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与《阿霞》的爱情悲剧之比较
小说《边城》人物的凄美爱情评析
小说《边城》人物的凄美爱情评析翠翠既是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的女儿。
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
翠翠身上的“美”,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表现出来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说《边城》人物的凄美爱情评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小说《边城》人物的凄美爱情评析摘要:沈从文在小说《边城》中将翠翠的爱情故事定格为悲剧,正是为了引发广大读者对美好事物遭到毁灭的反思。
小说描绘的是一幅幽静恬美的湘西风土人情画卷,那里山光水色灵动优雅,人物性格淳朴,原本人与自然无比和谐的乡土世界,主人公却难以逃脱爱情凄美的结局,作者此中蕴涵的深意耐人回味。
关键词:边城;翠翠;悲剧沈从文以极富诗意的文笔描写了湘西地区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
虽然生长在贫穷的农村,但是翠翠的爱情并未受到权贵、名利、金钱等物欲的污染,对于爱情,她从朦胧认识、忧虑感受乃至执着追求,自始至终表现出宝贵的纯朴和真诚,但在当时由于受民族心理缺陷和当事人主体意识缺失等种种原因的影响,她的爱情最终难逃悲剧的命运。
无力的宿命感和神秘感是这个爱情悲剧中的特点,善良和谦让的美德是这个爱情悲剧的源动力,即便她是一个悲剧,却能让人们在悲剧中寻找善良的人性以及所表现出的无限凄美,引导我们去认识社会,振作精神,树立信心追求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一、凄美爱情产生的原因翠翠的爱情悲剧充满着人类阴差阳错的神秘感和命运感在自然描绘中表现一种化外之境的生命形式。
老船夫的善良愿望却终于不能实现,小说安排他女儿与军人私奔不能而喝水自尽,留下尚在襁褓中的外孙女的悲惨情节,已为全文渲染了悲剧气氛。
1.外在的客观因素沈从文有意回避或冲淡了人为的对立和冲突,而是设计了很多偶然性的误会。
他认为:“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 不凑巧就是偶然,偶然即命运,沈从文说的就是一个命运问题。
《边城》里隐含着人生命运的无常以及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
正是这种心理缺陷,最终成为主宰人物命运的因子,这一美好人性的阴暗面,直接导致了翠翠与二老爱情的悲剧结局。
浅谈《边城》悲剧性意蕴
浅谈《边城》悲剧性意蕴《边城》是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以福建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男女主人公阿莲和孙少平之间的爱情故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悲剧性意蕴。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边城》的悲剧性意蕴,以期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故事的背景就决定了小说的悲剧性。
《边城》的故事发生在福建的一个偏远乡村,这里的人们生活贫困,文化程度低,陋习不少,整个社会充满着压抑和沉闷。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阿莲和孙少平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小说中的人物多是小农经济的农民,他们的命运受着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压抑,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样的环境就决定了小说的悲剧性,人们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
阿莲和孙少平的爱情也是悲剧性的。
他们的爱情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当时正值抗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阿莲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而孙少平则是一个有着农民血统的学生兵,两人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生活和价值观。
他们的爱情是一种突破了社会桎梏的爱情,是一种超越了现实的爱情,然而最终,他们的爱情仍然被现实所击败。
在小说的结尾,阿莲跳楼自尽,而孙少平则在战火中牺牲,这样的结局无疑是悲剧性的。
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决定了悲剧性的意蕴。
阿莲是一个对爱情充满憧憬的女孩,她渴望爱情,渴望得到孙少平的爱,但是最终她选择了放弃。
她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以及最终的崩溃和自杀,都是悲剧性的。
而孙少平则是一个有着农民血统的学生兵,在命运面前,他显得力不从心,最终选择了投身战场,以死明志。
他们的性格和命运都是悲剧性的,这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悲剧色彩。
小说的语言和结构也为悲剧性意蕴的表达提供了舞台。
沈从文在《边城》中运用了丰富的西方文学元素,采取了叙事者多角度叙述和情节交织的手法,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和悲剧性。
小说的语言也是悲剧性的,沈从文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为故事增添了诗意的色彩,增强了悲剧性的表达。
《边城》无疑是一部充满悲剧性意蕴的作品。
浅析《边城》中女主人公的双重悲剧
浅析《边城》中女主人公的双重悲剧摘要:《边城》是一部具有悲剧性色彩的作品。
女主人公的命运悲剧归根结底是社会的悲剧。
翠翠的形象实质是她母亲的原型再现,这也许是瞑瞑之中母亲对翠翠爱情的牵引;在翠翠与傩送之间,站起了那座碾坊,一种物化的人格力量。
在它的上面,凝聚着封建买卖婚姻的本质。
关键词:命运悲剧劫难碾坊翠翠叔本华的悲剧观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叔本华认为悲剧无论从巨大效果还是从写作难度看,“都要算作文艺的最高峰”,因为悲剧通过演示人类难以形容的痛苦、悲伤,演示邪恶的胜利,嘲笑人的偶然性得势和正直、无辜者不可挽救的失败,来暗示宇宙人生的本来性质,这便是“意志和它自己的矛盾斗争。
”这种涵盖人类本能、欲望、希冀、爱恨的个体意志间的抵触、碰撞、冲突、残杀酿就了“人生的可怕”与“巨大不幸”。
具体说来,在叔本华看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造成人生可怕的悲剧:一是某种坏人异乎寻常的发挥尽致的恶毒,如《奥赛罗》中的阿伊古;二是盲目的命运,即偶然和错误,如《俄狄浦斯王》、罗米欧与朱丽叶》;三是平常人之间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明明看到在相互制造灾祸,却有说不出谁是谁非,如《哈姆莱特》。
