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点知识专题复习学案4_中考物理教案(第二讲_测量和简单运动_1、机械运动及其描述)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机械运动学案
机械运动一、复习目标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选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3.理解: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二、复习重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三、复习难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四、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2.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
3. 值与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_____避免。
4. _________________、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
(二)运动的描述1.我们把物体的随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_______。
3.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
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这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
(三)运动的快慢1.在物理学中,把_____与_____之比叫做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用符号来表示。
2.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单位:m/s、km/h (1 m/s =____km/h)。
3.物体沿着_____且_____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无关。
4.变速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来表示,它只能粗略反映物体整体的运动快慢程度。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主要器材:小车、木板、垫块、金属挡板、和等。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金属挡板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五、巩固练习1.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3.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为45s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6m/sC.我们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D.一份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5.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房屋D.河岸6.如图为“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A.地球 B.月球C.太阳D.“天宫二号”7.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10.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斜面的作用是;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原因。
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物理中考复习教案教案标题:物理中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复习物理中考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
2.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物理相关的问题。
3. 学生将能够提高物理中考的应试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物理中考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力学、光学、电学等方面。
2.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物理相关的问题。
3. 模拟物理中考试题,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复习物理中考的重要知识点。
-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出与物理相关的问题。
2. 知识点复习(20分钟)- 依次复习力学、光学、电学等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 结合具体例子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 强调物理中考常考的重点和难点。
3. 问题解决(15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些与物理相关的问题,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4. 模拟考试(20分钟)- 分发一套物理中考模拟试卷给学生。
- 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试卷,模拟真实考试环境。
- 收集学生的答卷,进行评分和讲解。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要知识点。
- 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在解决问题和模拟考试中的收获和困难。
- 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物理学习和应试能力。
教学资源:1. 物理中考教材和课本。
2. 物理中考模拟试卷。
3. 实验器材和示意图。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问题解决和模拟考试的成绩,评估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改进方向。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提供更多的物理学习资源和习题。
2. 组织物理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3.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拓宽物理学习的应用领域。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能量转换、电磁现象。
教学重点: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滑轮组、温度计、音叉、凸透镜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复习基础知识:(1)回顾第一章至第六章的主要知识点。
(2)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结合例题进行解析。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展示能量转换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1)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1)布置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及时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2)强调易错点,提醒学生注意。
7.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结构图: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2. 例题解析:板书典型例题及解题过程。
3. 重点、难点提示:列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向右,另一个力向左,小车最终会向哪个方向运动?b. 一个人提着一桶水,当他的速度加快时,他对桶的提力会变大吗?a. 电风扇工作时,电能是如何转换成风能的?b. 热水器为什么能将冷水加热?2. 答案:(1)a. 小车最终会向右运动。
b. 不会,提力与速度无关。
(2)a. 电风扇工作时,电能转换成风能。
b. 热水器通过电能加热,将冷水加热。
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优秀教案
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初中阶段物理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为高中阶段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力学部分:牛顿运动定律、简单机械、能量守恒与转化2.热学部分:热现象、热力学定律、热量计算3.电磁学部分:电磁现象、电磁定律、电磁感应4.光学部分: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成像5.原子物理部分:原子结构、原子核物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电磁感应、光的成像2.教学难点:电磁感应、光的成像、热量计算四、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素养。
