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古籍数字化概说-中国国家图书馆
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
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是指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并认定为国家珍贵文化遗产的一批古籍文献。
这批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是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据。
接下来,我将以简体中文为您介绍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籍。
其中一本古籍是《天工开物》。
它是明代沈括的著作,全书分为18卷,涵盖了天文、地理、水利、轮机、冶金等多个学科领域。
书中记载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科技水平和工艺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本古籍是《四库全书》。
这是清代文字学家石玉昆等人主编的大型文集,共纂成36部,收录了中国五千多年的古籍文献。
《四库全书》成为了中国古代图书馆中最重要的藏书之一,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集大成者。
还有一本重要的古籍是《红楼梦》。
它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满族家族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人性的复杂性。
《红楼梦》以其深刻的描写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此外,还有《资治通鉴》、《史记》、《诗经》等一系列古籍也是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中的代表之一。
这些古籍不仅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变迁和演变。
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的收藏和保护工作,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古籍不仅具有历史记载的价值,更是我们了解古代智慧和思想的窗口。
通过研究和阅读这些古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从中受到启迪和启发。
在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科技的发展下,国家对于这些古籍珍品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保存环境、数字化转化和出版传播等问题。
然而,无论面临怎样的挑战,我们都要以珍视国家珍贵古籍为出发点,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让这些古籍能够永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照亮道路。
总的来说,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代表了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中国国家图书馆
组织体系
队伍建设
机构部门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编员工1529人,本科学历以上占86%;其中,正高级职称65人,副高 级职称398人,中级职称717人,初级职称235人。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设有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业务管理处、党群 工作办公室、纪检监察处、审计处、离退休干部处、国际交流处(台港澳交流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法律事务 处、保卫处、基建工程办公室、研究院、中文采编部、外文采编部、典藏阅览部、立法决策服务部、参考咨询部、 数字资源部、信息技术部、缩微文献部、社会教育部、展览部、古籍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民国时期文 献保护工作办公室、《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工作办公室、国图艺术中心、出版部、后勤服务管理中心、 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处、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处33个机构部门。
1、本馆开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3周岁读者开放,13至15周岁读者入内须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其他读者凭国 家图书馆读者卡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入内。
2、本馆闭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6周岁并持有国家图书馆读者卡的读者开放
3、少年儿童馆接待15周岁及以下少年儿童,凭读者卡入内。学龄前儿童须有监护人陪同,陪同监护人(限 一位)凭有效证件入内。
中国国家图书馆简介
中国国家图书馆简介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旧称北京图书馆,一般简称“国图”。
裙楼分布在主楼两侧,并形成两个面积甚大的天井,天井内为花园,形成楼中有园的独特景致,群楼地上5层底下1层,分布着图书馆的各个功能单元,设有个各具特色的阅览室46个,其中开架阅览室23个,日均可接待读者六、七千人次。
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
包括北海公园附近的文津街分馆,馆舍面积共17万平方米。
国家图书馆每年大约要接待海内外读者400多万人次。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撷萃。
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例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
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
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中国少数民族文献、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
外文善本中最早的版本为1473-1477年间印刷的欧洲“摇篮本”。
这部分藏品极为珍贵,闻名遐迩,世界瞩目。
截至到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2500多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
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2007年6月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中国国家图书馆简史国家图书馆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西周的盟府、秦代阿房宫的藏书可视为古代国家图书馆的雏形。
图书馆的古籍与文化遗产
古籍的艺术鉴赏价值
01
古籍作为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其装帧、 版式、书法、绘画等方面都体现了古代艺术的高度成就。
02
通过对古籍的鉴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艺术的特点和风格
,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古籍的收藏和鉴赏也有助于推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促进文化
03
产业的繁荣。
古籍的历史研究价值
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数字化图书馆具有便捷性、可检索性、可复制性和可分享性等优势,使得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下 载和打印古籍文献。
