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中的“懒人效应”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板块,也是很多考生重点攻克的对象。
要想在资料分析部分取得高分,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运算技巧,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答题策略。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高分技巧。
一、扎实的基础知识首先,对于常见的统计术语和概念,如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必须有清晰准确的理解。
这些术语是我们解读数据和进行计算的基础。
例如,增长率可以分为同比增长率和环比增长率,要清楚它们的计算方法和区别。
其次,要熟练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能够快速准确地从图表中提取关键信息,是提高答题速度的关键。
另外,对于一些重要的公式,如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公式,以及比重、平均数的计算公式等,要做到烂熟于心,能够在看到题目时迅速反应并运用。
二、快速准确的阅读技巧在做资料分析题时,阅读材料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要学会有针对性地阅读,先快速浏览材料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和注释等,了解材料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然后,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有重点地回到材料中寻找相关数据。
在阅读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单位和时间范围,避免因为粗心而导致错误。
同时,要善于对材料进行分类和总结,将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简化和整理,便于后续的计算和分析。
三、高效的计算技巧在资料分析中,计算往往是比较耗时的环节,因此掌握一些高效的计算技巧可以大大提高答题速度。
1、估算法当选项差距较大时,可以对数据进行适当的估算,忽略一些次要的数字,快速得出近似的结果。
例如,计算 12345÷125,可以将 12345 近似看作 12500,那么计算就变成了 12500÷125 = 100,与实际结果相差不大,且大大节省了计算时间。
2、直除法直除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计算方法,通过直接除以除数的首位数字来判断商的首位数字。
比如,计算 3456÷45,先看 34 除以 4 商 8 余 2,所以商的首位数字是 8。
2017下半年重庆公务员申论热点:懒人经济
2017下半年重庆公务员申论热点:懒人经济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抓住根本,方能应对新形势,中公教育将伴你同行!背景链接2017年5月,有学校号召在校生举报订餐、送餐情况,对外卖一禁了之。
这样的做法,引起坊间热议。
放眼校园,各种“跑腿”服务随处可见,甚至同学之间也出现了雇佣现象。
“懒人经济”的兴起,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来萎靡精神状态等担忧。
【标准表述】[辩证分析]先看积极的一面: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角度看,懒人经济作用确实积极。
尤其是在高校中,它的出现解决了一些学子因忙于手头学业而废寝忘食等问题。
须知,现在的很多大学校园都是一片偌大天地,校门口、教室、宿舍、餐厅相互之间都有较长一段距离,设若有学子正绞尽脑汁忙于论文答辩等事宜,为防止思路中断,请人“代劳”一些体力劳动未尝不可。
而且,懒人经济的出现,还让一些人勤快起来。
特别是,高校中一些多有闲暇的学子,如果能参与到懒人经济的运行当中,跑跑腿、动动手、动动嘴,既可有一定劳动报酬,又可锻炼提升劳动能力,何乐而不为?再看消极方面:懒人经济最大弊端就是助长了一些人庸散懒的习惯。
具体到现在的高校,不少学子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
按理说,他们本该抓住大学时光,好好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提升自己生活本领,岂料懒人经济却让他们对以往的慵懒生活乐此不疲。
看看那些周末一觉醒来便网上叫餐的同学,我们既替他们感到焦急,又对懒人经济颇有微词。
[对策措施]一是对蓬勃兴起的懒人经济,我们当客观全面审视,并积极规范,助其兴利除弊。
具体到高校校园内的懒人经济,我们不妨从学子的思想认识层面着手,加以正确引导和利用。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见的经济常识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见的经济常识经济常识在中属于必考内容,既直接出现于常识部分,也会出现于资料分析部分。
了解掌握常见的经济常识概念,无疑对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有巨大的帮助。
下面,文都网校公务员频道小编就给考生普及中常出现的经济常识。
一、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为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二、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品支出总额×100%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一个家庭收入越多,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越少。
同理,一个国家越穷,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国家越富,比例越小。
三、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两者可简单区别如下: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公民所创造的价值计入中国的GNP,但不计入中国的GDP,而是计入美国的GDP。
对常见的经济常识有一定的了解,考生在面对特别是资料分析题目的时候,就不会因为陌生而手忙脚乱了。
四、理性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理性人假设:做经济决策的主体是完全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该假设的前提一是主体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二是主体能够计算出各种选择的结果。
