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经典题型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教案新人教版

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教案新人教版一、本章知识要点: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力才对物体做功.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例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尽管它通过了距离,但是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所以没有力对它做功.如果物体虽然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则这个力也没有对物体做功.例如建筑工人双手棒着一摞砖站在原处准备装上车,他虽然对砖有一个向上的托力,但是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因此他没有做功.如果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物体也在运动着,但是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垂直,那么力也没有对物体做功.例如我们用手提着一桶水在水平路面上行走时,虽然我们对水桶施加了竖直向上的拉力,但是由于拉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垂直,因此我们并没有对水桶做功.2.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写成公式,即为:W=FS式中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单位用牛;S表示物体在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单位用米;W 表示功,单位即为焦.1焦=1牛·米.在用公式W=FS计算功时,必须注意F与S的同方向性,即S必须是物体在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或F是在S方向上施加的作用力.3.功的原理功的原理有两种表述:第一种表述是: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第二种表述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第一种表述的结论适用范围是各种理想机械,即可忽略机械工作时的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这样使用机械工作时做的功,才和直接用手完成同一任务时做的功相等.第二种表述是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因为实际的机械工作时,不但会有摩擦,而且机械本身的重又不能忽略,所以要多用力,多做功,即使用机械工作时做的功要大于直接用手做的功.4.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在不考虑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时,将物体沿斜面匀速拉上顶端所用的力为:F=上式中h为斜面的高,L为斜面的长,G为沿斜面向上运动的物体重,F即为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由于h<L,∴F<G.说明使用斜面提高物体可以省力.5.有用功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机械工作时,确定好哪一部分是有用功,这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而确定有用功的方法,则是根据机械工作时的目的来判断.具体在判断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来完成任务需要做的功,其大小就等于有用功.例如,用滑轮组、斜面或杠杆等各种机械装置竖直提升重物时,我们工作的目的是要使重物升高.假如我们不用任何机械而直接用手来将重物匀速提升,则需要做的功是:W=FS=Gh.在这一工作过程中的有用功其大小就等于Gh,即W有=Gh.6.额外功使用机械工作时,并非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不同的机械需要做额外功的原因一般是不相同的.例如,使用斜面工作时需要做额外功的原因是物体和斜面之间的摩擦;使用杠杆工作时需要做额外功的主要原因是杠杆自身重和摩擦;使用滑轮组工作时需要做额外功的主要原因是动滑轮的重和轮与轴之间的摩擦等.因此,使用实际机械工作时,往往不得不做额外功.7.总功8.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是比值,没有单位,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所表示的是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有的百分比,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同一机械在不同情况下工作时,其机械效率往往会改变.例如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忽略绳子的重和摩擦,被提升的重物重力增大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将会随之提高.9.功率式中w为功,单位用焦:t为做功所用时间,单位用秒;p即为功率,单位用瓦特(简称瓦).1瓦=1焦/秒.除瓦特以外,千瓦也是常用的功率单位.功率的另一导出公式为:p=Fυ.式中F为作用力,单位用牛;;υ为速度,单位为米/秒;p是功率,单位仍为瓦.10.机械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及速度所决定的.(2)势能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所决定.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则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3)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4)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在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其他形式的能产生,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二、典型例题:例1 某同学用100牛的力把质量为4千克的铅球推到5米远处,他推铅球做的功是( ) A.500焦 B.196焦 C.696焦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分析人推铅球时,只在将铅球推出手的极短的时间内对铅球施加作用力,铅球离开人手以后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不再受到推力作用,题中所述的5米并不是在100牛的推力作用下通过的距离.因此,人虽对铅球做了功,却无法计算所做功的大小.解答应选D.例2 如图所示为用滑轮组提起重物的装置.如果重物G=2.4×104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拉力F的功率为1.5千瓦,要把重物提起1米,求:(1)需要多大的拉力.(2)需要多少时间分析与解答将重物G竖直提高1米所做的功为有用功,由机械效率公式可求得总功;则根据动滑轮与重物总重由三股绳承担求得S=3h,可由W总=FS求出人拉绳的拉力大小;再由功率的计算公式p=W/ t求出做功的时间.(解略)答所需拉力为104牛,所需时间为20秒.小结:本节主要对功、能的相关知识点做了复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功和机械能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功和机械能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功和机械能在课程学习中,功和机械能是非常基础但也非常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会介绍功和机械能的定义、计算方式和应用等方面,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功的定义和计算方式1. 定义在物理学中,功是由力所做的工作。

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从开始位置运动到结束位置时力所做的工作即为功。

2. 计算方式通常情况下,当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所做的功的计算方法为: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力所作用的距离。

