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案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1.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物态变化知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降低学习难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增强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感受。
3.针对学生分析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热量变化。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4.重视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创设多样化的练习题,针对重难点进行巩固训练。例如,设计有关升华和凝华的判断题、选择题、应用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对物态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升华和凝华,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从认知角度看,学生对固体、气体、液体的基本性质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但对于升华和凝华这两个特殊的物态变化,可能还缺乏直观感受和深入理解。此外,学生在分析热量变化、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判断题、选择题、应用题等,帮助学生巩固升华和凝华的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但升华和凝华作为物态变化中的特殊现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数据分析、实验操作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为生活服务、为社会发展的责任感,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下是根据本节内容制定的教学活动: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露水等现象,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升华和凝华的规律、吸热和放热特点。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哪些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知识?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学生回答: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升华和凝华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2.基本概念: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结合图像进行描述。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收集数据,分析规律。
4.知识拓展:介绍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5.问题探究: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巩固所学内容。
4.作业提交前,请认真检查,确保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表述清晰。
-分析冰箱制冷过程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冰箱能耗的影响。
3.拓展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天、化工等,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科普小短文。
新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教学设计3.4升华和凝华
新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3.4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状态的变化过程,认识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条件;2.教学难点: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分子运动机制。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纸巾、干冰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本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你们之前学过物质的三态变化,那么除了固态、液态和气态,还有其他的状态变化吗?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例如:展示冰块融化后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以及洗衣粉在被洒在地上后逐渐消失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现象,并与之前学过的物质三态变化做对比。
1.升华的定义和现象:–定义: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现象: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无需经过液态的过程,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
2.升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条件:温度和压力(如干冰在常温下升华)。
–影响因素:物质的性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3.凝华的定义和现象:–定义:物质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现象: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无需经过液态的过程,直接从气态转变为固态。
4.凝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条件:温度和压力(如蒸馏水在冷凝管内凝华)。
–影响因素:物质的性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实验演示与讨论(15分钟)1.实验演示: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如将干冰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其升华、将水蒸气接触到冷凝器观察其凝华等。
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实验演示中的现象、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思考和交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分子运动机制有更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升华和凝华》教案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升华和凝华》教案8一. 教材分析《升华和凝华》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六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对生活中的热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现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现象。
2.难点: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如冰雕、霜、雾、灯丝等,引导学生关注升华和凝华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及其应用。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册。
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如冬天窗户上的霜、雾的形成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及其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撰写作业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会要求学生撰写作业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此外,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会告诉他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提问和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温度和热量”、“热传递”等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但对升华和凝华这两个过程的理解却仍有所欠缺。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原理。
3.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案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大自然中水循环时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吸、放热情况,能正确说出云、冰、霜、雪等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升华,升华是_______ (填“吸”或“放”)热过程。
2.把樟脑丸放在衣柜里防虫,最后樟脑丸变小了,这是_________现象,在此变化过程要_________热。
3._________叫做凝固,凝固是_________热过程;_________叫做液化,液化是_________热过程;_________叫做凝华,凝华是_________热过程。
4.填写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_________;夏日炎炎,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就不见了_________;冬天大雪纷飞_________。
●教学过程:(一)预学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物质由直接变为的现象叫升华。
(2)升华需要热。
(3)物质由直接变为的现象叫凝华。
(4)凝华需要热。
(二)探究(教师组织交流,学生答问讨论)(三)精导(教师讲授新知,学生互动参与)(二)探究与精导人工造“雪”【做一做】在锥行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棉线析出的碘外形像什么?大家可以看到以上实验中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态;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成态为固态。
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棉线上析出的碘外形像雪(人造雪)。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升华和凝华 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物理年级8年级学期秋季课题升华和凝华教学内容及设计思路分析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传统设计只有“碘的升华凝华”一个实验,升华和凝华只能通过现象分析分析、推断概念,缺乏真实的实验体验。
但本教学设计突出优势在于以“干冰”作为整节课的突破点,通过观察“干冰”的升华,借助“干冰”快速实现水蒸气的凝华。
并利用“干冰”模拟出窗花的形成过程,展示用“干冰”营造的舞台效果。
通过多个实验,让学生充分观察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学现象,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日常,应用相关知识。
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特点,知道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能够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干冰”升华,利用“干冰”实验水蒸气快速凝华,加深升华和凝华概念,并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通过观察模拟窗花的形成过程和利用干冰营造舞台效果,让学生利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和生活紧密相关教法与学法1、教法:本节课以问题→实验→结论→应用为主要学习过程,引导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配以实验法、观察法。
讨论法,体验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8【名师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状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本课内容线索是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升华与汽化、凝华与凝固现象。
3.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了解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4.说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二.说教具教师:多媒体学生:碘管热水烧杯三.说学生学生已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四.说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五.说教法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
其结构为:新课导入→确定目标→课内导学→尝试诊测→课内探究→达标测评教学流程图六.教学过程具体步骤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先回顾前面学习的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引入物质的三种状态间的变化,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1)展示学习目标和自学向导,学生自学。
(2)新课讲解A.认识概念第一步:学生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第二步:学生得出结论,从而认识升华和凝华及其条件。
【教案设计】第4节升华和凝华
变成气态的樟脑丸蒸气;
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②:气态的樟脑丸蒸气要冷却..后方可直 接变 成固态的 樟脑丸粉。
板书: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
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叫凝华。凝华时要放热。
2.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实 例:
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凝华时要放热。
三. 人工降雨 :
升华—→凝华—→熔化。
3/3
四 . 当堂巩固:(投影) 1. 分析教室玻璃内表面“窗花”形成的 原因。 2. 在低于 0℃的冬天, 冰冻的衣服也能变 干,为什么?
