙周膜主纤维束的位置和排列方向分为:牙槽嵴纤维/横纤维/斜纤维/根尖纤维/根间纤维.牙周膜的纤维在静止状态下略呈波纹状,使牙有微小的生理性动度.牙周膜的宽度(厚度)随年龄及功能状态而异,一般为0.15-0.38mm24.在牙颈部的牙骨质与牙釉质交界处即釉牙骨质界有三种形式:约60%-65%的牙为牙骨质覆盖牙釉质,约30%为二者端端相接,另5%-10%为二者不相连接,其间牙本质暴露25.牙槽嵴顶和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在青年人约0.75-1.49mm,平均1.08mm.在X线牙合翼片上,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为平均1.15mm.一般认为此距离<2mm均为正常.正常牙槽嵴顶处可呈不同形态26.牙槽骨的改建影响着牙槽骨的高度、外形和密度.主要表现在三个区域:与牙周膜邻接区,颊舌侧骨板的相应骨膜区以及骨髓腔的骨内膜表面27.牙龈的神经主要来自三叉神经感觉支,如上、下颌神经的上、下牙槽支28.大部分的严重牙周附着丧失只发生在少数人的少数牙位.提示牙周炎不是均匀地分布在人群中29.寄居在口腔表面或牙周等特殊部位的各种微生物,具有三种主要的相互关系:共生/竞争/拮抗30.重要的牙周致病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和变黑普氏菌、黏放线菌、齿垢密螺旋体31.龈沟液系指通过龈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从牙龈结缔组织渗入到龈沟内的液体.龈沟液的液体成分主要来源于血清,其他成分则成分则分别来自血清、邻近的牙周组织(上皮、结缔组织)及细菌.龈沟液量增多时牙龈炎症早期的主要表现之一,常早于临床表征的改变.牙龈炎症明显时龈沟液量明显增多,龈沟液是炎性渗出液,含钙镁磷钠钾氟等离子32.牙石形成;获得性薄膜形成,菌斑成熟,菌斑矿化33.牙周炎发病中宿主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1)导致内源性感染(2)为外源性感染提供条件(3)致敏宿主造成牙周组织破坏。
牙周炎的组织破坏(蛋白酶/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牙周炎的愈合过程(再生和修复)34.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获得性薄膜/细菌黏附和共聚/菌斑生物膜成熟35.牙周病的全身促进因素:遗传因素/性激素/吸烟/有关的系统病(糖尿病/吞噬细胞数目的减少和功能的异常/艾滋病/骨质疏松症/精神压力)36.牙周病的其他致病因素:充填体悬突/修复体的设计/修复体材料/正畸治疗37.牙合创伤因素:咬合力异常(方向垂直,侧向,扭转,咬合力分布不均);牙周支持力不足38.食物嵌塞的方式:垂直性嵌塞和水平性嵌塞.垂直性嵌塞:两邻牙失去正常的接触关系,来自对颌牙的楔力或异常的牙合力,由于邻面和牙合面的磨损.水平性嵌塞可引发牙龈和牙周的炎症:两牙间发胀或有深隐痛,牙龈发炎出血局部有异味,龈乳头退缩,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严重者可发生牙周脓肿),牙周膜可有轻度炎症导致牙齿咬合不适或叩诊不适,根面龋39.不良习惯:口呼吸/吐舌习惯/牙刷创伤/其他如咬唇习惯40.附着丧失: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结果.在未经治疗的牙周炎患牙,附着丧失常与牙周袋并存,且探诊深度常大于附着丧失的程度41.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是牙周炎最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当患牙龈炎时,龈沟的加深是由于牙龈的肿胀或增生使龈缘位置向牙冠方向移动,而结合上皮的位置并未向根方迁移,此为假性牙周袋,或称龈袋.当患牙周炎时,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冠方部分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即真性牙周袋.42.牙周袋按其累及牙面的情况分为三种类型:单面袋/复合袋/复杂袋43.牙周炎发生有牙位的特异性和位点的特异性44.牙齿刚萌出时,牙龈缘在牙釉质上,老年时位于牙骨质面,病理情况下向冠方延伸45.牙周附着水平能较客观地反映出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即附着丧失程度46.牙松动分三度:1mm以内/1-2mm/2mm以上47.健康的牙龈在刷牙或轻探龈沟时均不引起出血.患龈炎时用钝头探针轻探龈沟即引起探诊后出血48.