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世瀛诗集《二酉英华》地域文化特征探析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市营盘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市营盘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侯银匠汪曾祺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
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
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
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
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
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
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
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
“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
三天一催,五天一催。
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
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
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
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
”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
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项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
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
轿子一动,银铃碎响。
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
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
”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
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项花轿。
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
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
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保护文化传承的陕西新农村建设
我国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传统文化本体的国家,上溯至新石器时期,农业在我国已具有上万年的历史,发展至今,我国已是一个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据统计,全国现有35000多个乡,65万多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无论是在人口比例还是在实际的空间领域,农民的居住问题、农村的建设情况都是关系着国家发展前景的重要性基础问题。
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及其问题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借鉴世界上大多数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从整体上看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
国家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推动我国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农村建设运用“联排别墅”、“别墅式”作为示范,趋同、单一、文脉断裂等问题严重地显现了出来,这类建筑方式的延续将会重蹈城市“千城一面”的覆辙。
“千村一面”的结果是对乡村结构和文化的“建设性破坏”。
这种破坏是多层面的,包括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和传统建筑体系的风土性特征,及其背后所隐藏的乡村社会结构等,保护文化传承的杨豪中 李 媛* 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岭南传统工艺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思路及其策略研究》(编号:D10XYS03)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1] 李继光:《陈氏书院灰雕维修工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文集》(第二辑),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第196页。
陕西新农村建设[2] 黄国冰:《解读陈氏书院木雕装饰工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文集》(第二辑),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第132页。
[3] 梁正君:《试论陈氏书院的教育功能》,《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文集》(第二辑),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页。
刘子川: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责任编辑:李 雷这种破坏的后果是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基本土壤,使地域文化濒临丧失。
好消息:酉阳珍貴古籍《二酉英华》、《雪樵经解》找到了
好消息:⾣阳珍貴古籍《⼆⾣英华》、《雪樵经解》找到了⼏年来,我托同窗好友川⼤教授尹锡南先⽣,在成都利⽤所有资源所寻找的⼏本反映⾣阳历史⽂化的古籍,其中由经学家冯世瀛(壶川)编辑的,集⾣阳清同治⼗⼀年前⽂⼈荟萃之精品《⼆⾣英华》和冯世瀛所创作的《雪樵经解》在四川⼤学图书馆找到了。
其中《雪樵经解》(约100多万字)已全部复印予在下。
《⼆⾣英华》之⽬录等已以照⽚的形式发给我,⼀睹为快,甚喜!甚慰!甚谢!同时,同窗在百忙之中,还给我在四川⼤学图书馆复印了《国朝全蜀诗抄》,使我在仅有的历史资料中,能够拜读冉崇⽂(右之)的诗作,⾼兴之⾄!感激之⾄!《⼆⾣英华》由冯世瀛于同治⼗⼀年(1872)编辑,于光绪元年(1875)其学⽣夏永勛、夏晉光捐刻,收录的是祖籍在⾣阳有重量级别的⾣阳州⼈的经典之作,其中收录了59⼈计诗作2915⾸。
是研究⾣阳历史⽂化,民风民俗的主要著作,当今⾣阳的⼀些⽼⼈及致⼒于研究⾣阳地⽅⽂化的⼀些学者,以⽆缘⽬睹此书⽽抱憾不已。
现我在第⼀时间将《⼆⾣英华》(24卷)之⽬录录于下,以飨诸君。
卷⼀⽥旦初(世醇)100⾸卷⼆⽥旦初(世醇)108⾸卷三冉⽯云(瑞岱)125⾸卷四蔡世佑(吉堂)141⾸卷五冉崇⽂(右之)67⾸卷六冉崇⽂(右之)153⾸卷七⽥砚秋185⾸卷⼋熊升之105⾸卷九周梦渔145⾸卷⼗冉梲庵120⾸卷⼗⼀曾⼄垣121⾸卷⼗⼆冉⾬亭47⾸;陈寅⼭69⾸;卷⼗三冯⽯渔172⾸卷⼗四冉宓琴51⾸;履云(⽅外)68⾸。
卷⼗五张晓村(秀⼭⼈)50⾸;⽥怡斋62⾸。
卷⼗六王凤池89⾸卷⼗七陈⼩⼭(黔江⼈)138⾸卷⼗⼋赵云颿83⾸卷⼗九陈午峰(彭⽔⼈)52⾸;黄静亭23⾸。
卷⼆⼗⽀芙⽥57⾸;李佐卿49⾸。
卷⼆⼗⼀冉天章(⾣阳)1⾸;冉公表3⾸;冉⼤⽣5⾸;冉⽟岑10⾸;冉⽵⽥15⾸;冉海容6⾸;冉地⼭14⾸;陈⽴⼭14⾸;冉祝⼭5⾸;冯京庵15⾸;⽥继斋6⾸;黄鹤林18⾸;冉嵩维36⾸。
卷⼆⼗⼆朱⿅岩38⾸;吴亮亭14⾸;易琴斋14⾸;赵⼩楼62⾸;陈⽃垣15⾸;郑鲁⽣8⾸。
《二酉英华》土司“史影”稽考
( 永 顺 、保 靖 、思 州 、思 南 、唐 崖等 ) ,很 自然 ,土 司制 度及 其影 响不 可避 免地 会 出现在 该地 域 。及于 诗歌 领 域 .就 是不 少诗 家运 用诗 笔 以简 练 的语言 描 述 了西 阳土 司的治 政 、土 司的文 治武 功 与文韬 武 略 、土 司 时
