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闽西“独立王国”长期存在的原因
星火燎原
从1927年秋开始至1929年春,闽西地区的革命斗争取得了很大成果,共产党组织得到巩固和发展,建立了一部分红军队伍,并开辟了一块游 击根据地,创建了溪南乡苏维埃政权,还实行了土地分配。这些都为闽西人民以后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造,准备了良好的条件,为红四军入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古田会议的召开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
古田会议之前红四军中党和军队关系问题的争论。
中央九月来信对红四军内长期争论的党与部队关系问题,作了明确的结论。强调“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指导机关,这是正确的,绝对不能动摇。”
正确解决了红四军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在建军思想建军原则上一系列有争议的问题,对统一红四军党内思想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1929年12月28日至30日,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这就是著名的“古田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这个决议共分9个部分:一、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二、党的组织问题;三、党内教育问题;四、红军宣传工作问题;五、士兵政治训练问题;六、青年士兵的特种教育;七、废止肉刑问题;八、优待伤兵问题;九、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关系问题。其核心问题是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建设党,建设红军。
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给闽西的革命斗争造成了严重的恶果。到1931年七八月间,闽西苏区由原有的48个区缩小为22个区,广大群众受到残酷的摧残。这种严重的局势,一直到红一方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才得到扭转。
1931年11月,汀州召开了闽西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全国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有关决议。总结了闽西过去各项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闽西今后的工作任务,同时,闽西内部肃反的严重错误也进一步得到纠正。
闽西龙岩发展的“四大天王”“八大金刚”“东张西望”与优势“好牌”
闽西龙岩发展的“四大天王”“八大金刚”“东张西望”与优势“好牌”闽西,一块叱咤风云、成就英雄的红色土地;闽西,一块彪炳青史、光照千秋的革命圣地。
在革命战争时期,千千万万闽西儿女胸怀大志,将自己的青春年华以至生命献给革命事业,为闽西赢得了“红旗不倒”“红军之乡”“将军之乡”的赞誉,也铸就了“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力争上游”苏区光荣传统。
古田会议的圣火,更是开启了中国革命“成功从这里开始、胜利从这里开始”的光辉起点。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80多年风雨洗礼,作为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苏区革命传统早已深深地镌刻在闽西广大干部群众心中,成为闽西人民谱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的精神力量。
振红土地雄风,谋跨越式发展,中央、省委寄予厚望,龙岩人民也充满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支持福建发展,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支持福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福建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对闽西老区十分关心,进一步明确了闽西苏区的重要历史地位,给闽西老区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同时,产业实、区位好、资源富、生态优的发展优势,及一手得天独厚的好牌让闽西老区重振雄风,实现跨越式发展翘首可待。
国家支持福建发展的“特惠牌”,为我们突破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中央支持原中央苏区发展的“苏区牌”,使我们在争取财政、对口帮扶等方面有可能享受更多的倾斜;客家文化“侨台牌”,有利于我市把侨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厦龙山海协作经济区的“临港特区牌”,使厦门的特区政策、厦门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政策及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优势,与我们苏区政策、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政策进行叠加;闽粤赣边的“区位牌”,让龙岩能够充分发挥政策利差的虹吸效应,吸引更多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到龙岩投资落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的“生态牌”,使我们能够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环境优势、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清新空气成为龙岩最好的投资环境。
激情岁月,又沐东风。
当前,我们正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奋发进取,议发展、谋发展、促发展,“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产业生态两全其美”、“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四大天王、八大金刚”、“东张西望”……一连串充满睿智而闪亮的词汇,描绘了闽西发展的美好前景,点燃了全市人民奋发前进的激情。
墟市、宗族与地方政治——以明代至民国时期闽西四保为中心
墟市、宗族与地方政治——以明代至民国时期闽西四保为中心作者:刘永华施坚雅(G. W. Skinner)研究中国市场体系得出的最为重要的结论之一,就是市场行为在型塑乡村社会文化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他提出的模式中,地方市场体系共有三个等级,标准市场(standard market)是其中最低的一级。
在标准市场服务的区域,不仅存在密集的经济互动,同时也有密集的社会文化互动。
结果,这一区域不仅是商业交换的基本单位,也成为“小传统”的基本载体,是复合宗族、秘密社会、宗教组织、方言、庇护—被庇护关系、媒婆活动的基层空间。
在这种意义上,这个地区构成一个“共同体”(community)。
毫无疑问,这个模式为我们讨论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出发点。
它让我们注意到,市场行为在影响乡村社会上起了何种重要作用,市场因素又是经由何种方式与其他社会文化因素互相纠结在一起的。
不过,施坚雅将乡民的市场行为摆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而其他因素在他看来毋宁说都是衍生性或第二位的,这个观点已遭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与批评。
他们认为,施氏的市场体系理论,存在将复杂的历史主体化约为“经济人”的弊病,事实上,市场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比施氏当初观察到的要远为复杂得多。
施氏本人也已基本上接受了这些批评。
有鉴于此,杜赞奇声称施氏有关标准市场共同体的主要结论已成“死马”。
在探索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等问题时,傅衣凌对传统中国墟市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提出了一套与施坚雅颇为不同的看法。
他的理论要旨,在于证明中国资本主义之所以得不到发展,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得以长期延续,根本原因在于乡族势力的制约。
他认为,“墟市中的一切活动,象度量衡制、商品种类、贸易习惯以及运输权等,差不多都受到乡族势力的严格控制,而不得独立、自由的发展。
”我们未必要同意傅氏讨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结论,但是,他对乡族势力与墟市关系的观察,却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因为它让我们注意到两者相互制约的关系。
闽西“红旗不倒”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闽西“红旗不倒”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作者:吴兴河来源:《党政论坛》2016年第01期翻开中国革命历史,闽西留下了厚重而壮丽的篇章。
从1926年建立党组织到1949年解放:闽西儿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二十多年的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闽西二十多年红旗不倒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一、闽西是“红旗不倒”的堡垒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革命斗争“红旗不倒”有三个显著的标志:一是党的组织长期存在,党的红旗始终不倒;二是革命武装长期存在,武装斗争从未间断;三是土地革命果实长期得到保留。
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真正称得上是红旗不倒的地方有两块:海南(即琼崖)和闽西。
中国革命早期的中心是在南方,这里曾建立10多块苏区,但1934年10月,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北上抗日(长征)以后,这些苏区大多沦陷,革命斗争时断时续,只有闽西这块地方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党组织和革命武装克服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革命斗争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
在这里,党的各级组织长期存在,一直坚持活动;革命武装长期存在,武装斗争从未间断;有14万人口的地区,约有20多万亩的土地一直保留在农民手中,直至全国解放。
闽西长期保留土地革命的部分果实,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党的组织长期存在是闽西成为红旗不倒堡垒的坚实基础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闽西地区党的组织从未间断,这里存在着20余年的党的省、地、县领导机关,它们是闽西人民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
