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合集下载

2024年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4年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规范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国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于2024年发布了最新版的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1.高血压定义及分类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分为三个级别: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

高血压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脑血管病危险性分为三个阶段。

2.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诊断指南列举了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高龄、肥胖、高盐饮食、饮酒、吸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对于高血压的诊断,除了测量血压外,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临床情况、危险因素和有无心脑血管病史。

3.高血压的评估和辅助检查指南推荐了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评估方法和辅助检查。

评估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生活方式评估等。

辅助检查方面,可以进行心电图检查、血流动力学检查、肾功能检查、腹部超声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

4.高血压的治疗策略和药物选择指南提出了高血压的治疗策略,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体重、限制饮盐、戒烟限酒、增加体育锻炼等。

药物治疗方面,指南列举了多种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和特点,包括钙离子拮抗剂、ACE抑制剂、ARBs、β受体阻滞剂等。

5.高血压的并发症和管理高血压患者容易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等。

指南强调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的评估、中医药的辨证施治等。

6.高血压的随访和预后指南提出了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原则和内容,建议定期测量血压,评估疗效和副作用,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方面,指南指出高血压患者需定期进行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及时做好干预措施。

总结起来,2024年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一份权威的指导文件,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医生和患者可以根据指南的内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相关的干预和管理,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由中国高血压联盟编写的一份权威指南,旨在指导医生和患者对高血压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治疗。

本指南内容包括高血压概述、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分类与分级、治疗原则、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等方面,以下是对各个方面的详细介绍:一、高血压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临床上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定义为高血压。

二、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肥胖、饮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心理因素等。

三、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血压测量结果和心血管危险状况。

一般情况下,应测量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血压值,且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

四、分类与分级: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将高血压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分级和高血压并发症等不同分类。

五、治疗原则: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六、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体育锻炼、饮食控制、限制钠盐的摄入、戒烟和限制饮酒等。

七、药物治疗:若非药物治疗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或患者在开始治疗时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或具备相应的高危因素,应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总体而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临床医生和高血压患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旨在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减少其对心血管健康的威胁。

然而,个体情况存在差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监测。

最后,倡导大众加强高血压的认知和预防意识,促进整个社会对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视,形成全社会的高血压防治合力。

202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一、总体原则
1、提倡积极控制血压,尽量达到血压控制的标准,并积极控制危险
因素。

2、控制血压,采取血压控制方案,按照“参观、评估、确定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的逻辑流程,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实施个体化治疗,以降低CV结局风险。

3、控制血压,采用多种非药物治疗措施。

二、治疗方案
1、根据血压水平,采取积极的非药物措施,合理的组合使用药物治疗。

2、如果血压不能控制,可以加用抗血压药物,组合用药应采用多种
抗血压药物,各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合并症情况及个人特点和需要考
虑进行。

3、辅助治疗:如果血压控制不满意,考虑采用动脉硬化的逆转治疗,消除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

4、监测、评估血压控制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血压变化
和血压控制情况,定期监测,评估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以取得较好的血压控制效果。

5、积极实施血压控制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管理,提高患者血压控制
的能力。

三、完善社会保障
1、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开展高血压筛查和临床管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3-11-09CATALOGUE目录•概述•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高血压的治疗与管理•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相关研究与进展•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实施与推广01概述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高血压是指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通常以非同日三次测量为准。

高血压定义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通常有以下分类方法高血压分类主要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血压,以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指由于某些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如肾血管狭窄、肾上腺肿瘤等。

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且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

发病率与地区发病年龄与性别发病因素高血压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略高于女性。

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因素、体重大小、饮食习惯、生活规律、心理状态和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

03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0201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如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

靶器官损害高血压可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如糖尿病、高血脂等。

并发症风险高血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包括医疗费用、劳动力损失等。

疾病负担高血压的危害与影响02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使用标准化的血压计,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测量,注意双上肢血压的对比测量。

高血压的测量与诊断诊室血压测量在日常生活状态下进行血压测量,可以评估血压的变异性。

动态血压监测鼓励家庭自测血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压水平。

家庭自测血压年龄体型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肥胖和超重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