期 的社 会 生 活 等 ,从而 在一 定 程 度上 反 映 了 中国土 司 时代 西 阳土 司 的 “ 史影 ” 。然而 ,长期 以来 ,很 少有
、
《 二酉英 华》誉 三 巴。八 十高龄挑 灯苦 ,味无 味斋赏 琵琶 。同治 壬 申 ( 1 8 7 2年 )付枣 梨 ,无 缘一 睹枉叹 嗟。 ”
《 二 酉英 华 》 一 书 2 4卷 收 录有 5 9位 作 者 的 2 9 7 2首 诗 歌 。其 具 体 情 况是 :卷 一 田旦 初 ( 世醇 ,酉 阳 )1 0 0首 ;卷 二 田旦 初 1 0 8首 ;卷 三冉 石 云 ( 瑞岱 ,酉 阳 )1 3 4首 ;卷 四蔡 吉 堂 ( 世佑 ,酉 阳 )1 4 1首 ; 卷 五冉 右 之 ( 崇 文 ,酉 阳 )6 7首 ;卷六 冉 右 之 1 5 3首 ;卷 七 田砚 秋 ( 经 畲 ,酉 阳 )1 8 5首 ;卷 八 熊升 之
清人 冯 世 瀛 汇总 编 辑 的 《 二 酉英 华 》¨I - 书 ,是今 天 渝东 南 民族 地 区第 一部 诗 歌 总集 ,2 4卷 ,共 收 录酉 阳 、秀山 、彭 水 、黔 江籍 诗 人 5 9位 作者 2 9 7 2首 诗歌 ,较 为 系统 、全 面地 体现 了 民国 以前 陔地 域 的 诗 歌状 貌 及 其水平 。中 国土 司制度 草 创于 宋 ,肇定 于元 ,成 熟 于 明 ,终 结 于清 ,对 中国历 史 发展 、社 会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总目次
2020年12月第33卷第6期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Dec.,2020Vol.33No.6 2020年总目次高职研究高职“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有效衔接实现路径的思考..........................................姜燕(1.001)临床岗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内涵构建研究.................................田玉凤,陈泽新(1.005)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诊断与改进研究..........................................宋婷(1.009)对新时代科学编排高职院校课表的思考..........郝一洁(1.013)高职学生职场挫折与应对情况调查——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张玲,李永端,等(1.016)大学生抗挫能力“二提高一降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探究..........................................罗凤(1.020)高职院校招生难的主要原因及对策浅析——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孔鹏(1.025)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及实现措施——以十堰地区为例.............张道珍,王琰(2.010)创业型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李子云(2.015)汽车后市场专业群公共专业基础平台建设探索——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张健(2.020)高职院校环境思政新模式探索——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王厚兵,张伟(2.023)区域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秦媳(2.028)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径选择——基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李枫,施福新(3.015)创业指数在高职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金祖旭,徐玉成(3.022)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项目引领+创业孵化”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罗立明,陈孝强(3.026)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经管类实验教学探索——以企业运营虚拟仿真平台的构建为例.................................高扬,刘念云(3.031)高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问题探究——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石存秀,危淼,等(3.034)新时代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黄锐,赵箫(3.037)职业教育“X证书”效力分析及质量提升途径研究..........................................李传伟(4.001)职业院校“开处方”教学诊改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方风波,石国芳,等(4.007)职教改革背景下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川南J市的调查分析...............................刘武周,黄余波,等(4.011)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的现实考量与提升路径研究..........................................朱倩(4.016)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盛永华,余少玲,等(4.020)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陈益飞(5.001)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高职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的构建——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个案研究为例........................................李子云,宋佑川(5.006)高职院校“本土化”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胡昌龙,干国胜,等(5.012)乡村振兴背景下职教扶贫的路径探析..........................................梁韦娟(5.016)后疫情时代地方高职院校就业困境探究——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孔鹏(5.021)“双高计划”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研究……张国丽(6.001)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系统设计的探索......谢宗云,李荣敏(6.005)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研究........瞿万军(6.010)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生个性化学习实现探究....................石明忱,安秀芳(6.014)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吕全国(6.018)职业教育服务宜昌乡村振兴实践研究..........易红燕(6.022)茶文化与茶产业福建省“互联网+茶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罗志斌(1.028)不同发酵方式对青砖茶理化品质的影响...............................许文璨,陈文君,等(1.033)不同发酵方式对青砖茶中茶色素含量的影响...............................陈文君,许文璨,等(1.038)论黄庭坚茶词艺术及其人生情怀...............李志明(3.001)武夷山茶旅融合发展对武当山茶旅开发的启示.................................