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诗并记

合集下载

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与王维《桃源行》比较研究

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与王维《桃源行》比较研究

那 么 陶 渊 明 的社 会 理 想 ,是 如 何 体 现 在 他 笔 下 那 个 自
给 自足 、 自然 自得 的 桃 源 的呢 ?他 笔 下 的桃 花 源 又 是 什 么 刮 起 了桃 源 诗 创 作 的 热 潮 。 以一 篇流 传 四海 的 奇 文 作 为 原 样 子 的 呢 ? 《 桃 花源 记 并 诗 》 的描 绘 中可 以看 出 : 点 , 以其 所 代 表 的世 外 桃 源 的理 想 、 归 隐 田 园 的 情 结 为 支 首 先 , 桃 源 没 有 战 乱 的 骚 扰 。 尽 管 外 界 乱 战 蜂 起 , 政 撑 ,桃 花源 已俨 然 成 为 一 个 独 特 的 文 化 气 场 , 千 百 年 来 带 治 舞 台 上 犹 如 走 马 灯 一 样 的变 化 , 这 里 却 是 “ 阡 陌交 通 , 着 笔 墨 的清 香 辐 射 浸 染 着 无 数 人 的心 灵 。据 悉 , 自东 晋 以 鸡 犬 相 闻 ” , “ 童 孺 纵 歌 行 ,斑 白欢 游 诣 ” , 儿 童 和 老 人 来 ,历 代 关 于 桃 花 源 的 诗 文 多 达 二 、 三 十 万 字 。 本 文 就 陶 渊明 《 桃 花 源 记 并 诗 》与 王 维 《 桃 源 行 》 作 一 比较 。 要谈 《 桃 花 源 记 并 诗 》 ,首 先 得 理解 陶 渊 明 的 思想 。 “ 并 怡然 自乐 ”, 到 处是 一 派 和平 宁静 的景 象 。 其 次 , 这 里 没 有 严 酷 的 剥 削 。 桃 花 源 里 有 “良 田 、 美池 、桑竹之属 ”,人们在 “ 其 中往来种作 ”, “ 相 命 肆

陶渊明 桃花源记并诗 与王维 桃源行 比较研究
。徐 思颖
摘 要:陶渊明的 桃花 源记并诗 》影 响极为深远,后代拟作甚多,本文将王维的 桃 源行》与淘渊明的原作作

桃花源

桃花源

关于桃花源晋代诗人陶潜的《桃花源记》并非一篇独立的散文,而是作者所写的《桃花源诗》的序(陶潜在题后称之为“并记”)。

现将清·沈德潜编纂的《古诗源·晋诗》(卷八) 所载《桃花源诗(并记)》恭录如下:桃花源诗(并记)陶潜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肄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有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原,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桃源行王维渔舟逐水爱山春(1),两岸桃花夹古津(2)。

坐看红树不知远(3),行尽青溪不见人(4)。

山口潜行始隈隩(5),山开旷望旋平陆(6)。

遥看一处攒云树(7),近入千家散花竹(8)。

樵客初传汉姓名(9),居人未改秦衣服。

桃花源诗陶渊明注音版

桃花源诗陶渊明注音版

桃花源诗陶渊明注音版桃花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名篇,作者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桃花源,人间仙境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幸福生活。

以下是桃花源诗的注音版:《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则众鸟疑为来客,迎风舞,引入林中,见山壑之美,欣然忘返。

时人不知所处,复见渔舟,即载而归,问之,则具诉所历,始信非为仙境,遂放胆留连,投简(jiǎn)书以别之。

【注音版】jìn tài yuán zhōng,wǔ lǐng rén bǔ yú wéi yè,yuán xī x íng,wàng lù zhī yuǎn jìn。

hū fēng táo huā lín,zé zhòng ni ǎo yí wèi lái kè,yíng fēng wǔ,yǐn rù lín zhōng,jiàn shān h è zhī měi,xīn rán wàng fǎn。

shí rén bù zhī suǒ chǔ,fù jiàn yú zhōu,jí zài ér guī,wèn zhī,zé jù sù suǒ lì,shǐ xìn f ēi wéi xiān jìng,suì fàng dǎn liú lián,tóu jiǎn shū yǐ bi é zhī。