以叔本华分析的三个方面来看,我认为《边城》应该属于第二方面的原因,即盲目的命运安排,这是翠翠个人的命运悲剧,同时也是社会的悲剧。
一、命运悲剧--重蹈母亲的劫难作品的开头就介绍了翠翠父母亲的爱情故事。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七年前同一个茶峒屯防军人唱歌相熟后,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
有了小孩子后,结婚不成,这屯戍兵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
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
经过一番考虑后,屯戍兵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应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
女的却关心腹中的一快肉,不忍心,拿不出主张。
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件事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
浅谈《边城》中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
浅谈《边城》中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摘要世界原本是十分美好的,但是却有太多的不凑巧,因为这些不凑巧,原本的美好也有可能转化成悲剧。
对于善良的事物,命运总不能对它一味的怜悯,悲剧往往在所难免。
《边城》并不是一篇以催泪为目的的小说,它更多的是让人们在悲情中体会积极的态度、纯净的人性、抗争的力量。
山水之美、民俗之美与人性之美,都在潜移默化中稀释了不可抗拒的命运悲剧,让人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边城》正视死亡和痛苦,并让死亡和痛苦孕育出温暖和希望,正如老船夫的去世,让翠翠得以成长。
小说的悲剧也没有落入“压迫、侮辱”的死循环中,而是和作品的结尾所说的一样,那个人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但也许明天回来!更是营造了一种高级的美学体验,究竟是无望的等待,还是终成眷属,读者都会心存期待。
最让人无力的悲剧一定有世事无常这一条,不是天灾不是人祸,就是兜兜转转,没法落个圆满。
关键词边城命运爱情悲剧Talk about the love tragedy of cuicui and nuo in Border TownAbstract ‘Everything is full of goodness, and everywhere of mischance. Since it is not coincidental, a simple good death inevitably leads to tragedy.’ For good things, fate can not be blind to its mercy, tragedy is always inevitable. ‘Border Town’ is not a tear-jerking novel. It is more about letting people experience positive attitudes, pure humanity and the power of resistance in the midst of sadness. The beauty of mountains and waters, the beauty of folk customs and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have subtly diluted the irresistible tragedy of fate, making people shed tears, but not sad.‘Edge town’ faces death and pain squarely, and lets death and pain breed warmth and hope, just as the death of the old boatman enables cuicui to grow up. Nor does the tragedy of the novel fall into the trap of ‘oppressed, insulted, damaged’, at the end of the novel, ‘This man may never return, may return tomorrow!’ ‘It is a kind of advanced aesthetic experience, whether it is hopeless to wait, or the end of the marriage. Readers will have expectations. The most powerless tragedy must have the impermanence of the world. This one is not a natural disaster, is not a man-made disaster, is a roundabout, can not fall a complete.Key words Border Town fate love tragedy目录引言 (1)一、写作背景 (1)二、悲剧的根源 (2)(一)天命思想的压抑 (2)(二)人为因素的制约 (2)(三)作者的主观意愿走向 (3)三、作品中真正美的形式 (5)(一)自然美 (6)(二)人性美、人情美 (6)四、特定历史环境的禁锢:悲剧的必然性——从偶然中看社会历史的必然 (7)(一)悲剧中“悲”的要义 (8)(二)悲剧意识中的“悲” (8)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引言《边城》是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上的代表作品,这是一篇具有较高文学地位、饱含乡土情怀的小说,融入了作者的美学理想,也是一部着重突出人性美的作品。
论《边城》中爱情悲剧的原因
论《边城》中爱情悲剧的原因作者:邓子敬来源:《人间》2016年第28期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更是他理想人生的缩影。
但在这种理想生活中上演的并不是主人公浪漫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个爱情悲剧。
究其悲剧的原因,既有天命迷信思想对其爱情悲剧的催化,也有翠翠自身主体意识的薄弱。
同时现实社会中种种名利冲突以及作者的精神寄托都是沈从文为读者呈现悲剧美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边城》;爱情;悲剧;天命;意志薄弱中图分类号:I2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14-01《边城》这篇小说以翠翠和傩送爱情的演变为主线,描写了“湘西”这个充满浪漫与人性的理想世界。
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是一个世外桃源,人性美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那么为什么还会上演一曲令人叹惋的爱情悲歌呢?一、天命迷信思想湘西世界在沈从文的笔下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外来文化不易传播进来,人们都普遍具有排外心理,而且十分抗拒外面的新鲜事物,因此他们浓厚的封建思想就根深蒂固,他们认为一切都是天命。
