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鉴赏专项复习学生版

合集下载

专题07 古诗词表现手法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学生版)

专题07 古诗词表现手法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学生版)

专题07 古诗词表现手法鉴赏(原卷版)考点穿透【考向阐释】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对比、象征等。

考查表现手法的使用及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是近几年中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如下:1、渲染和烘托首先是概念,渲染,指的是对环境景物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的手法。

而烘托指的是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的过程。

接下来是判断方式,虽然概念中说了,渲染是正面而烘托是侧面。

但是实际上,渲染和烘托都是侧面描写时使用的手法。

无论是描写场景,还是描写其他陪衬事物,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衬托主要描写对象。

所以很明显的,两者都是侧面描写。

2、衬托和对比同样是先说概念,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其特性更加鲜明。

3、比兴比兴实际上就是比喻,只不过比喻这种手法,运用在诗歌中就叫做比兴。

诗歌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比兴的判断是非常简单的,就像前面说的,诗歌当中的比喻就叫比兴,所以说,只需要在诗歌中找比喻的手法就可以了,可千万别说找不出比喻哟。

4、象征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某种相似的特点。

简单举个例子。

比如说蜡烛,蜡烛在燃烧的时候可以带来光明,同时也在焚烧自己。

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就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和比兴其实很像,如果通篇贯穿着一种比兴的意象。

就形成象征。

5、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多为浪漫主义诗人采用。

比如说著名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诗中大篇幅的描绘了梦境,仙境,仙人。

备战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附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以上两首诗(曲),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两首诗(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都借用所见之景来抒发情感。

B.都是作者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

C.都描写了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

D.都刻画了作者归乡途中的心情。

【答案】1.思念家乡2.A【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黄鹤楼》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天净沙秋思》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

B.《黄鹤楼》是登楼远眺,《天净沙秋思》不是。

C.“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理解有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

D.“归乡途中”理解有误。

《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游子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黄鹤楼》作者登楼远望,临大江抒发感慨,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诗人作为远方的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故选A。

译文:黄鹤楼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天净沙秋思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天净沙·秋思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2024届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专题 古诗词鉴赏(讲义)(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专题 古诗词鉴赏(讲义)(原卷版+解析版)

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鉴赏是中考语文考试中每年必考的内容,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词,其中考查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对古代诗词的基本常识的掌握,对作品中词语及句子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作用的分析,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的阅读浅易,也就是初步鉴赏,主要就是针对诗词本身的内容、形象、情感、语言、表达技巧做概要、粗浅的赏析。

【中考真题练手】(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思郑锡①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②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

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

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

“望”是“思”的具体表现。

B.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

C.“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惟余”极言思乡之切。

D.“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2.请简要分析“虫”和“雁”两个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1.D 2.示例:羁留异乡,好梦难圆,伴随着秋虫的鸣叫,天已经破晓了。

“虫”鸣“催晓”,以动衬静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之情。

身在他乡,真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递给家人。

“雁”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D.有误,“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的意思是:只剩下两地乡思之情,想一天晚上快速度关山。

因此,“一夕度关山”写出了诗人想快速回到家乡的思乡之情,并不是写诗人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意象。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意思是旅人的思乡之梦被虫鸣声打破了,身在边关而心在家乡,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给家人。

中考古诗词复习: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每首2题)

中考古诗词复习: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每首2题)

中考古诗词复习: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每首2题)·学生版一.古诗词赏析(共26小题)1.(2021•遵义)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C.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本诗运用双声词、叠韵词,采用了重章叠句,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

(2)本诗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2.(2020•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

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

3.(2016•河北)蒹葭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语文初三中考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三中考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三中考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1)上片写景,写登台时所见________、楼台、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时节的郊外景色。

(2)结合整首词,请分析下片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5.诗歌鉴赏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1)池边:一作“池中”。

(2)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初中诗歌阅读】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初中诗歌阅读】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初中诗歌阅读】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中考 34 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1. 望岳 2. 钱塘湖春行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使至塞上 5. 江城子密州出猎 6. 破阵子 7. 天净沙秋思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 赤壁 10. 己亥杂诗中考34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1.望岳 2.钱塘湖春行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使至塞上 5.江城子·密州出猎6.破阵子7.天净沙·秋思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赤壁10.己亥杂诗11.行路难12.观沧海13.春望 14.过零丁洋15.饮酒16.次北固山下17.渔家傲18.山坡羊·潼关怀古19.水调歌头2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是多么的雄伟,苍莽的青色一望无边。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山南山北,昏晓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远望层山叠起,不禁心胸激荡,极目细观啊,那鸟儿已归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远眺,群山都会显得那么渺小。

主题: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文▲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从精到细,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实景,用_细节描写,表达了感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蕴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

▲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整体形象,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_。