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不一致,则需使用以下公式:W=F×cosθ×S其中,θ为力和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二、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方式1. 定义机械能指物体的势能和动能之和。

物体的势能与位置有关,动能则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关。

做功的力可以将物体的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物体的机械能也就发生了变化。

2. 计算方式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E=K+U其中,E表示机械能,K表示动能,U表示势能。

对于物体在高度为h处时的重力势能可用以下公式表示:U=mgh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而静止物体的动能(即动能为0)可用以下公式表示:K=0.5mv2其中,v表示物体运动速度。

三、功和机械能的应用1. 功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功来描述力所做的工作。

例如,我们用锤子敲钉子的时候,锤子施加的力就可以被看做是对钉子做功的力。

在机械学、物理学等领域,如机械传动的设计与计算、机床加工理论等等,都广泛地应用了功的知识。

2. 机械能的应用机械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工程和物理等领域,其中物体的高度、速度、势能和动能等因素与机械能处理密切相关。

工程师和物理学家们往往利用机械能原理设计机械、发电站、发电机、水轮机和风力发电机等等。

比如,自行车骑行时,人的能量(人的食物能)会转化成机械能,帮助车辆前进。

在圆锥滑道上放球体,自开始滚落到落地时的重力能转化成动能,此后球体进入回升段,动能继续向势能转化,再到最高点时即为势能最大,而球体重力落地时,又会由势能转换为动能。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教案新人教版

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教案新人教版一、本章知识要点: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力才对物体做功.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例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尽管它通过了距离,但是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所以没有力对它做功.如果物体虽然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则这个力也没有对物体做功.例如建筑工人双手棒着一摞砖站在原处准备装上车,他虽然对砖有一个向上的托力,但是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因此他没有做功.如果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物体也在运动着,但是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垂直,那么力也没有对物体做功.例如我们用手提着一桶水在水平路面上行走时,虽然我们对水桶施加了竖直向上的拉力,但是由于拉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垂直,因此我们并没有对水桶做功.2.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写成公式,即为:W=FS式中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单位用牛;S表示物体在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单位用米;W 表示功,单位即为焦.1焦=1牛·米.在用公式W=FS计算功时,必须注意F与S的同方向性,即S必须是物体在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或F是在S方向上施加的作用力.3.功的原理功的原理有两种表述:第一种表述是: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第二种表述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第一种表述的结论适用范围是各种理想机械,即可忽略机械工作时的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这样使用机械工作时做的功,才和直接用手完成同一任务时做的功相等.第二种表述是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因为实际的机械工作时,不但会有摩擦,而且机械本身的重又不能忽略,所以要多用力,多做功,即使用机械工作时做的功要大于直接用手做的功.4.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在不考虑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时,将物体沿斜面匀速拉上顶端所用的力为:F=上式中h为斜面的高,L为斜面的长,G为沿斜面向上运动的物体重,F即为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由于h<L,∴F<G.说明使用斜面提高物体可以省力.5.有用功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机械工作时,确定好哪一部分是有用功,这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而确定有用功的方法,则是根据机械工作时的目的来判断.具体在判断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来完成任务需要做的功,其大小就等于有用功.例如,用滑轮组、斜面或杠杆等各种机械装置竖直提升重物时,我们工作的目的是要使重物升高.假如我们不用任何机械而直接用手来将重物匀速提升,则需要做的功是:W=FS=Gh.在这一工作过程中的有用功其大小就等于Gh,即W有=Gh.6.额外功使用机械工作时,并非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不同的机械需要做额外功的原因一般是不相同的.例如,使用斜面工作时需要做额外功的原因是物体和斜面之间的摩擦;使用杠杆工作时需要做额外功的主要原因是杠杆自身重和摩擦;使用滑轮组工作时需要做额外功的主要原因是动滑轮的重和轮与轴之间的摩擦等.因此,使用实际机械工作时,往往不得不做额外功.7.总功8.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是比值,没有单位,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所表示的是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有的百分比,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同一机械在不同情况下工作时,其机械效率往往会改变.例如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忽略绳子的重和摩擦,被提升的重物重力增大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将会随之提高.9.功率式中w为功,单位用焦:t为做功所用时间,单位用秒;p即为功率,单位用瓦特(简称瓦).1瓦=1焦/秒.除瓦特以外,千瓦也是常用的功率单位.功率的另一导出公式为:p=Fυ.式中F为作用力,单位用牛;;υ为速度,单位为米/秒;p是功率,单位仍为瓦.10.机械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及速度所决定的.(2)势能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所决定.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则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3)动能、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4)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在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其他形式的能产生,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二、典型例题:例1 某同学用100牛的力把质量为4千克的铅球推到5米远处,他推铅球做的功是( ) A.500焦 B.196焦 C.696焦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分析人推铅球时,只在将铅球推出手的极短的时间内对铅球施加作用力,铅球离开人手以后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不再受到推力作用,题中所述的5米并不是在100牛的推力作用下通过的距离.因此,人虽对铅球做了功,却无法计算所做功的大小.解答应选D.例2 如图所示为用滑轮组提起重物的装置.如果重物G=2.4×104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拉力F的功率为1.5千瓦,要把重物提起1米,求:(1)需要多大的拉力.(2)需要多少时间分析与解答将重物G竖直提高1米所做的功为有用功,由机械效率公式可求得总功;则根据动滑轮与重物总重由三股绳承担求得S=3h,可由W总=FS求出人拉绳的拉力大小;再由功率的计算公式p=W/ t求出做功的时间.(解略)答所需拉力为104牛,所需时间为20秒.小结:本节主要对功、能的相关知识点做了复习。

