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导学案含问题详解
《逍遥游》导学案
A.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而控于地而已矣
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风之积也不厚”的“也”用法相同的是()
A.去以六月息者也
B.其负大翼也无力
C.陈胜者,阳城人也
D.是何言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相”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达标检测】1.选出下列“之”字的解释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B.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C.汤之问棘也是已D.之二虫又何知
2.选出下列“以”字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A.去以六月息者也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以五百岁为春D。以勇气闻于诸侯
3.下列“其”字不作代词的两项是()
(6)则风斯在下矣斯:(7)莫之夭阏者莫:
(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9)之二虫又何知之:
(10)众人匹之匹:(11)而后乃今培风培:
(12)彼且奚适奚:(13)乃今将图南图:
(14)适莽苍者适:(15)三餐而反反:
(16)置杯焉则胶胶:(17)绝云气绝:
(18)乘天地之正乘:(19)此亦飞之至也至:
彼其于世()
②不知其几千里也()
③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而:①化而为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怒而飞、夫列子御风而行()
③水浅而舟大也、而彼且奚适也()
④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⑤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⑥而御六气之辩( )
⑦而征一国者( )
之: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之积也不厚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本文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2. 了解庄子散文想像奇特、富于浪漫色彩的艺术特色;3. 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客观评价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思想;4.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体会庄子对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
学习难点:理解庄子“逍遥游” 的思想内涵。
【知识链接】1.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
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2.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中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来说明道理。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3. 写作背景: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一方面腐败的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4.《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空,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的思想,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
预习任务】1)自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查工具书,注音,移注;2)认真阅读《导学案》“知识链接”部分,了解有关知识。
《逍遥游》导学案答案
《逍遥游》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3.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4.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1.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2.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3课时【知识链接】一. 庄子及其作品介绍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所持思想极为复杂,涉览当时各家学说,独与儒、墨针锋相对,而以老子之言为指归,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
把老子的“道”,解释为脱离一切事物的神秘的精神。
否定人的认识能力和是非的客观标准的存在,在无是非、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缥缈的境界中逍遥漫游,从而倒向了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
但他愤世嫉俗,鄙薄富贵利禄,拒绝同统治者合作的精神,在反礼教、反封建统治的斗争中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
《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
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逍遥游导学案带答案
《逍遥游》学案学生版带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重点、难点】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课前自主预习案】一、【知识链接】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字子休,宋国人。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1、给加点字注音。
北冥.()鲲鹏..()()抟.()扶摇而上坳.堂()迁徙.()夭阏.()蜩.()学鸠.()决.()起而飞抢榆枋...()()()舂.()粮恶.()乎待哉小知.()蟪蛄..()( )大椿.()斥鴳.()蓬蒿.()沮.()丧泠.然()未数数.然()晦朔.()翱.()翔穷发.()之北知.()效一官奚.()2、解释下列实词的意思。
①怒而飞怒:②齐谐者,志怪者也志:③我决起而飞决起:④抢榆枋抢:⑤控于地而已矣控:⑥适千里者适:⑦朝菌不知晦朔晦/朔:⑧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加劝:⑨未数数然也数数然:3、写出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①北冥有鱼②三餐而反③小知不及大知④此小大之辩也⑤而御六气之辩⑥而征一国者⑦旬有五日而后反4、写出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①而后乃今将图南.②不过数仞而下.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④彼于致.福者5、写出下列句式特点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逍遥游》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逍遥游》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王兴业【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将课下注释标记到原文中,标记勾画重点实、虚词以及疑难句子。
2.自主阅读“助读资料包”勾画出重要信息,并补充到课本上。
3.研读本学案。
(牢记:先读完规定内容,再做本预习案。
)4.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小组长在上课之前必须组织大家相互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与大家一起对课文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5.重点掌握的知识有文学常识、文言知识,运用的学习方法是“知人论世”“披文入情”“诵读”。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重点积累“置”“志”“名”“息”“其”等词语的含义。
2.通过质疑、讨论明白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了解庄子与《庄子》,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预习案第一步:自主阅读并翻译全文,遇到不了解的字词可以运用实词推断的方法进行推断,并用铅笔标注,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
