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重点(一)——教育学概述
333教育综合之教育学原理
![333教育综合之教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1dc432f78a6529657d5325.png)
333教育综合内容整理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二章教育的概念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五章教育的目的第六章教育制度第七章课程第八章教学(上)第九章教学(下)第十章德育第十一章班主任第十二章教师第十三章学校管理第一章教育学的概述一、研究对象与任务1.研究对象(名词解释):教育学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2.研究任务(简答):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3.教育学(名词解释):①教育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教育的学问,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对象,但又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③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的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④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念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那种认为不学教育学也能教书和做好教育工作的想法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工作质量。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阶段(看书了解即可,不用背)三、几种教育学(第1、3种重点背,2、4、5简单看)1.实验教育学(重点背):①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1901年,德国教育家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实验教育学”。
1907年教育家拉伊又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系统地阐述实验教育思想。
②基本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第三,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分依据。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d935d07cfc789eb172dc8c4.png)
第一章教育学的概述教育学教育学,即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方法。
那种认为不学教育学也能教书和做好教育工作的想法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学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学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一时期,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散于他们的哲学著作中。
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可以说他们只是教育学的萌芽和雏形。
国内: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韩愈的《师说》《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西方:柏拉图《理想国》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
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在总结人类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写出了一系列的教育著作,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①英国——培根——《论科学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②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③德国——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被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④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这是现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他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⑤法国——卢梭出版《爱弥儿》开拓了研究个体生长与教育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
至此教育问题有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有了专门的教育学概念,有了教育学专门的研究方法,专门的教育学著作,专门的教育学研究机构。
教育学原理重点归纳
![教育学原理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cdbd6f0b8f67c1cfad6b84c.png)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一、选择题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
(1)社会教育: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4、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5、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中的一般问题。
6、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科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二者关系)。
7、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论语》;它是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
9、中国战国晚期乐正克《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10、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1、1623年,英国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12、捷克夸美纽斯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班级上课制,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教育理论的独立阶段,《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一门独立学科。
13、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和论著有: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等。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康德。
15、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后,最早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将其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一)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一)](https://img.taocdn.com/s3/m/d379c07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6.png)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一)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方法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教育的基本原理,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现象:包括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制度、教育改革等。
(2)教育规律:包括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个体发展、教育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规律。
(3)教育方法:包括教育原则、教育技术、教育评价等。
3.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2)应用学科:包括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等。
4.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教育学:以儒家、道家、法家等为代表,关注道德教育、政治教育。
(2)近现代教育学: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等为代表,强调科学化、民主化、个性化。
(3)当代教育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多元化、全球化、信息化。
二、教育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体进行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
2. 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内在价值: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提高个体素质。
(2)教育的外在价值:传承文化、服务社会、促进国家发展。
3. 教育的目的(1)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个性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培养特色人才。
(3)终身发展:培养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终身学习。
4. 教育的功能(1)个体功能:促进个体成长、全面发展。
(2)社会功能: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
(3)国家功能:培养国家公民、提高国家竞争力。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 教育主体(1)教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专业素养。
(2)学生:接受教育,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3)教育管理者:组织、协调、管理教育活动。
2. 教育内容(1)课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2)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编写具有教育价值的文本。
(3)教学内容:涵盖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d104fce767f5acfa1c7cd82.png)
(五)加强教育学的元理论研究
元研究是对某类研究活动本身存在问题(原问 题)的研究,其目的不是增加某一学科领域的 具体知识,而是反思该学科的研究行为,如科 学哲学、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都具有元研究 的性质。
第二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教育学的地位
教育学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课程体系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所有师范生共同 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师范专业课程,为成 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奠定基础。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匠如何修理。 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 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 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 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 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时陶先 生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等在门口。
说说你的看法
“有人没有上过师范院校,却能成为一名 好教师。但是,很多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却 不一定称职。可见,教育学理论并不是成为 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对此你有什么看 法?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领会教育真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三)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四)帮助总结经验,从教育教学中研究 (五)培植教育理想,养成教育情怀 (六)为学习其他教育学知识提供理论指导