3.结合实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4.注重练习,巩固知识点,提高应试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力学部分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力有关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复习牛顿运动定律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引导学生回顾相关概念和公式。
3.简单机械讲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4.能量守恒与转化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能量的转化过程。
5.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答案。
第二课时:热学部分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热有关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热现象讲解热膨胀、热传导等热现象。
3.热力学定律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4.热量计算讲解热量计算的方法和公式。
5.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答案。
第三课时:电磁学部分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电磁有关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电磁现象讲解电磁感应、电磁波等电磁现象。
3.电磁定律讲解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波传播规律等。
4.电磁感应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感应定律。
5.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答案。
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全册)
第一讲、机械运动课时:第____课时 时间:________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1 Km=1000 m ;1 dm=0.1m ;1 cm=10-2m ;1 mm=10-3m ;1μm =10-6m ;1 nm =10-9m 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2.时间的测量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用滚轮法测量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离.(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 min= 360 s.(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15 s;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考点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一、复习内容:力学部分1. 重点概念:力、质量、重力、弹力、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2. 重点公式:F=ma、G=mg、F=μN、s=ut+1/2at^2。
3. 复习方法:通过例题解析,巩固基本概念和公式,提高应用能力。
二、复习内容:热学部分1. 重点概念:温度、热量、比热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
2. 重点公式:Q=cmΔt、Q=mL、Q=mh、Q=mΔH。
3. 复习方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热学概念,掌握热量计算方法。
三、复习内容:电学部分1. 重点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欧姆定律、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2. 重点公式:I=V/R、P=UI、W=UIt、Q=I^2Rt。
3. 复习方法:通过电路图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电学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内容:光学部分1. 重点概念:光线、反射、折射、透镜、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
2. 重点公式:n=sin i / sin r、1/f=1/v-1/u。
3. 复习方法:通过图像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光学概念,掌握光学公式。
五、复习内容:实验与探究1. 重点内容:力学实验、热学实验、电学实验、光学实验。
2. 复习方法:回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注意事项:1. 每个章节安排2-3个课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问、讨论。
3. 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适量练习,巩固复习效果。
六、复习内容:声学部分1. 重点概念:声音、音调、响度、音色、声速、回声、共鸣。
2. 重点公式:v=fλ、p=F/S、d=vt。
3. 复习方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声学概念,掌握声学公式。
七、复习内容:现代物理初步1. 重点概念: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核、粒子、光子、电子。
2. 重点公式:E=mc^2、λ=h/p。
3. 复习方法:通过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现代物理的基本概念。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3. 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考物理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电路分析。
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简单机械、透镜及其应用、电流与电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光线仪、电路元件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起重机吊重物、眼镜的透镜、电路短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重点难点内容,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与例题相似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性化辅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板书设计1. 力学部分: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简单机械2. 光学部分:光的反射与折射透镜及其应用3. 热学部分:热传递与热量4. 电学部分:电流与电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力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光的反射与折射练习题电路分析练习题2. 答案:见附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辅导。
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物理科普读物,提高兴趣。
组织物理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互动环节4.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测量、运动
复习单元一、测量的初步知识简单的运动总第教案教学目的: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2.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3.常识性了解长度测量的有效数字。
4.常识性了解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5.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7.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
8.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能应用它计算速度、路程、时间。
9.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能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路程、时间。
10.会用钟表测时间。
会测平均速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2.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
难点:1.有效数字及误差的初步概念。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类型:复习课课时:总4课时教学过程:1.知识点复习:2.要点点拨:(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为便于记忆,将其总结为五个字:认、放、看、读、记。
