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共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高中语文说课模板通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几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下面,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几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的课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文章主要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本篇课文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什么特色。
学习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通过对本篇课文学习,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
(一)诗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使学生领悟诗的思想感情,鉴赏文学作品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同时,本篇诗歌通过典型意象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巧妙的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
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我的知识目标是: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真情。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是: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领反复诵读,鉴赏诗歌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体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象的体味与把握。
(二)文言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言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
同时本课情节、结构、语言等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的基本常识;理解文中所出现的生僻词以及意义特殊的词语;把握文中的主要思想感情,初步鉴赏文中的形象与个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质疑、自主探究、合作解决,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并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翻译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我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现代文:新课标强调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学会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具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同时本篇课文,感情真挚,感悟深刻,具有典型的人文性,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篇课文在语言,结构设置等方面的特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能力目标:领悟本文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感情和特色,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同时学习本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语言的能力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我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我的教学重点是:理清本篇文章的思路,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手法,品味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感情。
认真体会文章的写作风格。
二、说教法:文言文(散文)的教学应该重视感悟和熏陶,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词句、内容以及情感脉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篇课文,我将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以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知识结构,激励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据此,本课教学主要采用诵读法、讲授法、问题法、点拨法等方法来进行:
(1)诵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同时,诵读能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增强学生的语感,
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内心的思想感情,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因此,本文会采取诵读法进行教学。
(2)讲授法:讲授是为了启开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
(3)问题法: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则是为了让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乐趣。
(4)点拨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5)归纳法:从高一开始,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通假、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
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
(适用于文言文)这些教学方法的妥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另外,本课我还将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用多媒体手段来增加我的课堂容量以及课堂美感。
在指导诵读中加以音乐的伴奏,陶冶情操,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把相关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表现,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能营造更为深远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三、说学法:授人以鱼,仅享用一时,而授人以渔,将受用一生。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如下学习方法:朗读—讨论—欣赏—仿作。
依据对话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老师先用示范引导学生批注和探究问题,然后学生在课堂互动交流。
抓紧文本,反复朗诵,圈点批注和问题探究,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在阅读方法上的难题。
这种方法的选择,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阅读,尊重了学生交流发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首先是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我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同样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第二环节:进入新课的学习:
首先,简要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谁的主要事迹。
第二步是,通过播放课文朗诵,让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语气和节奏,初步感受本篇课文的语言特色。
然后,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在诵读之前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出文中重点字词和知识难点,作为之后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是(文言文需要,现代文可以舍弃这一步)由小组合作,逐段疏通疏通文意。
在通过诵读初步感知文意之后,由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分组合作讨论,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这样一来,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在合作探索中尝试自己总结文章重点内容,进行就够分析,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之后,请同学指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难点问题,对于这些难点问题则由教师重点向学生进行讲解。
)第四步是分析课文,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
在以上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读全文,划分
出文章结构,把全篇文章化为几个整体部分。
并归纳总结出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以及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指出整篇文章的逻辑安排。
然后我会请学生说明自己这样划分的依据,并指正存在的问题。
第五步是有重点的解说全篇课文。
第六步是,结合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对全文的思考,更好的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七步是对新课的拓展延伸。
请同学用一句话说一说自己在学完本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感想。
第三个环节是进行小结。
最后对课文整体进行梳理和总结,便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的将本篇文章中运用到的写作技巧合理的运用到自己平时的作文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第四个环节是布置。
作业则主要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是找到并真正的理解本篇课文中的重点字词,二是要求学生背诵本篇课文中写作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三是要求学生进行下节课的预习,并比较这两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结语: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篇二: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烛之武退秦师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烛之武退秦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若累卵。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盟散约毁,自动撤离的故事。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
高一教学就是在初中对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烛之武退秦师》是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讲读课文。
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
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解决几个生字,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文章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则是对烛之武外交辞令的赏析。
二、说教法
在教法上,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两种教法,一是对于文言文词句方面的知识,采取学生质疑、教师点拨的方法;学生质疑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是对于文章的人物形象、烛之武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则采取学生自主讨论法。
学生自主讨论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参照注解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用2个课时,按以下4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
好的导入语,能营造好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设计的导语是: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巧舌如簧的说客,他们没有在硝烟的战场冲锋陷阵,却凭借自己的口才,在风云变幻的外交场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例如蔺相如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完璧归赵;又如诸葛亮凭不费吹灰之力,促成孙刘结盟。
今天我们就追随着“只身赴敌营”的烛之武,去感受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看他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口才和个人魅力使虎狼之师不击自退?
