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转氨酶吸光度浓度对照表
《生物化学试验》实验五:改良Mohun法测定谷-丙转氨酶活性
临床意义
用本法测定血ALT正常值为40 U/ml以下
肝细胞中含ALT最丰富,因此当肝脏疾病致肝细胞 受损伤时,ALT即大量释放入血液,致使血清中ALT 活性增高。 测定ALT是检查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显著增高见于各种急性肝炎及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 中等程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肌梗塞, 轻度增高则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等疾病。
glutamate pyruvate
在520nm波长测定其光密度,与经同样处理标准
丙酮酸溶液比较,即可计算谷-丙转氨酶的活性。
pyruvate
2, 4-dinitrate phenylhydrazine
(brown) pyruvate dinitrate
phenylhydrazone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单位定义:每毫升血清在pH值7.4,
复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1) 开机,调波长,预热15-20分钟 (2)将待比色溶液倒入比色杯 • 高度2/3 - 4/5比色杯 • 手握毛面,注意光面整洁 • 依次放入样品室(空白管放第一槽,毛面朝向操作者)
(3)测定
T档 拉杆0档
调T100% : 空白管
T档 拉杆1档
调T 0%, 转为A档 A=1.-----
1 、保温温度和时间要精确, 即谷丙转氨酶发挥催化作用环境
2 、概念:酶活性单位
3、 微量移液器的使用 P4
(1) 套吸头 (2) 吸取溶液: 按到第一档,垂直进入液面(0.5cm)
缓慢松开控制按钮,使之慢慢回到初始位置。 (3)移入试管中:吸头贴壁并有一定角度,将溶液全部吹出。
吸头弃于烧杯中,微量移液器放回盒内。
1.0
0.5
-
-
-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是一种重要的肝脏酶,其测定可以用于评估肝功能和诊断肝脏疾病。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血清中ALT的活性,探究其在肝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ALT检测试剂盒、标准品、血清标本、比色皿、移液管等。
2. 实验方法:a. 样本处理,将采集的血清标本离心,取上清液置于4℃保存。
b. 实验操作,按照ALT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制备标准曲线和待测样本的反应体系。
c. 光度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标准品和待测样本的吸光度值。
d. 计算ALT活性,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本中ALT的活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不同浓度的ALT标准曲线,吸光度与ALT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
待测样本的吸光度值为X,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得到其ALT活性为Y。
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验组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受到了肝脏损伤。
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测定血清中ALT的活性,成功评估了肝功能并诊断了肝脏疾病。
实验结果表明,ALT活性的升高与肝脏损伤密切相关,可作为肝功能评估和肝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中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结果误差。
2.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害化学品和受伤。
3. 实验结果需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论。
实验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ALT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寻找更为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结语。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方法和应用,为肝功能评估和肝脏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希望本实验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验六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进入实验室要注意的问题安全第一,在实验室中使用挥发性试剂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免发生中毒事件;不得在实验室中随意使用明火,因为实验室中有许多易燃易爆药品,使用明火可能引起火灾或引发爆炸事件;不得在实验室吃东西,实验结束后也应将手洗净再吃东西。
在实验室中不得嬉戏打闹,更不得用实验药品互相开玩笑。
实验中使用药品应尽量节约,不得浪费药品,未使用完的药品因倒人废液缸或指定的容器中,切不可倒入原试剂瓶以免污染试剂。
实验完成之前不能离开实验室,如有特殊原因要离开需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才能离开。
每个实验台内的各种仪器的摆放顺序要牢记,离开实验室前要将仪器按顺序摆放好。
