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教案 超重与失重
超重与失重教案
超重与失重教案超重与失重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超重与失重的概念。
2. 掌握超重与失重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 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身体重量的测量。
4.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超重与失重的定义和概念。
2. 超重与失重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 身体重量的测量方法。
4. 观察和实验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超重与失重的概念,让学生思考超重与失重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超重与失重的定义和概念,讲解超重与失重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可以借助图片和实例进行讲解。
3. 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是超重还是失重,并解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超重和失重,以及如何改善。
4. 身体重量测量方法(15分钟)教师介绍常用的身体重量测量方法,如体重秤、体脂仪等,让学生了解如何科学准确地测量身体重量。
5. 观察活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比较不同身体质量指数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学生可以分组观察不同身体质量指数的人的生活习惯、运动情况等,并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分析。
6. 实验活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通过改变食物的种类和摄入量,观察不同饮食对身体重量以及身体健康的影响。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科学的饮食习惯。
7.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超重与失重的概念、影响以及预防方法,并强调科学饮食和适量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整理观察和实验结果、撰写小结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和实验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学生撰写的小结、整理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等,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
五、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超重与失重的知识,并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教案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教案
教学内容:高中物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体在不同条件下会出现超重和失重的情况;
2. 掌握计算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重力;
3. 通过实验和示意图,加深学生对物体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教学重点:
1. 超重和失重的定义;
2. 超重和失重的计算方法;
3. 超重和失重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 区分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2. 超重和失重计算方法的掌握;
3. 运用超重和失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示意图和实验器材;
2. 确保教室内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
3. 准备相关的习题和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超重和失重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什么意思?
2. 引入重力的概念:重力是什么?它对物体有什么影响?
二、讲解
1. 介绍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2. 讲解超重和失重的计算方法;
3. 展示实验,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三、实验演示
1.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感受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2.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四、练习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2.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超重和失重的概念解决问题。
五、总结
1. 总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2. 强调超重和失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多思考,积极思考物理背后的原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应该有了初步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超重和失重教案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学习爱好,开阔视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运动的升降机中测力计的示数改变,探讨了什么是超重现象、失重现象以及完全失重现象,并指出了它们的产生条件。
教法分析
1、通过实例让学生分清“实重”和“视重”。从而建立的概念。同时相识到物体的重力大小是不会随运动状态改变而改变的。
2、依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明确给出的产生条件。
3、借助试验和课件建立感性相识,协助理解;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爱好。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视重和实重的区分。
示例:
(一)什么是
视频:台秤称物体视重。
问题:1、物体的实际重力改变了没有?2、台秤的视数改变了没有?怎样变的?3、物体的重力和台秤的'视数反映的力从性质上说有什么不同?
2022超重和失重教案
超重和失重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化工作者,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超重和失重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超重和失重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1)知道什么是。
(2)知道产生的条件。
2、运用牛顿其次定律探讨超重和失重的缘由。
二、实力目标:
培育学生运用牛顿其次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教学重点:
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教学难点:
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
教学方法:
试验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超重与失重》教案教案
《超重与失重》教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知道超重和失重现象产生的条件;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 掌握超重和失重现象产生的条件。
2. 教学难点
-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与超重和失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教学
- 超重现象: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当物体向上加速运动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大的现象,从而引出超重的概念。
- 失重现象: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当物体向下加速运动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小的现象,从而引出失重的概念。
