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中国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相信很多家长、老师都明白,成绩和分数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力和素养,才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核心。

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以前我们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应该换成这句话,有了六大核心素养,走遍天下都不怕。

到底有哪六大核心素养呢?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核心素养的内容

核心素养的内容

核心素养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知识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呢?一、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效地获取、利用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

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迅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思维素养思维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系统思维等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思维素养的人,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为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

三、创新素养创新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和个人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个具有良好创新素养的人,能够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新的思想、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四、人际交往素养人际交往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与人相处和沟通的能力。

在社会交往中,人际交往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具有良好人际交往素养的人,能够与人相处融洽,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协商,从而达成共识。

五、情感素养情感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的能力。

在人际交往中,情感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具有良好情感素养的人,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能够管理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六、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能力。

在社会中,道德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能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

七、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文化修养和文化认知的能力。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文化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人,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从而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的社会。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包括信息素养、思维素养、创新素养、人际交往素养、情感素养、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等内容。

什么是核心素养怎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什么是核心素养怎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什么是核心素养怎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知识、能力、品德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并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

全面发展的人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素养:具备系统的基础知识,能够基于已有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创新思维:具备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3. 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具备实践操作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4. 沟通与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有效沟通、协作解决问题。

5. 人文素养:具备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关注社会现象,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礼貌。

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下是几个有效的方法:1.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机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进行深入学习。

2. 强调实践和应用: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实习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倡多元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4. 培养沟通与合作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5. 培养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总结核心素养是全面发展的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培养核心素养需要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强调实践和应用,培养创新思维,加强沟通与合作能力,培养人文素养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新课标背景下:落实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落实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落实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策略什么是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这样介绍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几句话确实非常高屋建瓴,也是整个教育系统达成的顶层共识。

北京师范大学的资深教授林崇德先生,他对于核心素养的价值解读是这么说的:一方面,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个人满足各个生活领域的重要需求,有助于个体的升学、就业、融入主流社会、终身发展与自我实现以获得成功生活;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帮助个体进行社会参与和与异质性群体互动,以达成共同目标,促成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民主、尊重人权与世界和平、生态持续性发展等人类理想的实现。

两句话蕴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它阐释了核心素养的价值与意义。

之所以学生有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等等,是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有了核心素养可以做到这件事。

换句话来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当今VUCA时代下解决实际问题必要的内在因素。

那接下来就引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哪里评价核心素养?需要我们去核心素养发生的场景当中去看。

举个例子,一位律师代理一个案件,他需要对案件进行分析,收集数据,进行梳理,然后在法庭上清晰地陈述,甚至做辩论。

这些具体行为的背后,就是这位律师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

也就是说,某个具体的人物,在其工作环境与实践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核心素养发生的场景。

比如说“国师”张艺谋,他在拍电影、纪录片的时候,就能展现他作为一名导演的核心素养。

且不论他的艺术审美造诣,他在片场能够平易近人地激发身边的青年演员,让他们能够工作得更好,承担责任。

这就是一种能够激发他人的能力。

再比如,6月15日北京工人体育场阿根廷队对澳大利亚队比赛现场,一位中国球迷冲进球场拥抱了梅西引发热议。

我们能够看到这个孩子是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他想拥抱梅西。

他前前后后做了大量的计划,咨询了法律上的风险,去合理地判断了这件事情的可行性、风险。

关于核心素养的话

关于核心素养的话

关于核心素养的话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它是指一个人拥有的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具备自我学习、合作创新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核心素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能力: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获取知识、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和创新思考。

2. 创新能力:具备创造和创新的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和追求卓越。

3. 沟通能力:具备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协作和合作。

4. 批判性思维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发展独立的、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5. 社会责任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能够以道德和道义为指导,关心和参与社会问题解决。

6. 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能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开展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能够帮助个体在不
同领域展现出色的能力,提高个人的竞争力,并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什么是核心素养怎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什么是核心素养怎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什么是核心素养怎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道德、创新和实践等方面综合发展的能力。

它包括了人的整体发展,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发展个体的基础。

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和发展。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一个人对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教学和学习的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情感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管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可以通过情景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并引导他们进行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

道德能力是指一个人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可以通过道德教育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好与坏,什么是公正与不公正,什么是责任与义务等道德原则,并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此外,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主动进行创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创新实践进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和创新,并提供相应的教学环境和资源。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训练等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总之,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需要从认知、情感、道德、创新和实践等方面进行培养和发展。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多元素养,帮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

这样的个体不仅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且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_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_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_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这句话是中国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句箴言。