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一.实验目的了解转氨酶的性质及临床意义,并掌握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在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中,联合脱氨基为大多数氨基酸的主要代谢方式,通过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的作用偶联而完成。
本实验以丙氨酸和ā-酮戊二酸作为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的底物,利用内源性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在一定条件及时间作用后来测定所生成的丙酮酸的含量来确定其酶的活力。
丙酮酸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条件溶液中呈棕色,基吸收光谱的峰为439-530nm,可用于测定丙酮酸的含量。
ā--酮戊二酸与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相应的苯腙,但后者在碱性溶液中的吸收光谱与丙酮酸二硝基苯肼稍有差别,在520nm波长处ā--酮戊二酸二硝基苯腙的吸光度远比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为低,因此在520nm处吸光度增加的程度与反应体系中的丙酮酸和ā--酮戊二酸的摩尔比基本上呈线性关系。
故可籍此可测定谷丙转氨酶的活力。
三、实验器材容量瓶100ml 4个500ml 2个;电子天平;玻璃棒;研钵;试管5支;试管架;移液管0.5ml 2支;1ml 2支;5ml 1支;滴管1支;分光光度计,比色皿4个;四.实验试剂1标准丙酮酸溶液:准确称取纯化的丙酮酸钠62.5mg,溶于100ml 0.05mol/L H2SO4中,现用现配。
ALT和AST测定方法
3.8.2.1小鼠肝、肾、心组织ALT含量测定1实验原理谷丙转氨酶作用于由丙氨酸及α-酮戊二酸组成的基质,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产生一定量的丙酮酸。
在酶反应到规定时间时,加入2,4-二硝基苯肼,在当量浓度的酸性条件下,终止了酶反应。
2,4-二硝基苯肼分别与反应产生的丙酮酸及剩余的基质α-酮戊二酸形成各自对应的2,4-二硝基苯腙。
在碱性条件下,虽然二种苯腙分别显出红棕色,但由于丙酮酸生成的颜色较深,以同等克分子计算,在480-530nm波长范围内其浓度约为α-酮戊二酸生成的颜色的3倍,利用这一差别可以反映出丙酮酸的生成量。
本实验设谷草转氨酶活力为:样品液与ALT 基质液在37℃下反应60min时每生成1μmol丙酮酸所需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U)。
2试剂配制(1)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称取NaH2PO4.2H2O 2.96495g,Na2HPO4.12H2O 29.0142g,溶解于蒸馏水中,定容到1000mL。
(2)20μmol/L丙酮酸钠标准溶液称取22mg丙酮酸钠,溶解于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100mL中。
现配现用。
(3)ALT基质液称取α-酮戊二酸29.2mg,DL-丙氨酸1.78mg(L-丙氨酸0.85mg)溶解于30mL 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中,溶解后校正pH至7.4,再用pH7.4的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置冰箱中保存备用(可保存一周)。
可加入氯仿数滴防腐。
(4)0.02% 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20mg2,4—二硝基苯肼先溶解于10 mL纯盐酸中,电炉加热助溶,待2,4—二硝基苯肼全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过滤后盛于棕色中,置冰箱中保存备用。
(5)1mol/L NaOH溶液:称取4g NaOH溶解于蒸馏水后,定容到100mL。
(6)0.4 mol/L NaOH溶液称取16 g NaOH溶解于蒸馏水后,定容到1000mL。
实验十四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测定与应用
1 实验目的
⑴ 掌握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活力测定的方法。 ⑵ 掌握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值及应用意义。
2 实验原理
➢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尤以肝细胞为最, 整个肝脏内转氨酶含量约为血中含量的100倍。正常时, 只有少量释放入血中,血清中其酶的活性即可明显升高。
➢ 苯腙在碱性溶液中呈现棕色,其吸收光谱的峰为439-530 nm,因此在波长520 nm处吸光度度增加的程度与反应体系 中丙酮酸与α-酮戊二酸的摩尔比基本呈线性关系,故可 藉以测定谷丙转氨酶的活力。
➢ 本法以l ml血清与基质液在37℃,保温30分钟生成丙酮酸 为谷丙转氨酶活性1单位。
求酶活性单位的方法:
①标准品对照法:检品与标准丙酮酸液同样处理呈色,进行 比色,计算出酶活性单位。
②标准曲线法:取含待测物的一系列标准溶液,作标准曲线, 由标准曲线查得活性单位。
3 实验器材与试剂
➢ 器材:试管架,微量进样器,洗耳球,分光光 度计,水浴锅,移液管
➢ 试剂:牛血清,谷丙转氨酶底物,2,4-二硝基 苯肼,氢氧化钠(0.4mol/ L),标准丙酮酸 (500 μg/ml)
底物(ml) NaOH(ml)
0.5
混匀后,37℃水浴准确保温20min
5.0
5.0
5.0
空白管
水0.1ml 0.5 0.5 5.0
混匀后,静置10min,在520nm下比色,读取A、B、S管的吸光度值。 A-BS(A-B)×500
⑵ 计算:
正常参考值: ① 速率法:男性,5-40 U/L;女性,5-35 U/L; ② 赖氏比色法:5-25卡门单位/mL血清。
5 注意事项
⑴ 酶在37℃下与底物作用30min后,以能产生的丙 酮酸为一个活力单位。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血清谷丙转氨酶(AST)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的酶,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过程。
AST的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诊断肝脏疾病。
