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数学省级优质课:双曲线 说课稿

合集下载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性质(优质课)教案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性质(优质课)教案
x2 y2 程,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设有公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a2-b2=λ(λ≠0),再由条件求出λ 的值即可.
练习 2: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5
(1)虚轴长为 12,离心率为4; (2)焦距为 26,且经过点 M(0,12); (3)经过两点 P(-3,2 7)和 Q(-6 2,-7). 【答案】(1)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D. x2 − y2 = 1 34
2.【2015 高考新课标 2,理 11】已知 A,B 为双曲线 E 的左,右顶点,点 M 在 E 上,∆ABM 为 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 120°,则 E 的离心率为( )
A. 5
B. 2
C. 3
D. 2
【答案】D
3.【2015
高考福建,理
3】若双曲线 E
:
x2 9
【答案】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椭圆
的焦点在 y 轴上,且
,故焦点坐标为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故
,
,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规律方法 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方程具体过程是先定形,再定量,即先确定双曲线标准方程的 形式,然后再根据 a,b,c,e 及渐近线之间的关系,求出 a,b 的值.如果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
分别是双曲线左、右焦点,若|PF1|=9,则
|PF2|=( )
A.1
B.17
C.1 或 17
D.以上答案均不对
【答案】B
练习
3:已知
F
x2 y2 是双曲线 4 -12=1
的左焦点,A(1,4),P
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则|PF|+
|PA|的最小值为( )
A.5 【答案】D
B.5+4 3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学生初步认识圆锥曲线是从椭圆开始的,双曲线的学习是对其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如果双曲线研究的透彻、清楚,那么抛物线的学习就会顺理成章。

所以说本节课的作用就是纵向承接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研究,横向为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掌握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也曾经尝试过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所以说从知识和学习方式上来说学生已具备了自行探索和推导方程的基础。

另外,高二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表现自己,不喜欢被动地接受别人现成的观点,但同时也缺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我希望学生能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并能独立推导标准方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挖掘与探究,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交流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理解和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难点为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五)教材处理我对教学内容作了一点调整:教材中是借用细绳画出的双曲线图形,而我改用几何画板画出双曲线图形。

因为相比之下,几何画板更为形象直观。

通过几何画板,学生不仅可看到双曲线形成的过程,而且较易看出椭圆与双曲线的联系和区别。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教学方法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与椭圆很类似,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学习椭圆的经验,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重点突出以下两点:1、以类比思维作为教学的主线2、以自主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在用几何画板画双曲线。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说课稿课件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说课稿课件

五. 授 课 教 案
----------------------------------------------------------------------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说课稿
教材分析
教与学的方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 材 所 处 的 地 位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教 学 目 标
揭 示 课 题
几 何 性 质
学 习 例 1
学 习 例 2
课 堂 小 结
布 置 作 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讲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是在学生学习过椭圆几何性质 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双曲线性质的讨论,可使学生对由方程讨论 曲线性质(即由数到形)的思想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这节课 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研究几何的基本思想和 方法以及概括、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 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能----------------------------------------------------------------------------------- 课题: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学 ------------------------------------------------------------------------------------------目的:1.知识目标(1)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 (2)理解离心率的大小对双曲线形状的影响 及双 曲线与渐进线的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 板书设计
1.问题:(1)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如何表示?
(3)椭圆的几何性质是从哪些方面研究的? (4)椭圆有哪些几何性质? (5)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的形状有何影响 (6)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大小对其形状有何影响?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说课稿)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说课稿)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是在学习完了椭圆基本知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之后要研究的课题。

它是深入研究双曲线,灵活运用双曲线的定义、方程、性质解题的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体会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解析几何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教学原则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我制定了本节课将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等性质。

②理解渐近线的证明方法。

③理解离心率和双曲线形状间的变化关系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类比的学习方法。

⑶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而且能够运用运动的,变化的观点分析理解事物。

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重点:方程导出性质及其应用难点:渐近线的理解。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对渐近线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

