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角色的转换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
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友新闻报道,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
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有报道,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
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
教师角色的五个转变
的文化 传统 , 以及师 生关 系 的实 际情 况 来看 , 实现 师生 要
关 系 的 民主平 等 , 有很 长一 段路 要走 ( 还 即使不 像一 些研
,
, ,
,
匠 的典型特 征
,
。
这 类 匠 才 并 不 需 要 动 用 自己 多 少 智
, ,
,
“
”
这 种 改革就 难 以 说 是 有 实 际 成 效 的 难 以 说 是 深 刻 的
,
。
慧 也 不 需 要 亲 身 去 做 深 入 探 究 他 要 做 的是 操 作 是 实 施 是 具 体 化 农 业 社会 乃 至 工 业 化 社会 造 就 的 教 师 的 这
,
。
从 今 天 教育 教 学 改 革 的需 要 以及 教师 专 业 发 展 的 需
露黜
一
特征 , 今天遇 到前 所未有 的挑 战。 识经 济的社 会形 在 知
在研 究 成果 的表达 形式 上 ,如 果专业研 究 者 的研究
态 ,素 质教 育 的倡 导方 向,新课 程给 教 师存 留的 巨大空 间, 所有 这一切 都使 得教 师不 能再 固着 原有 的角色 定 位 , 教 师既 要做 实施 者 , 也要 做 设计 者 、 究者 , 研 是集 研 究者 与 实施者角 色于 一身 的人 。 应 该看 到 , 师作 为研究 者 , 教 所做 的研 究 与专业 研 究 者有较 大 的区别 。 把握 这一 区别 , 对于 教师认 识研 究者 的 含义 , 实施研 究活动有 着重 要的意 义 。 在 研 究 目的上 ,如果 专业研 究 者的研 究 旨趣在 于 创
,
一
以往 教 师 较 多将 自 己 定位 在 实 践 者 的角 色 上
谈教师角色的转变(精选多篇)
谈教师角色的转变(精选多篇)第一篇:谈教师角色的转变作为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
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
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
新时代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新时代下的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是传播知识、培育人才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新时代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转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新时代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并探讨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一、知识传授者向引导者的转变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然而,在新时代下,知识的获取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方式随时随地获取知识。
因此,教师的角色也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开放性问题和案例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者向导师的转变在新时代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承担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
作为导师,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别化教育。
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三、传道者向跨界发展者的转变在新时代下,教师不再仅仅是传授学科知识的教师,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积极参与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
作为跨界发展者,教师需要关注前沿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教师还需要与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四、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在新时代下,教师的角色也需要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
教师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作为服务者,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只有真正关心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当代教育教师角色转换
当代教育教师角色转换一、教师的角色1.导师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人们很容易从外部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师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表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协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水平。
(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辅导: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在网络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利用新技术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实现智力技能的迁移。
(5)教导: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的品质,具备区分良劳信息的水平,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信息作弊、侵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在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各种技术把跨学科领域联结起来,形成一个世界化课堂,它们支持地理上分离的研究单位、学科以及个体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公平地获取专门知识、信息和工具的途径,因而对教育改革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改变以往制度上分离以及个体之间的工作相互隔绝的状况。
在教学的准备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可一起合作,设计课程,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交换意见,分享经验,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
学科教师还可合作开发教学软件。
在教学中还能够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通过网络与学生实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并实行研讨,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在信息时代的新教育系统中,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在其众多角色中显得十分重要。
因为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课程和教学范例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
教师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实行课程开发。
教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教育是塑造社会未来的重要力量,而教师则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
他们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现代的学习引导者。
本文将探讨教师角色转变的原因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原因1. 教育理念的改变过去,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积累。
教师是班级中的主导者,他们站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人们开始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师角色已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2. 科技进步的影响科技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信息、培养创新能力。
