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术新课程教学中几点思考论文
美术教学反思万能简短
美术教学的反思
美术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中备受重视的一门学科。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理论知识、示范技法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似乎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美术教学进行反思,以寻求更加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法。
首先,现代美术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
往往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培养。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入更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其次,现代美术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往
往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缺乏给予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提供更加开放的艺术空间,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自由。
最后,现代美术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
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绘画技能,而忽略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理解。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开设更多的艺术欣赏课程,教导学生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独特眼光。
在总结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现代美术教学在反思中应该注
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力培养和审美素养培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让他们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更加广泛的发展和提升。
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论文概要:新课程带来新理念,新理念带来新课堂。
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美术课堂教学要全方位地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对他们的综合素质给予全面及时的评价。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美术新课程正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
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和美术经验相联系,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将自己对生活和美术的理解融于一体。
新课程从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教材贴近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如刚入学的学生,既要在新环境下与教师接触,又要学会与新同学友好相处。
只有老师和新同学的友爱、温暖,才会使他们有快乐感,对新集体的依附感,才会对其他的环境、学习任务产生感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样的美术感染,挖掘美术的内涵,使学生从自我中心走向与他人共处。
让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参与交流,模仿和表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集体或个人创作的乐趣,懂得相互欣赏和共同分享,既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一、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审美情趣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思想和情感,学生通过美术与自己情感的链接和相互作用,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美术教学中,人文主题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
美术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美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形成有机的结合。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
美术教育到任何时候不能丢弃艺术的本质特征。
美术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艺术也就无从谈起。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美术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例文(三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例文三篇小学美术教学的思考一、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一)比较注重模仿一些美术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忽视美术基础知识教学,单纯教学生画“简笔画”,认为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快速学会描画一种物体,绘画的基础就有了。
殊不知,这种不用观察、思考,只需模仿的方法,只会让小学生离艺术越来越远。
当代美术教育讲究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鼓励他们用心钻研,主张表达,讲究标新立异而不是简单模仿。
因此,美术教师要认清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要懂得绘画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技术转变教育理念和方法,保护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认为可以速成所有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都需要很深的艺术功底积累,大师名作的灵感也许只是一瞬间,但是那一瞬间的福灵心至是靠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日积月累的磨练,由量变积累成的质变。
教师应该懂得这个道理,而一些小学美术教师为了在短期内体现出教学效果,往往会在从一开始就传授学生大量的绘画技巧,让学生脱离了艺术的本身而去追求繁琐的画工。
的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学会完成一幅画,但那时候就仅仅是一幅画,而不是一件作品了。
绘画本身是没有技巧可言的,它是人们心中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对小学生来说,绘画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思维活动。
我们所运用的各种笔法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不要本末倒置才好了。
(三)力求达到规范很多学校都在使用一种涂色书,给学生们准备好了参照物,不仅仅是图案、大小,甚至该用什么颜色都有明确的规范。
一幅印刷的色彩清晰的图画,旁边把颜色去掉只留白,然后让学生照着填色。
笔者认为这种图书绝对不能采用,因为它对小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学生不能把颜色涂出框外,为什么要有框?为什么要有颜色限制?谁规定天空必须是蓝色的?谁规定每一片树叶经络分明才算是好的作品?那不能称为作品,仅仅是复制而已。
学生的画里运用的颜色,往往是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
绿色的天空、彩色的树干后面隐藏的是他们想对这个世界表达的思想,而这些就在日复一日的填色中被消磨殆尽。
小学美术论文范文(热门5篇)
小学美术论文范文(热门5篇)一、营造氛围,激发参与热情二、调整内容,多样教学形式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临画”、“仿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
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敞开心扉、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在一年级的《水墨游戏》一课教学设计时,我创设了孩子们散步的情境,如,经过草地、树林、小河、山坡,结合不断变化的天气――下雨了、下雪了、电闪雷鸣,让学生用枯、湿、浓、淡、粗、细、连、断等形式的墨线去表现,还可以用变化的墨线去表现各种情绪。
引导他们先从心理上握住墨笔,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在不经意的“涂鸦”中,会带来神来之笔,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
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年人的是不一样的,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能以太规范的准则来评价学生,主要看所表现的作业和所参与的活动的态度和热情,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体。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要尊重其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因势利导,紧紧抓住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征,使美术课堂成为童眼观察世界,童心表现生活、童趣创造美好的课堂,凸显低年级美术教学的特点。
摘要:游戏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实际情况以及心智发展规律,因此如果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无缝对接,把游戏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必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效果。
赋予小学美术课堂知识学习游戏化效果,使学生能够增强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发挥美术游戏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游戏1、巧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心理特性等决定其本身爱玩的特性依然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游戏的教学方法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让学生在学习一些枯燥的知识或者长时间学习中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反感。
