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水平现状调查报告
(完整版)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组执笔人: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董军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
”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构成基本是当地农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动性大,学生语音面貌表现出普通话水平低,方言种类多差异大的特点。
以六年级1班为例,全班35人,学生结构为本地学生9人,山西、乌盟、甘肃、张北县、东北、四川等地的学生26人,全班学生家庭均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状况,我们做了一点调研(见表1—3)。
表1:随机抽查的一节阅读教学课13名学生朗读时间统计表2:学生课堂上得到个别读的机会:表3:学生对所学内容朗读的熟练程度:不难看出:(1)朗读时间明显不足。
张田若先生说:“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
”是的,没有一定量的保证,就难以实现质的提高。
培养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总结(共7篇)
培养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总结(共7篇):朗读小学生培养能力农村小学朗读能力的技巧影响朗读能力的原因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篇一:提高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提高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一、课题研究背景: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苏轼也曾经说:“三分诗,七分读”,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二、课题研究界定:“提高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是指调查研究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低下的现状与原因,通过强化语音、发音训练,强化朗读技巧指导,强化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把握,通过教师范读、听录音读等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具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正确”是:能够使用标准普通话朗读文本,声、韵、调读得清楚准确;没有添字丢字、错读回读的现象,对儿化音、轻声、音变把握准确;停顿断句准确恰当。
“流利”是:学生朗读文本时气息顺畅,吐字清晰;没有指读、顿读、唱读、回读的现象,不读破句;语言流畅自然,语速恰当适中;节奏感好。
“有感情”是:能够准确把握文章情感,并以此为据准确定位朗读基调;朗读真挚自然,不矫揉造作;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根据不同文本读出重音、语气;入情入境,朗读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有美感。
三、课题研究现状: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大都习惯说本地方言,他们能说一口流利的方言,但普通话表达却很差。
学生的朗读兴致不高,朗读水平一般,朗读中还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大量的时间被教师的讲解占用,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理念难于贯彻;教师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和方法,难以有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课内朗读机会少,课外朗读的机会更少。
小学生朗读能力评定范本
小学生朗读能力评定范本一、简介本次评定将评估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主要考察他们的发音准确性、流利度、语调和语音语调。
二、评定内容1. 发音准确性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是否能正确发出每个音节和音素,并准确地使用英文单词的发音规则。
2. 流利度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是否能以适当的速度进行,不卡壳、不拗口,流畅地表达各个句子和段落。
3. 语调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是否能准确地运用语调,使句子的语气、情感和意义得到正确的传达。
4. 语音语调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是否能正确运用连读、重读、停顿等语音语调情况,使整个句子或段落的节奏感和语义清晰。
三、评定标准1. 发音准确性a) 准确发音:小学生能恰当地发出单词和句子中的每个音节和音素。
b) 基本发音准确:小学生在发音中有偶尔的小错误,但不影响整体理解。
2. 流利度a) 流利度高: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流畅自然,不卡壳、不停顿,并能以适当的速度进行。
b) 基本流利: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有偶尔的停顿,但不影响整体理解。
3. 语调a) 准确语调: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准确运用语调,使句子的语气、情感和意义得到正确的传达。
b) 基本语调准确: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有偶尔的语调错误,但不影响整体理解。
4. 语音语调a) 准确运用语音语调: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正确运用连读、重读、停顿等语音语调情况,使整个句子或段落的节奏感和语义清晰。
b) 基本运用语音语调: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有偶尔的语音语调错误,但不影响整体理解。
四、评定细则1. 发音准确性a) 小学生能正确发音的音节和音素数量。
b) 小学生的基本发音准确率。
2. 流利度a) 小学生的流利度表现。
b) 小学生的基本流利度。
3. 语调a) 小学生的语调准确率。
b) 小学生的基本语调准确率。
4. 语音语调a) 小学生的语音语调运用准确率。
b) 小学生的基本语音语调准确率。
五、评定记录评定者将会根据小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记录,详细注明其发音准确性、流利度、语调和语音语调情况。
小学生朗读能力评定
小学生朗读能力评定,是对小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一个过程。
朗读是指读者通过声音传达文本的内容和情感。
一个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好坏,可以从发音准确性、语调抑扬顿挫、停顿适宜、语速合适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来评估。
首先,我们要观察小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一个好的朗读者应该能够正确地发出每个单词的音节和字母音,并且能够将它们组合成正确的词语和句子。
他们要会注意到英文中的元音和辅音的发音规则,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朗读。
其次,语调的抑扬顿挫对一个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也非常重要。
朗读时,一个好的小学生应该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调变化来表达文本的意义和情感。
他们应该能够通过提升或降低音调、加快或放慢节奏等方式来传达出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另外,停顿的适宜也是评定小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个要素。