黄晓宇,郭磊(3.007)十堰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李晓梅(3.011)十堰经济文化研究《兰心诗钞》均州沧浪诗作的创作背景分析.................................田运科,李垣璋(1.042)文化语言学下武当山道教文化图式探析........薛军锋(1.049)古均州水下遗址现状与保护研究.................................王永国,柯超(2.032)《兰心诗钞》均州沧浪诗作的主题意义分析.................................田运科,李垣璋(2.035)文化强市背景下十堰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对策及路径研究.................................马保青,李波(2.040)十堰市三线建设的基本概况和工业遗产的保护建议.................................马保青,李波(3.040)乡村振兴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发展——以鄂西北非遗“神仙叶凉粉制作技艺”为例..........................................闵清(3.045)《兰心诗钞》“均州沧浪”意象的“元典”元素分析.................................田运科,李垣璋(4.024)民营企业人才战略研究——以十堰市为例...............干国胜,魏文芳(4.031)十堰中心城区人居环境品质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李永彩(4.035)新冠肺炎疫情下十堰市应急物流系统建设研究..........................................瞿万军(4.040)《兰心诗钞》均州沧浪诗作的典型形象分析...............................郑妍妍,李垣璋,等(5.025)东风(二汽)“马灯精神”研究—83—2020年总目次...............................田运科,胡鑫,等(5.032)疫情下十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对策研究.................................于燕玲,刘晓洁(5.036)周昭王南巡考......................陈敬华,蓝晓玲,等(6.028)关于均州沧浪文化产业化的思考...........田运科,李垣璋(6.036)《诗经》二《南》中反映出的先秦时期汉水流域文化特征..........................................汪雪莲(6.040)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十堰市少数民族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研究——以十堰市郞阳区清凉寺回族村为例...............................靖增群,何芸,等(6.043)绿松石文化与产业十堰绿松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李军,干国胜,等(2.001)融合借力,“点石成金”——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重塑与延长绿松石产业链模式上的探索与实践....................李伟,任巍,等(2.006)浅谈绿松石雕刻中的创意美....................李伟(4.044)绿松石产业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郝静(4.047)法学研究——基于立法梳理的角度.................陈春云(2.045)正当防卫司法认定的困境及破解...............曾妮(2.052)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检察履职的方式路径探析——以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为视角..........................................张圭(4.051)中美保健品监管法律制度的比较性分析.................................郭丰,宋倩倩(4.056)刑事司法领域的逻辑正义与直觉正义..........宋伟霞(5.042)审判中心视角下法院角色探究.................徐巧玲(5.048)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中的竞合问题研究.................................葛军,彭俊(5.054)文学•影视《南方车站的聚会》:内在热力对抗冷酷世界..........................................杨波(1-053)论香港邵氏电影《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对原著小说的情节改编......................王凡(1.057)论网络小说《魔道祖师》的艺术魅力.............武佳杰(1.062)《凤囚凰》中腹黑男形象建构研究...............吴瑶(1.066)《水浒传》对人性恶的揭示......................郑春元(2.056)《呼兰河传》与《上种红菱下种藕》之叙事比较..........................................王颖(2.061)莫言“精神故土”的启发与浮现——《雪国》对《白狗秋千架》的影响..........................................杨芹(3.050)东野圭吾小说《恶意》魅力探析.................田紫锤(3.057)论葛亮小说的新古典主义追求.................薛文卿(4.061)“学院派”的人生难题——论格非新作《月落荒寺》..........................................魏梦茹(4.066)人性的善与恶——论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对小说《坏小孩》的改编..........................................谢珍晶(4.071)《地久天长》:精神阉割、女性意识与身份建构..........................................崔福凯(4.076)从日本犯罪电影看新世纪韩国犯罪片的借鉴与改造.................................蔡东亮,郑昕彤(5.060)静念园林好,俯仰终宇宙——陶渊明士子精神之内涵...............刘芳(5.066)《桃花源记》和《瓦尔登湖》之比较研究..........何春晖(5.070)论《长生殿》中杨贵妃艺术形象塑造.............张卫红(5.074)韩国间谍片的创作特征和文化意义(2013~2020)..........................................吴岸杨(6.048)《黑客帝国》的空间政治与身份建构..........................................黄夏(6.054)创伤视域下的文学治疗——以琦君散文为考察中心...............何海峰(6.059)异化与反抗——残雪与李沧东的比较阅读.............刘海燕(6.064)经济•管理地方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王琰,胡钺(1-070)论民营企业创新转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刘胜(1.074)教学研究三维数字化技术在混凝土楼梯内部构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黄朝广,赵程程,等(1.078)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张莹华(1.082)课堂教学诊改“8字”螺旋的建立与运行..........................................李爱萍(2.072)基于大数据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干国胜,肖海华(2.076)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线教学实践探究——以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课程为例..........................................胡越(2.081)案例教学法在化工类实验室安全教育中的应用...............................张旭,黄河,等(3.062)“以赛促学”在物流方案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王仙玲(3.066)高职院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必要性..........................................