“认”即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放”即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量直线,刻度部分要贴近被测长度;“看”即视线与尺垂直;“读”即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即正确记录没量结果:数值和单位。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自然界中万物都在运动,大到天体,小到原子、电子都在发生位置变化,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
而我们平常所讲的运动和静止却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
如:车站上的朋友看到你随车远去,但你却看到车站及朋友逐渐离你而去。
在高速行驶的列车内,乘客们跟坐在家里一样下棋、谈话,即乘客仍相对静止。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物体对A物体位置变化时,对B物体的位置可以不变化。
对任何物体位置不发生变化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参照物的含义和作用为了确定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先选定一个假定是不动的物体作参照,以对参照物的位置来判断物体位置是否变化。
必须注意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参照物不同时,观察到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会不同。
由于人们生活在地球上,通常讲的运动和静止都是以地球为参照物,但并不能由此就认为只有地球才能做参照物。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如力、能量、电流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力学和电学相关的问题。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与摩擦力、重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力学基础知识,能量与能源的转换,电学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验器材(如弹簧秤、滑轮、电池、灯泡等)。
2.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如运动员推铅球、电路的点亮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实验演示与操作(15分钟):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
6.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键点。
六、板书设计1. 章节及重点内容。
2. 例题及解答步骤。
3. 实验原理和结果记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力的测量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简述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原理。
描述电路中的电流是如何形成的。
2. 答案:力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如使用弹簧秤直接测量重力,使用滑轮和绳索间接测量力的大小。
加速度a = F/m = 20N / 5kg = 4m/s²。
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原理:物体在高度变化过程中,势能转换为动能;在弹性形变过程中,弹性势能转换为动能。
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复习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物理科普书籍,参加科学活动,提高物理素养。
新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一、知识梳理1. 运动的描述- 运动状态的描述- 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2. 力的作用- 什么是力- 力的分类- 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作用效果描述3.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 第二定律- 第三定律- 常见力学问题的应用4. 能量- 能量的种类-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功和功率二、考点梳理1. 运动描述和分析- 运动状态的表示方法、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运动图像和图像分析- 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定律的应用2. 力的分析- 力的分类、作用效果的描述- 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 常见力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3. 牛顿运动定律- 三定律的描述和理解- 常见力学问题的应用4.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的种类、转化和守恒- 机械能的计算- 功和功率的应用三、考前复要点1. 强化运动描述和分析- 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判断和描述,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根据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运动图像和图像分析来解答题目- 掌握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定律的应用,尤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应用2. 强化力的分析- 对各种力的作用进行描述和分析,特别是各种摩擦力和弹力的作用效果- 掌握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可应对各种力的复合作用的分析- 熟练掌握常见力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3. 强化牛顿运动定律- 对三定律进行准确描述和理解,可用于各种力学问题的解答- 熟练掌握常见力学问题的应用方法4. 强化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对各种能量的种类进行准确判断和描述,尤其是机械能的计算- 掌握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定律和原理,可用于各种能量转化问题的解答- 熟练掌握功和功率的应用方法四、参考书籍- 《中学物理》人教版- 《物理课堂》人教版- 《中考物理全真模拟试卷》人教版。
测量及简单的运动复习导学案
测量及简单的运动导学案一、记忆类列举类知识点(一)机械运动1、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的。
这是运动的性。
2、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可以分为运动和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
3.参照物:(1)概念: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
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而言的。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应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
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
通常研究地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往往选择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也往往。
这就是说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速度的概念1、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是;二是。
2、定义:叫速度。
用字母表示。
它是表示的物理量。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其它常用的单位还有。
这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4、单位的意义:如一辆汽车的速度是72km/h,表示的意思是。
合m/s.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且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6、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测量方法:物体运动的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比值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如果你要测一下你从家到学校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和等器材。
分别测出你从家到学校所用的和所通过的,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
(三)长度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其它的单位还有。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2、刻度尺是用来测量的仪器。
在使用刻度尺前应该先观察。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该注意(1)。
(2);(3)。
测量的结果是由和组成。
记录测量结果时应该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面加。