正如王保生先生所言:“说来真有点像书中那个船总顺顺说的‘一切皆是命’。
”[1]老船夫对翠翠父母爱情悲剧的看法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在老船夫看来,翠翠的母亲抛弃家中老小,陪那个兵双双殉情就应该天负责,他认为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再如老船夫进城打探消息时听老马兵说大老被淹坏了,然后他就感叹说这是天意。
这些都足以说明老船夫信奉天命的迷信思想。
由于边城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的迷信思想,使顺顺父子成了悲剧的间接制造者。
面对天保的死,顺顺的性格变得异常。
他以前为人仗义慷慨大方,如今面对天保的死,他认为翠翠和老船夫间接把大老害死了,这就是顺顺的迷信思想在作怪。
再来说傩送,虽然他在金钱与爱情面前选择了爱情,但是对于大老的死,他认为老船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傩送之所以会有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揣测,就是因为天命的迷信思想遮蔽了他的心灵。
二、主人公主体意志薄弱《边城》是围绕翠翠与大佬、、二佬之间的爱情纠葛展开的。
论《边城》的爱情悲剧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Z unyi Normal University第21卷第3期2019年6月Vol.215No.3Jun.2019论《边城》的爱情悲剧郭磊(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基础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161005)摘 要:《边城》是一部极具悲悯色彩的乡村抒情式小说,全文充斥着爱,但在浓厚的宿命感与神秘感以及充满善良和谦让等方面体现着悲剧,主要表现在:一是天命思想的压抑,即对天命的追问和存疑,天人合一境界的崩溃;二是人物性格的拘囿,翠翠因警惕而错失爱情,傩送虽有反叛精神却并不主动,天保示爱失败徒增郁闷,终究使得他们难以终成眷属.透过《边城》,我们可以 看出沈从文“自我理想”的流露以及其叙述心理和人道主义色彩。
关键词:《边城》;爱情;悲剧中图分类号:12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 (2019)-0086-02On the Love Tragedy of Border TownGUO Lei(General Education Department, Qiqihar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Qiqihar 161005, China).Abstract: "Border Town", a very compassionate rural lyrical novel, is filled with love; however, a sense of tragedy can be found in thefate and mystery as well as kindness and humility in this novel. I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first is the sup pression of the thought of d estiny, that is, the inquiry and doubt of f ate, and the collapse of t he realm of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thesecond is the restraint of t he characters, viz., Cui-cui missed her love because of her vigilance, Nuo-song is not active though there is a sense of rebellion, and Tian-bao feels depressed due to his failure of l ove. Through the Border Town, we can see the expression of ShenCong-wen*s '*self-ideal n and his narrative psychology and humanitarian color.Key words: "Border Town"; love; tragedy《边城》是沈从文一生中最为优秀的作品,寄托 着沈从文对美和爱的追求。
浅析《边城》中的悲剧美
浅析《边城》中的悲剧美作者:黄金玉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17期黄金玉内容摘要:《边城》这部小说是沈从文先生利用田园牧歌形式描述的边陲小城爱情故事,但是在故事的表达和叙述中,沈先生利用细腻的文字将翠翠的爱情故事进行了完美的演绎,虽然辞藻并不“风花雪月”,但是在近乎“素描”的写作手法中却将笔者对人性的思考、爱情的执着、命运的感叹等进行了深层次的描写,字里行间更是透漏出令人动容的悲切更是让文章的开放式结尾充满了悲剧式的色彩。
关键词:边城悲剧美矛盾《边城》是一个悲剧小说,但是在悲剧中却隐含这一种另类的悲剧美,这部小说不仅仅是沈先生抒情式小说的代表作,更是寄托着沈先生对“爱情”与“美”的理解,悲剧美更多的表现是人性美和人生美。
沈先生自己在谈到《边城》的创作灵感时曾说“《边城》更像是一部人生,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并且符合人性的人生形式。
”沈先生利用平实的文字描述了一个瑰丽并且温馨的“世界”,这个“世界”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或许在完美世界中的不完美爱情本身就是这个世界的一种悲剧,那么这些悲剧是如何体现的呢?笔者从人性角度、爱情角度和生命角度来探讨沈先生对悲剧美的表现和描述。
一.人性道德视角下的悲剧美黑格尔悲剧冲突论是以哲学理论体系作为基本体系,“美是理性的感性体现”,这种理论认为悲剧不是因为个人的偶然原因造成的,个人偶然原因在悲剧描述中往往是表象原因,悲剧的实质是人类意志理念具有能动作用,是绝对理念分化出来即对立统一体,因而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相对于绝对正确的“永恒正义”来说,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
这种人性道德的代表性冲突或反目的性冲突才是悲剧的发生根本,但是无论悲剧结果如何,悲剧都是人类到的本性的升华体现。
《边城》中,傩送与翠翠之间的爱情破碎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傩送心中更重要的是手足亲情,傩送认为大老的死是由于翠翠,故此原文中叙述傩送和翠翠的爱情用了这样一句话:“对于老船夫的意思,俨然不明白似的,一同把日子打发下去”。
《边城》三个悲剧
《边城》三个悲剧《边城》中一片美好的人性光辉下面,隐藏的是三个悲剧故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边城》三个悲剧。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的三个悲剧《边城》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土味、乡土情的中篇佳作。