1926年夏,闽西知识青年阮山、林心尧等人,回到家乡在永定湖雷上南羊头村“万源楼”建立了中共永定支部,推选阮山为支部书记。
这是闽西最早的党支部,隶属中共厦门特支干事会领导。
不久,中共永定支部改称中共上南支部,湖雷人民从建立中共永定支部开始到全国解放,一直保存了党的组织,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红旗始终不倒。
至1930年5月,闽西党组织得到较大发展,全区已有县委6个、区委53个、特支19个、支部546个,党员约l万人;苏维埃政权有县苏6个、区苏62个、乡苏557个。
闽西是中国土地革命的重要发源地
闽西是中国土地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张雪英苏俊才王瑞提要:闽西土地革命创造性地探索出符合当地农村实际的土地分配方法,并不断完善现有的土地政策,确立下“抽肥补瘦”的分配原则,切实解决农民土地私有权问题,逐渐在中央苏区形成一条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土地革命路线。
闽西党组织领导下的保田斗争,既捍卫了土地革命的成果,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创造了全国绝无仅有的伟大奇迹,又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充分体现。
关键词:闽西;土地革命;苏维埃DOI:作者简介:张雪英,女,龙岩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社科处副处长,中央苏区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苏俊才,男,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瑞,女,龙岩学院中央苏区研究院讲师,博士。
(福建龙岩364012)“苏维埃”一词属俄文COBET(soviet)汉语音译外来词,原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苏维埃逐渐传入中国,并作为国家政权形成巩固下来。
随着它的迅速传入,中国各地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苏维埃革命,随之建立了十几块大小不一的革命根据地,即“苏区”,如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湘鄂西苏区、湘鄂川黔苏区、鄂豫陕苏区、川陕苏区、陕甘苏区等。
本文拟就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闽西苏区进行重点阐述。
在这场苏维埃革命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社会上、经济上都进行了一场彻底的变革。
经济是基础,在农业大国里,革命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动员了广大的农民,而广大农民是否被动员起来又取决于农民是否得到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闽西苏区的中共领导人在推动中国革命进程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其它各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树立了典范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闽西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行土地革命的发源地和实验区,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多样性土地产权制度变革实验最丰富、最完整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
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进行彻底的土地革命,对中国的土地革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都产生了深远的0710.16623/ki.36-1341/c.2016.06.007闽西是中国土地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影响。
闽西革命史中的重要探索和宝贵经验
闽西革命史中的重要探索和宝贵经验摘要:一、闽西革命史的背景与意义1.闽西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性2.闽西革命史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二、闽西革命史的重要探索1.闽西苏区的创建与发展2.闽西红军的建立与壮大3.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拓展三、闽西革命史的宝贵经验1.坚持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2.保持军队与人民的密切联系3.强化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4.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正文:闽西革命史中的重要探索和宝贵经验闽西地区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势复杂,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勇敢。
在中国革命史上,闽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回顾闽西革命史的重要探索和宝贵经验,以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闽西革命史的背景与意义闽西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深厚的革命传统。
从大革命时期开始,闽西人民就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全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闽西革命史的重要探索1.闽西苏区的创建与发展闽西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
在党的领导下,闽西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使广大农民成为革命的主人翁。
闽西苏区的创建与发展,为全国其他地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闽西红军的建立与壮大闽西地区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红军部队。
闽西红军坚决执行党的军事路线,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为全国红军建设提供了榜样。
3.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拓展在党的领导下,闽西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与拓展,不仅为闽西地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闽西革命史的宝贵经验1.坚持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党的领导是革命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闽西革命史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群众路线,才能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
2.保持军队与人民的密切联系军队是革命的重要力量,人民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依靠。
闽西革命史表明,保持军队与人民的密切联系,是革命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
中央苏区在赣南闽西兴起探缘
中央苏区在赣南闽西兴起探缘作者:赵健来源:《群文天地》2008年第09期一、引言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应沿着什么道路前进,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历史的转折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寻求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探索。
苏维埃运动中心的演变中央苏区全称中央苏维埃区域,即中央革命根据地。
他位于江西省的东南部和福建省的西部,由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汇合而成,以江西的瑞金为中心。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继续,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创造性的实践,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造成这种必然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也即为什么中央苏区能够在赣南、闽西兴起?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历来局限于两个方面。
第一,将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洗礼,全国革命形势向前发展,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领导的不错误和政治的有力量①作为其兴起原因。
这五个方面的原因是毛泽东纵观国内外的形势得出的,如果用来论证中央苏区为什么在赣南、闽西兴起就未免乏力。
第二,史学界对中央苏区的兴起都是从分割的区域出发,视野不够开阔。
如单从赣南或闽西着手,而没有将之结合,作为一个完整的区域进行分析。
本文试图从地域的视角,将赣南、闽西视为一个整体,从它们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基础、军事力量对比和赣南、闽西独有的客家文化等内部因素力求新视角说明中央苏区在赣南闽西兴起的原因做一探讨。
二、原因探讨(一)赣南闽西地理环境特点。
赣南地域广且多山,南有粤赣交界的九连山作依托,东有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作屏障,周围崇山峻岭,距大城市较远(距省城南昌有千里之遥),交通不便。
闽西西接赣南,南临粤东,同样是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又远离反动力量聚集的海岸和中心城市。
因此,赣南、闽西相对封闭的山区就可以成为得天独厚的游击地带,便于红军武装割据。
(二)赣南、闽西经济特点。
近代赣南、闽西由于崇山峻岭、交通不便。
闽西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
闽西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作者:王咏梅来源:《党政论坛》2016年第01期一、闽西党组织的建立“五四”后,一批闽西籍在外求学的进步知识青年,通过组织读书会、创办刊物等方式在闽西宣传马列主义,例如邓子恢、陈明、曹菊茹等人创办“奇山书社”和《岩声》月刊等,哺育了一批早期具有马列主义信仰和革命思想的闽西革命者,形成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和宣传阵地,为闽西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和组织基础。
