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理性批判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指导意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从 马克 思 主义 的历史 命运 和遭 遇来 看 , 马克 思所
预言 的 “ 同胜 利论 ” 被 列 宁 的 “ 国胜利 论 ” “ 共 , 一 所 超 越” ;所 预 言的社 会 主义必 然在 发达 的国家首 先取 得
胜利 , 而 事 实并 非 如此 , 会 主 义首 先 在 落后 的 国 然 社 家存在 了 。过去 我们也 都 对这 些现 象 给予 的思考 , 归 结 为资本 主义 的改 变 和 马克 思 主 义对 资 本 就 是 马
天津 市社会 主义 学院 学报
的产 物 。 而熊彼 特 给 了我 们一 个启示 即马 克思 主义 然
义 , 马克思 主义 所深 陷 的资本 主 义 的泥潭 中拯救 出 从
必 然带 有资本 主 义性 , 为马克 思 主义产 生 于资本 主 因 义 世界历 史 时代 ,是 资本 主义世 界历 史 时代 的产 物 。 “ 治 阶 级 的 思 想 在 每 一 时 代 都 是 占统 治 地 位 的思 统
反 动 , 一种革 命 。 是 然而反抗 、 动和革 命并 不表 明它 反 就 同它 所反抗 的 对象没 有一 点 瓜葛 , 不带 有一 点 旧 的 痕迹 , 样 的说法 是不 符合 事 实 的。马克 思 主义作 为 那
一
两 个 条件 同时具 备 马 克 思 主义 的非 资本 主义 化 才可 能 完成 。对 于 中 国来讲 就 是 马克思 主 义 的中 国化 , 就
想 ”1 ,] 马克 思 是 对 主导 思想 的一种 反 抗 , 一 种 5 固然 是
来 。要想 达 到这 一点 , 须使 马克 思 主义经 受一 个非 必 资本 主 义化 的过 程 , 个 过程 就是 使 马克思 在非 资本 这
主 义 国家生根 发 芽 , 新 成长 。非 资本 主义 化包 含两 重 层 含义 : 一是 马 克思 主义 所结 合 的 国家 是非 资本 主义 国家 ; 是 结合 后 的 国家 是 非 资本 主 义 国 家 , 二 只有 这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法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2019-08-07摘要:马克思通过揭⽰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其内部发现了构成资本主义解体的根本⽭盾和促使共产主义⽣成的⾰命因素,从⽽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的决定性批判。
这⼀发现正是借助于“⾰命的辩证法”来实现的。
辩证法作为科学的、⾰命的⽅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承载着“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历史性重任;另⼀⽅⾯使政治经济学批判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
马克思⼒图通过对⿊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以新的实证科学超越现代知性科学。
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贯彻,使马克思开创了⼀条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
关键词:辨证法;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现实中图分类号:F011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5-2674(2013)05-014-06《资本论》第⼀卷出版以后,曾经遭到德国庸俗经济学家们的指责:⼀⽅⾯,他们认为马克思在形⽽上学地研究经济学;另⼀⽅⾯则指出,马克思没有为经济发展开出药⽅,⽽只限于分析既定的经济事实。
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版的跋中⽆奈地说:“⼈们对于《资本论》中应⽤的⽅法理解得很差,这已经由对这⼀⽅法的各种相互⽭盾的评论所证明。
”保罗·斯威齐在研究马克思的⽅法时也认为,“⽅法论的讨论,似乎是令⼈⽣厌和吃⼒不讨好的。
但完全避开这个问题,却有招致严重误解的危险。
”对于《资本论》的有关争议,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提到,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是“科学的、独⽴的、德国的经济学”,“它本质上是建⽴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对于写作政治经济学的⽬的,恩格斯表述得很清楚:“我们⾯前的这部著作,决不是对经济学的个别章节作零碎的批判,决不是对经济学的某些争论问题作孤⽴的研究。
相反,它⼀开始就以系统地概括经济科学的全部复杂内容,并且在联系中阐述资产阶级⽣产和资产阶级交换的规律为⽬的。
既然经济学家⽆⾮是这些规律的代⾔⼈和辩护⼈,那么,这种阐述同时也就是对全部经济学⽂献的批判。
马克思理论的批判逻辑及当代意义
马克思理论的批判逻辑及当代意义作者:周启杰孔令婷来源:《人民论坛》2015年第29期【摘要】批判性根植于马克思理论的每一个层面,这种深刻反思的理论模式,不仅在对旧有理论不断批判、扬弃和创新的基础上走向成熟,而且其严密的思维逻辑也在对旧有的A社会制度进行批判中走向现实。
其1847年后的社会批判则是哲学批判长入社会现实的目的和归宿,这一“哲学世界化和世界哲学化进程”的宗旨是要消除世俗世界中的异化与分裂,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全面解放。
这一结论是我们通过历史分析和文本考察的必然结果,也是后续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理论前提,更是我们审视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批判逻辑哲学批判经济学批判社会政治批判【中图分类号】F042 【文献标识码】A在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中,是先有了政治学批判、经济学批判才有了哲学批判,还是先有哲学批判,才形成了经济学批判和政治学批判?为了消除传统的误解,通过对思想史的考察,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从马克思理论的形成过程来看,其政治哲学思想、经济哲学思想和实践唯物主义元哲学思想是在相互促进中走向成熟和发展的。
对哲学的批判逻辑的表述对于思想的进程来说可能会有某些重叠,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历史的视角来揭示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形成过程。
首先是哲学批判,哲学素来被称之反思的学问,反思不仅指向思考对象的内容,而且指向思考过程本身①。
即前提性批判,反思哲学的基础必然是现实化的生活世界。
所以,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可以说是在哲学观上实现了重大的革命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是在积极扬弃近代哲学、主要的是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实现的,而且也是在扬弃古典经济学和吸收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产生。
同样,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也不能离开对古典哲学的批判,特别是对黑格尔精神哲学的批判和超越。
他高度评价了黑格尔精神哲学中的意识和存在、思维和现实互为统一的观点,但同时认为二者的统一仍是在思想范围内的事情,哲学作为绝对观念的体现并不能履行对真正现实世界的改造功能。
社会学中的批判理论
社会学中的批判理论批判理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它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对于社会现实的分析和批判,挖掘出潜在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并提出变革和改进的方案。
一、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批判理论认为社会现实的本质是由于阶级关系、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存在着许多隐含的问题和矛盾,如经济不平等、阶级压迫、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
