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编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二记叙文阅读第二讲理解词语赏析句子分析语段课件语文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赏析句子 (共44张PPT)
表述方式: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手法、其他)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记叙文阅读指导
1、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丁香赋》)
学生一: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特点。
学生二: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花的轻盈、繁茂和艳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
记叙文阅读指导
语势强劲,抒发了……
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
记叙文阅读指导
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 思考(设置悬念)
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 辩驳的力量,强调了……
反复——突出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思想感
(所谓有哲理,就是指那些有关珍惜生命,感悟人生,感悟
生活,有关亲情、友情、做人道理等的感悟。)
答题思路: 句子的含义﹢表达的感情
抓关键词
化含蓄为直白
把作者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再说一遍 (偷梁换柱法)
例如:
记叙文阅读指导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 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以景衬情,风雪代表着的是恐惧和害怕, 突出了我害怕同学们笑话“我”和父亲。
记叙文阅读指导
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衬托“我”自卑而苦涩的心情。 ③烘托人物形象。 ④渲染苍凉凝重的氛围。
.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记叙果文阅。读指导 (2分)(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光,没有星星
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记无叙文尽阅读的指导哀 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 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天空中没有多余的星星》
语文专题复习 记叙文阅读 词、句、段的理解与赏析
⑦午饭过后,三哥说,该炒茶了吧。三嫂便洗刷铁锅,灶膛里火烧得很旺,铁锅 热烫起来,就把茶叶倒入。三哥双手不断翻动着,传来茶叶爆响噼啪的声音,待到叶 质如绵、清香初露,三哥将茶叶起锅,放到簸箕里,不停地揉捻,茶叶成条后由三嫂 摊放到火塘上的竹罩子里烘烤,如此反复两次,至细秀卷曲,白毫显露,茶叶才幽香 沁鼻。
现代文阅读
第2讲 词、句、段的理解与赏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考点例析
(2019·云南) 茶是家乡醇 段伟
①清明至谷雨,是家乡茶叶采收的黄金时节。这二十天左右的茶谓之“明前茶” 或“谷雨茶”,一天一个味。
②家乡有二十五万余亩茶园,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 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春林初盛,漫山茶树吐绿,纤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条条 茶带随山势蜿蜒,一条有一条的风景,一带有一带的韵味。层层叠叠的曲线间,采茶 人似天女散花,没有队形没有组合,看似随意,却又是那样和谐自然。她们身挎不同 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参考答案】 “翻涌”多指云、水等上下滚动翻腾。此处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 茶山以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茶山的连绵壮观。
【方法指导】 1.词语含义的理解。 词语含义是指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这一意义与词典释义有某种内 在联系而又有所不同。理解词语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结合语境,推敲深层含义。一般的答题原则是“词不离句”,即具体分析品味其 语境义。 (2)注意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确词语含义;注意细节,如词语的轻重、 范围、适应的对象、搭配的习惯、口语还是书面语等。
【参考答案】 “我”对哥嫂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我”感受到了国家“精准扶贫” 对家乡、亲人的那份恩情;“我”对家乡发展、亲人致富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文题理解与拓展运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文题理解与拓展运用一、文题理解1.解题方法(1)把握文题的象征、双关义:一般从表层(字面义)和深层(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两个方面来分析。
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文题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形象。
(2)把握作者的感情:有的文题是对作者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或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事物,我们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情感,准确理解其含义。
如《枣核》无疑是宣泄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感情出发点,亦即标题的含义。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阿长与〈山海经〉》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的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4)寻找文章线索:即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或梳理的线索深层次地理解文章。
如《背影》就以标题“背影”充当线索表现父子深情。
2.文题的作用(1)散文文题的作用:①交代文章内容;②点明文章主旨;③交待行文线索;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
(2)小说文题的作用:①突出主题;②设置悬念;③贯穿全章的线索;④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拓展运用1.感受启示题:联系文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如主旨、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谈。
先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面不宜太宽,最好抓住其中的一点,写出自己的创意。
例1:(同第2讲例文《一把芳香的泥土》)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标题中“芳香”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思路点拨】理解文题一般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来分析。
文中“芳香”表面指土壤的香,实则象征泥土无私、伟大、宽容的精神。
【参考答案】“芳香”本指故乡“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闻起来是芳香的。
实际上在这里象征泥土的精神。
泥土是无私、伟大、宽容的。