认真阅读并进行热烈的 讨论分析其中发生的主要的 物态变化
一生叙述本节所学的知 识
五 . 布置作业: 1 .白炽灯泡通常做成“梨形”。请查阅 有关资料。 了解电灯泡做成梨形有什么道理?
举例:如: ( 1)天气寒冷时,教室 玻璃内表面出现的“窗花”; ( 2)霜的形成; ( 3)放在衣橱中的卫生
球越来越小;
……
3. 了解人工降雨的原理及过程。 师生共同 分析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 升华—→凝华 —→熔化。
全班交流各组的解释和 看法(把答案写在纸上)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三 . 课堂小结:由学生叙述本节所学的基 础知识。
细的枯树枝可
( 1)教师巡回指导
封。点燃酒精灯缓慢加热进
以使实验效果
教师在巡视指导时要强调两点:
行实验,仔细观察瓶内有什
更显著
一是要缓慢加热;
么现象发生。
( 2)停止加热, 使其冷却。
二是要学生注意观察瓶底有无液态物质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3.4 升华和凝华
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了哪些属于升华现象,哪些属于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中介绍了水循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学情分析升华和凝华是初中学生最难理解的两种物态变化,原因是升华和凝华的发生过程在课堂中比较难观察,学生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不理解,对自然界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就更模糊,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感性认知入手,从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升华、凝华的事例出发,把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核心素养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难点: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过程续表教师:凝华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例如,霜和雾凇。
教师提问: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也是一种凝华现象,它是在窗户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呢?为什么?教师:前面我们说“升华”是吸热的,那“凝华”呢?教师:对,凝华放热。
教师提问:为什么灯泡用时间长了会发黑,而且怎么擦也擦不干净?观看视频。
3.4升华和凝华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3.4 升华和凝华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4节“升华和凝华”。
本节主要介绍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实例。
教材中详细阐述了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并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物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能区分它们与其他物态变化的区别。
3. 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加热器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冬天的霜、夏天的雾、衣服上的樟脑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与其他物态变化的区别。
结合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物态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3.4 升华和凝华一、概念: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二、特点:升华:吸热,体积增大。
凝华:放热,体积减小。
七、作业设计(1)冬天的霜是如何形成的?(2)为什么衣服上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答案:(1)冬天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下直接凝华为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的。
(2)衣服上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是因为樟脑球在常温下直接升华变为气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樟脑球中的物质不断升华,导致其体积逐渐减小。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8篇)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相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实力目标视察试验,相识物体改变,形成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情感目标了解物理学问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学习物理的爱好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试验引入课题,学生视察碘升华的试验,分析试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干脆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须要吸热,凝华须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的学习,注意视察和试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许多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碘的升华试验,要学生留意视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干脆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视察的问题,学生边视察边思索、升华和凝华的吸热,肯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留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升华和凝华课题:升华和凝华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改变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推断实力、要弄清起先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依据物态改变的定义来推断是属于何种物态改变、教学过程分析: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改变的图解,学生思索有固态干脆变成气态和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依据所学的学问,干脆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二、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方法1、老师试验,留意在试验过程中要说明清晰碘是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索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依据原来学到的学问,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试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干脆变成的气态,这里干脆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视察试验,老师提出思索问题,学生带问题视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试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试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状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意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实现,供应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试验的方法,并实施试验,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七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物态改变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探究活动:试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改变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改变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安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能够利用物质的升华和凝华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2.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2.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难点1.能够利用物质的升华和凝华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1.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实验器材和材料。