它是在强调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应该立的道德准则,以及应该培养的人格和品德。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教育和培养中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道德素养、智育素养、体育素养、美育素养和劳动教育素养等。

而“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则是在这些方面的具体体现。

首先,立什么德。

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中,道德是最重要的一环,是人们相处的基本准则。

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很难在社会中立足发展。

因此,立德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要务。

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具备忠诚、诚实、正直、宽容、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

这些品质是立德的基石,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应该具备的素养。

其次,树什么人。

树什么人,其实是在强调一个人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几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素养。

首先是修身,即个人修养和素质的提升。

一个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虚心学习,自律自爱,做一个有担当、有节制的人。

其次是齐家,这就是要注重家庭责任,孝敬父母,照顾家庭成员。

第三是治国,也可理解为为人处事,做一个有道德、有操守的好公民。

最后是平天下,也就是要有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的意识和担当。

通过“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教育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素养。

中国教育不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加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只有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有用之人。

如何实现“立什么德,树什么人”?首先要从教育的过程中注重道德教育。

教育者要做好榜样,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

其次,要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学校是学生道德修养的主要场所,家庭是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则是学生实践道德的主要领域。

什么是核心素养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王春阳、董迪一、什么是核心素养?OECD的观点:“核心素养”其实是一个舶来品,代表性的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77年12月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即DeSeCo)”项目。

OECD经过多年的讨论研究于2003年出版了最终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将有关学生能力素养的讨论直接指向“核心素养”并构建了一个分别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和“人与社会”等三方面的核心素养框架,具体包括“使用工具互动”、“在异质群体中工作”和“自主行动”共三类九种核心素养指标条目。

他们认为,核心素养具备如下特点:有助于社会和个人获得有价值的成果产出,有助于个体满足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需求,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

他们指出,尽管这种需求导向的核心素养是个体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但并非全部,核心素养不只用来与社会打交道,还应该是个体改造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核心素养不仅由个体和社会的需求决定,还应由个体和社会的目标性质决定,而且还应包括创新、自主和自我激励。

欧盟的观点:欧盟希望以核心素养取代以传统的以“读、写、算”为核心的基本能力,引发并指导各成员国的课程变革。

2006年12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在这一建议案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

有学者认为,欧盟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其突出特点在于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和追求。

相比分科知识,欧盟的核心素养理念具有更强的整合性、跨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等特征,但它并没有排斥母语、数学和科学等传统意义上的基本技能,这印证了欧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跨学科、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的基本技能,而是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础。

国内相关研究:他们认为,核心素养就其内涵而言,应当以个体在现在及未来社会中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知识技能及态度情感等为重点;就学科属性而言,核心素养并不指向某一学科知识,并不针对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而是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从人的成长发展与适应未来社会的角度出发,跨学科跨情境地规定了对每一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素养;就功能指向而言,核心素养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围,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和工作需要,而更有助于使学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

核心素养是什么意思

核心素养是什么意思

核心素养是什么意思
核心素养是指一种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个体在不同领域中所需具备的基本能
力和素质。

它不仅仅包括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着重于培养个体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动力。

核心素养是人们在全球化及信息化时代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一种终身受益的能力。

具备核心素养意味着个体具备了综合性、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
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解决各种复杂问题。

此外,核心素养还包括了道德素养、审美素养等方面,使个体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对个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一知识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培养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具备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要培养个体的核心素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
课程、实施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和合作能力;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个体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和合作。

总的来说,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个体在全面发展、面对未来挑战
时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培养出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是什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是什么?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准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六大素养以1:人文底蕴。

2:科学精神。

3:学会学习。

4:健康生活。

5:责任担当。

6:实践创新。

六大核心素养。

十八个基本要点:1:人文情怀。

2:审美情趣。

3:理性思维。

4:批判质疑。

5:勇于探究。

6:乐学善学。

7:勤于反思。

8:信息意识。

9:珍爱生命。

10:健全人格。

11:自我管理。

12:社会责任。

13:国家认同。

14:国际理解。

15:劳动意识。

16:问题解决。

17:技术运用。

18:人文积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种途径: 1.通过课程设计落实核心素养。

课程设计要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并融合国外文化;课程设计要重视文化基础的基础――语言文字;要凸显文化基础的核心;要体现自主发展;要体现社会参与 2.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

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3.通过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要积极尝试“真实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和创造性发展的评价理念和方法,实现课程评价的“素养化。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一、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与学科内容无关的基本素养。

这种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对学生有何影响?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再把知识灌输作为唯一目标,而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判断。

3.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和项目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的实施方式?1. 以学生为中心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2. 引入跨学科教学通过引入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3. 采用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五、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核心素养”?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

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

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