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经典题型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通辽科尔沁区第七中学单国志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主要地位。本章通过功和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教科书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一些物体具有能量的实例,引出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跟速度质量的关系,根据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认识机械能量常见的能量形式之一,了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为后续学习动能以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打基础。

学情分析:能量一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但能量概念却很抽象。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能,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为使学生能定性的描述动能教材设计了“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明确实验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功率概念的引出,在学习速度的基础上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概念的关键。

教学目标:1.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对功率概念的认识.

3.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工具:PPT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第1节 功 (人教版)说课稿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第1节 功 (人教版)说课稿

功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1、“功”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可以说一切自然现象都与功和能相联系,通过功(特别以后关于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充分揭示了物理学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

作用:对功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能量的知识奠定基础。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2、课程标准解读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3、学生认知发展:

八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能够对“力的成效”方面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为学生构建“功”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功的概念,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能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能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具有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教学设计

雾渡河初中“集体+个人”学案设计

难点利用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解释现象

一、引入课题:

用叉车搬运货物时,叉车把货物从地面提升到一定高度。

叉车用力托起货物,使货物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置的移

动。我们看到了叉车工作的成效。

物理学中的功主要是吸收了“贡献”的意思。如果某个力对物

体的移动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成效,说这个力对物体作了功。

二、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1:分析实例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要求:阅读教材62页《力学中的功》,举例说明力学中的功是

指什么?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

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自主评价:观看视频,分析实例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1.因为摩托车受到人的推力,而且摩托车在推力方向移动了一

段距离,所以此时人的推力显现了成效,推力对摩托车做了功

2.因为钢材受到塔吊的拉力,而且钢材在拉力方向移动了一段

距离,所以此时塔吊的拉力显现了成效,拉力对钢材做了功

学习活动2:分析实例知道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要求:小组讨论63页“想想议议”,并全班展示

奖励:回答正确奖励1个音符

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学习活动3: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自主评价:请你判断一下,下列实例中,一个物体(或人)是否对另一个物体做了功?

(1)运动员举起杠铃;(2)运动员推出铅球的过程

(3)人用力推打石头而没推动

(4)运动员出手后,冰壶在平滑的冰面上滑行时,人对冰壶做了功吗?

(5)塔吊将货物水平运送一段距离,钢绳的拉力F对货物有没有做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课。复习的内容包括: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5.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公式及运用。

2. 能够分析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机械能的计算及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重点:掌握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知识梳理:

a.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b.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c.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d.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e. 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因素。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讲解错误。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涉及功、功率、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

1.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总结

一、功1.功的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3.功的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FS W =。

4.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1J=1N·m 。

5.功的公式的应用: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是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力臂单位不能写成“焦”)。

二、功率1.功率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或说成:单位时间内力作做的功。2.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3.公式:Fv t

W P ==。4.功率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单位是瓦特,符号是W。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马力。

换算关系:W W kW 73511013

==马力,

。5.功率公式的解释:(1)物体在拉力F 的作用下,以速度v 沿拉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做功的功率等于力与物体速度的乘积,即Fv P =。

(2)利用该公式时要注意:拉力F 必须是恒力,且物体运动的速度应不变;v 的单位必须用m/s,这样算出的功率单位才是W;速度v 跟拉力F 必须对应,即v 必须是受到拉力的物体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的速度。

三、动能和势能1.什么是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影响动能的因素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物体的质量,二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小其动能越小;具有相同运动速度的物体,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

第十一单元《功和机械能》

单元概述

【单元内容】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作了铺垫。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教科书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一些物体具有能量的实例,引出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跟速度、质量的关系,根据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认识机械能是常见的能量形式之一,了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为后续学习内能以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打基础。

【课标要求】

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第二个主题“能量”,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能”中的部分内容。内容标准要求如下: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辨析,对做功有初步认识,区分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认识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应用公式W= Fs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对生产、生活实例的分析,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3、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整章知识详解)图文结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整章知识详解)图文结合
功的单位 焦(J) 1J=1N·m
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一、判断题
1.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 2.人提着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提力 对重物做了功.(×) 3.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4.小球在光滑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力对 小球做了功.(×)
• 解: 摩擦力大小相等

