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1-4单元练习三
初三化学一单元练习题
初三化学一单元练习题1. 火焰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内焰、外焰和煤气。
内焰呈湛蓝色,外焰呈黄色,煤气呈无色。
为什么它们的颜色不同?在火焰的燃烧过程中,燃料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了不同的燃烧产物,它们的颜色也不同。
内焰是由燃料的主要燃烧区组成,煤气燃烧完全,产生的CO2和H2O很少,所以内焰的颜色呈现湛蓝色。
外焰是由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区组成,煤气中的一部分并未完全燃烧,产生了一些未燃烧的燃料和含碳化合物,这些产物的颜色较暗,呈现黄色。
煤气在出口处,接触到空气形成了煤气火焰,由于煤气本身无色,所以煤气火焰呈无色。
2. 为什么苯是芳香化合物?苯是一种六元环芳烃,由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
苯分子的每个碳原子上都有一个π电子,这些π电子形成共轭体系。
共轭体系使得苯分子稳定,不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因此苯具有稳定的分子结构。
苯分子经由π电子云的共振现象,形成了芳香性结构,因此苯被称为芳香化合物。
3. 铵盐的酸堿性质由什么决定?铵盐的酸堿性质由其阳离子决定。
铵盐是由铵基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类,它们在溶液中会发生离解。
当铵盐溶解时,NH4+和酸根离子会与水分子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铵(NH3OH+)或酸(H+)。
NH4+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的平衡决定了铵盐的酸堿性质。
如果NH3OH+浓度较高,则溶液呈碱性;如果H+浓度较高,则溶液呈酸性。
4. 什么是石碱?石碱是指天然或人工制备的碱性物质。
常见的石碱有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钾(KOH)等。
石碱可溶于水,呈碱性溶液。
它们具有强碱的性质,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5. 解释一下离子键的形成原理。
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可通过电子转移理论解释。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往往失去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往往接受外层电子,形成阴离子。
由于电子云的转移,金属原子失去的外层电子形成了正电荷,非金属原子获得的外层电子形成了负电荷。
初三化学四单元练习题
初三化学四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物质的是()A. 磷酸B. 二氧化硅C. 铝D. 硫酸铜2. 部分金属元素在常温下是固体,其特点是()A. 密度小B. 密度大C. 密度随温度变化D. 密度随外界条件变化3. 金属物质在常温下可形成的结构是()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共价键4. 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A. 1价或2价B. 2价或3价C. 2价或4价D. 1价或3价5. 下列物质中,可用金属状态存在的是()A. 溴B. 苯C. 银D. 柠檬酸6. 以下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的熔点低,常用于制作导线B. 金属的导热性差,不能用于冷却电子设备C. 金属的电阻率大,不能用于制作电路D. 金属在常温下大部分是气态7. 金属常具有的性质不包括()A. 导电性B. 导热性C. 光滑性D. 不可塑性8. 金属在常温下呈固态,其原因是()A. 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较高B. 金属元素形成了特定的晶体结构C. 金属元素的熔点较高D. 金属元素的密度较低9. 金属离子在化学方程式中一般用()表示A. 全式B. 根式C. 电子式D. 字母式10. M表示金属离子时,Mn+的含义是()A. 金属原子 Mn减去n个电子B. 金属原子 Mn增加n个电子C. 金属原子 Mn失去n个电子D. 金属原子 Mn获得n个电子二、填空题1. 铁的化学符号为()2. 金属与非金属结合而成的物质称为()3. 适合用质子示意图表示的物质是()4. 非金属常见的存在形式是()5. 同位素是指()6. 离子化合物由()组成7. 合金是()8. 水银的化学符号为()9. 纯净的金属常见的存在形式是()10. 金属的识别方法之一是通过()三、简答题1. 请解释金属导电性强的原因。
2. 请举例说明金属常见的存在形式。
3. 金属的熔点一般较(高/低),对此现象的解释是什么?4. 钠离子的化学符号是Na+,说明Na+的含义。
人教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课题3元素知能演练提升1.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C.元素均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从元素周期表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元素符号B.原子序数C.相对原子质量D.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3.元素、原子、分子等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B.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分子的种类都保持不变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硼为金属元素B.碳的原子序数是12.01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D.三种原子中质量最大的是铝5.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3个电子层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C.第三周期有3种金属元素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6.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局部。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1Na 23.0012Mg24.3113Al26.9814Si28.09A.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B.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98 gC.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D.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7.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
下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 gD.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8.★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B.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 gD.a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9.如图甲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铝元素的信息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4单元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化学科期中考试卷
(内容:绪言至第四单元)
说明:1.全卷共7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
K—39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量筒中倾倒溶液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取用粉末状药品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3.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A.食用醋
B.冰水混合物
C.冰红茶
D.加碘盐
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易溶于水的氧气而生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课题3 同步强化练习题含答案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金属冶炼B.高粱酿酒C.雕刻印章D.烧制陶器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材燃烧B.冰雪融化C.酒精挥发D.玻璃破碎3.自然界中的变化总的分为两大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下列所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浑水过滤后变清B.动植物腐烂C.玻璃破碎D.分离液态空气4.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的硬度大——刻划玻璃B.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C.氢气具有可燃性——作燃料D.干冰有制冷作用——人工降雨5.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A.酒精挥发B.水受热沸腾C.瓷碗破碎D.食物腐败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红磷用于制作烟雾弹B.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C.氧气用作火箭的助燃剂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7.《本草纲目》为中华瑰宝,书中记载:“盖此矾(FeSO4•7H2O)色绿,味酸,烧之则赤…止血补血”。
