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现代社会,人们对民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成为了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共同的理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发扬民主的优越性,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三个方面,探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首先,在宪政法制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法制体系,以法治思维引领和规范政治行为。

其次,在民主制度方面,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鼓励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在选举、决策中开展广泛的民主讨论和民意调查活动。

最后,在依法治国方面,我国坚持加强司法独立,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约束,保障人民权利和利益。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我们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解决。

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亟待提高。

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必须把地方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政治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积极推进代表人数更多的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和共治。

2. 参与度不足,民主意识薄弱。

我国国家民主治理是发展中的民主治理,公民的民主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加强民主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民主知识,提高公众对民主政治的参与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

3. 联动性差,决策效率低。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各部门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调合作不够,导致决策效率变低。

因此,政府要加强与民间组织和群众沟通联系,集思广益,共同研究更加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

三、对策研究为了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 强化基层社会组织建设。

浅析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浅析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浅析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我们党和政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标签:民主政治;问题;对策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政治变化莫过于民主政治的出现,这次民主化的作用将更加重要。

人们基本达成了以下共识:民主政治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

纵观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断地发展民主政治并遏制独裁专制,是全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潮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也必须适应世界发展的大潮,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积极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最终形成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政府领导人多次谈到民主。

2005年10月19日,我国官方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被认为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以白皮书的形式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经验”。

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专门阐述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

这些言论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面对复杂的政治经济局势,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到现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伴随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在逐步发展和完善。

我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农村发展与管理10-2班姓名:刘星星学号: 1006111031日期: 2012年12月10日我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

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辩证统一,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些论断深刻揭示了人民民主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当今改革开放新阶段政治建设的主题。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人民民主实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刘春,在记者采访中,为我们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

1.1我国目前民主政治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

他说,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客观规律的揭示,也是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因此,把民主政治建设落实到丰富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上来,就成为必须的了。

依法治国要求不仅党的领导,而且要求人民当家作主都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

1.2民主政治建设应着重制度、规范和程序的完善。

十八大明确指出必须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建设、丰富民主表现形式,把民主制度建设摆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做为我国坚持的政治模式,是法制基础上的制度模式。

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总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当代的应用和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要义的继承与发展,具有当代内涵和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体现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习惯于根据计划经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来认识和判断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逐渐丰富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开始从基本思想的高度、从本质的高度理解社会主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较好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区别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又区别于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模式。

在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作了教条式地理解,把计划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等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实行“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严格的计划经济、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上高度集权。

造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严重脱节,使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重大损失。

我党认真总结国外和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通过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实际的做法,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早已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资料所有制已由过去公有制一统天下,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已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也已由封闭保守转变为对外开放和充满活力;发展更加强调改善人民生活,以人为本。

第三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步

第三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步

第三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步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

一、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扩大,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坚持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修改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取消了城乡选举差别,扩大了基层代表数量,规定选举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

基层民主深入推进。

不断扩大城乡基层民主,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初步形成。

全国农村已建村民委员会59.9万个,全国城市已建符合新型社区建设要求的居民委员会84689个,已建工会、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企事业单位175.2万个,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企事业单位183.9万个。

通过发展基层民主,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素质,丰富了民主实践和民主形式,有力推动了全社会的民主法治进程。

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庄严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颁布施行首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揭开了我国人权事业的新篇章。

坚持把生存权和发展权摆在首位,依法维护公民权利和政治自由,不断完善人权司法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实行民族平等和特殊保护政策,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大人权领域对外交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使中国人民享有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充分权利,人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

我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农村发展与管理10-2班姓名:刘星星学号: 1006111031日期: 2012年12月10日我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

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辩证统一,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些论断深刻揭示了人民民主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当今改革开放新阶段政治建设的主题。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人民民主实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刘春,在记者采访中,为我们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

1.1我国目前民主政治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

他说,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客观规律的揭示,也是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因此,把民主政治建设落实到丰富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上来,就成为必须的了。

依法治国要求不仅党的领导,而且要求人民当家作主都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

1.2民主政治建设应着重制度、规范和程序的完善。

十八大明确指出必须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建设、丰富民主表现形式,把民主制度建设摆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做为我国坚持的政治模式,是法制基础上的制度模式。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抗战胜利后,通过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等一 系列斗争,中国共产党努力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 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同纲领》明确 规定,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确定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为实 现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国内政 策,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 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社会其 他领域的改革。 新时期,党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著名论断,开辟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三,“三权分立”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并 不是所有国家治理和防止腐败的最佳政体。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三权分立”在分权和制 衡权力方面有积极意义,对于防止公共权力的滥 用和权力腐败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但是,它也存在严重的弊病,主要是导致相当 一部分权力在相互牵制中抵消,常常是议而不决 、决而不行,以致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和时间的浪费。

