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谷子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作物栽培学第三章作物常量与品质形成
每果实粒数
粒重(果实重)
产量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自动调节现象,这种
调节主要反映在对群体产量的补偿效应上。
3.2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作物产量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光合器官、吸收器官及产 品器官的建成,离不开干物质的形成、运输、分配和
②维持较长的最适叶面积指数或光合势
③人工延长光照(设施化栽培,主要在果实成熟期)
4.2.2 作物产量库的调节
作物产品库容量的潜力调节
——作物光合代谢源的同化产物需要适宜的库容量接纳才能 形成产量,一定的目标产量必需保持足够的库容量。
——产品库容器官是代谢库,产品库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大。
——产品库容量的构成因素:
3.作物产量形成的特点 3.1作物的产量因素形成(yield formation):是在作物整
个生作物产量的形成过程
播种 单位面积穗数 每穗实粒数 粒重 分蘖期 拔节孕穗期 巩固阶段 抽穗期 果实成熟期 决定阶段
决定阶段
巩固阶段
决定阶段
双子叶作物产量的形成过程
“源”向“库”转运和分配的能力(潜力)。 ——不能简单地视“流”为某些器官或部位,而应 是“代谢势”。
作物形成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是“源、库、流”三者
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相互协调统一的结果。
4.2 作物产量形成过程的源、库、流调节 4.2.1 作物产量源的调节
生物学产量组成
90~95% 光合产物(产量源)
5~10% 矿质元素
光合产物源的影响因素:
产量源 = 光合面积×光合能力×光合时间-呼吸消耗
产量源要素的调节
作物栽培学第三章作物产量与品质
因此,要充分利用太阳光能,群体的最适叶面积 指数进大于1,高的可达5甚至更高。
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产量虽有密切关系,但幵非简单
的直线关系。 在叶面积指数较小时,光合产量随叶面积增加而成 比例增加;当叶面积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产量的增 加值逐渐减少,这是由于叶面积指数增加到一定程度 后,相云遮荫加剧,底部叶片的光合作用大大减弱, 叶面积增加不能弥补光合速率的降低,结果造成光合
第一节
作物的产量和产量形成
一、产量的概念及其构成因子
(一)产量的概念
作物生产的过程,是作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光合产物
,幵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的过程。作物产品的
数量取决于光合产物的生产量、积累量和向经济成分 的转化量。因此,常用光合产量、生物产量和经济产 量来衡量作物生产能力的高低。
(1)光合产量是指作物生育期中,通过光合作用生产 的各种有机物的总和,包括各种消耗在内,如呼吸 、害虫、机械损伤等引起的消耗或损失。
(3) 经济产量,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作物 主产品的收获量,即通常所指的产量。
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常用收获指数来
表示。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有时也称经济系
数。
收获指数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乊比, 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1. 产量构成因素
作物产量是按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品数量计算的。
几个叶片同时向穗部供应同化产物时,每一个叶子又有自己就近供应的
定向区域。大豆叶片的同化物,首先供给同位节上的豆荚,而较少运辒 它处。油菜开花后,角果的绿色表面可迚行光合作用,其同化产物以很
大的比例向种子运转和积累。
一些作物叶片的同化物同侧运辒,很少侧向运辒,甚 至位于茎右边叶片运出的同化物不能运往要求同化物
作物栽培学(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1.光能利用玉米产量的形成可用以下公式表示:生物产量=(光合强度×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呼吸消耗从上式不难看出:光合强度×光合面积×光合时间,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即光合作用;而呼吸消耗,即呼吸作用对产量的形成是一个负值。
这告诉我们,提高玉米产量,首先是提高光合作用,即提高光能利用率,其次是降低呼吸消耗。
目前,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经一是提高种植密度,二是控制成熟期,三是缩短生育期,增加复种指数,四是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
就玉米高产栽培而言,就是将玉米种植密度,按照当地的光照、温度、降水和土壤肥力等条件,调节到最合适的种植密度范围之内,通过早中熟品种,扩大光合面积,增加种植次数,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2.玉米的“库”与“源”关系简单的来讲:“源”即制造或供给光和产物的器官,如玉米的叶等绿色器官;“库”即接受光和产物的器官,如玉米的果穗等。
它们两者之间关系一方面存在着协作关系,即互为生存的条件,没有源,库就不能成为库;没有库,源就不能成为源;另一方面源库之间也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源大库小,就不能发挥源的作用,只有通过增大库容才能增加产量,源小库大,源是产量的限制的因素,只有通过扩大源才能增加产量。
源库之间的关系说明:当源库平衡时,且源库都较大时,才能高产,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就是源大库足且源库协调。