下列描述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将矾研碎B.烧之则赤C.止血补血D.色绿味酸8.下列诗句的描述中,只隐含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水用于灭火B.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食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天然气用作燃料B.氧气用于炼钢C.干冰用作制冷剂D.盐酸用于除铁锈11.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易经》---- “泽中有火……上火下泽”B.《淮南万毕术》---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C.《天工开物》---- “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D.《抱朴子》—-- “丹砂(HgS) 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12.下列资源的利用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风力发电B.石油分馏得到汽油C.海水晒盐D.铁矿石冶炼生铁13.下列叙述中,均属于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铁易生锈,二氧化碳易液化B.金属能导电,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有氧化性,H2有可燃性D.纯净的铁片是银白色的,酒精易挥发1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现象肯定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使用稀盐酸除锈C.节日燃放礼花D.灯泡通电发光发热1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西瓜榨汁 C.矿石粉碎 D.光合作用二、简答题16.亚硝酸钠有毒,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曾发生过一起误把亚硝酸钠当食盐食用的中毒事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第一单元 课题3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连接仪器装置 洗涤玻璃仪器
课题3第2课时物质的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达标巩固一、选择题1.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A.漏斗B.量筒C.试管D.烧杯2.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应立即()A.用水冲洗B.用扇子扇灭C.用湿抹布盖灭D.撒沙土扑灭3.下列实验中,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链接听/8例1方法点拨图7-K-14.下列加热试管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链接听/9例2方法点拨A.加热试管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B.试管底部要接触灯焰中温度最低的焰心C.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D.加热试管时,试管外壁要干燥5.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A.橡胶塞旋进容器口B.玻璃导管口沾水后旋进胶皮管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胶塞孔中D.玻璃导管口沾水后旋进橡胶塞孔中6.以下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其步骤正确的顺序是链接听/9例3方法点拨() ①把装置连接好②两手紧贴容器外壁③导管口有气泡冒出④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⑤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A.②④①③⑤B.③②①④⑤C.①②④③⑤D.①④②⑤③7.实验室加热约150 mL液体需用的仪器是()图7-K-2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8.对于试管的洗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不倒掉试管内的废液,直接洗涤B.洗涤时可用手直接洗涤C.刷洗试管时要用力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D.如果试管刷仍不能洗去试管内壁的附着物,可依据该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试剂洗去9.如图7-K-3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图7-K-310.下列“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图7-K-4二、填空题11.据图7-K-5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图7-K-5(1)写出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用仪器编号回答:①用于洗涤玻璃仪器的用具是__________。
初中化学1-3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阶段性练习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本题共20分)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液态空气是淡蓝色液体B.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充入氖气的灯管充电时可发出红光D.氯酸钾是白色固体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5.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
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6.为了建设卫生文明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7.中秋时节,丹桂飘香。
从分子的角度,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间存在间隔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8.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9.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10.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可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二、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独立作业题号 1 2 3 4 5 6 7 8 9答案题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燃烧B.铁水铸锅C.汽油挥发D.胆矾研碎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B.粮食酿酒C.火药爆炸D.湿衣服晾干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食物腐烂B.汽油挥发、蔗糖溶解C.酒精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D.火药爆炸、水的蒸发4.点燃蜡烛的过程中()A.只发生化学变化B.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C.只能观察到燃烧现象D.只发生物理变化5.烧杯加热时用石棉网的目的是()A.加快反应B.在铁圈上易托平仪器C.减慢反应D.使烧杯受热均匀6.下列仪器使用不当的是( )A.用滴瓶盛放液体药品B.在试管中进行化学反应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D.溶解固体药品时用玻璃棒来搅拌7.下列保存化学药品的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避免阳光直接照射B.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必须单独存放C.易挥发、腐蚀类药品应分别密闭保存 D.药品只要分类摆放即可,不用作出特别规定8.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是()A.烧杯B.试管C.燃烧匙D.蒸发皿9.做化学实验时,当需取用90 g蒸馏水配制溶液时,取用90 g蒸馏水最合适的仪器是( ) A.100 mL量筒B.100 mL烧杯C.