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重点(一)——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一) 教师与学生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 是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的承 担者, 是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促进者, 在某种程度上, 教师与教育者的内涵几近重叠。广义上而言, 教师与教 育者是等同的, 但从狭义的范畴上来看, 教师是专指学 校教育内部的教育者。
三、教育的构成
(二) 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联结教师和学生的中介与桥梁, 是教育领域内除教师和 学生之外一切因素的总和。具体来说,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三、教育的构成
3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主要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所应用的教学媒体的硬 件和软件。它分为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两大类。物化形态 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 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 以功 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教育情境 情境即情况、环境, 一般是指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
4精英化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同时推进、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 能。
5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在国际范围内, 现代教育已呈现明显的国际 化趋向。
6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20 世纪60 年代以后, 终身教育思潮成为一 种重要教育思潮, 对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着强烈的影响。
三、教育的构成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 教育学的发展期
教育学自成为独立形态的学科后, 便处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教育学的发展与教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学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有的认为是“教育事实〞;有的认为是“教育规律〞等。还有的认为是上述三者中的两项或三项。事实上,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但是又并非全部的教育问题都能构成教育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研究教育现象并不是教育学的根本目的,教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开展变化的必定趋势。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含宏观的和微观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根底上,说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在理论上,教育学要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援助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调整教育方针X;在方法论方面,教育学要给予实际教育工作者以指导,援助学校和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科学质量。
三、教育学的历史和未来
〔一〕“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
1.西方国家中“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
教育学一词,X于古希腊语“Pedagogue〞,是从古希腊伴随儿童学习所用的“教仆〞派生出来的。按其词源来说,教育学就是照顾、照看儿童的学问。现在,在英语国家中,教育学已由过去使用“Pedagogy〞逐渐转向使用“Education〞一词,“教育〞〔Education〕和“教育学〞〔Pedagogy〕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Pedagogy〞一词已被“Education〞一词取代。不过,在欧洲,“Pedagogy〞和“Education〞两词仍区别使用,把“教育〞〔Education〕理解为对儿童的培养过程,把“教育学〞〔Pedagogy〕理解为研究教育儿童的学问。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研究教育活动规律和教育改革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机构和教育管理等。
二、教育的本质和特点
1. 教育的本质:个性发展、社会传承、价值观引导、创造力培养等方面。
2. 教育的特点:个别性、社会性、发展性和适应性。
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 教育目标:培养健全人格、提高智力素质、发展创造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2. 教育任务:知识传授、道德教育、智力培养、审美教育、体育锻炼等。
四、教育活动的要素
1. 教育主体:教师、家长和社会等。
2. 教育客体:学生或被教育者。
3. 教育内容: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学科知识、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等。
4. 教育手段:教学方法、学习环境和媒体等。
5. 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观。
五、教育发展理论
1. 达尔文的进化论:教育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
2. 多因素理论:教育影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
3. 社会认知理论:学习是通过社会互动和认知过程完成的。
4. 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一种行为的改变和形成过程。
5. 构建主义理论:学习是通过主动建构和经验交互实现的。
六、教育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明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目标。
2. 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内容。
3.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
方法。
4. 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学评价与反馈:通过评价和反馈改进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1.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既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四、现代信息社会的教育发展趋势
主要特征:(1)、教育目标多元化。信息社会的基本原则是多样化、综合化、分散化、分权化、最佳化和时差化及快速的发展变化等。
(2)、教育内容立体化。
(3)、学习过程个性化。
(4)、教学手段现代化。
(5)、教育体系终身化。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第一,社会的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第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的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第三,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积累与记载、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是人类有足够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第四,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首先,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世纪的社会需要。
其次,劳动中由于需要相互协作与交流,于是促使了语言的产生,这师德教育有了更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再次,劳动使人获得了物质生活资料,生活的改善,营养丰富,人的体质得到发展,也是人的思维器官大脑得到发展,这也是人类接受教育的条件。
1.教育学原理-第1章-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研究对象与任务
1、研究对象①教育学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去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学科。②教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教育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表现。教育现象只有被人们关注、讨论、评说,被看做是“教育问题”时,才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③教育问题具有生成性、社会性、价值性,其不等于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但教育问题必定以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为基础。④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各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研究任务:①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②由于我们对规律的掌握要经历认识规律、揭示规律、运用规律三个阶段,所以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及其价值就体现为超越日常的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这三个方面。
3、教育学
①教育学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去解释教育规律的社会学科。
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价值观
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4、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①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②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创造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加对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加深人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总结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1、教育的起源:①、神话起源:关于教育的最古老的观点
②、生物起源:沛西能、利脱而诺(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③、心理起源:孟禄(遗传性)
④、劳动起源
2、原始教育的特征:①、教育水平低
②、教育没有阶级性
③、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3、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痒,序,校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欧洲奴隶社会:斯巴达教育:重视培养骄勇的军人,武士(军事体操)
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