同时渐进线的概念如何顺应学生思维的自然呈现,是教法中的一个困惑。

因此,我将渐近线的呈现与分析设置为本课时的难点。

为突破该难点,我从“如何画双曲线草图”入手,分析作草图必须的条件,以“双曲线的走向”为切入口,通过复习反比例函数图象,以旧引新,使双曲线的概念自然呈现。

并通过学生讨论与交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完成分析和证明过程。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类比、启发、探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温故而知新”,关注差生,结合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程序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从研究圆锥曲线的一般流程(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及应用)角度提出课题。

首先复习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用课件演示一下),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双曲线的图形,问题1:那么双曲线都有哪些几何性质呢?注意①双曲线标准方程中b 是否也有几何意义?由此介绍实轴、虚轴的概念。

并为矩形框和渐进线的引入做铺垫,3、设置悬念,突破重点难点问题2:e 的变化会引起双曲线的形状如何变化?我门先要画出双曲线的草图.类比椭圆草图的画法,猜想画双曲线的草图是否也能借助“特殊矩形框”?不行,因为利用矩形框无法确定双曲线的走向。

说课教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说课教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说课教案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口一中的徐艳。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说明与反思六个方面说课。

一. 教材分析首先,我从三个方面对教材作一下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数学、选修1,第二章《圆锥曲线方程》的第二节。

“双曲线”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几种重要的圆锥曲线之一,是学生在椭圆的基础上,对圆锥曲线知识体系的一次扩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锥曲线,体会不同的圆锥曲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标准方程的推导对学生掌握坐标法的训练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课时安排,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大纲的要求。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侧重概念的引入、定义的理解及标准方程的推导;第二课时侧重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和双曲线的实际应用。

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3、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本节课的难点是: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二. 学情分析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学生的情况。

在知识方面,和化简的常用办法。

能够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轨迹方程,并掌握了对含有根式的方程化简的一般方法。

但是,还没有掌握对含根式的复杂方程的化简技巧。

情感方面,多数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仍有少数同学需要老师营造氛围,鼓励带动。

在能力方面,多数同学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主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对知识的横向类比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结合对教材和学生的综合分析,结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我对本节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并能根据定义恰当地选择坐标系,建立并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根据所给条件画出双曲线的草图,并确定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说课稿课件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说课稿课件

[设计意图] :从已有知识出发,层层设(释)疑,激活已知,
启迪思维,调动学生自身探索的内驱力,进一步清晰概念(或 图形)特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3、巩固练习:检验教学目标
在新课结束后,教师选取不同类型,难易适当的习题让学 生进行课堂练习。一类为基础题,使学生巩固、加深对所学知 识的理解掌握;二类为提高题,具有灵活性,但难度较低。通 过练习检查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以 便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使 好的新颖的学习方法、解题技巧得到推广,使学习有困难的学
问题1: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如何表示?
x2 y2 问题2:椭圆 2 2 1a 0, b 0 有哪些几何性质? a b
x2
问题3:双曲线 a 生学习的兴趣。
2

y2 b
2
1a 0, b 0
会有哪些几何性质?
[设计意图]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借助于类比方法,引起学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等性质。 ②理解渐近线的证明方法。 ③理解离心率和双曲线形状间的变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和逻辑推 理能力,以及类比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的方法来研究双曲线的简单几 何性质,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而且能够运 用运动的,变化的观点分析理解事物。
5、布置作业:知识再巩固过程 依据大纲,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布置 作业:
五、板书设计
§2.2.2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以焦点坐标在轴上的标准方程为例,x 2 y 2 1a 0, b 0 a2 b2 1.范围:x a 与 x a 2. 对称性: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 3.顶点: A1 (a,0), A2 a,0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李舜,我说课的题目是《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 第二章第2.3.1 节。

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 第二章第2.3.1 节。

在此之前,椭圆的学习已为研究本节内容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双曲线的学习是对圆锥曲线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通过对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学习,对已经学过的椭圆会有更深的理解,对抛物线的学习就会顺理成章, 对圆锥曲线的解题的有很大帮助。

另外,双曲线的定义与椭圆的定义相比难度增大,所以这节课在本章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2、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结合以上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双曲线的定义。

