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现金分红文献综述_张慧丽
近年来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研究进展综述
理 论 综 述
当代社科视野 21 年第 3 00 期
认 为基 于先 简单 再 生 产后 扩 大 再 生 产 的 基 本 原
理, 税利 分流方 案应先 利润后 税 收 , 而消 除 以初 从
政。 随着社 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 制逐步 确立 , 迫切 需 要 建立 起“ 共财政 ” “ 公 与 国有资本 财政 ” 两种 既 这 相 互对 立又相 互统 一 的财政 统一 体—— “ 重 ( 双 双
元) 结构 财政 ” 。首 先 , 构建 公共财 政框 架 , 我 国 是
次分 配的功 能萎缩换 取再分 配 的功能 放大 的低 效 率的 经济运行 机制 ;所 得税 的税 基应 是企业 消 费 基金 , 而非企业 全部实 现 的利 润 。 在理 论分 析 的基
础上 .他提 出我国利税 分流 改革 应采 取 “ 双累进
两个 既相互 独立 又有 内在联 系的财政 行为 。即为
制” 的模式 . 的改革方 案应 是 “ 新 利税 分 流 、 七税 利
三、 税后还 贷 ” 。这 一时期 , 论界还 有刘 克 崮 、 理 怀
鹏 飞等一批 学者从 不 同角度论 证 了税 利 分流 政策
泛搜 集近年 来有 关文献 资料 的基础上 , 国有资产利 润管理是 否 采取二 元财政模 式 。 对 利税 分流政 策是 否 可行 , 国企分红 的收 支主体 、 比例确 定、 用方向等 问题上 的研 究加 以 系统整 理 , 使 以文献综 述的形 式厘 清
近年 来 学术界在 国企利 润分 配 问题上 的研 究思路和动 态特征 。
关键词 : 国有企 业 利 润分 配 研 究综述
建 立与市 场经济 体制相适 应 的国有 资本 经 营 预算 , 当前我 国财政体 制改 革的一 项重大课 题 。 是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e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上海孙艳就国有企业而言,健康良性的财务资金管理体系能促进企业的平稳运行,在此基础上能够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扩张经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同时,有效的资金管理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整合资源,提高国有企业预防风险的能力,企业在做重大决策时可以参考资金报表情况来进行。
企业 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有三点。
首先,规范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
可以说所有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都和资金流转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企业资金管理的水平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平稳运行和发展的命脉所在。
由此可见,企业正常有序的资金管理是保障企业运转的基础,也是 企业规范管理的表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日常事务管理及员工管理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约束作用。
其次,合理规范的资金管理能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任何企业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不论做任何决定都要考虑企业的资金状况,在了解现有资金状况的基础上对未来资金规模进行规划和预测,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收支平衡,增加资金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国有企业的重大投资项目的利润分配和规模的大小,都和企业资金的真实状况密不可分,因此有效、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信息可以科学合理地将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再其次,国有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能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结合当前企业资金运行的情况,来制定企业往后的新战略目标,这是通过科学的资金管理及计算才能决定的。
不管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投资或者融资,都和资金管理的良好程度相关,尤其是融资时,要根据资金留存率进行测算,其目的就是为了不增加企业的负债率和融资风险。
从这个角度讲,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任何目标都要和资金管理联系起来才能进行,这样即使企业不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也能对资金配置和资金使用率进行最优化利用。
一、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①资金管理不够精细。
资金管理平台出现功能模板的缺陷,弱化资金预算管控而导致的资金信息不完整,是很多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
内部控制_现金持有及经济后果_张会丽
内部控制、现金持有及经济后果*张会丽吴有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10087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100038)【摘要】以我国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系统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于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改善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现金持有价值,即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的现金持有给予了显著更高的定价;其作用机制在于,内部控制质量的完善有助于抑制企业内部对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从而有助于企业更高效地持有相对较多现金以预防未来经营中的不确定性。
本文的研究丰富和拓展了内部控制及现金持有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同时印证了近些年我国监管机构致力于内控体系规范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现金持有价值过度投资现金持有一、引言现金被视为企业的“血液”,从而对企业的健康运营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影响(如Oler and Picconi ,2013)。
同时,由于现金又是一种稀缺和极易被代理人随意使用的资源(Dittmar and Mahrt -Smith ,2007;Fresard and Salva ,2010),企业的现金持有与管理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从实务方面看,近些年来,现金在国内外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均日益升高,据Gao et al.(2013)统计,2011年底,美国上市公司持有现金水平占总资产的比重平均为20.45%。
就国内而言,以本文的研究样本为例,截止2012年底,平均而言我国上市公司持有现金均值为19.8%,中位数为15.9%。
上述数据显示,国内外上市公司中现金持有水平日益攀升,且平均近五分之一的资产以现金形式存在。
企业为何放弃投资机会而选择保持收益率较低的高流动性?已有关注现金持有水平的文献主要从预防性动机、交易性动机、税收动机、代理成本动机等方面对企业保持高流动性的动机进行分析和考察(Bates et al.,2009)。
已有文献表明,在融资约束问题较为典型的新兴市场国家,由于企业面临来自外部众多因素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预防性动机是影响企业高现金持有水平的重要因素。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模式研究
利润分配的理论基础
利润的本质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通过销售产品或 提供服务所得收入,减去其总成本后的余额。
利润分配的原则
利润分配应当遵循公平、效率、稳定和可持续发 展的原则。
利润分配的顺序
在利润分配中,应先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然后 依次提取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和股利。