在美术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开展能够缓解紧张的学习氛围,学生会在游戏的驱动下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的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相关美术技能,达到美术课堂学习效果。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学的反思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学的反思岳阳市君山区柳林洲镇五星小学冯青虎新课程不仅是课程内容、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美术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所以教师要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一、以教师自我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在工作和生活中,美术教师的言谈举止,装束面貌,待人处事等方面都要体现出美术教师的不同风采。
而且也可把老师当年学习的心得与体会告诉学生,包括自己的作品与业余爱好等等,要尽量显出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关心和感染学生,使学生乐于接受自己,亲近自己所教的学科,正所谓“观其行”才会“信其言”。
二、从教师角色上看。
教师已一改昔日传统的“唯师是从”、“师道尊严”的状况,构建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如“我们大家一起画”?”“你觉得怎样?”“你真了不起!”“你真是太棒了”等等即尊重学生又激励学生奋进的语言在许多课堂中随处可见。
三、从教师教学方法上看。
教师已改变传统的、枯燥单一的专业化的技能训练,大胆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提供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的整合与延伸,积极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表现美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努力缩短美术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着眼于学生的艺术发展,融合众多艺术风格于一体。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使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转化到主动地获取知识,就要努力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1、精心设问;2、设计导言;3、善于举例子;4、讲生动的故事把学生引入情境。
例如:我利用故事形式,让学生们听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他们也用故事的形式向同学讲述他们所知道的故事,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情境之中,学生的作品更具有魅力。
美术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美术教学反思范文大全近年来,美术教学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美术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然而,我们也要反思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美术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技法和功利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其次,美术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培养。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情感和精神的表达。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欣赏和理解各种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另外,美术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艺术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作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和实践项目,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作能力。
最后,美术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艺术是一种交流和分享的过程,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艺术导师和启蒙者,引导他们去探索和发现美的世界。
我们应该给予老师更多的专业培训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激情,建立起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机制。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在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2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优秀12篇】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篇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意义在于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怎样充分运用每一分钟,提高教学的时效性,这成为每一名美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美术课堂实效性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途径在于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思想中,学生和家长都将美术定义为“副科”,要求学生运用强大的意志力迫使自己努力去学习美术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那些对美术有着极大兴趣的学生。
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方面做文章。
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个是认识,另一个是兴趣,其中兴趣起着决定性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增强美术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美术课堂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培训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呢?从几年来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角度出发,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学三年级第六册《我们的社区》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家所在的社区环境,也可以从网上、杂志中找一些关于社区的图片,上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或是收集来的关于社区的图片拿出来挂在黑板上给同学们欣赏,这样一来,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好奇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下再让学生画心目中的社区,学生会感到有很多内容可画。
我在美术新课程教学中几点思考论文
我在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学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
但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烦,引发了很多方面的思考。
一、怎样使学生对美术教学更感兴趣?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
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美术教师应积极跟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爱上美术、乐学美术,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
以鲜明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离不开实物对象。
无论是欣赏、演示及投影、电脑多媒体等,都要用眼睛直接观看。
就连想象、创作练习也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深入观察的基础上,由此决定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而一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无疑会引起学生观察及感知对象的极大兴趣。
以活泼有趣的游戏,吸引学生参与。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的快乐。
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尽可能多地表示出共鸣与欣赏,不能嘲笑我们所不理解的学生作品,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应该多请他们谈谈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到被承认被肯定,从而树立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屈艺 论文 新课成程下的兴趣美术教学
新课程下的兴趣美术教学单位:枣岭中学姓名:屈艺新课程下的兴趣美术教学枣岭中学屈艺一、绪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新课改中,我试图根据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特点,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途径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校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美术兴趣的定义及重要性1、美术兴趣的定义美术兴趣,是指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美术学习。
美术兴趣基于对美的感受,或者是对于美的需要。