元梅竹(3.069)诊改视域下提升课堂有效性的途径分析........李爱萍(5.078) SPOC环境下泯合教学模式研究——以“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课程为例.................................沈玲,刘甘霖(5.082)理工研究基于PLC和触摸屏控制的教学用气动机械手研制.................................金兴伟,王典(2.065)精铸含蜡废水处理的应用研究...............................叶兴刚,李小波,等(2.068)基于混合测量模式的压缩感知研究.................................杨云仙,梁卫文(3.073)基于JIT生产模式的调达物流平台应用探讨..........................................陈雷(3.077) BOSCH柴油共轨系统油压异常波动典型故障解析.................................马伟,姚青(3.081)基于PLC控制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控制系统改造设计...............................金兴伟,石存秀,等(4.079)浅析冲压模具设计中侧向力的产生及对策...............................危淼,赵寒,等(4.082)浅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的布设...............................李小波,王宏,等(6.069)关于隧道工程机械的配置与发展探讨..........................................李茂东(6.073)一种物体上下表面自动弹性热包装装置的研制.................................朱志强,熊艳红(6.077)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溢出问题................................贺琼,祝丰菊(6.080)—84—。
关中民俗文化
首先,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根源性的特点。陕西既是农耕文 化之根,也是农耕文明之源。一个广为流传的比喻是“如果把中 国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北京是这棵大树的冠,而西安就是这棵大 树的根。” 陕西是由农耕四时生成节庆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播地。我们先民在 关中地区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根据日月星辰一年四季天气变化 导致不同的气候,总结出二十四节气,这是非常科学的总结,并 且影响整个东南亚。民间的岁时节庆都与二十四节气有关联。如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庆文化活动都是紧扣二十四 节气。古代的上巳节(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在清明前后,寒 食节在清明前两日,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步将 便将上巳、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陕西方言是由黄土地上一代一代的人民传承着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遗存。关中方言被称为“雅 言”,《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 周。”由于陕西曾经是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国都,陕 西方言曾经是当时的官方语言,因此古汉语、史记以 及唐诗,都需要以陕西方言来读,才能理解其中的一 些词汇,读出当时的味道来。汉字也是在陕西创造的,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 解蔽》记载:“好书 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仓颉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 前26世纪,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 比较成熟了。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全国开始通用李 斯小篆,汉代演变成隶书,唐代演变成了今天通用的 楷书和行书。
炎帝文化功绩
陕西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我国以秦岭划出北方和南方, 我国唯独陕西兼有北方黄河流域的麦黍文化与南方汉江 流域的稻米文化。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孕 育出万千物种和世间珍奇,堪称自然博物馆,有“小中 国之称”。 从民俗学角度讲,自然生态是文化基因。陕西独特的自 然生态使其形成了三大文化生态区:陕北、陕南、关中。 从炎黄二帝的部落联盟,到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以后 宋元时期,这里保留着多民族的文化遗存,其形态表现 各异,艺术表现尤为丰富。
卜天寿所抄五言诗作者问题的综述
?唐景龙四年(710)卜天寿抄〈十二月新三台词〉及诸五言诗?这一有名的文书,1967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363号唐墓。
关于该文书中6首五言诗的作者问题,前贤时哲多有关注。
本文拟对其研究成果加以综述。
由于其中第5首诗?他道侧书易?的“侧书〞问题与此问题相关,故一并述及。
从6首诗作本身来看,作者问题主要集中在第1首?写书今日了?和第5首?他道侧书易?两首诗上,全诗如下:写书今日了,先生莫醎池。
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
(?写书今日了?)他道侧书易,我道侧书难。
侧书还侧读,还须侧眼看。
(?他道侧书易?)其余4首皆被认为是抄录民间流传的旧诗。
从时间跨度上看,自郭沫假设先生的?卜天寿〈论语〉抄本后的诗词杂录?1972年问世后,至今40余年,1994年徐俊先生的?敦煌学郎诗作者问题考略?称得上是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学界根本认可第1首和第5首为卜天寿所作,而在这之后,再提到这两首诗时,学界更多的用“抄有〞“抄录〞或“抄写〞等词语来代替原来的“写〞字,有些学者甚至干脆地否认卜天寿是这两首诗的作者。
相关内容大致可按时间线综述如下:1972年郭沫假设先生在?卜天寿〈论语〉抄本后的诗词杂录?一文中,确信?写书今日了?是卜天寿自己做的,虽然写了几个错别字,但正好证明诗是他这么一位12岁的孩子做的。
而对于?他道侧书易?,他认为是抄写旧诗,疑心其中的“侧〞字是“札〞字的误写,并将“侧书〞理解为札要抄录。
同年龙晦先生?卜天寿〈论语〉抄本后的诗词杂录研究和校释?认为,从音变通转来讲,“侧〞校作“札〞没有凭据,而且“札读〞“札眼看〞都很难讲得通。
他觉得“侧〞字并没有错,卜天寿可能是个顽童,字虽写得好,但可能姿势不正,甚至有侧起写字的习惯。
“侧书〞即侧起写字。
郭、龙二位的观点在陈尚君先生的?全唐诗续拾?里留下了烙印。
对于卜天寿所抄的这6首诗,他区别对待,第1首和第5首系于卜天寿名下,其余归到无名氏诗内,所加前后2处按语大致相同,后者为“卜天寿?论语?抄本后附抄五绝六首,郭沫假设先生以为仅第一首为卜天寿自作,龙晦那么以为第一、第五首皆出其自作。
加强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势在必行
加强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势在必行来源: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作者:刘保全时间:2007-10-22 13:36为了响应联合国第5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关于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决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我国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唤起全社会对地名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延续地名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会同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全国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现就有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简要阐述,以期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一、地名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名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相互区别事物和联系而制定的称呼代号。