一个好的小学生应该能够在恰当的时候做出停顿,以使句子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他们应该有意识地注意到标点符号、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停顿,并在合适的地方做出相应的停顿。
总之,一个好的小学生朗读者应该能够将上述要素融合起来,用流利和自然的语速来朗读文本。
他们的读书速度不应该太快或太慢,要能够在保持准确度的同时,兼顾流畅性和理解力。
最后,朗读时,小学生还需要表达出文本所包含的情感。
他们应该能够通过语音的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来传达出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这需要小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并在朗读时用声音去表达出相应的情感,使听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文本的意义。
通过以上的评价标准,我们可以对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评定和分析。
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朗读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关于小学生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精选5篇)
小学生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关于小学生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精选5篇)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务必需要展开调查,并将探寻到的规律和经验写进调查报告。
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归纳如下:(一)学生所选读物类别单一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
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
在“你喜欢读哪种类型的书?”的调查中,150位学生喜欢读童话类的书籍;15位学生喜欢读报纸杂志类;50位学生喜欢读科普类的书籍;15位学生喜欢读历史类的书籍;40位学生喜欢动画卡通类书籍;20位学生喜欢读其他类书籍;10位学生喜欢读学习辅导类书籍。
学生所选择的课外读物类别比较单一,喜欢读童话故事的占了一半,喜欢动画卡通类的也不在少数,说明学生在选择图书上,还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引导,学生所选读物类别单一,无疑会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障碍之一。
我们必须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天文、地理、历史、科普、文学类、报刊杂志都应该有所涉猎,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才能更广。
(二)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还不够在“你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为多少?”的调查中,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30分钟的学生占30%;每天用半小时到1小时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占了20%;每天用1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只占了10%,还有40%的学生没有进行课外阅读,说明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还没有很好形成。
(三)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在“你写读书笔记吗?”的调查中,坚持做读书笔记的占10%;有时做读书笔记的占60%;从来不写读书笔记的占30%。
中年级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还以了解故事情节为主,很少有同学会有意识地去学习写作手法,文章的表现形式等,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和应有的迁移运用意识。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一、课题的提出古代教育家重视“吟诵”认为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体味出其中的妙处。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说的就是多读才能加深理解。
的确,朗读时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及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换为出声的口头语言。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总目标之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各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都对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目前:国内小学生朗读的现状是老师们大力抓朗读,而学生仍不喜欢读书,尤其是有感情朗读,甚至出现念读唱读之势,教师指导机械匮乏,方法单调,机械,生硬等问题。
所以,开展对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课题研究刻不容缓。
通过朗读练习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到有感情朗读,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才是真正的“情动于衷而发与言”。
其研究成果,对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致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及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好手段,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
.教育家张田若: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教育家叶圣陶:设身处地,激昂处还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
三、研究的内容1.城乡结合部学校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的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
.通过课前、课内、课外三位一体的练习,对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方面将取得哪些成效。
.研究成果的指导意义及推广。
四、研究的目标1.以朗读为载体,发挥语文功能。
.探索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可操作方法。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的结题报告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的结题报告【内容提要】针对当今小学生朗读水平普遍较低,教师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指导不够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的研究课题。
在此研究中,我们通过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扩大朗读训练面,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合理运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组织开展朗读竞赛活动等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朗读水平。