教学难点:双曲线标准方程在推导过程中的化简。

二、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与椭圆定义类比,深刻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并能独立推导出双曲线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深刻挖掘与探究,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类比发现及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交流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

三、教法分析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FLASH动画和几何画板直观演示,符合直观性和可接受性原则。

2、引导发现法: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逐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符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等原则。

四、学法分析在学法方面,我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教师的启发与点拨,运用类比的思想,让他们自己找到解决疑问的方法,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

高中数学说课稿:高一数学《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优秀说课稿范例

高中数学说课稿:高一数学《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优秀说课稿范例

高中数学说课稿:高一数学《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优秀说课稿范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之后,在此基础上,反过来利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研究其几何性质。

它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的一个考点,是深入研究双曲线,灵活运用双曲线的定义、方程、性质解题的基础,更能使学生理解、体会解析几何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解析几何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教学参考书中明确要求:学生要掌握圆锥曲线的性质,初步掌握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方法和步骤。

根据这些教学原则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能运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讨论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等几何性质;②掌握双曲线标准方程中的几何意义,理解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概念及证明;③能运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解决双曲线的一些基本问题。

(2)能力目标:①在与椭圆的性质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类比的学习方法;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的理解。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而且能够运用运动的,变化的观点分析理解事物。

3.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对圆锥曲线来说,渐近线是双曲线特有的性质,而学生对渐近线的发现与证明方法接受、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渐近线的发现作为重点,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诱导、分析,巧妙地应用极限思想导出了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这样处理将数学思想渗透于其中,学生也易接受。

因此,我把渐近线的证明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以及高考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我把渐近线和离心率这两个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高三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数学说课稿

高三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数学说课稿

高三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数学说课稿高三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数学说课稿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数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第八章第四节第一课时,属于解析几何领域的知识。

由曲线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是高中阶段解析几何所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次曲线: 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是解析几何的主要研究对象,由于这四种曲线可以通过用不同的方式截圆锥得到,统称为圆锥曲线,在学习时,要注意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注意圆锥曲线之间的共同点与特殊性。

本节课通过类比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探究、归纳出双曲线类似于椭圆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并且进一步探究出双曲线独有的几何性质(实轴、虚轴、渐近线),为后续的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的研究做好铺垫。

因此这节课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利用曲线方程讨论曲线性质(即由数到形)的思想方法以及概括、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与学生水平分析
1.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并且类比、推导、归纳出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这节课将进一步研究、归纳出类似于椭圆几何性质的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和双曲线独有的几何性质(实轴、虚轴、渐近线)。

通过对双曲线性质的探究学习,可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拓展延伸,构建新知识体系;对由方。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 2-1 第二章第三节。

双曲线是圆锥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椭圆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特点。

通过对双曲线的学习,不仅可以完善学生对圆锥曲线的认识,还能为后续学习抛物线以及解决相关综合问题奠定基础。

在教材编排上,先学习椭圆,再引入双曲线,这样的安排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通过类比椭圆的研究方法来学习双曲线。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椭圆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双曲线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能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类比椭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2)经历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学中的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双曲线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双曲线的定义。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

2、教学难点(1)双曲线定义中“差的绝对值”的理解。

(2)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演示、图形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双曲线的概念和性质。

《双曲线的推导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双曲线的推导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双曲线的推导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双曲线的推导及其标准方程一、引言双曲线是二次曲线的一种,具有特殊的几何属性和数学性质。

本次说课将重点介绍双曲线的推导方法以及其标准方程的求解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双曲线的概念。

二、推导过程1. 考虑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中心,顶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设该双曲线的顶点为(A, 0)。

2. 假设双曲线上的一点为(P, y)。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该点到顶点的距离减去到焦点的距离,应该等于一个常数,即:PA - PF = d (其中,d为常数,PF表示点P到焦点的距离)。

3. 设焦点的坐标为(F, 0),则PF的长度为PF = P - F,PA的长度为PA = P - A。

4. 根据勾股定理,根据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可以得到:(P - F)^2 - (P - A)^2 = d^25. 展开上述方程,并进行合并、整理化简,可得:x^2 / a^2 - y^2 / b^2 = 1,其中 a = c - A(c为焦点到原点的距离),b^2 = c^2 - a^2。