他们需要成为学生的导师、引路人。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育的意义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习引导者,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他们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创新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应当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应提供多种资源和途径,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具备合作与交流能力的人才。
作为学习引导者,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技能。
他们可以设计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学习、成长。
4. 基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教育。
他们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教学中,教师是最常见的角色之一。
他们负责传授知识并指导学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扮演其他角色,例如,辅导员、课程设计者、评估者等。
这些不同角色之间的转换需要教师具备不同的技能和知识,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全面的支持。
本文将讨论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及教师应该如何适应这些角色。
一、辅导员角色在课堂外,教师被要求扮演辅导员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个别支持。
这种支持可能是解决个人问题,例如,生活上的一些挑战,或者是解决学习障碍。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准确把握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二、课程设计者角色教师还需要设计和制定适当的课程,以确保学生可以获得高品质的教育。
在这个角色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制定适当的教学计划,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
这个角色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知识和教育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评估者角色教师还需要扮演评估者的角色,以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
这个角色需要教师具备准确的评估工具,包括测试、考试、作业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能够给出有建设性的反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角色教学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授课,还需要把自己的思想、观察、理念分享给师范生。
一名教学方面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师渴望把他的经验和知识传给需要他的学生,对于未来老师们这种学术与思想共享非常重要,从而为年轻的老师提供指导和灵感。
总体而言,教师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具备多个技能和知识领域的深入了解。
教师需要意识到不同的角色之间的差异,以便能够适应和引导学生。
教师角色的转换还需要教师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以确保学生获得最佳的教育体验。
最后,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新的角色和新的教育趋势。
新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与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师观提出了挑战,新课标热切呼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界定,新理念下的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有全新的意识。
一、新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再界定(一)变课程体系的传播者为文本阅读的首席对话者传统的教学,以系统传播学科知识的严谨性,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性而成为一大特点。
教师主宰课堂上的一切,我讲你听,我出题你做题,不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
即使是问题,也是教师问学生答,最后又回归到教师或教参的标准答案上来。
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处于从属地位,始终是个听话者,一旦要求其自己说话,势必造成“失语”和“妄语”。
新课标确认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在对话过程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
因此,教师身份应由传播者变为首席对话者,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平台”,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的可能成为现实。
(二)变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多年来课程的编制有一定的既定性、一贯性和权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课程计划(方案)的忠实执行者。
很少有人对教科书进行自主地选择和重组,更不要说对校园内外的多种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研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只有教师充分地参与,积极主动地工作,校园内外的资源才能得以有效的利用,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得以实现。
新课程富于开放性和弹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自我封闭中走出来,主动构建与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使书本知识与鲜活的现实相结合,并将报刊、影视、网络、文物古迹、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课程资源引入教学流程,这样的课程才能真正做到面向生活、面向来来。
新教师怎样完成职业角色转换
新教师怎样完成职业角色转换新教师怎样完成职业角色转换新教师入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新教师的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对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新手来说,不但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更是其职业发展生涯中的奠基之举。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职业生涯的头几年是决定其一生专业素质的关键时期。
所以新教师在登上讲台的那一刻,就应该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念,完成现代教师的角色转变,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教师,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教师要顺利完成角色转变,首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教师的角色意识,首先是教师对自己职业职责的自觉认识。
在技术型教师观下,教师被看作是依照一定的教学程序进行操作的技术人员,他们只需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即可。
也就是说,他们只需关心已给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在各种可能的完成途径中,确认哪一些具有相对更大的效用,以便在实践中予以选择和运用……与技术型教师不同,反思型教师将注意力转向了教育的目的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教育的伦理背景以及教育方法与课程的原理基础等更广泛的教育问题;转向了所有这一切与其课堂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上。
是做传统的技术型教师还是做现代的反思型教师,这是新教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其次是教师对自己职业意义的自觉的认识。