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而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却只注重内容的分析,忽略了学生的阅读训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学生方面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同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的朗读水平的差距很明显。
其表现为:1.部分学生朗读的兴趣不浓有些同学说,他们不喜欢朗读,觉得朗读是浪费时间,他们更愿意参加其他的各种活动,看电视、电影或者玩电脑等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觉得这些活动比起朗读课文来有趣得多。
还有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在语文课上被点名阅读课文,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是很普遍的。
2.部分学生朗读习惯差部分小学生自觉性差,还未能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需要通过家长、老师的监督,如果家长、老师的督促不得力,孩子就不会自主阅读,造成孩子偷懒成性的恶果。
于是一方面不愿多读,另一方面惧怕朗读,这样恶性循环造成心理负担的加重,从而也导致了孩子对朗读的排斥感,形成不良朗读习惯。
(二)教师方面对于目前的语文教学,我们的语文老师对朗读教学实在关注太少,往往忽视了朗读教学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单方面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朗读教学的问题,同时也要在教师身上找原因。
1.对朗读教学过于轻视。
目前语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也是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师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二
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报告二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报告(二)2011年09月15日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报告(二)翁银涛四、调查结果及分析按调查对象及问卷的分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学生问卷:1、学习兴趣:喜欢古诗词的学生占多数,其中中高年级的学生超过50%,低年级的学生更是高达84%,不喜欢古诗词的学生是极个别的。
学生普遍认为诵读古诗词对自己有多方面的好处。
不希望老师在课内外多拓展学习一些古诗词的学生是极个别的。
对于学校开展有关古诗词学习的活动,高年级的愿望最强烈,非常希望和希望的学生达68%。
各年级不希望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8%。
2、学习方式:已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中高年级学生,一般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下读古诗词,主动阅读的中年级有46%,到了高年级就仅有12%了。
学生普遍希望老师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来教学古诗词。
在背诵古诗词时,学生的做法以“看图欣赏记忆”“理解记忆”为主,其次是“家长帮助”和“死记硬背”。
搜集资料是高年级学生一项重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然而在学习古诗词时,如果老师没要求,会主动搜集相关资料的学生仅有2%,更有16%的学生不会主动搜集。
3、学习效果:2001年新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
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年级能背诵40——60首的仅为22%,60——80首的仅为4%,高年级能背诵60——80首的占46%,80首以上的仅有8%,远远达不到大纲要求。
除诗词外,高年级学生还诵读过的篇目除《百家姓》外,《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古文、文言名句普遍都接触到了。
从第二学段起,学生还要能够根据诗情想象出画意。
中高年级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能联想到诗词中的情景的不超过34%,绝大多数有时能。
在第三学段中,应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然而高年级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仅占20%,72%的学生有时能体会到,8%的学生还不能体会到。
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调查报告为了使自己本次小课题《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进行的更顺利,调研活动更为有效,特对我校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现状调查(调查时我将全校学生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调查发出了40份问卷,收回40份。
根据调查情况,做出定性分析结论如下:一、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一)学生的朗读水平1.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调查,为正确朗读、流利朗读、有感情朗读三个方面。
其中能够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大声朗读的学生占20%,认为自己总是能大声给同学们朗读的占15%,有时能大声朗读的占30%,说明能够勇敢地大声朗读的学生还是占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希望在同学面前通过大声使自己的朗读取得好的效果的。
关于朗读的效果方面,在朗读的过程中,会读错字的学生占25%,经常会读错的学生占10%,有时会读错的学生占48%,说明读错字还是朗读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影响朗读效果的主要原因。
2.朗读配合、教师评价等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的朗读水平。
朗读的配合方面,分角色朗读时,能很好与他人配合的学生占28%,说明学生还是有愿望读出很好的效果的。
在教师评价方面,20%的学生受到过老师的表扬,说明老师的认识是到位的,但学生的重视度还不够,同时也折射出另一个现象:大多数老师也是很欣赏朗读能力高的孩子的,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切实落实这一课标要求。
而这些方面,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在这三方面还需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也有待提高。
(二)学生的朗读兴趣1.在内在心理方面,喜欢朗读语文课文的学生占36%,非常喜欢朗读课文的学生占33%,表明学生还是很喜欢朗读语文课文的。
这可能是由于语文课文的可读性比较强,大多是文学作品,而且其中有很多名家名篇,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其内容的感染力也是比较强的。
但表现在课堂上,喜欢主动举手给大家朗读课文的学生占18%,非常喜欢主动给大家朗读的占26%。
说明学生还是不愿意主动表现自己,而更习惯于通过老师的提问,然后做出很好的表现,从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的方式来表现自己。
核心素养下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课题报告