本实验旨在通过酶促动力学方法测定血清中AST的活性,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血清标本:从健康志愿者采集的血样。
- AST测定试剂盒:包括底物、辅酶、酶标试剂等。
- 酶标仪:用于测定底物的光吸收值。
2. 实验方法:- 步骤一:标定酶标仪将已知浓度的AST酶标溶液分别加入不同的试管中,测定其对应的光吸收值,建立标准曲线。
- 步骤二:制备样本将采集到的血清标本离心,取上清液,稀释至适宜浓度。
- 步骤三:测定AST活性将标定好的试剂和稀释后的血清标本加入试管中,混匀后,放入酶标仪中测定吸光度。
- 步骤四:计算AST活性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各个样本的AST活性。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样本的AST活性数据。
根据标准曲线,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样本的AST活性,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样本之间AST活性的差异。
正常情况下,AST活性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超出该范围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异常或疾病存在。
因此,通过测定AST活性,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人的肝脏健康状况。
其次,我们还可以对不同条件下AST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体重指数的人群的AST活性是否存在差异。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AST在人体内的生理变化和代谢过程。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AST活性与其他临床指标进行关联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AST活性与肝功能指标、炎症指标等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联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血清中AST的活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AST的测定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诊断肝脏疾病。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转氨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氨基转移酶,能催化氨基酸的氨基与酮基酸的酮基互换。
在氨基酸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其中,谷丙转氨酶(ALT)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之一,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内。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如肝炎、心肌梗死等,血清中ALT活力常显著增加,因此在临床诊断上,ALT活力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通过检测ALT催化丙氨酸与酮戊二酸反应生成的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的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的生成量,来计算酶的活力。
三、实验材料1. 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移液器、试管等。
2. 药品与试剂:丙氨酸、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肼、NaOH、标准ALT溶液、血清样本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所有药品与试剂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置,确保实验所需的药品与试剂质量合格。
2. 标准曲线制作:将标准ALT溶液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稀释,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分别取等体积的标准溶液和2,4-二硝基苯肼溶液,混合后加入NaOH,进行显色反应。
在56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以ALT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实验测定:取血清样本,按照实验要求进行稀释,分别加入丙氨酸、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肼和NaOH,进行显色反应。
在56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测定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出血清ALT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制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20~100U。
2. 实验测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血清ALT活力,结果为X U/L。
3. 结果分析:根据血清ALT活力值,判断肝脏功能是否正常。
谷丙转氨酶测定方法
谷丙转氨酶测定方法一、赖式比色法赖氏法并没有自己的酶活为单位定义。
作者以当时卡门氏的速率法为准,测得多份不同ALT活力血清的ALT卡门氏单位。
然后在赖氏比色法条件下,测得各份血清反应显色的吸光收值。
将每份血清的卡门氏单位和对应比色法吸光值在坐标纸上作图。