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相依为命的淳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
这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它不仅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代表作。
边城之美美在山水,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地无一时不使人神往倾心。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山清水秀。
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
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的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
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
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常年作深翠颜色,迫人眼目。
近水人家都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夏天则晾晒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绔,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
秋天来时,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边城有一种不为世俗所沾染的淳朴自然美。
茶峒人也具有最原始的自然淳朴的品格,他们保持着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俨然是一个安静平和的桃源仙境。
这里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这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
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作品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
主人公老船夫忠厚老实,重义轻利,一副古道热肠,几十年如一日地守着渡船,不记报酬,不贪图便宜,“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本人的意义”,只是给人以方便为乐,真诚的老船夫同时获得人们对他的关爱。
船总顺顺尽管有财却不吝财,他为人明事理,正直和平。
他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在这种良好的家庭氛围中都“结实如虎,却又和气亲人,不矫情,不浮华,不依势凌人”。
《边城》中翠翠爱情悲剧的多重解读
《边城》中翠翠爱情悲剧的多重解读《<边城>中翠翠爱情悲剧的多重解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湘西世界,同时也讲述了一个令人唏嘘的爱情悲剧。
主人公翠翠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无奈与感伤,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其爱情悲剧的产生,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
首先,翠翠自身性格的因素不可忽视。
翠翠是一个单纯、羞涩且内向的女孩。
她内心深处对爱情充满了憧憬,但却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面对傩送时,她总是欲言又止,将自己的情感深深埋藏在心底。
这种含蓄和内敛的性格,使得她在爱情面前显得过于被动。
当傩送向她表达爱意时,她没有明确的回应,导致傩送对她的心意产生了误解。
其次,爷爷的“好心办坏事”也是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爷爷是翠翠唯一的亲人,他对翠翠的关爱无微不至。
然而,在翠翠的爱情问题上,爷爷却显得有些“笨拙”。
他试图为翠翠安排一个美好的未来,却因为过于谨慎和犹豫不决,反而错失了许多机会。
比如,在天保向翠翠求亲时,爷爷没有及时给予明确的答复,让天保误以为翠翠不喜欢他。
而当傩送表达心意时,爷爷又没有及时传递准确的信息,使得傩送以为爷爷故意拖延。
爷爷的这种在爱情问题上的处理方式,无疑给翠翠的爱情蒙上了一层阴影。
再者,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是导致翠翠爱情悲剧的重要因素。
《边城》所描绘的湘西世界,虽然充满了自然美和人性美,但同时也存在着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爱情往往不能自由发展。
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受到了门第观念和家族利益的影响。
傩送的家人更倾向于让他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子,而不是出身贫寒的翠翠。
这种社会压力,使得他们的爱情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
此外,命运的无常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
在小说中,许多偶然的事件和巧合,最终导致了翠翠爱情的悲剧。
天保的意外身亡,让傩送心中充满了愧疚,他离开了家乡,留下翠翠独自等待。
这些无法预料的变故,让翠翠的爱情在命运的捉弄下变得支离破碎。
《边城》与《丰乳肥臀》的见解
《边城》与《丰乳肥臀》的见解沈从文与莫言虽有半世纪之隔,但他们在创作上却有着一种微妙的联系,此文,是我对这两本著作的见解。
沈从文一生对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他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
他从不隐讳这点感情。
他生长于作品中所写到的那类小乡城,祖父,父亲,以及兄弟,全列身军籍;死去的莫不在职务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的将在职务上终其一生。
就他所接触的世界一面,来叙述他们的爱憎与哀乐,即或这枝笔如何笨拙,或尚不至于离题太远。
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沈从文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的写下去。
但因此一来,这作品或者便不免成为一种无益之业了。
因为它对于在都市中生长教育的读书人说来,似乎相去太远了。
他们的需要应当是另外一种作品,其实这些沈从文是知道的。
沈从文出生于上世纪初的湘西小镇——凤凰。
他接受正统教育的文化很低,只是小学毕业。
1923年在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时落选,后来便在北京大学进行旁听。