5、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僧侣(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培养封建骑士(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6、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①、古代学校的出现(人类最早的学校: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我国学校: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
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③、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7、终生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欧洲。法国人保罗.朗格郎提出
8、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永恒性②、相对独立性③、时代性
9、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仁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师祖,清朝康熙皇帝称他为“万世师表”
10、柏拉图——《理想国》
11、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方法的书
1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本教育学,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
1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教育科学之父)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讲完了富翁与儿子的故事,这位讲故事的父亲也伸 出双臂,对儿子说:来,跳下来吧,我会接住你。 这时儿子心里不安起来,这个故事已经令他内心产 生了怀疑与犹豫。
福禄贝尔: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 的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要有高度的 教育学素养,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 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 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 效果。”
爱孩子,这是老母 鸡都会的事,要善于 教育他们,却是一项 伟大的事业。
——高尔基
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 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 王友:“为你诚挚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 糖......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 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 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
1.家庭;
2.学校;
3.儿童所在的集体;
4.儿童本人;
5.书籍;
6.偶然出现的因素。
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 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 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㈠教育学的概念
2.中国语境下的3种解释
⑴是一门科学,即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概念)
⑵是一个学科门类
⑶是一门课程,即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
㈠萌芽阶段
⒈代表性著作
中国及世界教育史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先秦教育经验总结。
西方最早教育专著:《论演说家的教育》古罗马,昆体良(晚300多年)。
⒉特征:经验或现象的描述总结
㈡独立阶段
⒈标志
近代最早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捷克,1632年。
成为学校课程: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德国,1806年,现代教育学之父。
⒉特征
从其他学科分离,形成独立理论体系。
㈢科学教育学阶段
1.主要流派
实验教育学:
把调查、观察、统计、实验等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科学研究,代表人物:拉伊、梅伊曼
文化教育学:
采用文化科学方法研究教育科学,代表人物:狄尔泰、福利特纳
实用主义教育学:
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生在做中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传统教育→赫尔巴特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旧三中心)
现代教育→杜威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新三中心)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评价
传统教育:知识扎实全面系统,缺少创新,扼杀个性。
现代教育:注重儿童个性和创新培养,但学习不系统,基础知识薄弱。
马克思主义教学: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阐述教育问题。
西方最早:克鲁普斯卡娅、凯洛夫等
中国最早: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主要观点:
教育是社会化现象,具有历史性;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
教育学是一门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任务)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问题是指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有价值的问题。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1.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的规律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战国末期,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教育专著;
(2)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西方第一部教育法论著,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1)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教育学”被作为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3)康德-《康德论教育》-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4)特普拉,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教育学研究》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基本形成
(5)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现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
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派别(6个)
《教育学原理》复习重点
《教育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教育学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萌芽阶段:萌芽阶段的特点: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教育思想多散在政治、哲学著作当中;教育经验的大量论述多是现象的描述和自我表现经验的概括总结,缺少独立的科学命题和理论范畴;研究的方法是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世界上最早的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学记》。
(二)教育学形成阶段:摆脱过去简单的经验概括和总结,逐渐发展到提出一些独立的理论范畴和命题。教育学也逐渐从哲学、伦理学等学科中分化出来,走向学科与内容单独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一批资产阶级教育家,出现一系列教育著作,提出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观点,形成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近代最早的系统性教育论著,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专著,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的《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思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
杜威现代教育学思想: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和以活动为中心。
(三)教育学成熟阶段: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更加密切。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
(一)教育生物起源论:代表人利托尔诺。教育起源于人的动物本能。
(二)教育心理起源论:代表人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教育学原理重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一、选择题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1)社会教育: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4、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5、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中的一般问题。
6、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教育科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二者关系)。
7、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论语》;它是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
9、中国战国晚期乐正克《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10、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1、1623年,英国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12、捷克夸美纽斯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班级上课制,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教育理论的独立阶段,《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一门独立学科。 13、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和论著有: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等。
(小学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 四、教育学的学科特征