3.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讲解的固体的熔化和凝固,并提问:我们知道固体可以通过加热熔化变为液体,通过冷却凝固变为固体,那么固体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改变物态吗?Step 2:概念解释(15分钟)1.引入升华的概念:升华是指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跳过液体状态。
2.引导学生思考:能够通过升华变为气体的物质有哪些?3.引入凝华的概念:凝华是指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跳过液体状态。
4.引导学生思考:能够通过凝华变为固体的物质有哪些?Step 3: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一:升华的实验1.实验过程:•准备一块固体物质(如碳酸氢钠)放在玻璃片上。
•用加热器或火镇加热物质,观察物质的变化。
2.观察现象:•物质直接从固体状态变为气体状态。
3.思考问题:•物质经过加热后为什么直接变为气体,而不经过液体状态?•除了碳酸氢钠,还有哪些物质可以通过升华变为气体?2.实验二:凝华的实验1.实验过程:•在一个干燥的容器中放入适量的冰块。
•观察冰块表面的变化。
2.观察现象:•冰块表面结出了白色的粉末。
3.思考问题:•冰块结出的白色粉末是什么?•除了冰块,还有哪些物质可以通过凝华变为固体?Step 4:归纳总结(10分钟)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归纳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以及特点,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3.4升华和凝华
教学过程1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除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预设教师活动、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观象的能为, 对待生活中物理现象。
教学鱼点<W≡⅜¾≡≡≡⅜质可以山固态变2・下面请同学们观察:把小块干冰放纸上。
(介绍干冰,观察时注意事项)学生口述回答7J Γ入或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吗?从而引入新课。
温故知新新课教学一、引出升华概念学生桌面的纸上都放着小块冰1.提问:纸上有一块冰,一会儿纸湿了,说明冰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指着湿纸,放着过一段较长时间,湿的白纸变干了,发生什么物态变化?1.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口述回答。
对比冰和干冰,干冰没了,纸没湿,引出升华概念。
2.知道升华及它的吸放热情况。
4.学生思2 •用升华引导学生理解凝华。
悄感、恋度、价值观学会∏fti魁隸度3.学生仔细观察观象。
3.问:干冰怎么样了?纸有湿吗?这是熔化吗?这是什么?干冰实验,引出升华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升华过程要吸热。
二、引出凝华概念师:固态物质发生升华直接变成气态,那么气态物质能否直接变成固态吗?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把干冰颗粒装在易拉罐里,观察完成:(1)过一会,易拉罐外面结了一层薄薄的霜(小冰晶),霜是什么态?(2)这些霜是由什么变成的?(3)易拉罐外壁周围的物质在变成霜的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提示:易拉罐外壁周圉的物质温度高?还是易拉罐温度高?)干冰凝霜实验,引出凝华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凝华。
凝华需要放热。
三、观察碘锤在水浴法中变化考,得出结论,从而认识升华及其条件。
1、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如果可以,用手触摸易拉罐底部的霜,感觉前后温度变化。
2、学生思考归纳凝华及其条件。
先思考,再与小组成员交流看干冰升华效果明显,但不能得到干冰的凝华,只能用干冰引起其他凝华现象。
与碘锤对比各有优点。
实验1:碘的熔点是114 °C,固态的碘是黑色的, 而碘蒸气是漂亮的紫色气体,观察碘棒浸泡在热水中的变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四节升华与凝华》教案【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要通过液态这一过程【教学工具】:碘,酒精灯,透明的的盖玻璃瓶,三角支架◆教学情景导入1、烈日当空,久旱无雨,为了解决旱情,在过去人们摆起香案,祈祷龙王爷恩惠,然而滴雨未下;而现在,派出几架飞机在高空投撤了一些固态物质,顷刻间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问:“这种固态物质是什么呢?它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雨形成?”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热爱科学、破除迷信思想。
◆教学过程设计2、导入新课,猜想a.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b.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c.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3、设计实验①出示装在烧瓶里的几粒碘,让学生观察碘的状态、颜色,问:给碘加热,碘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会变吗?停止加热,又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又会变吗?让学生猜想,将有代表性的发言写在一边。
②由学生设计实验,包括器材。
对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共同筛选出较优的方案。
4、学生实验探究让一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其余学生注意观察,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儿,让学生观察。
问:你看到烧瓶中有什么现象?(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问:此时有没有液态的碘产生?你如何验证?演示:将瓶塞取下,烧瓶倒立,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有紫色气体逸出,无液体流下)移去酒精灯,盖上瓶塞,烧瓶倒立,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颜色由紫变浅,逐渐变黑,瓶壁上有细小的冰粒形成,无液体流下)演示人造“雪景”:在封闭烧瓶中插有小树枝,内放一些卫生球粉末,微微加热后停止加热,让学生观察树枝上出现了什么?是如何形成的?5、学生交流结果,处理信息。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升华和凝华》教案篇1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学问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同学留意,学校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观察,而难于直接观看到。
本节是在同学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同学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育他们的科学探究力量。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同学:每组一个碘升华器、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老师:酒精灯,火柴,碘、细线、锥形烧瓶,铁架台,多媒体课件,新、旧白炽灯各一个三、说同学同学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学问,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老师应设计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究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育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力量。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洁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同学进一步把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看、分析和概括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同学形成情愿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播放《奇异的大自然》剪辑录象,片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然后让同学说出其中自然现象的名称,最终请同学分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同学提出问题。