第二步:精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结合“资料包”和课下注释正音、释义。
要求落实到字、词、句上,并用红笔对第一遍理解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第三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走进作家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世称“ ”。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
【自主学习•疏理基础】1.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将重点的字音、字形在教材上圈点出来,保证默写的正确性)2.在完成第二遍阅读后,自主完成下列问题:①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并注意其字形:北冥()鲲鹏()抟()迁徙()坳堂()草芥()夭阏()蓬蒿()蜩蝉()舂粮()蟪蛄()大椿()斥鴳()泠然()万仞()②自主完成《世纪金榜•课时讲练通》“本文自主预习”内容。
《逍遥游》导学案(共三课时).doc
《逍遥游》导学案(共三课时)《逍遥游》导学案(共三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写作思路、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了解庄子的哲学观点,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
【学习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学习难点】1、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2、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了解庄子及其作品和道家思想;2、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落实相关基础字词。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二、《庄子》《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著,外篇、杂篇为庄子后学著。
庄子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擅长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明道理,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鲍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三、庄子思想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按弃一切文化知识。
四、写作背景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
《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
《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导学目标:通过学习《逍遥游》这首古文诗,使学生了解到诗词中蕴含的哲理,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导入,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或展示有关《逍遥游》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导入课文(10分钟)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逍遥游》,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可以给学生分发打印版的课文,以便于学生跟读。
三、课文解读(15分钟)1. 分析诗的结构和形式。
《逍遥游》是七言绝句诗,每句七个字,每两句构成一组对仗的句子。
让学生体会这种韵律的美感。
2. 解读诗歌的意义。
课文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出现了地名“黄河”,请学生推测诗歌的发生地可能是在中国。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远上白云间”中的“远上”、“白云间”的意象描写。
3. 分析诗歌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如何理解诗中的“逍遥”二字。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
四、探究诗的意境(20分钟)1. 阅读《逍遥游》后,诗中的建筑物有哪些,如何体现了逍遥的意境。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雁门”、“白草如雪”等景物描写,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其他方式展示他们对这些景物的理解。
2. 通过分析诗中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感受逍遥的意境并体验其中的情感。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逍遥所带来的心情,并与同学分享。
五、创作《逍遥游》的续写(25分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逍遥游》的续写,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主人公的旅程或者表达对逍遥生活的向往。
鼓励学生在续写过程中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六、展示与点评(15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续写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互相点评。
鼓励学生对于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彼此的学习进步。
七、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表达对《逍遥游》的理解和个人感悟,并展望未来的学习计划。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解读《逍遥游》这首古文诗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并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逍遥游》导学案共3课时.doc
第四单元第-•课《逍遥游》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实词、虚词用法2、了解本课的文学常识【预习导航】1、解题:“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rti 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2、庄子和《庄子》简介: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吋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先秦诸子中能白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
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一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看后世。
“我宁可游戏污渎Z屮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鞫,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待点。
《庄子》一书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拣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來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鲍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3、背景介绍: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一方面“窃钩考诛, 窃国者为诸侯”(《肤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小组讨论,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小组讨论,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5、小组合作,庄子追求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学习重点与难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知识链接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
