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教育传统的反思中寻找当今语文教学灵感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教学智慧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中国古代教学智慧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中国古代教学智慧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第一篇:中国古代教学智慧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中国古代教学智慧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Implications of ancient Chinese wisdom of contemporary teaching of language teaching【摘要】中国传统教学智慧是历经数代人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验,最能够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其巨大适应性和优越性的文化成果。

中国当代语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功利化、片面社会化和低效化,欲解决中国当前存在的教育问题,可以从古代传统教学中汲取经验,用以指导当代语文教学。

【关键词】教学;当代语文;传统教学;启示【Abstract】Contemporary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here is a certain utilitarian, one-sided socialization and inefficient technology, we can solve these problems to seek the wisdom of the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Chinese ancient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the various teaching ideas can give us inspiration in teaching.【Key words】teaching;contemporary language;traditional teaching;revelation蔡元培先生就教育问题曾指出:“教育应该采用欧美之长,孔墨教授之精神。

”①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欧美之长”已经入驻中国,形成了丰富的教学理论体系。

但在百年的教学发展中,“孔墨教授之精神”却抛诸脑后。

“孔墨教授精神”是蔡元培老先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教学思想的一种代表性说法,也就是说中国现代教学应该从中国古代教学中汲取优秀思想精华以指导现代教学的发展。

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

1.“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

“传统教学思想”古为今用——培训心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今天,是我们到东北师范大学的第二天,王凌皓教授做客海沧区第二批区学科带头人培训班,为我们培训班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我受益匪浅。

我这里提到的“传统教学”即王教授在课上所做的《中国传统的启发教学思想及现代启示》中的“启发教学”。

我们在中师所学的有关教育学理论中提到的“启发式教学”是由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产婆术”演变而来的,所以人们称苏格拉底为“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

今天王教授告诉我们,“启发式教学”有两个渊源,东方起源于中国的孔子,西方起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产婆术”,他们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期,先后创立了启发式教学。

孔子是教育史上首倡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教育家。

“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经典论断。

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心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意思是说学生没有达到“愤”“悱”的心理状态,就不去开导,不去指点,这样,“愤”“悱”状态才是教师启发学生最好的时机。

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尚未解决之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明确思路。

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想说有难以表达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孔子从教学的动机、目的、教学的逻辑起点和过程、教学的关系方面揭示了教学的规律。

《学记》中写道“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而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主张启发引导学生、指明学习的途径,但不需要代替学生达成结论。

指出“教”应理解为“善喻”,它从教师的角度点明了教学的三条原则。

孔子又提出“予一以之,”“闻一而知十”,“闻一以知二”强调学习既要从多闻、多见中体会到“一以贯之”的一,又要由“以一贯之”的一推多知,点明了一与多的相互关系,这可以说是现代学习迁移理论的原型。

高中语文论文教学方法 教学应从传统中汲取精华

高中语文论文教学方法 教学应从传统中汲取精华

语文教学应从传统中汲取精华忽视对传统教学的继承,违背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是造成当前语文教学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主张复古吗?其实我们不妨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历史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无不是继承古代优秀的传统而得以进步的。

大学时,记得古代文学教授的字写得特别好,一堂课的板书就如一幅书法作品一般,学生们都赞不绝口,而他却一脸愁容:“我这个字连古代启蒙老师的字都不如,站在大学的讲台上我常感汗颜,而毕业后你们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做得?”每当这个时候总能引起我们思考,其实不仅是字的问题,我们这些身为语文教师,语文素质到底如何,还有除了我们的其他人上了近二十年的学,他们的语文素养如何,大家心理应该很清楚。

那么应该由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呢?我想最直接的应该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吧。

在一个人近二十年的教育中,究竟教给学生什么了?是写一手好字,还是作一篇好文章,抑或是有好口才?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是众所周知的。

作为母语的汉语教学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如此猛烈、尖锐、刻薄的批评,恐怕除了科举时代的“八股”外,是历史上少见的了。

广大语文教师响应号召,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可是好像总感觉越改问题越多、越严重。

个中的问题何在?笔者认为,忽视对传统教学的继承,违背汉民族语言之特点,是造成当前语文教学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主张复古吗?其实我们不妨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历史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无不是继承古代优秀的传统而得以进步的。