据研究:制约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源”还是“库”常因不同的杂交种而异。
高产品种是“库”限制了产量潜力的发挥,如果能改善雌雄小穗分化期和吐丝后的营养条件,增加果穗数和穗粒数,将有利于提高产量。
据贵州大学农学院2001年研究认为,“库”是限制披散型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源”是限制紧凑型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但不同类型玉米产量的高低将最终有“源”(叶片光合能力)决定的。
3.影响玉米产量形成的因素(1)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在玉米群体生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由小到大,一般在抽雄期前后达到最大,以后又下降。
浅析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适期播种是保证谷子全苗、壮苗的关键措施。应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 种时期和播种量,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精细整地
在播种前,应对土地进行精细整地,清除杂草、 残茬等杂物,使土壤细碎、平整,以便于播种和 出苗。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提高谷子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应根 据不同品种的特性和土壤肥力情况,确定适宜的 种植密度,以保证群体与个体的协调生长,充分 利用光能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机农业的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
03
通过谷子种植与畜禽养殖的循环发展,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利
用,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粟缘椿象
粟缘椿象是一种常见的谷子虫害,主要发生在谷子生长前期 ,对幼苗生长影响较大。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捕捉和药剂 喷雾等措施。
防治原则与注意事项
综合防治
安全用药
谷子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的 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 管理、合理轮作倒茬、药剂拌种和田 间喷药等措施。
在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注 意安全用药,遵循农药使用说明,避 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谷子瘟病
谷子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用 抗病品种、轮作倒茬、药剂拌种和田间喷药等措施。
谷子锈病
谷子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管理等措施。
谷子黑穗病
土壤肥力与施肥方案
土壤肥力
有机肥料
化肥
生物肥料
土壤肥力是影响谷子生长和产量 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种植前应对 土壤进行化验分析,了解土壤的 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指 标,以便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
谷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实施要点
谷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实施要点谷子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谷子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实施要点。
谷子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有机施肥技术、水分管理技术、种植密度控制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首先是有机施肥技术。
谷子对土壤的养分要求较高,因此有机施肥是提高谷子质量和产量的关键。
在土地准备阶段,应充分翻耕土壤,深翻15-20厘米,以使土壤松软透气。
在栽培前适时施入有机肥料,比如农家肥、畜禽粪便等。
在生长期间,根据需求适量追施氮、磷、钾等肥料,但要避免施肥过量。
其次是水分管理技术。
谷子是一种旱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低。
但在播种初期和抽穗灌浆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大。
在播种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发芽生长。
在抽穗灌浆期,应及时补充适量的水分,以保证谷子籽粒的充实和发育。
在其他生长期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灌溉,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再次是种植密度控制技术。
种植密度的合理控制是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谷子的种植密度为每亩10-15万株。
种植密度过密会导致谷子植株之间竞争激烈,影响谷子的生长和产量。
种植密度过疏则容易导致土壤蒸发过快,影响谷子的生长发育。
在种植时要根据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合理安排植株的密度。
最后是病虫害防治技术。
谷子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多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在土壤准备阶段,可以施用农药或有机肥料来杀灭土壤中的病虫害源。