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认为社会活动中的员工都是作为群体的一员而存在,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对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社会人”既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又有对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的需求。
五、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解资料分析分式比较大小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解资料分析分式比较大小众所周知,资料分析是公考行测考试中必考的一类题型,而分式比较大小的题目是资料分析中考察的重要题型。
那么怎样能快速准确的解决这样的题目呢,中公教育专家来具体分析一下。
既然是分式比较大小,那么就要熟悉分数的一些性质:对于一些简单的分式比较大小可以利用上述三个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
但是如果遇到两个分数比较大小,不具备上述三种情况,而是分子分母同大小如和,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比第二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小,中公教育总结有三种好用的方法。
一、首数法这种方法对于商的第一位不同的分数比较好用,比如比较大小,两个分数都是两位数除以三位数,都是0.XXX的数,此时就可以考虑用首数法,第一个数结果是0.2XXX,第二个数是0.3XXX,所以。
二、同位比较法同位比较法即相同位置上的数进行比较,找分子和分子的倍数关系,分母和分母的倍数关系。
如为了方便描述,命名分子分母都小的分数为小分数,分子分母都大的分数为大分数(注意:小分数不一定就小,大分数不一定就大,只是一个称呼)分别找倍数关系:分子:54是28的接近2倍;分母:157是135的1倍多点显然分子的倍数大于分母的倍数,相当于小分数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得到大分数,所以大分数大于小分数,即。
至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分子的倍数>分母的倍数,推出大分数>小分数;分子的倍数<分母的倍数,推出大分数<小分数。
三、差分法用同位比较法,发现分子分母的倍数关系比较接近时,可以考虑利用差分法,即利用差分数比较的一种方法。
如为了方便描述,命名分子分母都小的分数为小分数,分子分母都大的分数为大分数(注意:小分数不一定就小,大分数不一定就大,只是一个称呼)求出差分数,即 = 接下来用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可得到,所以大分数小于小分数,即。
至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差分数>小分数,推出大分数>小分数;差分数<小分数,推出大分数<小分数。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一拖N”新题型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一拖N”新题型解题技巧在2017年国考行测地市级的逻辑判断部分题目中,首次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一拖N”题型,即一个题干后面跟着五个小题。
这种题目属于朴素逻辑与假言命题推理综合的题目,题型新颖,推理过程复杂,难度较大,让很多考生感到头痛。
由于这类题目题干给出的条件较少,不能直接推出明确结论,所以通常都会在每道小题的问法中补充条件,借助补充的条件来推理选出答案。
还要注意对题干信息的充分挖掘,也就是要尝试利用题干条件得出某个相对确定的结论,然后利用这一结论结合小题的问法来选择答案。
例题1:某办公室有王莉、李明和丁勇3名工作人员,本周有分别涉及网络、财务、管理、人事和教育的5项工作需要他们完成。
关于任务安排,需要满足下列条件:①每人均需至少完成其中的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只能由一人完成;②人事和管理工作都不是由王莉完成的;③如果人事工作由丁勇完成,那么财务工作由李明完成;④完成教育工作的人至少还需完成一项其他工作。
到了周末,3人顺利地完成了上述5项工作。
以下哪项中的任务不可能均由李明完成( )A.教育、人事、财务B.教育、人事、网络C.教育、管理、财务D.教育、管理、网络中公解析:本题是典型的“一拖N”题型。
很多考生在做题时都是采用将选项代入的方法来推理,但是这种方法速度慢,推理过程复杂,很容易出错。
如果首先利用题干条件推理,由“丁勇人事→李明财务”可知“李明不财务→丁勇不人事”,而王莉肯定不做人事,可知“如果李明不做财务,那么只能由李明做人事”,也就是说“人事、财务”李明至少做一个。
得出这一结论后再去观察选项,可以直接确定D项不可能。
故答案选D。
这类题目即使题干给出条件较少,也要充分考虑可能得出的信息,才有利于后面小题目的解决,否则只会陷入重复假设推理的泥沼中,宝贵的时间也就浪费了。
懒蚂蚁效应
懒蚂蚁效应懒蚂蚁效应,又称为“懒惰效应”,是指一个蚂蚁群体中存在着一些工作效率极低、甚至完全不愿意工作的蚂蚁,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常见于人类社会,被用来形容个体的懒惰和对集体利益的忽视。
懒蚂蚁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如果每个个体都采取消极的态度,那么整个团队、公司甚至整个社会都会遭受到严重的损失。
在现代社会中,懒惰效应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组织管理者和领导者的一个难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懒蚂蚁效应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懒蚂蚁效应经常出现在一个团队、公司或组织中,尤其是在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的情况下。
一个团队中的懒惰成员通常表现为工作不积极,拖延症严重,常常找各种借口逃避工作,甚至出现工作推诿、责任逃避的情况。
这些行为不仅会严重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会动摇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氛围,最终导致整个团队的失败。
而如果一个团队多了几个这样的“懒蚂蚁”,团队的发展、甚至公司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在现实生活中,懒蚂蚁效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有些人工作时常常拖拖拉拉,总是拖延时间,拖延工作,让他人倍感厌烦;有些人在工作中总是推诿责任,不愿意承担起自己的工作责任,导致整个团队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还有些人面对工作中的难题和挑战时,总是第一个丢下工作逃避,这样的行为会极大地破坏工作秩序和工作团队的团结性。