4、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等,它们都统称。
5、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其它单位还有、等。
1.5h= 分=秒。
机械手表的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圈的时间是。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一、复习目标1. 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熟悉中考物理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二、复习内容1. 第一章:力学1.1 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1.2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1.3 牛顿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4 浮力、压强的计算和应用2. 第二章:热学2.1 温度、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2.2 热传递的原理和应用2.3 蒸发、沸腾的原理和应用2.4 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应用3. 第三章:光学3.1 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原理3.2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3 光的色散、光谱的概念3.4 眼睛、照相机、望远镜等光学设备的工作原理4. 第四章:电学4.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计算4.2 欧姆定律、功率的计算和应用4.3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4 电磁现象、电磁设备的原理和应用5. 第五章:声学5.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5.2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和区分5.3 声波的计算和应用5.4 噪声控制和声音利用的原理三、复习方法1. 讲解法:对重点概念、原理和规律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题目,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4. 练习法:布置适量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习题练习:评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3. 阶段测试: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物理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
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 习题库:中考物理习题及解析。
4.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六、复习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复习计划。
2. 强化基础知识,重点突破难点、考点。
3. 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复习效果。
物理复习教案(课题:简单的运动)
1、物理学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参照物.3、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5、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7、速度的公式及导出式:8、速度的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1m/s=3.6km/h.9、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10、在平均速度公式v=s/t 中s 物体运动的总路程,t 物体运动的总时间(包括中途停留的时间)11、测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v=s/t ,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钟表.1、1984年4月8日,我国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发射第一颗通讯同步卫星,它好象静止在天空上的某一点,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它是 的.这说明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2."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坐在奔驰的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向后退去---".上文中的描述选择的参照物是:"升起" "奔驰" "静靠" "后退" .3.某人从甲地步行到乙地,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1.5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2m/s,此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4 、一亮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
5、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 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则乙汽车的运动情况是:⑴ ⑵6、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 那么它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A 、4 m/sB 、4.8 m/sC 、5 m/sD 、 6 m/s 7、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篇:“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中考物理考试的核心知识点和重要概念;2.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能够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3.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中考物理考试的核心知识点和重要概念;2. 理解物理知识,并能够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能够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教学准备:1. 中考物理教材和相关教辅资料;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课堂练习题和解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物理相关的现象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与概念解析(20分钟)1. 通过讲解和示例,复习中考物理考试的核心知识点和重要概念,如力、功、能量等。
2.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解题技巧讲解与练习(30分钟)1. 分析中考物理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如如何分析题意、如何运用公式、如何进行单位换算等。
2. 给学生提供一些典型的中考物理试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进行解题过程的讲解和指导。
四、合作学习与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物理问题,鼓励他们共同思考和讨论解题思路。
2.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课堂练习与反馈(20分钟)1. 给学生一些课堂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实验和实践活动,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和试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第二讲 测量和简单运动
