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第【1】篇〗一、学情分析:作为初一学生〔132班和137班〕在小学时已经对等量关系和等式的性质有所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要使学生从天平的特点中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

二、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掌握等式的性质。

在前面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本节内容借助于等式的性质这一工具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首先,通过天平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观察。

尝试分析归纳等式的性质。

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解方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确实定性,建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拟顺利地到达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变形为某=a 〔常数〕的形式;正确理解等式性质2中除数不能为0.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三、说教学策略〔一〕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演示拟方案进行如下操作:1.读〔看〕――议――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读图讨论法。

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那么。

〔二〕教学学法分析实际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

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

2024年《等式的性质》说课稿(精选3篇)

2024年《等式的性质》说课稿(精选3篇)

2024年《等式的性质》说课稿(精选3篇)《等式的性质》说课稿1(约2146字)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4-65页“简易方程”的《等式的性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解方程的依据,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

这节课的内容在简易方程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原来的教材中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只是初步的认识,并没有总结成概念性的东西,但学生实际运用时却需要概念来作支撑,所以在教材中作了调整,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演示实验,由具体实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抽象概括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课“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在上一节刚刚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教材中的作用,我把抽象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而简易方程是新课标“数与代数”中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且初步学会了列简单方程,而且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之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应用等式的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2.借助天平列式表示、讨论交流、归纳概括,经历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渗透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初步建立等式性质的基本模型。

【教学重点】直观体验并总结等式性质,初步运用等式性质变式。

【教学难点】等式性质2的猜测与验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写两个例子说明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完成后交流。

2.揭示课题:等式的性质3.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预设:是什么?什么用?为什么?)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研究等式性质1:(1)同加情况:①写等式出示P64茶壶茶杯天平图一,赋值,茶壶200g/个,茶杯100g/个。

学生根据图写出等式。

预设:200=100+100 或200=100×2②等式变形出示P64茶壶茶杯天平图二:两边同时放一个茶杯或茶壶,天平还会保持平衡吗?请用数学语言记录你的想法,后交流。

预设:放茶杯:200+100=100+100+100 200+100=100×2+100 放茶壶:200+200=100+100+200 200+200=100×2+200(2)同减情况:①写等式出示P64花盆花瓶天平图一:赋值,花盆x g/个,花瓶200g/个。

学生根据图写出等式。

预设:x+200=200×4②等式变形出示P64花盆花瓶天平图二:两边同时拿走一个花瓶,天平还会保持平衡吗?请用数学语言记录你的想法,后交流。

预设:x+200-200=200×4-200 x=600(3)小结:①天平两边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依然保持了不变的相等关系。

②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模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模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模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模板第【1】篇〗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方程解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

能力: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列出该问题的方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会根据已知条件,设未知数,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会估计方程的解.教学难点: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估计方程的解。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问题1.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一小时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1)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列式试试.(2)如果设A,B两地相距x km,你能分别列式表示客车与卡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吗?客车时间,货车时间 .(3)如何用式子表示两车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问题2:对于上述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的方程吗?问题3: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个有什么特点?二、探究新知问题4:你能归纳出方程的概念么?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三、典型例题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方程.(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了1700h,预计每月再用150h,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h(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小结:列方程时,要先设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写出方程.问题5:观察上面的例题,列出的三个方程有什么特点?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练习下列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2);(3);(4);(5);(6);(7);(8)问题6:能满足方程4x=24的未知数的值是多少?可以发现,当x=6时,4x的值是24,这时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x=6叫做方程4x=24的解.练习:x=1000和x=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课堂练习依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2)甲铅笔每支0.3元,乙铅笔每支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20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cm,高是5cm,面积是40,求上底.(4)用买10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15个小水杯,大水杯比小水杯单价多5元,两种水杯的单价各是多少?四、小结:(1)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征各指什么?该方程为整式方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式的性质-人教版 (5)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式的性质-人教版 (5)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式的性质-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 等式的应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等式的性质,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演示。

3. 活动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分享彼此的发现。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求解。

5.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提问等。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的掌握程度。

3. 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等式的性质。

2.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写一篇关于等式的性质的小论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2《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2《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2《等式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等式两边的数值可以相等。