欧洲的“文艺复兴”是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找到打破中世纪黑暗的利器的;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一扫六朝以来的浮靡文风;宋代的欧阳修重举古文运动的大旗而成为一代宗师,扭转了一代文风。

语文教学难道不可以从传统教学的富矿中寻找到当代语文教学的新路吗?传统与创新只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对立吗?现在应该是让我们冷静下来,重新认真审视一下传统教学的时候了。

下面仅谈谈自己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认识,以见教于同仁。

古代蒙学作文教学的现代启示

古代蒙学作文教学的现代启示

古代蒙学作文教学的现代启示【摘要】古代蒙学作文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传统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启发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注重文学情操的培养,以及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培养综合能力。

古代蒙学作文教学对现代教育的借鉴意义在于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融合古代蒙学作文教学理念,不仅可以保持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启发。

将古代蒙学作文教学的理念融入现代教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古代蒙学作文教学、现代启示、传统蒙学、作文教学、重要性、启发思维、培养独立思考、文学情操、实践探索、借鉴意义、传承创新、古代蒙学作文教学理念、现代教育、教学。

1. 引言1.1 古代蒙学作文教学的现代启示古代蒙学作文教学在当时被认为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与理念一直影响着后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古代蒙学作文教学的现代启示也逐渐凸显出来。

通过深入研究古代蒙学作文教学的经验与教育思想,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可供现代教育借鉴的宝贵启示。

古代蒙学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修养,不仅重视学生的文学情操,还注重啊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传统的蒙学作文教学,学生可以从中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自己的文学情操。

古代蒙学作文教学还重视实践与探索,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及审美能力。

古代蒙学作文教学对现代教育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当将其理念融入现代教育教学中,传承并创新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2. 正文2.1 传统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古代,蒙学作文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社会,蒙学是传承文化、教育后代的重要途径,而作文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方式。

古代教育思想对初中语文教学借鉴浅析-精品文档

古代教育思想对初中语文教学借鉴浅析-精品文档

古代教育思想对初中语文教学借鉴浅析语文教育改革无论以怎样的新理念为指导,最终都要体现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这一层面上,至今依然闪现着艺术光泽的古代教育思想,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尊重古代语文教育传统,吸取传统教育精华,发展古代教育思想,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

怎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古代语文教育传统,这仍然是语文教学中亟需反思的问题。

一、尊重“明德”的思想,加强和推进诗化教学任何时代的教育,德育都是第一位的。

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强调:“大学之道,在于明德”。

“明德”即要求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

以此来规范自身行为。

孔子强调“为政以德”,也正好说明古代教育家对德在政务中的重视。

当前所提倡和实施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这些素质中,“德”是第一位的,这和古代教育中对“德”的重视是一脉相承的。

尽管古代教育所强调的道德是为维护封建主义的政治统治,但是它所提倡的“发扬明德,革新民心,达到道德完善的境地”,这在今天看来,无疑是还有借鉴价值的。

纵观初中语文课本,不少作品是诗意盎然的,《散步》讴歌孝敬,《春》赞美自然,《紫藤萝瀑布》盛赞生命。

《观沧海》、《归园田居》、《江雪》、《如梦令》等一系列不朽的诗篇,无不是诗人冶炼的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珍珠。

让学生走近诗人,走进诗歌,走进充满诗意的各种作品,在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培植美的情怀,美的心灵,这是诗化教学的出发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着力强调诗化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

着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塑造他们高尚的情操,以此充实他们的精神底蕴,这是当前初中乃至整个语文教学中应当肩负的历史重托。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指出:“汉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渊远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

浅谈古代教学方法对现代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启示——以孔子教学方法为例

浅谈古代教学方法对现代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启示——以孔子教学方法为例

从 中我们 不难 发现 孔子是 从 了解每 个学生 的特 点、 能力等 为我们教 学的全部 。现代语文个性化教学是在这一载体 的教 具 体情 况入手 ,因人而异 ,实行教 育 ,而 这正 是符合 教育 学过程 中更 为强调方法 的习得 。所 以举一反三式 的启发教学


,例 牲
( 王丽
陕西省神 木县 第七 中学
7 1 9 3 0 0 )