通过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对于此类美的描绘,并注意探索其意义来满足内心的需求。
美术兴趣影响着学生美术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是学生美术活动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标志。
2、美术兴趣的重要性(1)兴趣教学对于完善教学理论有着重要意义兴趣教学是一种运用具体生动的气氛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
兴趣教学对于开拓教学理论与提高新课程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兴趣教学。
设置情境教学,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气氛,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的学习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新课改中兴趣教学正是通过运用各种组织教学的方法,探究教师课堂中如何采用提高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的方式,并发掘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这对完善教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2)兴趣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组织形式,使各种活动形式在整个教学时间上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
然而这些活动形式是否能有效地帮助教学的效率提高呢?在教学中有很多组织活动经常只有表面形式的热闹而缺乏本质的实效,有的甚至模糊了教学的主题,反而适得其反。
培养兴趣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手段运用得好坏,很大方面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第一篇:新课程下美术教学与创新新课程是进入到21世纪后,传统教学体制与教学观念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现实,所必须做出的变革。
在传统应试体制和观念下,思想陈旧,其与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育模式无法相互适应。
特别是美术教学,在传统应试的体系中,其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在新课程理念下,推进美术教学的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传统美术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分析1、美术教学的边缘化与美育的目的无法适应新课改的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增长,使得其各个能力全面提升。
而素质是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而美育的中心环节及是美术教育。
在推进素质全面的同时,传统美术模式却与美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无法适应。
首先,在学科定位上,受到应试的偏见影响,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副科环节。
这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无论是课时还是授课内容,美术往往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
本来就显得偏少的学时安排,往往面临着其他学科的挤占。
而在教学效果评估及学习成绩的考核上,美术往往不能有所体现。
其次,目前的美术教学呈现出弱化趋势,就师资力量而言,其往往相当薄弱。
在教学水准和教学方式上,无法与其他学科一样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涌入。
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美术教师队伍还呈现出人才流失的现象。
这更加大了传统美术教学的困境。
2、美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无法与学生兴趣形成共振受到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显得非常陈旧和落后。
当前,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基础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其在美术教学上,仍然呈现出教学方式简单、内容弱化、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
美术在一些地区的课堂上,被简单地等同于画画,而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仍然处于临摹阶段。
对模型的简单模仿和对画面的单一呈现,是当前最主要的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绘画上没有把美术欣赏指导放在较高的位置,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对美尤其是美术之美进行欣赏,以促进其审美观念和审美方法的养成。
美术教学论文(精选5篇)
美术教学论文(精选5篇)随着美术新课标的实施, 国家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 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 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促进美术教学改革。
一、仔细讲解绘画步骤, 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美术创作的过程是有一定步骤的。
首先, 要从欣赏入手, 再按照静物速写、风景速写、人像速写、动态速写、主题性速写这一顺序进行由浅入深的创作。
初中生对于速写并不感到陌生, 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 但是并不细致, 同时也欠缺主观情感表达能力。
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他们的笔法往往比较简洁, 绘画生动活泼,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有趣的图画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是初中生难能可贵之处。
作为初中美术教师, 我们一定要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 发挥学生的优势和长处, 引入多样化教学手段, 给学生讲清楚绘画的具体步骤,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实际上, 速写的题材与内容都非常丰富, 可以画静止物体, 如:文具、书包、花盆等, 也可以画人物, 如:家人、朋友等, 还可以画大自然景物, 如:大树、鲜花、小桥、房屋等。
速写的基本步骤如下:一是从整体上看实物;二是观察实物, 找出基本特征;三是找到最佳的入手之处;四是依次绘画;五是对整幅画进行补充和修改, 最终完成一幅画。
由此可见, 贯穿速写画始终的就是两个字观察, 每一步都离不开观察, 观察力强的学生必定能画出优秀的作品。
又如, 在画人物画时, 学生应先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体和动态, 这几根线就是主线, 然后再画出其余次线。
在人物画像中, 只要是贴近人体结构的线条就是实线, 一定要画得准确;只要是不贴近人体结构的线条称之为虚线, 要画得生动与流畅, 加强画面的节奏感。
还有一种速写方法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绘画, 先从大的形块入手, 可以画得比较有情趣、比较生动。
此外,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人体的解剖结构, 以免在形体结构上发生错误。
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本次研究美术新课程标准,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是我对于这次
研究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过去
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常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而新课程标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培养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非常有帮助。
其次,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创作是一项
需要审美能力的活动,而过去的美术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审美能
力的培养。
而新课程标准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不同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艺术,还能提
升学生自己的创作水平。
另外,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美术创作是一个
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需要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新课程标准通过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
合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益。
总的来说,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收获。
它让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得到更
全面的发展,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美术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2篇
美术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美术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精选2篇(一)作为美术新课程的教师,我觉得教学心得和体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探索创造:美术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开展创意活动,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2. 强化表现技巧训练:除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新课程也重视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技巧。
在教学中,我注重绘画技法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绘画技巧,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同时,我也引导学生参观美术馆、展览等,让他们感受各种艺术作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