《说文解字》曰:“名,自命也。
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以口自名。
”就是说,人们在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如果白天还可以用手势、动作来交流思想的话,在夜间由于没有灯,就只能用声音来进行交流。
于是这个具有特征的事物代号——“名”应运而生了。
地名是众多事物名称的一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早期人类在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需要对有关地理实体进行区别和指称,尤其是一些被崇拜和禁忌以及重要生产生活的地方更需要有名称作标志。
于是,大家就为这些地理实体取个代号(指称),以便称呼和识别,这就是最初的地名。
在某种意义上地名的起源几乎和语言的形成是同步的。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必须交流,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地名则是用语言为地理实体所作的代号。
尽管在古代地名仅仅是简单的有声的一种用以区别个体地理实体的语言,但毕竟是地名的发端。
文字出现以前,人类只能用口头约定和传播地名,以后又可能用一种符号代替。
比如近几年考古中,人们发现的宁夏中卫大麦地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中,有的已是图示文字,是文字形成以前有着文字萌芽因素的重要形态之一。
宁夏中卫大麦地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中的太阳神,可以说是用图示文字表示的太阳的地名,云南沧源岩画中的原始村寨可以说是用图示文字表示的居民地地名。
其中,宁夏中卫大麦地的早期岩画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晚期,距今二万至三万年左右,而大部分产生于公元前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古诗里的张掖文化记忆
Key words:
words:Poetic Zhangye;Cultural memory;Ancient poetry;Historical memory;Space performance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咽喉之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城镇之一。张掖古镇在古丝路东西文化贸易交
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留下了诸多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记忆。诗作为文化记忆和文化传承的传播媒
介,在传递诗人情感的同时也构成了时代的集体记忆。我们在阅读古诗里的张掖时,找寻着古镇张掖
的历史记忆和空间展演的景观,也为重塑诗意张掖寻找借鉴范式。《甘州府志》因较详实完备地收集了
诸多诗钞而作为本文的文献基础,又参考其他出版物如《河西风物诗选》《古诗话甘州》《临泽史话》《民
因肥沃土地成为各民族争夺要地,不稳定的环境使古诗留存较少或被毁。直至明设甘州卫并以贸易政策
[2]5
[2]91
维持边塞稳定,清朝时
“甘州旧本边陲,今为腹里矣”
且
“固华夷交会,西域通衢也”
,明清古诗也保留
较多。明清时因和平稳定的环境使甘州成为塞上乐土,诗人们或呈现古镇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来抒情
表意,或追忆曾经战事抒发历史情怀。
tural city with a long historic memory and the rich space for performing landscapes. Especially the ancient poem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recorded Zhangye’s natural cultural landscape and folk customs,which provided a refer⁃
关中两朝诗文赋钞点校
关中两朝诗文赋钞点校
“关中两朝诗文赋钞点校”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它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和保护,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统的延续和弘扬。
赋钞点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文化得以传承,让后人了解历史,更好地认识自己。
关中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两朝指的是汉代和唐朝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关中地区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包括诗歌、文章、赋、钞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风俗习惯、人文精神的重要资料。
赋钞点校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整理、校对、修订、补充等工作。
通过这样的工作,可以使这些古代文学作品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同时,也可以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古代文化。
在赋钞点校的工作中,需要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首先要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作品创作背景等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对文学作品进行逐字逐句的校对和修订,力求做到忠实、准确地呈现原作的风貌。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通过赋钞点校的工作,可以使古代文学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也可以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这样的工作不仅是对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弘扬,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希望通过这样的工作,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也可以让古代文学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冯世瀛诗集《二酉英华》地域文化特征探析
作者: 袁娅琴
作者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出版物刊名: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67-72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期
主题词: 冯世瀛;《二酉英华》;地域文化特征
摘要:明清时期,重庆民族地区的文人文学实现本土化并迎来创作高峰。
为揄扬桑梓之士,不使英华隐没,冯世瀛将酉阳、秀山、彭水和黔江等地明清时期的文人诗歌结纂成渝东南民族地区第一部诗歌总集《二酉英华》24卷,收录近60位作者近3 000首诗作,包含山川风物、羁旅思乡、怀古伤今、纪事唱酬等重要题材,展现了渝东南地区的美丽山水和风土人情,凸显了鲜明的地域特征,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包含了明清时期渝东南社会时政和文人学者的家国情怀,有助于认识渝东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