2019-2020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第二讲测量和简单运动一、复习策略1、机械运动及其描述(3)记住几种较典型的相对静止实例.如:①加油机与受油机,卡车与联合收割机.②同步卫星与地球或地面上静止物体.③顺流而下的竹排与江水.(4)运动的描述:速度和平均速度①公式:v=s/t.②单位:1m/s=3.6km/h.③几种速度的计算④熟悉几个常见速度.如:步行→约1m/s,自行车→约5m/s,声速,光速,超音速飞机v≥340m/s.2、长度的测量(1)单位(从大到小)光年,km(103m),m,dm(10-1m,1个手掌宽),cm(10-2m,1个手指宽),mm(10-3m), (10-6m),nm(10-9m),(10-10m,分子直径)(2)刻度尺的使用①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②选;③放(贴,齐,平);④看(视线与尺面垂直);⑤读(准确值+1位估读值+单位);⑥记.(3)特殊测量方法①累积法(纸张厚度,细铜丝直径);②替代法(圆柱周长,地图长度);③配合法(硬币直径,身高);④滚动法(花坛周长,汽车里程表);⑤公式法(一卷铜丝长度).3、时间的测量(1)单位(从小到大):秒(s),分(min),时(h),天,月,年.(2)秒表的读数:小格格数×大格圈值+大格示数.(3)列车时间的计算:24h×天数+分钟数.(4)特殊测量:单摆法,脉搏法.4、误差(1)误差不是错误(区别).(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3)减小误差的方法二、典例剖析例1、(天津)王刚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某同学的身高是15.8_________;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________.解析:同学的身高尺度是米,所以应为15.8 dm;物理课本长度为26 cm.答案:dm;cm例2、某同学用最小刻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下列四个数据中正确的是()A.1.8分米B.18.2厘米C.182.3毫米D.182.34毫米解析:用最小刻度为l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能准确到毫米,毫米的下一位还要估计出来,所以,判断数据是否正确就可以看这个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是不是最小刻度毫米位.如果是则正确,不是则错误.1.8分米的倒数第二位“1”为分米;18.2厘米的倒数第二位“8”为厘米;182.34毫米的倒数第二位“3”为毫米的下一位.所以上面这些数据均不正确.只有182.3毫米的倒数第二位“2”是毫米,所以选项C才是正确的.答案:C例3、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写出实验步骤.解析:一张纸很薄,直接用毫米刻度尺无法测量出其厚度,因此须采取特殊的测量方法,即用“累积法”.取相同的纸张叠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可以用毫米刻度尺测出来,然后再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便可以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了.实验步骤:(1)可以取课本第1页到第170页,叠加起来用力压紧;(2)用毫米刻度尺测出总厚度;(3)用测得的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85(一张有正反两页),就得到了一张纸的厚度.例4、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B.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C.误差是由测量者的粗心造成的D.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概念的题目,是否真正理解了“误差”和“错误”这两个概念,弄清它们本质的区别,知道产生“误差”和“错误”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如果你对解本题把握不大,就请你先回头复习“关于误差”部分的知识,再来解答本题.答案:D例5、一辆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2,则这辆小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B. C.D.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总时间为t,则前一半的路程s1=v1t1=v1(t/2),后一半的路程s2=v2t2=v2(t/2),总路程s=s1+s2,由公式可得.答案:A例6、(太原)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月亮躲进云里B.太阳从东方升起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解析:月亮躲进云里是以运动的云为参照物,感觉月亮是运动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的位置在不断改变;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是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感觉树木在运动;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是以他乘坐的电梯为参照物,感觉地面在离他远去.答案:B例7、(吉林省中考试题)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_________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________cm.解析:正确使用刻度尺时,要求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且刻度尺的刻度要贴近被测物体.图中木条B的边紧贴刻度尺的刻度,符合正确测量规则,由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它的长度,但木条A在木条B的上面,与刻度尺的刻度之间间隔着木条B,无法由刻度尺直接测量出长度,故对木条B的测量是正确的.物理学中的长度测量要求较精确,测量结果必须带有一位估读数字,即应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故图中木条B的长度应为3.37cm(其中最后的7为估读数,也可估读为6、8、9等数字).答案:B 3.37例8、(北京市海淀区中考题)观察如图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并简单说明.解析: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或以什么速度沿什么方向运动,都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图中小旗飘动的方向,显示的是以小旗为参照物时风运行的方向;右边楼房顶上的小旗向右摆动,说明风是向右吹的,而小船上的小旗也向右飘动,则小船可能与楼房一样,处于静止状态;小船上的小旗飘动方向说明风相对于小船是向右运动的,若此时小船向左行驶,则本来向右吹的风相对于它一定向右运动,即小船可能向左运动;小船还可能向右运动,但它的速度要小于风速,这样,风相对于它仍然是向右运动的,使船上的小旗仍会向右飘动.答案:小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静止;(2)小船向左运动;(3)小船向右运动,但船速小于风速.例9、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知()A.速度和路程成正比B.路程增大时,速度也增大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不变,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个定值,不能纯粹从数学角度理解公式,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选项A、B、C都不对,选项D正确.本题主要考查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是保持不变的,而速度只在大小上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这一比值始终是恒定值.答案:D例10、(汕头市中考试题)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3号”飞船于今年3月25日升空,4月1日顺利返回地面,在6天零18小时的时间里环绕地球转了108圈,设地球半径为6400km,飞船是在离地面1600km高的圆形轨道上环绕地球匀速运转(π取3.14),求:(1)该飞船绕地球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分钟?(2)该飞船绕地球运行一周所走过的路程是多少?(3)该飞船绕地球匀速运转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计算结果取1位小数)解析:利用公式及其变形式s=vt、可计算物体的运行速度、路程及时间,使用公式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解题格式的规范化.解:(1)飞船绕地球108周所用的总时间为:T=6×24h+18h=162h=9720min由飞船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2)飞船绕地球运行时,其运行轨迹是圆,它运行一周的路程就是圆形轨道的周长.S=2πR=2π(R地+H)=2×3.14×(6400+1600)km=50240km(3)由可知答案:(1)90min;(2)5.024×104km;(3)9.3×103m/s.例11、(南京中考试题)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m,一列长228m的列车以10m/s 的速度,通过此铁路桥,要用多长时间?解析:如图所示,火车由A处行驶到B处,就是火车通过此铁路桥的过程,由图可知,火车行驶的路程s应等于桥长加上火车长.已知:s车=228m,s桥=6772m,v=10m/s,求:t.解:s=s车+s桥=228m+6772m=7000m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火车通过大桥的含义,可借助示意图帮助分析,得出此时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物体长度与轿长之和.答案:700s:A2_37783 9397 鎗 30277 7645 癅z 35104 8920 褠l26536 67A8 枨35550 8ADE 諞39931 9BFB 鯻。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物理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中考物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知识掌握水平。
2.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做到知识与方法的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为未来学科选择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理解和记忆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定律原理。
2. 掌握物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复杂题目的解析和解决思路。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复习资料、中考真题等教学资源。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提及中考物理占比及重要性。