因此,在我们看来认定沈从文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文学天才。
但这一点似乎又得不到沈从文本人的认可,他在后来的言论中常常提到一个问题,他说“文学是没有天才的”。
但是我们却有疑问了,既然文学没有天才,那么,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怎么可能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这是不可思议的。
其实沈从文之所以说这番话,一是表示一种谦虚的态度,二是流露出一种求学的严谨。
他本身不是什么士人出身,没有科举头衔。
他是作为一个乡下读书人一步一步慢慢走过来的作家,他对这份成长历程至始至终怀有一份深深的情愫,是难以言表的。
再言之,他属于默默无闻的笔耕着,心中没有那些名利和浮躁,他把一生献给了文学,是用心创作的思想者。
从沈从文的经历来看,不难体会出《边城》中,他流露出的情怀。
汪曾祺曾对《边城》这部小说做过三方面深刻的评析,那就是《边城》是一部怀旧、温暖、既有现实主义又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浅析《边城》中女主人公的双重悲剧
浅析《边城》中女主人公的双重悲剧第一篇:浅析《边城》中女主人公的双重悲剧浅析《边城》中女主人公的双重悲剧摘要:《边城》是一部具有悲剧性色彩的作品。
女主人公的命运悲剧归根结底是社会的悲剧。
翠翠的形象实质是她母亲的原型再现,这也许是瞑瞑之中母亲对翠翠爱情的牵引;在翠翠与傩送之间,站起了那座碾坊,一种物化的人格力量。
在它的上面,凝聚着封建买卖婚姻的本质。
关键词:命运悲剧劫难碾坊翠翠叔本华的悲剧观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叔本华认为悲剧无论从巨大效果还是从写作难度看,“都要算作文艺的最高峰”,因为悲剧通过演示人类难以形容的痛苦、悲伤,演示邪恶的胜利,嘲笑人的偶然性得势和正直、无辜者不可挽救的失败,来暗示宇宙人生的本来性质,这便是“意志和它自己的矛盾斗争。
”这种涵盖人类本能、欲望、希冀、爱恨的个体意志间的抵触、碰撞、冲突、残杀酿就了“人生的可怕”与“巨大不幸”。
具体说来,在叔本华看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造成人生可怕的悲剧:一是某种坏人异乎寻常的发挥尽致的恶毒,如《奥赛罗》中的阿伊古;二是盲目的命运,即偶然和错误,如《俄狄浦斯王》、罗米欧与朱丽叶》;三是平常人之间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明明看到在相互制造灾祸,却有说不出谁是谁非,如《哈姆莱特》。
以叔本华分析的三个方面来看,我认为《边城》应该属于第二方面的原因,即盲目的命运安排,这是翠翠个人的命运悲剧,同时也是社会的悲剧。
一、命运悲剧--重蹈母亲的劫难作品的开头就介绍了翠翠父母亲的爱情故事。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七年前同一个茶峒屯防军人唱歌相熟后,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
有了小孩子后,结婚不成,这屯戍兵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
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
经过一番考虑后,屯戍兵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应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
女的却关心腹中的一快肉,不忍心,拿不出主张。
论《边城》与《恋爱中的女人》的忧患意识
论《边城》与《恋爱中的女人》的忧患意识《边城》与《恋爱中的女人》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对当前和未来困难、危险、风险的预见、预警和预防,是一种责任、担当、奋斗精神,是生命与文明的保障之根和源泉。
《边城》和《恋爱中的女人》两部文学作品中,作者表现了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和忧患意识,既抒发了自身的悲痛和苦闷,又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边城》作为沈从文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之一,深刻描绘了当时中国北方边区的农村居民反抗封建官府盘剥、压迫的斗争,是一部充满着社会探讨和思考的文学作品。
小说的主人公易得荣为代表了当时农民群众反抗封建压迫的形象,他勇敢、顽强地站起来,反抗了当时的统治者,为当时中国农民的反抗运动注入了一种动力和信仰。
小说以农村家庭为背景,通过描写农民群众的斗争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国家和社会的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不仅表现在对于权力和势力的反感和抵制,还表现在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挖掘上。
与《边城》相比,陈岚的《恋爱中的女人》立意则更为明确,关注的是当代女性在爱情和婚姻面前所面临的问题。
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平等待遇,以及对于现实中缺乏真正爱情的无奈和无助,是作者对于当代女性忧患意识的反映和表达。
小说以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李淑文为主人公,展开了一段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故事。
小说通过李淑文的故事,揭示了现实中女性所面临的不平等待遇和无法逾越的爱情障碍,象征着当代女性在现实中被束缚和限制的真实情况。
两部文学作品在忧患意识上有共通之处,都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和女性所面临的问题的关注和担忧。
作为文艺作品,其力量在于它的思想性和人性化,这次双方作品都在保持文学的艺术性的同时表现出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
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担当,而文学作品的出现恰恰符合了对于社会问题思考的需求。
通过“观照心灵的窗口”,人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反思社会问题,提出有效的改变方式和方向。
综上所述,《边城》和《恋爱中的女人》两部文学作品从不同层面表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问题和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忧患意识。
边城中的爱情观与传统观念有何不同
边城中的爱情观与传统观念有何不同《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境一个小山城的风土人情,以及主人公翠翠的爱情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所展现的爱情观与传统观念有着诸多不同之处。
传统的爱情观念往往受到门第、财富、社会地位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在很多传统的故事中,婚姻被视为家族之间的联盟或者利益的交换,爱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常常被忽视或者压抑。