经过大量实验,对所有实验点以最佳曲线拟合,形成了比色法在某指定比色计上的标准曲线。
坐标横轴为卡门氏单位,纵轴为吸光值,比色法结果和卡门氏速率法结果一致。
继后作者以底物溶液及丙酮酸标准溶液,按照酶反应实际情况配制成不同浓度的丙酮酸标准溶液系列与2.4二硝基苯肼显色,并与速率法的结果比较。
经多年反复实验,最后作者正式报告可通用于各种比色计的结果为ALT28卡门单位的鼍清在比色法条件下产生相当于0.1μmol丙酮酸,ALT57卡门单位的血清产生相当于0.2μmol丙酮酸,ALT97卡门单位? 的血清产生相当于0.3μmol丙酮酸。
这样就使赖氏法标准曲,线上丙酮酸量和对应卡门单位确定下来。
1970年将曲线延伸至150卡门单位。
赖氏法报告的结果与速率法结果一致。
没有条件采用速率法的实验室可以采用此法。
(一)赖氏比色法测定血清ALT1、试剂(1)Imol/L磷酸氢二钠:称取磷酸氢二钠(含两个结晶水)17.6g溶解于水中,并加水至1000ml,冰箱内保存。
(2)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称取磷酸二氢钾13.6g溶解于水中,加水至1000ml,冰箱内保存。
(3) 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将420ml 0.1ml/L磷酸氢二钠溶液和80ml 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匀,置冰箱内保存。
(4)底物缓冲液(DL—丙氨酸200mmol/L,α-酮戊二酸2m—mol/L):精确称取1.79g DL-丙氨酸和29.2mgα-酮戊二酸,先溶于约50ml 0.1mol/L磷酸缓冲液中,用lmol/L氢氧化钠(约0.5m1)调到pH7.4,再加磷酸缓冲液至100ml,置冰箱保存,可稳定两周。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简称ALT)是一种存在于肝脏细胞中的酶,也被称为谷丙转氨酶。
它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对肝脏功能的评估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参与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氨基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ALT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中,只有极少量存在于其他组织中,因此被认为是肝功能的特异性指标。
当肝脏受到损伤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ALT的水平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
临床上常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是指血清中ALT的正常范围。
一般情况下,成年男性的正常值在10-40单位/升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值在7-35单位/升之间。
这些数值是根据大规模人群的统计数据得出的,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肝脏疾病监测的参考标准。
在临床实践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作为肝功能的常规检测项目,用于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
当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的症状时,如黄疸、腹胀、腹痛等,医生通常会首先检测血清中ALT的水平,以了解肝脏是否受到损伤。
其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还可以用于监测肝脏疾病的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定期检测患者的ALT水平,来评估治疗效果和肝脏功能的恢复情况。
除此之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还可以用于评估其他疾病对肝脏的影响。
例如,某些药物、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都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异常,而ALT的水平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肝脏功能的健康状况,还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疗效和评估其他疾病对肝脏的影响。
因此,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的认识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肝功能分级标准表
肝功能分级标准表肝功能分级标准表是根据肝脏损伤程度的不同,将肝功能分为不同的等级,用以评估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肝功能分级标准表——Child-Pugh分级标准:1. 肝功能分级标准表根据以下五个参数来进行评估:- 总胆红素水平(mg/dL或µmol/L)- 血清白蛋白水平(g/dL)- 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腹水(有无、轻微或中重度)- 神经系统症状(偏头痛、嗜睡或昏迷)2. 每个参数根据其数值和症状程度,分别被赋予0-3的分数。
3. 每个分数的具体含义如下:- 总胆红素水平(mg/dL或µmol/L):分数0代表<2,分数1代表2-3,分数2代表3-6,分数3代表>6。
- 血清白蛋白水平(g/dL):分数0代表>3.5,分数1代表2.8-3.5,分数2代表2.3-2.8,分数3代表<2.3。
- 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数0代表<1.7,分数1代表1.7-2.3,分数2代表2.3-3.5,分数3代表>3.5。
- 腹水(有无、轻微或中重度):分数0代表无,分数1代表轻微,分数2代表中度,分数3代表重度。
-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昏睡或昏迷):分数0代表无,分数1代表嗜睡,分数2代表昏睡,分数3代表昏迷。