2.能够通过观察等式中的数字和符号,判断其真假。

3.能够通过简单的变形,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二、教学重点1.理解等式的性质。

2.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巩固对等式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能够独立判断等式的真假。

2.通过简单的计算验证等式。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3.练习册及答案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如果1+2=3,那么2+1=?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提出问题老师出示一个等式:“3+4=6+1”,请同学们判断这个等式的真假,并解释你的理由。

3. 讲解等式的性质•等号的作用是连接等式两边的成分,表示两边的数量相等。

•等式两边的数值可以交换顺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4. 练习1.让学生列举2个真等式和2个假等式,并根据等式性质说明理由。

2.让学生验证以下等式是否成立:a.5+3=2+6b.8-4=7+1c.9-2=3+5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判断等式的真假和验证等式的方法,等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要认真掌握。

六、课后练习1.计算以下等式是否成立:a.4+2=6+1b.10-3=5+2c.8-5=2+62.列举1个真等式和1个假等式。

七、延伸拓展1.让学生自主设计几个相关的等式,让同学们相互验证。

2.带入实际生活中的等式:比如花园里的花朵数、课堂上的学生人数等情景。

八、教学反思通过该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等式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需要更多实例演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等式的性质。

以上便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本章内容为后续的方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等式的性质,他们可能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方程求解。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的性质的掌握和运用。

2.难点:对等式性质的理解,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等式的性质,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等式的性质,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等式的概念,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列出等式5+3=8,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小明再给你2个苹果,那么你和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引入等式的性质。

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等式的性质,包括: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同时,给出相应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PPT上的练习题,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求解。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小明给了小红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果小明再给你2个苹果,然后小红又给了你1个苹果,你和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求解。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等式的性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等式的性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等式的基本定义;
2.掌握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的值相等;
3.学会谈论等式的性质:相等的两边可以互相替换。

二、教学重点
1.等式的定义;
2.等式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1.谈论等式的性质:相等的两边可以互相替换。

四、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法;
2.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教师自制PPT,用等式举例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特点及定义。

2. 认识等式
•通过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等式,区分等号两边符号的异同。

•组织学生在黑板上写下等式,互相检查等式的正确性,促进学生培养认真、严谨的思维方式。

3. 探究等式的性质
•通过示范推算等式,引导学生观察等式,分析等式两边符号的变化和关系,加深对等式性质的认知。

4. 运用等式的性质
•引导学生自己找规律,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六、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促进,让学生的思考和表达空间更大,更加自由。

•在评价时,教师不仅需要评价学生的运用能力,还要考虑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创新性。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是学生能够“自由画笔”的起点,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体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3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3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3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小学五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等式,为初中学段的代数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等式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一定的恐惧心理,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难点: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等式的性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实际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问题,引入等式的性质。

展示一个等式,如2x + 3 = 7,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找到x的值。

2.呈现(10分钟)讲解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练习,如给出一个等式,让学生通过改变等式的两边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教师可以通过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小学五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交换位置等性质。

这些性质为学生将来学习方程的解法、比例的计算等初中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等式的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例子来进行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对于等式性质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等式的性质。

2.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加深对等式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等式的性质的定义和具体的例子。

2.准备一些实际的数学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题目引出等式的概念,例如:5 + 3 = 8,然后提问:如果我们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2,等式的结果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和探索等式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等式的性质的定义和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例如,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结果不变;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式的结果不变;等式的两边同时交换位置,等式的结果不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题目,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7 + 4 = 11,然后让学生尝试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2,看看结果是否发生变化。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等式的性质,使学生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本章内容包括等式的定义、等式的性质以及等式的运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等式的性质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如对等式的定义理解不深,对等式的性质运用不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等式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等式的性质,并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提高他们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定义,掌握等式的性质。

2.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式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数学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性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等式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概念,如“什么是等式?”等。

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等式的性质,并用实例进行说明。

例如,展示等式2x =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x的值。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等式的性质,并理解等式的运用。

3.操练(10分钟)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

例如,计算3x - 4 = 7的解等。

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等式的性质,如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

5.7《等式的性质》(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5.7《等式的性质》(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5.7《等式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