必须明确自己所肩负继承的传播人类文化成果和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这样才能具有职业成就感,才能有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
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是新教师顺利完成角色转换的前提条件。
二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这是新教师完成角色转换的关键环节。
知识老化速度的加快和在校所学知识与实践需要的差距,使新教师面临重新构建知识结构的任务。
但知识结构的完善知识水平的提高只是提高教学能力的一个前提。
新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把所学知识形象生动地讲授出来,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
教师要融汇贯通,把教材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但仅限于此还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反应做出预期,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设计好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以学生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方式传授给他们。
教师角色的转
教师角色的转换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承担不同的角色,教师也一样,经常要在教师、朋友、同事等不同的角色间相互转换,但是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更多的责任和社会关注使教师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及时调整社会角色,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不能及时的在各种社会角色之间转换心态,必然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引发许多问题。
一、与学生交流中产生的角色转换问题1、新课改要求教师有权威的课堂主宰者,向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在学校生活与教育情景中,教师的主导与基本的角色是教育者。
过去我们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概括。
过去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由于师生关系单一,教师的角色也单一。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课程改革之后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不再是以往具有权威身份的单纯的传递者,而是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就变成了合作者、引导者,成了学生的朋友,于是,教师不再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更多的加入了一种引路人、合作者的角色成分。
比如,在数学课上,课堂导入时,经常会用这样的方式:“老师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我,你们有什么好主意么?”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一般会很有兴趣地去思考、讨论并能够进行积极的表达。
同时,老师也不再以绝对权威的角色出现,有时教师会被学生提的一些古怪问题难住,我们会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然后跟学生们约好一起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在下节课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对学生坦诚的承认自己“不知道”不仅不会损害教师的威信,反而更能够拉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与学生相处过程中由教师向朋友的角色转换在学生面前,老师不一定非要保持那份居高临下的架子,如果想得到学生的信任和亲近,那就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在教师的角色中融入更多的朋友角色的东西,以下这几点是老师们,尤其是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老师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
教师角色转换的心得体会
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我作为一名教师,经历了从传统教师到现代教育者的角色转换。
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和复杂性,以及在这个转变中我所面临的挑战和收获。
以下是我对教师角色转换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从知识传授者到引导者的转变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灌输,而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自主探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被动接受。
而现代教育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是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这种转变让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会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尤为重要:1. 教育理念的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我逐渐认识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单纯追求分数。
这种理念的转变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从传统的讲授法到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我努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 沟通能力的提升:作为引导者,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
这要求我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通过有效的沟通,我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 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思考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这种自我反思让我在教学中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5. 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储备。
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角色转换,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2. 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
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演讲稿
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演讲稿大家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诗,是我们对教师最深沉的赞誉。
然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关于“教师角色转换”的一些思考。
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习的引导者:在过去,我们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生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获取新知。
因此,我们教师需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思考,如何探索未知的世界。
案例: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寻找答案。
有一次,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关于环保的问题,我和学生们一起探讨,最终我们一起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从单一的教学者到多元化的教育者:在过去,我们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单一的教学者,负责传授知识和技能。