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
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
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
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
《逍遥游》导学案(共三课时)
《逍遥游》导学案(共三课时)【学习目标】.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写作思路、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了解庄子的哲学观点,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
【学习重点】、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学习难点】、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2、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庄子及其作品和道家思想;2、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落实相关基础字词。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二、《庄子》《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著,外篇、杂篇为庄子后学著。
庄子想像奇幻,构思巧妙,擅长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明道理,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三、庄子思想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四、写作背景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逍遥游》导学案,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一起来分享下吧。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万物”到底待“什么”;写“万物皆有所待”有什么作用;难点:篇首写鲲鹏现世,极言其大,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目标:1、了解文章背景和庄子2、疏通文意,学习第一段过程:一、导入人类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却给宇宙带来了无穷的意义。
浩渺的宇宙和深邃的心灵,是古今中外的思想者探索和审美的世界……(引导学生对专题的关注,使学习课文不成为孤立的学习)。
古代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以经世之才,却屡遭打击,可是他们非但没有消沉,反而变得日益豁达。
比如苏轼。
那么,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要讲的庄子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之一。
二、检查预习1.你对庄子及其创作有哪些了解呢?(适当补充背景知识)2.课文论证了庄子什么样的观点呢?3.你对“逍遥游”的含义怎样理解的呢?(“逍遥”,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
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三、朗读课文,粗通文意。
1、听录音,注意字音与节奏。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正句。
鲲(kūn) 抟(tuán) 坳(ào ) 蜩(tiáo) 决(xuè)起而飞抢(qiāng) 小知(zhì) 斥鴳(yàn) 数数(shuò)然泠(líng)然、3、疏通、积累通假字:冥——溟反——返知——智已——矣辩——辨而——耐有——又重点实词(单音词):怒而飞志怪抟扶摇六月息负大舟覆杯培风决起枪榆枋控于地适千里小年知其修绝云气斯已矣天地之正重点实词(双音词及短语)海运扶摇野马坳堂夭阏莽苍果然泠然数数然羊角重点生字抟坳蜩舂蟪蛄斥鴳四、整体感知《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
《逍遥游》导学案共3课时分析
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第四单元第一课《逍遥游》导学案制作人岳建华审核人高二语文组使用时间 2016年 10月15 日【学习目标】1、了解本课的文学常识2、学习本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3、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重点难点】1、文章的思路。
2、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庄子寓言的特色。
3、积累文言词句。
第一课时【预习导航】1、解题:“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2、庄子和《庄子》简介: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
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一书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3、背景介绍: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逍遥游》导学案答案
《逍遥游》导学案答案一、请谈谈你对“逍遥游”的理解。
参考: 就是无所羁绊, 无所依靠, 无所凭借, 悠游自得的意思三、诵读文本, 疏通文意(一)朗读课文第一段, 翻译重点词句, 疏通文意。
1.通假释义北冥有鱼(溟)适莽苍者, 三餐而反(返)2.区分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别。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奋发/发怒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雾气/马适莽苍者, 三餐而反, 腹犹果然。
很饱的样子/事实不出所料3.阅读并探讨:(1)鲲鹏蜩与学鸠尘埃大舟适苍莽者适百里者;特点: 活动时都需要凭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事物、目标无论大小, 实现目标, 都有外在条件的限制, 有所依凭, 不能随心所欲, 总是心役于形, 是不自由的, 是不逍遥的。
(3)万物皆有所待(二)朗读课文第二段, 翻译重点词句, 疏通文意。
1.通假释义小知不及大知(智)此小大之辩也(辨)2.区分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小年不及大年寿命长短/节日3.词类活用而后乃今将图南(名字做动词往南飞)4.问题探究:(1)例举的事物: 朝菌、蟪蛄、冥灵、彭祖、与鲲鹏相较的斥鴳(2)暗示人们要抛弃小志图大志, 追求人生更高远的境界, 才能真正达到“逍遥游”(三)朗读第三段, 翻译重点词句, 疏通文意。
1.通假释义而征一国者(耐)旬有五日而后反(又)御六气之辩(辨)2.区分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一般人/很多人, 大家彼其于世, 未数数然也。
虽然, 犹有未树也。
虽然这样/转折连词3.问题探究(1)他们同样也尚未真正逍遥。
(2)应是一种心灵上的绝对自由, 并非外在的表象。
“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四、归纳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1.借用寓言说理。
庄子的作品中, 运用寓言数量之多是惊人的。
人教版必修五第 6 课 《逍遥游》导学案(附答案)
第 6 课《逍遥游》1.掌握本文文言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意。
3.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体会《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
4.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并辩证地看待庄子思想。
金句银段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庄子·逍遥游》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庄子·逍遥游》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木》8.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9.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庄子·秋水》10.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庄子·大宗师》写作金库1.庄子作为继老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在为阐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道的运行规律而努力。