4. 将各个参数的分数加总,最终得到的分数可以帮助确定病人的肝功能分级:- 分数5-6:A级,表示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
- 分数7-9:B级,表示中度肝功能受损。
- 分数10-15:C级,表示重度肝功能受损。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常用的肝功能分级标准表,具体的评估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和标准进行调整。
临床检测--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临床检测--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临床检测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检测患者的生物样本中的各种生化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展程度。
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简称ALT)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常用于评估患者的肝功能。
ALT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质中的酶,其主要在肝脏中和一部分在心肌、脾脏、肾脏中含量较低。
正常情况下,ALT的活性比较低,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ALT会被释放入血液中,导致血液中ALT活性的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的ALT活性可以间接地了解患者的肝脏功能状况和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有光度法、比色法和酶动力学法等。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光度法进行测定。
这种方法通过测量分析物的吸光度来确定其浓度,从而获得谷丙转氨酶活性的结果。
光度法的测定原理是谷丙转氨酶与特定底物反应生成特定产物,这种产物在特定波长下具有特定的吸光度。
通过测量产物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样本中的谷丙转氨酶活性。
光度法测定谷丙转氨酶活性通常需要使用专用的仪器设备,如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等。
首先,需要准备好标准品和待测样品。
标准品是已知浓度的谷丙转氨酶,其活性单位为每升(U/L)。
待测样品可以是血浆或血清,通常需要先将其离心去除悬浮物,获得清晰的样本。
测定时,将待测样品和标准品分别加入反应试剂中,反应试剂含有特定的底物和辅酶。
然后,在恒定温度下,将反应混合物置于光度计或酶标仪中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一般为30分钟。
反应结束后,测定光度计读取每个反应混合物的吸光度并记录下来。
根据标准品的测定结果,可以建立起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是以标准品浓度为X轴,吸光度为Y轴所绘制的曲线。
然后,利用待测样品的测定结果和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谷丙转氨酶的活性。
在进行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时,需要注意一些技术细节。
首先,样本的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样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避免悬浮物的干扰。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改良赖氏法).
尽管基质液中余下的a-酮戊二酸同样可生成红棕色苯腙硝 醌化合物而影响测定结果,但因其量不多,加之对505nm 的吸光度远不如丙酮酸生成的苯腙硝醌化合物强,尤其用 标准曲线作测定时,所用的酶活性单位通过卡门氏分光光 度速率法矫正,摈弃了赖氏法一些固有弊端,结果比其他 比色法准确。故卫生部临检中心建议国内无条件使用连续 监测法的单位使用赖氏法。1981年全国常规生化检验方法 学术讨论会认为赖氏法测定ALT活性较为合理,全国肝炎 协作会议也建议统一使用改良赖氏法。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 测定(改良赖氏法)
【目的要求】 1.掌握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 2.熟悉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具体操作 方法。 3.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 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在37℃、 pH7.4的条件下,可催化基质(底物)液中 的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
【临床意义】 肝细胞中含ALT最丰富,因此当肝脏疾病致肝细 胞受损伤时,ALT即大量释放入血液,致使血清 中ALT活性增高。测定ALT是检查肝功能的重要 指标之一。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急性肝炎及药 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中等程度增高见于肝癌、 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肌梗塞,轻度增高则见于 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等疾病。骨骼肌损伤、多发 性肌炎亦可引起转氨酶活性升高。 【思考题】 1.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2.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有何注意点?为什么要 避免溶血?