应 付 尽 量 多 的学 生 ” 而 设 计 的 , 所 致 。 目前 ,市 场 上 正规 的个 性化 教 育 机 构 价格 相 对 不 是 为 容 纳 大 量 学 生 , 为 “
菲 ,但家 长还 是不惜 一切 让孩 子加入 。为 了不辜 负家长 对 在 这 种 环境 里 ,学 生被 消 极 地视 作 “ 一个 集 合 体 ”来 处 孩 子负责 ,也 为 了 自己的效益 ,这些 教育机 构必 然全 力 以 理 ,发展 个性变 得无 望 。现 代个性 教育 的价值 即在于 尊重 赴 。于 是怎样 进行 个性 化教育 就成 了重 中之重 的 问题 。但 每 一个 学生 ,视之 为一个 独特 的个体 ,为让他 们为 自己而
是 走 进 中 国 古 代 语 文 教 育 的长 河 , 就 不 难 发 现 , 几 千 年 以 去感 受 、 思考 以及 行 动 提 供 机会 。
前 ,古 代语 文教育 就 为现代语 文个 性化 教育埋 下 了优 质种 子 。孔 子 ,作为 我 国古代伟 大 的教 育家 ,他之 所 以有弟 子
面笔 者 以孔子 为例谈 一谈其 谈话法 、因材施 教法和 举一 反 这样 的教学方法就必须终止 。孔子 自述其教学方法 : “ 不愤 三法等教学方法对现代语文教 学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中国古代蒙学意义小学语文教育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在一个人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过程中,发挥的是奠基性的作用,它发生在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语言范式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可以说,这个时候一个人掌握了什么样的词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念,他会说什么样的话,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

鲁迅先生曾说,现今十来岁的孩子如何,可以预料到二十年后的中国情况,儿童的教育问题,与我们民族前途的关系是极大的。

良好的儿童教育不仅关系着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昌盛。

以识字教学为主,重视人文精神的古代蒙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一、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是蒙学教学的开端,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识字教学的教材在明清时期主要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合称“三、百、千”。

识字教学的方法有指物识字、六书识字、卡片识字、圈列识字、拆字识字、带读识字、对比识字、析义识字等,实践中往往多种方法兼用。

这些方法都注意得用汉字的特点,循序渐进,尽量通过对字形字义的分析来帮助学生认读;注意利用儿童心理特点,强调记忆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不搞单纯的识字,力求把常用字编成有意义的韵语,并尽可能地把知识教育内容和道德教育内容糅合其中,使识字教学呈现出一种“文”与“意”结合的趋势;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写字(习字、书法)训练。

这些都是很值得借鉴的经验。

二、重视写字写字作为一种单独是基本训练,古代蒙学教育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材和较为有效的训练原则、步骤和方法(一)关于教材,清初褚人获在《坚瓠集》中说:“小儿习字,必令书‘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

天下同然,不知何起。

”大概取其笔画稀少,易认易写。

(二)写字训练的原则是先大后小,先慢后快。

王筠认为“写字不可学小字。

”唐彪则主张大小并练,并提出:“蒙童初入学,止宜写两字,不得过多,两字端正,方可换字。

从古人那里获得的教学启示

从古人那里获得的教学启示

要 注 重学 习 习惯 的养 成 ,一旦 帮 助学 生养 幻灯 片 中 ,作 为优 秀 的范例 来讲 析 。这样 ,我 既关 注 了这
成 良好 的学 习习惯 ,就将 对学 生产 生 深远 个学生, 同时也使她慢慢地 自信起来了, 推动了她的学习。 的影响 。