在道家看来,道是万物变化的总原理,是宇宙变化的法则。
掌握道的动行规律,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变化规律,这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适用角度:(1)顺应自然;(2)遵从规律;(3)按客观规律办事。
2.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他垂钓于濮水,楚王以相印相许,他不为所动,毅然拒绝。
惠施当了梁国宰相,害怕庄子抢他的相位,要搜捕庄子。
庄子知道后主动会见惠施,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向,说自己是非梧桐不栖的凤凰,绝不像惠施那样如鹞鹰得到一只臭老鼠还怕丢掉。
适用角度:(1)诗意地生活;(2)人要淡泊名利;(3)不要为名利所累。
3.《逍遥游》中的大鹏作为寓言中的主人公,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
逍遥游(教师)
图式逻辑教学导学案之逍遥游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理解逍遥一词的本义和在文中的意思及庄子寓言的运用2、内容目标:初步懂得庄子逍遥游的含义3、结构目标:领会此文先否定后肯定的材料安排和分—总的结构方式重点:1、积累描写逍遥的词及句子及寓言的运用2、初步了解本文的意思难点:领会庄子逍遥的含义及对我们生活的启示第一时段语言图式的回忆与丰富自学案1、通读全课文,认真看课文注解并解释下面的字词:怒志培夭阏决枪控适修绝效比征劝至人神人圣人2、你常用哪些词来形容一个逍遥的人?逍遥:(形)没有什么约束,悠游自得的样子。
近义词:清闲闲适自在安闲悠闲落拓反义词:拘束活泼尽情随意随便端严潇洒落拓3、找出课文中描写逍遥的词语?交流案1、逍遥游是什么结构偏正前偏后正2、这种结构告诉我们,作者应该重点写什么,中心又应该是什么?重点是逍遥中心是游小结案词语的结构对我们理解文章有哪些帮助。
练习案做《导航》中与课文相对应的练习第二时段内容图式的激活与运用自学案1、根据课题的语法结构推测文章应.写哪些内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恶乎待哉?3、庄子认为什么样才是真正的逍遥。
交流案4、分组展示各组对文章内容的推测。
5、讨论各组推测的内容并发表意见。
6、根据各组的展示和讨论的意见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小结案7、庄子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寓言先否定哪些不是逍遥------肯定什么才是逍遥练习案第三时段结构图式的梳理与比较自学案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篇哲理散文。
这种散文的一般结构特征是什么样的。
先写一事或一物等-----归纳出哲理2、找出本文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思考原因交流案3、各组展示自学案中的“2”的内容详写:关于鲲与鹏的寓言。
略写:蜩与学鸠斥鷃原因:鲲与鹏不能逍遥对于一般人来说,难于理解。
而小与不知,小年等,不能逍遥则相对好理解。
4、简述最后一段与前几段的关系。
并说明这样安排的原因。
分---总反---正先从几个方面谈不能逍遥的表现,最后联系社会实际,归纳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这样在具体感知后,让我们有形象的认识,然后,再得出抽象的道理,易于理解。
《逍遥游》导学案(附答案)
《逍遥游》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2.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3.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课前预习一、默写: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_________ 。
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
2.适莽苍者,______,________ ;适百里者,_______;适千里者,_______ 。
二.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ínɡ)ﻩ鲲鹏(kūn)抟扶摇(chuán)ﻩ坳堂(āo)B.夭阏(è)蜩鸠(tiáo)决起(jué)ﻩ榆枋(fānɡ)C.舂粮(chōnɡ)ﻩﻩ朝菌(cháo)蟪蛄(huì)ﻩ大椿(chūn)D.斥鴳(yàn)ﻩ蓬蒿(hāo)泠然(línɡ)ﻩ数数然(shuó)答案:D 解析:A.抟扶摇tuán;B.决起xuè;C.朝菌zhāo。
课中导学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小知不及大知。
③奚以知其然也?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②绝云气,负青天。
③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④不负众望。
C.①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②举头望明月。
③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④不胜枚举。
D.①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②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③无所适从。
④适得其反。
C(①举:全;②举:抬起;③举:考上;④举:举例)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功,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④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答案:C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 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逍遥游导学案含问题详解
6 逍遥游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
【自主学习】预习任务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相关知识。
知识链接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
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基础测练一,注音:鲲()抟()坳()蜩()决()起而飞抢()小知()斥鴳()数数()然泠()然二、重点词语怒:怒而飞:斯:风斯在下矣:夭阏:莫之天阏:枪:枪榆枋而止:控:控于地而已矣:效:知效一官:比:行比一乡:正:乘天地之正:恶:恶乎待哉:三,通假字:北冥有鱼小知不及大知此小大之辩也而征一国旬有五日而后反御六气之辩【课堂学习】一、古今异义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野马也,尘埃也腹犹果然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二、活用而后乃今将图南彼于致福者三、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理会思想特点。
【自主学习】预习任务梳理文章结构,体会思想感情知识链接《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
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
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
基础测练1.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北冥(míng)鲲鹏(kūn)抟扶摇(chuán)坳堂(āo)B. 夭阏(è)蜩鸠(tiáo)决起(ju é)榆枋(fāng)C. 舂粮(chōng)朝菌(cháo)蟪蛄(huì)大椿(ch ūn)D. 斥鴳(yàn)蓬蒿(hāo)泠然(líng)数数然(shuó)2.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 《齐谐》者,志怪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逍遥游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
【自主学习】预习任务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相关知识。
知识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
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基础测练一,注音:鲲()抟()坳()蜩()决()起而飞抢()小知()斥鴳()数数()然泠()然二、重点词语怒:怒而飞:斯:风斯在下矣:夭阏:莫之天阏:枪:枪榆枋而止:控:控于地而已矣:效:知效一官:比:行比一乡:正:乘天地之正:恶:恶乎待哉:三,通假字:北冥有鱼小知不及大知此小大之辩也而征一国旬有五日而后反御六气之辩【课堂学习】一、古今异义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野马也,尘埃也腹犹果然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二、活用而后乃今将图南彼于致福者三、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理会思想特点。