而在《边城》中,爱情显得纯粹而真挚,不受这些外在因素的束缚。
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萌发于他们的日常相处和心灵的契合。
傩送是顺顺家的二儿子,在当地算是家境不错,但翠翠对他的喜欢并非源于他的家庭背景。
他们的爱情源自于溪边的邂逅、夜晚的歌声,是一种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
这种爱情不掺杂任何功利的成分,只是两颗年轻的心相互吸引,相互靠近。
传统观念中的爱情,常常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左右。
子女在婚姻大事上往往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必须听从长辈的安排。
而在《边城》里,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是自主萌发的,他们遵循自己内心的感受。
尽管爷爷关心翠翠的终身大事,但他也没有强行干涉翠翠的选择,而是尊重她的想法。
再者,传统的爱情观中,女性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等待男性的追求和选择。
然而,在《边城》中,翠翠虽然羞涩内敛,但她在爱情中并非完全被动。
她内心对傩送有着深深的眷恋和期待,这种情感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从她的言行和神态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
她会在梦中听到傩送的歌声而灵魂浮起,会在傩送离开后痴痴地等待,这种默默的坚守和期待,展现了翠翠在爱情中的主动性,虽然这种主动是含蓄而内敛的。
传统爱情观念中,爱情往往被视为一种短暂的激情,一旦步入婚姻,就更多地转化为责任和义务。
而在《边城》中,爱情被描绘成一种持久而深沉的情感。
翠翠对傩送的爱,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和种种波折,却始终没有消逝。
即使傩送离开了,她依然在渡口痴痴等待,这种等待不仅仅是对爱情的坚守,更是对爱情信念的执着。
此外,传统观念中的爱情可能更多地强调门当户对、夫贵妻荣。
浅析《边城》爱情悲剧的原因
浅析《边城》爱情悲剧的原因12中文汉四孙智婷短号 611814“美”的毁灭的思考——浅析《边城》爱情悲剧的原因《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体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凄美爱情故事。
《边城》里以老船公外孙女的胜过经历为载体,以团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老船公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为主线。
把湘西朴实的民风及独特环境中所孕育的那种淳朴、亲善、宁静、和睦的人性美与人情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最终的美好只留在记忆里。
天保溺水身亡,傩送离家出走,祖父也逝去,一个爱情故事最终以悲剧结局。
“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边城》恰恰有力地印证了这一观点,让我一直深深震撼于翠翠美好爱情的毁灭~沈从文自己也感叹:“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在一种悲且美的艺术氛围中衍生出悲剧的深层意味。
《边城》里处处展现人情美、人性美,又时时透露着生命的无常与悲凉。
所以,我认为《边城》就是“善”的悲剧,是“人性善的杰作”。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善”的爱情悲剧,而且看似谁也没有错的悲剧,这悲剧是偶然的么,我将由以下两点浅析这悲剧的原因。
其一,《边城》主要人物之间有层隔膜。
我认为,虽然他们都具有朴实、善良的品德,做事宽厚,处处为他人着想。
但是,正是这种太过为他人着想,以至于没有直接与当事人沟通,导致一个个误会产生,催化了悲剧的源头。
主人公翠翠天性善良纯真,但是由于从小生活在较封闭的山村里,又年幼丧父母,与祖父相依为命,所以也养成了有相对的内敛、含蓄、谨慎的性格,刚好这样的性格容易造成她与其他人之间的隔膜。
浅析《边城》的爱情悲剧
浅析《边城》的爱情悲剧薛向东内容摘要:《边城》以富有诗意的笔触描写了湘西边地农村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
翠翠的爱情不受权势、名利、金钱等物欲的污染,她对爱情从朦胧认识、忧虑感受到执着追求,始终表现出一种纯朴和真诚,但在当时由于受民族心理缺陷和当事人主体意识微弱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她的爱情最终是个悲剧。
宿命感和神秘感是这个爱情悲剧中的特点,善良和谦让的美德是这个爱情悲剧的动力,即便她是一个悲剧,却能让人们在悲剧中寻找善良的人性以及所表现出的无限凄美,引导我们去认识社会,振作起来,追求其中的真善美。
关键词:《边城》翠翠悲剧特点悲剧原因《边城》构筑的是一个田园牧歌式的诗意世界,一个充满着“爱”与美的王国。
这里人民憨厚、朴素、勤劳,几乎每个人都是善和美的化身。
而就在这个几乎唯美的世界中,却演绎着一段爱情悲剧——翠翠的恋爱悲剧。
留下翠翠孤独无望地等候着傩送的归来,使人不得不对纯情可爱的翠翠发出一种由衷的感叹,也叫人深思。
正如鲁迅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指是那些合乎历史必然性的人类进步要求和美好品质,而毁灭是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遭受到挫折、牺牲。
”翠翠的爱情悲剧充满着人类阴差阳错的神秘感和命运感在自然描绘中表现一种化外之境的生命形式。
诗情画意中闪烁着边地原始神秘性和浓厚地方色彩,在山灵水秀、人性淳朴中散发着悠远的忧郁。
老船夫的善良愿望却终于不能实现,小说安排他女儿与军人私奔不能而喝水自尽,留下尚在襁褓中的外孙女的悲惨情节,已为全文渲染了悲剧气氛。
随着情节不断向前发展,一位勤劳善良、有着至善至美心灵的老人形象树立在读者面前。
他希望外孙女翠翠能有一个美好归宿的愿望,他与艰难生活抗争的意识,似乎自己完全没有什么过错,却招来了别人的误解,又似乎是命运的捉弄,阴差阳错,一次次的努力,都使事情朝着老船夫的愿望离得越来越远。
一、翠翠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沈从文在《边城》中营造着爱与美的天地,潜心于表现“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的人生之常。
金锁记边城呼兰河传与阿q正传的人性对比
答:我认为,表现“人性”的典型作品有沈从文的《边城》,张爱玲的《金锁记》,萧红的《呼兰河传》和鲁迅的《阿Q正传》。
沈从文的《边城》表现的是一种人性美。
它以二十世纪三十年的小镇茶峒为背景,以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凸显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和心灵的澄澈纯净,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未被现代文明侵蚀和扭曲的庄严和健康,美丽与虔诚。