从实践上看,在封建社会末期,新生的资产阶 级顺应客观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各种试图打破封 建束缚的政治要求。 他们主张设议会以限制王权,设法院以维护自 由(自由买卖)、公平(等价交换)、人权(财 产权)。 最初的“三权分立”实质上是阶级分权,有削 弱王权、反对封建的意义。它最初就是资产阶级 要求与封建贵族分享政权,其典型的形态是英国 模式,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向封建阶 级争夺政权的产物。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⑴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国体即国家 的性质。 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 ⑸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浅议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浅议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无法顺利进行。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之所 以必须坚持在党 管理 、 监督 和制约 国家政务 , 充分保 障人 民群众 的符种 政治权 的领导下进行 ,既决定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十分复杂 的具体 利 。 国情条件 ,也决定 于社 会主义民主建设所 具有的历史高度 和 j、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人会制度 长期性 , 更决定于党的领 导的性质 与作用 。 党的领导 的权威是 发展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 最重 要的是坚持 和完善人 民代 在领导 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取得胜 利的斗争 中建 立起来 的 . 表大会制度 。党和国家一再提 出完善 和加强人 民代表 大会制 足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 巾发展起 度 ,使徉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成为有权威 的人 民权 “ 来 的, 此 , 没有 民主就没有社 会主 义。 没有 党的领导 就没有 力机关” 以充分保障人 民当家作主 的政治地位 。改革 开放 以 , 社会主 义民主, 我国的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必须在 巾国共 来 , 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得到了全面恢 复 。l 人 i且在许 多方 面 『 j 产党的领导下, 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 坚持党 的领 导和维护党 取得 了新 的发展 , 但仍有不完善 、 不健 全的地方 , 社会 主义
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共 产党始终致力解决 的重大问 题。 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 , 中国共产党总结 民主政治建设的经
制度 , 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 主, 是社 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 验教训 ,把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 制度 作为建设 现 , 因此 , 须 坚 持 我 国 的基 本 民 主 政 治 制 度 。 l于 我 国 没 有 必 b 现代化 国家的一个重要 目标 , 形成 了民主政治的系统理论 , 加 经过资本主 义的充分发展就走上 了社 会主义道路 ,政治体 制 大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力度 ,中国的民主政 治建设进 入了一个 结构 中不可避免地淀积着一些封建 思想 的残余 。存在着民主 新时期 , 取得了重大的理论和制度建设成就。 参与机制不完善 、 监督 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弊端 。邓小平 曾说 : 经 过多年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领 导人 民群众进 行有巾 “ 我们过 去的一些制度 , 实际上受 了封建 主义 的影 响 。 括个 包 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的过程 中虽 然积 累了丰富的经 人迷信 、 家长制或 家长作风 , 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 身制。” 我 “ 验, 完善了指导理论 , 取得 了重大成果 , 但还 未能形 成一套 足 们这个 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 .缺乏社 会主 义的民主 以充 分体现人 民当家作 主的完备 的具 体 民主 制度 和组织 形 和社 会主义的法制 。现在我们要认 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 式 ,社 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制度 和组织形式在一定 时期 内还 不 度和社会主 义法制。 只有这样 , 才能解决问题 。 【 ] ” 1 目前 , 我国 够完善 , 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不尽 如人意的地方 。 民享有的 正处于社会利益快速分化并逐渐 向理性期 发展 阶段 .各种 社 人 公 民权 利还不能得到充分保 障。在新 的形势下 如何加强 民主 会矛盾和问题丛生 , 消除封建思想残余和种种弊端 , 要 解决 发 政 治建 设的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那 么怎样有效推进 和完善我 展 中出现的问题 , 就必须继续推进政 治体制改革 。 提高民主意 国的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呢?笔者认为应主要从 以下几个 识 , 加强法制观念 , 发展与完善政治体制 和各项制度。 方 面着 手。 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民主化 .政 治民主化的一 个 重要标志就是政治参与的扩大 . 逐步实现制度化和有序化 . 其 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地位和政治权威 .对 于我 主要任务是在基层和地方层级推进选举 民主,在 地方 特别是 国的政治生活具有至关重要 的意 义。 历史发展 的实践证明 . 如 城市政治 巾发展协商民主 , 实现政治参与的制度化 , 过制 度 通 果没有一个能够得 到全国各族人 民 、各个社会 阶层普遍拥 护 化 的利益整合机制将各种社会矛盾 和政 治不稳定 素消解 在 和一致认可的政治 领导核心 。 政治就难 以平稳 , 政治建设也就 基层 和地 方层级 , 通过一系列 的具体 制度 . 人民有权 参与 、 使