【翻译】晋朝太元年间,武陵人以捕鱼为业,在河边徘徊,走得远了,忘了路程的远近。

桃花源诗翻译和原文

桃花源诗翻译和原文

桃花源诗翻译和原文桃花源诗翻译和原文这篇《桃花源记》文末还有一首《桃花源诗》。

“记”是“诗”的序言,“诗”是“记”的补充,并集中表达了对桃花源的向往和赞颂。

下面我们来看看桃花源诗翻译和原文。

桃花源诗【晋】陶渊明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

《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

《桃花源诗》内容丰富,对于我们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值得与《桃花源记》参照阅读。

现将《桃花源诗》转录如下: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高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曰入所从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茶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敝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第一段,叙述、说明桃花源中人的来历,跟《桃花源记》中所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意思大体相同。

但诗中具体列出黄(夏黄公)、绮(绮里季)避秦时乱到高山的实例,来暗示桃花源中人与这些古代贤者志趣一致,或者说,正是那些贤者带他们到桃花源的。

第二段,介绍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

先写桃花源里人参加劳动,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近三十年《桃花源记并诗》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桃花源记并诗》研究综述
2 1 4月 02年
湖北第二师范学 院学报
Ju a f b iU ies yo u ain o r lo n Hu e nv ri fEd ct t o V0 29 No 4 1 .

第2 9卷第 4期
近三+年《 桃花源记并诗》 究~ , 研 " . I L
任 欢
( 西师范 大学 文学 院 , 西 桂林 5 10 ) 广 广 4 于陶渊 明及其《 桃花源记 并诗》 的研 究成 果 , 体裁 、 从 原型 、 品渊源 与主 旨思想和影 作
响等 方 面进 行 总 结 。
关键词 : 近三十年 ; 陶渊明 ; 桃花源记 并诗 ; 究 ; 研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0 . I 6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34 2 1 0 - 1. 17 - X(02)40 00 4 0 4
( 《 一) 桃花源记并诗》 的哲学渊源 评论 陶渊 明的哲学 思想 , 来评论 学者各 执一端 , 历 但都 不外 儒 、 、 三家 。 道 佛 关于《 桃花源记并诗》 所受 的佛教影响, 有丁永忠 《 陶诗佛音辨》 。龚斌发 表《 陶渊 明受佛教影 响说质 疑——读丁永忠( 陶诗佛音辨 ) ¨ 》 引。龚斌提到, 关于 陶渊 明的思 想 , 陶学 研 究 中相 当 复杂 的 问题 之 一 。 是 古今研究者或将渊明归 于儒家 , 或归于道家。 自宋以 后, 喜欢 以禅 说诗 的人 , 陶诗 的言约 旨远与禅宗 的不 将 立 文字 相提并 论 , 于是 就 称 陶诗 “ 契禅 宗 ” 默 。丁 永忠 先生集 陶渊明信佛说之大成 , 陶诗佛音辨》 著《 以佛经 比附 渊 明 诗 文 , 证 渊 明 深 受 佛 教 影 响 。但 对 于 种 论 “ 新论” 龚斌先生提出质疑 。龚斌《 , 陶渊明传论》 中认 为, 陶渊 明不 接 受佛 教 中观 学 派 的经 论 ; 其次 , 渊 明 将 “ 纵浪大化 中, 不喜亦不惧 ” 的思想 , 看作是 中观学派 所谓的“ 正反双边否定 ” 的方法论 的说法, 不过是似是 而非的类比; 最后他认为借历来 以禅说陶诗者, 证明渊 明受 佛教 影 响 , 属 影 响 之论 。王 启 涛 《 实 陶渊 明与 佛 教关系新证》 从语言词汇角度人手 , 分析 陶渊明《 桃花 源记》 的写作风格 , 并与同时代及前后佛典作比较, 为 陶渊明与佛教关 系觅得 新证。该 文提到 : 《 花源 “桃 记》 中的四言句式, 竞有 3 例 , 占全部句数的4 .% , 2 约 27 这使我们 自然想 到《 桃花源记》 与佛学之偈颂和佛典 汉译时的四字一体化风格有关 , 桃花源记》 而《 所言之 “ 桃花源” 式佳境 , 在佛典《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 卷上、 《 佛说诸法勇王经》 里均有极为类似的反映。“ ” 柏俊 才《 论净土思 想对 <桃花 源记并诗 >之影响》 提到: “ 晋宋之际, 佛教净土之阿弥陀佛信仰极为兴盛, 生活 在此时的陶渊明势必会受其影响。陶渊明与信奉净土 思想的慧远、 周续之 、 刘遗民、 张莱民等交往, 也会受其 思想熏染。陶渊明所受净土思想之影响外化于作 品, 《 桃花源记并诗》 就是其载体。……, 桃花源既是对现 实中美好生活 的渴望 , 又是 对彼岸精神世界的追求。 现实与彼岸 的二元结合 , 桃花源记并诗》 在《 中借助桃 花源的表象得 到了充分实现。这正好与净土思想相 吻合 。 8 ” ] 关于《 花源记并 诗》 桃 所受 的道教影 响, 陈立旭 《 葛洪思想对 < 桃花源记 >的影响》 从守常抱朴思想、 安分知足的处世态度、 归隐著书的价值观念三个 方面 说明了陶渊明在《 桃花源记》 中抒发的山野之乐、 闲逸 之情与葛洪远离世事、 追求清静闲适一生的主张是一 致的。“ 桃花源鸡犬 相阐, 乃安静之所在也 , 是归隐著 书的好地方。桃花源 中人的往来 、 耕作 、 生活 , 和睦相 处, 并怡然 自 , 乐 乃远离是非之所在 , 是归隐著书的好 地方。这种地方正是陶渊明所追求的。……从 陶氏的 《 桃花源记》 中可 以看到作者描绘了一个恰似神仙居 住 的地方 , 处处 清 静 、 闲 , 适 合 于归 隐者著 书 并 继 悠 是 之 以得 道 的环 境 。 由此 可 以看 出陶渊 明及刘宋 时期许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渊明的晚年作品,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都更趋成熟。