核心素养下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课题报告篇一核心素养下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朗读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发展、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通过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有效的培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与学生朗读能力的关系核心素养包括母语素养、外语素养、数学素养、信息素养、科技素养、人文素养、创新素养以及公民与社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母语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主要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朗读能力是母语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三、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当前,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已经开始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参差不齐。
最后,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四、核心素养下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朗读比赛、朗读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朗读能力。
加强针对性指导与训练针对学生朗读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个性化教学的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计划。
例如,对于语音语调不准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对于朗读速度过快或过慢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速度控制的训练。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课题研究1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课题研究一、课题研究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课题研究的目标总体目标:通过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加对文章内容、语言文字、主题意境的理解,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积跬步以致千里,积细流以致江海,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阶段性目标:低年级段:要让学生得好,读得有感情,首先要会读,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中年级段:中年级孩子较低年级已具有一定理解力和对语言的初步感受力,能够很好地接受和领会老师的要求,能根据老师的指令来完成学生任务。
高年级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充分地读熟、读透以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
二、课题实施的具体步骤和主要措施(一)、具体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组织调查,分析阅读现状:A、通过网络了解目前各地的阅读情况;B、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阅读状况以及对该研究课题内容的认识;(2)收集资料,组织专题学习:A、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B、学习国内外关于母语教学和阅读方面的文章、著作;C、学习课题研究的有关教育科研知识。
(3)制定研究方案,并完善研究方案。
和研究成员就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讨论,使研究方案逐步得到完善。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各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制定具体的行动策略。
(2)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展开探索性研究,初步概括、提炼出有效的策略,作好记录和小结,并鼓励课题组成员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
(3)课题组召开中期研讨会,制定评价与检测的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反馈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查找问题。
邀请领导指导、概括、提炼出共性策略和个性策略。
作好记录和总结。
(4)进一步实施、完善策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反馈策略实施的成效,发现并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朗读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小学生朗读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朗读,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活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通过朗读能更深刻地体会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水平的高低也能一定程度的反映出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因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学生应达到的朗读水平,如小学五六年级,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很重要。
进行小学生朗读能力问卷调查,是学生学习现状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
首先了解他们的学习、阅读状况,熟悉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清楚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进行引导,做好教学工作。
可是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现状如何呢?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并且进行了数据分析。
由于朗读是一种复杂的行为过程,要对朗读能力进行全面检测是比较困难的。
本次调查与测试对象是延职创新实验小学的学生,分别从各年段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360份,有效问卷354份。
以有效调查问卷为分析对象,做如下分析:小学生朗读能力问卷调查整理、归纳、分析。
1.小学生还是很喜欢朗读的。
在问卷调查中,有几项“你喜欢朗读吗?你喜欢怎样的方式朗读?你平常会主动朗读课文吗?”的问题。
有98%的孩子选择了“喜欢朗读和会主动朗读。
”“在班里开展朗读比赛,你有兴趣参加吗?”这一选项中。
92%的孩子们都选择了感兴趣。
可见孩子们虽然年龄比较小,还是很喜欢朗的。
2.小学生大多喜欢进行课外朗读。
在问卷调查中。
对于“你每天用于朗读的时间大概是多少?和你愿意在什么场所进行朗读”这两个问题。
有96%的孩子的选择朗读时间在30分钟到一小时。
而你愿意在什么场所进行朗读?这一问题有80%的孩子选择在家里朗读。
10%的孩子分别选择在家里和图书馆。
由此可见。
朗读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范文
朗读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范文根据最近进行的一项朗读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朗读是一种有益的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或偶尔进行朗读,而只有不到1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从来不朗读。
在被问及朗读的原因时,受访者提出了多种理由。
其中,最常见的理由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加阅读乐趣”和“放松身心”。