- 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产生的条件。
3. 课堂练习
- 让学生分析一些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如电梯的上升和下降过程。
4. 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5.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查找一些与超重和失重相关的资料,并写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知道超重和失重现象产生的条件,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超重和失重》的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超重和失重》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掌握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超重的定义: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此时有向上的加速度。
2. 失重的定义:当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就说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有向下的加速度。
3. 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的受力分析。
4. 实际例子分析:如电梯运动、荡秋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2. 难点:如何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超重和失重的本质。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电梯、荡秋千等,引发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的兴趣。
2. 讲解超重和失重的定义,分析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电梯加速上升时人的感受。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并分析其原理。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超重和失重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并提出问题。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探讨超重和失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航空、航天等领域。
2. 介绍相关物理实验,如电梯实验、秋千实验等,加深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2. 分析生活中的一种超重或失重现象,并提出问题。
第6节 超重和失重 教学设计
第6节超重和失重[学习目标]1.知道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会根据条件判断超重、失重现象.(重点)2.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知识点1重力的测量1.一种方法是,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再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mg.2.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对重力进行测量.知识点2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状态.(2)产生条件:a=g,方向竖直向下.[判一判](1)物体向上运动时一定处于超重状态.()(2)物体减速向下运动时处于失重状态.()(3)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重力减小了.()(4)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就不受重力了.()(5)不论物体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都是不变的.()(6)超重和失重可根据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判定.()提示:(1)×(2)×(3)×(4)×(5)√(6)√[想一想](1)物体向上运动就超重,物体向下运动就失重,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完成下蹲动作.观察计算机采集的图线.图甲呈现的是某人下蹲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很明显,图线直观地描绘了人在下蹲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最后保持某一数值不变的全过程.如图乙,图线显示的是某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先“下蹲”后“站起”过程中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请你分析力传感器上的人“站起”过程中超重和失重的情况.提示:(1)这种说法不对.①物体的超重、失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取决于加速度方向.②加速度向上超重,如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加速度向下失重,如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2)①人在下蹲过程中,力传感器示数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的过程,是因为人下蹲先加速向下,失重,再减速向下,超重,当静止时,F=mg;②人在站起过程中,必然经历先加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静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先超重,再失重,最后受力平衡,故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保持不变;③说明:人对支持面压力的变化,不是取决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1.(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零B.失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小于零C.完全失重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零D.无论超重还是失重,物体的加速度肯定不为零解析:选D.根据超重和失重的运动特征,以及加速度方向(正、负)的物理意义知A、B、C错误,D正确.2.(超重与失重状态的判断)一运动员跳高时的精彩瞬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B.运动员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C.运动员在最高点处于平衡状态D.运动员在下降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解析:选 B.运动员起跳时加速上升,则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所受的重力,A错误;运动员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B正确;运动员在最高点受重力作用,不是处于平衡状态,C错误;运动员在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向下,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错误.3.(超重与失重状态的判断)(多选)在一电梯的地板上有一压力传感器,其上放一物块,如图甲所示,当电梯运行时,传感器示数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根据图像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从时刻t1到t2,物块处于失重状态B.从时刻t3到t4,物块处于失重状态C.电梯可能开始停在低楼层,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楼层D.电梯可能开始停在高楼层,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楼层解析:选BC.从F-t图像可以看出,0~t1,F=mg,电梯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t1~t2,F>mg,电梯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物块处于超重状态,电梯可能加速向上运动或减速向下运动;t2~t3,F=mg,电梯可能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t3~t4,F<mg,电梯具有向下的加速度,物块处于失重状态,电梯可能加速向下或减速向上运动.综上分析可知,B、C正确.4.