03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现状分 析
研究展望
• 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 加强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职能发挥,强化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 • 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 提高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 加强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和公开,让公众了解企业利润分配情况。 • 建立健全企业利润分配的公正性评估机制,防止利益输送等不正当行为。 • 调整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和方式 •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国家政策导向,适当调整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 • 探索和创新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方式,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并促进企业发展。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模 式研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理论基础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现状分析 • 优化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 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研究其利润分 配模式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 效益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02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理论基 础
国有企业概述
1 2 3
国有企业的定义
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拥有或控制的,以实现国 家经济战略目标为目的的企业。
国有企业的特点
我国国有企业分红研究
个“ 反周期” 的政 策工具 , 在经济 萧条时期 以社会化企
业的社会 分红来增加 社会 的消费 , 起到 应对经 济衰 退 的
作用。其关于 国有资本收益 向社会分红的理论倾 向于将
国有资本收 益的支 出分 为投 资支 出和消 费支 出, 但是对
这两种支出之 间 的比例分 配缺 乏研 究 。L i n t n e r ( 1 9 5 6 ) 运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 究的方法 , 对 美国上市 公 司分红 情况进行了研究 , 发现 美 国上 市公 司一般都保 持一 个长
期固定 目标 的分红 率。V e r n o n( 1 9 8 4 ) 、 S mi t h和 T r e b i l —
绝大多数 国有企业不再向政府 上缴利润 。 4 。实施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制度 ( 2 0 0 7年至今 ) 。随 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 体制改 革的深 入 , 我国 国有企业 逐步摆脱了困境 , 实现 了大幅 盈利。全 国国有企 业利润
c o c k ( 2 0 0 1 ) 对决定 国企分 红的 因素进行 了研 究, 指 出国
倔所 研宪 考 考2 0 1 3 年第5 3 期( 总第2 5 4 1 期)
我国国有企业分红研究
广西财政厅 张 舒
一
、
国有 企 业 分 红 历史 及 理 论 研 究 现状
绝对量从 1 9 9 4年 的 8 2 9亿 元增加到 2 0 0 7年 的 1 . 7 4万亿 元, 1 3年 间增长 了 2 1 . o 4倍 。2 0 0 7年 , 国务院 出台了《 国 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的意见》, 规定 “ 中央本
会计准则改革及其经济后果文献综述_常悦
周 冬 华 (2011)、 罗 进 辉 和 李 超 (2010)、孙 光 国 与 莫 冬 燕 (2010)、 李 姝 和 黄 雯 (2011)共 同 认 为 :新 资 产 减 值 政策的确在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转 回方面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 为, 但是上市公司却更多转向通过流 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进行 盈余管理。 其中,周冬华(2011)应用描 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对资 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 示: 减值前亏损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 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 减值 前亏损且无法以转回资产减值避免亏 损的公司会计提资产减值, 为下一年 盈利做准备。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 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的扭亏盈余管理 行为, 但能够遏制上市公司的 “大洗 澡” 盈余管理行为。 孙光国与莫冬燕
另有诸多学者研究了其他主要科 目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叶建芳、周 兰、李丹蒙等(2009)主要关注了交易性 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 和 计量 。 实 证结 果 发现 :在 初 始划 分 点, 持有两类金融资产较多的公司倾向于
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以获得更多的选择空间,为盈余管理和 收 益 平 滑 提 供 “蓄 水 池 ”; 在 持 有 期 间 , 盈利情况不好的公司,会利用处置可供 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和平滑收 益;盈利情况好的公司,则倾向于将可 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含有的作为资本公 积的未实现利润留存到以后年度实现。 叶建芳等建议公司编制综合收益表,认 为综合收益表比利润表能更好地反映 企业的经营成果。这为研究管理层动机 与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新会 计准则扩大了合并报表净利润与母公 司报表净利润之间的差异,陆正飞与张 会 丽 (2009) 研 究 了 新 旧 准 则 下 该 差 异 相对于合并报表净利润的增量信息含 量的变化。 实证结果显示:在新会计准 则下, 该差异的决策相关性显著提高, 并能提供合并报表净利润之外的增量 信息含量。 并且,子公司盈余信息的释 放,为投资者的股票定价决策提供了额 外信息。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4400字》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目录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一)理论基础 (1)1.激励机制的定义 (1)2.激励机制的作用 (1)2.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潜力 (1)3.有助于形成稳定的人才机制 (2)(二)文献综述 (2)1.国外文献 (2)2.国内文献 (3)3.文献评论 (5)参考文献 (5)(一)理论基础1.激励机制的定义员工激励机制,又称员工激励计划,是通过一个合理的制度来反映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一,我们可以利用工作激励让员工处于适当的位置,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交换工作,以便使员工的工作新鲜感增加,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第二,参与的激励可以用来创造公司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才能不断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应将物质激励与形象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尽管推广先进模范奖金、商品,宣传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形象激励可以带来持续的、更强大的效果。