3. 培养审美能力:美术新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同时,我也引导学生学习艺术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时代和地域的艺术发展和变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审美视野。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美术新课程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艺术创作,让他们学会与他人沟通、协调和合作。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互相借鉴、促进思想碰撞,共同完成一件艺术作品,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总之,美术新课程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我相信学生会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美术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精选2篇(二)学习美术新课程让我受益良多,从中我体会到了几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给了我更多的自由度。
传统的美术课程往往是老师讲解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然后要求我们按照这些技巧去画。
而新课程则更加注重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我们发散思维,去尝试一些不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可以自由选择我感兴趣的主题或风格,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进行创作。
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随笔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与体会郑瑶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爱好,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和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营造美术文化氛围。
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氛围,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熟悉,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熟悉,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留意、记忆和思维。
”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
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的建设。
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辩证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合作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足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预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
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
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改进学习方法。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美术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美术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亳州市十八里镇明德中心小学姓名:梁秀梅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而且音体美等学科也要学好,要上好美术课,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课堂调控能力。
关键词:素质角色多媒体课件思考一:美术教师应哪些素质。
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再怎么改,再怎么“新”,也不能脱离了教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
如果教师没有具备一个教师的素质,怎么能进入课程,又怎么能去实施新课程呢?就不可能发挥新课程所带来的优势,特别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基本素质面临新课程的挑战。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在上小学时老师总是让我们比葫芦画瓢,就是让我们一味的去临摹。
但在如今的新课程下能行吗?这不是误人子第吗?所以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
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
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
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思考二:美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大家一直都在谈: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是一个引导者;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既要做“严师”又要做“人师”。
课改下美术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精心整理课改下美术教学中的几点思考美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从2001年新世纪课程改革进入实验状态,美术学科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
笔者经过几年的美术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运用,更多的进行了一些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在教学改革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兴趣的火种去激发学生学习美“新意”他们画出的小鸡,肯定是千姿百态,活泼可爱的。
接着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以提示,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作画,这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其创造能力。
二.开展体现学生创作能力的展览评议和个性化的作业批改。
过去展览评议学生作品时,“重效果轻过程”以像与不像为尺度来衡量,评议的侧重点多以教师为出发点,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程度。
现在,评价学生作品,不再以绘画技巧”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而是从构思是精心整理否新颖独特,想象是否奇妙特别,内容是否充满童趣,落笔是否大胆等这些方面去评价,通过教师恰当的评价,对每个孩子的作品进行肯定,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使每个孩子的创新能力都有所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每个学生的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这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必须从小学低年级就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学生每一个细节进行培养。
美术作业的批改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做好美术作业,教师应怎样对待学生的作业呢?作业的批改首先要遵循公平认真,作业成绩评定的首要标准是作业的质量,它绝对不能受教师对某位学生的印象,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的作业抱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降低作业评判的标准,尽量多发现他们作业中存在的优点,以好的成绩和适当的评语对他们加以鼓励和肯定,则会唤起,风趣,幽默,.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在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学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
但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烦,引发了很多方面的思考。
一、怎样使学生对美术教学更感兴趣?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
地方,如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
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美术教师应积极跟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爱上美术、乐学美术,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
以鲜明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离不开实物对象。
无论是欣赏、演示及投影、电脑多媒体等,都要用眼睛直接观看。
就连想象、创作练习也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深入观察的基础上,由此决定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而一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无疑会引起学生观察及感知对象的极大兴趣。
以活泼有趣的游戏,吸引学生参与。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知识性、
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的快乐。
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尽可能多地表示出共鸣与欣赏,不能嘲笑我们所不理解的学生作品,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应该多请他们谈谈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到被承认被肯定,从而树立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二、如何使用现有的教材?教材存在什么样的局限和不足?