(超重与失重的综合分析)(多选)质量为50 kg的某同学站在升降机中的磅秤上,某时刻该同学发现,磅秤的示数为40 kg,则在该时刻升降机可能是下列哪种方式运动()A.加速下降B.加速上升C.减速上升D.减速下降解析:选AC.质量为50 kg,这是人的真实质量,发现磅秤的示数是40 kg,说明人是处于失重状态,所以应该有向下的加速度,那么此时的运动可能是向下加速运动,也可能是向上减速运动,所以A、C正确,B、D错误.探究一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情景导入】人站在体重计上静止时,体重计的示数就显示了人的体重.人从站立状态到完全蹲下,体重计的示数如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提示:体重计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到重力G.因为人在下蹲的过程中,重心下移,即向下做先加速后减速的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先向下后向上,所以人先处于失重状态再处于超重状态,最后处于平衡状态,故体重计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到重力G .1.视重当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的压力.2.超重、失重的分析加速度视重(F)与重力的关系运动情况受力图平衡a=0F=mg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超重向上F=m(g+a)>mg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失重向下F=m(g-a)<mg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完全失重向下a=g F=0抛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卫星的运动等[特别提醒] 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由重力引起的现象将消失.例如:液体的压强、浮力将为零;水银压强计、天平将无法使用;摆钟停摆;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重力等.【例1】(多选)游乐园中,游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与失重的感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处于失重状态B.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处于超重状态C.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处于失重状态D.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处于超重状态[解析]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加速度方向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N-mg=ma,N=mg+ma>mg,乘客处于超重状态,A错误,B正确;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加速度方向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N=ma,N=mg-ma<mg,乘客处于失重状态,C正确,D错误.[答案]BC[针对训练1]在身体素质测试“原地纵跳摸高”科目中,某同学按科目要求所做的四个动作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处于超重状态的过程是()解析:选C.静止站立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加速下蹲,加速度向下,支持力小于重力,处于失重状态,B错误;加速上升,加速度向上,支持力大于重力,处于超重状态,C正确;离地上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错误.探究二超重、失重的综合分析与计算解决超重、失重现象中计算问题的基本方法(1)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判断加速度的方向,并建立合理的坐标轴.(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4)代入数据求解,需讨论的进行讨论.【例2】质量是6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中的体重计上,当升降机做下列各种运动时,体重计的读数是多少?(g取10 m/s2)(1)升降机匀速上升;(2)升降机以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3)升降机以3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或匀加速下降.[解析]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匀速上升时a=0,所以N-mg=0N=mg=600 N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体重计的读数等于人受到的支持力的大小,即N′=N=600 N.(2)匀加速上升,a方向向上,取向上为正方向则N-mg=maN=m(g+a)=60×(10+4) N=840 N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体重计的读数等于人受到的支持力的大小,即N′=N=840 N.(3)匀减速上升和匀加速下降,a的方向都是向下的,取向下为正方向,则mg-N=maN=m(g-a)=60×(10-3) N=420 N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体重计的读数等于人受到的支持力的大小,即N′=N=420 N.[答案](1)600 N(2)840 N(3)420 N[针对训练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重4 N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的细线拴在斜面上端的小柱上,整个装置被固定在台秤上并保持静止,斜面的倾角为30°.如果物块与斜面间无摩擦,装置稳定以后,当细线被烧断而物块正下滑时,与稳定时比较,台秤的读数()A.增大4 N B.增大3 NC.减小1 N D.不变解析:选C.物块下滑的加速度a=g sin 30°=12g,方向沿斜面向下.此加速度的竖直分量a1=a sin 30°=14g,方向向下,所以物块失重,其视重为F视=G-ma1=34mg=3 N,故台秤的读数减小1 N,C正确.[A级——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有关超重和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增大;处于失重状态时,所受重力为零B.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一定处于上升过程D.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一定处于下降过程解析:选B.当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撑面的压力大于它本身的重力时,是超重现象;当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撑面的压力小于它本身的重力时,是失重现象.超重和失重时,本身的重力没变,故A错误;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g,方向竖直向下,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B正确;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加速度方向向下,运动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故C、D错误.2.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等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解析:选A.由于空气阻力不计,两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对B的压力在上升和下降阶段都为零,故A正确.3.(多选)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此时乘客没有靠在靠背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乘客受重力、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B.乘客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C.乘客处于超重状态D.乘客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解析:选BD.减速上坡时,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加速度,可知乘客受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B、D正确.4.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减速下降,加速度大小为13g(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大小为()A.13mg B.2mgC.mg D.43mg解析:选D.