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电路试题的考后分析与教学反思
电路教学反思15篇
电路教学反思15篇电路教学反思1我在本节课中的最大收获有两点:1、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感念比较抽象,讲解时我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像在操场上百米赛跑的学生来类比电流,这样学生较易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2、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让学生探索,教师再纠错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达到了一下效果(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3).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在本节课上,我需要以后注意的是:在电流和电路的基础知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教师黑板演示连接代替了学生,当学生自己动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会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标准,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电路教学反思21、传统物理教学的反思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节好课;(2)重管教而不重自觉,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3)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如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学要求强求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4)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如将学生视为承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5)重继承而不重创新;(6)重结果而不重过程;(7)重考试成绩而不重全面发展……这一切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电路教学反思(通用15篇)
电路教学反思(通用15篇)电路教学反思1在这节课中尽量把知识的教学和能力培养、养成较好情感的态度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电路图”教学反思。
从整堂课的效果以及反馈的情况看来,我认为有些地方虽然还值得商榷,但是我认为已经达到了目的。
因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把灯亮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化难为易:在这节课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对电路四个基本元件名称及作用的认识,我是采用学生自己探究,让他们通过实践来了解一个完整的电路所需的元件;还有对两种电路连接方式的认识上,我是采用对比和比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的,把串联电路比喻走路,是条道路走到底:而并联比喻成两条道,但最后是殊途同归,教学反思《“电路图”教学反思》。
三、学会探究: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科学探究是我们所提倡的,探究推动着活动,在活动中学会探究,它们相辅相成,这样既让学生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习惯,于是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两次探究,第一次是连接电路让一个灯泡亮起来,让学生了解基本元件及三种基本电路状态,第二次是连接电路让两个灯光亮起来,让学生理解两种电路的连接方式。
在探究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学生会在整个过程中积极思考,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活动,学生会探究出意想不到的结果来,而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
这样的探究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动学习性行为。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一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还不够。
比如:电路短路引起的危害介绍的还不够,还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对此的认识。
二对电路图元件特号和电路图画法的介绍还不够。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必须以对一些容易出错元件符号的说明,或者是演示;对画法的注意事项应该让学生先画了之后从错识中,老师与学生一起得出来。
三学生反馈情况不够。
特别是画电路图时,学生的情况不是很清楚,不能把学生具有代表性的电路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电路基本分析试卷分析报告
电路基本分析试卷分析
本课程试卷题目共有六部分组成,即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戴维宁定理的应用、电路基本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分析、三相电路基本分析、互感电路分析以及一阶电路三要素求解。
各部分的分数所占比例与课时是相适应的,未超出大纲要求。
本试卷为闭卷考试,和以往相比,及格率偏低。
从评卷中发现:一、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二、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偏偏不太重视课程中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对一些基本概念不是一知半解,就是根本不理解;
三、高低分分部不均匀,有些学生较高,有些学生较低;四、考生填空题答的比较好,而分析计算题掌握的较差,得分普遍较低。
电路基本分析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也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概念
多且难以理解,学起来难度相对较大。
从答题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概念理解的不透,计
算技巧掌握得不好,仅仅是一知半解.在现代化教育的新模式下,以学生自学为主,也要有
一定的检查、督促的措施与办法,要认真地去做好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靠学生自学,难
度很大,今后一定做好对学生的阶段性辅导,帮助学生对本课程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一
些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加强对平时教学工作的督促与检查.这样才能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
量。
1。
电路分析教学反思范文模板
一、教学背景在本学期的电路分析课程中,我承担了主讲教师的工作。
课程内容涵盖了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电路分析方法以及电路综合应用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来深入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培养学生运用电路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内容:(1)电路元件及其特性;(2)电路分析方法,包括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叠加原理等;(3)电路综合应用,如电路设计、电路优化等。
三、教学过程1. 理论教学:(1)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
2. 实践教学:(1)组织学生进行电路实验,巩固所学知识;(2)鼓励学生参与电路设计,提高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效果1. 学生掌握情况:(1)大部分学生对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2)部分学生在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上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指导。