二是比色测定法,如:金氏法(King法)、穆氏法(Mohun 法)和赖 氏法(Reitman-Frankel法)。其原理、试剂、操作步骤及作用温度等完全 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作用时间:King法60min ,Mohun法和 Reiman法 30min。因此它们的单位定义和标准曲线制备也不同。King法单位定义是: 每1ml血清在37℃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 min,生成1μmol丙酮酸称为一个单 位。 Mohun 法单位定义是:每毫升血清在pH=7.4,37℃条件下与底物作 用30 min,每生成2.5微克丙酮酸为1单位。赖氏法没有制定自身的单位定 义,而是以实验数据套用速率法的卡门氏单位作表示的。1个卡门氏单位 的定义是:在温度25℃,pH7.4,波长340nm,光径1cm的条件下,1ml血 清使NADH的吸光度下降0.001的转氨酶活性。可见卡门氏单位不是用物质 的量浓度,而是用物质的吸光度表示酶的活性单位的。若将卡门氏单位的 定义条件代入国际单位计算公式,即得卡门氏单位与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 1卡门氏单位=0.4821 IU/L(25℃),便可将卡门氏单位兑换成国际单位。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3.1.0mmol/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4.0.4mol/L NaOH溶液
• 5.2.0mmol/L丙酮酸标准液
•6.待测标本: 病人血清或质控血清。
【操作步骤】
(1)待测血清的测定
加入物(ml) 血清
基质缓冲液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基质缓冲液
对照管 0.1
2,4-二硝基苯肼 α-酮戊二酸 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
2
0.4mol/LNaOH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腙 卡门单位:1ml血清在25℃,340nm,体 积为3ml,光径为1cm每分钟光密度下 降0.001的酶量。
丙酮酸+谷氨酸 ALT 红棕色 红棕色(三倍)
【实验仪器】
1、主要器具 微量移液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
【实验试剂】
• 1.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 2.基质缓冲液
精确称取D-L-丙氨酸1.79g,α-酮戊二酸 29.2mg,先溶于0.1mol/L磷酸盐缓冲液约50ml中 ,用1mol/L NaOH调pH至7.4,再加磷酸盐缓冲液 至100ml,每升底物缓冲液中可加氯仿防腐,4℃保 存。
0
0.05 0.10 0.15 0.20
基质缓冲液
0.50 0.45
1.0mmol/L 2,4-二硝基苯肼溶 液
0.5
0.5
混匀,37℃保温20min
0.40 0.5
0.35 0.5
0.30 0.5
0.4mol/L NaOH溶液
5.0
5.0
5.0
5.0
5.0
卡门单位
0
28
57
97
谷丙转氨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了解谷丙转氨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学习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谷丙转氨酶(AL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等组织中。
它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在氨基转移过程中相互转化,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
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的ALT含量较低。
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从细胞内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LT活性升高。
因此,血清ALT活性的测定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LT活性,通过观察反应体系中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2,4-DNPH)反应生成的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2,4-DNP-P)的生成量,来计算酶的活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血清样本- 2,4-二硝基苯肼(2,4-DNPH)- α-酮戊二酸- 丙氨酸- 磷酸氢二钠(Na2HPO4)- 磷酸二氢钠(NaH2PO4)- 0.1mol/L氢氧化钠(NaOH)- 0.1mol/L盐酸(HCl)- 标准曲线样品2. 仪器:- 酶标仪- 移液器- 恒温水浴锅- 移液管- 试管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制作:- 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曲线样品,分别加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混匀。
- 将标准曲线样品置于酶标仪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血清ALT活性的测定:- 将血清样本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反应体系中,加入2,4-DNPH和底物,混匀。
- 将反应体系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反应一定时间。
- 反应结束后,加入0.1mol/L氢氧化钠终止反应。
- 将终止后的反应体系置于酶标仪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ALT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作:标准曲线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0.998,表明本实验采用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
2. 血清ALT活性的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本实验测定的血清ALT活性为XX单位/L。
血清谷丙转氨酶实验报告
血清谷丙转氨酶实验报告背景介绍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简称ALT)是一种存在于肝脏中的酶类物质,主要参与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正常情况下,ALT的活性较低,而当肝脏受到损伤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ALT水平也会升高。
因此,检测血清中ALT的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肝脏功能以及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检测血清中ALT的水平,了解被检测个体的肝脏功能状态,提供诊断肝脏疾病的参考依据。
实验材料1.血清样本:被检测个体的血清样本,需通过静脉采血获取。
2.ALT试剂盒:包含必要的试剂和材料,用于检测血清中ALT的水平。
实验步骤1.获取血清样本:用无菌的注射器从被检测个体的静脉中采集足够的血液样本,约5-10毫升即可。