托盘天平D.50 mL量筒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 B.点燃酒精灯 C.闻气味 D.倾倒液体11.对化学实验剩余的药品,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带回家中B.倒到指定容器中C.随意倾倒到水槽中D.倒回原试剂瓶中12.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A.烧杯B.烧瓶C.试管D.量筒1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液体体积读数C.点燃酒精灯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14.化学变化的本质是()A.变化中有发光发热现象B.产生气体或沉C.有新物质生成D.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15.某同学测得下列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A.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9.26毫升水B.用100毫升的量筒量取5.5毫升水C.用托盘天平称得4.23克食盐D.用托盘天平称得15.1克固体16.一瓶澄清的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一层白膜,此现象说明空气中有()A.水蒸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17.酒精灯不用时,必需盖上灯帽,你认为其理由是()A.防止酒精自燃B.酒精易被空气氧化C.酒精蒸发引起中毒D.防止酒精挥发后酒精灯难以点燃18.下列图示的实验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二、填空题19、认识常用仪器:下图是常用化学实验仪器,其中的玻璃仪器有(填仪器名称)20、取用药品时注意节约: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液体取,固体只需。
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 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1.【答题】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里,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乳浊液的是()A.面粉B.植物油C.高锰酸钾D.蔗糖【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乳浊液的概念。
【解答】乳浊液指的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面粉放到水里形成悬浊液;植物油放到水里形成乳浊液;高锰酸钾和蔗糖放到水里形成溶液。
故选B。
2.【答题】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④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
其中错误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形成。
【解答】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如乙醇溶于水;酒精也可以做溶剂,如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一种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溶液并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溶液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故选A。
3.【答题】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B.各部分一样,体现了溶液成分的均一性C.饮用生理盐水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分层D.水分子是保持NaCl性质的最小微粒【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形成。
【解答】A、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溶剂是水;B、溶液各部分的组成相同,说明溶液是均一的;C、溶液具有稳定性,所以生理盐水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分层;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水分子是保持水分子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故选D。
4.【答题】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的液体和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分别是()A.乳浊液、溶液B.溶液、乳浊液C.悬浊液、乳浊液D.溶液、悬浊液【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乳浊液、悬浊液的概念。
【解答】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氯化锌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钙悬浮在液体中形成悬浊液。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综合练习题
2023年9月12日初中化学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我省大部分地区已连续四年遭受干旱;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监控,坚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B.图中电解水的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图a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D.水是一种化合物,也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2.我国盛产茶叶,“铁观音”“碧螺春”“西湖龙井”等绿茶享誉省内外。
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26H52O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宁酸属于氧化物B.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3:26:23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4.下列对“使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重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化学式能表达多种信息,所以做到了化繁为简B.化学式可以帮助人们推测出物质的所有性质C.化学式有利于科学的传承与交流D.化学式把宏观物质与它的微观构成联系起来,以利于人们从微观本质上认识物质5.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目的的是A.鉴别:用水鉴别碳粉和二氧化锰粉末B.除杂:用明矾除去水中溶解的有色物质C.检验:用肥皂水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D.制备:实验室用电解水制备氧气6.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3 个铝原子:3AL B.镁离子:Mg2-C.硫化锌的化学式:Zn2S D.2个二氧化硫分子:2SO27.色氨酸(化学式为C11H12N2O2)是氨基酸中的一种,在人体内含量太低会影响睡眠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色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色氨酸由碳、氢、氧、氮四个元素组成C.色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12D.色氨酸分子由11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8.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B.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9.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石墨、氯酸钾、石油B.铜、氧化镁、液态氧C.臭氧、二氧化硫、冰水混合物D.液态氧、干冰、空气1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滤可将海水转化淡水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产物都有水D.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11.推理是化学思维的一种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所以铁制品比铝制品更耐腐蚀B.点燃H2、CO或CH4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纯度C.pH<7的溶液呈酸性,所以pH<7的雨水是酸雨D.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碱12.汤姆森发现电子,卢瑟福积极探索原子内部结构,门捷列夫列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徐寿为大量化学元素创造汉语名称……许许多多科学家为理论化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开了物质的微观世界之门。
