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水平现状调查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著名特级教学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我结合教学实际申报了《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课题。
关键词:指导朗读热情参与练习培养
一、结题报告摘要
针对目前小学生在停顿断句、语调语气、朗读节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校作为乡镇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学生语音面貌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这一现象,经过一年来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实验年级的学生总体语音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学生朗读能力得到大幅提高,课题研究预设的目标基
本达成。
二、课题实施的具体步骤和主要措施
第一阶段:加强理论学习和师资培训,提高认识,确立朗读教学的研究课题。
为了使广大语文教师充分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首先,组织教师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标准》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使大家认识到:阅读教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二阶段:调查课堂教学现状,梳理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外在形式或一个过渡
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中小学生朗读习惯调查问卷的统计报告
中小学生朗读习惯调查问卷的统计报告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位”。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促进主体发挥,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
本文就中小学生的朗读习惯,在本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谈谈一点提高中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和反思。
【关键词】朗读习惯调查报告提高形式
一、研究背景
1、《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位。”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促进主体发挥,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学校应积极开展朗读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朗 读机会和平台,同时加强对教师朗读教学的培训 和提高。
小学生自身也需加强朗读训练,多进行自主练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和能力。
后续研究方向
01
本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数量 不够充足、研究时间较短等。因此, 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延长研究 时间,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影响因素 和有效提高措施进行深入研究。
2
研究朗读能力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包括 对阅读理解、写作、词汇和语音等方面的影响 ;
3
研究如何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小学生的朗 读能力。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式,对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进 行评估;
对朗读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影响小学生 朗读能力的关键因素;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小学生展开调 查,了解朗读能力的差异;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 赵红梅. 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 探索[J]. 教育研究, 2021(12): 34-40.
2
李萍, 王建国.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 用[J]. 教育研究, 2019(9): 56-63.
3
《小学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朗读能力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在线平台, 2022(6): 89-95.
小学生朗读现状及对策思考调查报告
小学生朗读现状及对策思考调查报告
兰炼一小白燎原
摘要: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为了了解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了解学生朗读方面的差异,以及学生和家庭对朗读的重视程度,我组织开展了一次关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小学生朗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时间少、阅读面窄、目的性不强、缺乏指导,为此我建议加强朗读时间、增强朗读指导、提升朗读效率。
一、调查目的
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为了了解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了解学生朗读方面的差异,以及学生和家庭对朗读的重视程度,我组织开展了一次关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认真统计和科学分析,对小学生朗读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数据,引发了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思考。
二、调查内容
1.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及成因。
2.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内带课外,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二、调查对象
参与调查的对象为四、五年级学生558人。
三、调查方法
1.抽样调查方法:通过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随机的抽样调查,从而进行估计和推断,分析出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朗读现状的调研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朗读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三至六年级的17位语文教师及100名学生。
2、调查内容:
教师访谈调查的内容:朗读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生访谈调查的内容:读书的情感趋向;朗读的能力状况。
3、调查方法:访谈法(教师访谈,学生访谈);听课。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但与现代教育理念仍有较大的差距。课堂教学及个别访谈显示:
(一)调研结果: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90%的学生朗读达不到最基本的要求—准确,70%的学生达不到流利,能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更是聊聊无几,仅占5%。在朗读过程中,就是让学生读学过的一篇课文,出现的多字、少字、错字和不看标点随意停顿等问题较多,更不用说不注意长句的停顿,读得有感情了。接受调查的老师中,几乎是100%的教师感叹学生不会读书,又公认朗读很重要,应该指导学生达到课标对于朗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果分析:
1、对朗读的重要性重视不够。
“语文是读出来的,”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侧重于听说写的多,让学生读得少,重点下工夫指导朗读的就更少了,这也是受应试教育可影响,认为朗读不会考试,每学期的分项测试也不会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家长和学生由此也忽视朗读,学生读的多少读的好坏家长几乎从来不知道,他们只关注考试成绩只重视家庭作业,从
关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调查报告
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并最终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你想知道调查报告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了使自己本次小课题《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进行的更顺利,调研活动更为有效,特对我校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现状调查(调查时我将全校学生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调查发出了40份问卷,收回40份。根据调查情况,做出定性分析结论如下:
一、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的朗读水平
1。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调查,为正确朗读、流利朗读、有感情朗读三个方面。其中能够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大声朗读的学生占20%,认为自己总是能大声给同学们朗读的占15%,有时能大声朗读的占30%,说明能够勇敢地大声朗读的学生还是占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希望在同学面前通过大声使自己的朗读取得好的效果的。关于朗读的效果方面,在朗读的过程中,会读错字的学生占25%,经常会读错的学生占10%,有时会读错的学生占48%,说明读错字还是朗读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影响朗读效果的主要原因。
2.朗读配合、教师评价等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的配合方面,分角色朗读时,能很好与他人配合的学生占28%,说明学生还是有愿望读出很好的效果的。在教师评价方面,20%的学生受到过老师的表扬,说明老师的认识是到位的,但学生的重视度还不够,同时也折射出另一个现象:大多数老师也是很欣赏朗读能力高的孩子的,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切实落实这一课标要求。而这些方面,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在这三方面还需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也有待提高。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情况
的调查报告
夏艳艳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的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见,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检验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因此,教师们重视、加强“课堂朗读”,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调查分析调查对策
引言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
式,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文素养,让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成为较好的阅读者,为他们建立语言发展的坚实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就成功之路。那么,小学朗读教学的现状究竟如何呢?为此,我对我校四年级部分学生及老师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以期能为本次为课题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学生卷)17道题目调查问卷(教师卷)12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以四年级两班为单位每个班级抽30名学生及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8人进行问卷调查。
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结果与讨论:
针对目前小学生在停顿断句、语调语气、朗读节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校作为乡镇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学生语音面貌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这一现象,经过一年来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实验年级的学生总体语音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学生朗读能力得到大幅提高,课题研究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
一、课题的研究成果
(一)抓课内带课外,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
课堂是朗读训练的主阵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抓“一线两翼”,即抓实课堂朗读指导为主线,抓好早读和课外朗读为两翼。并以此拟定了课堂教学抓指导,晨读训练抓个案、课外朗读抓巩固等一些研究策略,并根据拟定的策略设计了学生晨读训练和课外朗读训练阶梯评价表,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1.关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课题组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训练分类指导
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出来的,文质兼美,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可读性强。学生通过练读这些文章可以较好地掌握不同体裁类型、不同情感基调文章的一般朗读规律。不同类型的文章,课题组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同的指导方法。
①写景状物、优美散文
写景状物、优美散文等文质兼美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情感,可配乐将学生引入文本情境或教师范读,激励学生创造性朗读。
②含义深刻的文章
《最大的麦穗》《天游峰的扫路人》等含义深刻的文章学生理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对于这类文章可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段,帮助学生理解。
③对话类文章
小学语文品读教学中朗读能力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品读教学中朗读能力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第一篇:小学语文品读教学中朗读能力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小学语文品读教学中朗读能力的有效性研究》课题
中期性研究报告
我们自开展《小学语文品读教学中朗读能力的有效性研究》课题以来,在县教科室的指导下,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一年来,我们的课题组以满腔的热情,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在课题实验研究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而扎实地向前探索,在为学生终生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素养也得到相应提高,呈现课题的双赢局面。
一、积极展开讨论活动,创造有利的研究氛围