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受到社会的各种力量和影响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压迫和剥削使人们无法真正自由地发展自我,意识形态作为权力的一种形式,控制和操纵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人们失去了真正的选择权。
批判理论认为,社会的各种不平等和矛盾都是人类自由和发展的障碍,应该被摆脱掉,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这种秩序需要建立在人民群众的自治和自我决定基础上,需要强调所有人的平等和可以发掘潜在力量的权利。
二、批判理论的历史演变批判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德国,由法兰克福学派创立,并在后来逐渐被各种批判理论者继承和发展。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人类文化是带有强烈的自我解释性和自我解构性的,每个时代的文化都会因为社会现实的需要而被选择或强化,这种文化是贯穿于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反映了人们对于自身与社会的主动参与。
马克斯·魏伯则认为,社会现实的思想和群众心理与政治都是相互作用的,物质生产关系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制约因素。
弗里德里希·尼采在哲学领域中认为,人们必须批判所有的价值观念和理念,否则就会被它们所包围所束缚。
此外,还有许多批判理论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三、批判理论的应用和现代意义批判理论在现代的社会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的揭示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通过分析和批判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在当今的社会中,批判理论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现实的本质,深入分析和理解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更好地建立一个理想的公平正义的社会。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会 主义 的了吗 .这样 二者 依然 可 以作 为两种 不 同质 的事物 。 见事 物 的本质 是 多层次 的 , 可 关键 在 于在何 种 层次 上在 哪个 标 准上接 受对 事物 的划分 .更 为关 键 的在 于如 何一 以贯 之 的坚持 自己之前 的标 准 。而 以往 的分 析 却 没有 很好 的处 理 这 两个 关 键 的 问题 . 所 以论证 必 然是 混乱 的 ,对该 种论 证 的质疑 必然 会 是存 在 的 。
一
、
身所 处 的历 史方 位足 以使 我们 相信 现实 社会 主义 从 理 想社 会主 义那 里所 继承 的是 一种 理想 ,是 一种 价 值 的继 承 、 一种 精神 的继 承 , 是 因此 这种 继承 并不 足 以证 明 二者本 质 上 的相 同。 当然 历史 的解 释也 可 以是另 一种 局 面 ,马克 思 当年认 为 “ 科 学 社 会 主义 ’ 只是 为 了与 空想 社 会 ‘ 也 主义 相对 立 时才使 用 ”1 本炬 先 生在 《 [, 3刘 论实 践社 会 主义 》一 书 中认 为科学 社会 主义 的 源头 只能 归结 为 马克 思 的新 历史 观 ( 物主义 的历 史 观 )这 样 的话 , 唯 。 现 实社 会 主 义 由于 也 以 唯 物 史 观 作 为 自己 的 出发 点 ,因此 也可 称作 是一 种科 学社 会 主义 。这样 理想 和现实 社 会主 义都 是科 学社 会主 义 的 了。事实 上我 们 即便 接 受这样 的一种 结论 ,难 道我 们就 不能 继续
把 二者 区分 为经 典 的科学 社会 主义 与 现实 的科 学社
而无 知 的认为 二者 就是 继 承和被 继 承 的关 系 .是一
种 同质 的社会 主义 ,而 更为 深入 的认 真 的分 析却是 缺 失 的 。这种 功利 主义 的做 法建 立在 利用 理想 社会 主义来 为现 实社 会 主义做 论证 和 挡箭牌 的想 法基 础 上, 无视 二者 作为 两种 独立 的社 会形 态 的事 实 , 其所 作 的解 释是令 人 可笑 而无 说服 力 的 事实 上 ,现实 社会 主义 与理 想社 会 主义 的关 系 绝 不 简单 的是 继承 与被 继承 的关 系 ,即便 是继 承与
哥达纲领批判的现实意义
哥达纲领批判的现实意义哥达纲领批判的现实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它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作为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体系,哥达纲领的批判性理论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哥达纲领批判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当代社会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首先,哥达纲领批判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和揭示中。
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哥达纲领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的性质。
哥达纲领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剥削和压榨劳动人民的基础上的,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
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哥达纲领提出了社会主义的解决方案,呼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阶级对立和社会剥削,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正义。
其次,哥达纲领批判的现实意义还体现在其对社会变革和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上。
哥达纲领强调社会变革的历史性和必然性,认为只有通过坚定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实践,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胜利。
哥达纲领提出的革命理论和实践路径,为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在当今世界,虽然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哥达纲领的批判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此外,哥达纲领批判的现实意义还体现在其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深刻剖析和指导性意义上。
哥达纲领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运行规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危机。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更加尖锐和复杂,社会不平等、民主赤裸裸的虚伪、环境危机等问题日益凸显。
哥达纲领的批判理论可以为我们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为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提供重要的指导。
最后,哥达纲领批判的现实意义还体现在其对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引领和支持作用上。
作为一种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的理论体系,哥达纲领为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对当代中国的警示
作者简介 : 沈朝华 ( 1 9 7 5 ~) ,女 , 云南广南人 , 壮族 , 博士 , 讲师 ,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国 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常
州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2 0 1 4年
国居 民 的消费心理 与 生活方 式有着 明显 的消 费主 义