初中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功的定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例子的分析讨论得出做功的定义,以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分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功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判断力是否做功。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涉及本章内容及要求有: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

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本章在学生已经深入学习了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展开一幅由力而揭开的能量画卷,本章又是学习内能,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基础,所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第七章学习的力是功的基础,功是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个效果的度量,这些知识为我们这一模块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九年级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又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弱,我们在复习时,应注重复习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复习目标】一、梳理基础知识,把握复习要点1、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必要条件;(2)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应用公式进行计算;(3)掌握动能、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4)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5)了解功和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用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解释实例等习题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的习题复习,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1)功和功率的概念;(2)功和功率的计算;(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4)机械能守恒的应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课件导入:由过山车的内容导入课题《功和机械能》习题复习一、功1、做功的必要因素;2、三种不做功的情况;3、功的计算。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简版)教学提纲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简版)教学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ƒ)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响度单位分贝dB,正常说话60dB)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7.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热力学温度(T)也称绝对温度:符号T,单位开尔文,简称开(k)。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换算:T=t+273。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量程。

2.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

3读数时要等示数稳定再度;读数过程玻璃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体凸处平行。

4.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5.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其中晶体熔化需要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6.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7.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第十一单元《功和机械能》单元概述【单元内容】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作了铺垫。

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教科书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一些物体具有能量的实例,引出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跟速度、质量的关系,根据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认识机械能是常见的能量形式之一,了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为后续学习内能以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打基础。

【课标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第二个主题“能量”,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能”中的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要求如下: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辨析,对做功有初步认识,区分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认识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应用公式W= Fs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对生产、生活实例的分析,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3、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

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4、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单元情境】满载游客的过山车是依靠机械装置的推力上升到最高端的,此时它的势能达到最大值。

当过山车从最高端下来时,它的势能不断地减少,势能转化成了动能,所以过山车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从轨道的最高端飞映而下!过山车上下翻腾,动能、势能相互转化,速度不断变化。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如下:
1. 物理的基本概念
1.1. 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1.2. 物理量和单位
1.3. 物理量的测量
2. 运动的描述
2.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2.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计算
2.3. 加速度和速度-时间图象的关系
2.4. 等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3. 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3.1. 力的定义和计量
3.2. 质量、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3.3.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4. 牛顿第二定律和加速度的计算
3.5.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4. 能量和功的概念
4.1. 功的定义和计算
4.2. 功与能量的关系
4.3. 动能的概念和计算
4.4. 机械能的守恒和转化
5. 压力和浮力
5.1. 压力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
5.2. 浮力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
5.3. 压力与浮力的应用:气压、液压和浮力原理
6. 静电和电流
6.1. 电荷的产生和性质
6.2. 带电物体的相互作用
6.3. 静电场和电场力线
6.4. 电流的定义、计算和测量
7. 电阻和电路
7.1. 电阻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
7.2.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7.3. 电路的搭建和分析
7.4. 电功率、电能和电表的使用
8. 光的传播和反射
8.1. 光的传播介质和传播特性
8.2. 反射定律和反射光的特点
8.3.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
希望这个提纲能够为你的物理复习提供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构造以及四个冲程中能量转化,知道热值概念会用公式q=mq计算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热量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点火爆炸实验,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探究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认识燃料的热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介绍热机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社会发展关系,激励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教学难点:认识汽油机的工作循环教具: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图12—25、演示装置、汽油机模型及挂图;学生实验:铁丝,图12—32实验装置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将图12—21制成课件:行驶中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温度升高很多,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2、研究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1)学生做图12—23反复弯折铁丝实验,交流感觉,判断铁丝内能是否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铁丝的内能增加是由机械能转化而来的。