性别饮食男性的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女性。

高盐、高脂、低钾饮食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家族史心理压力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的人群,其发病率较高。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估高血压的并发症诊断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高血压可导致脑卒中、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 ABPM 还可以评估血压测量读数之间的变异 ,更加准确全面地评估血压风险 。 ➢ ABPM 还可用我于国评人估群大高动血压脉患的病弹率性、功发能病和率盐及敏其流感行性趋等势。
诊室外血压测量----HBPM
➢ HBPM可以显著提升高血压的控制率 ,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 ➢ 对正常血压者可以通过HBPM及时发现高血压 ,从而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及防控现状
我国人群高血压重要危险因素
➢ 高血压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体重、性别以及多种不良生活方 式等多方面。 ①我国高人钠群高、血低压钾患膳病食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 ② 超重和肥胖 ③ 增龄 ④ 吸烟、过量饮酒 ⑤ 空气污染、高海拔 ⑥ 心理社会因素 ⑦ 肿瘤治疗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及防控现状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及防控现状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
➢ 2018年我国年龄≥18岁成人高血压加权患病率为 27.5%,1958—2015年进行过的 5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相比 ,虽然各次调查总人数、年龄和诊 断 标准不完全一我致国人,但群患高病血率压总患体病率呈、增发高病的率趋及势其。流行趋势
预后密切相关。 ➢ 脑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 ,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 ➢ 高血压导致的其他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
痴呆等。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诊室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 诊室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 ➢ 诊室收缩压或舒张压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呈连续、
➢ 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反映高血压防治状况的重要评价指 标。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降压治疗策略
(1)降压治疗的目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
中、心肌梗死、心 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预防高血压 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
(2)降降压达标的方式:除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外,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
病情,在 4 周内或 12 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Ⅰ,C)。
诊室血压
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是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 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诊室自助血压测量(automated office blood pressure,AOBP)可以减少白大衣效应。
如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需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在桡动脉搏 动消失后再升高 30 mmHg,然 后以恒定速率(2 mmHg/s)缓慢放气。
③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 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 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
④精神高度焦 虑患者,不建议家庭自测血压。
评估靶器官损害
心脏:左心室肥厚(LVH)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
肾脏: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或尿白蛋白排
③症状及既往史:询问目前及既往有无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
动、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性功能异常和肾脏疾病等症状及治疗情况。
④继发性高血压的线索:例如肾炎史或贫血史;肌无力、发作性软瘫等;阵发性头痛、心
悸、多汗;打鼾伴有呼吸暂停;是否长期应用升高血压的药物。
⑤生活方式:盐、酒及脂肪的摄入量,吸烟状况、体力活动量、体重变化、睡眠习惯等情况。

2023年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3年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我国医学界制定了《2023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该指南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介绍了高血压的定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和管理等内容。

下面将系统地介绍这份指南的主要内容。

一、高血压的定义和流行病学1. 高血压的定义: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者正在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

还对血压分级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便于临床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2.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介绍了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逝去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使医生和公众更清楚地了解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提高对高血压的重视。

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诊断1.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指南列举了诸多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芳龄、性别、遗传、饮食、体重、体育锻炼等,为医生提供了预防高血压的参考依据。

2. 高血压的诊断:详细介绍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检查方法和评估流程,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三、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1.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调整、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以及控制体重、减少钠盐摄入等建议,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2. 药物治疗:详细介绍了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适应症和使用原则,包括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病情的治疗选择,帮助医生更科学地进行处方。

3. 并发症的防治:着重介绍了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的防治方法,提醒医生和患者要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四、高血压的防范与宣教1. 高血压防范:强调高血压的预防和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和建议,督促公众树立健康意识,积极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2. 患者宣教: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相关的宣教内容,包括药物使用、生活方式调整、并发症监测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高血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妊娠期高血压
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 活方式干预和心理支持等,确保母婴安全。
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应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和适当的 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05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健康教育与宣传
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
吸烟可能导致血管收缩、 心率加快,从而增加血压 。
其他可能的病因
内分泌失调
其他疾病的影响
如绝经后妇女、嗜铬细胞瘤等患者可 能出现继发性高血压。
如糖尿病、肥胖症、慢性肾脏病等也 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避孕药等可 能导致血压升高。
0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咨询和指导 ,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善 计划。
组织健康活动
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
组织各种健康活动,如健康讲座、健身活 动、义诊等,以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 。
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社区居民提 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 压等疾病。
06
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解读与实施 建议