2. 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等式的性质。

2. 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

教学难点1. 理解等式的性质。

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等式的性质,举例说明。

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等式的性质。

3.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等式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等式知识。

2. 提问:什么是等式?等式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1. 讲解等式的性质,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 举例:2x 3 = 7,讲解如何通过等式的性质求解x的值。

3. 总结等式的性质,强调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乘除同一个数(不为0)后,等式仍然成立。

三、课堂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练习题包括等式的性质的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3.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小组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2. 实际问题可以是生活中的等式问题,也可以是数学题目。

3. 老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等式的性质。

2. 强调等式的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等式的性质。

2. 课后作业包括等式的性质的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后能够主动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等式的性质》(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等式的性质》(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3)游戏:设计等式性质相关的数学游戏,如“找不同”、“接力赛”等,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小组竞赛:组织小组之间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将等式的性质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增强课堂的视觉效果。
3. 拓展延伸:
- 阅读拓展Leabharlann 读材料,总结等式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 尝试证明等式的性质,使用不同的方法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
作业反馈:
1. 批改作业时,关注以下方面:
-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等式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 解题思路和方法,是否清晰、合理。
- 作业完成的态度和准确性。
六、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1)等式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介绍等式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平衡天平等,让学生了解等式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数学家的故事:介绍数学家如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等在等式性质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数学家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4.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 教师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形成解题策略。
6. 对学生在运用等式性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反馈和纠正,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讲解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使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概念和性质。
(2)讨论法:针对课程中的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说课第【1】篇〗第5单元简易方程第8课时等式的性质【说教学内容】:教材P64~65及练习十四第4、5题。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两边发生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观察、归纳、合作、学习新知。

【说教学准备】:天平、茶壶、茶杯、墨水、铅笔盒。

【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天平,知道天平的两边重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学会了等式和方程的含义:等号两边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2.同学们,你们做过天平游戏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等式的性质。

(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64页情境图的第一个天平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1个茶壶的重量与2个茶杯的重量相等。

引导学生小结:1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

追问:如果设一个茶壶的重量是a克,1个茶杯的重量是b克,能用式子表示吗?让学生尝试写出:a=2b(师板书)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可能会猜测出天平仍然平衡。

再追问: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加上的重量一样多。

教师先进行实际操作天平验证,让学生观察。

再演示这一过程,并明确:两边重量仍然相等。

小结:实验证明,1个茶壶的质量 + 1个茶杯的质量=3个茶杯的质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这些性质对于学生今后学习代数和方程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学符号和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等式的性质,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2.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等式的性质的定义、例子和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实物模型或者图片,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请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几个苹果?”来引入等式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几个苹果,我们可以怎样操作?从而引出等式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教学内容:课本第55-56页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2、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现在老师两只手中各拿了3支粉笔,两中手中粉笔支数的关系是怎样的?板书:3=3老师那手中的粉笔各拿下去一支,现在老师手中粉笔支数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谁能把这个过程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呢?3-1=3=1二、新知学习(一)等式的基本性质一1、探究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①天平演示:老师在天平的左盘放x克的物体,右边放50克的砝码,观察天平平衡,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用式子表示x=50②在天平的左盘在放入20克的砝码,观察天平怎么样了?怎样表示?x+20>50③猜想要想使天平平衡应该怎样做?x+20=50+20④天平左盘放100克砝码,又边怎样放天平平衡?x+20+100=x+20+100⑤左边拿去20克,观察天平出现了什么现象?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x+20+100—20=50+20+100—202、通过刚才的实验,对照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3、全班交流:小结: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练习:判断并说明理由①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②如果x=176,x+98=76—98()试做:根据等式的这个基本性质写出相关的等式:x=65x+()=65+()x—()=65—()(二)、探究等式的基本性质二1、出示:课件天平图,观察,写出式子x=105x=5X106x=6X102x=2X102、观察比较上面的两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对照式子说明理由)3、小结: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定义,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

2.能够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等式的性质。

2.等式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1.对等式两边同时加(减)相同的数,仍相等–如:a = b,则 a + c = b + c,a - c = b - c。

2.对等式两边同时乘以(除以)相同的非零数,仍相等–如:a = b,则 a \* c = b \* c (c ≠ 0),a / c = b / c (c ≠ 0)。