f=800N

马移动的距离

s=3000m
• 所以马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fs=800N×3000m=2.4×106J
例题2:如图,一个人用2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使重力为
10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了0.5m。试求: (1)人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 (2)如果这个人把物体匀速举高1.5m,举力做了多少功? 解:(1)人对物体做的功: W=Fs=20N×0.5m=10J
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3.__单__位_时__间__里__完_成__的__功__叫做功率,它的公式是
_P_=__W_t ____,功率的单位是__W__。
4.抽水机每秒钟能把20kg水抽到15m高处,它 30s所做的功是_3_0_0_0 J,该抽水机的功率为_1_0_0_W。 (g=10N/kg) 5.甲、乙两个同学体重之比是4:5,都从一楼走 到三楼,甲和乙所用时间之比为7:8,那么甲、乙 做功之比为__4_:5___,功率之比为_3_2_:3_5__。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构造以及四个冲程中能量转化,知道热值概念会用公式q=mq计算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热量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点火爆炸实验,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探究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认识燃料的热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介绍热机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社会发展关系,激励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教学难点:认识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教具: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图12—25、演示装置、汽油机模型及挂图;学生实验:铁丝,图12—32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将图12—21制成课件:行驶中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温度升高很多,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2、研究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学生做图12—23反复弯折铁丝实验,交流感觉,判断铁丝内能是否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铁丝的内能增加是由机械能转化而来的。再让学生讨论:还有哪些方法能使铁丝的温度升高。方法可能有:放在火上烧,放在热水,用砂皮摩擦,用铁锤锻打,放在太阳下晒。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些方法中哪些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哪些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进而归纳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学生弯折铁丝实验时,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弯折次数不宜太多,小心烫手。

(2)演示空气压缩引火实验,学生观察棉花燃烧。

初中物理_第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

复习目标

1、能说出功与功率的含义,并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2、能对能量转化的例子进行分析。

复习重点:利用功、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复习难点:对功、功率含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课前复习(知识梳理)

(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2)物体

在。

2、功的计算:公式各物理量单位W: F: S: P: t:

3、国际单位 1J= 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

J 。

4、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与力对应。

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W=Gh

(二)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1、公式:单位:,简称,符号,常用单位。1kW= W

2、物理意义:。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

(三)机械能

1、

2、动能的影响因素,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4、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近地点动能(速度),势能;远地点势能,动能(速度),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转化为势能,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势能转化为动能,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

5、滚摆上升下落过程中,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上升时转化为,下降时转化为,最低点速度,动能,最高点重力势能,动能,下降过程反之。

考虑空气阻力,滚摆每次上升高度减小,机械能减小。

6、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的目的是什么?

二、构建系统(把本章知识点及联系写在练习本上)

复习诊断:

1、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是m

A >m

B

>m

c

,它们在同样大的力F

动能

转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学生合作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题型总结及解题方

单选题

1、如图所示,物体甲、乙、丙的质量均为m,现将它们由静止释放,在物块甲下落到地面的过程中,甲乙间细

线拉力大小为F1,乙丙间细线拉力大小为F2,细线重力及各处的摩擦均不计,甲乙落地后不弹起,则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A.甲落地前F1=2mg,甲的动能不变B.甲落地前F2>mg,丙的机械能增大

C.甲落地前后,丙先加速后立刻减速最终静止D.甲落地后F1>mg,F2=mg,

答案:B

A.甲落地前定滑轮的左边的总重力大于右边的总重力,甲乙向下加速运动,F1<mg,甲的动能变大,故A错误;B.甲落地前丙向上加速度运动,F2>mg,丙的质量不变,速度高度均变大,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变大,丙的机械能增大,故B正确;

C.甲落地前F2>mg,丙做加运动,落地后,F2=mg,丙受平衡力作用,由于惯性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当乙落地后,丙由于惯性,继续向上做减速运动并最终静止,故C错误;

D.甲落地后,由于惯性,乙继续向下运动,甲乙之间拉力逐渐变小,直到为0,静止时丙受平衡力作用,拉力等

于丙的重力,所以F2=mg,故D错误。

故选B。

2、手机具有录音和显示波形的功能。某乒乓球爱好者将一乒乓球从一定高度由静止释放,利用手机记录下乒乓

球碰撞台面发出的声音,其波形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次发声的时间间隔相等

B.整个过程中乒乓球的机械能不变

C.乒乓球每次弹起时的动能依次减小

D.乒乓球每次与台面碰撞的最大形变程度相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

2.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

3.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4.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5.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6.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

劳无功”。

(3)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3.功的计算:

(1)公式:一般式 W=Fs ;常用式 W=Gh(克服重力做功)或W=f阻s(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2)单位:焦耳(J)

4.注意事项:

(1)F与s的方向应在同一直线上(初中要求)(比如一个人提着一重物G,从山脚顺着“之”字形的山路爬到山顶,此时人克服重力做功所移动的距离并不是山路的长,而是从山脚到山顶的高)。