2.激励机制的作用1.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员工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
原因一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需要不断回应员工自身的需求,运用各种技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目标的制定,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最终实现目标,第二,“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公司管理层的核心内容,员工积极性调动和增强公司凝聚力的积极性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只有激励机制是有利的,充分发挥人才的效益,并能有效地改善。
因此员工激励机制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此外,激励机制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生产中的创造力,更好地为企业未来发展服务。
2.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潜力激励机制不仅是提高公司员工整体素质的需要,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潜能,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可能性,能够改善企业员工的总体能力。
今天人类社会属于知识经济时代,所有的人以知识为基础。
员工管理人员必须把员工激励机制放在首位,努力实现,创造一个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每个员工都有机会晋升,当然,在员工激励机制的框架内,企业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让员工做好准备对于公司的智慧贡献。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演变反映出各阶段的特征和发展倾向。
总结历史,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探索,计划经济时期产生的国企统收统支制度,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税利分流制。
忖量方今,伴随着国企改革、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战略的深入实施,巩固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在于国企利润上缴比例的合理性、利润分配的必要性、上缴利润的支出方向等方面。
受时代发展的限制,国企标准合理的利润分配形式框架还未完备。
目前,由于国企内部留存利润过多致使国企过度投资,利润上缴比例较低,社会福利短缺等方面是国企存在的关健问题。
展望未来,依照改革原则,坚定系统而全面的完善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方向,寻找国企利润分配框架重新构建的路径选择。
自微观层面使国企利润升高,再到宏观环境体系,共同努力实现国企利润合理分配的目标。
本文最初对国企利润分配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界定。
而后,本文自纵向历史参考的角度,梳理了我国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变迁。
继而自横向现实的角度,阐述了国企利润分配的本质,阐明当前国企利润分配的框架和目标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和制约。
最后,结合历史和现实的逻辑,寻求顺应中国国情的国企利润分配路径。
关键词: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变迁,利润上缴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social changes,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syste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each stage.Summing up history, with the gradual explor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unified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syste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that emerged during the planned economy period has developed into a tax and profit distribution system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Nowadays, with the deep implement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fiscal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state-owned economic system reform strategy, consolidating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especially i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ofit delivery ratio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necessity of profit distribution, the direction of expenditure on profit delivery , etc. Restric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standard and reasonable profit distribution framework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not yet complete. At present, due to the excessive retained profit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ver-investment b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low proportion of profits delivery and shortage of social welfare are the key problem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Looking into the fu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reform, keep the direction of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look for ways to reconstruc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framework. From the micro level, the profit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ll increase, and then to the macro-environment system,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easonable profit distribu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This article initially defined the concept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ngitudinal historical reference, this article sorts out the changes in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system of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urtherm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rizontal reality, it elaborates the essence of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clarifie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constraints faced by the framework and target model of profit