挑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确保数字化图书馆的数据安全、版权保护以及长期保存成为亟待解 决的问题。同时,如何平衡古籍的保护与利用,防止过度商业化也是数字化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03
图书馆古籍的数字化与数 字化图书馆
古籍数字化技术
扫描与OCR识别
数字化存储与备份
通过高分辨率扫描将古籍转化为数字 图像,并通过光学字符识别(OCR) 技术识别文字,实现全文检索。
将数字化的古籍数据存储在服务器或 云端,并定期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 全可靠。
数字化修复
针对古籍的破损和老化现象,采用数 字化技术进行修复,如数字拼接、去 污、增色等,以恢复古籍原貌。
图书馆的古籍与文 化遗产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8
目 录
• 图书馆古籍的概述 • 图书馆古籍的类型 • 图书馆古籍的数字化与数字化图书馆 • 图书馆古籍的文化遗产价值 • 图书馆古籍的保护与利用 • 图书馆古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图书馆古籍的概述
古籍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籍是指古代的文献资料,包括 手抄本、印刷本、石刻本等,具 有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 价值。
古籍数字化实践与探讨——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字化为例
古籍数字化实践与探讨——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字化为例计思诚【摘要】古籍数字化是古籍保存、整理和利用的必然趋势.文章结合《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字化工作,从古籍数字化设备甄选、元数据著录、图像采集、图像处理以及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对古籍数字化实践进行探讨,指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合理化建议.【期刊名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5页(P100-103,109)【关键词】古籍数字化;古籍保护;古籍数据库发布平台;国家珍贵古籍【作者】计思诚【作者单位】云南省图书馆【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5.12017年2月28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等4家单位在国家图书馆首次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本次发布的古籍资源均为各馆所藏特色资源,加上此前已发布资源,总量达到2.4万部,读者实名注册后便可免费查阅使用。
本文在前人研究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字化实践中的体会,对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总结。
1 云南省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概况从2008年3月1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开始公布,到2016年3月27日公布的第五批,我国已公布《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274部。
国家珍贵古籍包括甲骨文、简帛古籍、敦煌遗书、宋至清汉文古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碑帖拓本、舆图和外国文字古籍等,是最珍贵、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民族典籍文化遗产。
云南省内共14家古籍存藏单位及个人共235部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包括汉文珍贵古籍174部,少数民族珍贵古籍61部。
在汉文珍贵古籍里,有现存云南最早的写本——大理保安八年(1052)大理国写经《护国司南抄》;有存世不多的、装祯形式为旋风装的大理保天八年(1136)写本《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有云南大理國刻本《佛說長壽命經》,元延佑五年(1318)中庆路清凉山报国禅寺刻《大华严方广普贤灭罪称赞佛名宝忏》;约在元代至顺三年到至元二年(1332-1336)前后,徽政院主持,在大都弘法寺刻《官刻大藏经》和明万历十七年至清康熙十五年刻的一万二千六百余卷《嘉兴藏》等大藏经典;有北宋哲宗二年绍圣二年(1095)刻本《春秋经传集解》;有宋刻递修本《南齐书》《北齐书》《周书》;有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佑刻《鄂国金佗粹编》;有代表性的稿本《东塾着稿》;有顾炎武纂辑的钞本《肇域志》。
古籍数字化方案
DESi拓展应用方案古籍数字化方案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古籍数字化的源泉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拥有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库。
而古籍正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瑰宝,代表着中华文化底蕴的汉语文古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古代文明的象征,维系中华传统文明的进步与传承,也是我国各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一项对国内22个公共图书馆和38个学术图书馆的调查表明:这些图书馆中藏有1400多万册古籍。
专家估计全国古籍藏量应当在5千万册上下。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
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
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
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
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
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古籍数字化的意义古籍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财富。
正由于其弥足珍贵,普通的读者是不可能接触到这些稀世珍品,据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张志清副主任介绍,一部古籍每翻阅一次都会使它“折寿”60年。
另一方面,古籍由于年代久远,纸张极易风化粉碎、残破、变形、霉变,形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许多典籍早已荡然无存。
明代叶盛说:“夫天地间物,以余观之,难聚而易散者,莫书若也。
”如何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典籍,如何使之走下神坛,让这些“昔日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一般人能领略其博大精深;如何弘扬中华文化,让全世界的华人、汉学家方便了解研究中国的文学作品以及历史、军事和哲学;如何使文史研究工作者能够快速找到所需资料,提高他们的研究效率……是图书馆界和IT界的共同的心声和梦想,也是每一个关注民族文化的国人的梦想。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历史与发展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图书馆,也是世界顶尖的图书馆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期刊、报纸等,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在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国家图书馆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发展,不断推进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历史沿革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09年,当时北洋政府创立了京师图书馆,创始人是梁启超。