而这些行为无疑都是懒蚂蚁效应的表现,它们不仅伤害了整个团队的利益,也损害了自己的声誉和前途。
懒蚂蚁效应的存在会给团队和公司带来很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方法来应对这一问题。
对于存在懒蚂蚁效应的团队,领导者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团队成员的监督和管理。
领导者要善于发现和分辨出工作中的“懒蚂蚁”,及时采取措施引导和规范他们的行为。
领导者也要充分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每个成员都能在团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
针对懒蚂蚁效应,团队成员也应自觉提高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中的“懒人效应”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中的“懒人效应”通过宁夏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宁夏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这是先贤交给我们的道理,但是,其实在公务员考试中,大家要本着先“懒”后“勤”的原则去学习。
很多同学学习的精神值得称赞,但是学习方法却有待改进。
公考中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有技巧性的,广大考生在学习的前期要多思考,建立灵活的思维模式,这样在后期提升的阶段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和广大考生一起来研究一下资料分析中比较问题中如何“懒”。
所谓的“懒”指的是拿到一个比较题,大家不仅需要掌握数值之间的比较方法,同时合适的列式同样会对比较大小起到帮助性的作用。
一、比较年均增长量这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比较问题,根据年均增长量的公式:,而在大多数的题目中,年份差又是相同的,所以这里只需要比较的是末年量和初年量之间的差值。
二、比较年均增长率根据年均增长率的公式:,由于式子中存在开方,无法计算,我们把这个式子叫做年均增长率的定义式,它不能用于计算,但是却可以用于比较大小。
比较的式子中,每个式子上都有减1,减1不影响大小的比较,可以忽略,而一般开的是相同次方,开方也可以忽略,最后比较的其实是末年量与初年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例1.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为13708元、1714元、520元、5092元,2007年我国城镇家庭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为8897元、376元、209元、3940元。
(1)2007年-2010年,以上四种收入年均增长量最多的是?【答案】工资性收入。
懒蚂蚁效应
懒蚂蚁效应懒蚂蚁效应是指群体中的个体基于对集体贡献的感知,并且在个体贡献在整体效益上有限的情况下,个体选择减少或停止自己的贡献。
这个效应最早由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Arlo White提出,所以它也被称为阿罗·怀特效应。
懒蚂蚁效应可以在不同的群体中观察到,如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
这个效应是一种由于个体的自私行为和集体贡献间的矛盾而导致的现象。
当个体感知到自己的贡献对整体没有显著的影响时,个体就会减少或停止自己的贡献。
懒蚂蚁效应的原因可以有多种解释。
个体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贡献被其他人替代,并且没有得到公平的回报。
这种认知会让个体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意义,于是选择停止贡献。
个体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贡献无法改变整体的状况,因此也没有动力继续进行贡献。
懒蚂蚁效应也可能是因为个体对集体的信任度下降,觉得集体无法给予足够的回报和保障,所以选择停止贡献。
懒蚂蚁效应对群体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当大量的个体停止贡献时,整个群体的效益和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比如在企业中,如果员工感到自己的努力无法得到公平的回报,就可能放弃努力工作,导致整个企业的绩效下降。
在学校中,如果学生觉得努力学习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影响,就可能放松学习,导致整个班级的学风下降。
为了应对懒蚂蚁效应,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建立公平的回报机制,让个体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学校可以通过奖学金等方式来激励个体的贡献。
要加强集体的凝聚力和信任度,让个体相信集体可以给予足够的回报和保障。
要鼓励和强调集体的价值和意义,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贡献在整体效益上是有影响的。
懒蚂蚁效应是一种会对群体效益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了解懒蚂蚁效应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激励群体,提高整体的效益。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2017年国考笔试备考
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的最后一个模块,一般没有公考经验的小伙伴会因为时间不够将其放弃,这实在是特别的不明智。
资料分析虽然看起来资料冗长、数据庞大、计算量大,但题目都是有章可循的,对于各个考点都有专门的公式、计算方法。
现在就国考资料分析模块中的热点题型比重比较、平均数与倍数的比较给大家做个分享,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比重比较是要求现期比重和基期比重的比较,具体是什么样子,我们来看一道题目:【例1】2009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6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2009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727.1亿元,增长14.6%。