distribu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inally, combining the logic of history and reality, we seek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path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at conforms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Key Words: Distribution of Corporate profit, Institutional Change, profit delivery目录前言 (1)1综述 (2)1.1研究目的及意义 (2)1.1.1研究目的 (2)1.1.2研究意义 (2)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国外研究现状 (2)1.2.2国内研究现状 (3)1.3论文框架 (3)1.4研究方法 (3)1.5论文的研究价值 (4)2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5)2.1概念界定 (5)2.1.1国有企业 (5)2.1.2国资收益和国企利润 (5)2.1.3国企利润分配、国企分红、国资收益上缴 (5)2.2相关理论基础 (5)2.2.1剩余股利支付政策 (5)2.2.2委托代理理论 (5)2.2.3利润分配理论 (6)3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 (7)3.1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统收统支 (7)3.2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3年):税利合一 (7)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94年-至今):税利分流 (7)3.3.1缴税不缴利的税利分流初期(1994-2007年) (7)3.3.2税利分流下重构国企利润分配框架(2007年一至今) (8)3.4七十多年历史的反思与启示 (8)3.4.1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向势必发生的 (8)3.4.2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变迁反映了国家和企业两者之间的关系 (8)3.4.3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体现于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演变 (9)4国企利润分配现状及问题 (11)4.1国企利润分配现状 (11)4.2国企利润分配存在的问题 (12)4.2.1国企与政府间的利益博弈导致征缴利润不顺畅 (12)4.2.2国企利润上缴信息披露不够,社会监管缺失 (13)5国企利润分配意见及建议 (14)5.1制定科学的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14)5.1.1兼顾企业长期利益 (14)5.1.2责任与上缴利润配比原则 (14)5.1.3原则性与灵活性兼顾 (14)5.1.4逐步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 (14)5.2扩大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实施范围 (15)5.3细化国企利润征缴对象的层次 (15)5.4合理规划支出范围,向民生领域倾斜 (15)5.5完善国企利润分配相关制度建设 (16)5.5.1完善国资经营预算制度 (16)5.5.2完善国企投资管理制度 (16)5.5.3完善国企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17)结论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前言国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对保障国民经济健康、高效、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在重要领域与关键部门位于支配地位。
现金分红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
现金分红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作者:庞懋慧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第13期摘要:股利分配不仅是上市公司核心活动,也是投资者获取回报的重要形式。
本文以2010-2014年山西省上市公司为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发放现金红利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现金分红企业价值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上市公司发放现金红利逐渐增多,但我国仍存在一些只吸收投资、不发放股利的企业。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投资,也对公司造成了不良影响。
公司价值一直作为可以综合衡量企业的价值的指标,一直被各学者与研究专家所看重。
由此可见,现金分红与企业价值不论是从投资者角度出发还是从企业角度出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本文以山西省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进而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从而为山西省上市公司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
二、文献综述刘淑莲,胡燕鸿(2013)[2]通过对1998年至2010年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发放现金红利、盈余管理方式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关系的详细考查,发现了国企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很大可能会影响发放现金红利的行为。
而从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中得出,发放现金红利对于提升公司的企业价值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企业发放现金红利与企业价值之间的中介,也就是发放现金红利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际活动盈余管理有负面作用,而企业价值对实际活动盈余管理行为有负面效应。
张翔(2013)以2001 至2014年在我国两大证交所上市的所有A股公司作为样本,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从我国特定股权结构角度做了实证研究,认为:公司价值与现金红利的支付率成负相关的关系,与管理层的持股比例成并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司价值与国有股、流通股比例成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某个公司如果持有相对较高比例的国有股时,该公司适当降低现金红利支付率也能够提高公司价值。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持股比率不仅与公司的企业价值、红利发放政策没有显著的关系,也与企业的获利能力EPS没有显著的关系。
国有企业收入分析报告范文
国有企业收入分析报告范文1.引言1.1 概述引言: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或国家控股的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收入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国有企业的收入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收入来源和管理策略,提出改进方向和建议,以期对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首先定义国有企业,然后深入分析其收入来源,最后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对国有企业收入分析报告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以及报告的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从国有企业的定义开始,分析其收入来源,并探讨国有企业收入管理策略。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国有企业收入情况,并探讨国有企业收入改进的方向,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