2024-2025学年度茂名市博雅中学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1-4单元模拟练习
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模拟练习(第1—4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极易溶于水B.液态氧是淡蓝色的,固态氧也是淡蓝色的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D.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B.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应正放在桌面上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应等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放在集气瓶口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3.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冰B.液态氧C.五氧化二磷 D.海水4.自然界中的水大多都不是纯净水,下列有关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滤能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B.加入明矾能促进河水中悬浮杂质沉降C.蒸馏可将海水淡化D.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7.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如图为铈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B.铈属于金属元素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D.铈的原子序数是58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9.根据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品红的扩散速率相同B.浓氨水变红C.两实验均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无关10.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下列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物质是 ( )A.氯化钠、硫酸铜B.铁、干冰C.金刚石、氧化汞D.氦气、氨气11.一种载人飞船依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反应提供动力。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单元练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班别姓名学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4分,共40分)1.打开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其原因是()A.氨分子在不断运动B.氨分子中原子种类发生变化C.氨分子的体积变大D.氨分子转变为氮分子和氢分子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纯净物的图是()3.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通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的体积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的质量A.①⑤B.②⑦C.③④D.②⑥⑦4.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B.②表示金属元素的原子C.③④为稳定结构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45.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碘盐,这里的“钙”、“碘”指的是()A. 元素 B.分子 C.单质 D. 原子6.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解释错误的是()A.液态的酒精和液态的酒精都能燃烧,说明分子种类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B.三月花城处处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热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7.右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A. 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楼外电子数为8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C.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8.以下对O2、CO2、SO2、MnO2四种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都含有氧分子B. 都含有2个氧原子C. 都含有氧元素D. 都含有氧气9.下列关于“决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是——核电荷数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决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D.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电子数10.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二、填空题(共49分)11.(13分)用化学符号表示:(1)1个氯离子,2个氮原子;5个镁离子;(2)铜元素,铁元素,钙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色化学:向着环境友好发展。
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
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4、熄灭蜡烛后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
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1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
2个电子以及D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
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A Si ,B Cl ,C O 。
-17-
第三单元练习
(2)分别画出A原子和D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分解。
-14-
第三单元练习
(1)从宏观角度看,肼是由 H、N (填元素符号)
组成的,肼的化学性质是由 肼分子 (填微粒名
称)保持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填字母序号)。
A.肼是一种环保的高能燃料
B.肼在常温下为液态
C.四氧化二氮具有助燃性
D.四氧化二氮的性质是氧气、氮气化学性质的综合
-15-
第三单元练习
第三单元练习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
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椰子浑身都是宝,其中椰子汁中含有丰富的钾、
镁等营养物质,这里的“钾、镁”指的是( B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离子
-2-
第三单元练习
2.下列化学符号与含义均正确的是( A )
12.为探究不同分子运动快慢,设计如图实验,烧瓶A中盛有浓
盐酸(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烧瓶B中盛有浓氨水,长玻璃管c
中有一段滤纸条,每隔5 mm滴有一滴无色酚酞溶液。实验过程
中观察到滤纸大部分变红色,在玻璃管左端出现大量白烟(氯化
氢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
A.实验时需同时打开弹簧夹a、b