在此基础上,1931年成立了民国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古籍,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民国图书馆改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同时成为新中国成立後中央重要的文化机构。
195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始大规模建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在建馆初期,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内外搜集书籍的运动,其中包括了中外各类出版物、地方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图书、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民间出版物等,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973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舍始建新址,2019年,新馆舍竣工后,中国国家图书馆重归于位,恢复了它的地位和荣誉。
二、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与藏书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现代化建筑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这座图书馆被誉为“世纪之馆”,展现出我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成就。
同时,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量也在不断增长,目前,它的藏书已经超过了4224万册,其中珍贵古籍就有300多万册,主要涵盖古代汉、藏、满、蒙、维吾尔等民族文字文献和各胡同流变等珍贵专著以及海内外各类专业书籍,几乎涵盖了中外所有的学科门类。
三、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科研成果中国国家图书馆也是中国图书情报界的重要科研机构,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攻克了一批关键领域技术难题,打造出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
其中著名的科研项目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文化运动书目整理工程”、“中国现代文献研究与整理工程”、“中国古籍善本数字化技术研究与资源构建”等。
我国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发展现状及其思考
会议 ,古籍数 字化是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 。参会期 间及 会
后 ,笔 者 对各 公共 、高 校 图 书 馆 古 籍 数 字 化 情 况作 了 深 入
了解 ,掌握 了大量第一手 资料 ,现将这 些内容介绍 如下 ,
仅供图书馆界同仁参考。
一
提供服务 ;敦煌遗书 、西夏文献和石刻拓片资源库正在建 设之中 ,古籍影像资源库 目前 已开始建立 。上 海图书馆 已
维普资讯
Co t mpo a yLi r r ne rr b ay
Vo18 No 1, a c 20 6 . 5, . M r h, 0
我国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 发展现状及其思考
刘 安 琴
陕 西省 图 书馆 ,西安 7 0 6 10 1
【 摘 要】通过参加全国古籍工作会议 ,对公共 、高校 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最新发展动 态有 了全面 了解 ,并提 出了公共 图
Li q n u An i
S a d Pr v n l Li r r ,Xi n 7 0 6 h mu o ida b a y ' 10 1 a Ab t a t Th p p r d sr e t e t t d v l p n f dg t ai n o e a ce t b o s on s u e p o l ms i e sr c : e a e e ci s h h e e eo me t o ii z t b s i o f t n in o k ,p i t h o t t r b e h n t h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 以“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为中心的古籍数字化工作
为中心的古籍数字化工作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引领古籍数字 化新篇章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引领古籍数字化新篇章
中华古籍,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一 直备受。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保存难度大,以及利用不便等原因,这些宝贵的 文献资料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瑰宝,我国政府积极推进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其中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中华古籍资源库”的建 设。
(2)技术难题:虽然已开展了一些数字化工作,但在技术上仍存在一些难题, 如如何更好地保留古籍的原貌和信息,如何提高数字化效率和准确性等问题。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华古籍的数字化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在这个过 程中,国际合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演示将探讨中华古籍数字化的国际 合作的重要性和相关问题。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引领古籍数字化新篇章
“中华古籍资源库”是一个以数字化方式保护和利用古籍的综合性平台,其 建设的核心是古籍数字化工作。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 成果。通过对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的古籍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数字化 加工,我们成功地抢救和保护了大量珍贵的古籍。同时,我们也注重提高数字化 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化,以确保数字化信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引领古籍数字化新篇章
总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斐然,其中以“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为 中心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全面数字化保护和高效利用 古籍资源,我们不仅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文化的 交流与互鉴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中华古籍资源 库”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实现全球范围内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古籍数字化-1113