全年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8288.8亿元,增长18.9%,增幅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
与2008年相比,2009年江苏省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
A.无法确定B.上升了C.下降了D.不变通过读题,我们发现该题目提问中有“与2008年相比,2009年江苏省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有此种问法,那么就属于比重比较的问题了。
若是按部就班根据公式来做题,应将现期比重和基期比重求出来,但是这样计算量会比较大,花费的时间也很多。
针对此类题目我们有口诀:若部分的增长率大于总体,则现期的比重大于基期比重;若部分的增长率小于整体,则现期的比重小于基期比重。
知道这句口诀,我们再来做此类题目,就显得比较简单了。
例1中:江苏省民营工业作为部分其增长率为18.9%,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整体其增长率为12.4%。
很明显部分的增长率是大于整体的增长率的,故现期比重大于基期比重,所以2009年该部分的比重较基期2008年时上升的,答案选择B选项。
大家要注意分辨此类比重比较的题目并正确运用此口诀,就可以达到快速解答出题目的目的了,那么究竟这个口诀是怎么来的,以及它还有没有其他用途呢?这就是接下来要给大家讲解的问题。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必考科目之一,而资料分析则是行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资料分析是一个能够通过掌握正确技巧和方法来大幅提高分数的模块。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的高分技巧。
一、熟悉题型和考点在开始备考资料分析之前,首先要对常见的题型和考点有清晰的了解。
资料分析的题目类型通常包括: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倍数等。
每个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计算公式和解题思路。
例如,增长率的计算可以通过现期量减去基期量再除以基期量得到;比重则是部分量除以整体量。
只有熟悉了这些基本的概念和公式,才能在做题时迅速找到解题的方向。
二、快速阅读和提取关键信息资料分析的材料通常篇幅较长,数据众多。
因此,快速阅读并准确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
在阅读材料时,要先浏览题目,明确需要查找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
对于文字型材料,可以重点关注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以及一些标志性的词汇,如“其中”“占比”等;对于图表型材料,要注意标题、坐标轴、单位、图例等关键要素。
同时,要学会用铅笔标记出关键数据和信息,以便在后续计算时能够快速找到。
三、熟练掌握计算技巧资料分析中的计算往往比较复杂,如果采用常规的计算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出错。
因此,掌握一些简便的计算技巧是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的关键。
1、估算法当选项差距较大时,可以对数据进行适当的估算。
例如,将百分数近似转化为整数,或者将复杂的数字四舍五入简化计算。
2、直除法这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直除来快速判断商的首位数字。
3、特殊值法记住一些常用的特殊值,如 1/2 = 05,1/3 ≈ 033,1/4 = 025 等,在计算时可以将百分数转化为这些特殊值进行计算。
4、分数比较法对于比较分数大小的题目,可以采用通分、交叉相乘等方法快速得出答案。
公务员笔试行测之资料分析消除懒惰症
2014年公务员资料分析消除懒惰症华图教育 李雪娇行测中联考资料分析的难度一直和国考不相上下,考察的题型和难度基本一致。
对比最近三年的国考和联考真题可以发现,其题型主要集中在增长率、基期量以及比重的计算和比较方面,而在2014年最新的国考和联考真题中,虽然计算类题型依然频率不减,但是大多数题目都是先比较、再计算。
其中计算难度较小,但是若比较方法或者比较速度跟不上,根本无从计算。
例如2014年联考103题:2009~2012年间全国商品进出口总额最高年份,矿产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材料中并没有全国商品进出口总额,必须先列式子进行比较,然后再根据总额最高的年份计算差额。
其中差额的计算只需表中数据直接相减即可,关键是前面每年进出口总额的比较。
在2014年的联考中,第一篇材料的五道题都属于先比较再计算类的,对于比较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大大拉长了做题的时间,以至于后面虽然有简单题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而心有余力不足了。
因此在资料分析比较类题型越来越多且要求必须先比较再计算的前提下,考生必须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其比较方法和技巧。
比较类题型的难度相较于计算类并不大,但是考生容易陷入误区从而增加计算量。
常见误区有两个:首先对于单纯的比较题来说,问xxx 最高/最低的年份,只需比较选项中的年份而不用将材料中所给年份全部计算比较;其次,在比较过程中只需找到大小关系即可,而不用将每年的数据计算得出结果。
资料分析常见的比较题型为:增长率比较、比重比较和平均数倍数比较,而这些题型列出式子皆为除法,只用比较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而不用计算每组数据。
下面以举例分析资料分析中分数比较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1】比较3.86526.73和6.86441.74 解析:观察可以得出两分数右边分子大同时分母小,故6.86441.74>3.86526.73。
【例2】比较3.2226.18和1.11154.72 解析:本题中右边分数分子大的同时分母也比较大,故不能直接判定哪边较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高分技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资料分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
它不仅题量大,而且分值较高,是我们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关键之一。
然而,很多考生在面对这部分内容时,往往感到头疼,觉得数据繁多、计算复杂,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完成题目。