中西社会文化特征对中西古代诗歌的影响
中西社会文化特征对中西古代诗歌的影响
庄天赐
【期刊名称】《沈阳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15)001
【摘要】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中西诗歌都深深扎根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本文从中西社会历史背景、天人观和语言文字模式等几方面,探讨了中西社会文化特征对中西古代诗歌的影响.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庄天赐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2
【相关文献】
1.中国皇权社会赋税制度的专制性及其与宪政税制的根本区别--兼论中西税制的法理差异对各自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 [J], 王毅
2.中西方传统文化特征对比及其对体育的影响 [J], 王日恒
3.设计中的民族文化特征——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设计的影响 [J], 张娟;云双庆
4.近代中西关系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新探索——评《近代中西关系与中国社会》 [J], 尤学文
5.中西封建社会人口发展的异同及其对社会历史的影响 [J], 王渊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审美济南》系列作品丨华不注文化气象之十二:清初五进士同游华不注考
《审美济南》系列作品丨华不注文化气象之十二:清初五进士同游华不注考济南,一座享有盛誉的山水名城、文化名城,然在众多描述济南的作品中,真正从审美的立场和角度,对其山水、人文进行分析、把握的却所见不多。
许多年里,笔者沉潜于济南文献之中,每坐雨煮茶、窗绿正午,于桑梓之独特美质,辄有相顾、会心之处,不觉将辑成《审美济南》一书,今在《风香历下》将其中篇什与读者诸君共享之。
济南东北的华不注,清代之前作为济南的第一名山,有“花鸟之盛,不下虎丘”之誉(全祖望《游华不注记》),引得文人雅士纷纷登临,发思古之幽情,赋华美之文章。
如郦道元、李白、曾巩、元好问、赵孟頫、边贡、王廷相、李攀龙、王世贞等。
到了清代,华山景致虽大不如前,而诗文作品却成倍剧增。
单是清初顺治年间,五进士同游华不注并赋诗刻碑,已经是很值得传颂的文人雅事了。
这事发生在顺治丁酉年(顺治十四年,1657),五位顺治朝的进士,分别是严沆、李世洽、陆朝瑛、施闰章、堵廷棻,他们在重阳节后四日相约同游华不注山,兴酣之际,以《丁酉重九后四日同登华不注》为题,以“秋”字为韵,由严沆首唱,每人赋诗一首,并且刻成石碑,镶嵌在了华不注山脚下华阳宫西侧泰山行宫的后墙上(参见《济南第一名山——华不注》,济南出版社2015年版)。
五进士同登华不注赋诗石刻明清之际,文人雅士燕集于名山秀水,诗酒相酬,也算是平常之事,不过这同游华不注的五位进士,有三位当时在济南为官,陆朝瑛(字石斋)任山东按察司佥事、分巡济南道,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为山东提学佥事,堵廷棻为历城知县,他们三人同游倒是可以理解,但严沆、李世洽二人何以在丁酉之年来到济南,并与另外三人同游华不注同题赋诗呢?这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未解之谜。
近日,笔者经过多方考证,终于弄清楚他俩来济南的原因所在。
原来,他们二人丁酉年来济南不是偶然的,这是济南也是山东政治文化领域的大事,原来,这年他们被朝廷任命为山东乡试的主考官,因此而来到济南履职完成这一重大使命的。
学术著作的话语建构方式--论刘保昌《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
学术著作的话语建构方式--论刘保昌《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
现代文学研究》
房广莹
【期刊名称】《写作》
【年(卷),期】2022(42)5
【摘要】刘保昌的新作《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域研究的疆域,构建了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著作话语方式。
作者通过“感觉文化区”的概念确定了地域文化的研究边界,强化了两湖文化与传统中国文化的血脉关系。
在结构上,作者采用了时空融合的述史方式,对两湖文学进行整体观照,建立起两湖现当代文学研究谱系。
由于作家和学者的双重身份,刘保昌的文学批评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不仅能与作家产生超越时空的精神碰撞,更在语言上兼具学理性与诗性,呈现出一幅生动活泼而又秩序井然的两湖文学地图。
【总页数】4页(P125-128)
【作者】房广莹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
【相关文献】
1.荆楚文化的现代形式--评刘保昌著《荆楚文化哲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2.地域文化视野与两湖现代文学研究
3.现代文学研究的地域性视角突破——评刘保昌的《荆楚文化哲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4.美国族裔文学研究的中国话语建构:评《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族裔诗歌研究》
5.现代四川文学研究的地域文化视野——中国现代文学与巴蜀文化之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冯琦诗歌的艺术特色
冯琦(1559—1609),字用韫,号琢庵,山东邹平人。
明隆庆五年(1571)举人,明年登进士。
万历丙戌(1586)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历官至户部尚书。
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敏。
冯琦学有本原,才思敏捷,诗文俱佳。
著有《冯文敏公集》二十六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关于冯琦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 才思敏捷,诗文俱佳:冯琦的诗歌作品常常展现出其敏捷的才思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典雅,表现出了他对文学的深厚造诣。
2. 直抒胸臆,意境深远:冯琦的诗歌作品常常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同时,他的诗歌也善于营造深远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深入其境,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 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冯琦的诗歌作品表现手法多样化,既能够运用传统的比兴、象征等手法,也能够运用现代的意象、隐喻等手法,使得其诗歌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4. 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冯琦的诗歌作品内容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展现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同时,他的诗歌作品也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总的来说,冯琦的诗歌作品展现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敏捷的才思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浅析西府曲子唱词特征
浅析西府曲子唱词特征
吕博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
【年(卷),期】2011()12
【摘要】继承唐诗宋词的格律遗风和吸收元、明、清杂剧与戏曲的曲词套路,形成了以凤翔地方语言为基础的具有特色的唱词、唱腔。
【总页数】1页(P30-30)
【关键词】西府曲子;唱词
【作者】吕博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西府民间音乐的特色研究——以“西府曲子”、“西府民歌”为例 [J], 王飞