然而,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成为多元化的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更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案例:在我的课堂上,我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我曾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次环保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环保知识,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这个案例让我认识到,作为多元化的教育者,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成长空间。
从权威的管理者到平等的合作者:在过去,我们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权威的管理者,负责课堂纪律和学生的行为规范。
然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我们需要从权威的管理者转变为平等的合作者,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进程是师生交往、踊跃互动、一起进展的进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进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通过交往,重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改的重要方面,教师角色要从传统的教授者转向现代的增进者。
一、教师是学习者、发觉者、欣赏者课改,将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一起体”。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面带笑容,因为我面对的是一群我的好朋友。
我把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化成为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
在教学中我喜爱用商量的口气“咱们怎么样”,而从用命令的语气“你们要如何如何”如此我与学生的心拉近了,学生把我当做他们的好朋友,学生相信我,情愿与我交流。
学生接触的外界信息愈来愈多,教师的知识面相对来讲过于狭小,师生一起窗习,彼此沟通,彼此阻碍,彼此补充,有利于彼此身心的进展。
在课堂上我尊重学生的发言,而且正确引导他们。
为了能与学生勾通,下课后我可不能急于走开,而是留在教室与学生“混”在一路,像跟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跟他们玩,跟他们谈天,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跟他们玩时我总感觉自己回到了中学时期,常常会“忘了情”。
我给学生的感觉是“没大没小”,如此学生跟我“闹”起来也就毫无顾忌了。
他们把我当做他们最好的朋友。
我与学生打成了一片。
由此为我的数学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固然与学生“闹”也要讲究策略,咱们不能一味的取悦学生而有损自己的人格。
我从中除能够多了解学生之外,还能够学到一些书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会感觉自己愈来愈年青。
教师要擅长发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
在课堂上我象一名寻宝的老者一样寻觅学生身上的亮点,哪怕是那么一点点我都要大大的夸奖一翻。
我会说“你真行!”,“你真的很不错!”,“你比我还行!”“你回答的真是太完美了”等等。
为了让学生感到更有新鲜感,我常常跟几个语文教师一路切磋夸奖词。
固然,当我发觉学生有做得不行时我就会以学长的身份显现,找个机遇与他们沟通,从不正面批评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角色的转换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教育领域中,网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
无疑,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决无法回避网络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网络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网络时代教育的特征人类的教育型式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人类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知识型、智能型、创新型。
知识型从诞生之日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则持续到70年代),其特征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推一和至高的目的。
虽然知识型教育为人类文明进化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它那种以“知识就是力量”为价值取向的原始性和局限性,必然导致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无法培养出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新人。
智能型教育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知识爆炸”时期的到来而逐渐兴起的,教育的重心由知识的传授为主转移到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主,告别了知识累积式的消极被动的教育形态。
教育发展到了今天,人们进入了加速更替的开放时代,凭借人类已有的文明之总和,再也无法从容应对未来之冲击,许许多多的人越来越感到无法适应新事物、新变化。
因此,人类不但要与过去的时代告别,而且在网络时代还要扮演新的角色,即从消极接受的被奴役者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从适应未来、复制未来的智者变为驾驭未来的先导者,为此,教育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一)教育观念现代化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网络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
信息可以便捷地获得和使用,社会发展也进入了空前的加速期。
因此,对于教育,必须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传统的教育观念,把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指教育应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以带动社会求新求变。
若忽视了这一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将失去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而加强教育对未来的导向功能,则将会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育必须要现代化,具有未来意识,这是网络时代赋予教育的新的使命。
网络社会飞速发展,不但不允许我们留恋“过去”,而且也不允许我们留恋“现在”,“现在”的东西马上就要变成“过去”,留恋“现在”,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面向“过去”。
我们惟有选择“未来”,面向未来,才能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二)教育内容信息化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
网络社会可以说是人类的信息共同体,它所实现的是信息的共享,并且在网络社会中,信息资源超时空的传递交流,消除了跨地域沟通的时滞,使处于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在同一时刻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师生也不例外。
因此,网络时代的教育内容具有信息化的特征。
网络时代,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动态的教材,并且通过互联网,使教育内容信息化。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
但有一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信息不同于知识,信息之于知识犹如声音之于音乐,需要加工才能成为知识。
知识是对信息有意识、有目的地应用与归类,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把信息加工成真正的知识,赋予其实际的意义。
(三)学习方式自主化无法设想一个置身于信息海洋之中却对之束手无策的人,能够在网络时代大展身手;同时也无法想像网络时代的个体,能够依靠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有效地实现自我的发展。
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同时也加快了知识与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与范围,个体的发展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个体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而并非他固有的知识水平。
网络时代的学习,应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一种基于信息的学习,一种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学习,一种建立在网络之上的学习。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现实的必然的选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由“要我学”切实转变为“我要学”。