这件 事 让我懂 得 ,老师 认为 好 的 ,不 一定 对学 生真 的有好 、 最 后这 一点 是关 于教学 态 度 的。北 齐 ・ 颜 之推 《 颜 氏
五个成 语 、五个 名 言警 句 、两 段精 美 的文 意 即用道 理诱导 他们 而不是 强制 压服 。 段、 两个 名人故 事或者 热 点事件 。一开 始 ,
班 里有个 学 生 ,偏 科严 重 ,是 典 型 的一个 重理 轻文 的
同学们 对 于 “ 四积 累 ”不 理解 ,总是 在周 例子 。对于语文学习的轻视和懈怠,让我很恼火‘ ,也很无 末 检 查 前 手 忙 脚 乱 地 完 成 。 看 到 这 种 情 力。一次,背诵 《 李凭箜篌引 》 ,他不但没背下来,还调
手 地积 累素 材 。慢慢 地 ,我还发 现学 生 们每 次考试 复 习准 静下来了,心想让他去班主任那里接受批评,很容易引起 备 之前 ,都 会拿 出积 累本 翻看 。终 于 ,经过 了这 一年 多 的 他 的逆反 心理 ,于语文 学 习毫无 益处 ,不 如趁 此机 会好 好 努 力 ,原 来被 当成 负担 的 “ 四积 累 ” ,变 成 了学 生 作 文 的 劝导 。下课 我把 他带 到 了我的 办公 室 , 用平静 的语气 问他
况 ,我 又给 学生建 议 : “ 无论 什么 时候 ,都 侃似 地将 之 即兴改 编成 了一 首打 油诗 。我 当 时火 冒兰 丈 , 把 积 累本放 在桌 面上 ,课 上课 下 听到 的、看 到 的随时 记到 用 恶 狠狠 的语 气对 他 说 : “ 一 会 儿 去你 的班 主 任莠 陧 解 释

语文教学要从传统中寻求创新

语文教学要从传统中寻求创新

语文教学要从传统中寻求创新我国的语文教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积累了大量的实用的教学经验。

在传统教学经验中,大多体现出语文教学规律和原理,规律性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原理也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例如以下几条语文教学原理,就是构成语文教学稳定的基础,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当然要不断发展、创新。

一、文中寓道在文中寓道”在任何时代是不能变的。

因为它体现了语言和思想、思维统一的客观规律。

思想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内容与形式是紧密结合的。

写文章要体现“文道统一”,刘勰曾有精辟之见。

他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词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教学文章也要“文道统一”。

自古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就贯彻了“文道统一”,诸如,“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以贯道”等说法。

在现代和当代的语文教学中,也都把“文道统一”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

当然,文和道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

文在古代是文言形式,在现代是语体文形式。

今天对语文素养的要求在“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道就是思想,而思想在不同时期是有不同解释的。

所以今天讲“文中寓道”就是坚持传统中的发展寓教于文,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目前,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对的,但是必须明确人文性是通过语言渗透的,不能为了突出人文性而“淡化语言形式”。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具体到教学中,必须以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

要贯彻发展语言和发展思想、情感的统一,发展语言和发展学习方法的统一,发展语言和培养学习习惯的统一。

这些原理是绝对不能改变的。

二、注重识字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儿童识字。

字是以后语文教学的基础。

它体现了汉字是表意文字,必须一个一个地认读汉字,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后,才能进行读书和作文的汉字、汉语规律。

浅谈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借鉴

浅谈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借鉴

浅谈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借鉴在许多人看来,凡谈传统语文教学就意味着保守、落后、陈旧与过时,凡提起语文教学,就是私塾先生带领学生们摇头晃脑地诵读古文。

传统教学决非尽是糟粕,毫无可取之处。

相反,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中,创造、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不仅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就是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也仍具有启发、借鉴的价值。

一、注重积累,培养语感《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注重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且在各阶段目标中又有具体的要求。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才能产生综合效应,才能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这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项优秀传统,流传了两千多年,为中华民族造就了无数的文人学者。

那么怎样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呢?古代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

古代的语文教学认为,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才能从整体上理解词语、句子和段落。

这种理解伴随着形象的情感理解,才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情境。

古代的语文教学强调通过广泛地阅读文化典籍来学习,在阅读中积累经典的思想和经典的语言材料。

并且学生对这些经典都要熟读成诵,强调培养语感,积累深厚的知识。

新《语文课程标准》注重积累和培养语感,这是对古代语文教育经验的借鉴和继承,让学生多读书,以致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汲取鲜活的语言材料的养分,丰富自己的积累,培养语感。

二、重视整体感知和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我国古代语文教学就有注重整体感知和把握文章内容的传统。