早期闽西籍党员在外地加入党组织,多为在外求学的青年知识分子。
最早的闽西籍中共党员是1924年入党的郑超麟、陈祖康和林野三人。
早在1922年,郑超麟参与建立旅法共产主义组织“少年共产党”:1923年,陈祖康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旅欧支部。
1926年夏,永定胡雷上南村“万源楼”,中共党员阮山等受组织委派回乡建立中共永定支部,隶属厦门特支总干事会,成为闽西最早的党组织,福建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
随后,闽西各地陆续建立起中共龙岩小组、中共上杭支部、中共平和支部、中共长汀特支等地方党组织,至1928年初,闽西各县都建立了党的支部或县委。
1928年7月15日,中共闽西临时特委建立,闽西党组织有了自己的核心领导;1929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在蛟洋文昌阁召开,25日闽西特委产生(书记邓子恢)。
1930年2月成立闽粤赣边区特委,1931年改中共闽粤赣临时省委,1932年2月改中共福建省委(罗明代理书记)。
二、党领导下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及贡献在党的领导下,1928年,先后爆发了龙岩后田、平和、上杭蛟洋、永定四大暴动。
3月4日,后田暴动,揭开了闽西土地革命斗争的序幕,打响了福建农民暴动的第一枪。
永定暴动后建立的溪南区苏维埃政权和“红军营”开创了党在闽西建政、建军的历史。
1929年3月14日,红四军消灭郭凤鸣旅胜利进入闽西汀州城,在长汀活动17天,帮助建立了长汀县革命委员会,这是自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在赣南闽西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政权;20日,在辛耕别墅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以赣南闽西20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的战略构想,作出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设想。
闽西苏区经济建设成就与启示探究
闽西苏区经济建设成就与启示探究作者:胡小周来源:《党史文苑》2022年第08期“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来到闽西,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
1931年9月,红四军粉碎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赣南和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据地就此确定下来。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了残酷的斗争,建立中央苏维埃政府及地方苏维埃政府,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的首次执政探索。
赣南、闽西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和经济中心。
其中以汀州为代表的城市经济建设和以才溪乡为代表的乡村经济建设,为中央苏区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样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为后来的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一、闽西苏区经济建设的成就1.把服务保障苏区民生放在首位。
闽西、赣南属于山区,以农业经济为主。
“中央苏区在革命以前和一切中国农村一样,被束缚在封建的压榨关系之下。
据调查,此区土地全部之百分之八十集中于地主阶级手里(祠堂寺庙富农也在内),尤其肥沃的土地是完全为地主富农所有。
”[1]P394在当时,土地是农民的痛点,因为没有土地,农民只能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能够勉强地维持生活,加上连年的战争,大量的青壮年上前线,这些因素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在长期军事战争和经济封锁条件下,“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2]P130。
为此,闽西苏区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实现粮食增产。
一是开展土地革命,重新分配生产要素。
土地革命是中央苏区开展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
1928年3月,邓子恢领导闽西后田暴动,执行八七会议的总方针,实行土地革命,强调“田契借约当场查明烧毁,宣布从此田租不交,旧债不还,田地由农民分配”[3]P17。
此次暴动时间很短,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制定的土地政策来不及实践。
1928年7月永定暴动后,张鼎丞、邓子恢主持制定了溪南土地政策,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十多个乡近2万人口的溪南区土地分配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
闽西苏区时期乡村社会变革述论
第37卷第4期2019年7月龙㊀岩㊀学㊀院㊀学㊀报JOURNALOFLONGYANUNIVERSITYVol.37No.4July2019苏区研究闽西苏区时期乡村社会变革述论张㊀强(龙岩学院㊀福建龙岩㊀364000)摘要:闽西苏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㊂闽西苏区的土地革命,引起了闽西土地㊁经济关系的深刻变革和文化教育㊁社会风尚等领域的变迁㊂中共在闽西苏区执政的重要尝试,论证了苏维埃革命的正义性与进步性㊂关键词:闽西苏区;社会变革;土地革命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629(2019)04-0009-06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而民主政权则是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人士长期追求的目标㊂在土地问题上,以邓子恢㊁张鼎丞等为领导的闽西苏区是全国最早进行土地分配探索的地区之一,为中央苏区的土地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宝贵经验㊂本文以闽西苏区时期农村的土地变革㊁权力重建引起的经济社会变迁为考察对象,梳理相关文献资料,探寻历史,进行理论思考,论述苏维埃革命的正义性与进步性㊂一㊁苏区革命之前的闽西乡村社会闽西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所限,其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省内其他地区㊂在明代中叶以来全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口流动的活跃,闽西与外界交流日益频繁,商品经济获得明显的发展㊂[1]而在20世纪20年代苏区革命之前,闽西经济社会呈现的却是一片衰败景象㊂(一)帝国主义侵略㊁军阀统治给闽西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土地革命之前的闽西,经济有分散的个体农业㊁手工业和中小商业,以小农经济为主体㊂闽西地区的土产条丝烟㊁土纸本来销路很广,由于资本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致使闽西 手工业濒于破产,洋布战胜土布,洋纸打倒土纸,洋烟排挤了条丝烟 ,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因此陷入极度贫困㊂货运断绝,苦力运输工人失业,影响到沿途的商店㊁客店,小贩的歇业倒闭,又使约3万人失业㊂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无以为生,铤而走险,上山为匪,流氓无产者占全区总人口的25%㊂[2]5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同样给闽西人民带来无尽灾难㊂1913年,北洋军阀李厚基入主福建,开始了在福建长达14年的黑暗统治㊂其军队 横征暴敛,奸淫杀掠,极军阀统治所有之惨劫 ①㊂驻扎在闽西各县的军阀因经济㊁政治背景的不同形成各派,为了争夺地盘,勾心斗角,连年混战㊂在1922年到1925年间,闽西大小军阀混战达三十多次㊂反动军阀横征暴敛,欲壑难填㊂1925年盘踞龙岩的军阀张毅搜刮各种捐税250多万元,其中田赋已预征到1930年㊂盘踞汀属八县的军阀李风翔, 其军队之狠毒,既为全省各部之冠,故其搜刮苛刻,也最为残忍㊂ [2]61925年一年之内,他下令勒索捐税七次之多,加上各种 罚款 ㊁杂捐,总计搜刮230多万元㊂军阀大肆卖官鬻爵,而豪绅地主则买官纳职,官衔成为商品㊂㊀收稿日期:2019-04-26㊀㊀㊀㊀㊀Doi:10.16813/j.cnki.cn35-1286/g4.2019.04.002作者简介:张强,男,福建永定人,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苏区史㊁客家文化㊂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中央苏区闽西农村经济社会研究 (FJ2016TWB005);龙岩学院中央苏区研究院2016年规划项目(S2016013)㊂(二)土地问题严重,广大农民受地租㊁高利贷㊁田赋捐税的繁重剥削土地革命前,闽西的土地问题集中表现为地权高度集中㊂据龙岩㊁永定㊁上杭㊁连城㊁武平㊁长汀六县调查, 田地平均百分之八十五在收租阶级手里,农民所有田地平均不过百分之十五㊂ ②绝大多数的族田,其土地所有权名义上属宗族共有,实质上完全为地主豪绅所把持和侵占,是地主经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㊂地租是地主剥削的主要形式㊂农民为了生存,向地主租种土地㊂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要农民交纳占收获量60% 80%的高额地租㊂除正租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额外榨取,如典当㊁青苗㊁ 大斗收租 ㊁ 请租饭 ㊁ 年节送礼 等附加剥削㊂高利贷剥削㊂这是封建地租剥削的延伸,也是造成农民长期依赖,甚至终身附于地主受奴役的重要原因㊂农民往往因为缴不起高额地租,无可奈何向地主借债㊂地主便趁机勒索高利,利息 龙岩每月二分为最低,连城㊁武平㊁长汀均三分,上杭㊁永定均二分半,最高利息各县有到十二分的㊂ ②繁重的苛捐杂税㊂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其统治人民的政权机关与军队的庞大费用,想方设法向广大农民敲诈勒索㊂多如牛毛的赋税,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捐税有百种之多,而且税率非常高,不论纸张㊁烟丝或其他产品,从生产到销售都要缴纳十几次捐税㊂根据陈翰笙‘中国农民负担之赋税“一文的附表,民国十五年(1926)秋,闽西汀州的田赋已预征到民国二十年(1931),预征了5年的田赋㊂另据上杭县志载,1926年,上杭县的田赋已预征至1933年㊂据‘岩声“第24期报道,在1925年8月份一个月中, 龙岩县杂捐便有防务捐㊁土药捐㊁盐捐㊁烟酒捐㊁印花税㊁屠宰税㊁纸槽捐㊁硝磺捐等八种㊂以上八种捐税,达一万四千元左右㊂ [2]9-10(三)土匪活动猖獗土匪是民国时期严重的社会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闽西,农村社会危机严重,匪患猖獗㊂如永定, 土匪的数量是怪惊人的,坎市㊁抚溪两区的人口不下三㊁四万,土匪占了大半㊂尤其是抚溪,除了土匪,什么也没有 