三、标准方程解析1. 根据推导过程中的结果,可以得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 / a^2 - y^2 / b^2 = 12. 标准方程中的参数a和b分别表示双曲线在x轴和y轴上的半轴长度。

通过求解a和b,可以确定双曲线的具体形状和大小。

3. 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计算公式为 e = c / a,其中c为焦点到原点的距离。

离心率可用来描述双曲线的形状,当离心率大于1时,双曲线呈现拉长的形状;当离心率等于1时,双曲线变为抛物线。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引导学生通过勾股定理的运用,推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鼓励学生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感受双曲线的几何特性和数学性质,加深他们对双曲线的理解。

3. 强调双曲线标准方程中参数a和b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对双曲线形状和大小的影响因素。

2015年高中数学省级优质课:双曲线 说课稿

2015年高中数学省级优质课:双曲线 说课稿

省级优质课参赛说课稿§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第一高级中学2013.1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内容选自于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的第二章第二节第一小节,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这五个方面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学设计的一些构思.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双曲线是继椭圆之后学习的又一种圆锥曲线,它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椭圆相比,双曲线所涉及到的知识更加丰富、方法更加灵活,能力要求更高.解析几何无论从知识结构、题目类型、解题方法还是数学思想都在双曲线这里达到高潮.可以说双曲线是解析几何的核心.学习双曲线本身就是对椭圆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自然也为进一步学习抛物线,解决更复杂的解析几何综合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和统帅,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掌握双曲线标准方程.(2)通过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挖掘与探究,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观察问题、探究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3)亲历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感受数学美的熏陶.3、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重点为: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难点为: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二、学情分析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对学生的认识是否全面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败。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圆和椭圆,基本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能对含有两个根式的方程进行化简,对数形结合、类比推理的思想方法有一定的体会.2、能力方面: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有一定的群体性小组交流能力与协同讨论学习能力.三、方法分析1、教学方法我将采取启发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不断与椭圆的有关知识类比,在对比中归纳问题,强化椭圆与双曲线的区别和联系.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丰富的内容体现,使枯燥的知识“活”起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3、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类比探究的学习.四、过程设计接下来看我的教学设计,我将教学过程分为这五个阶段.下面我就本节课展开具体叙述:(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椭圆定义,同时在屏幕上给出相应的定义,以利于下一问题中进行对比.接着由学生探讨:若把椭圆定义中的“与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改为“距离之差”,轨迹又是什么图形呢?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知识冲突的教学情境,有和到差,不仅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通过学生类比和与差,促进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接下来我拿出准备好的一条拉链,随着拉链的拉开闭合,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思考拉链拉开的两部分长度的内在联系.紧接着再通过多媒体播放这个拉链的演示实验,以强化学生的认识.然后通过小组活动,由学生利用提前准备的拉链,作两端点位置互换后拉链头运行的轨迹.这是学生的作图过程,和作图结果.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动画和动手画图,使学生从空洞的数学分析转化为感受图形的实际变化,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下来提出两个问题:1、分别说出这两条曲线上的点满足的条件.2、用一个数学式子表达这两条曲线上的点满足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前面的作图,总结得出结论.接着指出这两条曲线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双曲线,其中每一支叫双曲线的一支.最后,试着由学生归纳双曲线定义.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体会双曲线定义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二) 探究发现,挖掘新知1、定义的发掘在屏幕上给出双曲线定义,让学生思考定义中关键词是什么?根据讨论结果总结出:定义中差的绝对值和常数小于两定点距离是关键词,并强调定义中绝对值的必要性及2a <2c .再和椭圆定义相对比,发现其中的区别与联系.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双曲线定义.学会利用定义判断曲线形状.此时学生对双曲线的形状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我给出两组双曲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图片,一组是热电厂的冷却塔和广州新电视塔,它们的外形和轴截面的交线是双曲线,另一组是双曲线在飞机导航系统和道路交通结构中的应用.