2. 教学方法效果:(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对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不够扎实;(2)实验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操作不规范,影响实验效果。
2. 改进措施:(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概念和原理的讲解;(2)规范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六、总结通过本学期的电路分析教学,我深刻认识到电路分析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电路教学反思15篇
电路教学反思15篇电路教学反思1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过程中,提出进行比赛时,应省去“看哪个组最快让2个灯泡同时发光?”这句话,因为老师讲这句话后,学生就会马上动手实验,而不注意听比赛规则。
2、让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引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不必按“连接特点→电流路径→用电器之间的影响”的顺序,最好按学生先找到哪个不同,就分析解释哪个,这样显得顺理成章,学生更易接受。
3、让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对于学生回答:“亮度不同”;“用的导线根数不同”等。
老师要及时表扬,可一带而过,不必过多纠缠。
4、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时,如果有学生说:“靠近电源正极的灯泡亮些。
”那么老师可微笑反问:“两个灯泡交换位置,还是这样吗?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
”5、两生上台摘灯泡时,如果事先不断开开关,那么老师要趁机强调:带电作业不安全,进而提示在家换灯泡时,要先断开总开关,才能确保安全。
6、下一节课最好复习“判断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方法”,然后增加一个题目:以上电路连接正常,当开关S断开时,请回答:(选填“亮”或“不亮”)甲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_乙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_丙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引出串、并联电路的开关作用:串:控制整个电路;并: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
之后,解释“教室内一个开关控制2盏灯的电路”:电路教学反思2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
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
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设计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
一道电路试题的考后分析与教学反思
• 1 • U 1 2 U 2 • • I 1 2 I 2 • • 12∠00 (2 − j 2) I U 1 1 • • U 4 2 I 2 •2 • U 2 I 2
(1)
显然方程组(1)的五个方程从上到下依次包含了两个理想 变压器的特 性方程、 两个网孔K V L方程和一个欧 姆定理方 程,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 利用的是最基本的基尔霍夫定律与 网孔法, 不容易出错。 采用这种方法的同学占到了40%左右。 方法二 利用戴维南定理, 令变压器的次 边开路求其戴维南等 效阻抗与开路电压, 可以列出方程组(2)。
154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科 技 教 育
2017 NO.30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科技资讯
+ + 2Ω - 12∠0°V
图1
4
j2Ω -
∠ °
0
V
+
2
+ 2Ω
•
j2Ω + •
+
•
1:2
含理想变压器的正弦电路
。
通行的工程教育认证中, 将培养目标划分为十二条毕业 要求, 其中在多条毕业要求中都强调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评 价反馈与改进措施。 课程是本科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以往大部 分的课 程考 核中, 考 核完 之后 缺乏应 有的评 价 与分析, 更谈不上持续改进了。 本文将以2017年6月桂林电子 科技大学2016级本科生的一道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期末考试 试 题为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教学反思, 以期对促 进教学 过 程的改善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物理电路分析反思总结报告
物理电路分析反思总结报告引言物理电路分析是电子工程学科中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我们能够了解和掌握电路中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本文将对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反思和总结进行报告。
学习内容回顾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特性、电路定律、戴维南定理、电压分频、电流分流等多个重要知识点。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实验操作的实践,我对这些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在学习电路分析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是理论知识的理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公式。
在初次接触时,感觉有些难以理解。
另外,实验操作中的电路调试和测量也是一个挑战,因为要通过仪器对电路参数进行准确测量,需要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操作细节。
解决困难的方法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我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仔细阅读教材,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增加自己对电路的认识。
其次,我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和解决问题。
通过分享和交流,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最后,在实验操作中,我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尽量多次操作,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且注意实验中的安全事项。
学习成果展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成功地掌握了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且在实验操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课程考试中,我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题目。
此外,我还尝试了一些扩展的学习内容,比如了解了一些现代电子电路的应用和发展,对电路的应用前景有了更多的认识。
感悟和收获学习物理电路分析课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强大而神奇的电路世界。
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中,我也学会了严谨的态度和认真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对实验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电路分析,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电子工程领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总结物理电路分析是电子工程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我们能够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并且具备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高考电学实验题的总结反思(