3.等式两边互换位置,仍相等–如:a = b,则 b = a。

等式的应用1.解方程–如:2x + 3 = 7,求x的值。

2.验证等式的性质–如:已知 a + b = b + a,验证其正确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复习等式的基本概念,介绍等式的性质。

2.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等式的性质。

3.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拓展:引入更多复杂的等式应用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3.练习:分组练习,让学生进行互相讨论解答问题。

五、教学评价1.考察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表现。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针对五年级学生学习等式的性质做了详细的安排,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等式的性质》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等式的性质》教案
在解答学生疑问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等式性质的理解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在运用等式性质时,容易忽视乘除同一非零数的条件。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通过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和加深对等式性质的理解。
-掌握方程的检验方法:通过代入原方程验证解的正确性;
-应用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并求解。
举例解释:
-对于等式性质的理解,以2x + 3 = 7为例,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减去3、除以2等操作,可以找到未知数x的值;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重点强调如何利用等式性质将方程简化,如x + 4 = 9,通过减去4找到x的值;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等式性质的运用,我会通过具体例子和逐步解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等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等式表示和解决购物中的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尺子和铅笔模拟等式的性质,通过实际操作来演示等式的平衡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等式的性质》课程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等式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数学问题;
2.提高学生数学抽象能力,让学生从具体的等式实例中抽象出一般性规律,形成对等式性质的认识;
3.增强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并利用等式性质求解;
-方程检验的思维过程:学生可能对方程检验的意义和步骤不清晰。
举例解释:
-对于等式性质的本质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明白等式性质不仅仅是操作,而是基于数学基本原理,如加减法的逆运算;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精选6篇】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精选6篇】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精选6篇】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篇一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是在学生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关于加减的)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

因此,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

一、猜想入手,激发学习兴趣猜想是学生感知事物作出初步的未经证实的判断,它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这时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一旦做出某种猜测,他就会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知识连在一起,就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就会主动参与,关心知识的进展,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二、操作验证,培养探索能力在探究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时,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

首先让学生把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然后思考讨论: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引导学生发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然后再让学生把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0”,结果怎么样?通过两次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等式的性质发现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发散思维,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对学生的五花八门的想法不急于评价,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一理,归纳出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通过“摆写想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也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例如:让学生运用“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规律,感悟等式的性质,这样的学习方式,学困生更像一个旁观者,教师该怎么办?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
决简单问题。

2、在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
基本性质的过程。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等式的基本性质,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
教学过程
1、复习
m+n=n+m () 4>3()
3x2+2xy () x+2x=3x()
3x+1=5y () 2x≠2()
通常用a=b表示一般的式子。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等式性质1。

(通过天平做游戏)
1、出示天平1。

(茶壶杯子图)
(1)提问:
①你能用等式表示平衡的天平吗?
②如果天平两边同时各放上1个同样的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吗?请你列个等式。

(2)学生思考,回到老师的问题,并写出相应的等式。

(3)教师订正。

2、出示天平2。

(1)思考:如果天平两边同时各放上2个同样的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吗?请你列个等式。

(2)学生思考,回到老师的问题,并写出相应的等式。

(3)教师订正。

3、出示天平图3。

(1)思考:如果天平两边同时各放上1个同样的茶壶,天平还保持平衡吗?请你列个等式。

(2)学生思考,回到老师的问题,并写出相应的等式。

(3)教师订正,
4、小组讨论。

回忆刚才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1)小组内讨论。

(2)展示汇报。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
A 天平的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物体,天平仍然平衡。

B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5、出示花盆、花瓶、天平图1。

(1)思考:
①你能用等式表示平衡的天平吗?
②如果天平两边同时拿走1个同样的花瓶,天平还保持平衡吗?请你列个等式。

(2)学生思考,回到老师的问题,并写出相应的等式。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订正。

6、出示天平图2.
(1)思考:如果天平两边同时那走2个花瓶,天平还保持平衡吗?请你列个等式。

(2)学生思考,回到老师的问题,并写出相应的等式。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订正。

7、出示天平图3。

(1)思考:如果天平两边同时那走2个花瓶,天平还保持平衡吗?请你列个等式。

(2)学生思考,回到老师的问题,并写出相应的等式。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订正。