古籍数字化:现状、问题与趋势——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看吴宣德2004-02-26 13:04:28 阅读9067 次摘自“明月清风”网站中国史研究网络资源导航文章搜索研究论文近期热点文章累计热点文章∙古籍数字化:现状、问题与趋势——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看(吴宣德)∙网络文史信息检索、浏览与存储技巧(陈爽)∙繁难汉字查询软件MiniDict2. 2下载(bbinn)∙咫尺应须论万里:说电子版《四库全书》(范子烨)∙中国繁难文字字表初编(范子烨)∙试论中国古籍数字化与人文学术研究(史睿)∙《历史研究》关于文献引证标注方式的规定(历史研究编辑部)∙《中国史研究》杂志文本稿规范(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全文检索软件简介(书同文)∙Word方括号“[ ]”脚注便捷工具下载(增强版)(苏卫国)∙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文献数字化与国际敦煌学项目(孙利平、林世田)∙网络时代与文史研究(陈爽)题记:这是我2002年9月参加“汉文化联盟”第二届汉文化资料库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
近因人索要,网上未见下载,故刊于此。
原文写作之时,正值google被封,随后又逢“七一”,搜罗资料颇为不便,故文章最后一部分没有最后完成。
特别抬出罗先生一文,实行文需要,非谓笔者对此无有所思也。
事过境迁,目今焦头烂额,已无心再去“遐想”当年了。
载文网上,聊示纪念而已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大型电子文献资料库的开发和建设,近年来业已成为学术界和相关技术部门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个话题中,古籍的数字化也得到了高度重视。
并且,伴随着一些重要产品的发行,数字化的古籍在学术研究中的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
而古籍数字化的价值,也正是在这样的使用中一点一点体现出来。
然而,仅就笔者个人的专业应用来看,古籍数字化在技术处理和用户的使用需求之间仍然有一些距离。
本文即拟对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供有兴趣者参考。
因笔者对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相关产品了解很少,取例有所偏重,尚祈读者谅之。
中国古籍数字化的现状与展望
谢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唐诗》 《先秦魏晋南北朝诗》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十三经》 《全唐文》 《诸子集成》
二、古籍数字化工作之检讨
古籍数字化的格局
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
北京大学的《全宋诗》 深圳大学的《红楼梦》 ……
二、古籍数字化工作之检讨
古籍数字化的格局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
古籍内容的数字化
台湾地区的古籍数字化
台湾中央研究院“翰典全文检索系统” 台湾中央图书馆“数位典藏计划”
一、中国古籍数字化之现状
古籍内容的数字化
中国大陆的古籍数字化
书同文公司
《四库全书》与《四部丛刊》 采用UNICODE DC与XML结合 版面还原 全文检索 字(词)频统计 知识工具
一、中国古籍数字化的现状
古籍内容的数字化
中国大陆的古籍数字化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项目(详后)
一、中国古籍数字化之现状
古籍内容的数字化
宗教文献的数字化
CBETA中华电子佛典协会的“线上藏经阁”
一、中国古籍数字化之现状
古籍内容的数字化
网上主要中文古籍数据库调查统计表
二、古籍数字化工作之检讨
古籍数字化的格局
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
古籍内容的数字化
中国大陆的古籍数字化
国学公司
国学宝典与《中国历代基本典籍库系列》等 全文检索 统计 摘录 打印输出 生成卡片 浏览
一、中国古籍数字化之现状
古籍内容的数字化
中国大陆的古籍数字化
北京大学 “中国基本古籍光盘库工程”
计划收书一万种 书名、时代、作者、版本、篇目、全文检索 书签、批点、打印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
浅析我国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
浅析我国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馆藏的数字化能将使用计算机终端查阅图书全文成为现实,是实现图书资源信息化的一项有力措施,其意义十分深远。
但目前我国的馆藏数字化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通过鉴定等手段使馆藏数字化更好地在我国的各级图书馆中运用,并且发挥它的优势。
标签: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议一、馆藏数字化的概念及优势1.图书馆馆藏数字化的概念所谓的馆藏数字化是一方面指通过购买电子文献,下载网络资源等方式获取数字化文献信息,增强馆藏文献的数字化程度;另一方面是指在图书馆内部将非数字化文献数字化。
馆藏数字化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图书馆数字化管理而提出,主要在馆藏图书数量具有一定规模,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又较好的省、市一级国家综合图书馆,以及一些发达地区区、县一级图书馆进行。
2.图书馆馆藏数字化的优势2.1馆藏的数字化能够很好地保存古籍善本等重要、珍贵文献古籍善本等特殊文献,既具有罕见的史料价值,又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其中有些孤本、珍本,纸张已经变质变脆,而作为文献资料的古籍不可避免地要供人阅读。
而古籍善本数字化以后,读者可以通过光盘或者网络浏览阅读善本,可以任意查找珍本书籍,避免了直接翻阅古籍的诸多不便,从而解决了古籍善本保存和使用的矛盾。
2.2目录便于检索、可以执行搜索馆藏数字化的同时检索目录也完成了数字化。
想要读取某一种书籍,直接在分类中寻找即可。
同时电子文献还拥有更为强大的关键字搜索功能,比如在寻找某一类资料时,只需要输入关键字,也可寻找到很多有益的书籍。
这样在满足用户对文献的多种需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在线陈列,充分地向读者介绍馆藏,使读者充分地了解馆藏,以提高馆藏的利用率。
2.3对于使用的限制条件更低纸质文献在使用时需要考虑防水、防火、防盗等限制条件,使用的地点、时间都有限制性,特别是一些珍贵的文献条件甚至达到了苛刻的标准。
而电子文献不存在此问题,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网络登录就可以随意浏览,这大大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和空间。
古籍整理进入数字化时代
学科网道客巴巴豆丁网古籍整理进入数字化时代经过10年布局,中华书局数字化发展战略初见成效,自主研发的大型数字出版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于6月10日在京举行捐赠开通仪式暨发布研讨会。
研讨会上,中华书局向国家图书馆进行了捐赠。
《中华经典古籍库》是中华书局版点校本古籍的首度数字化,收录包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资治通鉴》等经典系列在内的权威整理本,一期收录300种,计2亿余字。
产品不仅提供了保留全部整理成果的数字文本,更实现了文本与原书图像的一一对照,并能自动生成引用格式,除支持全文检索外,还添加了独具特色的人名异称关联检索等。
邬书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对《中华经典古籍库》的上线服务,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百年老店中华书局紧跟数字化的步伐,与时俱进,推出了符合数字时代需要的中国古籍的经典产品,这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第二,这个库有别于国内外其他的古籍数据库,它设定的内容是权威的,是经过几代学者和出版人积累下的经典而集成的一个库。
虽然目前只有300种,但是它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相当一部分集成。
出版工人和一般的传播工人有区别,出版最重要的是工人在传播知识、信息,提供各种文化服务的时候有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功能――质量控制,要确定出版社的出版物代表了这个时代,是现在人类已有的最高水平的认识,如果没有做到这个,出版工作就失实了。