在古代语文教育中,阅读着重诵读整篇文章和整体的著述,从完整的作品中反复的体味,咀嚼文章思路和细微的情感。

如古代私塾先生授课时先让学生读书,由初读到熟读,由熟读而成诵,这就是整体感知的方法之一。

古代教学思想对当下的启发作文

古代教学思想对当下的启发作文

古代教学思想对当下的启发作文在咱们当下这个快节奏、充满各种新奇事物的时代,有时候回头瞅瞅古代的教学思想,还真能有不少意外的启发。

就拿孔子来说吧,这位老夫子提倡的“因材施教”,放到现在那也是相当管用的。

我记得我小时候上学,班里同学那是性格各异,学习能力也有高有低。

有的同学脑子转得快,老师一点就通;有的同学呢,得反复琢磨才能明白。

当时我们班有个叫小李的同学,数学特别好,逻辑思维那叫一个强,每次数学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可一到语文,特别是写作文的时候,就抓耳挠腮,半天憋不出几个字来。

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没有一味地批评他作文写得不好,而是根据他的特点,给他推荐了一些逻辑推理类的书籍,让他先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同时,对于作文的要求,也没有像对其他擅长语文的同学那么高,而是逐步提高标准,让小李一点一点地进步。

还有小王同学,画画特别有天赋,但是学习成绩一般。

老师没有强迫他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书本知识上,而是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美术社团,参加各种绘画比赛。

结果小王在绘画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自信心大增,对学习也慢慢有了兴趣,其他科目的成绩也跟着提高了不少。

这不就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如果都用一个模子去要求他们,那肯定会埋没不少人才。

再说说“启发诱导”这一思想。

古代的老师们就知道不能直接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得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课外的兴趣小组,教我们的老师就特别擅长启发诱导。

有一次,我们在研究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课题。

老师没有一开始就长篇大论地给我们讲原理,而是带我们去了学校的花园,让我们自己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

“你们看看,这株玫瑰和旁边的小草,有什么不一样?”老师笑着问我们。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说玫瑰有刺,小草没有;有的说玫瑰开花漂亮,小草不起眼。

老师接着说:“那你们再想想,为什么玫瑰能开出那么鲜艳的花,而小草大多是绿色的叶子呢?”这下可把我们难住了,大家都皱着眉头思考。

古对今教学反思与设计思路

古对今教学反思与设计思路

古对今教学反思与设计思路在当今社会,教育的方式与手段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对古代教育的反思成为了当今教学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古对今教学的反思,并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以期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古代教育的反思古代教育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注重记忆和重复。

学生需要背诵大量的诗词和经典著作,而且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扮演被动的接受者角色。

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现代教育的设计思路1. 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注重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3. 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现代教育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资源等辅助教学工具,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通过引入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学习已经成为一生的必备技能。

因此,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掌握信息搜索和处理的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教育资源的分享和交流中,共同构建教育生态系统。

古代中国文学教育对当下语文教学方法的启示

古代中国文学教育对当下语文教学方法的启示

( 二) 学 法上强 调诵 读揣 摩 , 渐进领 悟
古 人学 习诗 文 经典 的有 效 方法 之一 为 诵读 ,通过 诵 读 前贤 作 品 , 能够 渐渐 领悟 其 中蕴含 的道 理 。《 朱子 语类》 中记 载: “ 大 抵观 书 先须 熟读 ,使 其 言 皆若 出于 吾 之 口,继 以精 思, 使 其 意 皆若 出于 吾之 心 , 然 后可 以有得 尔 。 ’ 但 当 下语 文 教学 将 重点 放在 理解 上 , 忽 视 了知 识 集 中或 产生 厌烦 情绪 。 其次, 教 师教 学水 平和 素
质较 低 ,在 授 课 过程 中会 将 自身 的物 质 和功 利 主义 传递 给
四、 结 语
学生 , 导致 学生缺 乏 正确 的价 值观 和人 生观 。 语 文教 学 是一 门传 授科 学基 础 知 识 , 培养 学 生 良好人 格 品质 的 课程 , 但 是
项 交流 , 相 互 启发 。
关键 词 : 古代 文 学教 育 ; 语文; 教 学方 法 中 图分 类号 : G 4 2 7 文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6 4 0 1 ( 2 0 1 7 ) 1 7 — 0 2 4 8 — 0 1 文教 学注 入活 力 。
育 目标 、 教育 内容 、 教育 方法 。 人 的活 动都 是有 预 定 目的 的, 需要在 制定 的 目标 内展 开 活动 ,才 能 使活 动 结果 符合 自己 的需 求 。 中 国古代 文学 教育 尤其 注重 教 学方法 的有 效 性 , 比
如, 灵 活 多变 的教 学法 、 循 序渐 进 的教 学 法 , 以及 师 生 之 间 的互 动教 学法 等圜 。然而 , 当今 语文 教 学 一般采 用 传统 的教