并进行一道简单而具有代表性的物理题目的启发式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二、知识点复习(30分钟)1. 按照中考物理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对于每个知识点进行复习和讲解,强调重点和难点。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以图示、实验演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和原理。
三、解题方法讲解(15分钟)1. 将常见的中考物理题目进行分类,介绍每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针对不同题型,通过示范演示和分析解题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解题要点和技巧。
四、中考真题训练(30分钟)1. 选择具有代表性和难度适中的中考物理真题进行训练。
2. 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题目,并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适量的作业,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下节课进行点评。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系统的复习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了物理知识的掌握水平。
通过解题方法的讲解和中考真题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机械运动一、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误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2、会利用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计算题3、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
其中尤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长度的测量估读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力学的初步知识。
四、教学过程做下面一组填空题,检测自主复习效果(见学案)知识梳理:1.长度的基本单位:___,时间的基本单位:___.2.长度的测量工具:_______,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3.用刻度尺测长度时,_______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____,不能歪斜;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_________.4._____值与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_____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_____避免.5._________________、选用_____的测量工具、改进________,都可以减小误差.1.物体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_______.3.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性.1.在物理学中,把_____与_____之比叫做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用符号_来表示.2.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单位:m/s、km/h(1 m/s =____km/h).(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3.物体沿着_____且_____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无关.4.变速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来表示,它只能粗略反映物体整体的运动快慢程度.考点举例: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例1:读出停表示数,物体长度。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 04
5、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 镜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 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
凸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四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也是光现象,讲述的是折射现象和物体的颜色的初步知识,是选学内容。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是理解透镜作用的
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4、光源发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其中 NN’是界面, 右侧是玻璃,BO 是入射光线,OC 是反射光线,OA
3.球面镜分凹镜和凸镜两种,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
平行射出。凸镜能使光线发散。
三、复习过程
(1)平面镜:
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
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 称
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四
第四章 物态变化(1)一、复习目的1、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图象及其意义。
3.掌握熔化、凝固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二、知识梳理 定义温度 摄氏度的定义工作原理测量 实验用温度计种类 体温计 寒暑表 使用 定义熔化 吸热 晶体熔化规律非晶体熔化特点 定义凝固 放热晶体凝固规律非晶体凝固特点三、复习过程(二)、温度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1).熔化: 固液之间 物 态 变 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2.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3.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
晶体还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测量和简单运动
一、复习策略
1、机械运动及其描述
(3)记住几种较典型的相对静止实例.如:
①加油机与受油机,卡车与联合收割机.
②同步卫星与地球或地面上静止物体.
③顺流而下的竹排与江水.
(4)运动的描述:速度和平均速度
①公式:v=s/t.
②单位:1m/s=3.6km/h.
③几种速度的计算
④熟悉几个常见速度.如:
步行→约1m/s,自行车→约5m/s,声速,光速,超音速飞机v≥340m/s.
2、长度的测量
(1)单位(从大到小)
光年,km(103m),m,dm(10-1m,1个手掌宽),cm(10-2m,1个手指宽),mm(10-3m),(10-6m),nm(10-9m),(10-10m,分子直径)
(2)刻度尺的使用
①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②选;
③放(贴,齐,平);
④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⑤读(准确值+1位估读值+单位);
⑥记.
(3)特殊测量方法
①累积法(纸张厚度,细铜丝直径);
②替代法(圆柱周长,地图长度);
③配合法(硬币直径,身高);
④滚动法(花坛周长,汽车里程表);
⑤公式法(一卷铜丝长度).
3、时间的测量
(1)单位(从小到大):秒(s),分(min),时(h),天,月,年.
(2)秒表的读数:小格格数×大格圈值+大格示数.
(3)列车时间的计算:24h×天数+分钟数.
(4)特殊测量:单摆法,脉搏法.
4、误差
(1)误差不是错误(区别).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3)减小误差的方法
二、典例剖析
例1、(天津)王刚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某同学的身高是15.8_________;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________.
解析:同学的身高尺度是米,所以应为15.8 dm;物理课本长度为26 cm.
答案:dm;cm
例2、某同学用最小刻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下列四个数据中正确的是()
A.1.8分米B.18.2厘米
C.182.3毫米D.182.34毫米
解析:用最小刻度为l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能准确到毫米,毫米的下一位还要估计出来,所以,判断数据是否正确就可以看这个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是不是最小刻度毫米位.如果是则正确,不是则错误.1.8分米的倒数第二位“1”为分米;18.2厘米的倒数第二位“8”为厘米;182.34毫米的倒数第二位“3”为毫米的下一位.所以上面这些数据均不正确.只有182.3毫米的倒数第二位“2”是毫米,所以选项C才是正确的.
答案:C
例3、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写出实验步骤.