在生长期间,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病虫害。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病虫害源,并合理轮作,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健康。
采用抗病虫害品种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物栽培学(谷子品种)
谷子品种1、晋谷21号化控简化间苗谷子:品种来源: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该技术特点是选择晋谷21号优良品种,利用化学制剂处理部分谷种与正常谷种按一定比例混匀后播种,当幼苗长到两叶时,一部分幼苗渐渐自然死亡,留下部分幼苗正常生长,从而达到免间或少间苗的目的,能有效减少养分消耗,培育壮苗。
具有省工节资、操作简便利于提高产量等特点。
操作要点及产量表现:该技术要求整地质量要高,避免粗糙大坷垃地和特别干旱地使用。
今年,我们示范推广谷子化控间苗技术1000亩,通过试验达到了预期目标,按每亩节省2-3个工,每工25元计,每亩节约工费50—75元,从阳曲县候村、泥屯试验示范情况看,正常亩产量可达到250—300公斤。
2、张杂谷3号国审品种品种来源:河北张家口农科院特征特性:生育期115天,单株有效分蘖0-2个,茎高122.4cm,茎粗0.63cm,穗长23.4cm,穗粗2.7cm,棍棒穗型。
黄谷黄米,抗逆性较强,高抗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白发病,线虫病。
抗旱、抗病、抗倒、适应性强,适应面广、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口性好。
产量表现:太原市清徐示范产量305公斤3、张杂谷5号品种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特征特性生育期125天,单秆无蘖。
成株茎高178.7cm,穗长32cm,穗粗2.0cm,棍棒穗型。
单株粒重29.1g,千粒重3.1g,白谷黄米。
表现抗逆性较强,高抗白发病,线虫病。
抗旱、抗倒、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米质特优适口性好。
产量表现:太原市清徐示范亩产310公斤。
4、晋谷34号国审品种品种来源:省农科院遗传所一、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绿色,无分蘖,苗期生长整齐,长势强,茎秆粗壮坚韧,主茎高150cm,穗长30cm,穗型呈纺锤形,穗码松紧度适中,短刚毛,黄谷黄米,穗重19.1克,穗粒重16.1克,出谷率83.8%,千粒重3.2克。
耐旱,抗倒,抗红叶病,高抗谷瘟病,后期不早衰,成熟时为绿叶黄谷穗,在太原地区生育期125天。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谷子是中国人传统的主食谷物之一,谷子的高产栽培技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制定一份完善的谷子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谷子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以期能够帮助农民养成科学的种植方式,提高谷子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一、土壤选择1. 喜光:谷子对光线的要求较高,因此选择光照充足的土地进行种植。
2. 喜温:谷子是温作物,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
因此选取温暖的土壤进行种植。
3. 喜湿:谷子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选择土壤湿润程度适中的土地。
二、土壤改良1. 肥力:谷子适合生长在肥沃的土壤里,因此需要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充分施肥。
2. pH值:谷子对土壤pH值的要求为5.5-6.5,因此在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调酸或者调碱处理。
三、种子选择1. 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生长环境的谷子品种进行种植,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2. 种子质量:选用质量好的种子进行种植,确保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
四、播种技术1. 时间:一般在春季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2. 深度:播种深度适中,一般为土层的1-2厘米。
3. 行距:根据品种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行距,一般为30-40厘米。
五、田间管理1. 施肥:在生长期适时进行追肥,保证谷子的生长需要。
2. 灌溉: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干湿程度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
3. 植保:及时进行农药防治,防止病虫害的侵害。
4. 杂草防治:及时进行除草,保持田间整洁,减少杂草的影响。
六、收获技术1. 时间:一般在谷子成熟后进行收割,保证谷子的品质和产量。
2. 方法:采用机械化收割或者人工收割的方式进行谷子的收割。
七、后期处理1. 贮藏:对收获的谷子进行干燥和贮藏,以保证谷子的质量。
2. 销售:选择适宜的销售渠道,将谷子及时销售出去,获取经济收益。
以上便是关于谷子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详细介绍,希望对于农民朋友们在谷子种植过程中有所帮助。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五章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
• 农业生产中的作物产量,是按单位土地面积 上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来计算的。把单位 土地面积上的作物产量分解为几个构成因素 的方法,是Engledow(1923)提出的,至今 在作物学研究中仍盛行不衰。
• 作物种类不同,其产量构成因素也不同