这样既复习了旧学问,又自然地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有六个三级主题,其中第五个三级主题的第一点是要求同学通过试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3.4 升华和凝华 教案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1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装有碘粒的玻璃瓶在方座支架的试管内夹持好,然后用酒精灯对玻璃管内的碘粒加热,注意观察碘粒是否经过熔化再变为紫色气体。
这时碘发生了什么现象?.熄灭酒精灯,注意观察在玻璃管冷却的过程中碘蒸气是否经过液化再变成固态的碘。
这时碘发生了什么现象?在容器壁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和遇冷后状态变化情况。
可用实验演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为使现象明显,教师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碘。
(1)微微加热,紫色蒸气出现后进行观察。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紫色蒸气是从哪里来的?(2)移开酒精灯,紫色蒸气逐渐减少而消失,酒精灯加热,紫色蒸气又重新出现,蒸气上升而消失。
提问:紫色蒸气的产生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蒸气上升消失到哪里?(3)移开酒精灯待蒸气消失后,取下烧瓶,让学生看烧瓶底部,有一层碘的晶体。
提问:这层紫色物质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产生这层物质?学生交流结果,处理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碘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此时要加热;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此时没有加热,而是对外放热。
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升华和凝华是互逆过程。
3.知识迁移,学会运用学生举例,交流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师生、生生共同交流,统一看法,对学生的举例、积极参与给予鼓励,同时教育学生要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霜、冰花、旧灯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分别判断出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如雪、冰雹的形成,冰冻衣服也会干,积雪未熔化,但一天比一天少,卫生球逐渐变小、消失、有气味等)(1)升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①卫生球变小;①用久了的灯丝变细。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升华和凝华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升华和凝华》◆教材分析教材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在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在实验中用对碘加热来揭示固体升华是需要吸热的,其逆过程凝华则可通过分析推断其需要放热,由于升华、凝华现象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材在这里没有过多设计活动内容。
在前面学习四种物态变化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中的初状态和末状态中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更好地解释各种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
举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并通过“水的循环”分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说出什么是升华和凝华现象;2. 能说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3. 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碘升华凝华实验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关注,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烧瓶、橡胶塞、烧杯、热水、冷水、碘◆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PPT展示提出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2: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1,并回答:已经学了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四种物态变化。
学生思考2,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
1:不能直接转化。
2:能直接转化。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固态和气态直接转化的实例。
认为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同学举例:冰箱里出现冰霜、冬天雪人不见熔化却变小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温故知新。
利用图示将物态变化转化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提出问题:固体和气体之间能不能直接转换。
引起学生猜想和举例,从而引入升华和凝华探究实验。
引入升华与凝华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升华和凝华
教学过程设计
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分析现象,培养能力
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1、冬天,在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
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3、樟脑丸变小了
4、灯泡内壁发黑
5、霜是怎样形成的
6、固态清香剂消失
7、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
三、升华吸热的应用
介绍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可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利用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做成强制冷剂。
干冰的用途例如:
1、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运输中食物降温,防止食物腐料变质。
2、人工降雨。
用飞机喷洒干冰,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升华,吸热变成气态二氧化碳,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粒,这是凝华过程,冰粒逐渐变大下落,下落过程中变成水滴,这是熔化过程,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3、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飘渺的雾气
4、现代医学“冷冻疗法”,使部分组织(如疣子)迅速低温冷冻,使其组织坏死,达到不动刀而治愈的效果。
四、知识拓展
1、阅读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
2、阅读“水的故事”填写水的三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课堂小结
1、升华和凝华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4、物质三态六变
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过程
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过程学生试着进行分析,说出
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
的状态,再判断发生了哪
种物态变化;灯泡内壁发
黑,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
的
学生了解干冰及干冰
升华吸热的应用
让学生能够用水的三
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
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
的三态循环规律
指导学生利用
所学知识解释
生活现象,体现
从生活到物理,
从物理到生活
通过知识介绍
扩大学生知识
面,更多了解干
冰升华吸热的
用途,提高学习
物理的兴趣
让学生了解我
国水资源的紧
张状况,认识水
对于人类的重
要意义,产生强
烈的水环保意
识和节水意识
谢谢你.....................................
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
优秀教案课件文档服务需求,
为大家节约时间
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