再让学生讨论:还有哪些方法能使铁丝的温度升高。

方法可能有:放在火上烧,放在热水,用砂皮摩擦,用铁锤锻打,放在太阳下晒。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些方法中哪些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哪些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进而归纳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学生弯折铁丝实验时,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弯折次数不宜太多,小心烫手。

(2)演示空气压缩引火实验,学生观察棉花燃烧。

引导学生分析:压缩气体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棉花燃烧,进一步让学生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空气压缩引火仪实验,能否成功取决于仪器密封性,另可通过实物投影,放大实验现象,能使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3、观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实验(2)在做点火爆炸实验时,要注意滴入数滴酒精,酒精量不宜过少,另外要等酒精挥发,变成酒精蒸汽后再点火。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讲评课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纠正检测中出现的错题,复习掌握功和机械能的基本知识点。

2.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错题进行分析、探讨、纠正,并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对易错点知识进行限时检测,同时训练解题的速率与效率。

【教学过程】一.将答案投影在黑板上,让学生自查错题,并将错因总结在下表中。

二.典型错题归类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相关错题1、5、9知识点: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没有距离、有距离没有力、力和距离垂直。

对应训练:(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2).船在水面上匀速行驶,受到重力、浮力、牵引力和阻力的作用,其中()A.重力对船做功 B.浮力对船做功C.牵引力对船做功D.没有力对船做功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相关错题2、3、10。

知识点: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由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举高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通常认为在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

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必定有动能和势能各自的变化,而且是此增彼减。

即减小的能必定转化为增大那个能。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给出的隐含条件(如光滑、不计阻力等),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对应训练:(3)、空中匀速上升的直升飞机,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不变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4)、篮球落到地面又弹起来,接触地面时被压缩,然后恢复原状,若不计一切阻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B.压缩过程中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C.恢复过程中动能增加,弹性势能减小D.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3、功和功率的相关计算相关错题4、7、11、15、19、知识点:(1) W=Gh=FS=Pt P=W/t=Fv(2)应用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11章功和机械能的第一节功。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表示为W,单位为焦耳(J)。

2.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即W=Fs。

3. 功的分类:按性质分为重力功、弹力功、摩擦力功等;按效果分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4. 功的原理: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的位移与力的方向相同,则力对物体做正功;相反,则做负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分类,理解功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W=Fs中,F与s的对应关系。

2. 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绳子、滑轮组、小车等。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三角板、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绳子和小车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

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了力对物体做功的效果?2. 概念讲解:讲解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分类。

强调功的计算公式W=Fs中,F与s的对应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分类和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用力推一辆小车,推力为10N,移动距离为5m,求推力做的功。

b.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f=6N的作用,沿水平面移动距离s=10m,求摩擦力做的功。

a. 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表示为W,单位为焦耳(J)。

b. 功的计算公式为W=Fs,其中F与s的对应关系不影响功的计算。

c. 所有的功都属于有用功。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期末复习提纲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期末复习提纲

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和种类2.牛顿第一、二、三定律3.示例题: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力的大小和方向4.弹簧弹力的计算5.重力和重力的计算6.示例题:计算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7.地球引力和行星运动8.示例题:计算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差异二、机械能和能量转换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机械能守恒定律3.示例题:计算物体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4.功和功率的概念5.公式计算功和功率6.示例题:计算物体做功和功率7.能源和能量转换8.示例题:能量转换的计算三、声音和声波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点:音调、音量、音速3.示例题:计算声音的频率、波长和速度4.声音的传播的影响因素:温度、介质、距离5.声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6.示范实验:声波的传播、反射和折射7.声音与噪音的区别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8.环保减少噪音的方法四、光的传播和光学器件1.光的传播和光线的传播特点2.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3.示例题:计算光线的反射和折射角度4.光的分散:光的波长和折射率的关系5.粉丝实验:白光的分散现象和原理6.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7.构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验8.实际生活中光的利用和应用五、电学基础1.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2.伏特定律和欧姆定律3.示例题:计算电流、电压、电阻4.明线和暗线的区别和应用5.示范实验:伏特定律和欧姆定律的实验6.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公式7.示范实验: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实验8.电功和功率的计算六、磁学基础1.磁场的产生和磁力线的方向2.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洛伦兹力3.绕线规则和右手螺旋定则4.示例题: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和方向5.电流感应磁场:电磁铁6.示范实验:电流感应磁场的实验7.磁铁和电磁铁的应用和使用七、物理实验1.温度的测量实验2.弹簧的拉伸实验3.木块的平衡实验4.镜子的反射实验5.电压和电流的实验6.物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7.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8.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以上为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根据各个章节的内容,可适当加入实例和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复习和实际操作练习。