8、小组讨论。

回忆刚才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组内讨论。

(5)展示汇报。

(6)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
A 天平的两边同时去掉一个相同的物体,天平仍然平衡。

B 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9、归纳总结:等式的性质1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用字母表示:a=b a±c= b±c。

10、做一做。

练习十四第四题。

二、学习等式的性质2。

1、出示墨水天平图1。

(1)思考:左边的墨水数量扩大到原来的2倍,右边的铅笔盒的数量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2)学生思考,回到老师的问题,并写出相应的等式。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订正。

2、出示墨水天平图2。

(1)思考:如果天平两边物品的数量分别扩大到原来的3倍、4倍、5倍……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2)学生思考,回到老师的问题,并写出相应的等式。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订正。

3、小组讨论。

回忆刚才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1)小组内讨论。

(2)展示汇报。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
A 天平的两边的物品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天平仍然平衡。

B 等式的两边同时扩大(乘以)相同的倍数,等式仍然成立。

4、出示排球天平图1。

(1)思考:
一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
用字母表示天平的等量关系。

(2)学生思考,回到老师的问题,并写出相应的等式。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订正。

一个皮球和三个皮球的同样重,即a=3b。

5、出示排球天平图2。

(1)思考:
如果把天平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两份,各去掉一份,天平还平衡吗?
(2)学生思考,回到老师的问题,并写出相应的等式。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订正。

6、小组讨论。

回忆刚才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1)小组内讨论。

(2)展示汇报。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
A 天平的两边的物品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仍然平衡。

B 等式的两边同时缩小(除以)相同的倍数,等式仍然成立。

7、小组讨论:等式的两边同时缩小(除以)相同的倍数,这个倍数能是0倍吗?
(1)小组内讨论。

(2)展示汇报。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
这个倍数不能是0,因为0做除数没有意义。

8、归纳总结:等式的性质2.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这个数不能是0),等式仍然成立。

用字母表示:a=b a×c= b×c
a÷c=b÷c (c≠0)
9、做一做。

要保持天平平衡,右边应该添加什么物品?
四、巩固拓展
利用等式的性质填空
1.如果2x -5=9,那么2x =9+()
2.如果5=10+x ,那么5x -( )=10
3.如果3x =7,那么6x =()
4.如果5x =15,那么x =()
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自主完成填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引导总结等式的性质)作业: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4、5题。

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
a=2b a+b=2b+b a=b 2a=2b
a+b=4b a+b-b=4b-b 2a=6b a=3b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等式的性质》一课,感受很多,现在我分亮点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对这节课进行一个自我剖析。

一、亮点
1、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教学步骤井井有条。

从复习等式引入,导探究等式的性质,再到巩固练习及课堂总结谈话,思路清晰,层层递进
2、板书简洁,突出教学内容和重点。

3、课件漂亮,便于学生观察天平的平衡情况和两边物体重量的变化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1、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一直在牵着学生鼻子走。

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所有得出的结论均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完成。

2、语言太死板,缺乏幽默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至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较少。

3、过度依赖课件。

毕竟课件上的天平只能看,而且结果是设置好了的,如果能把真实的天平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操作就好了。

4、板书等式的加法变形时多写了一组。

本来第二组等式是不再板书范围的,只准备板书加减乘除的等式变形各一组,但是上着课就忘记了,已经写上去了,再擦掉又显得不严谨,所以就没有改。

总的来说,这节课还没有达到“让学生学得愉快”这样一个一节好课的标准。

在以后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总是担心不能如愿完成教学任务就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他们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

课后反思二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解方程的基础。

在以前的教材里,学生是应用四则运算各部
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而且和中学教材不一致。

《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出发,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成功之处:
1、在直观情境中,按“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的方式教学等式的性质。

用天平呈现的直观情境形象地表示等式两边发生的变化及结果,有利于学生的直观感受。

又在学生观察、分析等式变化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概括出等式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初步发展了抽象概括能力。

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

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先从不是方程的等式过渡到方程,再由加同一个数过渡到减同一个数。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培养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教学时间分配上不合理,前松后紧,以后应加以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