它一声不吭地奉献着。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二)词句理解与语言品析
记叙文阅读指导(二)词句理解与语言品析(一)理解文中词语含义——包含意思理解和作用分析1、明确词语的意思——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舍弃本义,注意其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语境义——结合语境,注重上下文(中心及作者的感情倾向)——词义表述可借助替换法例析:★《爱,从来不卑微》:“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遗忘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
”(“消瘦”原指身体瘦弱,这里指感情淡漠或真情逐步丧失。
)★《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花凋零了,又指爸爸离开人世。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他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吹嘘,炫耀)“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对革命的宣传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2、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①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②表达了作者某种思想感情例析:★《藤野先生》“···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丑陋”的意思。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无情嘲讽和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最后一课》“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法语课了。
”(意思是“普鲁士占领了阿尔萨斯,以后失去了教法语的机会。
”,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不舍和愤怒。
)(二)品味语言表达1、品味语句中加点字词的表达作用(品味词语运用的精妙之处)★命题意图:句中加点的词语往往指动词、形容词、副词,它们揭示了事物、人物的某些特征,在表达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方面产生作用,体现出准确、生动、形象、传神等表达效果。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4记叙文阅读考点指导(二)词、句、段的理解与赏析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着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 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罩着整个小院, 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 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 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选自《意林》,有改动)
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1.(真题 T29 改编)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 果。 (1)“锉子”这个词刺 .痛 .了我。 (2)奶奶嗔 .怪 .:“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 钱干什么?”
【思路点拨】 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其次,结合语境来理解词语在此处的特殊 意思。“刺痛”这里是当“我”看到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时,为奶奶的苍老和辛劳而难过痛 心的意思。“嗔怪”这里是当“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 大的金戒指时,奶奶心里是高兴的,嘴上却说着怪“我”的话的情态。最后,结合作者的 情感、态度等写出表达效果即可。
2.句子的赏析。 (1)了解赏析句子的特点。包括句子含义、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式、 词性等。 (2)确定最佳赏析角度。首选句式、表达方式,然后再从修辞和句子所处的位置(开 头、结尾、段首、段尾)入手看其表达的作用,如中心句、主旨句等。若无以上两点,则 考虑其他赏析角度。 (3)结合具体语境,指出这个句子在此的特定作用。
句段作用
3.(真题 T30)通读全文,分析画横线 B 处在文中的作 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思路点拨】 首先,画线句子出现在文章结尾,可知结构上有总结全文的作用, 而且与文题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其次,内容上,点明了中心,“一生难忘”“一 生的温暖”“握得久一点”等词句都表达了“我”对奶奶感激及祝福的深厚情感。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重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记叙文阅读考查重点复习(一)修辞赏析:①比喻,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四维角度)②反复,通过重复……,强调了……(四维角度)③夸张,通过“……”,突出了……(四维角度)④排比,加强语势,强调了……(四维角度)⑤拟人,将……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四维角度)⑥设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自问自答,引发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强调了……(四维角度)⑦反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加强语气,态度鲜明表达了……(观点),强烈抒发了……(思想感情)。
⑧对偶: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四维角度),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二)词语赏析1.叠词,富有音韵之美,生动地写了……(四维角度)2. 褒义词贬用,生动地……(四维角度),语言幽默,有讽刺色彩。
3.贬义词褒用,强调了……(四维角度)4.双重否定,强调了……(四维角度)5. 大词小用,突出渲染……(四维角度),强化读者印象。
6. 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四维角度)7.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四维角度)8.用某种感官写另一种感官,生动地描写了……(四维角度)(三)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概括情感脉络):1①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
(依然要有分层的意识,写了哪些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②答题时,先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③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④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⑤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用词语或短语概括,不要用句子,更不能去描述。
不要用否定表述。
)(四)对比的作用:对比+对比点概括+强调点概括(四维角度)(五)题目的含义和作用。