妊娠期龈炎的手术治疗时机尽量选择在妊娠期的4-6月内49.根据附着丧失和骨吸收波及的范围(患牙数)可将慢性牙周炎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全口牙中有附着丧失和骨吸收的位点数小于等于三成者为局限型,若大于三成的位点受累则为广泛型50.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6-8周时应复查疗效,若仍有5mm以上的牙周袋,且探诊仍有出血,或有些部位的牙石难以彻底清除,则可视情况决定再次刮治或需进行牙周手术51.牙周炎的伴发病变: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牙龈退缩,牙根敏感及根面龋52.牙周组织和牙髓组织通过根尖孔/根管侧支/牙本质小管/其他53.牙周脓肿: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多因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创伤等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同时使菌斑堆积加重,并由龈上向龈下扩延.由于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龈下菌斑中滋生着大量毒力较大的牙周致病菌,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从而造成牙周炎.急性牙周脓肿的治疗原则是止痛、防止感染扩散以及使脓液引流.在脓肿初期脓液尚未形成前,可清除大块牙石,冲洗牙周袋,将防腐抗菌药引入袋内,必要时全身给以抗生素或支持疗法54.牙龈退缩的原因:刷牙不当/不良修复体/解剖因素/正畸力与牙合力/牙周炎治疗后55.显示菌斑:涂布法—将蘸有菌斑显示液的棉球轻轻涂布于全口牙的颊舌面及邻间隙处,漱口后,牙面上的菌斑即可着色;另一种—将菌斑显示液滴在患者舌尖数滴,让其用舌尖添各个牙面,然后漱口,菌斑被显示.菌斑记录的百分率都会明显下降,若已达到小于两成,则已属基本被控制56.一般的刷牙方法只能清除菌斑的七成左右,在牙齿的邻面常余留菌斑,需要用以下方法辅助清除:压线/牙签/牙间隙刷龈上洁治术是指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色渍,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适应证:牙龈炎、牙周炎/预防性治疗/口腔内其他治疗前的设备57.超声龈上洁治术的操作方法:执笔式,支点稳,工作头以15°轻触牙石,工作头来回移动勿停在一点58.手用器械龈上洁治法:改良握笔式,刀刃与牙面成80度角左右,使用腕部发力,向牙合面方向用力将牙石整块从牙面刮下避免层层刮削,洁治动作以垂直、水平或斜向等拉推进行,每刮一下应与前一动作有重叠,以免遗漏牙石59.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的操作要点:术前探明牙周袋形态和深度,龈下牙石的量和部位,选用锐利的龈下刮治器;改良握笔式,刮的动作幅度要小,每次动作有所重叠,以免遗漏牙石;术者体位8-10点方向;根据治疗牙位选择适当刮匙,与牙面成约80°角刮治;分区段按牙位逐个刮治;在刮除深牙周袋中的龈下牙石时不必可以去搔刮袋内壁,深袋刮治应在局麻下进行;刮治后冲洗袋,完毕后可轻压袋壁使之贴附牙根面,有利于止血和组织再恢复60.创伤性牙合的治疗用选磨法:用砂石轮等磨改牙齿外形以消除创伤性牙合的方法,又称牙冠成形术61.食物嵌塞的牙合治疗:选磨法/充填体或冠的修复/拔牙/正畸矫治/修复缺失牙62.暂时性夹板的适应证:牙周炎松动经治疗仍有咀嚼不适、因外伤而松动的牙63.0.12%-0.2%氯己定液每日含漱2次,每次10ml,含漱1分钟;另外还有3%过氧化氢,0.12%-2%洗必泰,聚维酮碘64.牙周病局部药:含漱药/涂布消炎收敛药/冲洗用药物/缓释及控制抗菌药65.缓释抗菌药优点:(1)牙周袋内药物浓度高(2)作用时间长(3)减少用药剂量,避免或减少毒副作用(4)减少给药频率减少复诊次数(5)由医师给药依从性好66.治疗结束后应进入维护阶段,即牙周支持治疗.牙周维护治疗是基于对患者个体以往的病情,各种牙周病危险因素,临床状况的评估,口腔卫生以及菌斑控制水平,因人而异地作出相应决定.目的:(1)通过定期检查对其进行诊断性检测,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恰当治疗,旨在预防和减少牙周再感染和牙周炎的复发(2)预防或减少牙齿和种植体的缺失,以维持其长期稳定(3)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中其他疾病和不良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