那么,如何才能在国考行测的资料分析中取得高分呢?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技巧。
一、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要想做好资料分析,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概念和公式。
比如,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等等。
只有清楚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计算公式,才能在看到题目时迅速找到解题的思路。
例如,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是: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增长量的计算公式是: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对于比重,我们要知道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 100%。
而平均数则是总量÷份数。
在学习这些概念和公式时,不能死记硬背,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做到能够灵活运用。
二、快速准确地查找数据资料分析题中的数据通常都很多,而且比较分散。
因此,快速准确地查找数据是解题的关键之一。
在阅读材料时,要先快速浏览一下材料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资料分析的材料主要有文字型、图表型和综合型三种。
对于文字型材料,要重点关注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以及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其中”“占比”等,这些地方往往会包含关键信息。
对于图表型材料,要注意图表的标题、横纵坐标、单位以及注释等。
在查找数据时,要细心认真,避免看错行或找错数据。
三、学会估算和简化计算在资料分析中,很多计算都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能够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一些估算和简化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比如,在计算除法时,可以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使计算变得简单。
或者利用首数法、尾数法、特征数字法等方法来快速得出答案。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副省级).doc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根据我国宪法,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负有实施宪法和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B. 我国在普通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建立了相应的地方制度C. 为追查刑事犯罪,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可依法对公民的通信进行检查D. 我国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民主形式2依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对伪造货币罪不再处以死刑B. 对代替他人参加高考的行为应作出行政处罚C. 组织群众在医院闹事、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是犯罪行为D. 编造虚假险情在微信中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犯罪行为3关于中国外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周恩来和陈毅都曾担任过外交部长B. 委内瑞拉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拉丁美洲国家C. “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针D.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4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客户存款属于:A. 资产B. 负债C. 权益D. 资金5关于我国著名园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十二兽首曾是颐和园的镇园之宝B.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C. 《枫桥夜泊》涉及的城市是留园所在地D. 苏州拙政园整体呈现均衡对称的格局6我国古代用“金”“石”“丝”“竹”指代不同材质、类别的乐器。
下列诗词涉及“竹”的是:A. 竹帘夕殿闻钟馨,白日秋天忆鼓擎B.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C.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D.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7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理念的人会认为以下哪项最真实:A. 关于马的概念B. 人的照片C. 一棵树D. 勾股定理8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2017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中的非常规问题和非常规解法
2017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中的非常规问题和非常规解
法
资料分析是公考行测考试中一种很老的题型,最近几年考试考点也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增长、比重、倍数、平均量等几个知识点。
相信对于一些最常规的考点广大考生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而对于一些非常规考点可能还比较陌生,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带大家一起看看资料分析中的几个“非常规”考点。
一、隔年增长量
隔年增长问题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当题干中给的条件不同时,我们列式和计算的难度会有差异。