B.阳离子带正电荷,带负电荷的微粒一定是阴离子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单元练习(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班别姓名学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4分,共40分)1.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B.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C.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2.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炭黑制墨B.粮食酿酒C.胆矾炼铜D. 燃放烟火3.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4.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倾倒液体C.取用液体试剂D.塞紧橡皮塞5.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集气瓶B.量筒C.烧杯D.试管6.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正确的处置方法是()A.带出实验室B.在实验室集中处理C.放回原试剂瓶D.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丝做导线B.干冰用作制冷剂C.焦炭用于炼铁D.石墨制铅笔芯8.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观察现象D.作出结论9.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
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等于20 mL D.无法确定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取3~4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B.区分实验室中的白糖和食盐,可用尝味道的方法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如果试管外壁干燥,可不进行预热D.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可用镊子二、填空题(共26分)11.(6分)取用药品应注意操作规范。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第四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D.铜丝用做电线2.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空气污染指数0~5051~100101~200201~300>300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空气质量级别I II III IV V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A.I级优B.II级良C.III级轻度污染D.V级重度污染3.《京都议定书》于2月16日正式生效,它的核心内涵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全球的气候变暖。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氢气4.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A.散热的速度加快B.聚集的热量增加C.柴禾的着火点降低D.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5.某溶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一定不会改变的是A.沸点B.导电性C.颜色D.水分子的构成24、甜蜜素[C6H12O3NSNa]是一种甜味添加剂,下列有关甜蜜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属于糖类B、其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6:1:4C、它由五种元素组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10.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AN,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式量)为108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 4: 1D.对苯二胺能被皮肤少量吸收25.“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思想。
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过氧基”的结构(方框框出部分)。
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作杀菌消毒剂的是16.“亮菌甲素”化学式为C12H10O5,是黄色或橙黄色结晶粉末,几乎不溶于水,辅料丙二醇(C3H8O2)溶成针剂用于临床。
人教版2021届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练习: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练习: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①②⑤B.③④C.①②④D.①⑤2.1995年东京地铁发生沙林毒气事件,很多人中毒。
它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 ) A.可以再分B.在不停运动C.很小D.之间有间隔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 A.体积大小不同B.质量不同C.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D.在化学反应申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碳原子B.氧原子C.二氧化碳分子D.以上都不是5.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其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则该物质()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一定是单质D.无法判断6.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间隔增大B.质量增大C.体积增大D.个数增多7.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8.液氧和氧气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其主要原因是( )A.它们都由氧原子直接构成B.它们都由氧分子构成C.它们都由同种元素组成D.液氧由氧气制造而来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B.分子既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10.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氧原子B.氢分子C.水分子D.氧原子和氢原子11.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12.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间隔变大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13.小明做了一个梦,梦幻自己能缩身,甚至能缩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报告了见闻.他的报告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电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开来C.水分子之间有间隙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14.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当飞机撒布干冰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A.水分子间的间隔B.水分子运动速率C.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D.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15.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水的化学性质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水的物理性质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16.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溶性的杂质17.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H2和O2﹣﹣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分子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18.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19.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A.A B.B C.C D.D二、填空题20.保持酒精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
初三化学第4单元练习题
初三化学第4单元练习题1. 下列物质中,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的是()A. 纸、铅笔芯B. 水、铁棒C. 铁、单晶石D. 银、银器2. 化学式H₂O表示()A. 水B. 氧气C. 氢气D. 氯气3. 下列关于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水是无色透明的B. 铁可以被磁铁吸引C. 原来的物质不存在了,产生了新的物质D. 同种物质的颜色和形状总是相同的4. 下列物质中,属于原始物质的是()A. 矿石B. 饭菜C. 饮料D. 糖果5. 锌粉在空气中燃烧能观察到明亮的火花和白烟。