设计意图:这些图片使学生感受数学美的熏陶,体会数学的实用性,进一步形成清晰地感性认知,为推导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理性认知打下基础.2、标准方程的推导在标准方程的推导中,由于双曲线与椭圆定义非常相似,图形也具有同样的对称特征.学生类比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很容易得出双曲线标准方程推导步骤:(1)建 系 以21F F 所在直线为x 轴,线段21F F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2)设点 设双曲线上任意一点),(y x M ,双曲线的焦距为yxo F 2F 1M c 2(0>c ),)0,(1c F -∴,)0,(2c F ,常数a 2=(3)列 式 2a ||MF |-|MF ||21=即a y c x y c x 2|)()(|2222=+--++ 为使学生便于观察类比,我又通过图片的形式给出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与椭圆非常相似,在第四步的化简中学生自然会使用同样的方法.因此,为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方程的化简由学生自主完成,并展示部分学生的化简过程,顺利突破难点.最后给出完整的化简过程.(4)化 简得)()(22222222a c a y a x a c -=--两边同除以)(222a c a -得 122222=--ac y a x 02222>-⇒>⇒>a c a c a c令222b a c =-(0>b )代人得 )0,0(12222>>=-b a by a x 其中222b a c += 指出:这个方程叫做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它表示的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强调222b a c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以上是焦点在x 轴上的情况,对于焦点在y 轴上的情形呢?联想到椭圆在两种建系方法下方程形式的区别,学生很快得出:可以通过x 、y 的互换,得到焦点在y 轴上的标准方程.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经历双曲线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推导出双曲线的两个标准方程后,通过对比观察和小组交流,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再由同学们对比双曲线与椭圆的标准方程,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以起到强化的效果,从而升华学生对双曲线对标准方程的认识.(三) 题组训练,应用新知【练一练】练习1:判断下列方程哪些表示双曲线?(1) (2) (3) (4) 练习2:方程 是否表示双曲线? 设计意图:第一题让学生熟练利用方程判断曲线的形状,掌握求焦点坐标的方法,第二题使学生深化双曲线标准方程形式的理解.3、例题讲解 例1 已知两定点为)0,5(),0,5(21F F -,求动点M 到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6的轨迹方程.变式1:若已知F 1 (0,-5),F 2(0,5) .2:例1改求“动点M 到F 1、F 2的距离的差等于6的轨迹方程”.设计意图: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作用更加突出,再通过两个变式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升华学生对双曲线定义的理解.(四)畅谈收获、感悟新知4、知识小结以填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回顾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条理化和系统化. 再由学生谈谈:除了知识方面的学习,还有哪些收获?通过学生畅谈收获,引起学生反思、整理,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五) 课后拓展、巩固提高5、作业布置为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我设计了基础作业和能力作业.基础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能力作业由小组讨论交流完成,并通过下节课由小组代表演板的形式进行检查和指导.6、板书设计22149x y +=-12422=-y x 224936y x +=22032x y -=)0(122>=-m n ny m x好的板书是课堂内容最精华的体现,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这个板书,做到简明,概括.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一个认真探索、积极交流、踊跃发言的学习氛围.以问题为主线,结合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进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既体现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地位,又实现教师引导探索的主导作用.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同时,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双曲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合作研究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在教学上,我们主要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探究性研究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启发式教学法则以引导为主,通过设疑的形式让学生探究性研究,发现新的知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复引入环节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后面的研究做好铺垫。

我们以双曲线为例,通过课本的实验探究
引入双曲线的定义和符号表示,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帮助其理解和掌握知识。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部分,我们采用分组推导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中研究和掌握知识。

通过比较两种标准方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总之,我们的教学过程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研究,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同时,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对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双曲线的简单性质说课稿

双曲线的简单性质说课稿

《双曲线的简单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情与学法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选修教材2-1第三章第三节,双曲线是解析几何圆锥曲线的基本内容、重要环节,是在我们学习了圆、椭圆、抛物线的基础上进行的。