整个报告将全面分析国有企业的收入情况,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向,希望对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有益的指导。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国有企业的收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其收入来源及管理策略。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国有企业的定义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国有企业收入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分析国有企业收入的来源,探讨其主要贡献产生的原因,以便了解国有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收入结构。
3. 探讨国有企业的收入管理策略,分析其在收入来源多元化、提高效益和降低风险方面的作用,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国有企业的收入状况,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正文2.1 国有企业的定义国有企业的定义: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控股或者出资经营的企业。
在我国,国有企业是指国家(指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关、国有经济组织、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出资的企业,包括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
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的重要作用。
增值税税率下调促进了企业现金分红吗
作者: 李颖[1];张莉[1]
作者机构: [1]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出版物刊名: 会计之友
页码: 106-113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5期
主题词: 增值税税率下调;现金分红;自由现金流;非国有企业;中介机制
摘要:现金分红不足加剧了我国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偏低的现象,而直接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会损害金融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文章探讨了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增值税税率改革是否能够促进企业现金分红,并得到如下研究结论:首先,增值税税率下调有助于促进企业现金分红;其次,当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更充沛或者当企业为非国有产权属性时,增值税税率下调更能促进企业现金分红;最后,提升企业内部绩效与降低企业外部融资成本是增值税税率下调促进企业现金分红的两条中介路径.文章不仅拓展了增值税税率改革的微观政策效应以及企业现金分红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而且为我国财税部门深化增值税税率改革提供了依据.。
国有企业利润结构分析报告
国有企业利润结构分析报告引言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或控股的企业。
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组织,国有企业的利润结构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的利润结构,揭示其特征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背景国有企业的利润结构是指企业利润的组成构成,反映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利润来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有企业利润结构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利润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
利润结构特征国有企业的利润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本运营收入国有企业利用其掌握的大量资本资源开展经营活动,从而获得资本运营收入。
这部分收入主要包括股权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
资本运营收入在整体利润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是国有企业的核心利润来源,是企业从生产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这部分利润与企业所从事的具体行业和产品紧密相关。
国有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式来增加主营业务利润。
3. 资本租赁收入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会进行资本租赁活动,例如出租设备、机器等。
资本租赁收入是企业通过出租资本资源获得的利润,对于一些特定领域的国有企业而言,这部分收入比例较高。
4. 其他业务利润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还会从其他业务中获得一些利润,例如资产处置收益、政府补贴收入等。
这部分利润来源相对较小,但也有一定的贡献。
影响因素分析国有企业的利润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 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对国有企业的利润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经济景气度、市场需求、国内外政策等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产生影响。
在经济放缓时期,企业的利润主要依靠其他业务,如资本运营收入等。
2. 产业竞争态势产业竞争态势是国有企业利润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竞争激烈、行业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可能受到较大冲击。
国有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来保持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现金分红与掏空文献综述
现金分红与掏空文献综述作者:张孝蔚来源:《商情》2016年第39期【摘要】“掏空效应”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现金股利和掏空的文献进行梳理。
国外研究发现公司通过现金分红将公司财富转移给广大股东,进而减少控制人手中现金,进而减小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分歧,国内研究发现现金股利也可能是一种大股东掏空的途径,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股利政策,满足大股东的套现需要,这种股利政策掏空效应行为,受大股东所有权性质以及股权制衡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现金分红;掏空;文献综述有关“掏空效应”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在有关公司控制权的研究之中。
Berle和Means(1932)第一次强调上市公司存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象,而Jensen和Meckling(1976)在此基础上提出所谓的“自由现金流”理论和代理成本问题,并以此为公司治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至20世纪90年代,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开始扩展到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共发现三种公司治理结构:分散的股权结构、金字塔股权结构和交叉持股结构。
股权结构的集中以及由此引发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代理冲突(第二类代理问题),成为了公司治理领域不可忽略的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中。
“掏空效应”正是在此问题中发展演化而来。
国外有关“掏空效应”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出发:其一,控股股东通过多种途径转移资产,进而导致“掏空”公司;其二,公司终极控制人的掏空动机;其三,股利剥削与公司控制权间的关系。
具体到股利剥削,众多国外学者认为,公司通过现金分红将公司财富转移给广大股东,进而减少控制人手中现金,进而减小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