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 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 王友:“为你诚挚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 糖......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 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 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43a9d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c.png)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得概念与研究对象㈠教育学得概念2、中国语境下得3种解释⑴就是一门科学⑴就是一门科学,,即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即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得一门科学。
揭示教育规律得一门科学。
((概念概念) ) ⑵就是一个学科门类⑶就是一门课程⑶就是一门课程,,即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得一门基础课程。
二、教育学得产生与演变㈠萌芽阶段⒈代表性著作中国及世界教育史最早得教育专著中国及世界教育史最早得教育专著::《学记》先秦教育经验总结。
西方最早教育专著西方最早教育专著::《论演说家得教育》古罗马《论演说家得教育》古罗马,,昆体良昆体良((晚300多年多年))。
⒉特征⒉特征::经验或现象得描述总结㈡独立阶段⒈标志近代最早教育学著作近代最早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捷克,1632,1632年。
成为学校课程成为学校课程::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德国德国,1806,1806年,现代教育学之父。
⒉特征从其她学科分离从其她学科分离,,形成独立理论体系。
㈢科学教育学阶段1、主要流派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 :把调查、观察、统计、实验等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科学研究把调查、观察、统计、实验等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科学研究,,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拉伊、梅伊曼文化教育学文化教育学: :采用文化科学方法研究教育科学采用文化科学方法研究教育科学,,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狄尔泰、福利特纳狄尔泰、福利特纳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 :强调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得改组、改造改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做中学,,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杜威、克伯屈传统教育→赫尔巴特传统教育→赫尔巴特 教师中心教师中心教师中心 书本中心书本中心书本中心 课堂中心课堂中心课堂中心 ( ( (旧三中心旧三中心旧三中心) )现代教育→杜威现代教育→杜威 儿童中心儿童中心儿童中心 经验中心经验中心经验中心 活动中心活动中心活动中心 ( ( (新三中心新三中心新三中心) )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评价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评价传统教育传统教育::知识扎实全面系统知识扎实全面系统,,缺少创新缺少创新,,扼杀个性。
教育学原理项贤明重点笔记
![教育学原理项贤明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36b913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0.png)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40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④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四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田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①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占①后对田辣教育学;①提倡将实验心理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①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2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愿望空间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①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①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①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③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④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6.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乌里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学研究要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②教育制度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和行政人员疏离的主要原因;③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要做制度分析;④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做显性的分析,也要对隐形的教育制度作分析;。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a11da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7.png)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的科学,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教育学的目的和任务:教育学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和有创造力的人才。
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和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总结和提炼教育经验,为实践指导提供理论支持。
3.教育过程和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育评价的进行等。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知识体系,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和学科领域,教育内容有所不同。
5.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规律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它包括学习理论、智力发展、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6.教育方法和教学评价:教育方法是指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等。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它有助于改进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效果。
7.教育制度和教育:教育制度是指教育组织和管理的体系和制度,包括学制、课程安排、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是指对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9.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学科,它关注教育成本和效益的关系。
以上是教育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它们构成了教育学的核心内容
和基本理论。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学概论重点
![教育学概论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ea731a284ac850ad0242ed.png)
教育学概论重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教育学概论重点一、教育重点:教育学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重点:1、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科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动物界教育)。
2、心理起源论: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孟禄3、劳动起源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三、教育的形态与发展。
1、非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教育的平等性2、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农业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严重分离;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
工业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具有普及义务性;教育制度系统化;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
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终身化;人性化;民主化;国际化。
四、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职业教育重点:职业教育是指使学习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趋势: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提高质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3、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空间的多元化;对象的大众化;合作国际化;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
4、终身教育趋势重点: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形成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以远程教育为主,多种教育模式共存。
五、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孔子的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孟子的学生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教育文献。
韩愈的师说: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方法被视为西方启发式教学法的渊源。
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系统的教育制度。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d2003ccd15abe23482f4db0.png)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
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2、“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3、广义的教育:一切教学活动,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更狭义的教育:德育。
4、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5、我国古代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夏朝,有考古依据为商朝。