(表)。
2022/1/4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gēngzuò)系
• 第五节 作物的产量潜力与增产途径
2022/1/4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gēngzuò)系
3
第三页,共三十六页。
第一节
作物的产量 和产量 (chǎnliàng) 形成 (chǎnliàng)
• 一、作物的生物(shēngwù)产量和经济产量
• 二、作物的经济系数
2022/1/4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gēngzuò)系
2022/1/4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gēngzuò)系
10
第十页,共三十六页。
二、作物的经济(jīngjì)系数
– 主产品的化学成分不同,经济系数也不一样(yīyàng)。
• 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较 少,因此经济系数较高;
• 而含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产品,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的能 量较多,因此经济系数较低。
2022/1/4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gēngzuò)系
2
第二页,共三十六页。
第五章
作物的产量 、品质和生产 (chǎnliàng)
潜力
• 第一节 作物的产量 和产量 形成 (chǎnliàng)
(chǎnliàng)
• 第二节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
• 第三节 作物产量的源库关系
• 第四节 作物的群体和群体结构
作物栽培学总论(zǒnɡ lùn)
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3章 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
合产物少,产量内容物主要依赖于花前贮备物。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产
量的大部分来自花后的光合产物。 源的同化产物有就近输送的特性。
除了叶面积大小和光合速率以外,颖花叶比、粒叶比等也用来表示
源的供给能力或强度,其比值越高,说明单位叶面积供给物质量越多。
二、库
定义:库主要是指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广义的既包括最终贮存同化物的器官,如种子、果实、块根、 块茎等,也包括还在生长中的幼嫩器官,如根、茎、叶、花、
二、产量构成因素
作物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 器官数量所构成。 作物产量可以分解为几个构成因素(Engledow,1923;松岛,1957),并 依作物种类而异:
表3~1 各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
作物名称 禾谷类
产量构成因素 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
豆
薯 油
类
类 菜
株数、每株有效分枝数、部分是有机氮化合物。
同化物的运输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韧皮部输导组织的发达 程度,是影响同化物运输的重要因素。
四、源、流、库的协调及其应用
源、流、库是决定作物产量的3个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 只有当作物群体和个体的发展达到源足、库大、流畅的要求 时,才可能获得高产。 源是产量库形成和充实的物质基础;库对源的大小和活 性有明显的反馈作用。 源、库器官的功能是相对的,有时同一器官兼有两个因 素的双重作用。 一般来说,流不会成为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 源、库的发展及其平衡状况往往是支配产量的关键因素。 源、库在产量形成中相对作用的大小随品种、生态及栽培条 件而异。
禾谷类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负 相关,高赖氨酸玉米比普通同型种产量低。 一般认为,不利的环境条件往往会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蛋白量的 多数农艺措施往往导致产量降低(Ahmadi,1993)。 国际水稻研究所(1973)提出了“蛋白质阈值”的概念,即蛋白质含 量超过该界限值时,稻谷产量会随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下降。
浅析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谷子高产栽培技术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谷子概述•谷子高产栽培的土壤和肥料管理•谷子高产栽培的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谷子的生长管理•谷子病虫害防治•谷子高产栽培的农艺措施•谷子高产栽培的展望01谷子概述谷子起源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起源谷子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尤其在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种植广泛。
分布谷子的起源和分布谷子的营养价值谷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尤其是谷胚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0%以上。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谷子中的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较大比例,对人体健康有益。
谷子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其中淀粉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热量供应。