【自主学习】预习任务梳理文章结构,体会思想感情知识《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
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
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
基础测练1.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北冥(míng)鲲鹏(kūn)抟扶摇(chuán)坳堂(āo)B. 夭阏(è)蜩鸠(tiáo)决起(jué)榆枋(fāng)C. 舂粮(chōng)朝菌(cháo)蟪蛄(huì)大椿(chūn)D. 斥鴳(yàn)蓬蒿(hāo)泠然(líng)数数然(shuó)2.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 《齐谐》者,志怪者也。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 此小大之辩也。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C. 旬有五日而后反。
小知不及大知。
D. 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
3. 与“《齐谐》者,志怪者也。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莫之夭阏者。
B.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 野马也,尘埃也。
4. 下列“其”字不作代词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B.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C.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 奚以不知其然也。
5. 选出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 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6.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A.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有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流动的雾气,飞扬着的尘埃,都是被生物的气息吹拂在空中飘荡着。
B. 之二虫又何知?译:鸣蝉和学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C. 此小大之辩也。
译: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D.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
7. 选出对“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理解正确的一项()A. 彭祖虽活了八百岁,但与冥灵、大椿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显得可悲。
B. 是说世人只与彭祖相比,却不知道有比彭祖更高寿的冥灵、大椿,显得可悲。
C. 世人与活了八百岁的彭祖相比,感到可悲。
D. 是说彭祖与大椿比,感到可悲,世人与彭祖比,又感到可悲。
【课堂学习】1、阅读第一段完成以下探究:(1) 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2) 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2、阅读第二段完成以下探究:(1)这一段可分几层?分别阐述了什么?(2)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3)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3,阅读第三段完成以下探究:(1)这一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2)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3)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第一课时:基础检查一,鲲(kūn)抟(tuán)坳(ào)蜩(tiáo)决(xuè)起而飞抢(qiāng)小知(zhì)斥鴳(yàn)数数(shuò)然泠(líng)然二,怒:奋发例讲解:怒而飞(振翅奋飞)斯:则,就例讲解:风斯在下矣(风就在下面了)夭阏:阻塞例讲解:莫之天阏(没有阻碍)枪:触、碰例讲解:枪榆枋而止(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控:投,落下例讲解:控于地而已矣(落在地上罢了)效:显才能例讲解:知效一官(才能胜任一官之职)比:合例讲解:行比一乡(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正:本所应有例讲解:乘天地之正(顺应天地万物之性)恶wū:何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三,冥,通溟例讲解:北冥有鱼培,通凭例讲解:而后乃今培风知,通智例讲解:小知不及大知辩,通辨例讲解:此小大之辩也而,通耐例讲解:而征一国有,通又;反,通返例讲解;旬有五日而后反辩,通变例讲解:御六气之辩课堂学习古今异义海运:海波动荡例讲解: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例讲解:南冥者,天池也野马:游动的雾气例讲解:野马也,尘埃也果然:饱的样子例讲解:腹犹果然众人:一般人例讲解: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羊角:旋风例讲解: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词类活用1. 名词用如动词例讲解: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2. 使动用法例讲解: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固定句式1. 其……邪?其……邪?(选择句)例讲解: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 奚以……为,(表反问,哪用……呢)例讲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 恶乎……哉(表疑问)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第二课时基础测练1. 解析:A. 抟扶摇tuán;B. 决起xuè;C. 朝菌zhāo。
答案:D2. 解析:B。
“辩”通“辨”,分辨;A. “志”通“记”,记录;“反”通“返”,返回;C. “有”通“又”;“知”通“智”,智慧;D. “辩”通“变”,变化;“而”通“耐”,才能。
答案:B3. 解析:D项与题干均为“判断句”。
A. 宾语前置;B. 状语后置;C. 定语后置句。
答案:D4. 解析:B. 副词,表反问语气。
答案:B5. 解析:A. 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纯正的颜色;C. 古义:不求名声;今义:没有名声;D. 古义: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
答案:B6. 解析:D。
“不及”应为“不了解”。
答案:D7. B课堂学习1、(1)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2) 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3)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2(1)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在庄子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的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
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容相照应,并归结前文所述种种现象,点明为“小大之辩”。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3)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
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
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
3(1).这一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但只不过是斥鴳之类)宋荣子、列子(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未树”“犹有所待”)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
)(3).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绝对的精神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