这是因为()A. 燃烧产生的火花能激发空气中的分子,使其放出光B. 燃烧产生的火花中含有锌粉的颜色C. 燃烧产生的火花中含有锌粉的气味D. 燃烧产生的白烟是锌粉燃烧的产物6. 当你布满糖与向其中倒入适量的水,搅拌后发现有一部分糖溶解在水中,这是因为()A. 糖受热后发生了变化B. 糖分子和水分子之间产生了化学反应C. 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发生了物理变化D. 糖溶解在水中后形成了新物质7. 下列关于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总是伴随发生B. 物质的分子在物质变化过程中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C. 物质的分子在物质变化过程中总是发生分解D. 物质变化的产物比反应物的能量高8.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无影响B. 温度对反应速率无影响C. 压力对反应速率无影响D. 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9. 在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生石灰与石膏用作建筑材料,这是因为()A. 生石灰与石膏具有很好的延展性B. 生石灰与石膏具有很好的强度C. 生石灰与石膏能在水中快速溶解并起到粘合作用D. 生石灰与石膏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得到固体纯净的材料10. 铁生锈是由于()A. 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B. 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C. 铁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D. 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11. 将物质A与物质B混合搅拌,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质C和D,这个反应是()A. 合成反应B. 分解反应C. 酸碱中和反应D. 电解反应12.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它的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A. 会发生变化B. 不会发生变化13. 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中,表示溶液中物质的状态时,用()表示。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练习题1. 锂和溴反应生成锂溴时,以下哪种情况是正确的?A. 锂离子失去电子,然后与溴形成化合物。
B. 锂原子接受电子,然后与溴原子形成离子。
C. 锂原子失去电子,然后与溴原子形成离子。
D. 锂离子接受电子,然后与溴形成化合物。
2. 以下关于原子核的说法,错误的是?A. 原子核中带正电荷的质子数量等于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数量。
B. 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C.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决定了该元素的原子序数。
D. 原子核中的中子数量决定了该元素的原子质量数。
3. 下列物质中,属于三价阳离子的是:A. 钠离子(Na+)。
B. 铁离子(Fe3+)。
C. 铜离子(Cu2+)。
D. 氯离子(Cl-)。
4. 以下有关元素周期表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
B.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量递增排列的。
C. 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内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
D. 元素周期表的左侧为金属元素,右侧为非金属元素。
5. 食盐是由氯化钠组成的,其化学式为NaCl。
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A. 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
B. Na+和Cl-离子通过离子结合方式相互结合而形成NaCl。
C. NaCl晶体中,Na+和Cl-离子的数目相等。
D. NaCl溶解在水中可以导电。
6. 以下关于化学式的描述,错误的是:A. 氢气的化学式为H2。
B. 氧气的化学式为O2。
C. 水的化学式为H2O。
D.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
7. 下列关于化合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B. 化合反应中,化合物的质量变化是不可逆的。
C. 化合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性质没有变化。
D. 化合反应是指物质发生相变的反应。
8. 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 物质的颜色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 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C. 物质从固体态转化为气体态属于物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1-4单元练习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15分。
)1.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
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一种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
下列有关这种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核外电子数为34B .核电荷数为78C .质子数为34D .中子数为442.下列化学式所对应的物质名称正确的是A .O 3 氧气B .MgCl 2 氯化镁C .K 2MnO 4 高锰酸钾D .Fe(OH)2 氢氧化铁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B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D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4.右图所示装置应用广泛,下列利用此装置进行的实验不合理...的是A .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从b 端通入B .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氧气从b 端通入C .用于测量氧气的体积,瓶内装满水,b 端接伸入量筒的导管,氧气从a 端通入D .用于检验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瓶内装有一定量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 端通入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硅B .铁C .氧D .铝6.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 .间隔增大B .质量增大C .体积增大D .个数增多7.火山灰中含有高浓度的氟,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氟属于金属元素 B .氟原子中的质子数为9 C .氟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19 D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g8.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A .B .C .D .9.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 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下列有关亚硝酸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亚硝酸钠由钠、氮、氧三种元素组成B .亚硝酸钠中钠、氮、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14∶329 F氟19.00C.亚硝酸钠是一种氧化物D.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10.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人的五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五官的使用符合实验要求且实验操作规范的是()11.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A.B.C.D.12.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