永定的男子大半是土匪,至少与土匪有关联㊂ ①闽西土匪有不少为失去土地和工作的无业游民,他们穷困潦倒,被迫做了土匪㊂按类型来说,土匪多为积匪,专门从事抢劫㊁烧杀,绑架勒赎活动的惯匪㊂所到之处,不分青红皂白,不分贫富良莠,洗劫一空,使百姓陷于悲惨境地㊂也有兵匪,大多是些被裁撤或溃败的军队或是哗变的士兵,因生活无着落而沦为土匪,郭凤鸣部㊁陈国辉部属此类㊂还有会匪和教匪,赣南㊁闽西的三点会㊁红枪会等,它们也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这类组织往往被地方乡绅所控制㊂这一时期闽西匪患形成的原因,既有闽西险要复杂的地理环境,灾害㊁瘟疫等自然因素;而外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㊁政局动荡㊁军阀混战㊁苛捐杂税等,则是闽西匪患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是更深层的原因㊂[3]二、苏区革命引起的闽西乡村社会变迁(一)土地关系的深刻变革1927年5月,中共五大在农村和土地问题认识上,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农村农民和土地的现状及其解决的办法,大会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了量的分析,对农村经济和社会性质进行了整体估计,详细地分析了农民的经济生活及其困境,明确提出了以变更土地所有制和取得乡村政权为基本内容的 农村革命 主张㊂八七会议拟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㊁独立领导土地革命的革命战略㊂以八七会议为标志,中国革命正式进入到了土地革命的新阶段㊂随着土地革命的兴起,以改变土地所有关系和农村权力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农村社会变动,在革命所及的闽西农村渐次展开㊂与其他苏区一样,闽西苏区大体经历了打土豪分财产㊁减租抗租,到没收地主土地㊁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再到确立农民土地所有权,这么三个步骤㊁三大过程,使苏区农村地区千百年不变的土地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动员千百万农民群众投入革命斗争,提供了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㊂中共闽西特委报告,1929年春夏时,各处如火如荼爆发的群众斗争,其中心口号是 分谷子 ㊂谷子一分,米价马上便宜,更使一般的穷人明白过去土豪操纵米价之恶,而相信共产党的主张真正为了穷人㊂各地的斗争,一开始便是杀土豪㊁缴枪,接着便是分谷,烧田契㊁债券㊂龙岩㊁上杭㊁永定三县赤色乡村中, 土豪杀的杀,跑的跑,虽然不敢说完全肃清,然大部肃清是可以说的㊂ ③1928年10月,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领导通过了‘井冈山土地法“,确定以乡为区域单位,实行以人口为标准㊁男女老幼平均分配和以劳动力为标准两种分配土地山林的办法㊂1930年2月7日二七会议通过的‘土地法“(二七土地法),增加了 分田以抽多补少为原则 ㊁分田后由县苏维埃或区苏维埃发给耕种证等内容㊂永定暴动后,成立了溪南区苏维埃政府,邓子恢㊁张鼎丞和农民代表共同研究制定了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政策:按人口平分,地主富农和贫中农一样分田;分田以乡为单位;抽多补少㊂1930年6月,毛泽东在上杭南阳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会议通过了‘富农问题“决议案,根据闽西分田的经验,在抽多补少的分田原则中,增加了 抽肥补瘦 的办法㊂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最终形成为中央苏区比较完善的分田办法㊂1931年2月8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第九号通告‘土地问题与富农策略“,指出,农民是小私有生产者,他们热烈地起来参加土地革命,目的不仅要取得土地的使用权,主要的还要取得土地的所有权, 必须使广大农民在革命中取得了他们唯一热望的土地所有权,才能加强他们对于土地革命和争取全国苏维埃胜利的热烈情绪,才能使土地革命更加深入㊂ 闽西苏区在溪南分田时,就曾明确提出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政策㊂1931年4月16日,闽西苏维埃政府召开土地委员扩大会议,作出土地问题决议案,确定了土地农有的新政策, 农民领得田地即为自己所有,有权转租或变卖抵押,苏维埃不禁止 , 田地山林分配给农民之后,死亡的不收回,新生的不再补 ㊂该决议还规定, 农民分得之田,政府应登记清楚,并由县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 ㊂④确定土地权属,给农民吃了 定心丸 ㊂在苏区确定农民土地所有权,对农地产权农民私有进行明确认定,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㊂以地权为核心的土地的没收和分配,革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地权由集中到大体平均㊁ 耕者有其田 的近代民主革命的目标要求,成为苏区生产关系㊁社会关系富有革命意义的深刻变动,根本上促成了苏区农民经济地位和社会关系的改变㊂苏区政府作为确定农民土地所有权的政府,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㊂(二)社会关系和权力格局的剧变1.社会关系㊁政权基础的深刻变革土地革命,是一场中国共产党规划的全盘解决土地与政治㊁社会问题的整体性革命㊂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同时,中共通过摧毁传统农村的 社会旧制 ,打破地主阶级㊁宗法制度对农村的传统治理模式,清肃威胁社会秩序的会党土匪㊂在苏区按照新的制度设计,建立现代意义的政党组织㊁政权组织㊁群众组织㊁经济结构和文化组织,使国家权力深入农村,全方位地实现农村的权利转移,使农村社会关系和政权基础发生剧变,成为中国农村发展中的巨大进步㊂[4]33在闽西苏区,在革命的冲击下,地主乡绅或被杀㊁外逃,或参加革命㊁归顺苏维埃政权㊂地主阶级作为经济意义上的一个阶级,在革命根据地被消灭,他们所把持的农村权力,被推翻而转移到革命农民手中㊂作为构成地主阶级权力重要支撑的地主武装,受到了红军的重点打击㊂至1929年冬,闽西 最反动阶级 地主豪绅阶级在财产上人力上武装上都削弱到极点,他们没有力量来恢复统治价级的地位 [5]162㊂随着担任族长等宗族首领的地主乡绅的被打倒㊁族田的被没收分配和祠堂的被征用,宗族制度失去组织功能㊁经济基础和活动场所,而被完全废除㊂2.人民当家作主在摧毁农村社会旧制的基础上,闽西苏区建立了贫苦工农主导的农村政权,其过程大体经历了农民协会㊁革命委员会到苏维埃的三种形式㊁三个阶段㊂农民协会仅存在于土地革命兴起后的最初几个月,即很快被革命委员会或苏维埃所取代㊂各乡村成立的革命委员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临时政权的职能:发动群众斗争;扩大工农会组织;收缴反革命武装,组织赤卫队;肃清反革命势力;没收反动派财物分与贫民;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与贫民;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政权;宣布取消苛捐杂税㊂1929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对建立从革委会到苏维埃的政权组织步骤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当乡村中斗争胜利,广大的群众已经起来,党有相当的领导力量,政权已经相当巩固时,可组织苏维埃㊂一区中有三个乡苏维埃以上,即可成立区苏维埃㊂一县中有三个区苏维埃以上,即可成立县苏维埃㊂[6]18-19闽西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大体上按照这一步骤进行㊂随着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在进行土地革命的闽西各地农村,完成了政权的转换,人民群众当家作主㊂以政权转换为中心,农村社会形态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㊂1930年3月18至24日,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龙岩县省立第九中学召开,大会通过了‘宣言“和军事㊁经济㊁财政㊁文化㊁建设等五个问题决议案,讨论制定了苏维埃政府组织㊁土地㊁山林㊁工会㊁保护青年妇女㊁合作社等16个法案和条例,成立闽西苏维埃政府,邓子恢任主席,形成闽西苏区㊂1932年3月18日,在长汀成立了张鼎丞任主席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㊂1931年9月,随着第三次反 围剿 的胜利,赣南苏区与闽西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中央苏区㊂苏区乡村政权的行政方式与制度设置,最主要的是建立代表会议制度和委员会制度㊂代表会议和委员会制度,是乡村政权行政的主要方式,它将乡政权的议事和执行权力集中到代表会议和委员会,将工农群众有效地结合到政权体系中,保证了政令与民情的畅通㊂[4]46土地革命发生后,随乡村政权出现的,是群众性社团组织的建立和活动㊂闽西苏区的群众性社团组织,有工会㊁贫农团㊁青年团㊁妇女会等,组织工农政治生活和维护其基本权利㊂此外,还有合作社㊁互助社㊁耕田队等生产㊁经济类组织,赤卫队㊁游击队等军事自卫组织,以提升农民群众的政治权力㊂上杭县下才溪乡苏维埃政府下设拥护红军㊁优待红军家属㊁查田㊁选举㊁土地㊁劳动㊁山林㊁逃兵归队等8个委员会和1个耕田队,下才溪乡下边的村的委员会和委员也按需设立㊂下才溪乡从1931年开始实行代表主任制度㊂每个村有十多个至二十多个代表,从中产生一个代表主任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三进才溪,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充分肯定了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和下才溪乡苏维埃政府以及村级政权的政权建设和民主管理,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村的代表主任制度及代表与居民发生固定关系的办法,是苏维埃组织与领导方面的一大进步㊂才溪乡,是同长冈㊁石水等乡一样,收得了很大效果的㊂ 使全村民众像网一样组织于苏维埃之下,去执行苏维埃的一切工作任务,这是苏维埃制度优胜于历史上一切政治制度的最明显的一个地方㊂长冈㊁才溪㊁石水等乡的办法,应该推行到全苏区去㊂ 充分肯定下才溪的民主选举,作出如下结论, 上下才溪的选举是一般成功了的㊂他们的选举宣传,他们的组织候选名单与发动群众对候选名单的批评,他们的联系选举与别项工作,他们的组织工人与女子当选,都充分执行了中央政府的选举训令,成为苏区选举运动的模范㊂ [7]333-336工农民主政权的建立,使闽西苏区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㊂为了保卫革命胜利果实,苏区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努力生产建设,积极支援前线,为革命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㊂(三)文化教育㊁社会风尚等领域的变迁伴随着土地㊁经济关系变革的,则是闽西乡村在文化教育㊁社会风尚等领域的变迁㊂1.