第三,这个数据库能更好地服务读者,并能大范围传播,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大家知道,以中国为例,我们从甲骨,到青铜名器、铸件、纸张印刷,每一次都是速度很快,而这次数字化进程还有本质区别,它使知识在更大范围,更大的空间,更方便读者使用。
在现行的数字化的条件下,大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阅读各种内容,几乎不受任何限制。
它使知识传播的效能和受众有了本质的变化,也就是说人类掌握的知识会越来越多,掌握知识的人在改造社会的时候起的作用就越大。
谭跃(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中华经典古籍库》是我国第一款基于整理本的古籍数据库,也是中国出版集团确立品牌与数字化发展战略以后第一个古籍数据库产品。
三类图书馆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及其利用探讨
数字化应用72图书情报\2018年第8期三类图书馆OA 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及其利用探讨林 伟珠海市图书馆,广东 珠海 519075摘要:文章对国家图书馆领军的OA 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公共图书馆联合共享的OA 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的OA 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等三类图书馆馆藏的OA 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及其利用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全面了解我国OA 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及其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籍;数字化文献;开放获取 中图分类号:G258.1;G2531 国家图书馆领军的OA 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1.1 国家图书馆的OA 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我国OA 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收藏的领军单位,所收藏的古籍和善本文献资源不仅继承了历代皇家珍藏,更广泛地继承了各代众多私人藏书家的毕生收集。
目前,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的“古籍”栏目中[1],共提供有36类OA 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
其中包括资源库系列的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华古籍资源库、中华医药典籍资源库(测试版)、中国方志库、中国类书库、中国丛书库、敦煌文献库、中国谱牒库和全四库;民国系列的民国图书、民国期刊、民国法律;国外系列的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全文影像数据库、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特藏资源;系统系列的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系统、全宋诗分析系统、全唐诗分析系统、二十五史研习系统;具有地域特征系列的敦煌遗珍、西夏碎金、徽州善本家譜;具有古籍文献类型系列的甲骨世界,收藏有历时84年的甲骨文献35000余片,占到中国102个公藏单位收录量的27.6%[2]。
还有碑帖菁华、数字方志、年画撷英、前尘旧影、宝卷新集、历代石刻史料汇编;以及宋人文集、中国古代典籍、四部丛刊、四部丛刊增补版、国学宝典、道教全书、二十五史考补、明清实录等古籍文献。
1.2 国家图书馆OA 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利用与通常的完全OA 数字化文献资源利用方式不同,国家图书馆的这些OA 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是采用的注册登录限定性OA 利用方式。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印刷图书逐渐被电子图书所取代,这使得人们在获取知识和阅读的方式上更加便捷和灵活。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里,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和获取知识的渠道。
作为一个数字化的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地访问和阅读丰富的数字化图书资源。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就可以登录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官方网站,来浏览和借阅数字图书。
这无疑给人们的阅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籍和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图书资源非常丰富多样。
它不仅收录了大量的国内外优秀的图书作品,还拥有丰富的期刊、报纸、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数字化资源。
这些资源丰富了读者的选择范围,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阅读需求。
无论读者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还是对科学技术有热情,都能在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资料。
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还提供了多种功能和工具。
读者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功能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或资料。
此外,还有书籍推荐、热门资源排行榜等功能,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当前热门的图书和资料,以及其他读者的推荐。
同时,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还提供了在线阅读、下载、分享等功能,方便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使用和利用资源。
除了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外,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还注重知识的保护和传承。
它采用了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字图书的存储和传输安全。
同时,它还与各大图书馆和出版机构合作,进行数字化图书的合作收集和数字化出版,以促进图书的保护和传播。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数字化的图书馆,更是一个文化传承和知识共享的平台。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开放、便捷和全面的阅读环境,让人们能够轻松地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无论是学生、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和知识收获。
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工作总结
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工作总结国家图书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宝库,其中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工作成为了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数字化,图书馆能够将纸质文献资料转化为电子格式,使之更加便于保存、传播和利用。