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018年第5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中,我们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牢牢把握“三者有机统一”的民主政治建设原则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任何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或者相互取代的主张和做法,都不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和实践要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把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结合在一起。

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方式。

民主是思想范畴,趋向理论性、探讨性;法治是制度范畴,趋向现实性、可操作性。

民主思想必须通过制度的保障才可以实施。

所以,研究一个国家的民主进程,必须深入研究其是否拥有民主的思想文化、是否拥有表达民主思想的法律制度设计、其国民是否具有民主法治理念这三个方面。

只有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法治化和民主化。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民主政治建设原则是无比正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民主政治和法治体系两方面建设上。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 社会现象,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 部分,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 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政 治法律制度、以国家政权机构为主体的各类组织形态和设 施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 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人民内部 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 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阶级斗争是政治问题以外,由党和国 家制定和组织实施的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由国家政权协调、整合人民内部利益和关系的大政方针和 重大举措等,都是中国现阶段政治的内容。
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 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不同于单纯的单一制,也不同于联邦制 符合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大团结的要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特别行政区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制度



党代表大会:党内最高权力机构 党的委员会(中央层级:政治局):党代会选举产 生的执行机构 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党代会选举产生的党风监督、 纪律惩处、反腐倡廉的机构 党委常务委员会制度:事实上执行党的权力的机构 组织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等 宣传部: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 统战部:与民主党派、无党派联系 中联部:与其他国家共产党、各政党联系 群众工作部:最新的,尚未普遍设立
人民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 主。要求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议事,在此基础上集中正确 意见、进行集体决策。 人民民主是全面民主。不仅包括政治上的民主,而且要求 实现人民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民主权利。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讨发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讨发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讨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各位与会代表:大家好!今天我将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一重要议题发表一些看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相统一,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相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首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方式不断完善,坚持党的领导能力不断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其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我国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我们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的制度保障,让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更广泛、更直接、更深入的参与。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依法治国。

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司法独立和公正,推动全面依法治国,让法治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准则。

最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总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相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oc

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oc

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当前,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在学界,也有不少学者对新阶段的特征作了研究,有观点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转型已经进入了新阶段,“这个新的社会不仅在重塑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新的框架,而且在向我们提出一系列新的挑战。

”而与1980年代相比较,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转型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即:资源分配上从扩散向积聚转变;在生产与消费结构上,1990年代以来进入了耐用消费品时代;以及我国加入了尽管如此,它们仍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翼,二者的良性互动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前发展。

从起源上看,党内民主形成于党内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长期以来我们在民主与集中两个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但是扩大党内民主并不等于放弃集中,民主与集中不能割裂。

党内民主形成的现实逻辑之一是改变传统的权力过分集中、一元化的党内领导体制,建立新的权力代表和权力生成机制,变党内授权中由上向下的“少数人选人”、“少数人选少数人”的局面为“多数人选人”、“多数人选多数人”的局面。

党内民主形成的逻辑之二是改变传统的汇报机制中信息由下向上的单一流动。

在传统的汇报机制中,信息的由下向上的单维流动往往使汇报过程中出现信息滤波、信息截流、信息杂音,这种单维的信息流动有两个弊端:一是层层向上汇报导致信息失真,而失真的信息将影响上级决策的质量;二是汇报过程中转移了责任,将责任层层向上转移,以至许多事情最后无人负责。

所以,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的根本目的在于畅通党内信息,变过去信息由下向上的单维流动为上下畅通的“圆弧”流动。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1、历史条件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②政治上:国民党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西 柏
1949.3

1. 工作重心: 乡村到城市. 2. 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 3.基本政策:革命胜利后中共政治、经济、外交的基本政策 4.总任务: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民族多?
苗 族
蒙古族
傣族
满族
朝鲜族
维吾尔族
黎族
藏族
瑶族
壮族
回族
汉族
壮族 满族 回族 苗族 维吾尔族 彝族
土家族 蒙古族 藏族 布衣族 侗族 瑶族 朝鲜族
白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黎族 傣族 傈僳族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乌孜别克族 你
土族
俄罗斯族 知
(5)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
(6)意义: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
【探究活动】 我选的代表在干什么?
“虽然我每次都参加人大代表选举,可 至今不知道我选的代表的性格、人品、经历 等等。他有无参政议政的能力?他对政府是 如何监督的?他为我做了什么?他恪尽职守 吗?在通过区政府人选时,他投的什么票, 我一概不知,我想,我该有知情权。”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2、过程
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②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1、历史条件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②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考点关键词:民主政治[考点梳理]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主要表现:1.推翻三座大山,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代表性。