八年级物理核心素养特色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全攻略

八年级物理核心素养特色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全攻略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全攻略第一节功和功率第一部分功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F表示,单位是牛(N),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

实际生活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4。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mgG ,方向竖直向下5.机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牵引力大小等于阻力。

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3.力对物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图示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物体没有移动,这个力对物体不做功.如小孩搬大石头搬不动.由于惯性保持物体的运动,虽有通过的距离,但没有力对物体做功.如冰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当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这个力对物体不做功.如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甲、乙图是力做功的实例,丙、丁图是力不做功的实例4.功的原理(1)实验证明: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人们使用机械的目的,一是为了省力,二是为了省距离,三是为了操作方便—-改变力的方向,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2)功的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任何机械都适用,但必须满足物体是匀速运动的.这个原理平时可通俗地解释为;利用机械使物体匀速运动时,动力做的功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5.功的计算(1)定义: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2)公式:S F W ·=F —-表示力,单位为NS —-表示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是mW ——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符号J(3)变形式:拉力S W F =;距离FW S = 6。

常考估算题(1)将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到桌子上,人对课本做功约为2J ;(2)从地上拿起一个鸡蛋,举过头顶,大约做功1J ;(3)体重为60kg 的中学生从一楼爬到二楼做功约为1800J 。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小组的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建构知识体系。

2.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结合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现象。

4.理解机械能的概念,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5.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法与学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展示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根据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判断物体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变化。

3.能根据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4.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程序设计提出目标(1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从而引出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复习的内容及要求。

一、知识回顾,抓基础(15分钟)1、功(5分钟)教师一一说明并板书。

师:做功的两个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板书)学生思考、回答。

2、功率(5分钟)学生:回答师:弄清功率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板书)根据公式P=W/t进行计算。

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1焦)。

3、机械能(5分钟)学生:先阅读课本课堂:小组交流答案老师:(板书)二、课堂训练、强化知识巩固提高(10分钟)教师: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然后个别点拨。

学生:完成练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出示答案。

三、考点聚焦:(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合作交流。

教师:出示答案,重点点拨。

教师:强调解题注意事项,学生应对中考能有的放矢。

关注社会热点,利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四、巩固检测(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换批改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功和功率功的计算公式功和机械能功率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公式动能及其影响因素2、机械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课后反思本章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清楚。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的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的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的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一、力学中的功物理学中的功主要是吸收了“贡献”的意思。

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F------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3.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1)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

(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

(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二、功的计算1.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W = Fs2.功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1)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则功的单位是牛米。

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符号 J (2)物理意义:1 J=1 N · m9表示1 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 m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 J。

第二节功率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符号,P,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表达式:时间功功率=tWP=3.国际单位:瓦特,简称瓦,单位符号W。

瓦特=焦耳/秒,即1W=1J/S常用单位:1 kW= 310W 1 MW= 610W4.物理意义:1W,表示在1S内做了1J的功;功率70 W表示:在1 s内做了70 J的功。

第三节动能和势能一、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二、能量的不同形式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物体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2.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质量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大小与形变大小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一、力、能与功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的定义和单位•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2. 力的作用特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三定律3. 力的效果:物体的平衡和运动•力的平衡条件•物体的静力学•物体的动力学4. 移动物体的力•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5. 功和能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功率的概念和计算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概念与计算•压强的定义•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的单位2. 大气压力和气压计•大气压力的概念和特点•气压计的原理和使用3. 浮力的概念和测量•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公式•浮力的特点和应用4.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浮在液体中的条件•物体沉在液体中的条件5. 浮力的应用:气球、潜水和鱼类•气球的原理和应用•潜水的原理和应用•鱼类的浮力调节机制三、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动能和势能的单位2.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3. 能量的转化与耗散•能量的转化类型:动能转化和势能转化•能量的耗散和损失•能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的讨论4. 机械功与功率•机械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机械功的单位•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功率的单位和意义5. 能源与能量转化•不同能源的分类和特征•能源的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四、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规律•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光的速度2. 光的反射和漫反射•光的反射规律(斯涅尔定律)•光的反射图像•光的漫反射特点3. 镜面反射和成像•镜面反射和像的特点•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规律•摆放图像与物体关系的讨论4. 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和原理•折射率的定义和计算•折射定律的表达和规律5. 光的色散和光的衍射•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光的色散谱和应用•光的衍射现象和应用以上内容为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共包括力、能与功、压强和浮力、机械能与能量转化以及光的传播和反射等四个部分。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教案剖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教案剖析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复习目标(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