我国古代语文教学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我国古代语文教学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我国古代语文教学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本文2000年7月于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美教育研讨会”上宣读发表;2001年9月发表于“全国基础教育论文集”-P420.(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实验中心编.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本文发表时候作者姓名:广东省汕头.潮阳市第三中学李统轶)正文汉语作为母语,是中国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汉语(作为母语)教学圈内自上而下思想特别活跃,许多专家和教师对语文教学成效持相当严肃的态度,反思的内容已涉及到教学指导思想、教材设置、教学方法诸方面,并已达成相当成熟的共识。

问题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78年,吕叔湘先生说:“十年义务教育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却是大多数人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2700课时,接近中小学全部课时的30%。

然而,每年全国有几千万青工在补课。

进入大学后,许多人不会记笔记、写不了实验报告、病例。

至于硬笔书法更是众所周知的差。

”吕叔湘先生这番话成了语文教学界反思的导火索,也被认为是建国30多年—-主要是文革十年――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非正式“总结”。

1992年3月20日《文汇报》就如何改进语文教学组织了一场很有影响的讨论,陈钟粱老师再次提出那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即“我们的学生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最多,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却不强”。

其原因有:①语文教学过去偏重内容与篇章的分析,削弱了最基本的语言训练。

②围着一张考卷转,片面追求升学率。

③教学形式主义盛行,不讲实效。

很多老师紧随其后,有些老师指出目前的公开课(观摩、经验交流、实践、精讲……)已完全流于形式,存在以下几大弊病:①重讲轻练、以听代练。

②刻意求利、获益不多。

③重视听课、忽视评课。

有些老师指出:“当今中小学语文课的最大弊病就在于老师讲得太多”;“在工具性、实用性上下功夫”;“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有些老师强调改进阅读教学,开设快速阅读,以适应信息世界的需要。

有的老师发现高考作文题不合理,“试卷越来越长,文字越来越多,内容覆盖越扩越大”。

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中国古代教育智慧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祖先留下的文化精华充满智慧,给我们的教育指点了方向。

几千年来,古代的劳动人民和教育思想大家为我们后世子孙积攒了无穷的教育智慧,我们要继续发扬。

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古代的教育思想也有不如人意之处,我们也要包容和改进。

从先秦到晚清,两千多年在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没有多大程度的拓展,因袭前人、“代圣人立言”的弊端也十分突出。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这也与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两千多年“年复一年,丝毫没有长进”不无关系。

社会生活的停滞必然带来思想的因袭,因为死寂的社会生活不能为思想者提供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思想资源。

但综合而言,古代教育大家留给我们这些宝贵的思想遗产值得我们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写作方式和没落的统治思想,限制了力图以学人仕者的思维发展,害了无数本可能大有作为而又一心科考成名的青年。

古代写作教育虽然因封建科举和统治者传道学经思想的影响,形式上重八股,思想上重写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策论,把作文教育引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但是古人重视读为基础,以读促写的宝贵经验仍然值得今天的语文教育借鉴。

今天的作文教育也有八股教育之遗风,重人格训练,轻知识和生活积累,加上左倾思想的束缚,写作教学常常走入形式死板、内容空洞、思想僵化的新八股道路。

其实,学生作文难不是难在格式上,学生写不出作文和写不好作文,往往是因为思维不开阔和内容缺乏所致。

思维不开阔和内容缺乏,是教育只重如何写作而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命题不切合学生实际造成的;学生对教师命题缺乏生活感受,只好胡编乱造,销差了事。

思想僵化,是对学生的写作缺少宽容,写作之前就在命题上加框、讲评上再给学生加框,使得学生不敢写自己真实的感受。

因此,何来情文并茂、有血有肉的文章。

现在正提倡创新教育,如果学生连写一点真实感受都不行的话,创新思维怎么培养。

当然,我不是说教学生抒写真情,就是让学生随便乱说,而是要让学生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在健康文学的熏陶感染中认识社会,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另外,学生的生活圈子小,因此,只关注身边的生活还不够,广泛地看书、读报,把视线投向全国、全世界,投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广阔领域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平时多读、多记一些精粹的文句,到写作时,眼前之景、事、人、物才会与记忆中储存的妙词佳句发生联系,产生出新的连珠妙语。