La Porter et al(2000)发现在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强的国家,公司现金股利水平相对更高。
因此,国外有关股利剥削的研究指的是通过现金分红的发放,能够降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代理成本。
国有企业现金分红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现金分红文献综述摘要:国有企业现金分红是当今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在满足投资者的回报等方面意义重大。
科学合理的国有企业利润分红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既有利于满足政府股东对投资报酬率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现金分红20世纪30年代,国外最早出现了国有企业现金分红这一利润分配行为。
“国有企业分红”的内涵是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James Meade提出的。
他在自己的著作《经济分析与政策导论》中为我们阐述了这一概念,即在一定地域范围之内,政府从投入国有企业的公共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以及其他自然资源)中获得利润后,除了将其中一部分作为对国有企业的再投资之外,其余部分应该作为“国有企业分红”分给全体公民,以体现国有企业和公共资源的全民所有。
该概念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4年,在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期初,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普遍亏损,为尽快实现扭亏为盈,国有企业在缴纳了相关税费之后,暂不向投资者分红。
2005年10月,世界银行发表了题为《国有企业分红:分多少?分给谁?》的研究报告。
这份研究报告带给了我们新的启示,社会各界纷纷讨论国有企业的现金分红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现金分红始于2007年《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自此国有企业不分红的现象不复存在。
国有企业的现金分红,一方面是对国有企业收益的分配,另一方面更是涉及到社会对国有企业存在的方式的认知。
一、国有企业现金分红的研究大量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国有企业分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Jensen在1986年提出了著名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假如经营者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量过多,他们有可能会进行过度投资,而发放现金股利会减少经营者可任意支配的现金流量,减少经营者可以控制的企业的资源,从而抑制经营者的在职消费行为。
魏明海和柳建华(2007)通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而这与当前国有企业奉行的低现金股利政策密切相关。
国有企业代理阶层激励问题初探
作者: 黄群慧;张艳丽
作者机构: 河北财经学院
出版物刊名: 学术研究
页码: 48-51页
主题词: 国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代理经营;所有者;委托代理关系;阶层;法律意义;领导干部
摘要:这里所谓国有企业代理阶层.是指国有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指以公司形式存在的国有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
虽然从严格法律意义而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股东大会与董事会是信任托管关系,而董事会与经理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别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两种角色。
但对国有企业而言,由于不存在最大私人财产所有者,无论董事长还是总经理,都是国有资产代理经营者,只是管理决策分工不同。
因此,我们将其统称为国有企业代理阶层。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他们既不同于一般的员工,也不同于领导干部阶层,他们是有独立利益的一个集团。
谈谈国有企业的内部分配
谈谈国有企业的内部分配
万慧麟[1];周利[2]
【期刊名称】《四川劳动保障》
【年(卷),期】1996(000)001
【摘要】当前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内部分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规范的、科学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
即解决好企业的工资标准是否科学、工资制度和分配形式是否适宜、工资关系是否合理、工资增长是否适度、工资经济效益是否先进、工资分配行为是否合法以及职工劳动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等等。
本文拟就如何研究处理好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必须明确企业内部分配的主体企业内部分配是微观经济行为,企业与劳动者是其两个当事人。
企业拥有货币资源,追求利润最大化,劳动者拥有劳动力资源,追求工资收入最大化,因而两者各自拥有的不同权利(资源)、经济地位和行为目标,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万慧麟[1];周利[2]
【作者单位】[1]四川省劳动厅;[2]四川省劳动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49.24
【相关文献】
1.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分配机制探析 [J], 张秀珍
2.工资杠杆起作用企业发展上台阶——谈谈我们搞活内部分配,促进企业发展的实
践 [J], 林世丹;龙立君
3.谈谈当前企业的内部分配问题 [J], 王淑殷
4.谈谈采煤队组的内部分配 [J], 王勤
5.谈谈搞活企业内部分配的几个关系问题 [J], 王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历史沿革浅析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历史沿革浅析摘要:近年来,社会上对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认识和争议,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国有企业资本收益上交比例过低,甚至提出了国有企业实现的利润应当全部上交国家财政的观点,这也成为近几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的热点之一。
为了积极引导广大民众客观地认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笔者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历史沿革的角度,分析了国有企业利润和所得税上交政策的变化,探索了利润分配与企业效益的内在规律,提出基本看法。
关键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历史沿革一、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历史沿革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也在不断发生变革,先后历经统收统支、利改税、含税承包、税利分流、上交国有资本收益等阶段。
国有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由国家全额拨付逐渐过渡到基本靠企业自身解决。
(一)统收统支制度(1977年以前)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完全被纳入财政分配的范畴,国家先后建立了企业奖励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职工福利基金制度。
在此期间,国有企业实现的利润大部分上交国家财政,仅少部分留在企业,企业留利主要用于集体福利、发放奖金、新产品试制费、零星固定资产购置费等方面,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基本由国家统一拨付。
(二)企业基金和利润留成制度(1978-198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企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鼓励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积累资金,国家在1978-1982年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对独立核算的国有企业全面实行企业基金和利润留成制度。