(2)知道功率的概念。

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3)能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

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4)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知道动能和势能间的互相转化。

初步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能量与做功的关系;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

2. 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

3. 能量与做功的关系,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4.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间的互相转化,机械能守恒。

(二)题型、方法归纳选取经典选择题以及问答题形式,给学生讲解,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

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三)典例精讲例1、下列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力对它做功的是()A.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滑动的物体B.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C.从高处落下的雨滴D.正在下坡行驶的汽车【解析】A、物体沿光滑的水平面运动,即此时没有摩擦力,所以其运动是靠惯性,故没有力做功,故A正确.B、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此时牵引力和摩擦力都做了功,故B错误;C、高处落下的雨滴,重力做了功,故C错误;D、下坡行驶的汽车,重力和摩擦力都做了功,故D错误;故选A.例2、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解析】A、在相同时间内,做功多的机器,功率一定大.选项A缺少“相同时间”这一条件,所以A不正确;B、做相同的功,做功时间短的,功率一定大.选项B缺少“相同的功”这一条件,所以B不正确;C、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短的,功率一定大.有条件,且结论正确,所以C正确;D、因为选项C的说法正确,所以D不正确.故选C.例3、跳伞运动员受平衡力作用,在空中匀速降落.关于他在下降过程中其机械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减少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解析】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质量不变,高度越来越小,重力势能越来越小;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故机械能减小.故选B.例4、小明在超市乘坐扶梯匀速的从一楼到达二楼,在这一过程中()A.小明的动能不变,势能增加,机械能减少B.小明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小明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小明的动能不变,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解析】把小明从一楼匀速送到二楼,小明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动能+势能.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选D.(四)归纳小结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也可以说施力物体做了功。

八年级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八年级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一、功(Work)1.定义:当力作用于物体上,使其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 公式:功 = 力 x 位移x cosθ (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3.单位:焦耳(J)4.特点:功是标量,单位是能量的标准单位,功与位移和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二、机械能(Mechanical Energy)1.定义:物体由于位置或形态的变化而具有的能量。

2.机械能的两种形式:a. 动能(Kinetic Energy):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b. 重力势能(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物体由于高度的变化而具有的能量。

3.公式:a.动能=1/2x质量x速度²b.重力势能=质量x重力加速度x高度4.单位:焦耳(J)5.特点:机械能是一个守恒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机械能的总量在不考虑能量损失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三、功和机械能的关系1.功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关系: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发生变化。

a.力做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增加。

b.力做负功:物体的机械能减小。

c.力不做功: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功和机械能之间的能量转化定律:能量守恒定律a.功能定理: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b.可以通过计算力所做的功来确定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

四、简单机械(Simple Machines)1.定义:由一个或多个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装置。

2.六种常见的简单机械:a. 杠杆(Lever):杠杆的作用是增大力的作用效果,改变力的方向。

b. 轮轴(Wheel and Axle):轮轴是由轮和轴组成,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并减小力的大小。

c. 滑轮(Pulley):滑轮用来改变力的方向,特别适合用于提升重物。

d. 斜面(Inclined Plane):斜面用来减小物体移动的力。

e. 楔子(Wedge):楔子通常用来分离或固定物体。

f. 螺旋(Screw):螺旋是由斜面和滑轮组成,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线性运动。

新人教版中考物理简单机械+功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中考物理简单机械+功复习提纲

第九章《简单机械 功》一、杠杆: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 转动的 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 。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 。

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 。

用字母 F 2 表示。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在 。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动力和阻力作用点在支点同侧,二力方向大致 ,动力和阻力作用点在支点的异侧,二力方向大致 。

④动力臂:从 到 的距离。

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 到 的距离。

用字母l 2表示。

画力臂方法:⑴ 找支点O ;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作垂线段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 杠杆平衡是指: 。

② 实验前:应调节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③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写成公式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先画出杠杆示意图;再找出力的大小方向及力臂的大小;最后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⑴、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问题:竖直用力力不变,水平垂直力变化,竖直位置力最小,水平位置力最大。

⑵、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 ;②将 和该点连线作动力臂③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 的方向。

4说明:应根据实际选择杠杆,当要克服较大的力时,应选择 ,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 。