02
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性
高血压在家族中有明显的聚集现 象,父母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 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增加。
基因变异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变异与高血 压的发生有关,这些变异可能影 响个体的血压调节机制。
环境因素
01
02
03
饮食
高盐饮食、过量饮酒、摄 入过多的脂肪和糖分等不 良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血压 升高。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高血压概述 • 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 • 高血压的治疗与管理 •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 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解读与实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1999年10月部徽盟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力生副主任委员: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委员方圻王海燕吴锡桂张维忠诸骏仁钱贻简刘国仗纪宝华周北凡林善锬陶寿淇盖铭英余国膺吴兆苏姚崇华洪昭光游凯葛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孔令芝方圻孙明孙宁玲吴兆苏吴锡桂林善锬武留信郭静萱钱贻简惠汝太游凯王海燕王蕾礼孙梅励朱鼎良张廷杰张维忠金宏义姚崇华陶寿淇顾复生葛洪谢晋湘刘力生刘伊丽池芝盛纪宝华杨虎生沈潞华洪昭光胡大一盖铭英黄峻潘长玉戴闺柱刘国仗向红丁余国膺吴可贵陆宗良周北凡徐成斌诸骏仁龚兰生龚兰生目录一·高血压的现状与流行趋势1.1 国外高血压病流行趋势 (1)1.2 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基础、策略和任务 (2)二·血压与心血管病危险2.1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4)2.2 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5)2.3 心血管病发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6)三·临床评价3.1病史 (9)3.2体格检查 (9)3.3血压测量 (10)3.4 实验室检测 (11)四·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4.1 按病人的血压水平分类 (12)4.2 按病人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 (13)五·治疗5.1 治疗目标 (15)5.2 治疗策略 (15)5.3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采用健康的生活习惯 (18)5.4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20)5.5 治疗随访 (26)六·特殊人群6.1 老年高血压 (28)6.2 妊娠高血压 (28)6.3 同时患脑血管或心脏病 (30)16.4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 (31)6.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6.6肾脏损害 (33)七·高血压的社区防治7.1 健康教育 (33)7.2 人员培训 (34)7.3 改变不良环境 (34)7.4 高血压病人的检出、治疗和随访 (34)7.5 疾病及危险因素监测 (34)7.6 社区防治计划的评估 (34)7.7 生活方式的指导 (35)八·指导的实施8.1政府和卫生部门在控制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 (36)8.2学术团体在推广指南实施中的作用 (37)8.3开展全国性的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 (37)8.4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以贯彻实施指南 (38)8.5建立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协作关系,以提供技术和经济支持 (38)8.6评价全国高血压预防、检出、评价和治疗指南的实施 (38)九·今后的研究2一、高血压的现状与流行趋势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21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

2021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

2021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卫生部疾病控制局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1 年修订版全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力生副主任委员:吴兆苏朱鼎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委员陈鲁原李南方潘长玉许樟荣赵文华陈伟伟李舜伟孙宁玲严晓伟朱俊初少莉李小鹰唐新华姚崇华朱鼎良高润霖李新立王文游凯朱曼路顾东风林金秀王海燕袁洪诸骏仁黄峻刘力生王继光曾正陪祝之明蒋雄京刘梅林王拥军张维忠张新华孔灵芝马淑平王增武张宇清李勇米杰吴兆苏赵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委员陈春明洪昭光林善锬魏岗之张训陈兰英胡大一林曙光吴海英张运戴闺柱华琦刘国树吴可贵张廷杰戴玉华黄振文宁田海吴锡桂赵连友方圻霍勇戚文航吴印生冯建章纪宝华钱荣立向红丁盖铭英姜一农沈璐华谢晋湘高平进金宏义孙明徐成斌龚兰生雷正龙陶军杨天伦顾复生李广平汪道文杨艳敏管廷瑞李光伟王克安余国膺郭静萱李一石王兴宇张麟序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 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21 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 3年实施方案,截至2021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21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