关于听说教育。

从社会发展史来看,听和说的教育是先于读写教育的。

没有文字以前,人类的交际活动和文化的传承都只能靠听说进行。

有听说的活动,就必然有听说的教育,只是这种教育是融合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的潜语文教育。

有了文字以后,书本的读写教育同样是离不开听说的。

但是,却没有教育家专门研究过听说教育的问题,也没有哪个教育家专门把听说作为一门课来传授。

古对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古对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古对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学的目标实现和质量提高起着关键作用。

在现代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古代教学设计的一些优秀经验,同时也要将其与现代教学的需求相结合,进行反思和再设计,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古代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基本功的培养。

古代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为重点。

现代教学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参与的意愿,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其次,古代教学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可以从古代教学中借鉴到的是注重师生互动和情感体验。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的主体感和归属感。

再者,古代教学注重问题解决和探究学习的过程。

古代教学不强调一味地灌输,而是通过问题解决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在现代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自主学习。

最后,古代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古代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也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古代教学设计虽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也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在现代教学中,我们应当结合古代教学和现代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反思,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古代教育传统的反思中寻找当今语文教学灵感
作者:周英顺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0期
摘要:当今语文教育在西方各种各样的理论与主义的冲击中疑惑重重,那么站在历史的视角,思古代教育传统之优劣、析当今语文教学之得失,以寻找更好的语文教学的灵感,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育史古代教育传统
当今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20-0166-2
作为独立分科意义上的语文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作为实质上的语文在教育史上应该是非常漫长了,毕竟我国从先秦到清末的教育一直都是以语文教育为主体的,所以审视、整理、分析古代教育思想的优良传统,对于指导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学和教学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取古代教育传统之精华
(一)古代的语文教育是融识字教育与文史经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教育,譬如《千字文》、《三字经》,本为古代儿童识字的教材却也充满了思想教育的意味,这就决定了古代语文教育内容的博大精深。

应该说大部分文言文都具有文质彬彬的特点,不仅仅可以作为写作的范式,而且充斥着古代人的思想和智慧,《诗经》、《论语》、《左传》等等莫不如是。

到了当代,人选我们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不脱离内容的综合性这一特点。

但由于受到西方教育体系的影响和知识大潮的冲击,语文教育倾向于应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枯燥乏味的“文”的讲解,却忽视了文言文最为本质的“文以载道”的特点,难怪许多学生学过课文之后却不知其所言了。

因此,抓住文章内蕴的“质”的精华,并和当下形式精密结合,应是当今语文教学
思考且注意的地方。

比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这一课时。

借陈太丘的儿子驳斥其父朋友的事件,完全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当下所倡导的诚信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诚信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新世纪的我们应当义不容辞的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效果。

(二)古代的语文教育更多地从整体着眼进行诵读训练和写作指导。

读,着重诵读整篇文章和整体的著述;写,着重进行整篇的习作和谋篇布局的训练。

这种整体性的古代教育思想,可以激活思维、引发联想、增强语感、陶冶性情,和我们目前所倡导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和陶冶性教育不谋而合。

而我们在当今语文的教学中,知识讲解过多。

整体感悟较少,往往只注重生僻字词以及所谓的重点句的分析,把完整的一篇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因此,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体会,无疑也是当今语文教学应努力的方向,何况学生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有时可以完全理解,并不需要老师过分的条分缕析。

(三)古代语文教育的训练方法是通过读写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读写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都是古代关于多进行实际操作的论述。

正是坚持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践性,我国古代多奇才。

毕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实践和积累的过程,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大密度、高频率的训练。

当今教学重讲解轻训练,常常忽视了语文的这一特点,把语文等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认为只要老师多讲解必有学生学习上的立竿见影的进步,殊不知,这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

值得庆幸的是当今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认识到加强学生实践的重要性,不但有指导性的让学生多读多写,而且根据当前形势和社会需求,鼓励学生多听、多说。