谷子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如钙、磷、铁、维生素E等,对人体健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谷子的种植面积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亚洲是谷子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
谷子的种植情况种植面积谷子适宜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种植,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不高,适应性强。
种植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谷子的种植品种也得到了不断改良和提高,产量和品质逐渐提升。
种植品种02谷子高产栽培的土壤和肥料管理土壤肥力考虑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以确定土壤肥力水平。
土壤质地选择土壤质地疏松、易于耕作的土地,有利于根系发育。
土壤酸碱度选择pH值适宜的土壤,避免过酸过碱对谷子生长的影响。
土壤的选择和准备施用腐熟的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有机肥化肥微肥适当施用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以满足谷子生长所需营养元素。
根据谷子生长需要,可施用铁、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
03肥料的种类和施用0201进行深耕细作,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能力。
精耕细作根据谷子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安排施肥时间和施肥量。
施肥技术实现浇水与施肥的有机结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谷子产量。
水肥一体化土壤和肥料的综合管理03谷子高产栽培的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谷子品种,以保证生长良好和产量稳定。
03-作物栽培学各论-谷子-山西农业大学-教案
第三章谷子第一节概述一、谷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谷子属禾本科,黍族,狗尾草属,又名粟,是我国主要栽培作物之一。
(一)特点及地位。
谷子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很好的抗旱作物;子实外壳坚实,能防湿、防热、防虫、不易霉变,可长期保存,是重要的贮备粮食。
谷子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在北方旱粮作物中仅次于小麦、玉米,居第三位,是调剂城乡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作物,在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营养价值及用途1.谷子壳后称小米,小米营养价值高,味美好吃。
易消化,深受人民喜爱。
据中国农科院分析,含蛋白质7.5%-17.5%,平均11.7%,脂肪3%-4.6%,平均4.5%,碳水化合物72.8%,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钙、磷、铁及维生素A、B1、胡萝卜素等。
每百克小米可产生热量1516千焦,比大米、小麦面粉、高梁、玉米都高。
此外还含有大量的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每百克小米含蛋氨酸297毫克,色氨酸194毫克,赖氨酸334毫克,苏氨酸463毫克)和钙、磷、铁、胡萝卜素等。
对某些化学致癌物质有抵抗作用的维生素E(5.59-22.36毫克/100克小米)、硒(小米含量25pm)的含量也很高。
同时对动脉硬化、心脏病有医疗作用的维生素B1量更为突出,每百克小米含1.03—0.66毫克。
它是—种很好的营养品,体弱多病和产妇食用具有较好的滋补、强身作用。
小米除焖饭、煮粥等直接食用外,还可加工煎饼、发糕、小米酥系列产品,如高蛋白酥卷、保健酥卷、强化酥卷和营养调味食品,如高级米酯、米酒饮料、冰淇淋以及酿酒、制糖等。
2.谷粒、谷糠、谷芽入药后主治多种病。
3.谷草营养价值高.含粗蛋白质3.16%。
粗脂肪1.35%。
无氮浸出物44.3%,钙0.32%,磷0.14%,高于其他禾本科牧草。
接近豆科牧草,品质优良,适口性强,耐贮藏,经久不变,是大牲畜的优质饲料。
谷糠既能酿酒做醋。
又是家禽的好饲料,且能提炼谷浆油、糠醛等。
二、谷子起源与分类(一)起源。
作物栽培学 总论第三章 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本章重点理解和应用
§3作产量的潜力(1学时)
讲授法:使同学了解作物产量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本章难点
§4作物品质及其形成(1.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
§5作物品质的改良(1.5学时)
一、作物产量
(一)产量栽培作物的目的是获得较多的有经济价值的产品。作物产量即是作物产品的数量。作物产量通常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①相对生长率(Relativegrowthrate,RGR)相对生长率即单位重量在单位时间内干物重的增长量,常用的单位为g/g·d或g/g·周表示。按照其定义,相对生长率(RGR)用下式表示:
RGR=
上式中:W=某一时间的干物重;t=时间; 当时的干物质增长速度。若假设RGR为恒定,并用R来代表,将上式积分后可得到下式:
由产量因素的形成过程及自动调节的规律可以看出,禾谷类作物产量因素的补偿作用,主要表现为生长后期形成的产量因素可以补偿生长前期损失的产量因素。例如,种植密度偏低或苗数不足,可以通过发生较多的分蘖,形成较多的穗数来补偿;穗数不足时,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增加,也可略有补偿。生长前期的补偿作用往往大于生长后期,而补偿程度则取决于种或品种,并随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④影响LAI变化的因素。LAI随作物种类、生育时期、种植密度及栽培环境等而变化。禾谷类作物群体LAI比阔叶类群体的大,LAI于生育中期达最大值,并保持一段平稳期,生育后期逐渐下降。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对LAI影响都较明显。
