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创新 蒲天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3006897 姓名:蒲天星
学校:江汉油田广华中学高二(3)指导老师:郭威
继承与创新
我们常说人必须执著与理想,赞美继承着“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与坚持。
但是大自然在世人眼中变幻莫测,从客观上印证了创新不可或缺。
然而,无论是苦苦坚持,还是不断变化,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互通之处:创新是继承的突破,而继承是创新的土壤。
屠呦呦,一个几个月前的话题人物,发明了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
那么在她之前,有多少人对青蒿进行了研究?略略浏览古代几本医书,都有对它的记载,更不用说近代现代当代的研究了。
这些研究成果,好似优沃的土地,而屠女士的种子吸收足够的营养,在他人之前破土而出!如果没有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吸收,何来今日之成就?由此可见,没有继承,就失去了创新之源。
但创新,却是在继承上的突破。
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传到中国时,革命者的心被点亮了。
他们仍用俄国革命使用的“城市包围农村”,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活动,却无一不是灰头土脸,损失较大。
这时,毛泽东同志经过思考,提出来“农村包围城市”方针,在日后突战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与之相反的是一个曾经的商业大亨——柯达,在其它公司奔向数码世界时,它仍紧抱着胶片不放,不肯与时俱进。
当人们
津津乐道,讲起佳能,却早已忘记了柯达的存在。
其实在今天,创新作为一个话题仍然不陌生。
在我的观念中,创新与继承是无法一分为二的。
创新是光明大道,继承便是铺路石。
一个学者没有渊博的学识,何来令人叹为观止的新论文;一个作家没有深厚的功底,何以让读者产生共鸣;一个教师没有自己的心得领悟,怎能成为学子的指路明灯?
可惜今日的社会,早已失去了智者的引导,成了羊群的天下。
他们中的大部分只看见了创新,却忽视甚至贬低创新下的土壤,对赞美土壤投之以鄙视的目光。
更有甚者,直接把这对母子摆上了对立面,大加抨击。
无知者是有多么可怕啊!
所以,创新的必要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令人深省。
抓住继承之法,像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主义”一样,才是创新的根本。
我想最后,传统与变革齐头并进,继承与创新携手向前,才能让创新成为实实在在的创新。
我们光明的未来才会在创新中渐渐放出希望之光。
希望创新路上,留下你的汗水和呐喊,当然我更希望在传承的土壤里,你能开出美丽的创新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