例1.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实现税收收入84412.11亿元,同比增长9%,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
问题:若全国实现税收收入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实现税收收入比2012年前三季度约多:
A.7000亿元
B.14600亿元
C.7600亿元
D.24000亿元
【参考答案】B。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高分经验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高分经验国考需要运气,但更少不了努力。
言语理解对于选词填空,我国考时真的是凭语感做的,因为排除法不能排除所有的选项,所以只能靠读。
对于句子理解,要靠划关键句,自从学习了划关键句之后,错题数就减少了很多。
没有太多要说的,因为确实是我的弱项,每天晚上我都要加强我的选词填空。
数学运算国考没有考数字推理,但是江苏等省考都是要考的,所以我也想说一下。
数字推理我应该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出来80%的题,这主要靠练,也要选对方法。
再说应用题,这个确实难,考前做了很多的预测卷,做得我信心直接崩溃,但是我发现其实所有的行测预测卷也都是虚的,出得不科学,包括资料分析。
这两项也是应该是国考里最科学的两类题目。
为什么说科学?因为绝不是死算的。
这些题目都可以从选项中得出启发。
先说应用题,首先如果你数学好,你会占优势,你可以凭着数量之间关系直接做出来,这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清晰的思维,但是实际上有一些题目是可以秒杀的,从整除关系,从选项关系(这个很重要,做题先看选项)等,当然实在不会就只有蒙。
图形推理这个也是比较头疼的题目,国考前五道题感觉蛮难的,但是我自己编了个口诀,把所有能想到的特点全写在了试卷上,一个个的带入,很多题也就出来了。
而后面的图形分类是一定要能到分的,我自己想出来了4题,还有1题蒙的,也没对答案不过应该能保证对7条吧。
定义、类比、演绎这个是关键,我能达到90%的正确率,我相信很多高手也能,而且我觉得这比其他题达到90%更容易,所以这是拉分的关键,也是不被拉分的关键。
定义要用排除法,解释为什么另外三个选项不对,类比其实不难。
常识判断有人说常识不要准备,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对。
常识中有一部分题是无法准备的,比如这次考的那张军事图,孔子什么的,这些真的是常识,不可能准备得了的。
但是一些时政题、法律题等都是可以准备的。
资料分析这个可以全对。
决不能死算,太浪费时间。
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直接除,除个两三次答案结合选项就知道该选什么了。
公务员面试20个原理效应
公务员面试20个原理效应在公务员面试中,考察的不仅仅是应试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应试者的思维方式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面试官们常常会利用一些原理效应来考察应试者的反应和思考能力。
下面将介绍20个常见的原理效应,并探讨其在公务员面试中的应用。
1. 达尔文效应:面试官会观察应试者在面试过程中的变化和适应能力。
应试者需要展现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
2. 鲁宾斯坦效应:面试官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表现出自信和积极性的应试者。
因此,应试者需要在面试中展现出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3. 霍桑效应:面试官会观察应试者在被观察的情况下的表现是否与平常有所不同。
应试者需要在面试中保持真实和自然的表现,不过度迎合。
4. 罗森塔尔效应:面试官会根据自己的期望来评判应试者的表现。
因此,应试者需要在面试中展现出高水平的表现,以满足面试官的期望。
5. 洞察力效应:面试官会观察应试者对问题的洞察力和思考深度。
应试者需要在面试中展现出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思考。
6. 帕金森定律:面试官会观察应试者在压力下的表现。
应试者需要在面试中展现出良好的应对压力的能力和冷静的思考能力。
7. 多米诺效应:面试官会观察应试者在解决问题时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应试者需要在面试中展现出清晰的思维和良好的组织能力。
8. 羊群效应:面试官会观察应试者是否从众,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应试者需要在面试中展现出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9. 布鲁克斯效应:面试官会观察应试者的行为是否真实可信。
应试者需要在面试中展现出真实和可信的形象,避免过度夸大或虚假。
10. 费米悖论:面试官会观察应试者对问题的估计能力和判断能力。
应试者需要在面试中展现出合理的估计和判断能力,避免过于乐观或悲观。
11. 马斯洛效应:面试官会观察应试者对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追求。
应试者需要在面试中展现出对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思考和追求。
12. 奥卡姆剃刀原理:面试官会观察应试者是否能够简洁明了地解决问题。
吃不下饭的标题考题考公盲目依赖,
吃不下饭的标题考题考公盲目依赖,
摘要:
一、标题考题的困境
1.吃不下饭的标题
2.考题的盲目依赖
二、解决方法与建议
1.提高自巠思考能力
2.培养独立思考习惯
3.学会借鉴与参考
正文:
在当今社会,标题考题成为许多考试中常见的题型,然而,对于许多考生来说,如何应对标题考题却成为了一大难题。
尤其是在考公务员的过程中,许多考生过分依赖标题,导致在面对吃不下饭的标题时,感到无所适从。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吃不下饭的标题考题往往考察的是考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
如果仅仅是对标题进行盲目依赖,很难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因此,考生应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学会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其次,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考生在面对标题考题时,往往会选择直接查找资料,而忽视了自己思考的过程。
然而,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考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最后,考生要学会借鉴和参考。