下面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桃花源诗并序

桃花源诗并序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自主合作探究
探讨《桃花源诗》大《桃花源记》的异同。
(内容、主题、表达方式……)
同异
小结:
《桃花源诗并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 是陶渊明创作的顶峰。它所创造的桃花源社会, 是陶渊明在几十年仕途奔波和田园耕种、历尽 沧桑之后,在贫困交加、从现实中看不到任何 希望之际,所构织的代表中国下层知识分子和 广大农民意愿的理想蓝图。
相同点
内容:
1.嬴氏乱天际,贤者避其世。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相同点
4.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遂迷,不复得路。
6.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不同点
1.表达方式 《桃花源记》通篇是记叙和描
写,没有议论。 《桃花源诗》以记叙和描写为
主,并辅以议论、抒情。
2.内容
《桃花源记》选择了富有情节性的太 守“寻向”,不得;名人刘子骥欲往, “寻病终”的细节,从而表明桃花源不可 及。显得含蓄,意味深长。
《桃花源诗》用“淳薄既异源,旋复还 幽蔽。”直接点明桃花源不可及的原因, 显得自然真挚。

古诗全文桃花源记

古诗全文桃花源记

古诗全文桃花源记古诗全文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全文桃花源记,欢迎来参考!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然后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然后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2023年最新的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赏析16篇

2023年最新的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赏析16篇

2023年最新的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赏析16篇《桃花源记》赏析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舟,从口入。

初极狭(xiá),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yān),遂(suí)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ā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suí)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suí)无问津者。

五、(1)班牛佳莉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赏析(9)《桃花源记》赏析【作者介绍】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

中国文学史上的着名诗人之一。

他的曾祖陶侃(kǎn)做过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一类的官,到陶渊明时,家境破落。

他自幼博览群书,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处在动乱社会,很难有所作为。

他喜爱山水,不慕荣利,为了养家,做过祭酒、参军等小官。

41岁时任彭泽令,仅80余天,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由离职,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直到去世。

着有《陶渊明集》。

陶诗约存120首,文10余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他热爱田园生活,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构思奇特,语言清新,质朴自然,个性鲜明,具有独特风格,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诗文互证解“桃源”——《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对读