《共同纲领》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初步确立了中共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3.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有各党派代表参加,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4.在工矿企业中实行民主改革,确立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5.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6.建国初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二、十年建设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由发展到开始遭到破坏主要表现:1.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为此开展整风运动。

2.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把大批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处理,并逐步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

3.1959年“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

三、“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践踏主要表现:左倾错误发展到了极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破坏。

四、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主要表现:1.1976年10月一1978年12月民主法制建设在徘徊中前进。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并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3.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对建国32年的历史进行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彻底否定了“文革”。

4.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港澳问题,在港澳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并享有高度自治权。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

这是高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欢迎大家阅读。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考知识点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该制度初步建立。

三、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依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四、一国两制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先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重要知识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2)内容:①规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初期的施政纲领,规定国家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③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确定了首都、国旗、国歌、公元纪年。

(3)意义:为建立新中国作了重要准备。

2.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性质:是新中国的本大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内容: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③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意义: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3)意义: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它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创新与重大意义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创新与重大意义
2011 年 1 月 第 1 期( 总第 181 期)
中州学刊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பைடு நூலகம்
Jan. , 2011 No. 1
【 当代政治】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创新与重大意义
张文化

要: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重要 内 容。 这一 理论, 科 学 总 结 了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 体系 的 形 成 》 ( 07AKS003 ) 阶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文化, 男,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 博士( 郑州 450007 ) 。
6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创新与重大意义
了毛泽东提 出 的“长 期共 存、 互 相 监 督” 的思想, 确 “ 、 立了中国共 产党 同 各 民主 党 派 长 期共 存 互 相 监 督、 肝胆相照、 荣辱 与共 ” 的 基 本 方 针。 这 些 思想 为 推进我国的政治 体 制 改革、 民主 法 制建设 和基 本 政 治制度的完善指明了方向。 十 三 届 四 中全会 后, 以 江 泽 民 为 核心 的 党 的 第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在 积极 加 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的实践中, 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创新: 其 一, 党的十五大把 依 法 治国 确 立 为 党领导 人民治理 国家的基本方略。 实 现 了 党 在 执 政理 念 上 从“以 法 “依 法 治国 ” 治国” 到 的重大 转 变, 找 到 了 把 人民当 家作主与党的领导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的 根本 形 式, 指明 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 根本 方 向。 其 二, 党的 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战略任 务。把政治文明与 物质文明、 精神 文明 一起 作 为 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三 大 基 本 目标。 其 三, 提出了政 “ ” 。 “ 治体制改革的 五个有 利 于 标 准 推进 政治 体 制 改革要有利于增强 党和 国 家 的 活 力, 发 挥 社会主义 制度的特点和优 势, 充 分 调 动 人民 群 众 的 积极 性 创 造性, 维护国家统 一、 民 族团结 和 社会 稳 定, 促进经 ② ” 其 四, 济发展 和 社 会 全 面 进 步。 第一次提出了 “政治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具 这一 概 念 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 路 充满 信心, 将 坚 定不 移 ③ 这些 ” 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推向前 进。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规律 的重 要 认识 成 果, 丰富和发展 了 邓 小 平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 论。 十六 大 以 后, 我 国民主政治建设 进 入 了 新的发 展阶段。以胡锦涛 为 总 书 记 的 党 中 央, 高 举 中国 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进 行 了 一 系 列 富 有 成 效 的创 造性的政治建设实践, 提 出 了 一 系 列 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新思想、 新 观 点: 其 一, 提 出 了“人民民 主是社会主义的 生 命 ” 这 一 重大 命题, 把 人民当 家 作主界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确立 了以民主推进政治发展, 在政治发展中 扩 大 和 保 证 人民当家作主, 从各个层次、 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 政治参与, 最广泛 地动 员 和 组 织 人民 依 法 管 理国 家 事务和社会事务、 管 理 经济 和 文 化 事 业 的中国政治 发展的基本主线。 其 二, 将“扩 大社会主义民主, 更 好保障人民权益和 社会公 平 正 义 ” 作 为 全 面 建设 小 康社会的新的更高 要求 之 一, 丰富了 全 面 建设 小 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当前,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在学界,也有不少学者对新阶段的特征作了研究,有观点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转型已经进入了新阶段,“这个新的社会不仅在重塑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新的框架,而且在向我们提出一系列新的挑战。