蔽。政治 、经济和文化交流传达的并不全是阿尔都 塞式的 “ 嗨, 你在这儿” ,或许更多的时候却是拉 康式 “ 你到 底想 怎么样? ” 对 于某些西 方 国家来 说 ,不管 “ 我们怎么样 ”都是错 ,因为在某些西
再起主导作用 ,消费的符号标识功能成为主角 ,而
消费所指向的不是商品的实用性 ,而是商品所表达 的象征意义 ,物品的实用功能已经完全让位于它所 具有的符号标识功能,必须超越以生产逻辑批判资 本主义 的模式 ,以消费社会 的 “ 符号 和差异 的逻
・ 收 稿 日期 :2 0 1 3—1 1 —3 0
享乐主义的观念 自 然就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 角落。可以说 ,消费主义对理想 、信念等崇高价值 观念的解构是资本追逐利润 的逻辑必然 导致的结
果。
和 “ 西方 马 克 思 主 义 ” 以及 后 马克 思 主 义 所
德里亚则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 生产 ”已经不
批判的消费社会相 比,中国的状况如学者 陈听所 言,就经济能力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方式而言 ,中国 属于 “ 生产 社 会 ” ,不 具 有 典 型 的消 费 社 会 特 征。 】 但消费主义在 中国有其滋生的沃土。一是 中 国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当中,消费主义的 影响无处不在 。陈昕认为受西方消费文化影响,中
倾 向。 _ 3 二是作为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 ,中国同样 要遵循 市 场经济 的法 则 ,市 场化 的运行 必定 会创 造 出适合整个资本逐利 的意识形态 ,其 中就包括消费 主义意识形 态。三是 中国经济增长要 由过去 “ 投 资出口拉动型 ”转向 “ 扩大 内需” 的 “ 消费主导 型” 。 - 4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经济功能会被最大程度 地利用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也会随之 四处传播。 消费主义在中国的兴起 ,将使攀 比消费、炫耀
本体论——精选推荐
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欧阳康张明仓“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近来我国哲学界讨论的重要热点问题,这种研讨必将对我国哲学研究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
不过,对于马克思哲学有没有自己的本体论,人们的理解仍然很不一致。
有人甚至认为,从本体论方面解读马克思哲学,既看错了对象,也找错了问题。
那么,从本体论方面理解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中的变革意义是否恰当?如果没有自己的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何以奠基与立足?如果有,马克思本体论与历史上的本体论有何异同?其特色和合理性何在?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直接影响到对马克思哲学本性的准确理解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合理建构。
本文认为,本体论问题是马克思哲学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而批判和超越传统本体论,则是马克思实现哲学伟大变革的最重要基础。
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显著特点在于,它坚持实践论思维方式和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本体问题,强调以社会存在和人的生存发展来统摄自然本体,并把合理性追求融入本体问题的探索之中,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重新理解马克思的本体论批判的价值取向,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以及探索建构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形态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此谈些初步看法,与识者共同探讨。
一、本体论探究的深层根据对于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我国哲学界近年来做了很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探讨,尤其是从词源学等各方面对于“本体”、“本体论”等基本概念和译名的辨析,[1]对于正确理解本体论问题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我们看来,对于本体论及其当代意义的探讨还可以换个角度并有所深化,这就是将其与人性和哲学本性探讨结合起来,寻找其深层依据。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体论问题之不可回避和不可抛弃,在于它是一种真正的和最基本的哲学问题;本体论探究之所以具有近乎永恒的意义,在于它有着深刻的人性根据和哲学思维根据。
本体论追寻的意义在于它根源于又体现着人的超越本性和哲学思维的致极性、超越性方面。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在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在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当中国人的生活中充斥着《中国好声音》、《江南style 》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大众文化已经无处不在。
现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已成为世界的普遍现象。
在19 世纪中期,法兰克福学派已经对“大众文化” 进行研究和批判,他们的视角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何谓“大众文化”?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大众文化是指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而流行于大众之中的通俗文化;它是意识形态与社会物质基础的融合,是资本主义商品制度的组成部分;它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培植支持统治和维护现状的顺从意识。
[1]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则干脆用“文化工业”来指代大众文化,这种表述方式显而易见的说明了大众文化的特征:第一个是商品性,文化成为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商品,为了利润而迎合大众的品味,先锋派艺术和精英文化渐渐模糊了界限,高雅的、严肃的、本真的文化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大多数人只追求一时的享乐和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大众文化像酒,能够让在每日的劳动生活中疲惫的人获得短暂的快乐,但第二天醒来,问题仍旧存在,那么下一个新的循环又将开始,时间长了,容易变得懒于思考,也就达到了维护既有社会权力的目的,每个人都成了“被蒙蔽的大多数”。
高雅文化是药,味道苦涩却能治愈,吃药的人永远是“没有被蒙蔽的少数”,大众文化正是“通过剔除高雅文化中的对抗性、异质性和超验性因素消弭了文化和社会现实中的冲突,原因是这些冲突显示了现实的另一重维度”。
[2] 《江南style 》是一个大众文化典型现象,它的走红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也不过是文化工业生产线上经过精心策划后在文化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商品。
大众文化的第二个特征是标准化、一致性。
以好莱坞电影为例,好莱坞的电影中个人英雄主义是最多最重要的主题,影片中的“英雄”运气好,心地善良,有贵人相助,有美女相伴,经历千难万险,最终会取得成功。
“只要看一部电影的开头,就可以猜到其结局;谁会得到赞扬、谁会遭到惩罚、谁会被人们遗忘,一点悬念都没有。
2013年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单位名称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作者姓名 伍小丽 曾智波 王玲 王鑫 高扬 廖本友 徐欣 王纲金 廖丽娇 李彬 彭姗妮 任晓虎 卿前志 徐春雯 张树国 付宗敏 胡新将 陈立娟 玄文静 徐迪 黄超