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图书馆在数字化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文献检索和阅读体验。
首先,国家图书馆通过数字化工作,将大量的纸质文献资料转化为电子格式。
这些包括了古籍、历史文献、期刊、报纸等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
通过数字化,这些文献资料得以永久保存,不再受到时间和环境的侵蚀,使之能够长期保存下去,为后人提供研究和学习的资源。
其次,数字化工作使得图书馆的文献检索和阅读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图书馆建立了完善的文献检索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检索所需的文献资料。
而且,数字化还使得文献阅读变得更加灵活,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在线阅读或者下载到本地进行阅读,极大地提高了文献利用的便利性。
此外,数字化工作也为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和学术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数字化的文献资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全球范围的传播,使得图书馆的珍贵资源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利用。
同时,数字化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研究者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文献资料进行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总的来说,国家图书馆的数字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使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得以更好地保存和利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工作还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文献资源。
希望国家图书馆在数字化工作上能够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我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文献服务。
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工作总结
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工作总结国家图书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知识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工作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数字化工作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数字化工作发展方向的规划和展望。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通过数字化技术,国家图书馆成功将大量的文献资料、历史档案、古籍珍本等重要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有效地保护了这些珍贵资源。
其次,数字化工作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阅读和查询方式,不仅节约了时间,还提高了检索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数字化工作也为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和教育普及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图书馆的文化资源,从而促进了社会的文化建设和进步。
然而,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数字化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尤其是对于古籍珍本等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其次,数字化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确保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另外,数字化工作还需要更加深入地与其他文化机构和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数字化工作的发展和应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工作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数字化工作的投入,提高数字化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以适应数字化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其次,加强数字化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建立数字化资源的长期保存和管理机制,确保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另外,加强与其他文化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数字化工作在文化传播、教育普及等方面的应用,实现数字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和价值。
总之,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数字化工作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数字化工作发展方向的规划和展望。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加大投入,加强合作,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工作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为社会的文化建设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观三馆一中心观后感
参观三馆一中心观后感前不久,我有幸参观了三馆一中心,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三馆一中心是指北京市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展示中心,它们集中展示着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机会。
当我走进北京市博物馆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的建筑和气势恢宏的门楼。
我可以感受到这里的浓厚的历史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了。
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各种珍贵的文物和古代艺术品,有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它们无一不展示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演变历程,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我深深地被这里的藏书量和多样性所震撼。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馆藏丰富、多样,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今中外各个领域。