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朗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阅读的内容,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调查还发现,朗读对于提高发音准确性、提高阅读速度和增强自信心也具有积极作用。
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朗读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提高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工作中的挑战。
然而,调查也发现了一些朗读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朗读时常常感到口干舌燥或者声音沙哑,这一现象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朗读效果。
此外,还有部分受访者反映在忙碌的生活中很难找到时间进行朗读,这也是影响他们进行朗读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朗读在提高语言能力、增加阅读乐趣和放松心情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尽管在朗读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合理安排时间、注意保护声带和持续练习,朗读仍然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荐和推广的阅读方式。
朗读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满足感。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重视朗读,享受朗读带来的乐趣和好处。
此外,朗读还可以帮助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和修炼修养。
通过朗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或书籍,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并表达其中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同时,朗读也可以培养人的耐心和毅力,不断练习和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对于学生来说,朗读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诗歌或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和知识的热爱,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四会市东城街道冯云小学林凤娟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语文教学的需要朗读是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也是语文课的主旋律。
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杨再隋教授也说:“要充分而有效地读书。
读要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要研究读的目的,读的方法,读的时机,读的检测,以提高读的质量。
”强调了朗读理解文章“义蕴”的步骤和提高质量的方法。
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对朗读更有独到的见解:“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读透每字每句的确切含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筋肉里。
”这里强调了熟读、吟咏、揣摩的作用,提出了朗读的高层次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部分对朗读均给出了相关表述,反复强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
可见,教学前辈和大师们对朗读与朗读教学进行了广泛探索,提出了精辟见解,国家对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也更加明确。
所以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贯彻“以读为本”的基本理念。
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在朗读训练放在重要地位。
(二)我校朗读教学的现状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可以说充斥于我们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时间,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而且又“雁过无痕”。
一些课堂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但是不到2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一种点缀。
如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老师就“啪——啪——”两下手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这样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状况,我们做了一点调研(表1)。
表1:随机抽查一节阅读教学课50名学生朗读时间统计~3分钟3~5分钟 5~10分钟10~15分钟15~20分钟 20分钟以上9 4 4 2 1不难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时间明显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朗读水平现状调查报告朗读,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语言活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①通过朗读能更深刻地体会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水平的高低也能一定程度的反映出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因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学生应达到的朗读水平,如小学五六年级,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很重要。
可是六年级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现状如何呢?笔者进行了一次调查,并且进行了数据分析。
由于朗读是一种复杂的行为过程,要对朗读能力进行全面检测是比较困难的。
本测试主要把测试内容划分为朗读水平、朗读兴趣、朗读改进三方面,对被试者的朗读行为进行量化分析。
本次调查与测试对象是:张家滩中心小学和郑庄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分别从两个学校抽取60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80份,有效问卷165份。
以有效调查问卷作为分析对象,用SPSS1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并做出定性分析结论如下:
一、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的朗读水平
1.对学生朗读水平的调查,为正确朗读、流利朗读、有感情朗读三个方面。
其中能够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大声朗读的学生占27.5%,认为自己总是能大声给同学们朗读的占17.6%,有时能大声朗读的占34.1%,说明能够勇敢地大声朗读的学生还是占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希望在同学面前通过大声使自己的朗读取得好的效果的。
关于朗读的效果方面,在朗读的过程中,会读错字的学生占23.1%,经常会读错的学生占7.7%,有时会读错的学生占51.6%,说明读错字还是朗读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影响朗读效果的主要原因。
另外,能把文章流利地朗读出来的学生占37.4%,能非常流利地朗读文章的占18.7%,说明这方面学生认为自己能非常流利地朗读文章的学生还比较少,这个问题可能会受读错字的一些影响。