2、重视实验电路选择 对所给的实验电路的选择,那么和实验器材选择的要求 类似。 3、重视对分压式电路和实物连线的复习 电路设计一直是电学实验考试的热点和重点,在历年 所考的电路设计实验中,大多数电路图中滑线变阻器 都要采用分压式接法,这说明滑线变阻器的分压式接 法在电路设计中的重要应用。
4、重视对考纲规定学生实验的复习和实验的拓展 在今年全国各地所考的电学实验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以课本学生实验为原型,在实验器材、实验步骤题、 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拓展、延伸、变化, 使电学实验 试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使试题充满新意。
〔一〕加强电学设计型实验的复习
a
b
K K 〔3〕比较 主要是根据物理量在实验原理中的关系,当有些量之间存在一种可比关系时就可以运用比较法完成实验。
3电、学重实视验对器分材压包式括电:路电和压实表物、连电1线流的表复、习电阻箱、多用电表2的挡位、滑动变阻器等,选择器材主要是从器材的量程、允许通过的电流或
(2)试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将所示 器材连成电路。
C(2分)、F(2分);电路图3分,错一处为全错,不得分; 实物连线3分,错一处全错,不得分。
2.图E为直流电源,R为电阻,V为理想电压表,其 量程略大于电源电动势,K1和K2为开关。现要利用 图中电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试写出主要 实验步骤及结果表达式。
近几年高考 电学实验题的总结反思
李集中学
2021-1-14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 能力,它能反映出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在近几年高考试 题中,对实验思想的考查进一步加强,实验题的难度逐年 增加。其命题形式灵活,考查角度多变,设问方式新颖。
综观近年各地的实验试题,可以发现每份试卷都考查了电学 实验,这充分体现了电学实验在高考实验考查中的地位!实 验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重视对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实验电路选择 对实验器材的性质、特点(包括量程、刻度、结构等)的了 解是顺利完成电学实验的前提,因此,对实验器材的选择和 使用一直是电学实验命题的热点。电学实验器材包括:电压 表、电流表、电阻箱、多用电表的挡位、滑动变阻器等,选 择器材主要是从器材的量程、允许通过的电流或所加的电压、 测量的准确程度(或从减小误差的角度)、器材的安全使用、 操作的方便、实验目的的达到等方面考虑。
电路教学反思(集锦15篇)
电路教学反思(集锦15篇)电路教学反思1本节《电流和电路》是电学的开篇,是学生学习电路的基础。
因而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重点落在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和学会画规范的简单的电路图。
本节课,本人认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比较高,课堂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
然而,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需在后继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应该在教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习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一、教学思路清晰从电路的连接到电流的认识再到电路的组成最后到电路图。
整个过程各个环节过渡自然。
物理就是在说万物之理,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措辞,但一定需要清晰的思路。
教学思路清晰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物理思想。
二、让物理通俗易懂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从生活走向物理,并通过让学生经历对简单电路的连接活动,目的在与让学生感知、领略电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同时也达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1.探究中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关于“电流”“自由电子”“电能”等过去需要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教材中只是简略带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用一个简单的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即可,所以不必要做进一步解析。
学习画电路图的`时候,画电路图的规范要求比较复杂,编易记的口诀:“导线横平竖直,图形呈矩形。
元件分布均匀,不画拐角处。
”学生觉得念得顺口,相应的画图要点也记住了。
三、物理联系生活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电路教学反思2《简单电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
物理的电路教学反思(通用15篇)
物理的电路教学反思物理的电路教学反思(通用1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的电路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的电路教学反思1每一次教学只要精心准备、用心执教,总会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本着这一目的,我提供分层次的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2、环节间的巧妙过渡、紧密的衔接。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问题的引入、探究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活动时的调控都能够自然、巧妙、精密,让学生不会感觉到紧紧被牵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继续前行。
这节课上完,感觉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继续改进。
1、没有充分发挥实物展台的作用。
只是就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进行展示,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所连接的实物图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学习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学生作品时方法欠妥当。
如果能够先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让连接错误的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纠错”效果会更好,同时还可以保护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拓展活动应留充足的时间。
尝试“用一节电池点亮两个灯泡”因时间已下课,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组甚至没有没做出来,所以活动既然已经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尝试,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活动也不会流于形式。
总而言之,潜心专研,尽心尽力去备课、上课,积极做出深刻的反思,总会让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惊喜,少一分遗憾。
物理的电路教学反思2众所周知,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这一环节设计得好,教师真正做到艺术性地﹑巧妙地引入新课,就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电路教学反思
电路教学反思电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学生们必须学好的课程之一。
然而,在电路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如学生难以掌握基础知识、缺乏实践操作、缺乏动手能力等等。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对电路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电路知识。