《观沧海》《浣溪沙》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观沧海》《浣溪沙》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观沧海》《浣溪沙》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曹操《观沧海》鉴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实写平静时大海景象的句子是(水何澹澹);描摹大海波涛汹涌的句子是(洪波涌起);展开想象,描写大海气势磅礴、吞吐日月的雄浑景象的句子则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东临碣石”中“临”的意思(到达,登上),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点明观沧海的位置,为下文描写沧海的景象做铺垫。

3.简析本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示例]本诗描绘了沧海浩瀚广阔、吞吐日月的壮观景象,体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及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借自然之景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事兴衰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人生有限而时光永恒的哲思。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同是写夕阳,蕴含的感情有什么区别?前者既有对自然规律的探问,同时也暗含对自己人生已暮的感慨;后者则指日暮的景象使流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愁。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独”的意思是独自、孤独,写出了作者感时伤春的寂寞、惆怅之情。

4.词中“香径”一词的意思是(花草芳香的小径/落花散香的小径)。

5.“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问句流露除了作者怎样的心态?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意蕴丰富,请做简要分析。

一切美好事物必然要消逝,谁都无法阻止,但消逝的同时仍然会有美好的事物出现。

山行〔宋〕叶茵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1.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初到此地/初次来到青山),这从“(不识)”一词可以看出。

备战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含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的诗常以奇特的景物、瑰丽的想象、传神的语言创造意境。

请结合诗句,从一至两方面谈谈你阅读的体验。

2.下面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情感不相类似....一项的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C.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3.“云”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云”的诗句。

【答案】1.示例:这首诗首联用“黑云”作为比喻,突出敌人兵力众多,来势凶猛。

“甲光”写出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着金光,表现了战士的气宇轩昂。

颔联用满天的“角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从听觉角度把人带入到鼓角争鸣、杀声入云的场面,使我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2.B3.示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解析】1.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意境体验。

如,这首诗通过一系列表现色彩的词语来描绘战争场面。

比如首联的“黑”与“金”两相对照,黑云表现了紧张的氛围,金色的甲光则给人无比威严的感觉。

颔联的“燕脂”“紫”写出了寒夜里,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给人悲壮之感。

这些词语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表现了战斗的惨烈,给人一种奇诡的感觉。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B“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与此句意境不符。

3.写出含有“云”字的诗词即可。

部编版2021年中考七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总复习题(学生版)

部编版2021年中考七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总复习题(学生版)

部编版中考七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复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白听说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时所写的。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从诗中的“过五溪”和“夜郎西”,可见王昌龄被贬的龙标之地非常荒僻偏远。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腊酒浑”和“足鸡豚”写出了出游到农家所见到的丰收之年的宁静与欢悦。

B.颔联“又”写出了诗人行走山间水色中迷茫之时豁然开朗的喜悦,同时巧妙寓理于景。

C.颈联写农村的风俗,诗人衣着古朴,参入其间,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赞美。

D.尾联“无时”写出了诗人游兴未尽盼再来的情态,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不舍。

3.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A.“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是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这些地点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C.“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写诗人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思君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含详细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北山①[宋]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③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①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②陂(bei):池塘。

③堑:这里指水渠。

(1)请赏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

(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答案】(1)“输”字用了拟人(化静为动)的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抒发了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

(2)写诗人流连于自然的美景之中,不忍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闲适散淡的心境。

【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在这里,“输”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池塘,春水涨满池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心境的感悟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这首诗是写王安石的闲适生活。

开头说,北山把它的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不管是直的堑沟,曲的塘岸,都呈现一片滟滟的波光。

两句概括了眼前的景色。

下面转一笔就写自己:由于心情悠闲,一坐下来就是半天;也因为心情悠闲,看见树上的残花一瓣两瓣飘落地上,索性便一二三四地计数着,看看这会子功夫到底落了多少瓣。

待他感到坐倦了,于是站起来,缓缓向家走去。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写出诗人留连于自然的美景中,不忍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闲适散淡的心绪。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瑞鹧鸪①〔宋〕卢炳客里惊嗟(客居他乡,贫困潦倒,如今不觉又是一年将除,如何不“惊嗟”?)又岁除。

中考古诗词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每首2题)

中考古诗词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每首2题)

中考古诗词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每首2题)·学生版一.古诗词赏析(共26小题)1.(2017•福建)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旅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2021•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木兰诗(节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有同学将前四句的意思理解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大家都说他的理解不对。

请你说服他。

(2)有评论说,“不闻爷娘唤女声”一句点出了木兰当时的处境和身份。

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3.(2019•咸宁)古诗词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诗词鉴赏专项练习1.诗词赏析,完成问题。

(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分)(2)本诗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4分)落花杨万里红紫成泥泥作尘,颠风不管惜花人。

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①黄鹂告许春。

【注】①倩:央求,请某人做某事。

(1)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2)诗人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五律的首联是叙事,颔联、颈联是,尾联是。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评析。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从诗人的观察角度来看,前一句是,后一句是。