它寄托了作者“美”和“爱”的美学理想,而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通过以下四方面来表现人性美。
1.青年男女间的纯纯情爱。
作者想通过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显示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美和爱的人性与生活方式,着重表现了他们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
这两个年轻人没有山盟海誓,离经叛道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的权钱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男女之情。
傩送以歌求婚打动翠翠,又断然拒绝了上门陪嫁的碾坊;而翠翠既不觉得自己地位低下,也不存在“门当户对”的概念。
2. 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
老船夫在女儿为士兵殉情后担起了养育外孙女的责任并对她痛爱有加。
为了给翠翠找一户好人家,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之间,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障碍,导致了误会,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
最后他带着无奈和愧疚离开了人世。
但他的身上却体现了中华民族原始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
3. 邻里间的善良互爱。
老船夫一直担当敬业的摆渡人的角色,他质朴憨厚、侠义心肠,不仅拒收过客的钱财,还经常慷慨地给渡河人一些茶叶,他到集市买肉时卖肉的老板给他多称一些;船总顺顺也总是尽力帮助他人,老船夫过世后,他尽释前嫌,为无依无靠的翠翠忙前忙后。
作者展示这块净土上的人们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的人”。
从而体现他拒绝“现代”,厌恶“文明”,以此来寄托重塑民族品德的希望。
4. 兄弟间的手足之爱。
船总顺顺家的两个儿子天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天宝选择车路,傩送选择水路,但傩送的歌声赢得了翠翠芳心,在知道翠翠真心后,天宝主动退出让婚却不幸溺水而亡,傩送宁可抛弃爱情也不忘哥哥的情谊,因为愧疚离家出走,都表现了兄弟间的手足之爱。
《边城》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边城》与《梁山伯与祝英台》同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爱情悲剧,它们都以深刻的情感、动人的故事和悲惨的结局而著称。
尽管两部作品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但它们所塑造的爱情悲剧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本文将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探讨其爱情悲剧的联系。
一、相同点1. 爱情的真挚与深沉无论是《边城》中的翠翠与傩送,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的爱情都是真挚而深沉的。
翠翠对傩送的感情,是纯洁而美好的,她默默地爱着傩送,为他而心动,为他而忧愁。
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则更加坚定,他们为了彼此,不惜反抗封建礼教,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种真挚而深沉的爱情,是两部作品中爱情悲剧的核心。
2. 外部压力与阻碍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和阻碍。
《边城》中,翠翠的爱情受到了家族传统和社会观念的束缚,傩送的父亲对他的选择并不满意,而团总女儿的出现也给翠翠的爱情带来了威胁。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的爱情则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强烈反对,她的父亲为了攀附权贵,将她许配给了马文才,梁山伯也因为家庭的贫困和社会地位的低下而无法与祝英台在一起。
这些外部的压力和阻碍,使得主人公的爱情之路充满了坎坷和磨难。
3. 悲剧的结局最终,翠翠和傩送都没能在一起,翠翠孤独地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而傩送则离开了边城,不知去向。
梁山伯与祝英台则更是以悲剧收场,他们化蝶双飞,成为了永恒的爱情象征。
两部作品都以悲剧的结局告终,让读者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无奈,也让人们对主人公的遭遇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惋惜。
二、不同点1. 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边城》发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湘西小镇,这里的人们生活简单,民风淳朴,传统文化得以保留。
而《梁山伯与祝英台》则发生在封建社会的江南水乡,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更为严格的束缚。
因此,《边城》中的爱情悲剧更多地是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压力的影响,而《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爱情悲剧则更多地是由于封建礼教和门第观念的束缚。
《边城》阅读感想
《边城》阅读感想在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中,翠翠同时得到了两兄弟的爱情,然而,这并非她的幸运,而是悲剧的开始。
她无法自主选择,也无力承担这一局面。
求婚的是这一个,而爱的却是另一个,但她无法决定嫁给谁,只能被动地等待两兄弟的决定。
老船夫中意的是大老,而翠翠却爱上了二老,这使得老船夫不知所措。
他只能忧愁地等待,最终在雷雨夜悄然离世。
天保和傩送为了爱情展开了争夺,却最终演变成了为亲情的退让。
天保无法面对,仓促远走,却意外身亡,傩送也因无法面对哥哥的死讯而选择出走,而翠翠则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翠翠在风日里成长,肌肤被晒得黝黑,她的眼中充满了青山绿水。
她生性天真活泼,宛如一只小兽物。
她心地善良,从不忍心伤害他人,也从不为琐事忧虑或生气。
平日里,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时,她会用明亮的眼睛注视着对方,做出随时都可以逃入深山的神情。
但当她发现对方并无恶意时,便会放下防备,在水边尽情玩耍。
翠翠的形象美丽、清纯、自然,然而,在她的身上也隐约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不安和忧虑,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她才能感受到片刻的宁静和安心。