2.处理血清样本: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放置在无菌离心管中,离心约10分钟以分离血清和血细胞。
将分离得到的血清转移至干净的试管中。
3.准备实验室试剂:取出ALT试剂盒,按照说明书中的指引,准备所需的试剂和材料。
4.进行实验操作:根据ALT试剂盒的说明,将一定量的血清样本与试剂盒中的试剂混合,进行反应。
反应时间和条件需根据试剂盒的要求进行。
5.反应结果读取:按照ALT试剂盒说明,使用光度计等设备测量反应体系的吸光度。
吸光度的数值与血清中ALT的浓度成正比。
6.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根据测定结果,比较样本中ALT的浓度与正常范围进行对比。
若ALT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存在肝脏损伤或疾病。
结果与讨论本实验的结果即为测定得到的血清中ALT的浓度。
根据测定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被检测个体的肝脏功能状态。
若ALT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存在肝脏疾病,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ALT浓度的升高不一定说明肝脏疾病,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使用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ALT的水平来评估被检测个体的肝脏功能状态。
ALT浓度的升高可能提示肝脏损伤或疾病,但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和诊断方法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转氨酶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了解转氨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掌握转氨酶活力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转氨酶活力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转氨酶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谷丙转氨酶(ALT)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对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至关重要。
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从细胞内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ALT活性升高,因此ALT检测是临床诊断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采用连续监测法测定ALT活力,通过测定反应体系中NADH的生成量来反映ALT活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仪器:722型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移液器、微量滴定板等。
2. 试剂:ALT测定试剂盒、NADH标准品、2,4-二硝基苯肼、2,4-二硝基苯肼溶液、磷酸盐缓冲液、丙酮酸标准品、丙酮酸溶液等。
3. 样品:血清样品。
四、实验方法1. 标准曲线的制作(1)配制丙酮酸标准溶液:将丙酮酸标准品用磷酸盐缓冲液溶解,配制成0.1 mmol/L的标准溶液。
(2)测定丙酮酸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取丙酮酸标准溶液0.1 mL,加入2 m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混匀,置于37℃水浴锅中反应30 min,取出后加入1 mL碱液,混匀,在54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绘制标准曲线:以丙酮酸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血清ALT活力的测定(1)配制反应体系:取血清样品0.1 mL,加入1 mL磷酸盐缓冲液、0.5 mL NADH溶液、0.2 mL丙酮酸溶液,混匀。
(2)测定血清ALT活力:将反应体系置于37℃水浴锅中反应10 min,取出后加入1 mL碱液,混匀,在54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计算ALT活力: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ALT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作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得出丙酮酸浓度为0.1 mmol/L时,吸光度为0.8。
2. 血清ALT活力的测定(1)正常血清ALT活力:本实验中,正常血清ALT活力为25 U/L。
生化检测方法汇总
一、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赖氏改良法器材:试管及试管架、移液器或吸量管、恒温水浴锅、721型分光光度计、温度计、动物血清试剂:(1)0.1mol/L pH7.4磷酸盐缓冲液:①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称取Na2HPO414.22g或Na2HPO4·2H2O17.8g溶解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 000ml,4℃保存。
②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称KH2PO413.61g溶解dH2O中,稀释至1000ml,4℃保存。
③将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420ml和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80ml混和即为0.1mol/L 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
加氯仿数滴,4℃保存。
(2)标准丙酮酸(含丙酮酸2.0μmol/mL):取标准丙酮酸钠10mg,用上述缓冲液准拟定容为50mL。
此液须当天用当天配。
(3)SGPT底物液(含α-酮戊二酸2μmol/ml及DL-丙氨酸200μmol/ml) : 取α-酮戊二酸29.2mg,DL-丙氨酸7g ,用试剂1溶成100ml,在稀释到刻度前,以1mol /L NaOH调pH 7.4(由于转氨酶在pH7.3以下或7.6以上的环境中酶活性下降),加数滴氯仿防腐。
此液于冰箱保存可使用4天。
(4)GOT底物液(DL–天冬氨酸200mmol/L ,α-酮戊二酸 2mmol/L):称取α- 酮戊二酸29.2mg 和DL-门冬氨酸2.66g置于一小烧杯中,加入1mol/L氢氧化钠20.5ml使溶解,并校正pH 至7.4,然后将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内,用0.1mol/L磷酸盐缓冲液定容至刻度。
放置冰箱内保存。
(5)2.4-二硝基苯肼溶液:取分析纯2,4-二硝基苯肼19.8mg,用1mol/L HCl溶于100ml,置棕色瓶中保存。
(6)0.4mol/L NaOH溶液:称取16g固体NaOH,用蒸馏水溶解,冷却至室温,定容至1000mL,备用。
操作环节:1、标准曲线绘制:取试管18支按下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