重视意识形态教育闽西属于客家聚居区㊂客家人有着崇文重教㊁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㊂但因经济㊁社会等原因,土地革命之前,闽西文化教育事业非常落后,农民很多都不识字㊂闽西苏区时期,中共高举无产阶级文化旗帜,领导进行了一场如火如荼的教育革命㊂闽西苏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意识形态教育㊂1930年7月24日,闽西苏维埃文化部教育委员会通过决议案,明确目前的教育,包括养成 在革命环境中所需要的革命工作的干部人材 , 普遍而深入的提高群众阶级觉悟㊁政治水平㊁文化程度 ㊂⑤在总结以往教育方针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31年4月21日,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强调了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提出 学校是穷人自己的学校 的口号,鼓励工农接受阶级的教育,提高政治和文化水平,会议通过了一个重要决议,即加强教育部门对教学内容的审批和编订,站在意识形态的角度,指出 共产主义的教育与目前实际斗争的教育两者密切联系起来 的原则㊂1931年7月8日,闽西苏维埃政府召开各县区文委联席会,会议认识到意识形态的转变对于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指示要 通过学生自己的组织力量来推动儿童入校读书 , 经过宣传后自觉制定学习纪律,反对无故旷课 ㊂[8]2.妇女解放运动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农村妇女深受政权㊁族权㊁神权㊁夫权四大绳索的压迫,在政治地位㊁经济生活和婚姻等方面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㊂中共历来强调妇女的平等权利㊁巨大力量和作用㊂ 党的最大任务,是认定农民妇女乃最积极的革命的参加者,而尽量的吸收到一切农民的革命组织中来,尤其是农民协会及苏维埃㊂ [9]1929年,闽西特委发现各级政府和下级党组织,把妇女解放看成只是单纯地帮助妇女离婚,立即提出批评,指出这是错误认识,要从反对旧礼教的束缚㊁经济不平等㊁政治地位的低落方面,来帮助妇女 真谋解放 ,同时也要使妇女彻底明白,压迫妇女的自由的,不单是妇女的家庭,更有旧的礼教, 妇女要彻底解放,应与男子一致参加革命,彻底地从旧礼教之下解放出来㊂ [6]691-692闽西妇女平等独立权利的初步实现,表现在政治地位的提高,参与政权和社会的管理;经济地位的独立,与男子一样分配到土地和山林;文化教育权利的平等享受以及男女关系上的解放等方面㊂中共闽西特委认为,自从1928年开始妇女解放运动以来,各处妇女 多是热烈的 起来参加农会,参加政权组织,赞叹 真是妇女进步之表现 ㊂⑥作为妇女解放模范的上下才溪的妇女,处处显示出的巾帼不让须眉,时时刻刻表现出自身解放后的主人翁精神,对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出的可圈可点的贡献,让前来调查的毛泽东同志发出由衷的感叹㊂[7]336-337闽西苏区在文化教育㊁社会风气等领域的变革,还表现在破除封建迷信,禁烟㊁赌等封建恶习陋规,树立社会新风尚等方面㊂这些社会改造,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使闽西苏区 社会上盗匪绝迹烟赌肃清,生产上大大增加,真正实现了夜不闭户野无游民的现象 ㊂[5]215三㊁余论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我们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㊂ 它的建立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培养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和组织㊁管理人才㊂ [10]中共在闽西中央苏区的实践,切实将土地和农民问题摆在了革命和执政的实践上,使这常被提到的社会问题,走上了根本解决之道㊂土地革命也影响了国民党和全社会,加深了南京国民政府和各界人士对土地和农民问题的关注㊂[4]354红军长征后,国民党虽然恢复了地主阶级对苏区农村的统治,却无法逆转革命造成的社会关系变化㊂事实上,中共闽西地方党组织领导农民进行保田斗争,使龙岩㊁上杭㊁永定等县的15个区㊁83个乡㊁14.6万人口的地区,约20万亩土地一直保留在农民手里,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㊂[11]以有效制度设置保证工农大众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人民当家作主,形式上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乡村社会的土地关系和经济关系,是具有明显进步性的民主实践,符合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因而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热烈支持㊂伴随着土地㊁经济关系变革的,还有闽西乡村社会在文化教育㊁社会风尚等领域的变化㊂革命前的闽西社会,已然一去不复返了㊂当然,苏区时期我们党受到 左 倾错误的干扰,也犯过一些错误㊂如在土地问题上一度实行的 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反复分田与查田;夸大游民土匪的革命性,对游民土匪不讲原则㊁一味迁就;教育方面也出现过 强制教育 的问题,等等㊂由于激烈㊁残酷的战争环境,苏区所控制区域的变化㊁不稳定,苏维埃政权只能是一种战时体制,主要目的是应付战争㊁争取生存环境㊂因而,苏区时期不具备从根本上解决乡村问题的客观条件㊂乡村传统社会结构具有巨大的弹性,对乡村的改造㊁建设,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艰难实践过程才能完成㊂注释:①‘北洋军阀统治下福建军事政治概况“(1936年7月8日),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㊁龙岩地区行政公署文物管理委员会编:‘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第一辑,第92页,246页,1981年12月㊂②‘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政治决议案“(1929年7月),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㊁龙岩地区行政公署文物管理委员会编:‘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第二辑,第141页,1982年7月㊂③‘中共闽西特委报告 闽西斗争形势和组织状况“(1929年8月28日),中央档案馆㊁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闽西特委文件1928-1936),第127-128页㊂④‘土地委员扩大决议案“(1931年4月20日),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㊁龙岩地区行政公署文物管理委员会编:‘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第五辑,第169-170页,1984年7月㊂⑤‘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教育委员会之决议案“(1930年7月24日),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㊁龙岩地区行政公署文物管理委员会编:‘闽西革命史文献资料“第三辑,第402页,1982年10月㊂⑥‘中共闽西特委报告 闽西斗争形势和组织状况“(1929年8月28日),‘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闽西特委文件1928 1936年,中央档案馆馆存本,第135页㊂参考文献:[1]周雪香.明清闽粤赣边客家地区社会经济变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2]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闽西人民革命史(1919-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陈东,马信强.试论土地革命时期赣南和闽西的土匪问题[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5):79-81.[4]何友良.打土豪,分田地 十年内战时期的土地革命[M].石家庄: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5]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6]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7]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袁年兴.苏区教育与区域社会变迁 以闽西苏区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70.[9]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四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59.[10]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11-05(3).[11]张雪英,苏俊才.闽西中央苏区简明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81.责任编辑:江清悠OnRuralSocialChangesinWestFujianduringSovietAreaPeriodZHANGQiang(LongyanUniversity,Longyan,Fujian364000,China)Abstract:TheSovietAreainWestFujianisanimportantpartoftheCentralSovietArea.TheagrarianrevolutionintheSovietAreaofWestFujianresultedinprofoundchangesinlandandeconomicrelationsaswellaschangesinculture,education,socialcustomsandotherfieldsinWestFujian.Theimportantattempt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ingoverningtheSovietAreaofWestFujiandemonstratesthejusticeandprogressoftheSovietrevolution.Keywords:SovietAreainWestFujian;socialchange;agrarianrevolution。
傅柏翠:1928年闽西蛟洋农民暴动领导人的坎坷道路
上杭城旧照
75 军事文摘
2022.05
人物
FIGURES
绪,特 委 进 一 步取 消了傅 柏 翠影 响 较大的上杭北四区各 级苏维埃政 权,并摒弃区以下各级党组织及其 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 时候,闽西党内 发 生了肃 清 “ 社 会民 主 党 ”事 件。1 9 31年 3月1 日,特 委召开“闽西工农兵审判反 革命社会民主党分子代表大会”, 公审 2 3人 。第二天 ,押 赴 刑 场 枪决 17人,其中有红军1 2军团政 委 林 梅 汀、20军 3 纵队 政 委 江桂华 等。临 刑 前,即 使 他 们 高 呼“ 打倒 社 会民 主党”“拥护共产党”的口号,也无 一幸 免 。这 次 审 判 大会 揭 开了肃 清 “社会民 主党”的序幕。接 着,林 一株等采取“逼、供、信”的错误方 针,大 开 杀 戒 ,闽 西 暴 动 时 期 参加 革命的老干部大部分遭到冤杀。
但 是 ,古 蛟 区毕 竟 是 穷乡 僻 壤,时隔不久,便 发 生了严重的经 济 困 难 ,尤 其 缺 盐 。国民 党 军 阀 张 贞 部 师 长 杨 逢 年 想 利 用 这个“不 共不 国 ”的 缓 冲 地 带 作 为 龙 岩 西 面 的屏 障 ,于 是 主动 派 人与傅 柏 翠 联系。傅 柏翠为了摆脱困境,跳出 封 锁 线 ,也 派 人 前 往 接 洽 。双 方 商 定:商旅 来往 互不干涉,以利物资 流 通。这年八九月间,杨逢年出兵 进 犯白 沙 苏 区 ,要 傅 柏 翠 同 往 ,傅
傅 柏 翠 下山 后,仍 与 大 家 商
龙岩的前世今生,我竟一直不知道!