当读到这里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纯洁的天使,她轻盈地漫步在山间,与小鹿为伴,用她那灵动的双眸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她的爱是真挚而深沉的,然而,她却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懵懂天真的翠翠同时赢得了天保和傩送兄弟二人的喜爱,这本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然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在翠翠的身上得到了应验。
大老天保选择了走车路,托人上门说媒。
然而,爷爷似乎并不急于给出答复,只是让翠翠自己决定。
在新造的船上,兄弟二人坦诚相待,傩送自信地认为翠翠心中早已住进了他的身影,而天保则略显失落。
兄弟二人并未因此而争吵或争斗,他们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改走马路,让翠翠来决定自己的归属。
爷爷虽然更倾向于将翠翠托付给天保,但天保并不擅长唱歌,这似乎已经注定了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山城 时, 有一小溪 , 溪边有座 白色 小塔 , 塔下住 了一户单 独
屠格涅夫和沈从文通过作品《 边城》 阿霞》 与《 展现于我们 面前的是 “ 的迷失与“ 的幻灭。 爱” 美” 感叹之余 , 我们更应该深
几个愚夫俗子 , 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 , 各人应得的一 分哀乐 , 为人类 ‘ ’ 爱 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真挚而悲剧
来到世上 的。后来父母 结婚 不成 , 父亲先服了毒 , 而母亲在翠 翠出生后吃 了许多冷水也死 去了。“ 了住处两山多竹篁 。 为 翠
色逼人而来 , 老船夫 随便给这个可怜的孤雏 , 拾取 了一个 近身 的名字 , 叫作 ‘ 翠翠 ’ 翠翠从小就失去了父母 , 。” 隔代 的爷爷不 可能完全 了解她的心事 , 因而她得到的爱是不完全的。 也就渐 渐地 开成了她单纯 、 孤独 、 忧伤 的性 格 , 使爱 情以悲剧 的形式 . 而阿霞的身世也 同样能得一掬心酸泪。阿霞并非迦庚的 亲妹妹 , 她是她父亲与迦庚母 亲以前 的女仆达吉雅娜的女儿 。 着阿霞住 在她姐姐家。当阿霞九岁时 , 她失去了母亲。 阿霞“ 很快地 明白了自己的尴尬身份。自尊心在她心里强 烈地发展 , 怀疑也 同样地产生 了; 坏习惯生 了根 , 纯朴 消失 了。
起读 者) j较文学的角度来重新 审视二者 , 引起 读者对“ 的幻灭和“ 的迷失的深沉 思考。 Xl ,; a 并 美” 爱”
关键词 :边城 》《 《 ;阿霞》 爱情悲剧 ;
中图分类号 : 6பைடு நூலகம்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5 5 1 ( 0 0)8 0 1 — 1 1 0 A 1 0 — 3 2 2 1 1 — 0 9 0
的爱情是会 引起人们思考并激起同情之情 的。
知识分子 的“ 与 阿霞一见钟情 , 而这 瞬间来临 的爱情 却 我” 然
《 阿霞》 是俄 国作 家屠格涅夫 的中篇小说 。作为贵族青年 结局成为 了必然 。 没有坚持到永久 , 终以悲剧结尾 。
身亡 , 傩送离 乡 , 爷爷在雨夜死去 , 翠翠孤独一 人守候着迷一
怪异 的性格也就不足为奇 了。
三、 结语
、
“ 背景” 之凄
沈从文与屠格涅夫都擅长对 自然风光 的描写 ,并能够将 人物刻画融为一体 。沈从 文在谈 自己的创作时说 :屠格涅夫 “ 的《 猎人笔记》 把人 和景物相错综在一处 , , 有独到处 。我认为
现代 作 家必 须 懂 这 种 人事 在 一 定 背 景 中发 生 。 人 在 特 定 的 生 ”
和傩送之间的一段凄美的 、 牧歌式的爱情故事 。
个人 的命运打从来到这个世上就定 了下来 。翠翠便是
如此 , 他是母亲和一个军人唱歌相熟后 , 发生 了暖昧关系 , 而
沈从文曾言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 的形式 ,一种优 “ 美、 健康 而又不悖于人性 的人生形式。 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 我 桃源旅行 ,却想借重桃源上行百里路 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 中
《 边城》 阿霞》 与《 的结局都是 凄凉 的。《 边城》 中最后天保 达吉雅娜不同意 阿霞父亲要求她做他的妻子的恳求 。而是带 样的爱情 。 阿霞》 而《 的结局也同样的凄凉 。 阿霞 留下了一张纸
条悄然离去 , 我” 而“ 寻找不到阿霞后 , 只得孑然一 身度过寂 寞
的 岁月 。
一
她要让全世界都忘记她的出身。” 的生活不正常地开始 , 她 并 继续不正常地发展下去 , 因而在她身上体现出多变 、 多疑这样
问。
在《 阿霞》 , 中 屠格涅夫虽对 乡村生活作 了诗情 画意 的描 沉思索 , 人生中爱的情愫何 以带来 “ ” 美 的毁灭这一恒 久的疑 摹 但隐约也能窥到一抹凄凉 。 我喜欢这个小城 , “ 因为它坐落 在两座高耸的小 山的山麓 ,我喜欢它的断垣残壁 、倾颓 的塔
楼。” 白天早已消逝——起 初是 满天火红 , “ 继而是晴朗鲜 红 , 然后变为暗淡朦胧 , ——悄 悄地消失 , 转入夜 晚。 诸如此类 的 ” 背景式 的语 言渗透着压抑的气息 , 弥漫开来 , 就会影 响到男女 参考文献 :
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 , 了一个地方名 叫“ 到 茶峒 ” 的 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 , 一个女孩子 , 只黄狗。 一 在把茶峒 地区边 民生活环境诗意描写 出来的 同时 ,也不免流露出淡淡 的哀愁 、 的孤独之意。 朦胧 为整部小说奠定 了寂寞而凄楚 的基
调。
船公 , 甚至包括船总顺顺 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 在感受他们痛 的同时 , 更能 回想起他们 的善。 阿霞》 而《 中的悲剧意识 只能体
创作 于 13 9 4年的 中篇小说《 边城》 是沈从文 的代表作 。 小 主人公 , 不免最终以凄凉 的结局结束爱情 。
说 以 湘西 的边 民风情 为基 调 , 茶洞 山城 和渡 口为 背 景 , 述 以 描
二 、 世 之 悲 身
一
了与老船公爷爷相依为命 的翠翠和团总顺顺 的两个儿 子天保
《 边城》 阿霞》 与《 中所展 现的爱情发展到最后已失去了平
衡 。H先生窃喜没有 与阿霞结合 ; 而傩送 远走 , 心中的芥 蒂不 知何 日能消解 。 悲剧就这样悄悄地降临。 边城》 但《 的悲剧氛围
活背景 中成 长, 会得 到背景的感染与熏陶。
一
《 边城》 在开篇便 布置 了一背景 : 由四川 过湖南去 , 靠东有 要更浓些 , 人们给予的“ 怜悯 ” 会更多些 。翠翠 、 傩送 、 天保 、 老
LTE l RARY GAL E L RY
文 海 艺 苑
文
学
品 析
《 边城》 阿霞》 与《 的爱情 悲剧之 比较
孙 振 波
( 宁大学 , 宁 沈阳 10 3 ) 辽 辽 10 6
摘 要: 沈从 文的《 边城》 与俄 国现 实主义 小说 家屠格 涅夫笔下的《 阿霞》 都描绘 了一段 凄美的爱情故 , 事, 然结局之 悲, 千万读者叹 . !本文主要运用平行研 究的方 法, 令 E - 对这 两部爱情 悲剧加 以分析 , 以期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