(2)做功的多少,由W=Fs决定,而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关。

要点诠释:

1.判断物体做功的依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重点抓住力作用在物体上是否有“成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学习目标】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

2.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

3.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4.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5.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6.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

劳无功”。

(3)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3.功的计算:

(1)公式:一般式 W=Fs ;常用式 W=Gh(克服重力做功)或W=f阻s(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2)单位:焦耳(J)

4.注意事项:

(1)F与s的方向应在同一直线上(初中要求)(比如一个人提着一重物G,从山脚顺着“之”字形的山路爬到山顶,此时人克服重力做功所移动的距离并不是山路的长,而是从山脚到山顶的高)

(2)做功的多少,由W=Fs决定,而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关.

要点诠释:

1.判断物体做功的依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重点抓住力作用在物体上是否有“成效”。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的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的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和机械能的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功

一、力学中的功

物理学中的功主要是吸收了“贡献”的意思。

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F------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二者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种典型情况

(1)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

(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

(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二、功的计算

1.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功=力×距离

W = Fs

2.功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1)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则功的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符号 J (2)物理意义:

1 J=1 N · m

9

表示1 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 m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 J。

第二节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符号,P,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表达式:时间

功率=

tWP=

3.国际单位:瓦特,简称瓦,单位符号W。瓦特=焦耳/秒,即1W=1J/S

常用单位:1 kW= 3

10W 1 MW= 6

10W

4.物理意义:1W,表示在1S内做了1J的功;功率70 W表示:在1 s内做了70 J

的功。

第三节动能和势能

一、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二、能量的不同形式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物体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经典题型

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经典题型

简单机械、功和能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

例1:在图1中画出力F1、F2对支点O的力臂,并分别用字母L1、L2表示.

分析和画力臂的步骤如下:

(1)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将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延长.如图2所示.得到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

(2)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列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力臂用虚线表示,支点到垂足用大括号勾出,并用字母L1、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注意:

(1)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不要错误地理解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画力臂,要规范.力的延长线、力臂要用虚线表示,力臂要用大括号括出,且在力臂旁边用字母L表示出来.

例2:如图3所示,在距杠杆右端20厘米的B处挂有600牛的重物.要使杠杆平衡,需要在距B处60厘米的A处至少加牛的力,且方向为 .

分析和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注意:

(1)在杠杆的示意图上标明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方程,代入数据,求出结果.

挂在B处的重物,对杠杆的力为阻力用F2表示,阻力臂l2 = 20厘米,作用在A点的力用F1表示,当竖直向上用力时,所用动力F1最小,此时,动力臂为l1 = 20厘米 + 60厘米 = 80厘米,如图4所示.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解.

应在A处加150牛的力.

判断力的方向的方法:作用在B点的F2×l2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绕支点沿顺时针的方向转动.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A点的F1×l1的作用效果应使杠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而动力F1的方向应是竖直向上.

说明:

【大单元教学】11.1教学设计:功教学设计 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大单元教学】11.1教学设计:功教学设计 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2)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3)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4)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知道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学难点是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会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任务二:应用

进行

计算

C.小宇推木箱推而不动D.运动员将弓拉弯的过程

【答案】C

【详解】A.小明把桌子从一楼搬到四楼,给桌子向上的力,桌子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对桌子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中,有力作用在杠铃上,杠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举力对物体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宇推木箱推而不动,木箱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力对木箱没有做功,故C符合题意;D.运动员将弓拉弯的过程,弓发生形变,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力对弓做了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为缓解同学们的紧张情绪,中考前夕,老师在走廊上安装了一根横杆,挂上几串粽子,让同学们跳一跳顶一顶,寓意“奋起高粽(高中)”。如图所示,虚线ABC表示被顶中的粽子在空中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粽子在AB段运动过程中,人对粽子做功,挂绳对粽子做功

B.粽子在AB段运动过程中,人对粽子不做功,挂绳对粽子不做功

C.粽子在BC段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粽子做功,挂绳对粽子做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机械、功和能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

例1:在图1中画出力F1、F2对支点O的力臂,并分别用字母L1、L2表示.

分析和画力臂的步骤如下:

(1)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将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延长.如图2所示.得到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

(2)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列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力臂用虚线表示,支点到垂足用大括号勾出,并用字母L1、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注意:

(1)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不要错误地理解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画力臂,要规范.力的延长线、力臂要用虚线表示,力臂要用大括号括出,且在力臂旁边用字母L表示出来.

例2:如图3所示,在距杠杆右端20厘米的B处挂有600牛的重物.要使杠杆平衡,需要在距B处60厘米的A处至少加牛的力,且方向为 .