问题分析电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学生难以掌握基础知识电路教学中,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很多学生往往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难以掌握。
这导致学生们在后续的学习中面临更大的困难,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缺乏实践操作电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这就导致学生们只是听懂了电路的原理和公式,但是不知道如何应用到实际中去,也无法掌握实践经验。
缺乏动手能力电路实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在电路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动手能力。
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操作实验器材,也无法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这不仅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还给学生带来危险。
解决办法深化基础教学在电路教学中,应该注重基础教学,让学生们逐步掌握电路基础知识。
这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各种水平,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比如,对于一些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可以在上课前先进行一些必要的复习;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取精讲细讲的方式。
加强实践操作在电路教学中,实践操作非常重要。
因此,应该开展更多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们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进行电路实验。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电路知识,并且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当然,在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需要教师提前规划好实验步骤,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注重掌握实践经验在电路实验中,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电路知识,还得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为了加强学生们动手能力,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小实验,例如让学生自己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或者通过实验器材进行一些小实验操作。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实际应用技巧,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电路教学反思15篇
电路教学反思电路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路教学反思1在电流和电路教学中,自己课堂并不算很好,内容太多,都不知道怎样处理更好了。
有一些做法和想法需要记录一下,以免自己忘记。
1、电流教学中,书中用两个验电器(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自己的体会是书本想说明有些物体可以传导电荷,有些不可以传导电荷。
不需要提出电流概念和方向问题。
2、书中的发光二极管LED具有单向导电性,有时我们教学时只是关注了单向导电性,而未体会,发光二极管可以说明电流中的电流有方向性的问题。
3、电路状态中,最难的是短路问题。
我让学生连接电路,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再三种电路中体会理论上导线对电流无任务阻碍作用,认识各种情景下的短路现象。
4、电路图和实物图的画法,没有在本节课重点练习,主要是等到学完串并联电路后再练习,显得较为容易些。
并且在讲解实物图画电路图时,学生容易在灯泡上画三根导线,所以我在课堂电路连接中,让孩子们体会移动导线后,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如果跨原件移动导线,电路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电路教学反思2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预设为主的,但有时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不能置之不理,而应该随机应变。
有时,还要以“意外”做契机,有效展开进一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在第一个班教学《电路研究》时,组织学生接亮小灯泡时,有两个小组的小灯泡坏了,有一部分小组的灯座的接触不好,学生怎么接也没办法把它接亮。
而小灯泡不能接亮,后面的内容也无法进行。
“这是怎么一回事?”我把这个“生成问题”还给了学生,让它作为学生探究的又一起点,结合对小灯泡的结构的观察,认识到“只有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小灯泡才能发光”这样的原理。
让他们在课外的时候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提出“他能点亮的灯泡你能点亮吗?”作为对内容的补充。
电路教学反思
电路教学反思电路教学反思(18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路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路教学反思1我执教的《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是四下《电》单元的结束课。
课前,我采用谈话和题目测试的方式了解了学生的元认知。
我了解到了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和能力:1、接线盒里面和外面不能很好得联系。
2、学生会把图和实物脱离。
3、学生难以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分散到组合的思维跳级。
4、他们都会使用电路检测器。
因此本堂课的活动需要让学生根据外在现象推测内部结构的方法,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从直观信息(检测)到抽象处理(推测)存在着困难,如何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本科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围绕着三个不同的连接方法的接线盒展开。
我这堂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哪几个接线头之间相连是通路?哪几个接线头之间没有相连接是断路?)进行猜测——设计方案(不打开盒子,你能知道里面是怎么接的?用什么方法?如何测?需要检测多少个接线头?)——观察检测(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分析推测(根据检测结果,推测接线盒里面是怎样接的,有几种可能?)——证实结论(打开接线盒看看是不是像我们推测的那样。
)——后续延伸活动(6个接线柱的接线盒。
告诉学生检测结果,让学生推测接线盒里面是怎样连接的?)三个接线盒不仅激发了学生揭秘的兴趣,还体现了探究的层次性。
让学生推测和解释能力得到了发展。
第一个接线盒的出现解决了前概念当中出现的实物与图的脱离问题,让学生明白接线盒通断路情况里外是不一样的,并且为学生根据检测记录,推测盒内连接做了铺垫。
第二接线盒的探究目的在于让学生借助工具(电路检测器)根据一定的方法收集暗箱信息,然后整理分析推测。
电路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电路教学反思电路教学反思精选1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路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路教学反思1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
(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
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
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
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