学科代码及名称 080502 材料学 080800 电气工程 080800 电气工程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300 建筑学
作者姓名 梁杰 吴英文 白蓝 于鹏远 刘志苏 张惠 彭博 郑甲 龚金利 陈海锋 李业军 李尧 刘新利 刘明珠 张黎 杨娟 辛天龙 杨静利 苏赛军 张镇 扶凌云
论文名称 融资融券交易行为法律困境及化解路径研究 微博客创作的审美解读 英语限定性问句中的移位假设 论弗兰克•奥哈拉《午餐诗歌》中的行动绘画观念 两类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研究
序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单位名称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学科代码及名称 030107 经济法学 050101 文艺学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070104 应用数学
贝克_风险社会_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刘 莹 1986年,德国著名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在其德文版的《风险社会:迈向一种新的现代性》一书中首次使用“风险社会”(risk s ocie2 ty)的概念,用来描述当今西方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从社会学层面反思、批判现代性出现以来风险因素日益突出的社会现象。
随后,贝克又发表了《全球风险社会》等著作①,形成了他关于风险社会理论的基本框架。
近年来,这一理论在社会理论界、政策研究界和公众中的影响与日俱增。
本文将着重探讨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内涵及其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一、“风险社会”的内涵及其特性风险(risk),不同于“损失”或“冒险”,指的是依未来的可能性来计算损失。
“风险”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7世纪海上保险业中估算帆船驶入未标明水域的可能损失,后来用在银行业务或投资上,用于对投资可能结果的计算。
现代资本主义正是通过精确计算未来得失、风险大小,来赚取更多的金钱。
福利国家基本上也是一种风险管理系统,其用意是当个体在遭遇意外伤害、疾病、失业或年老时,能免受其害。
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并没有“风险”的概念,而只有“危险”。
20世纪80年代,贝克在他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中赋予“风险”一词新的涵义,他指出:“风险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
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它们的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
风险概念表明人们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的后果具备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通过有意采取的预防性行动以及相应的制度化的措施战胜种种(发展带来的)副作用。
②”他认为风险是一个很现代的概念,当人们进入工业化社会后,有了理性思考能力,认为能够以人为的方式介入自然界与社会生活,才有了现代风险的概念。
但是,人们为了处理可能的困境不惜使用各种方式,其结果却在解决前一个问题之时,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一种“风险”。
贝克将“风险”定义为:处理因现代化本身所引起的危机(hazards)与不安全(insecu2 rities)的一套系统方法。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及当代价值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及当代价值作者:杨晶段虹来源:《北方论丛》2015年第06期[摘要]法兰克福学派以社会批判理论为主要特色,以启蒙精神为靶子,立足于人的生存本性,以独有的视角,对现代化以来资本主义现实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
尤其是对科技异化与科技理性的弊端的批判是批判理论的核心。
法兰克福学派是对当代工业革命开始的现代化运动一种批判性、反省性的认识,是人类新一轮对自己生存条件的反思与批判。
为我们深刻地反思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凸显的各种弊端提供了理论参考,对我们审视当前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技术理性[中图分类号]B51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5)06-0118-04Social criticism theory of Frankfurt school and contemporary valueYANG Jing,DUAN Hong(Harbin Normal University,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College,Harbin 150025,China)Abstract: Frankfurt School is famous for social critical theory, to target the spirit of the enlightenment, based on the nature of human existence, and has criticized comprehensively the reality of modern capitalism in a unique perspective.The criticism of the alie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core of the critical theory. Frankfurt School is a kind of critical and refl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modern movement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it is a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of the new human being's living conditions.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us to reflect on the various abus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a's social modernization, which plays great role in reviewing the current social reality.Key words:Frankfurt School; social criticism; technical rationality一、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产生的背景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相对稳定。
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对建构中国现代性的意义
化 、利用和交换 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 。⑧ “ 劳动生产 力 的发展——首 先是 剩余 劳动 的创 造——是资本的价值增加或资本 的价值增殖的必 要条件 。 因此 , 资本作为无 限制地追求发财致富的
质、 人和感性生命 ” 。 ④ 而要走出现代人无处不在的 “ 化 ” 态 的真正 出路就是 无产 阶级 的革命 即现 异 状 实的共产主义运动。所以, 从现代性的视角看 , 马 克 思是在 “ 现代 性 的超越 ” 维度 上来指 证共产 主义 的。“ 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 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 产主义 的是那 种 消灭 现 存 状况 的现 实 的运 动 , 这 个运动的条件是 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嘶 以, ” 只 有在这样的状态下,人的生命才能从非人的资本
一
、
面 对 过 去 : 助 于 我 们 更 好 地 认识 与 有
应对“ 现代性危机”
.