对人受力分析,人受电梯底部的支持力F和重力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a=13g,得:F=mg+ma=mg+13mg=43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大小为:F′=F=43mg,故D正确.[B级——等级考增分练]5.如图所示,电梯的顶部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其下端挂了一个质量为5 kg的重物,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0 N,在某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40N,关于电梯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N/kg)()A.物体的重力变小了,物体处于失重状态B.电梯一定向下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C.电梯可能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D.此时电梯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上解析:选C.某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40 N,是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减小了,物体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误;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0 N,则物体的重力为50 N.在某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40 N,对重物有mg-F=ma,解得a=2 m/s2,方向竖直向下.则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方向竖直向下,电梯可能向下做匀加速运动,也可能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故B、D错误,C正确.6.如图甲所示,在一升降机内,一物块放在一台秤上,当升降机静止时,台秤的示数为F2,从启动升降机时开始计时,台秤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若取向上为正方向,则升降机运动的v-t图像可能是()解析:选B.在0~t1时间内,台秤的示数小于重力,故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向下,因从启动升降机时开始计时,则升降机可能向下加速,故A、D错误;在t1~t2时间内,台秤的示数等于重力,则升降机向下匀速运动;在t2~t4时间内台秤的示数大于重力,则升降机减速下降,根据图像可知,B正确,C错误.。
超重和失重教案
超重和失重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掌握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本质并能熟练的判断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的原因;3.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决超重和失重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是对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理解及其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判断方法。
难点是熟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决超重和失重问题。
三、教具体重计、超重和失重演示装置、弹簧秤、重物、下面扎孔的矿泉水瓶、有关神州七号宇宙飞船的录像资料、投影仪。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演示用塑料瓶带着气球运动,观看气球的变化。
怎么解释以上两种现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超重和失重。
-(二)教学过程设计(体重计)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体重计的示数增大,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增大。
思考:用体重计测物体的重力时应使物体处于什么状态?物体处于状态体重计的示数是哪个力的?是力的示数根据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知道:体重计的示数等于物体的大小。
用体重计测物体的重力时,突然向上站起、向下蹲,弹簧秤的示如何变化?五、视重与实重1、实重:即物体的实际的大小视重:眼睛看到的各种秤的读数,即视重是指支持物对物体的力(或悬挂物对物体力),是测量出来重力的大小。
六、超重与失重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七.实验探究(同学探究)1.如右图当装置处于平衡态,则N G ,视重实重2.当装置向上加速时,则N G ,视重实重3.当装置向下加速时,则N G ,视重实重八、超重与失重的产生条件1.超重的条件是物体具有的加速度。
(物体向上加速或者向下减速)2.失重的条件是物体具有的加速度。
(物体向下加速或者向上减速)九练习题例1、在升降机(电梯)中测人的体重,已知人质量为40kg,升降机的加速度为2.5m/s2,求(1)匀加速上升,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2)匀加速下降,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3)若电梯自由下落,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g取10 m/s2)完全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的情况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物理教案-超重和失重
物理教案-超重和失重一、引言本教案将介绍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重力状态,包括超重和失重现象。
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际示例演示,学生将对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二、超重现象2.1 超重的定义超重是指物体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产生的重力增加现象。
在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是由地球引力产生的,而在其他天体上,如月球或太空中,物体所受的引力将发生变化。
当物体所在的天体引力大于地球引力时,物体会产生超重现象。
2.2 超重的原因超重现象的产生与物体所在的环境有关。
当物体进入具有更高引力的天体或其他条件下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将增加,从而产生超重现象。
2.3 超重的实际应用超重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实际应用。
例如,在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时,他们会经历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超重现象。
此外,超重现象还可以用于模拟地球引力,如在太空中进行物理实验。
三、失重现象3.1 失重的定义失重是指物体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产生的重力减少现象。
在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是因为地球引力产生的,而在其他天体上,物体所受的引力将发生变化。
当物体所在的天体引力小于地球引力时,物体会产生失重现象。
3.2 失重的原因失重现象的产生也与物体所在的环境有关。
当物体进入具有较低引力的天体或通过其他方式减少物体受引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受的重力将减少,从而产生失重现象。
3.3 失重的实际应用失重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也有实际应用。
例如,在航天飞行中,当飞船进入轨道时,宇航员会经历到失重现象。
此外,失重现象还可以在实验室中用于研究微重力环境下的物理和生物行为。
四、超重和失重的对比超重和失重都是物体在不同引力环境下所产生的现象,但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区别。
4.1 引力方向在超重情况下,物体所受的引力方向与地球引力方向相同,但引力大小增加。
而在失重情况下,物体所受的引力方向与地球引力方向相反,引力大小减少。