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
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电路教学反思2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
(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
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
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
电路分析教学反思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教学反思一、课程特点《电路分析基础》是通信工程专业电子系列的第一门专业课,为后续学习《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等电子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这门课存在理论知识抽象、数学基础要求高的特点,成为工科课程中的一门“理科课”。
本节课程所讲授的“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以一阶常系数微分方程的求解为理论基础,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公式推导,很容易就上成了数学课,学生学会了解题,但缺乏实际电路分析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数学理论和电气工程实践融为一体,是本门课程教学设计的中心。
二、学情分析由于当前高中教学中的应试教育模式,很多学生都没有上过物理实验课,因此,缺乏实际电路的认知,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电路结合起来理解。
在电路分析中,对电路定理的理解停留在知识层面,出现有数学公式就会解题,给出电路图就无从下手的情况,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电路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学习电路课程的难点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此,设计一个电路实例——呼吸灯电路作为导引。
介绍呼吸灯电路,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LED灯会逐渐熄灭?”,“如何让LED灯亮得更久?”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揭晓“谜底”,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电路结合起来;设计了“延时式婴儿尿湿报警电路”,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时间常数τ在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中的作用;最后在课程结束时基于呼吸灯电路再提出一个新问题,“为什么在充电过程中,LED灯也会逐渐熄灭?”,引出下一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对后续课程有所期待。
这种教学过程的设计,让学生能够从始至终带着问题听课,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电路设计与分析相结合,避免将电路上成数学课。
2. 工科课程是否要进行大量的、详细的数学推导,是否要降调解题能力,这一直是工科教育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随着CAD软件的流行,解题能力已经不是教学的重点;数学推导是需要的,但推导出结论不是课程的结束,而是电路性能分析的开始。
电路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电路教学反思(精选1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电路教学反思1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
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
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
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
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
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
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
解答一道初中电学试题的反思
解答一道初中电学试题的反思
在月考前,我选择了沪科版物理教材的参考书74页的一道电学习题: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为3∶1。
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I
甲∶I
乙
为()。
A、2∶1
B、2∶3
C、3∶1
D、3∶2
我的想法是根据“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为3∶1。
”得出R1、R2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这个关系,得出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时,两
表的示数之比I
甲∶I
乙
的比值。
在其中一个班上学生基本上和我的思路是一样的,我感到很满意。
到了另一班,我让学生考虑几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个学生答道:得出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时,R1、R2是并联的关系(我准备打断这一学生的回答,忍了一下)。
甲表是测R2的电流,乙表是测干路中的总电流,故乙表的示数大于甲表的示数,所以选B。
我不禁为之一怔,确实这种做法更好,选择的更快。
反思:教师选题时尽量考虑周全一些,本题的选项其实是前半部的条件都是多余的。
要耐着性子让学生将问题回答完,不要过早的下结论,以免刺激学生,打消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就是教师在解题时要审视题目的要求,看看有无更简便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电路试题的考后分析与教学反思
作者:徐卫林彭晓春张法碧晋良念
来源:《科技资讯》2017年第30期
DOI:10.16661/ki.1672-3791.2017.30.154
摘要:针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一道期末考试试题,分析了三种典型的求解方法以及考后表现出的两种典型的错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阐述了强化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取向”目标而非“知识取向”目标的重要性,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指导下,通过考试分析与教学反思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反馈-改进”的课内循环。
关键词:考试试题教学反思能力导向工程教育认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c)-0154-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rminal examin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of circuit analysis course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 2017, three typical problem solving strategies and two typical wrong methods are provided. Furthermore, a deeply teaching reflection is performed.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goal of "ability orientation" rather than the goal of "knowledge orientation" is expound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accreditation standar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analysis and teaching reflection, the student centered "evaluation, feedback and improvement" curriculum cycle is promoted.