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A.氧化物B.氧气C.水D.氧元素13.如下图是钠元素、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B.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D C.钠元素与氧元素的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AB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为Na2O14.我们做了许多化学实验,下列实验方法的归纳有错误的是 ( )A. 玻璃容器都可用作反应容器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 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或液体,先要预热D.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15. X、Y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X:Y:则由X、Y两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 YA X2YB Y2XC YX2D X2Y7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错选、多选不给分;有两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6.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
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薄荷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6g B.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17.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单质的化学式为N2B.图中所示有三种氧化物的分子C.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18.在元素周期表中,下列粒子所属的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的是19.2011年4月11日央视《消费主张》:超市馒头这样出炉,生产日期随便改;防腐剂、甜蜜素齐上阵(甜蜜素的化学式为C6H12NNaO3S)。
下列有关甜蜜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B.该化合物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甜蜜素为氧化物D.每个甜蜜素分子是由23个原子构成的20.今年春节期间,为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南京地区将适度开禁,允许限时燃放烟花、爆竹。
有关烟花、爆竹成分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鞭炮爆炸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鞭炮中可能含有硫粉B.燃放烟花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镁粉C.鞭炮的火药呈黑色,说明鞭炮中可能有木炭粉D.燃放烟花时,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铁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 写化学符号或名称。
(3分)硫酸铝;Fe(OH)2;两个镁离子;22.水要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
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各项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后再排放;⑤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含量,防止生成酸雨。
23.如右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剧烈。
上述现象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1) 。
(2) 。
24.液晶是一类新型材料,广泛用于电子、仪表产品等。
MBBA是一种研究较多的液晶材料,其化学式为C18H21NO。
(1)MBB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MBBA中含有种元素;1个MBBA分子中含有个原子25.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成氨水,则制取氨气所用到的装置与相同,氨气用法收集。
将氨气通入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现象是;再放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现象是。
26、(4分)写出文字表达式(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2)将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3)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①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4分)图甲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乙是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甲方框的横线上应填,图乙方框的横线上应填。
(2)在元素周期表中,氟位于第周期。
(3)图甲所示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28.(9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写字母,下同);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若选用装置C收集氧气,氧气的验满方法是;若选用装置E收集氧气,当氧气充满集气瓶后,将导管从瓶口处移开,在桌上。
29.(7分)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命体内也都含有水。
(1)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A.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C.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2)右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
对于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活性炭起▲ 作用;对于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活性炭起▲ 作用。
(3)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物质是▲ ,生活中通过▲ 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4)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选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C.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D.生活污水任意排放(5)在蒸发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A.水分子不断运动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C.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27.(15分)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装置的字母代号),文字表达式是,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集满的实验现象是。
(3)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5)装置C 相对于装置B 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 。
28.(5分)在下列空格上填写适当的化学用语或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
(1)2个一氧化碳分子 ; (2)1个亚铁离子 ;(3)Cu 2+中的“2+” ;(4)3CH 3COOH ;(5)中化学式上方的“-2” 。
29.(6分)元素周期表是同学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根据镁元素的“身份证”(见右图),在下图的横线上...填写有关铝元素的6.个.信息。
30.(7分)图a 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 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图C 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 、Y 、Z 代表三种不同元素。
(1)由图a 可知,铯元素它属于 ▲ (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图中的132.9表示铯元素的 ▲ 。
(2)图b 方框内的数字是 ▲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其离子符号为 ▲ 。
(3)有关图C 的说法,正确的是 ▲ (填序号)。
A .原子序数:Z >YB .核外电子数:X = YC .Y 和Z 同处于第二周期12 M g 镁 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