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是解析几何的主要研究对象,由于这四种曲线可以通过用不同的方式截圆锥得到,统称为圆锥曲线,在学习时,要注意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注意圆锥曲线之间的共同点与特殊性。

由曲线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画出它的图象,是高中阶段解析几何所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本节课就研究了这样一个问题。

通过双曲线性质的讨论,可使学生对由方程讨论曲线性质(即由数到形)的思想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因此这节课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研究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概括、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课堂的引导、讨论,让学生探究推导并初步掌握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离心率等几何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双曲线的方程去研究其几何性质,进一步反应了解析几何的特点,并用图像帮助理解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通过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类比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的方法来研究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研究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爱动脑、勤思考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求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并运用类比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双曲线的渐进线的概念是双曲线所特有的,因此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 学情与学法分析1、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并且类比、推导、归纳出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这节课将进一步研究、归纳出类似于椭圆几何性质的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和双曲线独有的几何性质(实轴、虚轴、渐近线)。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说课稿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说课稿

《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内容选自于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的第二章第二课第一小节,下面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双曲线的学习是对圆锥曲线内容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所以说本节课的作用就是纵向承接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研究,横向为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掌握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学生也具备了自行探索和推导方程的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大家可以看一看,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并能独立推导标准方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挖掘与探究,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交流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教材、教学目标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如下重点与难点:重点(1)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2)根据具体条件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3)根据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判断出焦点在哪个轴上并能求出焦点坐标难点:(1)用坐标法建立并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双曲线的两类标准方程及其图象的记忆二、说教法(一)教学方法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与椭圆很类似,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学习椭圆的经验,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重点突出以下两点:1、以类比思维作为教学的主线2、以自主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教学手段采用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在学生通过教具自己动手探究;用几何画板画双曲线不是单纯用动画给学生看,而是通过动画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级优质课参赛说课稿
§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第一课时)
第一高级中学
2013.1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内容选自于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的第二章第二节第一小节,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这五个方面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学设计的一些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双曲线是继椭圆之后学习的又一种圆锥曲线,它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椭圆相比,双曲线所涉及到的知识更加丰富、方法更加灵活,能力要求更高.解析几何无论从知识结构、题目类型、解题方法还是数学思想都在双曲线这里达到高潮.可以说双曲线是解析几何的核心.
学习双曲线本身就是对椭圆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自然也为进一步学习抛物线,解决更复杂的解析几何综合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和统帅,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掌握双曲线标准方程.
(2)通过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挖掘与探究,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观察问题、探究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亲历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感受数学美的熏陶.
3、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
重点为: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难点为: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二、学情分析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对学生的认识是否全面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败。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圆和椭圆,基本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能对含有两个根式的方程进行化简,对数形结合、类比推理的思想方法有一定的体会.