在这里,我也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献和古籍,它们不仅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更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底蕴。
这次参观也让我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取新知识,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展示中心,我看到了一些数字化展示,这是当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古代文物和书籍进行数字化展示,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接触到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种数字化展示方式让古代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也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和研究。
这也让我深感科技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重要性,科技不仅可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也可以让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观完三馆一中心之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在各个领域都有着独特的特色,更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次参观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启发和感染,这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也更加坚定了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信心。
此次参观,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书籍文物数字化保护案例
书籍文物数字化保护案例书籍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珍贵的书籍和文物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保存,以保护其原始形态和内容,并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访问方式。
下面列举了10个书籍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案例。
1. 敦煌文献数字化保护:敦煌文献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手稿,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献进行影像扫描、文字识别和数据库建设,实现了敦煌文献的数字化保存和在线浏览。
2. 国家图书馆数字化计划:国家图书馆通过数字化计划,将馆藏的珍贵古籍、稀见书刊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了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化文献资源库,方便读者在线阅读和检索。
3. 英国大英图书馆数字化计划:大英图书馆通过数字化计划,对馆内的文献、手稿、地图等进行数字化保护,通过在线平台提供全球用户免费访问和下载。
4. 罗马图书馆数字化项目:罗马图书馆通过数字化项目,将古罗马时期的手稿和文献进行数字化保存,建立了一个全球最大的数字化图书馆,为研究者和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资源获取途径。
5.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数字化项目: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通过数字化项目,对馆内的珍贵书籍和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了一个全面而丰富的数字化图书馆,方便公众在线阅读和研究。
6. 美国国会图书馆数字化计划:美国国会图书馆通过数字化计划,将馆内的珍贵文献、地图、照片等进行数字化保存,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在线浏览和研究的平台。
7. 印度国家图书馆数字化项目:印度国家图书馆通过数字化项目,将馆内的珍贵手稿和古籍进行数字化保存,建立了一个数字化图书馆,为研究者和学生提供了便捷的资源获取途径。
8.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数字化项目: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通过数字化项目,将馆内的珍贵文献和照片进行数字化保护,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在线阅读和研究的平台。
9. 埃及国家图书馆数字化计划:埃及国家图书馆通过数字化计划,将馆内的古籍和手稿进行数字化保存,建立了一个数字化图书馆,方便读者在线阅读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贵古籍数字化概说——以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经典文化推广组数字化实践为中心赵大莹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经典文化推广组(以下简称推广组)于2011年3月成立。
有员工15人,年龄段是1979至1989年,可以说是全员80后。
与古籍馆其他以藏品立组不同,经典文化推广组是以功能立组。
目的是在古籍馆多年来以古籍特藏为中心的大众文化服务基础上,通过专门的业务科组来继续拓展渠道,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信息和相关文化产品,从而使古籍馆成为传统文化保存、发布、推广的重要文化单位。
因此推广组的工作宗旨是提供经典文化普及的高端服务,以文化出版物、学术讲座、专题展览、古籍在线资源等为实现形式。
在工作中,建设熟悉掌握经典文化精髓,具备经典文化整理、研究、再阐释能力、富有文化推广创新意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其基本业务工作可以分为两类:文献数字化和文化推广活动。
国内外对于古籍文献数字化的研究成果颇多,从古籍数字化的国际合作管理、古籍字库、元数据、数据库结构、知识挖掘等技术方面,皆有较为深入的讨论;对古籍文献扫描中的色彩管理等问题,也开始引起工作者的注意1。
随着全国图书馆界古籍数字化项目的开展,古籍数字化的图像采集作业规范化操作等实践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承担数字化工作的单位的重视。
对专门从事扫描的工作人员、对藏品管理人员、修复人员等直接参与古籍数字化工作的人来说,这些实践中的细节,能够帮助他们较为快速的上手操作,少走弯路。
因此,本文即以推广组成立五年以来的工作实践为主,简要概述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相关内容。
1兹举数例:关于中华古籍的数字化国际合作研究,如龙伟、朱云《中华古籍数字化国际合作及实践探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32—35页。
李荣艳、李云龙、梁蕙玮《国际中华古籍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及思考》,《图书馆学研究》2014年第6期,50—53,34页。
张文亮、党梦娇《古籍数字化国际合作问题探析》,《图书馆学刊》2015年第3期,1—4页。
对国内古籍数字化研究的进展分析,有常继红、魏晓峰《国内古籍数字化研究进展与启示》,《河北科技图苑》2014年第3期,82—85页。
古籍数字化标准问题的研究,如葛怀东《论古籍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图书馆学刊》2013年第1期,47—49页。
王海花、王睿《西北地区古籍数字化现状及标准化建设研究》《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年第1期,33—36页。
古籍知识挖掘方面,如史睿《古籍文献索引与知识发现》,《2005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2—9页。
色彩管理方面,如肖禹、王昭《论色彩管理在古籍数字化中的应用》,《图书馆学刊》2013年第9期,20—22页。