学习方式自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在网络时代获得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
(四)师生交往平等化网络时代是一个普遍交往、平等交往的时代。
网络时代使以往的交往模式发生了深刻、根本的变化,世界性的普遍交往已成为一种现实,交往方式也由单向度向交互式转变。
网络时代的师生交往也将日益平等化、普遍化。
在师生教学交往中,教师应从传统教学的传道、授业即信息直接提供者的位置上退下来,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均应能充分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丰富性,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个性投入教育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交流、对话、感染成为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方式。
交往权威趋于模糊或消退,交往关系更趋平等、宽容与和谐,教师不再是至高的权威,而是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奇特效果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普遍交往的关系。
二、教师角色的重塑与转换网络时代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具有了新的特征,这一切呼唤着教师角色更深层次上的重塑与转换。
面临网络时代的挑战,教师一般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是保守的选择,即坚持自己原有的角色,排斥角色更新,表现为对新的信息技术的恐惧与不安,怯于去接近网络、掌握网络,而是避而远之。
这些人往往过于崇尚或迷恋书本知识,只是与他们同类的人来往,疏离外部新世界,遮蔽现实中的摩擦与冲突,固守旧有的“师道尊严”,面对变化束手无策。
第二种是激进的选择,即放弃自己原有的角色,向新角色投降,对新的信息技术盲目崇拜,对新事物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
持这种观念的人,往往是由激进的性格决定的,乐于接受新事物,勇于接受挑战,但这样往往会造成教师角色体系的全盘崩溃。
第三种选择则是辩证选择,既不放弃自己的原有角色,也不固守不变,对信息技术既不盲目崇拜,也不盲目排斥,而是向网络中的权威挑战,不断整合新的角色以重构教师角色体系。
很显然,第三种观点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它给教师角色以新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向国际教育局提供的报告中,指出了教师角色转换的一般趋势。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地承担组织教学的任务。
第二,教师应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组织学生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的新的知识资源。
第三,教师应注重学习的个性化,改进师生关系。
第四,实现教师间更为广泛的合作,改进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第五,教师应更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第六,教师应更密切地与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合作,更经常地参与社区生活。
第七,教师应更广泛地参加校内服务和课外活动。
第八,教师应削弱加之于孩子们身上——特别是大龄孩子及家长身上的传统权威。
这个报告仅对教师角色转换作了笼统的概括,但对于面临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教师角色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
网络时代,教师的社会地位、身份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全新变化,教师在网络社会中应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
教师角色转换,意味着教师的真正功能将更加凸显,教师原有的不适应网络时代的角色将不断地被解构,被消除,被更换,而整合为新的角色,即将由知识学习指导者、文化知识传授者、课程教材执行者、教育教学管理者逐渐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知识体系建构者、课程教学研究者、人际关系艺术家。
(一)知识学习指导者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习之于生活,不再仅仅是一个先行准备的阶段,而是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乃至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了学生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
学习的目标,也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为了掌握各种技能,培养发展包括生存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关心。
因此,教师应不仅仅扮演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而应努力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与学生一道,共创美好的未来。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未来教育,了解未来社会。
要根据对未来时代发展前景的预测,使学生不仅能够科学地预见未来,适应未来,而且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去大胆地构想未来,创造未来。
其次,教师要具有面向未来的意识。
所谓面向未来的意识,就是广大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活动同未来联系起来,并具有努力为未来去工作的意识。
这种意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时间倾向性。
所谓时间倾向性,主要包括对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间向度的认识态度。
教师应从面向过去、现在转向面向未来,“未来不仅要渗透到他的骨髓里,而且还要铭刻在他高瞻远瞩,富有想象力的头脑和见多识广的胸怀里”。
(2)变化意识。
众所周知,教师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未来是变化的,教师要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必须具有变化的意识,理解并适应网络时代的变化及变化的要求,进而根据这种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3)超前意识。
如果说在教师面向未来的意识中,时间的倾向性是表示教师对时间向度的认识态度的转变,变化意识表明了他们的适应性的话,那么超前意识就表明了他们的主动性。
超前意识在教师面向未来的意识中具有核心地位,超前意识是形成人的主动行为的基础。
再次,教师要具备创造未来的能力。
这包括预见能力和拓展能力。
(1)预见能力。
教师成为未来生活设计者,最为重要的是应具备预见能力,对未来社会进行预测,在事件刚刚出现某种趋向的时候,就能预见到它的未来发展。
人类所面临的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昨日之是今日之非,今日之是明日之非,有时甚至是瞬息万变,并且这种变化的复杂性也增强了。
尽管人们试图认识未来,尽管未来也是可以认识的,但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是极其复杂的,它是多种因素影响、作用的结果,不是人们简单地设计个什么模型和系统概括得了的。
不但一个社会的未来是复杂的,社会中的每个具体的人也都面临着一个把握不定的未来。
作为在知识、经验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学生的教师应具有预见能力,帮助学生去尽可能地预见不确定的未来。
(2)拓展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教师要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具备拓展自己的能力。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首先应成为自己未来生活的设计者,才能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
(二)文化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体系建构者教师应从文化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束缚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去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不再是“先学先知”之师和信息的权威拥有者甚至惟一的传播者。
网络四通八达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这就使教师的“讲”必定大为减少,而突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