2.光合势(叶·日积,叶面积持续期,LAD):指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生育时期内群体绿叶面积的逐日累积,光合势的单位以平方米·日来表示。计算某一时期内的光合势的方法,一般是以这一时期内单位土地上的日平均叶面积乘以这一时期延续的天数。在群体生长正常的条件下,群体干物质积累数量与光合势呈正相关。不同作物及品种达到不同产量水平对光合势的大小指标有一定要求。
作物栽培学:第3章 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
• 杨等的研究:
理 论 产 量 ( kg/m2) 透 光 率 (%)
1
0.25
0.8
0.20
r = 0.464*
0.6
0.15
0.4
0.10
0.2
0 60
0.05 r = 0.416*
80
100
株 高 (cm)
0.00 120
株高与产量、透光率的关系
• 结论: 适当增加株高,可以降低叶面积密度, 增加透光率,改善群体的光环境, 提高群体光合效率, 提高水稻产量。
第三章 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作物的“源、流、库”理论及其应用 作物产量的潜力(不讲) 作物品质及其形成 作物品质的改良
第一节 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一、作物产量
作物产量是作物一生所生产的产品数量。 作物产量通常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1、生物产量
3)叶面积密度与群体光合速率
• 叶面积密度是指冠层内叶的垂直分布密度。 • LAI相同时,高株高群体的叶面积密度较小。
• 武田,比较了12个水稻新旧品种, 【-30d叶面积密度】——【-20~0d干物质产量】 之间的关系。
• 发现 【密度——产量】负相关
武田
550
干物质增加量(g/m2/d)
500
作物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 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累 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计算生物产量时 通常不包括根系(块根作物除外)。
3、经济产量
• 栽培作物的目的是获得较多的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即 一般所指的产量。
作物栽培学各论-谷子栽培
、中条山区。一年两熟制。春播晚熟,夏播中早熟、 中熟、中晚熟。
第二节 谷子栽培生物学基础
一、生育期、生育阶段及生育时期
(一)谷子生育期。 种子萌发至成熟称全生育期。从出苗到成 熟所经历天数称生育期。 春谷生育期为80-140天。 生育期少于110天品种为早熟品种; 111-125天品种为中熟品种; 125天以上品种为晚熟品种。 夏谷生育期70-80天品种为早熟品种; 80-90天品种为中熟品种, 90天以上品种为晚熟品种。
2。直线增长期。拔节到抽穗,叶面积发展 迅速,至抽穗开花达最大值,以4-5为宜。
3。稳定期。抽穗到乳熟期,叶面积指数达 到最大值后,能保持30d以上不下降或变动 很小,稳定期长,有利于提高结实率。
4。衰亡期。从蜡熟至完熟期,叶面积指数 逐渐下降为衰亡期,保持在3-2为宜。
(一)谷子品质 包括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
营养品质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能抽穗。 开花授粉适温18-21℃,过高,影响花粉生
活力和授粉,低于17℃,花药不开裂。 灌浆适温20-22℃,低于20℃或高于23℃,
对灌浆不利,特别在阴天、低温和多雨情况下, 延迟成熟,砒谷增多。灌浆期日均温低于20℃, 秕谷率达1/3-1/2,降到15℃以下时全为秕籽。 灌浆期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 累,促使籽粒饱满,利于蛋白质合成。
出苗至拔节需氮较少,占全生育期需氮量4%-6 %;拔节至抽穗需氮最多,占全生育期需氮量的 45%-50%;子粒灌浆期需氮量减少,占全生育期 需氮量的30%以上。
(五)对土壤要求 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黏土、砂土都可 。但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 较丰富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最适宜。 喜干燥、怕涝,尤其在生育后期,土壤 水分过多,易烂根,造成早枯死熟,应及 时排水。 适宜在微酸和中性土壤上生长,抗碱性 较弱。
水稻的产量形成与品质-《作物栽培学》精品课程
水稻的产量形成与品质-《作物栽培学》精品课程第四章水稻第三节水稻的产量形成与品质一、水稻的产量形成(一)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和粒重四个基本因素构成。
这四个产量因素是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
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但其基础是在秧田期,必须育好足够数量的健壮秧苗,才能保证插足计划密度的株数,并在插后返青快、分蘖早。
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
在壮秧、适宜密度的基础上,单位面积穗数的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
一般分蘖生出早,成穗的可能性大,穗粒重也高。
所以,促使分蘖早生快发,保证在有效分蘖期达到适宜的茎蘖数,提高分蘖质量和成稿率,最终达到适宜穗数,是分蘖期管理的主攻目标。
由于水稻品种特性的不同,所要达到的适宜茎蘖数及最终的穗数也有所差别。
2.粒数的形成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
稻穗是在长穗期形成的。
穗子大小主要决定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及小穗发育程度。
在幼穗分化时,如果养分不足,则每穗粒数减少;在幼穗形成后体积迅速膨大过程中,如果养分不足,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茎秆亦软弱易倒。