龙岩的前世今生,我竟一直不知道!汀州管八县,武平原来是都城,连城以前叫“莲城”,永定从上杭分裂出来,新罗归漳州管了1000年……龙岩的前世今生,涨知识了!文|邹文清西晋太康三年(282),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丛林中的闽西有了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建置——新罗县,是当时闽地十八县之一,管辖了闽地西部辽阔的地域。
在乱朝的劲风中,这座荒野中的小城,像一枚蜡烛薄薄的火焰终于熄灭,时在南朝宋秦始四年(468),不过,“新罗”这个名字并没被人遗忘。
265年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福州都督府在荒远的闽西招抚了三千余户逃赋税徭役的“遁逃户”,官员们上表朝廷建议置州,以管理这些隐身密林的化外之民。
三年之后,诏令从遥远的长安传来,一座新洲城——汀州在长汀溪边的长汀村建起。
汀州成为大唐福建的五州之一,领长汀、宁化、新罗三县。
汀州是闽西第一个州级行政建置,辖区包括了今龙岩市全境和三明市的宁化、清流、明溪等地。
汀州的设置,是唐代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的结果。
当初是如何选上“汀”这个简约却美感沛然的汉字,给新洲取名的呢?后世一直流传着“字形说”:州城的河流朝南方,“南”的八卦图位是“丁”,“南流之水”合成“汀”字。
还有一种“字义说”:“汀”是指水边平地,“长汀”就是长形水边平地,州城设于长汀村,所以称“汀州”。
州城没在美丽的长汀村流连多久,就往上游250里的东坊口大丘头走去。
不过仅几年——唐大历四年(769),州城又很快迁到附近的卧龙山向阳南坡的白石村。
南宋《舆地纪胜》想象了重建汀州城的情景:人们砍倒了白石村坡地上的一千余棵大树,赶下大树上安巢尚未开化的原始民——山都。
唐代汀州东部的新罗县有一条无名河,曲折东流婉婷入海,后来它有一个豪迈的名字——九龙江,江的上游叫北溪,流域涵括了今天龙岩市新罗区和漳平市。
唐初总章二年(669),一支从淮河上游、河南东部光州出发的将士,沿着似断实续的河网来到粤东、闽西南,讨伐一群啸乱的闽粤土著。
福建龙岩地理论文
福建龙岩地理论文龙岩市为古龙岩州和建国后来属的古汀州的部分辖地组成的行政区域。
因其地处福建西部,而福建又号称为“闽”,故龙岩市称为“闽西”。
闽西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土地。
它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条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
这里曾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天堂,是“闽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国”的国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是河洛人的祖居地之一。
客家文化、河洛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竞放异彩,深深地吸引了张九龄、李纲、朱熹、王阳明、宋慈、文天祥、徐霞客、纪晓岚等著名历史文化名人的脚步;孕育了“岭南画派”的鼻祖上官周、“扬州八怪”的黄慎、华喦等一批名震海内外的闽西藉文化艺术的一代宗师。
他们登台临风的吟咏、泼墨挥洒的流云、忧国忧民的慨叹,使得闽西历史文化的浩卷更加璀灿辉煌。
连城县,简称“莲”,是抗战时期著名的革命老区,位于武夷山南段东侧,北临浙江,南接广州,西靠江西。
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连城位于世界五带中的北温带,中国五带中的亚热带。
介于北纬25°13′—25°26′,东经116°32′—117°10′。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一年四季降水丰沛,热量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连城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万物茂盛,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和基因库。
境内各地年均气温13.8℃—19.5℃之间,县城为18.9℃;年平均雨量1734.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60.7小时,全县降雨量大多集中在梅雨期,其次为春季;年平均水汽压18.2百帕,相对温度78%,年中各月相差不大,3-6月为80—82%,10—2月较小,变化在75—79%之间,全年无霜期通常为291天。
境内以山地地形为主,约占全境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地势较高,岗岭重叠,群山起伏,峰壑纵横,涧流密布,其中曲溪的将军山是县内水流三江的起源,它孕育了境内似网状叶脉辐射四周的溪流,分汇闽江、汀江、九龙江奔腾入东海和南海;西部为武夷山支脉的松毛岭次中山区,峰峦耸峙,形势险要,成为处于长廊盆地中的县城西北部屏障,松毛岭亦成了与邻县长汀的自然分界线。
闽西人民军工发展的现实启示
闽西人民军工发展的现实启示作者:杨玉凤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1年第17期杨玉凤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在血的教训中认识到,只有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才能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
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处于白色恐怖中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
英雄的闽西苏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军工报国、不怕牺牲,人民军工与人民军队的建设风雨同舟,日夜兼程,闽西成为人民军工的孕育地、人民军队的定型地、军民融合的重要策源地和人民军工精神的发祥地。
闽西军工人把一切献给党,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为全国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为党和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闽西军工人身上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军工报国、不怕牺牲”精神为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2014 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和领导下,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确立了政治工作的时代方略和时代主题,重塑了军魂,习近平带领人民军队从古田再出发,古田又一次开启了人民军队新的启航点,成为我党我军新的里程碑。
在人民军工迎来90 周年诞辰之际,我们追寻红色军工的足迹,依然可以感触到当年燎原火种的军工热度,依然可以感触到红土地上鱼水情深的军民融合温度,依然可以感触到十万闽西革命儿女构成的“铜墙铁壁”厚度,依然可以感触到“第一等工作”的亮度!90 年来闽西人民军工发展的历史,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一、人民军队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人民军队是人民利益的保护神。
民国闽西“独立王国”长期存在的原因
民国闽西“独立王国”长期存在的原因[摘要] 傅柏翠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三大创始人之一,由于“左”倾路线的迫害,傅柏翠不得不走上拥兵割据之路。
傅柏翠的“独立王国”存在19年之久的原因是:1.傅柏翠作为这里的领袖,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2.古蛟自治政府维护了古蛟人民的切身利益;3.傅柏翠善于和各方势力搞好关系,实行全方位、等距离、多元化的“外交”,为古蛟“独立王国”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 傅柏翠独立王国原因[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31年至1949年的19年间,闽西上杭县古蛟地区一直保持独立自治状态。
这个方圆100华里,人口30000多人的地区,充满了安宁、和平的生活气息,和境外的战乱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有人称这里为“新桃花源”和“独立王国”。
那么,这个由傅柏翠领导的“独立王国”存在19年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想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就教于大方之家,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傅柏翠作为这里的领袖,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实际上就是影响力,决定它的主要因素有六个方面:1.传统观念,这使群众产生服从感,傅柏翠作为当地最高领导,根据传统历史观念——民服从官,百姓必然会服从他。
2.职位,这使群众产生敬畏感。