①含义:表面意和深层意表面意:内容要素概括(文章哪些内容与题目相关,把它概括下来)深层意:主题要素概括(人物形象、作者思想感情、文章揭示的道理)②注意分析并转述题目中的关键词口诀:表层看内容,深层看主题,题目换主语③作用(也要答内容):线索,贯穿全文揭示文章内容(交代文章写作的……)点明中心,或暗示中心(散文后者居多)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看修辞(比喻拟人反复),生动形象看问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2有文学色彩,富有诗意(朦胧性、优美性、诗歌)有对比,反差强烈(《柔软的父亲》《雪山那么冷,棉衣那么暖》)新颖巧妙等(一般是引用,化用,有悖常理的题目)(六)语句含义理解①分层锁定关键词②联系上下文概括直接信息③通读寻找概括相关信息④长句转换“冗杂”,短句扩展“内容”⑤概括情感或主题⑥转换词语表述⑦学会推理⑧首尾段内容反复看,比较看⑨能“由点到面”思考问题⑩检查转换后的语言能否呼应文章内容和主题(七)某段(句)在文中的作用:(1)写法:插叙,景物描写,对比,过渡,欲扬先抑,引用(2)内容:四维角度(3)效果:①丰富文章内容【插叙,多角度描写(一般指“人”或“物”),象征内容(托物喻人),引用相关内容,次要人物或事物并突出主题】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多数为前文内容,看内容是否符合“含蓄”“设疑”“趣味”等特征)3③引用类:诗文:增添文采,丰富文章的意蕴神话传说:增添神秘色彩,文章可读性故事寓言:生动,增强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用名人的话:真实可信,有权威性④形成强烈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欲扬先抑,对比)⑤奠定情感基调⑥小说类(结尾):情节设置出乎意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及小说的可读性,/②内容表达含蓄隽永,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环境更有典型性,/突出小说的主题⑦小说类开头:造成悬念(开头)(4)结构:前后呼应(呼应什么内容要概括具体)/首尾呼应/呼应标题/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铺垫(显性)/伏笔(隐性)/引起下文……/总领全文/总结全文/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铺垫不用答)(八)景物描写的作用首先概括该景物描写的内容(注意概括的层次)①景物描写在开篇】交代故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②渲染……气氛(突出……特点),③衬托人物……心情(含蓄表达情感)④暗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暗示故事……结局(要回答具体,一般针对小说文体)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文章……做铺垫(散文只答后一句)⑥突出人物形象(要回答具体)⑦与其它处景物描写形成对比,突出了……(内容相同相似答“呼应”)4⑧【景物描写在结尾】含蓄委婉的表达了……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
排比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可有力渲染艺术形象,使句子气势磅礴,使情感的抒发酣畅淋漓。
反问使观点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能使论点突出,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对比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能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点。
对偶使表达得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和谐整齐。
反复对于说理文中,起强调作用;用于抒情诗或散文中,起加强感情的作用。
引用可使所表达得内容生动活泼,感染力增强;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提供有力的依据,增强说服力。
例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情感例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描写手法】例三: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我的老师》)答:运用动作描写,“落”和“轻轻地敲”表明蔡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表现了蔡老师性格温柔,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亲密。
答题格式:描写手法+内容+情感(性格特点)例四:“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王几何》)答:语言描写,突出王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表现了王老师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例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答: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我”和小伙伴们月夜行船的情形,渲染了夜景优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我”想看社戏的急切之情。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重点词、句、段赏析)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重点词、句、段赏析一、词语含义的理解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含义。
注意这里的“词语”是主要指有助于揭示主旨,或刻画人物形象,或表达人物情感,或表现事物特征,或体现语言特色的词语。
考查内容与解题方法: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
结合语境,认真推敲。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词语本义+词语语境义+切入角度(感情色彩/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写作手法)+内容+情感。
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中“卖弄”指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文中将鸟儿在树上鸣叫拟人化,贬义褒用。
突出鸟儿顽皮、活泼、可爱的特点。
体现了作者对春天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3.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
代词往往出现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指代的内容一般须从上文由近及远地去找。
4.理解作者蕴涵在词语中的特殊感情等。
二、句子含义的理解1.考查内容理解句子的表层字面意;理解句子的语境意;理解句子的句外意,即“言外之意”。
2.解题方法(1)联系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主旨。
(2)准确把握文章情感。
对于句子“言外之意”可以借助感情线索,将其转化成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来体会。
(3)从整体出发,对各种分析进行综合把握,并进一步审查所做的各项分析的正确性。
三、赏析句段赏析句段主要考查的是其作用,而其作用总体上可从两方面考虑:结构上,常起过渡、总领或总结作用;内容上,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等作用。
具体方法如下:1.从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句、总起总结句、过渡句段)的角度:(1)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在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在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全国通用)专题十二 文学作品阅读(答案及解析)
中考复习专题精讲精练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二文学作品阅读满分训练答案(一)草的事1.①割草时最怵头和最惬意的事;②割完草后的事;③草的种类繁多;④草是最低矮的植物、最无用的东西;⑤草高贵的一面;⑥民间关于“仙草”的传说;⑦草原里的草。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信息筛选与概括的能力。
选文第②段写割草时最怵头和最惬意的事;第③段写割完草后的事;第④段写草的种类繁多;第⑤段主要写草是最低矮的植物、最无用的东西;第⑥段主要写草高贵的一面;第⑦段主要写民间关于“仙草”的传说;第⑧段主要写草原里的草。