新的美术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崭新的世界,给教师更多的灵活空间。
教材更贴近学生生活、更丰富多彩、更人性化、更具审美功能、更符合美术课标的要求。
我在教学中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作了几点尝试: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先学。
我在教学美术第一册时,让学生挑选全册书中的内容,把他们最喜欢的几课先上。
结果学生选出了《滚动乐园》、《泥巴真听话》、《花点心》、《让我的飞机上蓝天》、《卡通明星总动员》、《大家一起画》这几课,实际教学效果非常好。
尽可能地将个体作业转变成集体作业。
新课程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传承、探究和合作精神等等,淡化了美术技法的教学。
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将学生的作业形式安
排成全班集体或小组完成的形式,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集体合作的乐趣和力量。
如《画汽车》一课,教师设计了宽阔的街道作为全班学生作业展示的平台。
学生完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汽车游行图后,各个都兴奋不已。
又如《五彩路》一课,分小组完成作业,学生在你剪我贴中完成了各不相同的五彩缤纷的道路图。
三、为什么有些学生总是不愿意与他人合作?
新的课程有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今的孩子大多以自己为中心,总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合作。
即使表面上有合作的形式,但实际上还是“单兵作战”。
教师总结有几个原因:
教师的组织方法不得当。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时,没有考虑学生实际,简单地按照座位或人数进行分组,而且没有进行必要的分工,学生也没能进行分工,造成各自为政。
合作没有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内在需要。
学生之间是否真正合作,首先就要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合作,使他们把合作学习成为自己的需要。
这样,学生合作才会积极主动,才能有自觉的分工和合作效果。
怎样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呢?
合理地分组、安排小组学生数。
针对美术课这样教学时间短、实践时间长的学科采用四人小组学习法更恰当,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很适合人数少的组合,甚至采用两人一组的互助学习也对培养学习合
作学习能力非常有益。
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
例如在欣赏作品时,我先请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发表见解,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他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就补充不同的意见。
然后再请学生针对不同的作品模仿老师与同学的交流方法进行两人讨论,使其形成一种模式,给学生导个向,最后才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讨论。
这样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培养小组长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时效。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
”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
况且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步骤进行组长的培养:
(1)培养第一位组织者。
小组讨论前,先选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
(2)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
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
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目所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
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3)组织者的轮换。
当第一位组长已具备一定组织能力时,就要更换组织者,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产生多位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个别差异的不同,会明显表现出不同组织水平,这是不可避免的。
作为教师不能因学生的差异就剥夺学生锻炼的权利发展的机会,而要致力于在学生原有的能力基础上使其能力得到提高。
四、为什么总会出现“差生”?
曾经有人说过,差的老师加上差的家长造就了差的学生。
差生的出现,家长和老师难辞其咎,但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师和家长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人格。
我想教师和家长应该做到:首先,尊重、了解学生自身心理、生理发展。
三年级以后,随着儿童年龄增加,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加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
在这一阶段,他们的主客体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作品的自我评价,外部比较与评价开始重视,不积极的评价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
其次,尊重、了解学生美术作品的发展特征。
有专家认为,儿童美术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应具
有一定的独立意义和价值。
殊不知,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大画家致力于儿童画的研究并从中汲取了营养:毕加索以幼儿的丰富想象建立了“立体派”艺术,马蒂斯以儿童造型特点完成了一系列变形的绘画杰作。
卢梭用孩子涂鸦般的抽象形式,奠定了表现主义艺术的基础,我国画家关良以儿童画概括的表现方式完成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优秀国画戏剧人物作品……
教师没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
这就牵涉到教师的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部分教师在上课前没能够认真地钻研教材,积极准备和精心设计,课堂上当然就不能驾轻就熟,学生听课也会索然无味。
怎样激起学生兴趣,前面已经有我的看法,不在赘述。
过多的技法训练使学生逐渐丧失信心,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
出于功利需要,家长和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书画比赛和展览,教师为参赛而教,学生为比赛而画。
这就势必让学生进行较多的技法训练,致使学生不想再动手画画,甚至对美术产生厌烦。
教育专家认为,做父母的应该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别让特长班、兴趣班成了孩子们的新负担,孩子接受艺术教育,可以陶冶情操,但孩子如果没这方面的兴趣,硬逼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孩子就会产生憎恨,注意力不集中,独立能力差等身心上的障碍。
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没有把学习美术真正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学校对美术等非考试学科“另眼相看”,教学设备简陋,教师
每节课的折合工作量只是语文、数学等学科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美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
家长指望着孩子在升学时能考到好成绩,升入重点中学、重点班,孩子学不学美术,做不做美术作业无所谓。
综合起来,学生在语、数,外沉重课业负担重压下哪还有心情去学习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