所以,培育壮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是长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
3.成粒率和粒重的形成决定成粒率、粒重及最后形成产量的时期是结实期。
水稻的成粒率和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和成熟度所构成。
子粒大小受谷壳大小的约束,成熟度决定于灌浆物质的供应状况。
水稻谷粒中的灌浆物质主要来源于抽穗后的光合产物。
如果叶片早衰或贪青徒长,或遇到不利的气候因素,或单位面积内小穗数过多,就会影响子粒的成熟度,造成秕粒,降低产量。
因此,提高成熟度,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壳秕粒,实现高产和优质,是结实期栽培的主攻目标。
(二)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水稻产量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光合产物,其余是根系吸收的养分。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包括作物、环境、措施三个环节,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质的变化。
S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线呈S形。
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作物的物候期即人为制定的用于判断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一个人为标准。
种子作物生产的种子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停止萌发的现象。
叶面积指数LAI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作物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时期,以天数表示。
秧田生育期指出苗到移栽的天数。
作物的生育时期指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以该时期开始至下一时期开始的天数计。
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一些二年生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冬黑麦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温光反应特性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经行花芽分化和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的特性。
春化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较低温度的诱导,才能转化为生殖生长,也称低温诱导。
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小麦、油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谷子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一、谷子的产量形成
(一)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1.苗期和拔节期地下部干重为地上部干重的23%~91%。
2.拔节至抽穗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由根系生长转移到地上部生长,分
配中心由根系
转移到叶片、茎、鞘和穗,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总积累量的47.6%左右。
3.开花至灌浆、成熟为生殖生长阶段,光合产物越来越多地输送到子粒中去。
同时,营养器官贮存的部分有机物质也开始不断向子粒运转。
(二)叶面积动态变化
出苗到拔节叶面积指数为0.5~1为宜。
拔节到抽穗,达到最大值,以4~5为宜。
抽穗到乳熟期,能保持在30d以上不下降或变动很小,从蜡熟至完熟期,在3~2为宜。
二、谷子的品质
(一)谷子的品质
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
营养品质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
食味品质主要指色泽、气味、食味、硬度等。
(二)营养品质与环境
1.蛋白质
(1)谷子蛋白质含量有随降水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2)施用肥料的种类、用量不同,对谷子蛋白质含量影响也不同。
(3)谷子的产地、品种与生产年份不同,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差异。
2.脂肪
(1)干旱有助于谷子脂肪的含量提高。
(2)谷子脂肪含量与温度呈负相关。
(3)脂肪含量还随纬度、海拔增加而呈增加趋势,随施肥量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3.淀粉
施肥量的增加而总淀粉含量减少。
而直链淀粉含量则随施肥量增加呈增长趋势。
(三)谷子的食味品质
1.淀粉
谷子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在14%~25%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与小米饭的柔软性、香味、色泽、光泽有关。
2.糊化温度
糊化温度是小米淀粉粒在热水中膨胀而不可逆转时的温度,糊化温度越低,小米越
容易煮烂,且食味较好。
小米的糊化温度划分为低(<60℃)、中(60~63℃)和高(>63℃)三个等级。
糊化温度与蒸煮米饭时间及用水量成正相关。
3.胶稠度
胶稠度是指小米蒸煮一定时间后,米汤中胶质的流动长度。
胶稠度与适口性之间
呈正相关。
胶稠度在6~7cm, 其米饭黏性适中,冷却后仍柔软,有光滑感,食味品质好;胶稠度在6cm以下,米饭干燥、冷后发硬,适口性差。
4.其他因素
①品种不同
②收获期的早晚
③肥料、土壤类型及光、温、水等气候因子的变化也会影响食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