(4)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2分)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2分)6.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考语文复习--九下课内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一)(有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复习--九下课内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一)(有答案解析)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从本词的_____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豪放词。
(2)古人用词讲究推敲,“千骑卷平冈”中的“卷”一字传神,请简要赏析。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阅读《渔家傲·秋思》Hale Waihona Puke 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渔家傲·秋思》上阕写景,一个“①____”字概括写出边塞与内地风光的不同,接着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突出塞下秋景②____的特点;下阕抒情,作者借③____的典故和“浊酒”“羌管”“白发”“泪”等形象,抒发了复杂的感情。
10.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了“老夫”苏轼“少年”“轻狂”的表现,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下片侧重表现“形狂”。
B.“千骑卷平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卷”极言行走之快。
C.“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能跃马疆场。
D.本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是他在艺术创作上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1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了典故,请分析其作用。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学生版)-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专题训练(四川专用)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学生版)-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分专题训练(四川专用)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原卷版)【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4分)过摩诃池(其二)宋祁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

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①东海不为田?(选自《景文集》卷二十四) 【注】①争教:怎么能让。

14. 诗人所见的摩诃池景象,是否符合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关于“仙湖”景象的描绘?请结合本诗,简说观点及理由。

15. 下面哪个选项更符合诗人“过摩诃池”时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A.乐B.叹C.伤【四川省达州市2020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推,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释】①洮(táo)河:水名,在今甘肃,流入黄河。

9. 李贺作诗。

工于设色,陆游就说过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结合《雁门太守行》全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10. 【甲】【乙】两首诗歌都运用了侧面描写,请任选..作简要分析。

..其中一首【四川省德阳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的别称21. 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

B. 颔联写近景。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茫茫“青霭”,“青霭”的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C. 尾联叙事。

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资料(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资料(诗歌鉴赏)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资料(诗歌鉴赏)·最新专题训练:诗歌鉴赏疫情阻挡不了人们对美食的热情,小红搜集了一些关于美食的古诗,我们来和她一起赏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初食笋呈座中》。

嫩箨香苞[1]初出林,於陵[2]论价贵如金。

皇都陆海[3]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4]。

创作背景:这是李商隐的早期作品,当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

李商隐大和七年(833年)到京师应试落第,遂东游郑州、华州一带。

注释:[1]嫩箨(tuò):鲜嫩的笋壳。

香苞:藏于苞中之嫩笋。

[2]於陵:地名,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南。

[3]皇都:指京城长安。

陆海:大片竹林。

这句里的“陆海”本义当为竹林,暗喻人才众多。

[4]凌云一寸心:谓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

1.作者赋予了这首诗中的笋哪些特定内涵?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3.全词通过描写红稀香少、①_______②_______等秋景,表现了词人略带感伤,却又③______的心境。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越调①·小桃红②·杂咏元·盍西村绿杨堤畔蓼花③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

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

乱云不收,残霞妆就④,一片洞庭秋。

(注释)①越调:越调:元曲中的宫调。

②小桃红:曲牌名。

③蓼花:生长在水边的小花。

④就:完成。

5.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的画面。

6.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一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

山行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②,莫为轻阴③便拟归④。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备战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及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词中的“八百里”“斫”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两首词的结尾在写法上各有不同,请任选一首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八百里:酒食;斫:砍。

(2)甲词“可怜白发生”,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君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解析】【详解】(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意思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

“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

八百里:酒食。

“斫去桂婆娑”意思是“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

斫:砍。

(2)考查对诗歌的分析与理解。

甲诗,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这反差中,直抒胸臆,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乙诗,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带答案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带答案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

(2)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4.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划线句中“悠悠”一词有何妙处?(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5.诗歌鉴赏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诗词鉴赏题型专项复习明水县滨泉中学林广岩复习目的1.了解中考设题特点与思路。

2.掌握古诗词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1.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2.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复习方法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复习过程一、课题导入诗词曲的赏析,今年已成为中考题型之一。

它是我们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类试题的做法,希望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那么中考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有哪些呢?二、分析考点考点归纳1、诗词曲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2、诗词曲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3、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词语锤炼、语言品味。

三、题型归类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1】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题示例: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试题变型【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2】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3】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这诗句描写了崇山峻岭间,孤烟袅袅、残阳西沉、孤城紧闭这样一幅塞外风光。

步骤二(情)抒发了守边将士的情怀。

【例4】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例5】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第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式一: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1】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 (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心中由飘泊引起的 (步骤三)。

提问变式二:(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幕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答)使用了的修辞手法,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

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

【例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哲理?(答)鉴赏技巧: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什么手法)步骤二:(写什么内容)步骤三:(有什么作用)【例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例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语言赏析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变式提问方式:(1)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2)诗中某个词能否改为其它的词,说说你的看法。

【例1】望岳杜甫 [多媒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例2】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问)“深”是否可以改为“盛”?说说你的看法。

(答)【例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