二、滑轮:1、 定滑轮: ①定义: 。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③特点:使用定滑轮 。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 G⑤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2、 动滑轮:①定义: 。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非理想的动滑轮(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⑤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解题指导:①分析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力的方法:看动力作用位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边缘上省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机械、功和能综合练习综合练习例1:在图1中画出力F1、F2对支点O的力臂,并分别用字母L1、L2表示.分析和画力臂的步骤如下:(1)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将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延长.如图2所示.得到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2)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列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力臂用虚线表示,支点到垂足用大括号勾出,并用字母L1、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注意:(1)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不要错误地理解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2)画力臂,要规范.力的延长线、力臂要用虚线表示,力臂要用大括号括出,且在力臂旁边用字母L表示出来.例2:如图3所示,在距杠杆右端20厘米的B处挂有600牛的重物.要使杠杆平衡,需要在距B处60厘米的A处至少加牛的力,且方向为 .分析和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注意:(1)在杠杆的示意图上标明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方程,代入数据,求出结果.挂在B处的重物,对杠杆的力为阻力用F2表示,阻力臂l2 = 20厘米,作用在A点的力用F1表示,当竖直向上用力时,所用动力F1最小,此时,动力臂为l1 = 20厘米 + 60厘米 = 80厘米,如图4所示.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解.应在A处加150牛的力.判断力的方向的方法:作用在B点的F2×l2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绕支点沿顺时针的方向转动.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A点的F1×l1的作用效果应使杠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而动力F1的方向应是竖直向上.说明:(1)杠杆平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为: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所以×600牛 = 150牛(2)使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等号两边力臂的单位可约去,所以只要动力臂和阻力臂单位相同就可以了.例3:如图5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杠杆的重物G和力F1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并且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力F1使杠杆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A. B.C. D.分析和杠杆在重物和力F1作用下处于平衡.设杠杆平衡时,物体用在杠杆上的力为F,其力臂为l,作用力F1的力臂为l1,则Fl = F1l1. 当力F1改为F2时,F2的力臂为l2,如图6所示,杠杆仍然平衡,所以,从图中也可看出,所以,即.分析结果,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A、D.例4:一学生用100牛的力将重为50牛的足球沿水平方向踢出20米远,则该学生对球做的功是:A.3000焦 B.1000焦 C.2000焦 D.无法确定分析与在物理学中,做功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物理过程.这两个因素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和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把它们叫做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本题最容易出的错误是选择C,认为W = FS = 100牛×20米 = 2000焦.错误原因在于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做功两必要因素同时存在.足球从被踢到落地停止,经历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从学生的脚与球接触开始到脚离开球为止.在这一过程中,球受到学生的踢力,足球并在此力方向上移动,但移动的距离是不知道的,不是20米,因此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球做了功,W = FS = 100牛×S,此功大小不能确定.第二个过程是球由于惯性而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球虽然移动一段距离,但球不受学生踢力,因此,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对球做功.所以,学生将球踢出20米远,而对球做功是不能确定的.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例5:如图7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米 / 秒的速度沿水平面匀速运动了5秒钟,已知物体A重100牛,物体A所受摩擦力,当物重的0.2倍,不计滑轮重及滑轮的摩擦,拉力F的功率是瓦. 分析与物体A与水平面摩擦力f = 0.2G = 0.2×100牛 = 20牛,物体A在F作用下匀速运动,则F = = 10牛,物体A移动的距离为SA = vAt = 0.1米 / 秒×5秒 = 0.5米,则自由端移动的S = 2SA = 1米,拉力的功W = F·S = 10牛×1米 = 10焦,拉力功率= 2瓦.还可以先求出绳子自由端的速度,v = 0.2米 / 秒,再根据P = Fv,求出功率的大小.P = F·v = 10牛×0.2米 / 秒 = 2瓦.例6:用图8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600牛的物体匀速上拉2米,所用拉力为200牛.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与通过审题,应分析出物重G = 600牛,重物被提高h = 2米,拉力F = 200牛.通过审图,应能分析出有5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重力.