2.论新疆曲子剧唱词的特征 [J], 章雅轩
3.西府曲子唱词和曲调的艺术特征 [J], 李爱金
4.西府曲子的艺术特征及传承保护刍议 [J], 王渭清
5.西府人的精神家园——浅议西府曲子的魅力 [J], 王朝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元曲《西华山》对佛教文化的诠释与批判
元曲《西华山》对佛教文化的诠释与批判1. 介绍元曲《西华山》元曲《西华山》是中国元代傅应祥所著,该剧以六朝磨形塔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贾仙子在修行和悟道过程中的经历。
这部剧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重要地位,还对佛教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诠释与批判。
2. 对佛教文化的诠释2.1 主题思想•通过主人公的修行和悟道来展现佛教追求解脱和超越生死境界的思想。
•展示了佛教中关于业报和因果循环等核心概念。
2.2 特有意象•描述了西华山景色壮丽、清幽的特点,以及山中寺庙、僧侣等具体细节。
•运用象征手法,如彩云飞瀑、会颜悦色、苦海无边等,进一步诠释佛教思想。
2.3 描写角色形象•主人公贾仙子以及其他角色身上表现出佛教修行者的特点,如智慧、慈悲、超脱等。
•展现了不同层次的修行者,从初学者到高僧,展示了佛教各种修行方法和境界。
3. 对佛教文化的批判3.1 批判世俗化问题•揭示了部分僧人过度追求权力、名利等世俗之事,对于佛法本质与原则的背离。
•暴露了某些寺庙中存在贪污、欺诈等问题,对佛教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3.2 考证与批判传统观念•将佛教经典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对其中存在的不符合事实或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考证与批判。
•对佛教一些传统观念提出疑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4. 其他相关主题探讨4.1 文化交流与融合•探讨元曲《西华山》作为一个艺术作品,如何将佛教文化融入其中,并在其表达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分析西华山的文化地位以及佛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4.2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研究元曲《西华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如何表达对宗教文化的思考与态度。
•探讨艺术作品与宗教信仰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结论元曲《西华山》通过对佛教文化的诠释和批判,展现了佛教追求解脱和超越生死境界的思想,并提出对世俗化问题以及传统观念的疑问。
同时,该剧也探讨了文化交流、艺术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绍兴地名文化初探
绍兴地名文化初探
侯友兰
【期刊名称】《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03)006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都是靠语言传承的,地名是语言中的一部分,因而地名之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也可以说地名是人类创造的文明的部分活化石.本文探讨绍兴地名文化,从地名的语言特点入手,进而试图揭示绍兴地名命名的理据以及地名之中的文化内涵.
【总页数】6页(P58-63)
【作者】侯友兰
【作者单位】绍兴市文理学院,中文系,浙江,绍兴,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2;H139
【相关文献】
1.地名文化初探 [J], 李晓虹
2.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地名文化初探 [J], 周妮
3.南海诸岛地名文化释义初探 [J], 秦晓华
4.文化自信视域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r——以浙江绍兴为例 [J], 高寿华
5.文化自信视域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浙江绍兴为例 [J], 高寿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西地区民族传统技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桂西地区民族传统技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张晓帆
【期刊名称】《百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7)1
【摘要】桂西地区山清水秀、生态优美,这里的传统技艺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体现了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的人们顺应自然的造物哲学,凝聚了他们从大自然中吸取丰富造物灵感的智慧。
这些传统技艺以其特有的质朴之美,展现了创造者对自然的赞美。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传统技艺的实用性日渐减弱,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之下,通过传承和发展桂西传统技艺丰富生态意蕴,能够唤醒人们心底世代相承的生态文化基因,将生态文明意识根植在当地民众的生活当中,强化人们的生态认知,促进各民族生态观念的交流互鉴和交融,在推进具有广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总页数】9页(P26-34)
【作者】张晓帆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4
【相关文献】
1.生态法治视域下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法治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2.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价值证成与现代化构建——以西南地区民族生态文化对生物资源的保护为切
入3.中国古代儒家生态哲学的核心意蕴及其当代价值探赜4.马克思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启迪——评《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意蕴及当代价值》5.地方性知识生产与重构: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33卷第1期 2017年1月Journal of Yangtze N or^nal University Vol.33 No.1Jan.2016□历史研究冯世瀛诗集《二酉英华》地域文化特征探析袁娅琴(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摘要]明清时期,重庆民族地区的文人文学实现本土化并迎来创作高峰。
为揄扬桑梓之 士,不使英华隐没,冯世瀛将酉阳、秀山、彭水和黔江等地明清时期的文人诗歌结纂成渝东南 民族地区第一部诗歌总集《二酉英华》24卷,收录近60位作者近3 000首诗作,包含山川风 物、羁旅思乡、怀古伤今、纪事唱酬等重要题材,展现了渝东南地区的美丽山水和风土人情,凸显了鲜明的地域特征,其丰富的题材内容包含了明清时期渝东南社会时政和文人学者的家国 情怀,有助于认识渝东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冯世瀛;《二酉英华》;地域文化特征[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52(2017)01-0067-06重庆酉阳、秀山、黔江和彭水等地位于武陵山区,是重庆土家族、苗族聚居之地,山水纵横而物产资 源较为丰富,乌江和酉水等河流成为历史时期物资流通、人口流动和文化传播的通道。
随着酉阳直隶州的 建立,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日渐发展,科场功名的诱惑使文人学者日渐涌现,山川风物、羁旅思 乡、怀古伤今、纪事唱酬等成为其诗文创作的重要题材,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文人文学至此实现本土化并迎 来创作高峰。
酉阳冯世瀛将明清时期酉阳、秀山、彭水和黔江等地的文人学者创作的诗歌辑成诗集《二酉 英华》①。