他做过共产党的第四纵队负责人(相当于师长)和闽西苏维埃地方政府领导人,国民党的闽西善后处副处长(相当于副厅级高干)、县长和保安团团长,这种社会地位必然使古蛟平民百姓产生一种敬畏感。
而且他处事公正,有一次,他自己的宗亲违法,他大义灭亲地处死了他。
[1] 3.资历,这使群众产生敬重感。
傅柏翠早年留学日本攻读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1917年回国后在上杭当律师,1926年北伐军进军闽西之后,担任国民党县党部委员,1927至1931年担任过共产党的师长和闽西地方苏维埃政府领导人,1931年和共产党分家之后,在国民党政府中担任过闽西善后处副处长(相当于副厅级高干),龙岩县、永定县、宁化县的县长,保安团团长,其资历不能不在官本位的中国社会令人敬重。
2016闽西地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作用
1928年3月8日,赤脚或者穿着草鞋,衣衫破旧的农哥商议 之后,在信念的支撑下打响了平和暴动这一枪,书写了福 建革命的历史。
(三)红四军入闽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三大起义开创党独立领导武装力量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的分共政策在南昌发起武装反抗。
兰德培训中心
《八一南昌起义》油画
兰德培训中心
3、红四军入闽第一战——长岭寨战斗
兰德培训中心
长岭寨战斗旧址
长汀火柴封面——长岭寨
长岭寨战斗纪念碑
4、赣南闽西集中连片公开武装割据的形成
兰德培训中心
赣南闽西 集中连片 武装割据
三、闽西地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作用
(一)闽西地区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
市
龙岩(涵盖 所有县) …… ……
兰德培训中心
永定溪南区
○南阳会议丰富土地政策
1930年6月,毛泽东在长汀南阳(今属上杭)主持召开了中共 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即南阳会议),会议通过的 《富农问题》决议中又作出了关于“抽肥补瘦”的决定。
兰德培训中心
南阳会议旧址 —— 龙田书院 《富农问题》决议案
6、对民生建设的探索
○探索民主新政,为全苏区政权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兰德培训中心
1930年1月,毛泽东在上杭古田的协成店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党内通讯。
3、对新型党新型军队建设的探索
1929年12月28日——29日,在上杭古田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 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
兰德培训中建设提供 了宝贵的经验。才溪乡调查是以毛泽东同志为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具有重要的 精神价值。才溪乡调查精神曾经教育了几代人, 今天对广大的领导干部形成优良的作风仍具有 现实意义。
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没有大分裂的原因
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没有大分裂的原因刘彦顺内容摘要: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十六年间,国家虽一盘散沙,但始终存在一个中央政权;各派系军阀虽然分裂割据,但都没有在自己控制的地盘上建立一个独立国家,而是自始至终在表面上遵从中央政权。
究其原因有:控制中央政权的实力强大的军阀要“武力统一”,不允许实力较小的军阀独立;各派地方军阀实力弱小,并且连年争战不断,无力问鼎中原,只能在中央政权的形式统一下割据一方;旧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军阀割据建国的肥沃土壤,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益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终结了他们分裂大中华建立独立国家的经济基础;两千年儒家传统文化、清末自治运动的思想影响更是维系大中华形式上统一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北洋军阀中央政权分裂割据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的枪声终结了清王朝269年的统治。
但资产阶级革命派由于力量弱小、政治上不成熟,在异常复杂的形势下建立的新政权很快就被袁世凯窃取。
从此,北洋军阀开始了对中国长达十六年的统治,直到1928年把张作霖的东北军赶出关外为止。
在这十六年间,军阀长期混战,政治局面纷乱复杂,军阀混战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北洋军阀内部各派系的实力也此消彼长,相继控制北京中央政权的是袁世凯(1912—1916年)、皖系(1916年—1920年)、直系(1920年—1924年)、奉系(1924—1928年)。
控制地方政权的有以滇系(唐继尧为首)和桂系(陆荣廷为首)为首的西南军阀、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依附于直系的宁派(江苏军阀齐燮元)、为皖系所卵翼的浙派(浙江军阀卢永祥)和陕西军阀陈树藩、依附于奉系的直军李景林部和鲁军张宗昌部等。
①这些军阀虽然分裂割据,但都没有在自己控制的地盘上建立一个独立国家,而是自始至终在表面上遵从中央政权。
其中的原因,史学界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侵略等方面来论证,其实这是多方面共同促成的社会局面,本文力图从军事、经济、文化思想三方面来探究其原因。
闽西革命史知识
闽西革命史知识100问1、闽西第一个进步社团成立的时间、地点、社团名称和主要创办人是谁?答:1921年春,邓子恢、章独奇、林仙亭、陈明、张觉觉、曹菊如等进步青年在龙岩白土桐冈书院组织了闽西第一个进步社团——奇山书社。
2、闽西第一个宣传马列主义的进步刊物是什么?答:《岩声》。
3、闽西第一位共产党员是谁?他是何时何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答:郑超麟,1924年在苏联莫斯科转为中共党员。
4、邓子恢、张鼎丞是何时何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答:1926年12月邓子恢在江西崇义入党。
1927年6月张鼎丞在广东大埔入党。
5、闽西第一个党支部叫什么支部?其成立的时间、地点和书记是谁?答:第一个党支部是中共永定支部,于1926年夏,在永定湖雷“万源楼”成立,阮山任支部书记。
6、闽西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培养农运干部创办了哪两个养成所?答:1927年春在上杭成立的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在龙岩创办了岩平宁宣传人员养成所。
7、闽西有多少位学员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至第六期?答:52位。
8、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闽西反动派发动了哪两个事变?答:龙岩“四·一五”事变和上杭“五·七”事变。
9、1928年3月至6月,闽西先后举行了著名的“四大暴动”,请写出这四大暴动的暴动时间和暴动地点?答:1928年3月4月举行龙岩后田暴动;1928年3月8日举行平和暴动;1928年6月25日举行上杭蛟洋暴动;1928年6月29日举行永定暴动。
10、福建省的第一支红军部队——闽西红军营是在何时何地成立?主要领导人是谁?答:1928年7月4日,在永定金砂金谷寺成立,张鼎丞任营长,邓子恢任党代表。
1、闽西第一个进步社团成立的时间、地点、社团名称和主要创办人是谁?答:1921年春,邓子恢、章独奇、林仙亭、陈明、张觉觉、曹菊如等进步青年在龙岩白土桐冈书院组织了闽西第一个进步社团——奇山书社。
2、闽西第一个宣传马列主义的进步刊物是什么?答:《岩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闽西“独立王国”长期存在的原因[摘要] 傅柏翠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三大创始人之一,由于“左”倾路线的迫害,傅柏翠不得不走上拥兵割据之路。
傅柏翠的“独立王国”存在19年之久的原因是:1.傅柏翠作为这里的领袖,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2.古蛟自治政府维护了古蛟人民的切身利益;3.傅柏翠善于和各方势力搞好关系,实行全方位、等距离、多元化的“外交”,为古蛟“独立王国”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 傅柏翠独立王国原因[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31年至1949年的19年间,闽西上杭县古蛟地区一直保持独立自治状态。
这个方圆100华里,人口30000多人的地区,充满了安宁、和平的生活气息,和境外的战乱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有人称这里为“新桃花源”和“独立王国”。
那么,这个由傅柏翠领导的“独立王国”存在19年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想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就教于大方之家,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傅柏翠作为这里的领袖,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实际上就是影响力,决定它的主要因素有六个方面:1.传统观念,这使群众产生服从感,傅柏翠作为当地最高领导,根据传统历史观念——民服从官,百姓必然会服从他。