4.2 物体状态超重情况下,物体仍然保持与地球一起下落,只是速度更快。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教案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2. 掌握超重和失重的几种情况和原因;3. 理解超重和失重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超重和失重的定义;2. 超重和失重的不同情况;3. 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教学难点:1. 理解超重和失重的物理原理;2. 区分超重和失重的不同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物体放在地球上会有什么现象?如果放在太空中会有什么现象?二、讲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10分钟)1. 超重的定义: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重力加速度;2. 失重的定义:物体受到的重力小于重力加速度。
三、探究超重和失重的情况和原因(15分钟)1. 地面受力情况:已知地球重力加速度为9.8m/s²,某物体在地球上受力为10N,求超重或失重情况;2. 空间受力情况:已知宇宙中重力加速度为0,某物体在太空中受力为5N,求超重或失重情况;3. 探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四、讨论超重和失重对物体的影响(10分钟)1. 超重对人体有什么影响?2. 失重对空间飞行员有什么影响?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超重和失重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和意义?教学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讨论来检查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程度,并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拓展延伸:1. 给学生留作业,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超重和失重的知识;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下物体的超重和失重情况;3. 探究宇宙飞船中航天员的超重和失重问题。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的教案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2. 理解超重和失重的产生原因
3. 掌握超重和失重的应用场景
教学重点:
1. 超重和失重的定义
2. 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3. 超重和失重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超重和失重的区分
2. 超重和失重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自身体验过的超重和失重的场景,并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二、讲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15分钟)
1. 介绍超重和失重的定义和区别
2. 探讨超重和失重的产生原因,包括重力和加速度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应用场景,如电梯上升和坠落、航天器在太空中
等案例。
四、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实践超重和失重的现象,深化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进一步加深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应用。
同时,通过互动讨论和课堂总结,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有关超重和失重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
超重和失重教案
超重和失重教案教案标题:超重和失重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超重和失重的定义和原因。
2. 掌握超重和失重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 学会如何预防超重和失重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1. 超重和失重的定义和原因a. 介绍超重和失重的定义和区别。
b. 分析超重和失重的主要原因,如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遗传等。
2. 超重和失重对身体健康的影响a. 解释超重和失重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骼问题等。
b. 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
3. 预防超重和失重问题a.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均衡饮食、控制食物摄入量、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等。
b.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代谢率。
c. 讨论如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
4. 健康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方式a.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b.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的健康目标,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c. 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如健康讲座、体检等,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超重和失重的定义和原因,激发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
2. 介绍:讲解超重和失重的定义和区别,并分析主要原因。
3. 探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超重和失重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 总结:总结超重和失重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并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 预防:引导学生探讨预防超重和失重问题的方法,并制定个人的健康计划。
6. 拓展:组织相关活动,如体育比赛、健康讲座等,加深学生对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的理解。
7. 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健康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健康的短文。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介绍超重和失重的定义、原因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超重和失重问题。
超重与失重教案
超重与失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区别;2.掌握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3.了解超重和失重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区别;2.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3.超重和失重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掌握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2.了解超重和失重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区别;2.掌握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3.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1. 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区别超重是指物体在受到重力作用时,所受到的重力超过了物体的重量,导致物体的重量增加。
而失重则是指物体在受到重力作用时,所受到的重力小于物体的重量,导致物体的重量减少。
2. 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超重状态下,人体会感到非常沉重,行动不便,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而在失重状态下,人体会感到轻飘飘的,行动不便,甚至会出现晕眩等症状。