诗文互证解“桃源”——《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对读

I•教学'语文教学与&'•上半月刊2019年07月045诗文互证解“桃源)—《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对读◎周秀荣周秀荣,湖&黄范学院文学院教)。

《桃花源记》作为一篇文字优美、叙事生动的散文,多年来一直作为重点作品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

然而有必要了解的是,《桃花源记》本是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诗》的序言。

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少作品有诗前序,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高适《燕歌行》、白居易《琵琶行》等等,多以简短的文字交代诗歌写作的背景、动因以及诗歌的主要等,对入解诗歌有。

一般况下,诗前序依附诗歌,独立篇的较少,《桃花源记》算是一,故有人为其并不是为《桃花源诗》而写,是并立的不一、的R是不的因诗文行一R一、等的"一、“桃花源”理想探源《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以各自不同的体式为了一有、没有剥、人人、乐的乐桃花源,了作一的向往与而的直源《诗》一诗《》诗R 思相同。

每章开首四句都以愤怒的呼告:“硕鼠无食黍(苗、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表达了劳动统治者不劳而获、贪得无厌而又刻薄寡恩强烈不满恨。

后四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心声:“逝将去女,逝彼乐乐乐,爰得所!”即决心逃离苦难的现实,去到一个不受剥削、安居乐业的人间乐土,达了农奴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不过,诗中有乐作出具绘,它只是被心一模糊幻愿望而已。

然而它却后世产生了十分远影响以后,乐不人,而不满现实而世高之T 是为心中桃花源出实行动人动荡,政治昏暗,乱不息,更导盛行。

然而,作为一行为,生活实不如般美好无现实陶渊明是一他生活东后统治生活年重人受十分重国动乱岁陶渊明一无实现而他少无适046I课"•教学I丘山”质性自然的个性与污浊黑暗的官场更是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在经过一番内心的争斗与徘徊之后,最终选择去官归隐,躬耕乡野田园。

归隐后,陶渊明虽然在精神上享受到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但“,无被眠”的境。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桃花源记2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桃花源记2

XX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诗词

《桃花源记》诗词

《桃花源记》诗词
嘿,朋友!你可知道这篇诗词?那简直就是一场奇妙的梦幻之旅!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突然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宝藏世界一样,里的那个
桃花源,谁能想到在那山林深处居然藏着那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哇塞,这景色,难道不令人心驰神往吗?想象一下,你漫步在这样的桃花林中,脚下是嫩绿的草地,微风拂过,花瓣纷纷飘落,这难道不比童话
中的仙境还美?
再说里面的人们,“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他们过着简单又快乐
的生活,没有外界的纷扰,没有勾心斗角,这不就是我们心中一直渴
望的那份宁静与和谐吗?这就好比在喧嚣的城市中,我们总梦想着能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角落,没有吵闹,没有压力。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瞧瞧,他们与外界隔绝得
如此彻底,仿佛时间在那里都停止了。

这难道不像我们有时候想要逃
离现实,躲进一个时间都忘记了的地方吗?
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篇诗词,它更像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让我们
在疲惫的生活中,还能心存一份对宁静和美好的向往。

它告诉我们,
也许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真的存在着那样一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感受。

桃花源诗原文翻译

桃花源诗原文翻译

桃花源诗原文翻译《桃花源诗》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诗人以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突破了个人狭小的生活天地,从现实社会的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苦难出发,结合传说中的情形,描绘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

全诗内容丰富,语言质朴,描写具体。

诗附于《桃花源记》之后,两者珠联璧合,又相互独立,并无重复之感。

《桃花源诗》原文全文: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注释:嬴(yíng)氏:这里指秦始皇嬴政。