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国有企业实现利润上交国家财政的比例有所降低,留存的比例逐年提高,企业留利主要用于建立生产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等。
在此期间,国家开始推行“拨改贷”政策,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来源主要由以前的国家拨款调整为国家拨款和银行贷款两部分。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利润分配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利润分配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其财务管理与利润分配一直备受关注。
在中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利润分配受到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旨在确保公平合理、有效高效地运作。
首先,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涵盖了多个方面。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本运作和成本控制。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国家和社会,因此资本运作需要符合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成本控制包括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两个层面。
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确保成本数据准确可靠。
同时,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国有企业能够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提高效益。
其次,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受到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
根据《公司法》和《国有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利润归集、利润分配和利润使用。
利润归集是指国有企业通过核算和审计等手段,将企业的净利润进行归集。
利润分配是指国有企业将净利润按照一定比例用于发放股息、利润留存等。
利润使用是指国有企业将净利润用于企业发展、技术创新、员工福利等方面。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利润分配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注重科学决策。
科学的财务决策可以通过有效的财务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等手段实现,确保决策合理准确。
其次,财务管理需要注重内部控制。
为了预防和发现企业内部的风险和问题,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最后,财务管理还需要注重信息披露和公开透明。
国有企业应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其财务信息,接受监督和评价。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利润分配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决策、规范运作和公开透明,国有企业才能实现良好的财务管理和利润分配,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国有企业现金分红文献综述文/张慧丽摘要:国有企业现金分红是当今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在满足投资者的回报等方面意义重大。
科学合理的国有企业利润分红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既有利于满足政府股东对投资报酬率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现金分红20世纪30年代,国外最早出现了国有企业现金分红这一利润分配行为。
“国有企业分红”的内涵是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James Meade提出的。
他在自己的著作《经济分析与政策导论》中为我们阐述了这一概念,即在一定地域范围之内,政府从投入国有企业的公共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以及其他自然资源)中获得利润后,除了将其中一部分作为对国有企业的再投资之外,其余部分应该作为“国有企业分红”分给全体公民,以体现国有企业和公共资源的全民所有。
该概念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4年,在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期初,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普遍亏损,为尽快实现扭亏为盈,国有企业在缴纳了相关税费之后,暂不向投资者分红。
2005年10月,世界银行发表了题为《国有企业分红:分多少?分给谁?》的研究报告。
这份研究报告带给了我们新的启示,社会各界纷纷讨论国有企业的现金分红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现金分红始于2007年《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自此国有企业不分红的现象不复存在。
国有企业的现金分红,一方面是对国有企业收益的分配,另一方面更是涉及到社会对国有企业存在的方式的认知。
一、国有企业现金分红的研究大量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国有企业分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Jensen在1986年提出了著名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假如经营者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量过多,他们有可能会进行过度投资,而发放现金股利会减少经营者可任意支配的现金流量,减少经营者可以控制的企业的资源,从而抑制经营者的在职消费行为。
魏明海和柳建华(2007)通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而这与当前国有企业奉行的低现金股利政策密切相关。
罗宏和黄文华(2008)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的最终控制公司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水平越高,公司的业绩越差;公司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程度可以通过支付现金股利来降低。
显而易见的是,国有企业的现金分红具有一定的优点,一方面可以抑制在职消费行为,另一方面又能够降低代理成本。
王茂林等(2014)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管理层的权力越大,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越低;如果样本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较多,则企业一般存在过度投资现象,而现金股利的发放能够有效的减少自由现金流量,减少过度投资;如果样本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非常紧缺,那么企业一般存在投资不足现象,企业此时支付现金股利会使得企业的现金流量更加短缺,从而投资不足现象更加严重;管理层权力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现金股利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国有企业分派现金股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中处在支配性的地位,为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与其他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掌控着更多的经济资源,有些甚至是垄断性的。
汪平和孙士霞(2009)认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投资者是政府,国有企业应该满足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报酬率,发放现金股利是国有企业满足政府投资支出的一种手段。
收益权是股东的一项基本权利,投资者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并希望从中得到一定的回报,理应行使该项权利。