西汉太学,东汉郡国学,郡县学。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7、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育目标8、教育制度,广义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为学校教育制度,即学制9、学制类型:双轨学制(西欧),单轨学制(美国),分支型(苏联)10、教师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热爱学生1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12、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3、中小学课程由: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教材组成14、课程评价之父:泰勒15、教学过程的结构:领会知识(中心环节)、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6、班级授课制最早由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赫尔巴特完善,凯洛斯形成,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京师同文馆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朱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教育学发展经历的阶段第一阶段:学科萌芽阶段。
萌芽阶段: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
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西方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他们在阐述各种社会现象时同时阐述了教育现象,他们在提出其哲学、政治观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教育观点。
第二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产生。
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标志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开始形成】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完整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
![(完整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559622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06.png)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性质:1.实践性。
2.交往性: 个性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动力性: 教育活动在上述进程中起到促进和加速作用。
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也是塑造不同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学校教育的定义: 学校教育实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 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 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 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要素的关系: 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系统。
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起源:1.神话起源说宗教(错误的、非科学的)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3.教育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 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4.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
5.心理起源说代表人: 美国教育史家孟禄6.劳动起源说代表: 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发展: P16各阶段教育的特征: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1.原始社会教育:2.教育水平低3.教育没有阶级性4.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1.奴隶社会的教育:2.古代学校的出现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奴隶主对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 同样占领了学校, 使学校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对象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子弟, 内容以军事教育与道德教育为主。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有非正规的教育方式。
1.封建社会教育:2.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 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
教育学原理课件完整
![教育学原理课件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b79f56715901020207409caa.png)
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发展
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一) 中文的“教育”词源与词义 中国商代甲骨文中就有“教”和“育”
两个字,而且是独立运用的两个词。 • “教”的词义有以下七个:教育;教导、
二、凝练教育艺术
教育学研究的实践指向是凝练教育的艺术。
所谓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在遵 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 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 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 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 和美感。
三、总结教育经验
1、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
职能。教育的本体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三 方面: (1)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的进 程——人的培养; (2)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社会遗 传; (3)经验和人才的选择——科学筛选。
2、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即教育通过自身职能的 正常履行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功效。
• (1) 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一 个求知者
• (2) 受教育者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 • (3) 受教育者是一个缺乏技能的个体 • (4) 受教育者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个体 • (5) 受教育者具有能动性、独立性、选
择性和创造性
3.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以下意义:
(1) 教育内容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 中介;
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如意大利的维多利 诺(Vittorino daFeltre,1378—1446)、法国的拉伯雷 (Rabelais,1483—1553)等都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 对封建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批判经院学派那种脱离实 际、摧残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他们主张热爱学生和尊 重学生,提倡采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教育内容 和方法,这些都为新兴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91e4a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d.png)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一、教育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与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经历了哲学教育学、实证教育学、实践教育学三个阶段的发展。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目的论原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本性论原理:人是有自己的本性和潜能的。
•社会历史论原理:教育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原理: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规律等。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育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统计研究、实验研究等。
•教育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改革等领域。
四、教育思想与教育学派•传统教育思想:包括儒家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等。
•西方教育思想:包括柏拉图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罗素教育思想等。
•现代教育思想:包括启蒙运动教育思想、进步教育思想、教育人本主义等。
•国内教育学派:包括“中国教育学会”倡导的“实事求是学派”、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等。
五、教育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趋势•新理论:包括学习理论、教育评估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等。
•新趋势:包括教育信息化、多元智能教育、个性化教育等发展趋势。
六、当代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教育公平问题:包括城乡教育差异、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等。
•教育质量问题:包括教育教学效果、教育评价等问题。
•教育机制问题:包括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培养机制等问题。
•教育创新和改革:包括教育科技创新、教育体制改革等。
以上为教育学原理的期末考试重点内容,每个部分都包含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全面掌握相关知识,顺利通过考试。
教育学原理知识框架整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框架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76de3411ed9ad51f01df286.png)
《教育学原理》知识框架整理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其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教育规律;2.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学的理论建设⑴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⑵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⑶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构建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⑷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教育学的实践运用⑴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⑵教育学必须为当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⑶教育学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的转化为实践运用的问题。
(四)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西方⑴“教育学”在英语、法语国家被称为“pedagogy”,在德语国家被称为“padagogik”,它们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⑵到了19世纪,在英语国家人们先后用“education”,和“educology”取代了“pedagogy”。