可 以说 ,9世 纪 以来思 想 界 就 出现 了众 多关 1 于现 代性 的批 判思潮 ,如黑格 尔对 市 民社 会 的批 判、 韦伯 的合 理化 理论 、 卢卡 奇 的物化理 论 以及霍 克海 默和 阿多诺 的工具 理 性批 判 。在 基本价值 取 向上 , 多数后 现代 主义 者是 否定 现代性 价值 , 大 并 对现代 化运 动持全 盘否 定 的态度 。而西方 马克思 主义 流派 ,可 以说对 于现 代性 问题做 出了独 特而
理论探讨
当代社科视野 21 年第 1 02 期
深刻的批判 , 为我们正确地认识现代性 、 克服现代 性危机等提供了可资借鉴 的积极价值。但从根本
现代性和建构现代性的统一 , 为中国未来走 出“ 现
上看 , 他们并没有找到现代性困境的真正出路。 为 此, 要真正理解现代性和克服“ 现代性危机”还必 , 须回到马克思。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上述西方 近现代批 判 思潮相 比 ,最 大 的不 同在 于—— 马克 思的“ 资本现代性” 理论是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 础上 , 深入到“ 历史 的本质维度” 是具有原则高 中, 度的现代性批判思想。 概言之, 它对于我们更好地 认识 和应对 “ 现代 性危机 ” 主要 有 以下两 点启示 : 第一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始终是从现实 的社会实践出发 ,始终坚持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 的统一 , 并最终深刻揭示了“ 现代性危机” 的真正 病因所在。相比于 以往的思辨哲学批判而言 , 马 克思的深刻之处在于 :他是通过揭示现代资本主
芬伯格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中国意义
特色 . 同西方 发达 国家 早期 现代性 进程 有许 多相 似 但 性 方发达 国家早期 现代 性进程 中付 出的代价 是发 西
人深 省 的 , 中国能不 能避 免西 方 的悲剧 ?这 就需 要我
们要 保 持理论 的敏 感度 美 国技 术哲 学家 安德鲁 . 芬 伯 格 的现代性 批 判理论 给 了我们 一些 有益 的启示
的过程 中 . 由于 不 同民族 国家进 入现 代性 轨道 的 时间 和路 径 以及 国情 各不 相 同 . 现代 性呈 现一 种 多种 问题 交织 的局 面 , “ 类 与 自然 、 即 人 个体 与 国家 、 方 与西 东 方之 间 的矛盾 冲 突不断升 级 . 加剧 了现代 性 问题 的严
批 判 理 论 的 创 新
峻 性 和风 险性 . 代 性 自身 陷入 了 ‘ 现 多重 隐 忧 ’ 中” 之
… 这 引发 了东西 方学 者对 现代 性 进 程 的反 思 . 时下
通常认 为 . 现代 性就 是 以科 学 和技术 为核 心 的工 具理 性作 为其 哲学基 础 的 . 但对 工具 理性 的怀 疑或 批 评就 意 味着对 现代性 的合 法性 的挑 战 然而 在发达 的 工业 社会 .技 术 已经 向社 会生 活各 个方 面 的渗透 . 这 引起 海 德 格尔 、 阿道 尔诺 、 韦伯 、 马尔 库 塞 、 贝 马斯 哈
重庆科技 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1年 6 0 第1期 2
Ju a o C ogigU i rt o c ne ad Tcnl ySc lSi csE io) N .6 2 1 or l f hnqn n esy fSi c n eho g(oi c ne d i o 1 0 2 n v i e o a e tn
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
论文关键词:目的合理性价值合理性现代性论文摘要:马克斯·韦伯主要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阐述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
他将合理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目的合理性,另一种是价值合理性。
马克斯·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在文化、社会以及人们头脑中价值合理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后,价值合理性逐渐衰落,目的合理性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探讨现代性的重要资源之一。
马克斯·韦伯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是古典社会学家中第一个以合理性概念为工具分析资本主义现代化演进过程及其本质的理论家。
他的合理性理论影响了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等几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哈贝马斯曾坦言:“从理论的发展史来说,马克斯·韦伯是我理论的出发点。
”…韦伯的合理性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学术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著作中。
在这些著作中,韦伯描述了合理性的种种表现,阐明了合理性的概念,以合理性概念为解剖刀,对现代社会做出了精神文化特征上的诊断。
一、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韦伯是一位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他一生兴趣广泛,在宗教、社会学、哲学、文化等领域的研究都颇有建树。
回顾韦伯一生的学术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穷其心力思考的是这样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在欧洲之外,“科学、艺术、国家以及经济都没有走上西方所特有的发展道路”。
韦伯认为,这是因为西方特有一种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主义在东方是没有的。
韦伯列举了现代自然科学、面向市场的文学作品、科学的法律学说、现代国家机关、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等大量现象,来说明西方的理性主义。
他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概括为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
关于社会的理性化,哈贝马斯曾指出,韦伯从理性化的角度所描述的不仅是西方文化世俗化的过程,而且更主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新的社会结构的标志是,围绕着资本主义企业和官僚国家机器这样的组织核心形成的、功能上互相结合的两大系统走向了分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积极理论成果。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积极理论成果,为我们改革开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即开始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一方面,我们积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毛泽东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揭露了苏联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阴暗面和苏联模式的弊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使中国共产党人重新审视过去几年从苏联学来的东西。