2.职位,这使群众产生敬畏感。
他做过共产党的第四纵队负责人(相当于师长)和闽西苏维埃地方政府领导人,国民党的闽西善后处副处长(相当于副厅级高干)、县长和保安团团长,这种社会地位必然使古蛟平民百姓产生一种敬畏感。
而且他处事公正,有一次,他自己的宗亲违法,他大义灭亲地处死了他。
[1] 3.资历,这使群众产生敬重感。
傅柏翠早年留学日本攻读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1917年回国后在上杭当律师,1926年北伐军进军闽西之后,担任国民党县党部委员,1927至1931年担任过共产党的师长和闽西地方苏维埃政府领导人,1931年和共产党分家之后,在国民党政府中担任过闽西善后处副处长(相当于副厅级高干),龙岩县、永定县、宁化县的县长,保安团团长,其资历不能不在官本位的中国社会令人敬重。
4.品德,高尚的品德令群众产生敬爱感。
傅柏翠的品德高尚。
他富有正义感,1915年,他在福州读书之时,就路见不平,教训过日本浪人救过中国妇女;在上杭当律师的时候,他为孤儿寡妇主持公道,带领群众清算贪官。
他同情弱势群体,他是古蛟最大的地主,但是他把自己的土地全部无偿分给贫苦农民,和年近古稀的父亲赤脚下田耕作。
他廉洁奉公,傅先后担任过龙岩、永定、宁化的县长,都以廉洁著称,他在古蛟地区严格管理财政,自己不领工资,实在生活拮据之时,也最多向财管会借5块银元。
他生活作风正派严谨,曾经有一个美丽的古蛟中学的女校长爱上了他,但是他不为所动地拒绝了她。
[2] 5.才学,卓越的能力和渊博的学识令群众产生敬佩感。
傅柏翠的能力很强,文武双全,武能带兵打仗,文可以出口成章,他有学问、有思想,是正宗的“海归派”。
他是政治家,乡村建设家,军人,诗人。
6.感情,领袖和群众良好的感情能够使群众产生亲切感。
傅柏翠和群众关系很好,他每次从外边回来,乡亲们总是一片欢腾。
他每次有危险,群众总是为他提心吊胆、牵肠挂肚。
[3](p66)他是个大公无私的理想主义者,出生于上杭殷实的工商地主之家的他,又是“海龟”、律师,众多同学都是北京、福州等大城市的上层精英,但是他却参加革命,毁家纾难,除了自己的土地无偿分给乡亲们耕种,自己所有的房屋,商店等不动产、动产都献给了革命。
他和一无所有而参加革命的赤贫不同,不参加革命完全可以过上优裕的生活。
他一心为老百姓谋福利,不搞特权,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为百姓的一方安宁与幸福到处奔波,那里最危险、最困难,就出现在那里。
他是一个无私无畏的理想主义者,其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具有一种他人无法比拟的影响力。
他当然是当之无愧的闽西地方领袖。
有这样坚强的领袖,古蛟“独立王国”几十年不倒不跨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二、古蛟自治政府维护了古蛟人民的切身利益。
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霍布斯(Hobbes,T.)在《利维坦》一书中说过,一个政府要具有合法性,就必须做到三点:第一保证所有国家的安全不受外敌的侵犯;第二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治安;第三维护人民的经济利益。
[4](p286)傅柏翠十分注意建立自己的武装,早在1928年蛟洋暴动的时候,他就成立了近1000人的常备军,在1928年至1949年,这里就一直维持着这支部队。
武器弹药方面,除了自己买了一些武器外,1934年,傅柏翠还从蔡廷锴那里得到了1000多枝枪,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厂。
同时实行全民皆兵,在傅的争取下,古蛟没有“抓壮丁”的负担,“本乡壮丁均有为保卫本乡而服兵役之义务,服役期为三年”,“退伍之后担任纠察工作”,[5](p83)所以这里的每个青壮年都能打仗,都是“预备役部队”战士。
由于傅柏翠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而且闽西人民历来本人剽悍尚武,敢于反抗强权,所以,每当古蛟有外敌入侵的时候,在古蛟政府的领导下,古蛟人民的生命安全都有保障。
这里社会稳定、秩序井然、路不拾遗,与外边的动荡不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国民党福建省主席刘建绪听说了这种情况,有一次到这里视察,故意丢失一个公文包,可是第二天,拾到皮包的群众就把它送到了蛟洋办事处,傅柏翠又及时地把它送还给了刘建绪,刘十分高兴,命人特地制了一个横匾“为民表率”,派人张旗挂彩送到蛟洋,挂于傅氏宗祠的大门上。
章振乾在1944年夏天也发现这里的秩序良好:“这里每一个壮丁均能打仗,因此治安良好,几次盗匪于古蛟作案者,均难得逞,且均当场格杀。
由于境内安全,乡公所不设警卫,大半警卫均在边境任警戒之责。
”[5](p83)经济利益方面,傅柏翠是古蛟最大的地主,在他的带动下,所有的地主都无偿地把土地分给了贫苦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这里成立了金融机构——“蛟洋农民银行”,帮助农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解除了农民的高利贷的盘剥之苦;这里发动群众集资入股成立各种生产合作社,同时开通了蛟洋、郭车、西山下等5个墟场,活跃商品经济解决民生物资供应问题。
这里的农民负担十分低,农民只要交“田产的5%~8%作为公共费用,借以拨付自治、教育、自卫及其他建设之经费。
因为人民对政府摊派及地方摊派负担减轻到极点,因为农民生活有了保障,不仅做坏事的少了,同心同力也大大增加了。
”[5](p84)“傅柏翠和干部没有领工资,躬耕公田自养。
区、乡、村委员会办公经费由公田收成的谷子下开支。
”[3](p68)除了上述方面,傅柏翠还进行了文教建设和社会福利建设。
傅柏翠自己的留日“海龟”,知道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早在1928年蛟洋暴动之前,这里就创办了农民夜校、妇女识字班、民众俱乐部、国民学校,对私塾进行了改良。
1938年成立了古蛟中学。
古蛟郭车村“15岁以下的儿童,无论男女均硬性规定了强迫读书。
他们的办法是:经通告入学而不遵从时,即把小孩子的一份田收回公有。
万一因贫穷确不能入学时,即指定其学习一种技艺。
”[5](p113)社会福利方面,基本上村村设立了养老所,并有孤儿教养所等机构。
有的老人不愿意进养老所,“为顾及老人面子起见,并定有公家代耕田地,按月送米,年节送菜之办法。
”[5](p84)如古蛟丘坊村“养老院之老人,除供给粮食之外,每年还为他们制备一套新衣。
”[5](p111)三、傅柏翠善于和各方势力搞好关系,实行全方位、等距离、多元化的“外交”,为古蛟“独立王国”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他和十九路军的领导人蔡廷锴的关系很好,蔡廷锴任命他为闽西善后处的领导人,并对他言听计从。
比如在他的建议下,在闽西实行了“计口授田”。
他和陈铭枢的关系也不错,1935年,陈在香港成立反帝民族大同盟的时候,任命他为福建闽西地方负责人。
而陈铭枢和粤系军阀们是战友和上下级关系,所以通过陈,傅柏翠和粤系军阀的关系也很友善。
国民党中央和福建省几任领导人也极力拉拢利用他,比如陈果夫、何应钦、方声涛、蒋鼎文、陈仪、刘建绪,因为他们知道作为“闽西王”的傅柏翠在闽西有较大的影响力,拉拢利用他可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比如陈仪就认为傅的才智可用,可以利用他为自己卖命,所以他特许古蛟地区的土地制度保持不变,列册呈报,确定了产权,实际上就是承认了古蛟“耕者有其田”的合法性。
共产党方面,傅柏翠和共产党也保持了密切的关系,除了1931年,肃反扩大错误路线的代表林一株带兵攻打古蛟之外,双方在这里并没有战争。
而且这里是由白区向苏区运送食盐、医药等紧缺物资的中转站。
1934年,红军长征之后,傅和张鼎丞、谭震林、邓子恢等红军领导人达成了和平协议,红军游击队不到古蛟活动,古蛟地区也不对红军禁运物资,当国民党进攻时,傅部勉强参加,朝天放空枪敷衍了事。
实际上古蛟地区是闽西共产党的一个缓冲地带和休整后方。
由于傅柏翠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加上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作后盾,所以地方强人也均对他礼让三分。
比如闽西强人钟绍葵、潘顺荣、李致平对他就十分敬重,正如潘顺荣说;“要是贪官污吏来,我们就杀掉,傅先生清白,心向农民,爱护民众,无人不知,我们拥护你。
” [3](p260)总之,导致古蛟自治政权长期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傅柏翠具有卓越的领导素质;古蛟自治政府维护了古蛟人民的切身利益;傅柏翠善于和各方势力搞好关系,实行全方位、等距离、多元化的“外交”,为古蛟“独立王国”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1]傅柒生:《历尽沧桑的傅柏翠(下)》[J],《福建党史月刊》, 1995年12期.[2]傅柒生:《储材备栋梁——傅柏翠创建蛟洋中学纪略》[J],《福建党史月刊》,200年第7期).[3]姚鼎生:《曲折的前半生——傅柏翠传》[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4] (英)霍布斯(Hobbes,T.)著, 黎思复, 黎廷弼译:《利维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9月.[5]章振乾:《闽西农村调查(1945年4月——7月)》[A],《福建文史资料》[C],第35辑,政协福建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出版,福州,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