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笔记摘要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一、高血压病概念:
1.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140mmHg或/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90mmHg且不需使用任何治疗药物的慢性病。

2.动脉硬化性高血压:收缩压(SBP)≥160mmHg或/和舒张压(DBP)≥100mmHg,并有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60ml/min/1.73m2的证据。

二、高血压病的诊断和分型:
1.高血压病诊断:收缩压(SBP)≥140mmHg或/和舒张压(DBP)
≥90mmHg,且不需使用任何治疗药物。

2.高血压病分型:
(1)原发性高血压:无明确的病因。

(2)继发性高血压:由先天或环境因素引起的高血压,例如:肾脏
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食物中毒等。

三、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1.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减少零食的摄入,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调整饮食,控制体重,控制血糖、血脂水平,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2.药物治疗:应依据患者的最小血压目标,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途径,积极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如:ACEI/ARB,AT1拮抗剂,硝酸舒芬太尼,硫酸美托洛尔,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高血压对心血管的影响不限于老年人
03
高血压对心血管的影响不仅限于老年人,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
控制血压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02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分类
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通常以体循环动脉血 压增高为特征,可导致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 血压占绝大多数。
202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目录
• 高血压现状与危害 •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分类 • 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 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 高血压的长期管理与监测
01
高血压现状与危害
高血压现状
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 轻化趋势。
肥胖和代谢因素
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与原发性高血压的 发生密切相关。
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肾脏疾病
肾实质病变、肾血管疾病、尿 路梗阻等肾脏疾病是继发性高
血压的常见原因。
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 瘤等内分泌疾病可导致继发性高 血压。
其他原因
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环孢素等 也可引起高血压。
按时服药
高血压患者需要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 药。
社区和家庭对高血压的监测与管理
开展健康教育
在社区和家庭中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 意识。
定期筛查
在社区中开展定期筛查,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并进行规范的管 理和治疗。
家庭血压监测
在家庭中开展血压监测,了解家庭成员的血压水平和危险因素, 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怀疑是单纯性诊所高血压患者
有低血压发作症状患者
顽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实验室常规检查指标
常规 尿常规 血糖、血胆固醇、血钾、血肌酐 ECG 血LDL-C、HDL-C、TG 血尿酸 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 尿儿茶酚胺 心脏超声、血管超声、肾脏超声 动脉壁弹性指标
选择
并存的临床情况
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卒中 脑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指南的目的
指导临床医师防治轻、中度高血压, 其原则也适用于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一 级预防。 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 制率,降低高血压患者以及全人群的血 压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与死 亡率。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分类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1级高血压(轻度) 亚组:临界高血压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亚组:临界高血压 收缩压(mmHg) <120 <130 130-139 140-159 140-149 160-179 ≥180 ≥140 140-149 舒张压(mmHg) <80 <85 85-89 90-99 90-94 100-109 ≥110 <90 <90
限制钠盐 每人每日<6克 减少脂肪 占总热量的30%以下 增加蔬菜、水果和鲜奶 控制饮酒 每日酒精量<20克
增加体力活动和运动 保持心理平衡 戒烟
一线降压药物
利尿剂
β- 阻滞剂
钙拮抗剂
ACE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α- 阻滞剂
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
影响降压药物选择的主要因素
• 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下降及分叉异常,扭曲变形
• 冠脉阻力上升和阻力小动脉血管外压上升(左室压 上升) 冠状血流储备下降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要点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6%、45.8%和16.8%。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1.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1],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年、2002年和2012年进行过的5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2]相比,虽然各次调查总人数、年龄和诊断标准不完全一致,但患病率总体呈增高的趋势,详见表1。