• • • • • 作为一门社会学科,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过程与效果看, 体现出其显著的理论性、实践性和艺术性特征。 第一,理论性。教育学有其特有的学科语言系统,其特定的概念 和理论构成了完整的体系框架。 第二,实践性。教育学来自于教育实践的需要,教育学的根本使 命则是指导教育实践,它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 第三,艺术性。教育学的实践特征,内含着它的艺术性。 总之,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艺术性是统一的有机系统,是 教育理论不断完善的价值追求。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上述三种观点虽各有不同,但并非相互冲突。综合起来,我们可 以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 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 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如向下一代 传授自然知识、生活技能、技巧、交往礼仪与规则等等。 • 教育问题,是指人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和困惑。 教育学就是要研究教育现象,诸如教育本质、教育与社会及人的必然 联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 管理、教师、学生、师生关系等,通过研究,解决教育中所产生的问 题和障碍,总结出教育规律和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人们开展教育实 践活动,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不等于教育事实,但教育问题必定以教育事实、教育现象为基础。 2、教育问题的性质:生成性、社会性、价值性 3、教育学问题与其它学科的区别(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1)人类最早的教育活动 此期,由于没有产生专门的教师,没有专门的传授知识的场所,学校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原始人的教育活动主要发生在家庭、日常生活与生产中。(2)教育学萌芽时期的特征 1)以习俗的认识为主 教育习俗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传承和享用的各种教育方式、手段、制度、谚语、诗歌、故事、仪式等,是鲜活的教育文化遗留物。 近代以来,教育习俗与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伴随着科学化,教育学理论远离了教育习俗;另一方面是对一些落后的教育习俗的批判。2)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 教育学还处于经验阶段,还未形成一套概念体系,还未上升到理论阶段。3)有关教育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例如,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和《法律篇》当中论述他的教育思想,亚里斯多德的思想体现在他的《政治学》和《伦理学》当中。 4)没有专门的教育学语言 对于教育的论述和表达还是借助于习俗或其它学科的语言。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1)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这方面的标志就是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教育学从此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学科地位。也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 教育逐步走出经验的水平,突破“教育术”的阶段,开始用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来组成教育学体系。 (3)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哲学与心理学成为教育学的基础,人们常识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如观察、统计、实验等引入到教育领域。(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卢梭的《爱弥儿》、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杜威
教育综合笔记教育学原理
第一编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1、教育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结构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的合逻辑的事实性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在这一意义上,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人们在建构和参与教育活动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和对人生意义与社会理想的选择与追求作为出发点,形成教育价值观念,引领和规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因此,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又是一门探讨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应然状态的学科。诸多教育学流派的林立,是由于所持方法论立场和教育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致。
4、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往往在于讨论教育活动系统的多种可能与价值选择、实然与应然、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地创造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5、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者有自己的经历、经验、人生体验、教育风格,受教育者也是社会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有他们的现实基础和主观意愿、当下心态,而且他们的成长还要经过他们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努力。这样,教育活动是充满灵性、情感、自由创造的活动。在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教育是一种艺术。综上所述,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有多种选择,可以分别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也可以兼及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及其统一。
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是教育学的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基本任务、教育的客体和要素、教育的规律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由教师引导和组织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教育,以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特点:普遍性、社会性、自觉性、需持续性、个性综合性、目的性、规范性等。
3.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原理和规律,解决教育实践中困扰人们的问题,提高教育实践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教育的基本任务
1.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其个性发展。
3.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应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和有用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育的客体和要素
1.教育的客体:教育的客体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智力等方面。
2.教育的要素:教育的要素有师生关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环境等。
四、教育的规律
1.教育发展规律: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学生
自身对知识、能力和品德发展的要求。
2.教育规律:包括教育目的规律、教育内容规律、教育方法规律和教
育评价规律等。
五、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是教师用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课题研究法等。
1-教育学原理
第一篇教育学原理
第1章教育学概述
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①揭示教育规律
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3.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是:
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
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②概念和术语方面;
③研究方法方面;
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
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
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4. 20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
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
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
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
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5.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
①反对思辩教育学;
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
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
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②概念和术语方面;
③研究方法方面;
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
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
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
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
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
基本观点:
①反对思辩教育学;
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
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
基本观点:
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
④教育的(首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
基本观点:
①教育即生活;
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③学校即社会;
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
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凯洛夫、杨贤江等
代表观点:
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
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5.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
代表观点:
①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
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
③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
④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6.制度教育学:
代表人物:乌里等;
基本观点:
①教育学研究要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
②教育制度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和行政人员疏离的主要原因;
③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要做制度分析;
④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做显性的分析,也要对隐形的教育制度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