Key Words: Examination question; Teaching reflection; Ability orientation;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我国于2016年6月在国际工程联盟年会上加入了《华盛顿协议》,该协议旨在推进工程技术专业全球化,建立专业资格与学历教育互认的体系,使得联盟国家的工程教育具有等效性和可比性,因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同时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基础,其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的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这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1-3]。
通行的工程教育认证中,将培养目标划分为十二条毕业要求,其中在多条毕业要求中都强调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评价反馈与改进措施。
课程是本科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以往大部分的课程考核中,考核完之后缺乏应有的评价与分析,更谈不上持续改进了。
本文将以2017年6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6级本科生的一道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期末考试试题为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教学反思,以期对促进教学过程的改善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1 试题解析
在2017年6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电路分析基础期末考试试题中有这样一道试题: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1所示,试求。
这道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理想变压器与正弦电路相量法的掌握情况,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来进行求解,该题设计得简单而巧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试卷批改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正确的解题方法有七八种之多,反映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大体上可以分成以下的三类方法。
方法一
利用网孔法与理想变压器的特性方程直接列写方程组求解,如图2所示的参考方向,可以列出方程组(1)。
(1)
显然方程组(1)的五个方程从上到下依次包含了两个理想变压器的特性方程、两个网孔KVL方程和一个欧姆定理方程,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利用的是最基本的基尔霍夫定律与网孔法,不容易出错。
采用这种方法的同学占到了40%左右。
方法二
利用戴维南定理,令变压器的次边开路求其戴维南等效阻抗与开路电压,可以列出方程组(2)。
(2)
再依据等效后的电路即图3可得
(3)
这种方法要求很好地理解含有理想变压器的交流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的本质含义与应用技巧。
大约有20%的同学应用这种方法。
方法三
利用叠加定理,如图4所示,将两个独立电源的作用分开考虑计算。
只有不到10%的同学在本题中应用叠加定理,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确实比较复杂,因为这种方法实际上要把方法1或者方法2在这里应用两次,再把两次求出来的电压和进行叠加。
另一方面,从考生答案中,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两类毛病。
一是完全忽视理想变压器和一般耦合电感的区别,假定出、与进行分析计算,在已知条件下自然解答不出任何结果来。
第二种错误如图5(a)所示,犯这种错误的同学占据了所有做错同学的绝
大部分。
这里同学们在原边对变压器进行了阻抗变换,将变压器及其次边的电路等效为阻抗Zi。
很显然,是机械地套用教材的理想变压器变阻抗的章节内容,而并没有注意到教材中所谓的变阻抗是在次边完全是无源元件的情况下得出的。
其次,还反映出这部分同学没有掌握好戴维南定理,戴维南定理告诉我们无源网络可以等效为单一的阻抗,而含源网络等效为开路电压与除源等效阻抗的串联,所以正确的阻抗变换结果应该是图5(b)所示。
同时,即便是按照图5(b)所示进行求解后,还是要回到次边再次进行求解,过程同样繁琐,因此还不如反过来在次边将变压器及其原边的电路进行阻抗变换,这样可以直接求解出来。
2 教学反思
作为考试试题,课程的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对应关系,考核方法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对教学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
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涵盖了电路分析最重要的几个知识点:基尔霍夫定律、网孔法、戴维南定理、相量与相量法、理想变压器特性。
与此同时,本题非常鲜明地体现了知识的层次递进性。
例如戴维南定理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一个难点与重点,第一层次要求在直流电路中会应用戴维南定理,第二层次要求在正弦电路中会应用戴维南定理,第三层次要求包含理想变压器的正弦电路中会应用戴维南定理。
本题显然属于第三层次。
在日程的授课过程中,老师们会经常发现对于一个知识点,通过课堂授课、作业、习题课与答疑等环节的反复训练,感觉学生似乎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而考试一出来,才发现学生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掌握。
解题缺乏应有的层次性、逻辑性与条理性,部分同学表现出浅尝辄止,不能到点上,从而无法发现蕴含其中的电路特征与规律,所以只好放弃或是草率下结论导致错误。
这些学生表现在平时的学习中,思维与行动上有惰性,平时的学习思维总是在一个肤浅的层面上简单重复,教材研读不够深入,做题较少,缺少纵向深入,所以解题成功的经验少,积累的策略方法很少,慢慢地演变成解题能力薄弱。
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下,自然缺乏在新情境下的解题迁移能力。
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而言,解题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与掌握途径。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仔细研究知识点与试题的具体特征,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情况以及现有的教学辅导模式,通过教学反思与持续改进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即通过期末考试、试题分析、总结以及反馈给老师与学生,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反馈-改进”课内循环体系。
通过试题分析可以看出,课堂授课中不能简单地把解题过程讲给学生听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通过充分的课堂互动与课后答疑,暴露出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从中找出引发解题错误的根源,从而真正扫清学生认知上的盲区与思维中的误区。
通过试题分析,给我们的重要启发是需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取向”目标而非“知识取向”目标[4]。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着重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概念的思维过程和理解运用基本概念的相关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筛选与剖析信息的能力。
3 结语
对考试试题的分析与教学反思的最重要的价值所在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培养过程的良性循环。
基于此,我们在考试一周后及时地将试题分析通过QQ群反馈给了2016级本科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同时将这些试题分析与教学反思也写进了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并将着力在明年2017级本科生以及后续的本科生中进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Z].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16.
[2] 何箐箐,我国工程教育实现国际多边互认[N].中国教育报,2016-06-03(01版要闻栏).
[3] 徐卫林,彭晓春,岳宏卫,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微电子专业教改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6,14(22):81-84.
[4] 姜蕴.美国能力本位教师教育运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