2、能力方面: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有一定的群体性小组交流能力与协同讨论学习能力.
三、方法分析
1、教学方法
我将采取启发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不断与椭圆的有关知识类比,在对比中归纳问题,强化椭圆与双曲线的区别和联系.
2、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丰富的内容体现,使枯燥的知识“活”起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类比探究的学习.
四、过程设计
接下来看我的教学设计,我将教学过程分为这五个阶段.
下面我就本节课展开具体叙述: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椭圆定义,同时在屏幕上给出相应的定义,以利于下一问题中进行对比.接着由学生探讨:若把椭圆定义中的“与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改为“距离之差”,轨迹又是什么图形呢?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知识冲突的教学情境,有和到差,不仅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通过学生类比和与差,促进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接下来我拿出准备好的一条拉链,随着拉链的拉开闭合,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思考拉链拉开的两部分长度的内在联系.紧接着再通过多媒体播放这个拉链的演示实验,以强化学生的认识.然后通过小组活动,由学生利用提前准备的拉链,
作两端点位置互换后拉链头运行的轨迹.这是学生的作图过程,和作图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动画和动手画图,使学生从空洞的数学分析转化为感受图形的实际变化,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接下来提出两个问题:1、分别说出这两条曲线上的点满足的条件.2、用一个数学式子表达这两条曲线上的点满足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前面的作图,总结得出结论.接着指出这两条曲线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双曲线,其中每一支叫双曲线的一支.最后,试着由学生归纳双曲线定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体会双曲线定义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二) 探究发现,挖掘新知
1、定义的发掘
在屏幕上给出双曲线定义,让学生思考定义中关键词是什么?根据讨论结果总结出:定义中差的绝对值和常数小于两定点距离是关键词,并强调定义中绝对值的必要性及2a <2c .再和椭圆定义相对比,发现其中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双曲线定义.学会利用定义判断曲线形状.
此时学生对双曲线的形状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我给出两组双曲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图片,一组是热电厂的冷却塔和广州新电视塔,它们的外形和轴截面的交线是双曲线,另一组是双曲线在飞机导航系统和道路交通结构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这些图片使学生感受数学美的熏陶,体会数学的实用性,进一步形成清晰地感性认知,为推导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理性认知打下基础.
2、标准方程的推导
在标准方程的推导中,由于双曲线与椭圆定义非常相似,图形也具有同样的对称特征.学生类比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很容易得出双曲线标准方程推导步骤:
(1)建 系 以21F F 所在直线为x 轴,线段21F F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直角
坐标系.
(2)设点 设双曲线上任意一点),(y x M ,双曲线的焦距为
y
x
o F 2F 1M c 2(0>c ),)0,(1c F -∴,)0,(2c F ,常数a 2=
(3)列 式 2a ||MF |-|MF ||21=即a y c x y c x 2|)()(|2222=+--++
为使学生便于观察类比,我又通过图片的形式给出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与椭圆非常相似,在第四步的化简中学生自然会使用同样的方法.因此,为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方程的化简由学生自主完成,并展示部分学生的化简过程,顺利突破难点.最后给出完整的化简过程.
(4)化 简
得)()(22222222a c a y a x a c -=--
两边同除以)(222a c a -得 1222
22=--a
c y a x 02222>-⇒>⇒>a c a c a c Θ
令222b a c =-(0>b )代人得 )0,0(122
22>>=-b a b
y a x 其中222b a c += 指出:这个方程叫做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它表示的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强调222b a c +=.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以上是焦点在x 轴上的情况,对于焦点在y 轴上的情形呢?
联想到椭圆在两种建系方法下方程形式的区别,学生很快得出:可以通过x 、y 的互换,得到焦点在y 轴上的标准方程.
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经历双曲线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推导出双曲线的两个标准方程后,通过对比观察和小组交流,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
再由同学们对比双曲线与椭圆的标准方程,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以起到强化的效果,从而升华学生对双曲线对标准方程的认识.
(三) 题组训练,应用新知
【练一练】
练习1:判断下列方程哪些表示双曲线?
(1) (2) (3) (4) 练习2:方程 是否表示双曲线? 设计意图:第一题让学生熟练利用方程判断曲线的形状,掌握求焦点坐标的
方法,第二题使学生深化双曲线标准方程形式的理解.
3、例题讲解 例1 已知两定点为)0,5(),0,5(21F F -,求动点M 到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6的轨迹方程.
变式1:若已知F 1 (0,-5),F 2(0,5) .
2:例1改求“动点M 到F 1、F 2的距离的差等于6的轨迹方程”.
设计意图: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作用更加突出,再通过两个变式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升华学生对双曲线定义的理解.
(四)畅谈收获、感悟新知
4、知识小结
以填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回顾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条理化和系统化. 再由学生谈谈:除了知识方面的学习,还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生畅谈收获,引起学生反思、整理,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 课后拓展、巩固提高
5、作业布置
为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我设计了基础作业和能力作业.基础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能力作业由小组讨论交流完成,并通过下节课由小组代表演板的形式进行检查和指导.
6、板书设计
22
149
x y +=-12422=-y x 224936y x +=22032x y -=)0(12
2>=-mn n
y m x
好的板书是课堂内容最精华的体现,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这个板书,做到简明,概括.
五、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一个认真探索、积极交流、踊跃发言的学习氛围.以问题为主线,结合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进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既体现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地位,又实现教师引导探索的主导作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