第三方面,认为朗读还存在读不出感情的问题的学生占31.9%,认为朗读总是出现这种问题的占6.6%,有时会出现的占36.3%,说明学生还是能够正视自己在朗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2.朗读习惯、朗读配合、教师评价等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朗读习惯方面,读课文时,有时会用手指读的学生占15.4%,总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占6.6%。
这说明学生的朗读习惯还是比较好的。
同时要注意,指读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一方面会影响速度,另一方面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应及时纠正。
在朗读的配合方面,分角色朗读时,能很好与他人
配合的学生占28.6%,能很好与他人配合的占29.7。
说明学生还是有愿望读出很好的效果的。
在教师评价方面,读完课文后,能得到老师称赞的学生占34.1%,总是能得到称赞的学生占35.2%。
但朗读的习惯、配合和教师的评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朗读的效果,反映朗读水平高低还主要是看朗读过程中是不是经常读错字,是否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而这些方面,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在这三方面还需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也有待提高。
(二)学生的朗读兴趣
对于学生朗读的兴趣,调查也设计了七个问题。
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1.在内在心理方面,喜欢朗读语文课文的学生占36.3%,非常喜欢朗读课文的学生占33.0%,表明学生还是很喜欢朗读语文课文的。
这可能是由于语文课文的可读性比较强,大多是文学作品,而且其中有很多名家名篇,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其内容的感染力也是比较强的。
但表现在课堂上,喜欢主动举手给大家朗读课文的学生占18.7%,非常喜欢主动给大家朗读的占26.4%。
说明学生还是不愿意主动表现自己,而更习惯于通过老师的提问,然后做出很好的表现,从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的方式来表现自己。
同时,学生很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数据表明,这样的学生占34.1%,非常希望得到称赞的占35.2%,说明学生在朗读方面有强烈的愿望得到老
师的肯定。
另外有占24.2%的学生认为朗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46.2%的学生认为朗读语文课文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表明他们对于朗读语文课文的兴趣还是颇高的,并且有35.2%的学生认为大家朗读得都很好,认为大家朗读得都非常好的占25.3%,学生普遍对他人的朗读能力还是予以肯定的。
这说明虽然他们还是小学生,但对于他人还是能够给予客观评价的。
2.在外在表现上,早读课老师不在时,能主动朗读课文的学生占15.4%,能完全确定自觉朗读的学生占16.5%,说明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是差一些,这可能与他们的年龄还小有关,不能自觉自动地读课文,还是想干一些更有意思的事。
如课下时间有时也会读课文的学生占14.3%,能确定有时会在课下读课文的学生占9.9%,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了学生朗读水平为什么不高,缺少练习,是其主要的原因之一。
(三)学生在朗读改进方面的表现
学生在朗读改进方面的表现我认为很重要,因为通过调查表明,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改进朗读是提高朗读水平的重要方面,所以从对待改进意见的态度和能付诸行动去改进两个方面进行调查,设计了六个问题。
1.在对待改进意见的态度方面,能采纳老师改进意见的学生占27.5%,能很好地接受老师的改进意见的学生占40.4%,有时会接受的占24.2%,可以充分地说明学生还是能够接受
老师的改进意见的,一方面认为老师说的对,老师有一些权威性在里面,另一方面还是愿意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的。
当同学之间提出改进建议能够慎重考虑的学生占26.4%,愿意慎重考虑的学生占31.9%,有时会考虑的占31.9%。
对于同学之间建议的接受程度比对于老师的建议的接受程度要差一些,原因可能就是对于老师的信任度更高一些,但后一个数据表明学生有时还是会重视同学的改进意见的。
另外能给别人一些改进意见的学生占19.8%,确定能给同学一些改进意见的学生占19.8%,有时会给同学一些改进意见的学生占35.2%,这可能存在学生自己本身的一些原因,可能认为自己的朗读水平不高,所以给别人提意见的学生自然就少了,但有时还是愿意给别人提一些意见,帮助他人提高的。
2.在付诸行动改进方面,能根据老师的改进意见在朗读方面改进的学生占36.3%,能确定会改进的学生占28.6%,也许会改进的学生占25.3%,表明学生还是愿意接受老师意见并且付诸行动改进的。
对于同学的正确的改进意见26.4%的学生会按照意见改进,有时会听从同学意见改进的占18.6%,看来学生还是比较信任老师提出的改进意见,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同学之间提意见会很少。
还有从老师的角度,读完课文后能得到老师改进意见的学生占38.5%,经常能得到老师改进意见的学生占24.2%,有时会得到的占25.3%。
说明老师还是能够认真对待朗读教学的,能够注意给学生提一些意见,
但为什么学生的朗读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二、调查结果总述及成因分析
1.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表明学生目前并没有完全达到或大多数学生没有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六年级小学生所要求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朗读是一项复杂的语言艺术,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求基础知识扎实,语言表达能力强。
而这两方面,一是需要语文知识的积累储备,二是需要一定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练习。
通过调查显示,学生读错字的情况还是很普遍,说明基础知识还是不十分扎实,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
另外练习少也是一个原因,课下学生很少练习朗读,这就使学生很难读得流利、有感情。
从客观原因上来看,课上由于班额的限制不可能很多同学得到朗读课文的机会,加上大多数学生是不愿主动举手要求朗读的,更希望老师点名,所以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但是当被点名叫到给同学们朗读,学生还是很希望读得好的,并希望老师给一些评价,但大多数老师更多地给予表扬,没有更多地在朗读技巧方面给予指导,而且课堂上更多地侧重阅读教学,不太重视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些原因综合起来使得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很高。
2.学生的朗读兴趣浓厚,并愿意提高朗读水平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很喜欢朗读语文课文,可能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比其他学科教材内容更有可读性,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教材发下来首先把语文书翻开,读一下自己喜欢的课文。
因为课文中有一些课文是故事或童话,这是小学生比较愿意看的,很吸引他们去阅读,所以学生读的兴趣很浓厚,而其他学科就没有这个特点。
另外学生喜欢积极参与一些事情,在课堂上朗读,内心深处还是愿意的,除非当受到伤害的时候,所以老师要多给予称赞,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还是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的,并且在老师和同学给一些意见的时候会接受并改进,可能希望下次被叫到的时候表现得更好,得到老师的称赞和同学的肯定。
因此建议老师能够在朗读教学方面多给学生称赞和指导,并要求学生在课下多做一些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