2.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草”比喻成“天上的星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多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草的喜爱之情。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三步,第一步回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第二步回答运用此修辞手法,写出了该事物的什么特点;第三步回答表现了作者何种感情。
示例: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中作者把“风中的一盆盆三角梅”比喻为“飞舞的紫蝴蝶”,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三角梅盛开在迎风摇曳时的状态,表现了人们对三角梅的喜爱之情。
3.在内容上,选文第⑨段总结全文;从结构上,与文章题目“草的事”相照应;在主题上,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对草的赞美、崇敬之情。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析段落作用的能力。
分析散文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1、从内容方面;2、从结构方面;3、从在主题方面。
而第⑨段总结全文;从结构上,与文章题目“为父母拍照”相照应;在主题上,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有机会为父母拍照的人羡慕之情。
4.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草的赞美、崇敬之情。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回答此题一定要紧扣题干中“结合选文内容”的要求来理解作者的情感,第⑨段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草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顽强,它们打不垮,毁不掉,挫不败,这是人类需要向草致敬的最宝贵的品格”,抒发了作者对草的赞美、崇敬之情。
语文中考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之词、句、段的理解与品析
第二十四讲记叙文阅读(三)词、句、段的理解与品析1.把握词语的语境义。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
4.判断词语能否去掉、替换。
5.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
6.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7.分析句子或段落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8.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9.环境描写的作用。
10.通过具体语句品析文章的语言风格。
一、词语的理解与赏析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语言环境。
在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寻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从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情感义等多方面去分析。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_。
2.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要分析此词写得怎样和写出了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文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题格式】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B.分析表层含义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特点,表达了________情感。
C.分析深层含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____________,或者给了我们________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3.某词能否去掉【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出自原文的词语)。
B.结合句子分析用该词强调突出了(限制、说明、修饰了)__________,更能形象(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去掉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等特点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
4.某词能否换为另一词【答题格式】A.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出自原文的词语)。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原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________,换了后就变成________。
【精品推荐】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 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责编:薛燕考点透视根据考纲要求,记叙文阅读部分主要是测试考生对记叙性文章整体或部分的阅读、理解、分析等方面综合运用的能力。
具体指: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结构关系,明确记叙的详略。
3.能够抓住文章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
4.能够辨析记叙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能够结合文章的内容、情感、价值观谈看法或提出新的见解、话题,即学会对文章质疑、迁移和鉴赏、创新的能力。
知识讲解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并把它们交代清楚。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记叙文都会清楚地交待出六要素,记叙文的重点在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它们是构成记叙文主要内容的主要因素。
理解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重点注意: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描绘与刻画。
1.从对象分:人物描写景物描写2.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3.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4.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氛围或是人物的心情;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当时的时代大背景。
抒情: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等。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能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明确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顺叙过程通常不是平均用笔直接进行记叙,而是有详写,有略写;有正面写,有侧面写;有直接写,有间接写。
如何处理素材,安排笔墨,采用不同的写法,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和效果来决定。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考点2 内容理解与分析
1
考向3 内容理解
(统编七上《济南的冬天》“思考探究”节选)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
考