”而与1980年代相比较,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转型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即:资源分配上从扩散向积聚转变;在生产与消费结构上,1990年代以来进入了耐用消费品时代;以及我国加入了wto,融入全球化的进程。

正是在此新阶段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更加突出地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目标。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提高民主实践的质量,扩大民主的范围。

而今天我国社会转型进入新的阶段已经影响了乡村基层民主的气质与口碑,需要寻找一种带动和示范力量,否则将导致人民民主质量恶化,出现公民的无序参与,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宏图。

如果说人民民主是人民主权理论的延伸,是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的基本要求,本文来源:文秘114 http://***体
1 / 4
现了人民对国家权力的代表、管理、监督等诸多环节的参与,那么党内民主产生的背景、逻辑却有自身的特性。

wWW.baSK.cm尽管如此,它们仍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翼,二者的良性互动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前发展。

从起源上看,党内民主形成于党内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长期以来我们在民主与集中两个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但是扩大党内民主并不等于放弃集中,民主与集中不能割裂。

党内民主形成的现实逻辑之一是改变传统的权力过分集中、一元化的党内领导体制,建立新的权力代表和权力生成机制,变党内授权中由上向下的“少数人选人”、“少数人选少数人”的局面为“多数人选人”、“多数人选多数人”的局面。

党内民主形成的逻辑之二是改变传统的汇报机制中信息由下向上的单一流动。

在传统的汇报机制中,信息的由下向上的单维流动往往使汇报过程中出现信息滤波、信息截流、信息杂音,这种单维的信息流动有两个弊端:一是层层向上汇报导致信息失真,而失真的信息将影响上级决策的质量;二是汇报过程中转移了责任,将责任层层向上转移,以至许多事情最后无人负责。

所以,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的根本目的在于畅通党内信息,变过去信息由下向上的单维流动为上下畅通的“圆弧”流动。

信息流通一旦形成圆弧,就基本消除了失真的可能性(而党代表可以扮演形成信息流通圆弧“连接点”的角色)。

所以,保证党员主体地位与民主权利、完善票决制、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制度、党务公开制度等,都是为了克服传统的党内授权和汇报机制中存在的弊端,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和执政能力。

然而,长
---------------------------------------------------------------范文最新推荐------------------------------------------------------ 期以来由于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时代背景的变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长期存在“两种滞后”的情况: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到十六大前夕,党内民主的实践基本滞后于人民民主的实践;二是改革开放至今,城市基层民主的实践基本滞后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实践。

对于“第一个滞后”,尽管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但由于时代背景变化以及改革重心的调整、探索需要一个过程等原因,党内民主仍处于试行阶段,并没能对人民民主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相反人民民主却蓬勃发展。

如村民自治的发展与完善,城市城区建设中的直接选举因素的引入,市、县、乡国家机关领导人的“公选”或“直选”,基层社会的各种民主听政和民主恳谈活动的发展,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引入预选、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秘密写票、公开计票、自荐等选举办法,行政改革中建立分权与制衡机制的试点,在公共政策中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基点并强调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实行工会直选并积极建立劳资协商机制,基层妇代会试行“公选”或“直选”模式并积极维护妇女权益,等等。

对于“第二个滞后”,其原因可能会复杂得多,比如乡村社会是“熟人社会”,乡村人群的利益联结强于城镇的“陌生人社会”,民主参与受利益联结度的影响,利益联结越强,参与率越高。

于是,假若乡村选举是产生农民致富的“带头人”的话,而城市社区选举则是寻找社区居民利益的“守夜人”。

这种差异是客观存
3 / 4
在的。

另外,“第二个滞后”受“第一个滞后”的影响,与农村相比较,由于受上级党委与基层党组织在地理与层级距离更近的原因的影响,城市民主实践的范围有限、进度缓慢。

最后,“第二个滞后”的形成也符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逻辑,即在政治权力的外围进行探索与试点,成功以后再向“中心”突破。

经过一系列试点与总结经验,在建立对于“新的阶段”的时代背景的正确认识之后,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

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这表明,全党对党内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战略制高点的地位有了新认识,即:在新的阶段,应该以扩大党内民主去示范并最终改善人民民主实践的质量,最终提升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质量;以党内民主的推动去带动城市社区民主,形成新的阶段里我国基层民主的新的增长点——城市基层民主。

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为了克服“两个滞后”,在今后一段时间,大力推进城市基层的党内民主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又一新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