我们先后展开了“课堂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课外阅读需不需要”、“课外阅读与课堂品读能力的关系”、“课外阅读如何有效操作”等主题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初步解决了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为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
二、深入展开课堂阅读教学研究,提升课堂阅读教学能力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敢于大胆地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采用精读课文的品读体验环节和略读课文自学环节,让学生小组讨论,或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强化阅读方法指导。以读代讲,领略语言魅力。教学实践中,我们重预设,更重生成,让课堂跟着学生的需要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读好,细细品味语言。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朗读成诵。准确捕捉可读之处,让学生读出感情,采用默读、诵读等方法,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范读、跟读、集体齐读等形式,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中,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随时提醒学生勤动手,
中小学生经典诵读现状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经典诵读现状调查报告
经典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组织、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情感的需要,对学生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文化的积淀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客观呈现十堰市张湾区中小学经典诵读的现状,并针对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初步探讨相关解决措施和改进意见。
张湾区中小学;经典诵读;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一)调查目的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张湾区中小学的学生经典诵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该地区中小学诵读经典的水平,探讨诵读经典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小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更好开展提供有效借鉴。本研究通过对张湾区38所小学、11所初中学校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来了解中小学生语文经典诵读的实际情况。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一共9道题,问卷涉及学校开展经典诵读的活动形式、频次、对象、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能够较全面的反映该学校开展经典诵读的活动情况。
(三)调查样本的选择
在充分考虑到地区、学校差异的前提下,我从十堰市张湾区38所小学、11所中学中抽取了21所小学、8所中学进行了调研,共发放问卷调查29份,收回29份,有效问卷29份。
(四)调查研究方法
(1)问卷法,通过向21所小学、8所中学的语文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当今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
(2)文?I法,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
(3)访谈法,对这些学校的教师进行个案访谈;
(4)实践法,在实习的过程中开展有关经典诵读课程。
小学生读书调查报告作文
小学生读书调查报告作文
一、调查目的和背景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频率、阅读内容偏好以及他们对阅读的态度。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希望找到可以鼓励小学生培养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校300名小学生中选取了100名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阅读习惯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80%的小学生每天都会抽出一定时间进行阅读,另外20%的小学生则会有间断的阅读习惯。这表明绝大部分小学生都具有比较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愿意花时间投入到阅读中。
2. 阅读频率
关于阅读频率,调查显示,约40%的小学生每天都会看书,约30%的小学生每周读一本书,其余30%的小学生每月读一本书。这表明小学生们普遍坚持阅读,而且有一部分同学是非常勤奋的读者。
3. 阅读内容偏好
在阅读内容偏好方面,我们提供了多个选项供小学生选择,其中包括
故事书、科普图书、童话书、经典名著、漫画书等。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最喜欢读的是故事书(占比50%),其次是科普图书(占比20%),漫画书和童话书均占比10%,经典名著占比10%。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小学生对于故事书的兴趣较高,这可能是因为故事书能够带给他们愉快的阅读体验和想象空间,帮助他们从中学习到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4. 阅读态度
在调查中,我们还询问了小学生对阅读的态度,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小学生对阅读持积极态度,他们认为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思维等。同时,也有一部分同学觉得阅读有些枯燥,需要更有趣的方式来吸引他们。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研究
结题报告
篇一: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的结题报告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的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针对当今小学生朗读水平普遍较低,教师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指导不够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的研究课题。在此研究中,我们通过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扩大朗读训练面,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合理运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组织开展朗读竞赛活动等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朗读水平。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而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却
只注重内容的分析,忽略了学生的阅读训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方面
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同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的朗读水平的差距很明显。其表现为:
1.部分学生朗读的兴趣不浓
有些同学说,他们不喜欢朗读,觉得朗读是浪费时间,他们更愿意参加其他的各种活动,看电视、电影或者玩电脑等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觉得这些活动比起朗读课文来有趣得多。还有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在语文课上被点名阅读课文,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是很普遍的。
2.部分学生朗读习惯差