3. 超重和失重在航天领域的应用超重和失重在航天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进行航天飞行时,航天员会经历超重和失重状态,这对于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同时,超重和失重状态也会对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产生影响。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区别;2.学生能够掌握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3.学生能够了解超重和失重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区别,掌握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了解超重和失重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也需要更加多样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超重和失重教案
超重和失重教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理解影响超重和失重的因素,掌握超重和失重时的身体变化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和应对策略。
二、教学重点1.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超重和失重时身体的变化。
3.相关的防护措施和应对策略。
三、教学难点1.如何区分超重和失重。
2.如何根据超重和失重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对策略。
四、教学内容1. 超重和失重的概念超重是指物体的重量大于其所受到的支持力,失重是指物体所受支持力等于重量,即物体所处的力平衡状态。
2. 影响超重和失重的因素1.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2.物体的质量。
3.物体所处的环境(比如地球、太空等)。
3. 超重和失重时身体的变化在超重环境下,人体会受到更大的压力和重力加速度,导致身体的变化,比如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
在失重环境下,人体会失去对重力的感知,导致身体的变化,比如头晕、反应迟钝等。
4. 相关的防护措施和应对策略1.对于超重环境,可采取增加肌肉力量、改变呼吸方法等防护措施。
2.对于失重环境,可采取加强锻炼、改变饮食等防护措施。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讨论、观察三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接着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超重和失重时身体的变化。
最后通过观察模拟和实际操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防护措施和应对策略。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清楚地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理解超重和失重时身体的变化,掌握相关的防护措施和应对策略。
教师可通过考试、问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的表现和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超重和失重教案设计
超重和失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判断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超重和失重的定义2. 超重和失重的产生原因3. 判断超重和失重状态的方法4. 超重和失重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练习题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超重或失重,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超重和失重的定义:讲解物体在受到支持力或拉力大于重力时称为超重,小于重力时称为失重的概念。
3. 分析超重和失重的产生原因:讲解物体加速度向上时为超重,向下时为失重的原理。
4. 讲解判断超重和失重状态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加速度的方向来判断其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5. 举例说明超重和失重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超重和失重的定义、产生原因和判断方法。
2. 实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3. 练习法: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超重和失重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掌握判断超重和失重方法的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考察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知识的运用。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超重和失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梯上升和下降时的感受,过山车、跳伞等运动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2. 学生展示: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总结超重和失重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拓展1. 讲解微重力的概念:介绍微重力现象及其在科学研究和航天事业中的应用。
2. 观看微重力实验视频:让学生观看微重力实验的视频,加深对微重力现象的理解。
3. 讨论微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微重力环境下物体的运动规律。
教案超重和失重
课题:超重和失重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超重和失重的实质教学难点:(1)视重与实重的概念及区别(2)应用超重失重在实际解题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分析法、比较法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及投影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2005年中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各种媒体都有大量的相关报道,其中就谈到有关超重和失重的问题。
研究超重和失重对我们新产品的开发、科技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制造泡沫金属,用来制造机翼,又轻又结实;还可以用液态金属制成绝对球形的理想金属珠,还可以制成超长度的玻璃纤维等等。
那么: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在生活中是否也存在超重和失重现象?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知识回顾:1、加速度a方向的判断:加速上升:()加速下降:()减速上升:()减速下降:()A、a方向向上B、a方向向下2、怎样才能用弹簧秤准确测量物体的重量呢?我们除了要注意弹簧秤的量程以及校正调零之外,还要注意什么呢?课件演示:重力的测量——说明称量系统静止时,示数表示物体的重力课件演示:称量系统加速上升、加速下降时示数发生了变化,这时弹簧秤的示数表示的是物体的视重◆新课教学:一、视重:测力计的示数视重通常指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例:质量为m的人站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求下列情况下人对测力计的压力,测力计的示数又为多少?①升降机以加速度a加速上升②升降机以加速度a减速下降解:①加速上升时以人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有:F-mg=maF=mg+ma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F= mg+ma 即测力计示数为F视= mg+ma②减速下降时(同上)我们把视重大于物重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二、超重:视重大于物重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超重现象呢?学生分析:加速上升F视=mg+ma > mg 超重减速下降F视=mg+ma > mg 超重共同点:加速度方向向上1、产生条件:加速度向上2、视重:F视=mg+maa三、失重:视重小于物重用类比法得到:1、产生条件:加速度向下练习:一个质量是0.2kg的物体,随弹簧秤一起以5m/s2的加速度竖直加速下降,求物体对弹簧秤拉力大小,是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g=10m/s2)解: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有:mg-F=maF=mg-maF=(0.2×10-0.2×5)N=1.0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F=1.0N即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小于物重。