我国⑴“教育学”一词是源自日本的译名:1901年,王国维先生译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并在《教育世界》上发表,至此,中国始有“教育学”;⑵早期,中国主要是向日本学习,20世纪20年代后又转向美国,但与此同时,国人学者也在努力建构自己的教育学。
2.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三个阶段阶段标志性著作或成果历史条件与特点教育学的萌芽《学记》乐正克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著作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教育学原理 1-4章重点知识
![教育学原理 1-4章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4ea6e154a7302768e993933.png)
3、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4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简答)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15
狭义的教育(名解)
主要指专门组织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现代教育(简答)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14
广义的教育(名解)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人的发展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不同的分析。人的发展有未完成性和能动性这两个特点。
1.未完成性
2.能动性
25
人的发展的未完成性(论述)
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化密切相关。对于儿童来说,他们不仅处于未完成状态,而且处于未成熟状态。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未成熟性,蕴涵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预示着人的需教育性和人的可教育性。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51a18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5.png)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统领后面的教学内容,于是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可能出,需要重点学习。
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2)在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和主要观点。
(3)教育和教育学在历史各阶段发展的特点。
(4)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和个案研究法在教育学研究中的运用。
(5)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考纲链接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故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广义的教育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材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2)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3)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浮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6.现代教育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2)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3)内容日益科学化; (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5)形成为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https://img.taocdn.com/s3/m/5052c8a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6.png)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性质:教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生产性。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
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规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教育目的的类型:终极目的、阶段目的、具体目的。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生活本位论、能力本位论。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个性发展。
4. 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当代社会教育。
教育的发展趋势:全民化、终身化、民主化、多元化、信息化。
二、教育制度1. 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学校教育制度的构成:学校类型、学校级别、学校形式。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2. 现行学制现行学制的特点:重视早期教育、强调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职业教育、发展成人教育。
现行学制的改革:学制缩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类型多样化。
3.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概念:指国家对适龄儿童和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免费的、强迫的、世俗的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义务教育法》,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完整版)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教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176c7cc804d2b160b4ec0f7.png)
教师招考教育综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考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
代表人: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
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考点三: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
(私塾不是班级授课)3、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会学校)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3.教育民主化;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性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考点六:教育的功能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60531c4172ded630b1cb6f7.png)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教学理论著作。
教育学的形成阶段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是历史上第一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单独学科提出来。
西方近代史上撰写第一部系统教育论著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的《大教育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的体系中分解出来,初具雏形,是一部系统的教学论著。
西方近代第一个在大学课堂里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进行讲授的人是康德,德国人。
西方近代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论著的作者是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他的《普通教育学》,他也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成为科学的人。
教育学的成熟阶段我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论述教育原理的是杨贤江。
布鲁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他的《教育过程》中两个重要观点:1..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学科的结构,而不是大量的知识。
2.教育的方法应使用发现法。
发现教育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汤睃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赞科夫,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
他提出“发展教学论”。
该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提出一系列的教学原则,推动苏联20世纪60年代的教学改革。
瓦根舍因,德国教育家倡导“范例教学”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并通过对范例的接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起源的三种说法: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的著作《动物世界的教育》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英国的教育家沛西能在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表达了思想:教育从它的其原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一切人类社会皆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②概念和术语方面;
③研究方法方面;
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
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
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
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
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
基本观点:
①反对思辩教育学;
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
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
基本观点:
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
④教育的(首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
基本观点:
①教育即生活;
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③学校即社会;
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
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凯洛夫、杨贤江等
代表观点:
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
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5.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
代表观点:
①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
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
③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
④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6.制度教育学:
代表人物:乌里等;
基本观点:
①教育学研究要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
②教育制度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和行政人员疏离的主要原因;
③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要做制度分析;
④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做显性的分析,也要对隐形的教育制度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