天纪:日月星辰历数,此指正常的社会秩序。

黄绮:汉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黄公、绮里季的合称。

此指商山四皓。

伊人:指桃源山中人。

云:句中助词,无义。

逝:离去,即逃至山中。

往迹:人或车马行进所留下的踪迹。

湮(yān):埋没。

相命:互相传令,此指互相招呼。

肆:致力。

从:相随。

所憩:休息的处所。

菽(shū):豆类。

稷(jì):谷类。

艺:种植。

靡(mǐ):没有。

暧(ài):遮蔽。

俎(zǔ)豆:俎和豆。

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

亦泛指各种礼器。

衣裳(cháng):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

后亦泛指衣服。

童孺(rú):儿童。

班白:指须发花白。

班,通“斑”。

诣(yì):玩耍。

节和:节令和顺。

纪历:纪年、纪月、纪日的历书。

成岁:成为一年。

余乐:不尽之乐。

于何:为什么,干什么。

五百:五百年。

从秦始皇到晋太元中的五百多年。

神界:神奇的界域。

淳:淳厚,指桃源山中的人情风尚。

有关陶渊明桃花源诗原文及赏析

有关陶渊明桃花源诗原文及赏析

有关陶渊明桃花源诗原文及赏析有关陶渊明桃花源诗原文及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的桃花源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桃花源诗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译文:秦王暴政乱纲纪,贤士纷纷远躲避。

四皓隐居在商山,有人隐匿来此地。

往昔踪迹消失尽,来此路途已荒废。

相唤共同致农耕,天黑还家自休息。

桑竹茂盛遮浓荫,庄稼种植按节气。

春蚕结茧取长丝,秋日丰收不纳税。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鸡犬互鸣吠。

祭祀仍遵古礼法,衣裳没有新款式。

儿童欢跳纵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

草木花开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

虽无年历记时日,四季推移自成岁。

欢快安逸乐无穷,哪还需要动知慧?奇踪隐蔽五百岁,一朝开放神奇界。

浮薄淳朴不同源,转眼深藏无处觅。

请问世间凡夫子,可知尘外此奇迹?我愿踏乘轻云去,高飞寻找我知己。

注释:1.嬴(yíng)氏:这里指秦始皇嬴政。

2.黄绮:汉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黄公、绮里季的合称。

此指商山四皓。

3.伊人:指桃源山中人。

云:句中助词,无义。

逝:离去,即逃至山中。

4.往迹:人或车马行进所留下的踪迹。

湮(yān):埋没。

5.相命:互相传令,此指互相招呼。

肆:致力。

6.从:相随。

所憩:休息的处所。

7.菽(shū):豆类。

稷(jì):谷类。

艺:种植。

8.靡(mǐ):没有。

9.暧(ài):遮蔽。

《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

《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

《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缘溪⾏,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甚异之。

复前⾏,欲穷其林。

林尽⽔源,便得⼀⼭。

⼭有⼩⼝,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初极狭,才通⼈;复⾏数⼗步,豁然开朗。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著,悉如外⼈;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见渔⼈,乃⼤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

为设酒杀鸡作⾷。

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

此⼈——为具⾔所闻,皆叹惋。

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

停数⽇,辞去。

此中⼈语云:“不⾜为外⼈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骥,⾼尚⼠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问津者。

嬴⽒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伊⼈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从所憩。

桑⽵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暖交通,鸡⽝互鸣吠。

俎⾖犹古法,⾐裳⽆新制。

童孺纵⾏歌,斑⽩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衰知风厉。

虽⽆纪历志,四时⾃成岁。

治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焉测尘嚣外? 愿⾔蹑清风,⾼举寻吾契。

译⽂:晋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位以捕鱼为⽣的⼈。

⼀天他划着⼩船沿溪前⾏,忘记⾛了多远。

忽然遇见⼀⽚桃花林,溪⽔两岸百步之内,除桃树外没有其它杂树。

芳草鲜艳美好,落下的桃花瓣飘飘洒洒。

渔⼈⼗分惊异眼前的景⾊。

他继续往前划⾏,想⾛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也正是这条溪⽔发源的地⽅,这⾥有⼀座⼭。

⼭间有个⼩洞⼝,隐隐约约透出⼀点光亮。

渔⼈离船上岸,进⼊⼭洞。

⼭洞起初很狭窄,仅容⼀个⼈通过;再往前⾛⼏⼗步。

桃花源记的作者的文学成就

桃花源记的作者的文学成就

桃花源记的作者的文学成就桃花源记的作者的文学成就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

《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

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咏怀诗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

《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

《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

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

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诗并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汛。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遗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