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简单介绍《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且讲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
然后,要求学生自读全文,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或者古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梳通文章。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是诵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
先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找出自己在字词句方面不理解的地方,大胆质疑,然后师生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些文言知识,例如,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然后再学生齐读,通过学生概述本文故事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
最后,学生讨论,理清文章脉络,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总结段落大意:第一段:秦晋围郑、临危受命、第二段:智退秦师,晋师撤离。
3.分析全文,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个性,用语言激情的方法来感染学生,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分析烛之武说辞的四层意思,体会高超的语言艺术。
这样,既把握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4.拓展延伸
开放性讨论说说学习本课后的启发。
可以从这一模块的主题解读昨日的战争方面来谈。
(解读昨日战争,就是让我们体会到和平的可贵,才能感受到正义力量的伟大)
5.布置作业
写篇劝说辞,三四百字,要重点展现步步深入,打动对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五、说板书设计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板书:(可以围绕烛之武的形象设计)
人物情节性格
慷慨许之-----------------------义
烛之武夜缒而出-----------------------勇
面见秦伯-----------------------智
篇三: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烛之武退秦师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烛之武退秦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若累卵。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盟散约毁,自动撤离的故事。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
高一教学就是在初中对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烛之武退秦师》是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讲读课文。
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
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解决几个生字,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文章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则是对烛之武外交辞令的赏析。
二、说教法
在教法上,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两种教法,一是对于文言文词句方面的知识,采取学生质疑、教师点拨的方法;学生质疑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是对于文章的人物形象、烛之武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则采取学生自主讨论法。
学生自主讨论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参照注解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用2个课时,按以下4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
好的导入语,能营造好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设计的导语是: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巧舌如簧的说客,他们没有在硝烟的战场冲锋陷阵,却凭借自己的口才,在风云变幻的外交场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例如蔺相如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完璧归赵;又如诸葛亮凭不费吹灰之力,促成孙刘结盟。
今天我们就追随着“只
身赴敌营”的烛之武,去感受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看他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口才和个人魅力使虎狼之师不击自退?
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简单介绍《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且讲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
然后,要求学生自读全文,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或者古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梳通文章。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是诵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
先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找出自己在字词句方面不理解的地方,大胆质疑,然后师生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些文言知识,例如,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然后再学生齐读,通过学生概述本文故事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
最后,学生讨论,理清文章脉络,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总结段落大意:第一段:秦晋围郑、临危受命、第二段:智退秦师,晋师撤离。
3.分析全文,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个性,用语言激情的方法来感染学生,为下一步分析人
物形象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分析烛之武说辞的四层意思,体会高超的语言艺术。
这样,既把握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4.拓展延伸
开放性讨论说说学习本课后的启发。
可以从这一模块的主题解读昨日的战争方面来谈。
(解读昨日战争,就是让我们体会到和平的可贵,才能感受到正义力量的伟大)
5.布置作业
写篇劝说辞,三四百字,要重点展现步步深入,打动对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板书:(可以围绕烛之武的形象设计) 人物情节性格
慷慨许之-----------------------义
烛之武夜缒而出-----------------------勇
面见秦伯-----------------------智
篇四: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故都的秋》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故都的秋》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状况
郁达夫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为我们描绘了故都秋色,抒发了对北国秋色的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
作者运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手法,在对故都秋景的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与作者无论是从年代上还是年岁上都相距甚远,对于体味秋之悲凉很容易流于表面。
所以本节课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感悟宁静美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这一单元为综合表达单元,教学上要求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
为更有效地完成这一教学要求,就必须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因此我将单元教学要求做为第三课时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学情状况,本节课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抒情散文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作者主观色彩的情与客观色彩的景的自然融合,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
依据此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定如下:
教学重点: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体味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
教学指导思想: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贯穿全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以阅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主要采取阅读感知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2、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质疑思辨,补充信息,突破重点、难点。
3、学法辅导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四、教学过程说明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课件展现北京秋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北京秋天的绚烂多姿,并配以轻松明快的音乐,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
就在学生陶醉于这艳丽之美时,我将提出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又是怎样的呢,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进入阅读情境,也为之后的深入分析做好充分的铺垫。
环节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默读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思索:在郁达夫笔下,北国秋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要求学生尽量从原文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概括文本的能力。
而此时,我将绚烂的图景换成色调灰暗的秋景图,将先前明快的音乐转换成低沉的音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整体感知文章的情感基调。
在学生总结出北国之秋的总体特点为:清、静、悲凉之后,再提出疑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这一特点的呢?引起学生思考,详尽研读课文。
环节三:咀嚼语言,细品秋味
这一环节,将分成三个步骤进行。
1.览秋色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色彩的词语,并概括出这些色彩的特点,品味秋色的意境,体会北国之秋的特点一:清。
在这一环节,学生要去收集文本信息,并加以提炼,从而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闻秋声
让学生找出文中都提及了哪些声音,品味秋声的特点,体会北国之秋的特点二:静。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找出很多声音,我将提出疑问:这么多的声响交织在一起,这秋天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