6 超重和失重-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第一册(2019版)教案
6 超重和失重-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现象;2.掌握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公式;3.能够通过公式计算物体在不同场合下的超重和失重力大小。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理解;2.给学生讲解超重和失重的公式以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计算超重和失重力的具体数值。
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法通过讲述真实案例,来引导学生对超重和失重这两种现象进行理解和认知;2.PPT课件讲解通过PPT课件讲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公式、应用以及计算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3.分组讨论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超重和失重本质的理解以及具体数值计算。
教学流程1.引入环节(5分钟)引导学生对超重和失重两种现象进行初步认知,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对两种现象进行初步理解。
2.讲解超重与失重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简要讲解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超重与失重两种现象。
3.公式推演(15分钟)教师为学生讲解超重和失重公式的推导过程,包括公式中各个参数以及其意义的说明。
4.课堂演示(10分钟)通过在课堂上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5.计算实践(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公式来计算超重和失重力的具体数值。
6.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提醒和回顾本次学习所要掌握的知识点。
教学评估1.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提问学生,引导他们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2.在计算部分,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实时帮助,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公式计算;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他们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教学中,需要更多地细化超重和失重两种现象的表述。
在计算部分,教师应当更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引导他们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时 超重和失重
【教学策略】超重和失重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对该现象,学生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的理解,需要纠正。
超重和失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应用,所以,应从牛顿第二定律入手分析和归纳。
【教学过程】
【例1】如图,人的质量为m ,①当电梯以加速度a 加速上升时,人对地板的压力F '是多大?②
【解析】①第一步,对人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产生加速度
N F G ma -=,所以N F G ma G =+〉,所以,当系统(电梯和人)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人对电梯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
它的特征是具
有向上的加速度。
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属于超重现象。
②当加速度向下时,有N G F ma -=,则N F G ma G =-〈,当系统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人对电梯的压力小于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
它的特征是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③特别的,当系统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时,物体对其支承面的压力等于零,这种现象叫完全失重。
【例2】如图,在一个正立方体盒子中放有一只均质小球,小球的直径恰好和盒子内表面正方体的边长相等。
盒子沿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滑动,不计一切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盒子沿斜面上滑还是下滑,球都仅对盒子的下底面有压力
B.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右侧面有压力
C.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
D.盒子沿斜面上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
【例3】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弹簧拉住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A 静止在地板上,如图。
现发现A 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
由此可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A.加速上升
B.减速上升
C.加速下降
D.减速下降
【例4】一个人站在地面上,用轻绳通过一个无摩擦的定滑轮提拉一个
重物(重物质量小于人的质量),重物在下列哪几种运动状态下可使人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重力加速度为g )
A.重物加速上升
B.重物加速下降
C.重物减速上升
D.重物减速下降
a
【例5】如图,人与重物的质量相等。
开始时人与重物在同一水平面上,当人从静止开始向
上加速爬绳时,人和重物的运动情况是(不考虑绳的质量及一切摩擦)
A.人加速上升,重物加速下降
B.人加速上升,重物静止不动
C.人与重物同时加速上升,同时到达顶部
D.人与重物同时加速上升,但人运动得快
【例6】如图,天平左边放着盛水的杯子,水中有一木球用细线系在杯底,右边放着砝码,此时天平平衡。
若细线发生断裂,在小球加速上升的过程中,不计水的阻力,则天平
A.左盘下降
B.右盘下降
C.保持平衡
D.右盘先下降又上升
【例7】如图,物体A的质量为m1,物体B的质量为m2,先把两个
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水平拉力F拉它们做加速运动,此
时,两物体间水平绳上的作用力为T1;再用同样大小的力F拉两
物体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样两物体间竖直线上作用力
为T2,则
A.T1 = T2
B.T1 > T2
C.T1 < T2
D.无法确定
【例8】用一轻质弹簧悬挂一小球于升降机的天花板上,升降机静止时,弹簧伸长4cm,升降机运动时,弹簧伸长2cm,则升降机的运动状况可能是(g=9.8m/s2)
A、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B、以4.9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C、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D、以4.9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例9】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上做水平飞行时,突然受到强大垂直气流的作用后,使飞机在10s内高度下降1700m,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受伤。
如果只研究飞机的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且假定这一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试计算:
(1)飞机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加速度多大,方向怎样?
(2)乘客所系安全带必须提供相当于乘客体重多少倍的竖直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座椅?(g=10m/s2)
(3)未系安全带的乘客,相对于机舱将向什么方向运动?最可能受到伤害的是人体的什么部位?(提示:飞机上乘客所系的安全带是固定连接在飞机座椅和乘客腰部的较宽的带子,它使乘客与飞机座椅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