虽然我们不能过分依赖标题,但是也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抛弃标题。
在理解标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借鉴和参考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总的来说,面对吃不下饭的标题考题,考生应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也要学会借鉴和参考。
吃不下饭的标题考题考公盲目依赖,隔夜饭
吃不下饭的标题考题考公盲目依赖,隔夜饭
摘要:
1.考试中的吃不下饭的标题
2.考公的盲目依赖现象
3.隔夜饭的问题
正文:
一、考试中的吃不下饭的标题
在众多的考试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让人吃不下饭的标题,这些标题或是过于惊悚,或是过于无聊,总之让人看了就失去了食欲。
然而,这些标题并非是毫无意义的,它们往往是出题人想要吸引考生注意,让考生在紧张的考试环境中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
二、考公的盲目依赖现象
考公,即参加公务员考试,是我国许多年轻人的选择。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盲目依赖的现象。
有的人认为,只要参加了培训班,就能顺利通过考试;有的人则认为,只要拼命刷题,就能提高考试成绩。
然而,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隔夜饭的问题
隔夜饭,是指前一天晚上剩下的饭。
在很多人看来,隔夜饭是不能吃的,因为存在卫生问题。
然而,事实上,隔夜饭并非都不能吃。
只要保存得当,隔夜饭还是可以食用的。
公务员行测考试心理学效应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考试心理学效应知识点公务员行测考试心理学效应知识点公务员行测备考即将开始,提前了解各大题型很有必要,很多同学在学习逻辑填空时会经常感叹,这类题可控性太低,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心理学效应知识点,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常见的心理学效应1、晕轮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2、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3、破窗效应:指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应用于社会心理学。
4、从众现象:指一个人在面对众多反对声音的时候,容易失去主见,失去自己的立场和原则,随波逐流。
5、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6、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7、青蛙效应:源自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会用力一蹬,跃出水面,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
当把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所以当温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
于是,青蛙便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
8、森林效应:强调一个人只有在集体中经历竞争、淘汰、相互的比较和相互之间的评价才能有助于个人的自我奋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9、刺猬效应:应用于教育心理学。
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日常相处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0、投射效应: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
11、蝴蝶效应:指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12、木桶原理:即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13、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中的“懒人效应”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这是先贤交给我们的道理,但是,其实在
考试中,大家要本着先“懒”后“勤”的原则去学习。
很多同学学习的精神值得称赞,但是学习方法却有待改进。
公考中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有技巧性的,广大考生在学习的前期要多思考,建立灵活的思维模式,这样在后期提升的阶段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今天
专家就和广大考生一起来研究一下
中比较问题中如何“懒”。
所谓的“懒”指的是拿到一个比较题,大家不仅需要掌握数值之间的比较方法,同时合适的列式同样会对比较大小起到帮助性的作用。
这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比较问题,根据年均增长量的公式:
,而在大多数的题目中,年份差又是相同的,所以这里只需要比较的是末年量和初年量之间的差值。
根据年均增长率的公式:
,由于式子中存在开方,无法计算,我们把这个式子叫做年均增长率的定义式,它不能用于计算,但是却可以用于比较大小。
比较的式子中,每个式子上都有减1,减1不影响大小的比较,可以忽略,而一般开的是相同次方,开方也可以忽略,最后比较的其实是末年量与初年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例1.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为13708元、1714元、520元、5092元,2007年我国城镇家庭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为8897元、376元、209元、3940元。
(1)2007年-2010年,以上四种收入年均增长量最多的是?
【答案】工资性收入。
中公解析:本题比较的是年均增长量,由于年份差都是3年,所以比较初年量和末年量之间的差值即可,可直接看出为工资性收入。
(2)2007年-2010年,以上四种收入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是?
【答案】经营性收入。
中公解析:本题比较的是年均增长率的问题,由于年份差都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