表1 我国六次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结果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但青年高血压亦值得注意,据2012—2015年全国调查,18~24岁、25~34岁、35~44岁的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6.1%、15.0%[1]。

男性高于女性,北方高南方低的现象仍存在,但目前差异正在转变,呈现出大中型城市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特点,如北京、天津和上海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5.9%、34.5%和29.1%[1]。

农村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较城市快,2012—2015年全国调查[1]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患病率(粗率28.8%,标化率23.4%)首次超越了城市地区(粗率26.9%,标化率23.1%)。

不同民族间比较,藏族、满族和蒙古族高血压的患病率较汉族人群高,而回、苗、壮、布依族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低于汉族人群[3]。

高血压发病率的研究相对较少,一项研究对我国10 525名40岁以上的非高血压患者于1991—2000年进行了平均8.2年的随访[4],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男性和女性的累计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28.9%和26.9%,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次指南的修订是根据我国近年来的心血管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进展,并参考借鉴了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南建议《2003年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南》。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长的趋势。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很低,我们面临的高血压防治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本指南从我国高血压流行状况和防治实际出发,提出符合国情的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强调人群防治,同时加强高血压病人的治疗。
2.2血压升高是心血管发病的危险因素
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2.1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为脑卒中高发国,1997年,WHO-MONICA研究报告北京35~64岁男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为247/10万人,女性为175/10万人。我国10组人群研究表明,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病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相对危险增加49%(缺血性卒中增加47%,出血性卒中增加54%);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危险增加46%。东亚人群分析显示,中国和日本人群中,血压升高对脑卒中发病作用强度为西方人群的1.5倍。我国的研究提示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基础和长期治疗中平均收缩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有关。中国七城市脑卒中预防研究表明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危险密切相关,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危险就增加25%。社区干预治疗可使脑卒中发生危险下降31%。
朱曼路 朱鼎良 纪宝华 余国膺 吴 宁 吴可贵 吴兆苏 吴海英
吴锡桂 张 麟 张宇清 张廷杰 张维忠 李一石 李光伟 李舜伟
汪道文 沈潞华 陈兰英 陈春明 周北凡 林善锬 武阳丰 金宏义
姚崇华 洪昭光 胡大一 赵 冬 饶明利 徐成斌 诸骏仁 郭静萱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这就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并适当处理病人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应是140/90mmHg以下,而对于合并糖尿病的病人,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在初始用药的选择方面,主要根据个人情况,结合社会经济情况,根据我国的现状,群体的治疗应是尽可能在一般高血压患者中推荐使用廉价的降压药物,首先提高治疗率,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控制率。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利尿剂、b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拮抗剂(ARB)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或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为使血压达标,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联合应用。
对特殊人群的防治,包括老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以及同时患脑血管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的高血压病人,指南也有相应的论述。
高血压防治必须采取全人群、高危人群和病人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水平、早诊早治和病人的规范化管理三个环节入手,构筑高血压防治的全面战线。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而以上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观念的转变和战略的转移。从以疾病为主导,转向以健康为主导。从以患者为中心,转向以人群为中心,将工作的重心前移,普遍提高人群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从以医疗为重点,转向以预防保健为重点,综合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以专科医生为主,转向全科医生、护士、预防保健、检验、公共卫生等人员共同参与的团队管理。从以大医院为中心,转向以社区为中心,将高血压防治的政策、措施、成果和经验变成社区实践。从卫生部门转向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各相应部门、专业团体、企业、新闻媒介及社会各界的作用,建立广泛的高血压防治联盟和统一战线。
超重 24.0-27.9 增加 高 极高
肥胖 ≥28 高 极高 极高
*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 **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它健康问题
(中国肥胖工作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年23期)
注:为了与国际数据可比,在进行BMI数据统计时,应计算BMI≥25及≥30的数据。为了全面评估,也可计算腰围男≥95cm及女≥90cm的数据。
吴兆苏 吴锡桂 张维忠 周北凡 林善锬 姚崇华 洪昭光 诸骏仁
盖铭英 游 凯 葛 洪 蒋雄京 潘长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委员