对此,毛泽东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针对当时苏联的情况,毛泽东认为,我们要独立思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另一方面,毛泽东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从1956年2月14开始,到4月24日结束。
共听取国务院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还有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实际听报告的时间为43天。
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报告,报告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报告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逐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也是中国坚持不懈努力的事业。
它融合了中华老字号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代国际新发展来建立,体现了人类进步的普世价值追求,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与优越性,它包括了对中国民族复兴的理想、历史使命和思想追求,以及社会经济模式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在于它的理论丰富性。
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和表达了西方思想。
它主要包括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国不但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同时也构建了新的社会制度安排,从而使中国社会取得了最大的发展。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还体现在它的实践性。
它拥有自己独特的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和社会机制,它也将“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融入它的实践中,以坚实步伐推进,努力实现建设一个持久稳定、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社会。
本篇文章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丰富性和实践性两个方面来论述了它合理性的合理性,即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生活理念和传统文化新进步,以及拥有自己独特的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和社会机制,将“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融入它的实践中,努力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使中国社会取得最大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惊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合理的、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合理性理论的发展与现代化理论
合理性理论的发展与现代化理论【摘要】合理性问题是现代性和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梳理韦伯与哈贝马斯的合理性诉求,从合理性理论的历史性发展整理现代化的思想基础。
“困境”的韦伯到“整合”的哈贝马斯使现代性问题成为社会理论批判的关键问题,这首先来自于合理性理论的发展:从工具合理性到交往合理性。
现代化理论也随之丰富。
【关键词】合理性现代性现代化韦伯哈贝马斯一般而言,启蒙运动是现代性理论的开端。
“在哈贝马斯看来,现代性的核心思想是从时代的科学经验,而不是从美学经验中生发的。
启蒙思想家受牛顿科学成就的启发,相信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人类在现代自然科学中找到了理性的典范,相信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人类获取真理的普遍方法。
启蒙精神的显著特征是科学的理性主义。
科学既是合理性的典范,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工具。
具有普遍性和确定性的自然科学和数学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哲学纷争,提供了一种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可靠工具。
” [2](p34)科学、理性和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启蒙精神本质上是理性主义的、科学主义的和乐观主义的。
理性主义成为合理性的主体内容。
合理性是指对理性和理性主义的诉求:理解与批判。
一般认为:合理性是与西方传统相对应的,现代欧洲独特文明的总和,它赋予西方社会整个现代化过程以一种有秩序的运动,符合理性、符合目的性的色彩。
因而,合理性是对西方现代性的本质属性的解释,也确实集中了对西方现代化的本质的诠释,但我们可以从中寻求一般性来探讨和把握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另外,合理性内涵集中了理性、理智性的内涵。
[3](序p2)由于角度的差异和时代发展的变化与需要,合理性问题从韦伯到哈贝马斯经历着理论与现实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巨大的,由“困境的韦伯”的“工具合理性”到“整合的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
本文首先理顺韦伯与哈贝马斯的合理性思想发展,然后从合理性理论发展整理现代化理论的思想基础。
困境的韦伯韦伯的合理性诠释韦伯是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来考察合理性问题,即人是不是理性地认识和表达了客观的真实世界。
批判的继承分论点
批判的继承分论点毛泽东所提出的“批判的继承”思想,是指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批判,从而推进理论、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如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