我们需明确国有企业现金分红的标准。
考虑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合理现金股利发放方案的确定,既要考虑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注意到投资者要求的所得收益。
我国发布的《收益管理办法》对国有企业的现金分红规定了一些标准,它特别提到了国有独资企业,其现金分红的标准对不同的行业做出了不同的规定。
它的核心理念是“合理、适度、从低”,将标准定为第一类为10%、第二类为5%、第三类为暂缓本文摘自中国乡镇企业会计ACCOUNTING LEARNING3年上缴或者免缴。
这是一种“一刀切”的分红方法。
刘尚希(2007)指出分红应当与企业的发展状况相匹配。
可是,汪平和孙士霞(2009)指出,国有企业现金股利的发放采用传统的方式是不合理的,应当尽量减少政府发挥的作用。
我们要针对国有企业的实际状况,将国有企业划为不同的种类,针对不一样类别的企业制订不一样的分红标准。
如果国有企业的分红比例能够合理得到确定,那么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将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证。
制定一个合理的国有企业现金分红比例是至关重要的。
分红比例的大小,可以说是国有企业分红制度的核心。
分红比例过大,企业用于自身发展的资金不足,举债无疑会增加企业经营压力;分红的比例过小,达不到股东想要获得的收益,也不利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焦健等(2014)指出,国有企业向政府股东分红是各国通行的做法,欧美等国的分红比例基本达到42%~65%的水平,以英国为例,它们给国家的利润所占比例是十分大的,大概占到税后利润的70% ~80%。
肖锦生(2015)构建了国有企业分红比例估算模型,比较样本的可持续增长率指标,表明目前根据不同类别的企业征缴不同比例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而我国国有企业长期处于不分红或少分红的状态,这可能使得企业的随意性支出增加,过度投资行为较多,社会福利损失较大。
因此,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分红比例范围,既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所要求的资金,又能使投资者感到满意。
为此,国有企业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资本成本的重要作用。
在国家层面上,应完善资本市场,改善国有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为国有企业现金分红比例的合理确定提供依据。
国有企业的现金分红用途广泛。
我们可将其用于社会公共的投资领域,投资于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社会保险等事业,提高整个社会的保障水平,力争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全国人民应该是国有企业获得收益的最终的受益人。
国有企业的现金股利不应当全部留存,应当分派出去,产生更高的价值。
林裕宏(2012)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以“公共性”为原则,国有企业利润的绝大部分应当让全国人民获益。
国有企业红利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010年,亚洲开发银行颁布了一个重要文件,即《2010亚洲发展展望更新》,该文件指出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国有企业最终给国家的利润较少,因此全社会并没有享受到国有企业持续不断增长的巨大的利润。
他们指出我们的国有企业应该将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利润分派出一部分,分派出去的利润应该让很多人获益。
可是,我们也应该了解到,在实践中,我们将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全部用于社会公共支出,也会面临着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项举措要真正实施起来也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我们依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现金分红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国有企业的现金股利支付率较低,国有企业的部分国有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较大,甚至是处在垄断性的地位。
出于自利行为,国有企业的部分内部人员可能利用现金股利这种手段输送利益。
不排除有些投资者利用现金股利派发的方式来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只以自己的利益为先。
李光贵(2009)指出,在实际中仍存在基于“隧道效应”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比如异常的高派现行为、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着想。
陈艳(2010)指出,1994年,我国实施了税制改革,我国的国有企业将利润分红留存于企业,没有向其股东进行分配,国有企业内部积累大量的未分配利润,从而造成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由此我们看出,现金股利作为大股东输送利益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
我国的国有企业“高利润,低股利”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
二、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国有企业有理由满足股东的合理要求。
国有企业的现金红利应当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是我们的国有企业现金分红制度的归属点。
科学合理的国有企业的利润分红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既有利于满足国有股东对投资报酬率的要求,又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科学合理的分红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等状况。
国外发达国家在国有企业分红方面的做法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可以结合中国国情,吸取其中有益之处,着眼于未来,不断探索。
我们要避免“一刀切”的国有企业现金分红模式,根据各个企业具体不同的情况而定。
要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优化股权结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国有企业在现金分红方面可采取不同的做法。
如果企业在高速增长阶段,则其发展需要充足的现金流,企业少分配一些股利;若是企业在成熟发展的阶段,企业内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则现金红利能够多派发一些。
观之我国国有企业,我们要真正做到国有企业现金红利取之于民,受之于民。
参考文献:[1]Jensen,M.C.,1986,“Agency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Finance and Takeovers”,AmericanEconomic Review,76(2),pp.323~329.[2]魏明海,柳建华.国有企业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4).[3]罗宏,黄文华.国有企业分红、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J].管理世界,2008(9).[4]王茂林,何玉润,林慧婷.管理层权力、现金股利与企业投资效率[J].南开管理评论,2014(4).[5]汪平,孙士霞.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5).[6]焦健,刘银国,张琛,于志军.国有企业分红、过度投资与企业绩效——基于沪深两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4).[7]肖锦生.基于资本成本理论的国有企业分红比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5).[8]林裕宏.国企红利分配的民生导向探讨[J].中国财政,2013(4).[9]李光贵.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实践总结—基于沪深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描述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1).[10]陈艳.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