孔灵芝 方 圻 王 文 王 蔚 王兴宇 王海燕 王继光 宁田海
冯建章 刘力生 刘国树 华 琦 向红丁 吕卓人 孙宁玲 朱 俊
高血压的危害性除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合并的其它疾病情况。因此,在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除仍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压之外,还应当根据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同时患有的其它疾病,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层(组),即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并依此指导医生确定治疗时机、治疗策略与估计预后。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为我国21世纪的高血压预防工作和临床实践指明了方向。为使指南的原则变成行动,需要政府部门、学术团体以及社会各界全方位的支持配合,使防治一线的工作人员认真贯彻,服务于广大城乡居民,为将我国高血压防治提高到新的水平做贡献。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根据我国近年来的心血管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进展,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报告和指南,对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修订。2004年底先行发表初稿(实用本),反复征求意见基础上,2005年全文发表。
? ? 治疗目的是通过降压治疗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
? ? 根据危险分层,确定治疗方案
? ? 血压从110/75mmHg起,人群血压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病危险呈连续性正相关。
2.1.1 体重超重和肥胖或腹型肥胖
中国成人正常体重指数(BMI: kg/m2)为19~24,体重指数≥24为超重,≥28为为肥胖。人群体重指数的差别对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影响。我国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与人群体重指数差异相平行。基线体重指数每增加3,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女性增加57%,男性增加50%。
? ? 正常高值血压(120~139/80~89mmHg)者,应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发生。
? ? 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人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
版权所有:? 襄樊市高血压病研究所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电 话:(0710)3175120(专家热线) 邮编:441000
前言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在多次广泛征求各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由我国20余位心血管、肾脏、内分泌、神经科、妇产、行为、营养、管理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历时一年修订编写完成。
2.1.2饮酒
按每周至少饮酒一次为饮酒计算,我国中年男性人群饮酒率约30%~66%,女性为2%~7%。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内高血压发生危险增加40%。
2.1.3膳食高钠盐
我国人群食盐摄入量高于西方国家。北方人群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约12g-18g,南方为7g-8g。膳食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相关性,北方人群血压水平高于南方。在控制了总热量后,膳食钠与收缩压及张压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3及0.58。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及1.2mmHg。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要点1 指南的修订与强调的要点
? ?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 ?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病的主要措施。脑卒中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 ? 利尿剂、b阻滞剂、ACEI、钙拮抗剂、ARB及低剂量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降压治疗的起始药和维持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 ?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方可达到目标血压。
强调改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对高血压患者有益,而且对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也有好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
高血压联盟(中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全文)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主任委员:刘力生
副主任委员:龚兰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委员
孔灵芝 方 圻 王 文 王海燕(女) 纪宝华 朱鼎良 朱 俊 余国膺
最近,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代谢综合征”有关腹型肥胖的标准是中国人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有关腹部肥胖的腰围目前暂用中国肥胖工作组建议的标准,但在不同的研究中可同时参考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标准。有关中国腹部肥胖的腰围标准仍需进一步研究。
表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钱荣立 钱贻简 顾东风 顾复生 高润霖 戚文航 黄 峻 龚兰生
惠汝太 曾正陪 游 凯 葛 洪 蒋雄京 谢晋湘 潘长玉 戴玉华
戴闺柱 魏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腹型肥胖:中国成人”代谢综合征”腰围切点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年人随着腰围增大,”代谢综合征”成分聚集的OR值显著增高;腹部脂肪聚集和危险因素的增加有密切关系。以男性腰围≥85cm、女性≥80cm为切点,检出”代谢综合征”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相对较低。
我国24万成人数据汇总分析表明,BMI≥24kg/m2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3倍,具有2项及2项以上危险因素的高血压及糖尿病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BMI≥28kg/m2的肥胖者中90%以上患上述疾病或有危险因素聚集。男性腰围≥85cm、女性≥80cm者高血压的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其患病尿病的危险为2.5倍,其中有2项及2项以上危险因素聚集者的高血压及糖尿病危险为正常体重的4倍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