解析:一张纸很薄,直接用毫米刻度尺无法测量出其厚度,因此须采取特殊的测量方法,即用“累积法”.取相同的纸张叠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可以用毫米刻度尺测出来,然后再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便可以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了.
实验步骤:
(1)可以取课本第1页到第170页,叠加起来用力压紧;
(2)用毫米刻度尺测出总厚度;
(3)用测得的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85(一张有正反两页),就得到了一张纸的厚度.
例4、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B.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C.误差是由测量者的粗心造成的
D.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概念的题目,是否真正理解了“误差”和“错误”这两个概念,弄清它们本质的区别,知道产生“误差”和“错误”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如果你对解本题把握不大,就请你先回头复习“关于误差”部分的知识,再来解答本题.
答案:D
例5、一辆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2,则这辆小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B.C.D.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总时间为t,则前一半的路程s1=v1t1=v1(t/2),后一半的路程s2=v2t2=v2(t/2),总路程s=s1+s2,
由公式可得.
答案:A
例6、(太原)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月亮躲进云里
B.太阳从东方升起
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
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
解析:月亮躲进云里是以运动的云为参照物,感觉月亮是运动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的位置在不断改变;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是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感觉树木在运动;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是以他乘坐的电梯为参照物,感觉地面在离他远去.
答案:B
例7、(吉林省中考试题)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_________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________cm.
解析:正确使用刻度尺时,要求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且刻度尺的刻度要贴近被测物体.图中木条B的边紧贴刻度尺的刻度,符合正确测量规则,由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它的长度,但木条A在木条B的上面,与刻度尺的刻度之间间隔着木条B,无法由刻度尺直接测量出长度,故对木条B的测量是正确的.
物理学中的长度测量要求较精确,测量结果必须带有一位估读数字,即应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故图中木条B的长度应为3.37cm(其中最后的7为估读数,也可估读为6、8、9等数字).
答案:B 3.37
例8、(北京市海淀区中考题)观察如图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并简单说明.
解析: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或以什么速度沿什么方向运动,都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图中小旗飘动的方向,显示的是以小旗为参照物时风运行的方向;右边楼房顶上的小旗向右摆动,说明风是向右吹的,而小船上的小旗也向右飘动,则小船可能与楼房一样,处于静止状态;小船上的小旗飘动方向说明风相对于小船是向右运动的,若此时小船向左行驶,则本来向右吹的风相对于它一定向右运动,即小船可能向左运动;小船还可能向右运动,但它的速度要小于风速,这样,风相对于它仍然是向右运动的,使船上的小旗仍会向右飘动.
答案:小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静止;(2)小船向左运动;(3)小船向右运动,但船速小于风速.
例9、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知()
A.速度和路程成正比
B.路程增大时,速度也增大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不变,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个定值,不能纯粹从数学角度理解公
式,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选项A、B、C都不对,选项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是保持不变的,而速度只在大小上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这一比值始终是恒定值.
答案:D
例10、(汕头市中考试题)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3号”飞船于今年3月25日升空,4月1日顺利返回地面,在6天零18小时的时间里环绕地球转了108圈,设地球半径为6400km,飞船是在离地面1600km高的圆形轨道上环绕地球匀速运转(π
取3.14),求:
(1)该飞船绕地球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2)该飞船绕地球运行一周所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3)该飞船绕地球匀速运转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计算结果取1位小数)
解析:利用公式及其变形式s=vt、可计算物体的运行速度、路程及时间,使用公式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解:(1)飞船绕地球108周所用的总时间为:
T=6×24h+18h=162h=9720min
由飞船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
(2)飞船绕地球运行时,其运行轨迹是圆,它运行一周的路程就是圆形轨道的周长.
S=2πR=2π(R地+H)=2×3.14×(6400+1600)km=50240km
(3)由可知
答案:(1)90min;(2)5.024×104km;(3)9.3×103m/s.
例11、(南京中考试题)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m,一列长228m的列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此铁路桥,要用多长时间?
解析:如图所示,火车由A处行驶到B处,就是火车通过此铁路桥的过程,由图可知,火车行驶的路程s应等于桥长加上火车长.
已知:s车=228m,s桥=6772m,v=10m/s,求:t.
解:s=s车+s桥=228m+6772m=7000m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火车通过大桥的含义,可借助示意图帮助分析,得出此时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物体长度与轿长之和.
答案:7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