下面,本文将以批判的继承为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其重要性和意义。
一、理论方面1. 突破旧思想的束缚批判的继承思想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旧思想的束缚,开拓新思路。
在现代社会,科技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旧的观念和思想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对旧思想进行批判,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创造出适合当代发展的新思想。
2. 提高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批判的继承思想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批判前人的成果,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思想内涵和不足之处,从而借鉴其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 推动理论的不断进步批判的继承思想可以推动理论的不断进步。
在现代科学领域,每一次重大的发现和突破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但是,前人的研究往往存在一些弱点和不足,需要我们进行批判和修正,从而推动理论的不断进步。
二、实践方面1. 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批判的继承思想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批判前人的成果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批判的继承思想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工作中,批判前人的成果可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批判的继承思想可以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现代社会,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引擎。
通过批判前人的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批判的继承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旧思想的束缚,提高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推动理论的不断进步;同时,它也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合理性批判理论对当代中
十分出色的论述。在米尔斯看来,随着社 国的指导意义
会的转型,现代被后现代这个“第四纪
THEORY DIS CUS S ION
元”所接替,自由与理性的观念变得不那
在讨论合理性问题时,我们会发现,
么确定了,理性的增进并不必然伴随自 我们不自觉地又回到了社会学理论关注
由的增进了,庞大的合理性组织(科层组 的经典问题上来:宏观与微观的关系问
展的道路的时候,他有时也禁不住朝另 的代价,这个描述的社会便是一个不宜
一个方向瞥上一眼,询问一下该文明未 实现的图景。
来的命运以及它注定要经历什么样的变
事实也证实了我们的忧虑。我们在
迁。”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和文明的转型 欣喜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繁荣和富足之
期,这种研究和思考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后, 对这一问题所引发的严峻的社会危
正如我们所一直强调的,批判的真 谛不是愤世嫉俗,一味的否定现存事物。 批判的终极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幸福。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批判的精神相 当稀薄, 要在工业化进程中从事理性的 批判,更是资源难寻,因此,西方马克思主 义的批判精神值得借鉴。当今中国社会 的最大变化,就是市场经济的建立,突然 间汹涌澎湃的商品潮对人们的心理造成 了巨大的冲击,大众文化、商品文化的平 庸性,精神和价值的失落,引起了不少学 者和公众的忧虑, 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 由此应运而生。有些人突然间发现,自己 的处境与心态似乎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一模一样,在现代化的潮流中,他们感到 一种“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冲击在逼近。 在这里,这些问题已经超越了意识形态 的范畴,我们大可不必因为认为它们是 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就去回避、否认。相 反,我们应该反观西方社会的历史教训 及经验,从中找出解决及预防的方法。其 中的重要一点,就是学习西方的相关理 论并将之本土化,应用到中国的实际应 用中。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无论是 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很多问题都是 人类所共同面对的,是现代化发展所必 然要遇到的。西方社会以前以及现在所 遭遇的困惑有很多正是我们今天面对的 非常棘手的问题。“当一个人已在一种独 特的文明中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并经 常试图找到这种文明的源头及其所由发
不平衡走向了另一个不平衡,原先的不
[5]弗洛伊德.论文明.北京:国际文化
平衡不见了,却代之以新的不平衡,只是 出版公司,2000;
这个不平衡更加隐蔽、更加不易为我们
[6]乔治·里茨尔.社会的麦当劳化.上
所发现,因而也更具潜在的危险性。正如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当我们试图改变诸多社会问题而达至一
一、理性与合理性
在当今的哲学与社会学界,对理性、 合理性、理性化、合理化等概念的使用比 较混乱,所以,基于写作操作性的出发 点,在本文中,笔者根据一些学者的观点 采用以下对理性和合理性的区分:理性 (reason)是所谓辨明、认识、阐述和评论 真理的能力,理性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怀疑,二是分析批判,三是证明或证 伪的推理思维。而合理性(rationality)则 是一种个人或集体在其思想、行为或社 会制度中展示的特质。。一般说来,“合理 性”概念指涉四个方面的内容:由法规支 配的,具有严整结构、体系化的,给予逻
下说法并不过分,即在发展至极端的情 不破的铁的定律。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的
形下,随着合理性的增加,随着它的中心 理性化进程,我们看着生活世界日益被
和控制点由个人转移到大规模的组织, 系统侵蚀却无计可施,只有无奈的顺从
大多数人运用理性的机会将被扼杀,所 其潮流。
以将出现不依托理性的合理性。这种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向西方学习