“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向 2
【参考答案】作者喜爱济南冬天的“温晴”,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
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和明朗的美感。写的既是“济南的冬天”,一个季节,
又是“冬天的济南”,是一个城市的气质。
考点2 内容理解与分析
返回目录
③A我家面箩惯常的日子是在西屋的一面矮墙上挂着,像个不言不语的小娃儿, 耐着性子等待娘的召唤。那天,娘锄完一大块儿庄稼地,热辣辣的太阳开始西垂, 娘顶着烈日一回到家,西屋墙壁上的面箩就被娘用双手捧下来。炎夏里,娘开始 筛箩了。
④粗箩娘用得比细箩多,只是娘使用细箩的时候,心思好像全都拴在里面了。 娘把粗箩拿在手里,下面放个盛面粉的大木盆,巧手的娘舀来一瓢事先用石磨碾 碎的玉米,粗箩的箩面上就摊出一片。碾碎的玉米堆积了小半缸,粗糙的玉米麸 皮盈黄地散浮在上面,小锅盖一般大小的粗箩在娘手里匀速晃动起来,娘还会扭 一下头,不时朝玉米缸递一个眼神。黄灿灿的面粉自粗箩箩面唰唰而落,过滤掉 的玉米麸皮娘则小心地放进旁边的面袋里。矮屋子里,空气散发着热气,娘抹
考
(统编八上《背影》“思考探究”)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
向 2
中起了什么作用?
考 向 3
考点2 内容理解与分析
返回目录
考 向
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
1
考 向 2 标题作用(全国视野)
◎全国视野
考
(2019黄冈)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有何妙处?
向
2
(2019盐城)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芬芳的蜡梅花”为题有哪些作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记叙文阅读范文讲解
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 之分。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 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 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 的范畴。
1.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2、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顺叙 倒叙 (同一件事) 插叙(另一件事) 4、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亲切,真实;第三人称“他”,不 受时空限制;第二人称“你”,亲切、真实。 5、记叙的线索: 一人、一事、一物、时间、地点、感情。
记 6、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叙 7、记叙文的段落结构: 时间先后分,地点转换分,事物发展过程或 文 思想感情的变化分,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分,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分
。
知 8、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识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 +
⑾当一本旧书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 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 的风格,内页的板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 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
的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 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是一件古旧器物。 它的文化价值反而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 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了。
词句照应:如就某个词找出与之对应的描述句子;
结构照应:如对过渡句的理解,开头与结尾的呼应 等;
选择照应:如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能还原到恰当的位 置上。
2、理解某一段的作用: 首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尾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过渡段——承上启下。
3、理解句子的作用: (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 主要感受,联系主题。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 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 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首句总起、尾句总 结、中间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从艺术效果看:升华中心,渲染烘托 气氛等作用。
初三语文记叙文阅读(二)知识精讲
初三语文记叙文阅读(二)【本讲主要内容】记叙文阅读(二)【知识总结归纳】在近年的各地中考试卷中,记叙文阅读的选材日趋文学性。
文学作品的题材主要有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
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节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在散文阅读时要注意:1. 弄清散文是通过什么来抒情的,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要能理解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感情,也就是找准中心意思,并能够做出适当评价。
2. 能够分析文章层次,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作者在什么地方、从什么角度抒发感情。
3. 能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选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4. 抒情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作品,要能给人美的感受,通常使用意思含蓄的句子来表达中心思想,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要能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内涵意义,是理解散文的重要方面。
5. 学会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这是前几项能力的综合。
阅读小说是应注意:1. 要注意从不同侧面细致地分析人物的性格,包括用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作用。
2. 要理解小说中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分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体会作者巧妙的构思。
3. 要注意分析小说中描写的环境,自然环境往往起到烘托人物想象的作用,社会环境往往为人物提供了宏观的时空和氛围,都为文章中心思想服务。
诗歌专门有诗歌赏析方面的专题。
戏剧在中考中出现较少。
散文、小说鉴赏解题时,①学会抓文眼、抓线索;②把握关键词语、句段的理解;③学会联系上下文筛选重要信息;④从分析意境入手,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⑤把握文章的写作对象,体悟作者的思想脉络;⑥通过分析修辞方法来体会文意。
【中考点拨】【题型展示】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门的悬念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
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
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