分析和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注意:

(1)在杠杆的示意图上标明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方程,代入数据,求出结果.

挂在B处的重物,对杠杆的力为阻力用F2表示,阻力臂l2 = 20厘米,作用在A点的力用F1表示,当竖直向上用力时,所用动力F1最小,此时,动力臂为l1 = 20厘米 + 60厘米 = 80厘米,如图4所示.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解.

应在A处加150牛的力.

判断力的方向的方法:作用在B点的F2×l2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绕支点沿顺时针的方向转动.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A点的F1×l1的作用效果应使杠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而动力F1的方向应是竖直向上.

说明:

(1)杠杆平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为:

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所以×600牛 = 150牛

(2)使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等号两边力臂的单位可约去,所以只要动力臂和阻力臂单位相同就可以了.

例3:如图5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杠杆的重物G和力F1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并且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力F1使杠杆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分析和杠杆在重物和力F1作用下处于平衡.设杠杆平衡时,物体用在

杠杆上的力为F,其力臂为l,作用力F1的力臂为l1,则Fl = F1l1. 当力F1改为F2时,F2的力臂为l2,如图6所示,杠杆仍然平衡,所以,从图中也可看出,所以,即.

分析结果,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A、D.

例4:一学生用100牛的力将重为50牛的足球沿水平方向踢出20米远,则该学生对球做的功是:

A.3000焦 B.1000焦 C.2000焦 D.无法确定

分析与在物理学中,做功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物理过程.这两个因素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和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把它们叫做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本题最容易出的错误是选择C,认为W = FS = 100牛×20米 = 2000焦.错误原因在于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做功两必要因素同时存在.

足球从被踢到落地停止,经历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从学生的脚与球接触开始到脚离开球为止.在这一过程中,球受到学生的踢力,足球并在此力方向上移动,但移动的距离是不知道的,不是20米,因此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球做了功,W = FS = 100牛×S,此功大小不能确定.第二个过程是球由于惯性而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球虽然移动一段距离,但球不受学生踢力,因此,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对球做功.所以,学生将球踢出20米远,而对球做功是不能确定的.

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例5:如图7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米 / 秒的速度沿水平面匀速运动了5秒钟,已知物体A重100牛,物体A所受摩

擦力,当物重的0.2倍,不计滑轮重及滑轮的摩擦,拉力F的功率是瓦. 分析与物体A与水平面摩擦力f = 0.2G = 0.2×100牛 = 20牛,物体A在F作用下匀速运动,则F = = 10牛,物体A移动的距离为SA = vAt = 0.1米 / 秒×5秒 = 0.5米,则自由端移动的S = 2SA = 1米,拉力的功W = F·S = 10牛×1米 = 10焦,拉力功率= 2瓦.

还可以先求出绳子自由端的速度,v = 0.2米 / 秒,再根据P = Fv,求出功率的大小.P = F·v = 10牛×0.2米 / 秒 = 2瓦.

例6:用图8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600牛的物体匀速上拉2米,所用拉力为200牛.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分析与通过审题,应分析出物重G = 600牛,重物被提高h = 2米,拉力F = 200牛.

通过审图,应能分析出有5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重力.所以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 5h = 5×2米 = 10米.

滑轮组的目的是提升重物,所以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就是有用功,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为总功,进而可以求出机械效率.计算过程如下:

W有用= Gh = 600牛×2米 = 1200焦

=200牛×10米=2000焦

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说明:在简单机械中,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移动距离h的关系是由机械自身结构决定的,在滑轮组中,有n段绳子承担午重物,则S = nh.它跟物体受到的重力、动力的大小以及机械效率的高低无

关.

例7:下面哪种情况动能、重力势能都是增加的:

A.跳伞员张开伞后,匀速下降

B.汽车沿斜坡匀速向下行驶

C.电梯从楼下加速上升

D.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

分析与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它的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大小决定于它的质量和高度.

A选项中,跳伞员张开伞匀速下降的过程中,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他的重力势能减小.而下降过程中速度没有变化,所以他的动能不变.

B选项中,汽车匀速下坡,也是势能减少,而动能不变.

C选项中,电梯上升,质量不变,而高度变大.电梯重力势能增加,加速上升时,质量不变,而速度变大,则动能增加,动能、势能都变大.

D选项中,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列车的质量、高度,速度都没有变化,既动能、重力势能都没有变化.

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C

说明:(1)物体匀速下降时,它的势能减少,有的同学就认为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就一定增加.这种分析是错误的.当物体匀速下降时,它一定受到了摩擦力, 这时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