文津流觞第52期一、古籍数字化的主要内容现存中文古籍数量巨大,保存分散,读者利用困难,因此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古籍的内容转移到其他载体,可达到对古籍长期保护与有效利用目的。
这被称为古籍的再生性保护,也是目前我们文献数字化工作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工作涉及加工对象、工具、著录标准和操作者,以及协调管理的机构。
古籍的数字化加工过程具体可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古籍影像数据采集。
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以抄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等方式呈现的古代文献,转化为影像数据的形式。
根据数据格式的不同,还可以分成图像、文本以及图像加文本三类;根据内容的完整程度,可以分成部分数据和全文数据两类。
第二步,古籍书目和影像的数字化加工。
即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 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的内容信息,实现便捷准确的检索,满足知识发现的需要。
图1 国家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基于古籍馆所保存的资源类型,珍贵古籍数字化可以制作多种类型的数据库。
古籍数字化推广国家图书馆已经建成的特色数据库,包括:甲骨、敦煌遗书、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西夏文文献)、老照片、汉文古籍(含方志)、金石拓片、年画、舆图等(参见图1)。
其中,“甲骨世界”数据库内,既包括甲骨实物和甲骨拓片的图像,也有对应释文。
该库收录甲骨目录2964条,影像5932幅;甲骨拓片目录2975条,影像3177幅。
数据库资源的著录包括出土地点、时期、原骨属性、原骨尺寸、来源、释文情况、著录情况、旧藏编号、卜辞内容类别等,用户可依据著录设置的检索途径进行全文检索。
该数据库还具有工具库链接功能,如《甲骨文合集》来源表及释文部分、《甲骨文字典》、《金文字典》等,以便读者参考1。
可以说,想要把如此丰富、好用的数据资源提供给读者,需要大量后台工作。
包括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如书目数据库的规范,需要统一的机读目录格式,国家图书馆用的是CNMARC;统一的古籍著录原则,国家图书馆现在使用的是国家标准1987年国家标准的《古籍著录规则》,并参考2008年的修订版;统一的古籍分类法标准,国家图书馆目前正在整合善本和普通古籍书目数据,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善本的目录著录分类采用四部分类法,而普通古籍则采用《中国古籍总目》中的经史子集丛的五类分法;统一的主题标引依据,国家图书馆主要使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统一的字库标准,例如在多种异体字存在下,选用哪个作为正字,可以对应那些异体字,等等。
这些工作,非一组之力能够完成,通常需要几个科组乃至与馆外机构合作,才能继续开展。
不仅如此,数字化工作还包括藏品资源衍生品,包括各种整理出版的成果和研究专著、论文等的转化。
例如“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影印出版的古籍,古籍馆学人论著(包括《文津学志》、《文津流觞》)、文献整理成果(如《西夏文献中的汉文文献释录》)、文献保护会议论文集、善本书目等。
经授权,这些资源可以整合在相关的数据库中,对文献著录、索引编制、知识拓展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源。
这方面,国际敦煌项目(IDP)已经有所实践,其数据库不仅是敦煌遗书的全部影像,对某号敦煌遗书的著录目录(如王重民《敦煌劫余录》)、研究成果皆做关联,因此在浏览某一文书图像时,可以同时了解其研究成果与进展。
二、古籍数字化的规范作业1对该数据库的设计和介绍,可以参见贾双喜《甲骨及甲骨拓片影像数据库的设计和实验》,《文津流觞》第8期。
文津流觞第52期无论是文献出版、高仿复制、专题展览、数据库建设,其来源都是数字化的藏品图像。
目前,推广组主要负责古籍馆的珍贵古籍数字化的采集加工管理,以及部分专题数据库的策划。
尤其是一线采集,经过五年多的具体实践,也逐步摸索出适应工作需要的一些业务规范。
对于古籍影像的采集,值得一提的是傅斯年图书馆制作的详细的数字化流程,包括作业步骤、内容、具体规范等。
这为我们制定相关工作规范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合古籍馆的实际情况和数字化对象涉及的范围,推广组的规范作业要求人人了解库房管理制度,同时对数字化作业区进行安全管理,并在工作中细化和完善相关作业规范。
1.协作范围以古籍影印出版为例,从项目成立之日开始,数字化工作一般涉及五个科组,包括部门办公室、推广组、典阅组、修复组和立项科组(藏品所在科组)。
部门办公室为总协调,一般负责立项与合同管理,提交成品,并协调藏品流动。
立项科组负责提供藏品目录、配合修复组,给出藏品修复意见等。
典阅组、修复组和推广组主要在加工流程中分工合作。
其中典阅组负责藏品数字化前整理,包括书籍状况稽核、统计拍数、藏品出入库管理;修复组负责透字文献的衬纸或残损藏品的初步修整;余下的工作由推广组完成。
图2 古籍数字化作业一般流程从图2可以看到,接到藏品立项合同(附项目用书清单)、藏品出库清单后,古籍数字化推广推广组负责提归藏品、安排扫描或拍照。
这时要确认加工的需求,包括工期、数据参数、成品形态,在执行扫描和拍照过程中,要监护藏品安全,在完成扫描或拍照后,要进行图像质量检查,再根据要求转换格式、制作目录,刻盘或存盘,最后提交成品数据。
这些流程内的关键环节,如合同所附藏品清单的索书号、版本情况的核对,藏品出库清单整理,扫描、质检等分类登记表制作,文献提交清单等,都要有相关文本存档,以备查询。
2. 扫描作业2011年以来,推广组数字化加工的主要形式是古籍扫描。
使用的扫描仪有四种品牌:(1)意大利Metis扫描仪:有两种型号,其一为DRS 5070,适合扫描幅面比较大的文献,如地图等。
但是超过双A0幅面的文献,则需要拼图。
另一为DRS 750,为书刊扫描仪,适合A3以内文献。
(2)台湾虹光书刊扫描仪:Avision fb6080E,适合扫描A3幅面以内的文献。
(3)法国CopiBook(I2S)书刊扫描:主要适合A3以内的文献。
(4)德国赛数Zeutschel书刊扫描仪:适合扫描A3以内的文献。
从工作效率来看,每台扫描仪7小时可采集600ppi有效影像数据500—1200拍1,效率受图像分辨率高低要求、扫描对象保存状况及操作员熟练程度影响。
虽然速度上扫描仪远低于拍照,但图像质量高,受环境因素影响小,为目前主要的加工方式。
2011年,推广组还使用过照相机翻拍的方式。
其工作速度快,每分钟可拍照5—8张,一台相机7小时可加工2000拍。
其不足在于受光线、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非常大,相机本身的自动对焦功能不甚完善,对摄影师的专业技术要求很高,拍照生成的数据质量相对扫描较低;不同品牌相机的数据传输、软件兼容有时会出现问题。
因此除非极易碎、难以翻动却急需加工的文献,邀请专业摄影师进行拍照外,其余基本以扫描方式进行加工。
扫描加工的作业规范,主要包括电源管理、机器保洁、色卡与标尺的摆放、扫描区域的设定、文件命名、存储路径、图像质检、扫描登记、藏品管理等内容。
1按:在图像采集过程中,常用PPI作为描述图像分辨率的单位(pixels per inch),来表示输入设备的输入精度,如扫描仪,数码相机等,意即每英寸长度上有多少个像素。
图像ppi值越高,画面的细节就越丰富。
DPI指输出分辨率,是每英寸长度上有多少个打印点(dot per inch),是针对于输出设备而言的,一般的激光打印机的输出分辨率是300—600dpi,常见的冲印一般在150到300 dpi之间。
文津流觞第52期其中,色卡与标尺,对书籍而言,一般放在左侧或右侧(同一种书或同一项目用书最好统一位置),与书籍边缘保留1厘米左右间距。
如果是长轴手卷,则置于藏品上方,同样距离边缘1厘米左右。
灰度卡与彩色卡可以并列摆放,开本稍大者,可将灰度卡压在彩色卡的长度尺上。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是柯达色卡。
扫描区域一般指线装书籍的一个筒子叶(个别项目要求半个筒子叶或双半叶),大尺寸藏品则需要划分扫描区域(如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以便于数字化图像质量检查、拼图及数据存储管理。
图片文件命名一般采用藏品号+题名+册序+图像流水号的方式。
多册古籍,最好分级建立存储文件夹,按册序存储,以便未来查找数据。
图像质检,指对照古籍原件,逐个检查图像数据,包括是否缺叶(漏扫),图像清晰度、完整度、是否歪斜变形、色彩还原情况,是否有杂物(碎屑、毛发等杂质),文件命名是否规范等,质检情况要认证登记在《质检工作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