所以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 5h = 5×2米 = 10米.滑轮组的目的是提升重物,所以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就是有用功,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为总功,进而可以求出机械效率.计算过程如下:W有用= Gh = 600牛×2米 = 1200焦=200牛×10米=2000焦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说明:在简单机械中,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移动距离h的关系是由机械自身结构决定的,在滑轮组中,有n段绳子承担午重物,则S = nh.它跟物体受到的重力、动力的大小以及机械效率的高低无关.例7:下面哪种情况动能、重力势能都是增加的:A.跳伞员张开伞后,匀速下降B.汽车沿斜坡匀速向下行驶C.电梯从楼下加速上升D.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分析与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它的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大小决定于它的质量和高度.A选项中,跳伞员张开伞匀速下降的过程中,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他的重力势能减小.而下降过程中速度没有变化,所以他的动能不变.B选项中,汽车匀速下坡,也是势能减少,而动能不变.C选项中,电梯上升,质量不变,而高度变大.电梯重力势能增加,加速上升时,质量不变,而速度变大,则动能增加,动能、势能都变大.D选项中,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列车的质量、高度,速度都没有变化,既动能、重力势能都没有变化.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C说明:(1)物体匀速下降时,它的势能减少,有的同学就认为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就一定增加.这种分析是错误的.当物体匀速下降时,它一定受到了摩擦力, 这时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减少.(2)在研究动能或热能大小时,要注意它们各自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例8:铜块和铁块的质量不相等,将它们分别放在轻质杠杆的两端,杠杆保持水平平衡状态.若将它们分别浸没在水中,见图9所示,结果是:A.杠杆仍能保持平衡B.杠杆不能保持平衡,挂铜块的一端下降C.杠杆不能保持平衡,挂铁块的一端下降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分析:设杠杆的右端受到动力FB,左端受到阻力FA,则图9中分别为动力臂和阻力臂,在没入水中之前如(甲)图,即.将铜块、铁块浸没在水中,杠杆能否平衡,要看它是否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杠杆受到动力,则,同理,杠杆受到的阻力.当铜块、铁块未浸入水中水,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因此只要比较的大小即可,具体的解法如下:当铁块、铜块浸没在水中时,由此得出铜块、铁块浸没在水中,杠杆不再平衡,并且挂铜块一端下降,B是正确答案.综合练习1.如图10所示,要使杠杆平衡,在A点所用的力分别为,其中用力最小的是A.沿竖直方向的力F1最小B.沿垂直于杠杆OA方向的力F2最小C.沿水平方向力F3最小D.无论什么方向,用力一样大2.如图11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若使弹簧秤的示数变为原来的1/2,杠杆仍然平衡,可以:A.减少二个钩码B.减少三个钩码C.把钩码向左移一个小格D.把勾码向右移一个小格3.水平路面上有一个小车,车重200牛,人用50牛的水平力,在推小车匀速前进5米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重力不做功B.人做功250焦C.车受到的阻力是250牛D.车受到的阻力是50牛4.用动滑轮提升一个重物,若用的力是100牛,重物在0.5秒内匀速上升0.6米,不计滑轮重,则拉力做功的功率为:A.300瓦 B.240瓦 C.120瓦 D.100瓦5.有甲、乙两台机器,甲机器的机械效率是80%,乙机器的机械效率是60%,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机器一定比乙机器省力B.甲机器的功率一定比乙机器的功率大C.甲机器工作时的有用功一定比乙机器多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6.自行车沿斜坡匀速下滑的过程中,它具有的: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C.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D.重力热能减少,机械能减少7.1米长的杠杆左端挂GA = 80牛的物体,右端挂GB = 20牛的物体,要使杠杆平衡,支点应在距左端厘米处,如果两端重物各增重10牛,要使杠杆重新平衡,则支点应向端移动厘米.8.功率相同的两辆汽车,在相等的时间内匀速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 ,则两辆汽车的牵引力之比为 ,两辆汽车做功之比为 .9.马用300牛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5000牛的车,在2分钟内沿水平路面前进了100米,则拉力做功焦耳,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做功焦耳,马拉车的功率是瓦.10.某工人用一个动滑轮将重500牛的物体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了3米,拉力做功的功率为50瓦,若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米 / 秒.11.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同一滑轮组可以分别把质量不同的物件匀速地提升相同的高度,若在提升过程中的额外相等,则: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B.所用的总功相等C.滑轮组的功率相等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12.杠杆两端各挂有重力不相等的实心铁块GA、GB,如图12所示,且GA > GB,此时杠杆恰好平衡.如果把GA、GB都浸没在水中,则杠杆将:A.失去平衡,杠杆左端下沉B.失去平衡,杠杆右端下沉C.保持平衡状态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3.如图13所示OA∶OB = 1∶2,用细绳把金属块悬挂于A点,用弹簧秤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当OB杠杆水平静止时,弹簧秤读数为1.8牛,当向容器中加水,金属块浸没于水中后,弹簧秤读数为1.13牛,(g = 10牛 / 千克,保留1位小数)求:(1)金属块的质量多大?(2)金属块的密度多大?答案1.B 2.A、D 3.A、B、D 4.B 5.D6.B、D 7.20,右,5 8.2∶ 1, 1∶ 19.3×104,0,250 10.0.211.A 12.C分析和A、B浸没水中之前,杠杆水平平衡,杠杆左端受力FA,右端受力为FB,杠杆平衡,因为,所以,代入公式展开,所以.A、B同时浸没水中,杠杆左端受的力,右端受力,则左端右端因为相同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C.13.(1)m = 0.54千克(2)2.7×103千克 / 米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