这是渝东南民族地区第一部诗歌总集,共24卷,收录自明冉天章、冉大生、冉天育至清冉瑞 岱、冉崇文、冯世瀛、蔡世佑、陈景星等59位作者2 972首诗歌。
“按照现代文学地理学,不同自然地理 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文学家的气质、心理、知识结构、文化底蕴、价值观念、审美倾向、艺术感知、文学选 择等构成深刻影响。
”[1]107任何文学事象都是具体的自然人文时空与作家的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故具体地域的人情物事会影响到文学创作,故从地域文化角度来研究文学或许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度。
这里拟全面把握诗集《二酉英华》,就其表现出的地域文化特征予以说明,以期推进相关研究。
_、自然山水的写照明清以来的文人学者因友朋交游、求学赴考和为官履职等因,眼目所及与登临揽胜首先是山水景致。
酉阳、秀山、彭水和黔江等地位于武陵山区,处在乌江下游地区,乌江、酉水及其支流与渝东南民族地 区的山脉形成山环水绕的秀美风景,地形复杂,属喀斯特地貌,土地贫瘠而地势陡峭,峡深水急又暗滩 密布,山水人文景致独特。
“惟是重峦叠嶂,土少石多,虽终岁勤,卒不免卤莽以报,是古州民首垦厥田 为中下焉,地瘠民贫。
”[2]508文人学者的诗歌在咏叹民瘼的同时,自然写及山水。
故《二酉英华》透过具 体题咏山水的诗歌凸显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一) 山酉阳、秀山、彭水和黔江等地有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崇山峻岭而纵横环绕,成为历史时期文人学者[收稿曰期]2016-12-15[作者简介]袁娅琴,女,重庆酉阳人。
主要从事民族文化研究。
①酉阳有大酉洞、二酉洞,合称之为“二酉”,此处借“二酉”指酉阳直隶州地。
《酉阳直隶州总志•地舆志•山川》记载:“酉阳有大酉洞、二酉洞,大酉洞在州西北五里处,洞内石壁多篆刻,皆模糊莫辨,前牧罗昇(升)掊手书‘太古藏书’四字尚存。
”“洞高广各七八尺,宽敞圆明,其深莫测,两崖石壁,天然层叠,状如图书。
旁有石窍,别为一洞。
乾隆五十七年,权州事丁映奎建亭在上,颜曰 为二酉亭。
与僚友唱和,有石刻,又手书‘二酉藏书’四字勒石中。
”英华本形容草木之美,后引申为优异的人或物,含精华或精英之意,运用在文学选本当始于梁代萧统所编《诗苑英华》与《文章英华》,为诗歌和文章的菁华。
68□长江师范学院学报题咏的对象,被《二酉英华》加以收录,凸显其较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根据《酉阳直隶州总志》所述,清代中后期酉阳州及其领属县的山主要有酉阳山、翠屏山、钟灵山、玉柱峰、八面山、轿子顶山、天龙山等35座山岭,有“二酉之山,屴崱嵯峨”之说,表明山势高耸陡 峭,海拔600-1 895m不等,山体高低之间落差较大。
翻检诗集,《二酉英华》收录30余位诗人涉及30 余座山岭的诗歌100余首。
其中主要涉及酉阳州境内的大白岩、八面山、钟灵山、天龙山、佛山、玉柱 峰等数十座,共70余首诗歌。
《二酉英华》收录田旦初《登天龙山》《登八面山绝顶》《盐井坡》《大白 岩》、冉石云《清明日谒钟灵山祖茔感赋》《分水岭》等诗30首。
秀山县境有凤凰山、火星山、狮子山、天马山等4座,《二酉英华》收录田旦初《天马山纪游同履云上人作》、冉石云《凤凰山》等8首诗作。
黔、彭等县有武陵、猪头箐、壶头、摩围、万寿峰等山8座,《二酉英华》收录田旦初《猪头箐》、冉石 云《上猪头箐》等10余首诗作。
田旦初《登天龙山》诗云:海底失灵螯,神山忽僵仆。
一峰飞出云,漫向尘寰赴。
亘綿万亿程,到此陡然住。
鱗爪蟠 猙狩,齿牙恣郁怒。
突兀绝攀跻,往返祗(只)乌兔。
古刹结龙脊,幽探生向慕。
选胜携友来袁 路与游人晤。
道我向前山,崎岖恐难步。
田氏诗中有“一峰飞出云”与“鳞爪蟠浄狞,齿牙恣郁怒”写及天龙山雄伟壮观之景,“突兀绝攀 跻,往返祗(只)乌兔”凸显其高峻难越,“古刹”“龙脊”显其环境幽深雅静而底蕴深厚。
另外,田氏 《盐井坡》有“一望皆高山,悬绝太无理。
岩多树不生,土薄禾欲死。
上拂半空云,云痴不轻徙”等诗句 描绘盐井坡高山悬崖、草木不生的景致。
田氏《天马山纪游同履云上人作》其一以“陡壁多盘曲,飞空 一线牵。
悬身千丈外,垂趾二分前。
匍匐筇疑滑,瞒跚屐不前”等诗句中“陡壁”“千丈”“匍匐”“瞒 跚”写及秀山天马山难行。
冯石渔《金山》有“峭石摩碧空”写及金山高耸挺拔之状。
清履云《回龙山》其二有“拨云重搅古香台,八面奇峰次第开”写众山之奇。
张晓村《壶头山怀古》诗写“壶头之山盘如 螺,巉绝嶙峋天欲摩”凸出壶头山高耸险峻。
周梦渔《登最高峰》写及山景的诗句有“嵯岈直接斗牛津 ……地险几无容足处,山高还让出头人。
几家风笛穿林杳,万叠烟峦捲画新”,夸张地描述山峰高不可 攀,地险不能容足。
除直写山峦叠嶂、峰聚指天外,《二酉英华》也有诗歌写文人学者携友入山揽胜、咏 怀古今人情故事。
田旦初《登天龙山》指出“选胜携友来,路与游人晤”,就“道我向前山,崎岖恐难 步”而应以“丘壑在吾胸,岂畏行多露。
检点头上笠,剡剡便起履”,富含哲理意味。
对此,田氏《天马 山纪游同履云上人作》《涂山怀古》《登八面山绝顶》及熊升之《登天龙山望楚蜀诸峰奇辟特甚欣然有作》等诗写及山势险峻、山景雄奇与携友登山怀古、吟咏故事今人,凸显对家乡故土、自然山水的热爱,也 含有亲故离别、感怀古今之情,内涵十分丰富,故而地域文化特征鲜明。
(二)水渝东南民族地区四季分明而降水丰富,其间乌江、酉水的干支流穿行其间,既是物资流动、人口流 动和文化传播的通道,又是历史时期文人学者进出家乡故土、异域求学为官的行经之途,故云雾雨雪、激流深涧和舟行川河等共同构成独特的自然人文时空,被文人学者收入笔端使其文学具有地域文化特征。
与此相应,《二酉英华》有不少写及川河溪涧及云雾雨雪的诗歌,河流、雨水、湖泉等意象频繁出现。
酉阳、秀山、彭水等地主要是乌江和酉水干支流,有酉水河、龙潭河、小河、阿蓬江、清溪等之不 同。
另外,渝东南地区各民族经由乌江、酉水干支流进入长江流域,故长江和洞庭等意象也时见于《二 酉英华》。
由于求学赴考、友朋交往及为官履职等原因,明清时期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文人学者也诗写黄河 领域的川河湖溪。
据统计,冯世瀛《二酉英华》收录与江河湖泊相关的诗歌100余首,蔡吉堂、周梦渔、冯石渔等分别以21、16、11首相关诗歌位居前3甲。
冉石云《由龚滩至涪州山水奇险纪以长句》道出乌 江“黔水出黔万山中,轩然一泻来川东。
”田旦初《龚滩》诗云:群山莽莽来,相送一水绿。
突兀势难羁,到此忽一束。
大石砥中流,水怒石不服。
嗔喷作 回波,高簸三重屋。
万古斗轰雷,助以蛟龙毒。
人语不闻声,上下阻舻舳。
百货拥如山,起运 转从陆。
估客及担夫,往来纷征逐。
列肆几百家,取求得所欲。
垄断叹天生,一滩生计足。
第33卷第1期袁娅琴:冯世瀛诗集《二酉英华》地域文化特征探析口69田氏诗写乌江天险龚滩“大石砥中流,水怒石不服”的壮景,其中“P巽喷作回波,高簸三重屋”诗 句凸显水势凶险的特征。
冉石云《大水行》有“一穴咽众流,哽噎如病叟。
又如作时文,急脉偏缓受。
水怒不耐烦,倒捲风涛走。
涛头高于屋,山城吞八九”诗句写水势的变化。
蔡吉堂《自常入酉舟中杂咏》15首写自常德经酉水舟行至酉阳的情事,其一描述归舟之急,有诗句“安得倒流江上水,一程直抵数程 多”写舟行逆流、前行艰难;其二有诗句“山自嶙峋水自深”等显示水势变化和航运凶险;其三有“滩 名无数滩声急”诗句表明水势湍急、险滩相连。
清溪是酉阳境内一条重要溪流,“在州北八十里,源出州 境大崖,西南流七十里,入黔西。
”[3]30《二酉英华》收录有冯石渔《清溪》、冉税庵《清溪吟》、冉崧维 《清溪纳凉》与《清溪有怀》等4首诗歌写其清溪美景,“清溪几曲绕秋塍,极目萧条感不胜”“溪声作韶 获,溪树阴台矶”等诗句写及清溪的秀美。
舟行水上是渝东南民族地区历史时期文人学者进出故土的重 要方式,故舟行水上的情事成为酉阳、秀山、彭水和黔江等地明清诗歌的题材之一,有冉石云《舟中望 渝州》、蔡吉堂《清明日舟次桃源》、田砚秋《和友人红岩阻渡韵》、熊升之《归舟》等100余首。
酉阳、秀山、彭水和黔江等地降雨丰富而气候湿润,雨雪云雾等气象在群山环绕、溪河密布的大背 景下呈现出别样的特征,明清时期文人学者将其收入诗歌,显示出雨雪云雾对人们的影响以及作者对民 生的关注。
冉石云《苦雨谣》诗云:炎天久不雨,一雨不肯住。
母乃祈请烦,上干老天怒。
唤起四海龙,尽情将雨布。
有时若盆倾,有时若盎注。
檐溜作瀑飞,三朝更三暮。
城中水数尺,缚筏当街渡。
高田没其棱,下田无觅处。
茫茫大地间,水与人争路。
老农愁缩屋,倦鸟饥咏树。
下有虮虱臣,欲叩天门诉。
既雨晴亦佳,请诵少陵句。
冉氏用诗句“一雨不肯住”写淫雨不止,“母乃祈请烦”,四海龙“尽情将雨布”,有“檐溜作瀑飞,三朝更三暮。
城中水数尺,缚筏当街渡”等诗句写及城中暴雨成灾,显示出文人学者对社会民瘼的关注。
对于久雨成灾、心情抑郁,《二酉英华》有田砚秋《春日苦雨》、张晓村《苦雨缠绵春宵不寐枕上口占》、赵云帆《春日苦雨》、陈小山《久雨》等诗写及人们以久雨为苦的抑郁。
《二酉英华》收录10余首《夜雨》诗,有“漏滴乌篷夜不安,绿波珠減韵珊珊。
船头夜雨山头雪,并作江心一夜寒”写夜雨势急、雨雪增 寒的情状。
田砚秋《甘霖谣伞》则写及久旱逢甘霖的欣喜之情,“直抉银河泻波涛,九天乱把珍珠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