当然,这种实践并不同于为了应试而进行的题海战术。

首先是目的不同,实践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题海战术则是为了学生应试、为了使学生取得高分,而完全置学生能力的提高于不顾;其次范围不同,实践兼顾到学生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题海战术则往往是以做题为主要方式只是进行考题方向的训练,范围狭窄。

当今的语文教学,务必把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和题海战术区别开来。

(四)古代语文教育注意利用汉语文的特点进行教学。

汉语文具有象形性、表意性、审美性、情感性、灵活性和艺术性等,传统的语文教育正是抓住汉语文的本体特点并加以充分利用,如识字教材中讲究押韵、综合训练中加强属对的练习、阅读写作中注意妙字神笔。

可是当今语文教学多注意西方的主义和理论,却舍本逐末的忽视了汉语文特点,致使汉语文本身的强大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而抓住汉语文的本体特点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而且有利于学生联想、想象、逻辑、创造等多种思维结构的合成。

因此,从汉语文特点的视角重新思考研究当今语文教学策略定会给我们带来可喜的收获。

(五)古代语文教育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强调启发式教学和圆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对启发式教学的论述。

这种教学法一是强调教育学生必须抓住时机、二是强调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要求,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因材施教则是对不同的学生表现出的不同个性,持有不同的态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是自孔子以来的古
代语文教育的传统。

而自从我国引进班级授课制,就形成了一位教师面对众多学生的格局,加上功利主义的影响,教育窄化为应试教育,随之产生了“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法,语文教学当然难免其影响。

当今正处于信息社会。

语文教育做为本民族的教育,理应站在时代的前沿,担负起为未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而传统教育中的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正好与此相吻合。

可喜的是,当今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将其做了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

例如,讨论法、问答法、情景教学法都是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发展;而“三主三式”、“六步课堂教育法”等一些教学模式的提出,则正体现了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因材施教教学法的渗透。

二、弃古代教育传统之糟粕
(一)古代语文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少数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这一教育目的制约了古代的语文教育内容主要是为了应对科举考试的需要而进行的读写教学。

读,限于读四书五经和前人的著名闱墨:写,限于习作八股文和试帖诗。

只为功名的目标之狭隘和封闭,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小说中所刻画的受科举迫害的范进、孔乙己等不胜枚举的人物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而当今时代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其教育目的小而言之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而言之是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人才。

所以当今语文教育的知识价值标准不能被政治价值标准同化,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不能把语文教学中阅读的内容牵强附会地披上政治教育的外衣,不能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控制作文的政治方向,毫无理由地控制学生思路的开阔和思维的活跃。

(二)古代语文教育严重脱离语言实际和运用实际。

其一是因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历来尊崇经典,并且以文取士,于是。

全部语文教学的内容就被局限在读古文、写古文、写八股文的圈子里;其二是因为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文言文这种书面语为主要形式的,这往往会造成只重视书面语而忽视口语的局面。

而当今时代需要的是经世致用的人才,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而且需要所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所以今天的语文教学一要正确看待经典,不要弃之不学,又不要以古代的只知背诵模仿而不知为我所用的方式去学;二要重视听说训练,使语文走向广阔的生活,并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收营养,这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古代语文教育忽视我国自古就很发达的文字、训诂和声韵之学,同时还相当严重的忽视文学教育,这不得不说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巨大损失。

正缘于此。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育中没有清晰地认识到汉语文的特色、丢失了“诗教”的优良传统、戏剧和小说不能登大雅之堂、没有形成语文的科学体系。

当今语文教学我们应当力避这一固弊,发挥汉语文之特长、适时适当地继承诗教传统、挖掘戏剧和小说中的精彩之处、逐步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使语文教学均衡、全面、健康地发展。

古代教育传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其精华,和我们当前所追求的语文素质教育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其糟粕,又给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多少警醒和启示啊。

这对我们反思当今的语文教育现状,思考今后的语文教育航行,不是一个很好的指点吗?古代教育传统应该是我们在从事当今语文教学和教学研究时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灵感。

参考文献:
[1]曹明海潘庆玉编著,语文教育思想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1。

[2]郑国民,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一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3]禹明华,儒家文化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影响述评[J],现代教育论从,2005,(3)。

[4]石耀华,“儿童读经”运动质疑一从近代语文教育史上几次读经运动说起[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