但是,不可否认,“并非所有人都自 机已开始了深度的忧虑和关注。从叫喊
然而然地企求自由,也不是所有人都愿 “每天一本书,只需八分钟”的电视台快
意尽全力或能够尽全力获得自由所必需 餐式读书节目到“事本性”的官僚制,从
的理性的。”(米尔斯语)特别是在中国当 批判意识的丧失到政府权力的扩张所导
今仍然比较落后的国度,有人认为,许多 致的“致命的自负”,从“社会的麦当劳
辑分析意义的和由理智控制的。可见,理 理性与自由格格不入,反而是自由的毁
性是主观的能动性力量,而合理性是可 灭者。”由此被异化的人们成为快乐的
以外化的客观性思想,它可以逐渐支配 机器人,他们可能非常渴望、非常快乐
一种特定的文明病通过它最终支配整个 的顺从与越来越严重的奴隶状态,但他
世界。
们并不自由、并不幸福。这在马克思早
现代性问题是困扰当代社会学以及 人类生活的根本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 本质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合理性和个 人作为个体其自身生活的理性之间的关 系, 即在一个社会中,一个个的个体能否 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行为, 能否用自己的 理性筹划自己的生活。我们发现,随着社 会的发展,个人的理性与社会的合理性 之间的矛盾愈见明显,米尔斯所谓的“不 依托理性的合理性”大量涌现,由此带来 种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合理性批判理 论的探讨,我们发现当代中国也正面临 着西方国家曾经以及正在面临的相同的 困扰,从而此理论可以给与我们以指导, 减少社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合理性 问题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
意预防随着理性的不断发展而走向它的 的殖民化问题、文化工业问题等。作为一
反面—— —合理性,从天平的一端走向另 种批判理论, 它在否定的辩证法意义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端,但依旧是不平衡状态。
对现代社会进行了病理诊断, 提供了批
我们在这里讨论合理性问题,并不 判的灵感和武器, 这正是合理性批判理
是反对理性,甚至不在于反对合理性,而 论对当代中国最可贵的现实意义。
在于单一的现代化、极端的合理性(如果 联书店,2001;
这可以称为合理性的话)。正像一座天
[3]厄休拉·勒古恩.一无所有.成都:
平,我们看到它向一端倾斜,我们试图增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加另一端的砝码以使之平衡,不自觉地
[4]赖特·米尔斯.社会学与社会组织.
却过分的增加了砝码,于是,天平从一个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在于反对过分地强调合理性。虽然按照
米尔斯的说法,思考极端的对立可以激
[参考文献]
发社会学的想象力,但我们却错误的走
[1]傅永军.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
向了偏执并不自觉地坚持了极端的观点 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和立场。错误不在于现代化、合理性,而
[2]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北京:三
织) 增多,但个人的实质理性却没有增 题。宏观与微观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界关
加,人们“常常是执行一系列貌似合理的 注的焦点。在合理性问题面前,我们思考
行动,可却不知这些行动是为了何种目 的是作为宏观的社会的合理性与作为微
的,并且,人们也越来越怀疑那些身居高 观的个人的理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
位的人”。 “有些人身上体现了如下现 架通二者以达至平衡。
[作者简介]赵连圣(1985- ),山东潍坊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
THE S OUTH OF CHINA TODAY 2010.12 今日南国 285
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高速 发展,政治日益民主,文化也朝多元化、 包容性发展。但同时,我们也遇到了以前 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我们以前大力批判 的西方社会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 却正在经历着。逃避不是办法,盲目地否 认也不是科学的态度,关键是如何去寻 找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预防可 能出现的问题的办法。这也正是社会学 的任务之所在。正如米尔斯所认为的,应 用社会学的想象力所要达到的社会学目 标是:“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进行的事, 总结在他们之中还有什么事可能发生。” 这就要求我们用超前的、预见性的眼光 看问题。当今中国社会不断显现出的诸 多与之相关的问题则证实了我们对于理 性化的发展而走向合理性的趋势的忧虑 是不无道理的。
期论述“异化”的文章中,在齐美尔论述
二 、“不依托理性的合理性” “大都市”的文章中,在 G·瓦尔拉斯论
— ——二者之间的矛盾
述“伟大社会”的地著作中,在弗洛姆的
“机械人”概念中,都可以看出这个问题
米尔斯曾在他的著作 《社会学的想 和发展趋势。
象力》中“论理性与自由”一章中,对理性 和合理性之间的关系做出过至今看来仍
象:在社会中,合理化的不断增长,合理
社会学史上曾经一度占据统治地位
性与理性之间出现矛盾,理性与自由之 间假设的和谐一致正在丧失;这些人具 有合理性但却没有理性,在不断自我合 理化,可同时也越来越焦虑不安。”“如
的结构决定论的存在不是没有缘由的。 理 “在时代的大悲剧面前,个人是无法把握 论 自己的命运的。”在合理性问题面前我们 探 也常常感到这句话是一个有史以来颠扑 讨
成,民众的理性、心智尚不健全,遑论什 始出发点—— —即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来
么理性化所带来的合理性问题?对此,我 看, 现代发达社会中的人一方面得到了
的观点是,如果当问题变得明显时才去 物质享受, 另一方面却在人性上付出了
思考解决的办法,为时已晚。如果能防患 极大的代价,迷失甚至丧失了自我。虽然
于未然,又何乐而不为呢?
个美好和谐的社会时,却不自觉地倾向
于建立一个完美的乌托邦式的社会,但
问题不在于对这个社会的美好愿望,而
在于,这个社会太完美了,不说它的难以
实现,但就对它的过分完美而需要付出
286 今日南国 THE S OUTH OF CHINA TODAY 2010.12
作为个体其自身生活的理性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理性与社会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愈见明显,米尔斯所谓的“不
依托理性的合理性”大量涌现,由此带来种种的社会问题。本文探讨合理性批判理论,并试图讨论其对当代中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理性;合理性;批判理论
[中图分类号] F0
[ 文献标识码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