部分小学生自觉性差,还未能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需要通过家长、老师的监督,如果家长、老师的督促不得力,孩子就不会自主阅读,造成孩子偷懒成性的恶果。于是一方面不愿多读,另一方面惧怕朗读,这样恶性循环造成心理负担的加重,从而也导致了孩子对朗读的排斥感,形成不良朗读习惯。
一年级学生朗读水平现状调查报告
一年级学生朗读水平现状调查报告
焦作市山阳区桶张河远方小学王小芬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学生应达到的朗读水平,因此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很重要。目前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现状如何呢?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现对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朗读的兴趣、内容以及重要性
通过数据分析,非常喜欢朗读的学生所占25%;喜欢朗读的学生占40%;觉得朗读非常重要的学生占60%。从数据上可以显示出,一年级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
二、朗读的途径、方式、朗读技巧以及评价的方式
从调查问卷上显示,通过不同途径学习朗读的学生占20%;经常会主动朗读课文的占50%;喜欢不同朗读方式的占60%;喜欢在别人面前放声朗读的占70%;在课堂上,70%的学生认为课堂朗读的时间是很多的。通过数据显示,可以看出,在课堂中,学生朗读的途经比较单一,主要在于课堂上。在课余时间,学生积极自主朗读课文的人数不多,可见学生没有良好的朗读习惯。同时家长也没有较好地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
通过调查表明,还有多数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朗读。学生的朗读兴趣不高。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激发朗读兴趣,以及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共读,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是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课文后面都有一个知识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朗读的随意性表现,往往造成朗读的能力较差,如果教师再忽视朗读的训练与指导,会直接影响语文学习的整体效果。通过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的思想也会起到很好地导航和激励作用。学生会在读中体验文章的美感产生丰富的联想,同时也使听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好的朗读训练能很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所以课堂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教育家张田若提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然而,在许多的课堂上,却很少有朗朗的读书声,很少听见饱含感情的朗读课文,不少学生的朗读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或者是结结巴巴、语如断珠;或者是声音细小、不重节奏,乱断词句。这些常见的现象,可以归结说是学生的朗读能力太差。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对于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有人还存在
许多误区,必须通过有效的实验研究加以引导。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朗读是学习语言知识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调查报告为了使自己本次小课题《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进行的更顺利,调研活动更为有效,特对我校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现状调查(调查时我将全校学生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调查发出了40份问卷,收回40份。根据调查情况,做出定性分析结论如下:
一、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的朗读水平
1.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调查,为正确朗读、流利朗读、有感情朗读三个方面。其中能够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大声朗读的学生占20%,认为自己总是能大声给同学们朗读的占15%,有时能大声朗读的占30%,说明能够勇敢地大声朗读的学生还是占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希望在同学面前通过大声使自己的朗读取得好的效果的。关于朗读的效果方面,在朗读的过程中,会读错字的学生占25%,经常会读错的学生占10%,有时会读错的学生占48%,说明读错字还是朗读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影响朗读效果的主要原因。
2.朗读配合、教师评价等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的配合方面,分角色朗读时,能很好与他人配合的学生占28%,说明学生还是有愿望读出很好的效果的。在教师评价方面,20%的学生受到过老师的表扬,说明老师的认识是到位的,但学生的重视度还不够,同时也折射出另一个现象:大多数老师也是很欣赏朗读能力高的孩子的,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切实落实这一课标要求。而这些方面,通过
调查显示,学生在这三方面还需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也有待提高。
(二)学生的朗读兴趣
1.在内在心理方面,喜欢朗读语文课文的学生占36%,非常喜欢朗读课文的学生占33%,表明学生还是很喜欢朗读语文课文的。这可能是由于语文课文的可读性比较强,大多是文学作品,而且其中有很多名家名篇,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其内容的感染力也是比较强的。但表现在课堂上,喜欢主动举手给大家朗读课文的学生占18%,非常喜欢主动给大家朗读的占26%。说明学生还是不愿意主动表现自己,而更习惯于通过老师的提问,然后做出很好的表现,从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同时,学生很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数据表明,这样的学生占34%,非常希望得到称赞的占35%,说明学生在朗读方面有强烈的愿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另外有占24%的学生不太喜欢朗读,有46%的学生很喜欢朗读,表明他们对于朗读语文课文的兴趣还是颇高的,并且有35%的学生认为大家朗读得都很好,认为大家朗读得都非常好的占25%,学生普遍对他人的朗读能力还是予以肯定的。这说明虽然他们还是小学生,但对于他人还是能够给予客观评价的。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共五则范文)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共五则范文)
第一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报告
通河县实验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方法和技巧, 有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说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它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它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兴趣朗读课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以《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活动过程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7)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检测学生朗读水平,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初,组织教师检测学生朗读水平,发现了许多问题,归纳起来如下:
1、部分学生养成拖腔拖调的习惯即“唱读”没有纠正,相当严重。
2、多数学生朗读声音细小,捏着腔读,声音没有放出来,有的同学朗读时听起来像“蚊子哼一样”。
3、一部分学生朗读的速度很快,没有停顿、快慢。
4、少数学生仍有多字、漏字、读错字现象。
5、还有部分学生朗读时不连贯,一字一顿,读破了句子。
(二)、反思教师的朗读教学,找出问题的根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朗读水平现状调查报告朗读,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语言活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①通过朗读能更深刻地体会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水平的高低也能一定程度的反映出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因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学生应达到的朗读水平,如小学五六年级,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很重要。可是六年级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现状如何呢?笔者进行了一次调查,并且进行了数据分析。由于朗读是一种复杂的行为过程,要对朗读能力进行全面检测是比较困难的。本测试主要把测试内容划分为朗读水平、朗读兴趣、朗读改进三方面,对被试者的朗读行为进行量化分析。本次调查与测试对象是:张家滩中心小学和郑庄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分别从两个学校抽取60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80份,有效问卷165份。以有效调查问卷作为分析对象,用SPSS1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并做出定性分析结论如下:
一、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的朗读水平
1.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调查,为正确朗读、流利朗读、有感情朗读三个方面。其中能够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大声朗读的学生占27.5%,认为自己总是能大声给同学们朗读的占17.6%,有时能大声朗读的占34.1%,说明能够勇敢地大声朗读的学生还是占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希望在同学面前通过大声使自己的朗读取得好的效果的。关于朗读的效果方面,在朗读的过程中,会读错字的学生占23.1%,经常会读错的学生占7.7%,有时会读错的学生占51.6%,说明读错字还是朗读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影响朗读效果的主要原因。另外,能把文章流利地朗读出来的学生占37.4%,能非常流利地朗读文章的占18.7%,说明这方面学生认为自己能非常流利地朗读文章的学生还比较少,这个问题可能会受读错字的一些影响。第三方面,认为朗读还存在读不出感情的问题的学生占31.9%,认为朗读总是出现这种问题的占6.6%,有时会出现的占36.3%,说明学生还是能够正视自己在朗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2.朗读习惯、朗读配合、教师评价等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习惯方面,读课文时,有时会用手指读的学生占15.4%,总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占6.6%。这说明学生的朗读习惯还是比较好的。同时要注意,指读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一方面会影响速度,另一方面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应及时纠正。在朗读的配合方面,分角色朗读时,能很好与他人
配合的学生占28.6%,能很好与他人配合的占29.7。说明学生还是有愿望读出很好的效果的。在教师评价方面,读完课文后,能得到老师称赞的学生占34.1%,总是能得到称赞的学生占35.2%。但朗读的习惯、配合和教师的评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朗读的效果,反映朗读水平高低还主要是看朗读过程中是不是经常读错字,是否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这些方面,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在这三方面还需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也有待提高。
(二)学生的朗读兴趣
对于学生朗读的兴趣,调查也设计了七个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1.在内在心理方面,喜欢朗读语文课文的学生占36.3%,非常喜欢朗读课文的学生占33.0%,表明学生还是很喜欢朗读语文课文的。这可能是由于语文课文的可读性比较强,大多是文学作品,而且其中有很多名家名篇,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其内容的感染力也是比较强的。但表现在课堂上,喜欢主动举手给大家朗读课文的学生占18.7%,非常喜欢主动给大家朗读的占26.4%。说明学生还是不愿意主动表现自己,而更习惯于通过老师的提问,然后做出很好的表现,从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同时,学生很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数据表明,这样的学生占34.1%,非常希望得到称赞的占35.2%,说明学生在朗读方面有强烈的愿望得到老
师的肯定。另外有占24.2%的学生认为朗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46.2%的学生认为朗读语文课文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表明他们对于朗读语文课文的兴趣还是颇高的,并且有35.2%的学生认为大家朗读得都很好,认为大家朗读得都非常好的占25.3%,学生普遍对他人的朗读能力还是予以肯定的。这说明虽然他们还是小学生,但对于他人还是能够给予客观评价的。
2.在外在表现上,早读课老师不在时,能主动朗读课文的学生占15.4%,能完全确定自觉朗读的学生占16.5%,说明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是差一些,这可能与他们的年龄还小有关,不能自觉自动地读课文,还是想干一些更有意思的事。如课下时间有时也会读课文的学生占14.3%,能确定有时会在课下读课文的学生占9.9%,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学生朗读水平为什么不高,缺少练习,是其主要的原因之一。
(三)学生在朗读改进方面的表现
学生在朗读改进方面的表现我认为很重要,因为通过调查表明,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改进朗读是提高朗读水平的重要方面,所以从对待改进意见的态度和能付诸行动去改进两个方面进行调查,设计了六个问题。
1.在对待改进意见的态度方面,能采纳老师改进意见的学生占27.5%,能很好地接受老师的改进意见的学生占40.4%,有时会接受的占24.2%,可以充分地说明学生还是能够接受
老师的改进意见的,一方面认为老师说的对,老师有一些权威性在里面,另一方面还是愿意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的。当同学之间提出改进建议能够慎重考虑的学生占26.4%,愿意慎重考虑的学生占31.9%,有时会考虑的占31.9%。对于同学之间建议的接受程度比对于老师的建议的接受程度要差一些,原因可能就是对于老师的信任度更高一些,但后一个数据表明学生有时还是会重视同学的改进意见的。另外能给别人一些改进意见的学生占19.8%,确定能给同学一些改进意见的学生占19.8%,有时会给同学一些改进意见的学生占35.2%,这可能存在学生自己本身的一些原因,可能认为自己的朗读水平不高,所以给别人提意见的学生自然就少了,但有时还是愿意给别人提一些意见,帮助他人提高的。
2.在付诸行动改进方面,能根据老师的改进意见在朗读方面改进的学生占36.3%,能确定会改进的学生占28.6%,也许会改进的学生占25.3%,表明学生还是愿意接受老师意见并且付诸行动改进的。对于同学的正确的改进意见26.4%的学生会按照意见改进,有时会听从同学意见改进的占18.6%,看来学生还是比较信任老师提出的改进意见,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同学之间提意见会很少。还有从老师的角度,读完课文后能得到老师改进意见的学生占38.5%,经常能得到老师改进意见的学生占24.2%,有时会得到的占25.3%。说明老师还是能够认真对待朗读教学的,能够注意给学生提一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