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公共关系半开卷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学——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及方法的一门学科。
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活动——(工作或实务)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公共关系观念——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既有易显的公共关系观念,也有尚未被人意识到的潜在观念,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公共关系职业——指专门公共关系方面的服务而获取报酬的职业。
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公共关系传播模式——根据传播过程的反馈模式的原理设计的,包含了拉斯韦尔的“五W”的基本要素。
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
潜在公众——已经同组织发生了某种直接关系,由此引起了某种问题,但他们尚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存在的公众。
非公众——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种方针政策和行为左右的个人和团体;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报刊宣传活动——现代公共关系活动的前身是19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的报刊宣传活动,即企业或一个组织为了本组织的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新闻代理人在报刊上进行的宣传活动,以此扩大影响。揭丑运动——大批具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利用新闻媒介对垄断资本家进行的强烈抨击,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揭丑运动”(又称“扒粪运动”、“清垃圾运动”)。
《原则宣言》——1906年,美国无烟煤矿业发生工人大罢工劳资双方尖锐对立,艾维。李负责为煤矿主处理这起严重事故,他公布了一个《原则宣言》。便士报——19世纪30年代,首先由美国的《纽约
太阳报》带头,掀起了所谓“便士报运动”(即一便
士买一份报纸)。此后,以普通劳动者为读者对象的
通俗化的报纸,就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
艾维·李——是一位在美国企业界有影响的新闻记
者,1904年在美国正式开办了一家公共关系事务所,
它标志着现代公共关系的问世。他的思想在著名的
《共同原则宣言》中体现出来。他认为:他的工作
是公开的、实事求是的,即说真话。他为科学公共
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被后人誉
为公共关系之父。
爱德华·伯尼斯——于1923年出版了第一部研究公
共关系理论的专著《公众舆论之形成》,成为公共关
系学的创造人。
卡特·李普——他于1952年同森特•布鲁姆共同出
版了《有效公共关系》的论著,首次提出了“双向
平衡”理论和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等,并把公共关
系工作提高到管理职能的高度去认识,他被誉为现
代公共关系教育之父。
《有效的公共关系》——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斯科
特*特里普和艾伦*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
的权威著作—《有效的公共关系》。
知名度——公众对组织知晓和了解的程度,是反映组
织社会名气大小的客观指标。
全员公关——是指在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
与公关活动。简称“全员PR”。
同步心理——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
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产品形象信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在公众心目中
的印象以及公众对组织生产政策、行为的评价,具
体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包装、造型、
售后服务等。
组织形象信息——组织机构及人员的整体形象及其
公众对组织的评价。
组织形象——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及其对
组织的评价。
公关功能——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完成了公共关
系的角色使命以后,应当产生的管理效益。
公共关系部——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
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公共关系委员会——在公共关系部之上,还有一个由组
织最高领导人和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公共关系委员会。
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或公共关
系咨询公司。它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
共关系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
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企事业单位委托,为
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
社会服务机构。
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指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职
业人员的气质、性格、兴趣、风度、学识和技能方
面的综合品质。
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在公共关系工作中充当着不
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义务,享受着不同的权利与待遇。
观察法——调查员进入调查现场,利用感官或借助
科学工具,在调查对象中直接收集信息的方法。
间接调查法——是指公共关系人员不直接和公众接
触,而是通过某些中间环节达到调查目的。其主要
方法有媒介研究、民意测验和抽样调查等。
配额抽样法——在确定了调查对象的特征后,根据
基础材料,按公众总体中具有规定特征的人口比例,
确定样本中各种特征的人数,再把这些人数分配给
调查员,请他们按照规定特征选择调查对象。
公共关系调查——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科学方法,
搜集公众对组织主体的评价资料,进而对主体公共
关系状态进行客观分析的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征询型公共关系——是以采集社会信息为主的公共
关系活动模式。其目的是通过信息采集、舆论调查、
民意测验等工作,了解社会舆论,为组织的经营管理
决策提供咨询,使组织行为尽可能地与国家的总体利
益、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民情、民意一致。
服务型公共关系——一种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要手
段的公共关系活动方式。
宣传型公关主要利用各种传播媒介直接向公众表白
自己,以求最迅速地将组织信息传输出去,形成有
利于己的社会舆论。这是最经常采用的公关模式。
交际型公关——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
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织良缘,建立起社
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进攻型公关——社会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摩
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开创新的局面,采
取的出奇制胜、以攻为守的策略。
社会型公关——是组织利用举办各种社会性、公益
性、赞助性的活动,来塑造良好组织形象的模式。
公关策略——组织根据环境的状况及组织自身的变
化,所采取的公共关系行为方式。
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是社会组织或个
人,根据自身的某种需要,邀请有关新闻单位的记
者、编辑、主持人,宣布某一消息,并接受参加者
提问的一种特殊会议。
知名度——公众对组织知道和了解的程度是反映组
织社会名气大小的客观指标。
美誉度:是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赞许程度,是组织
社会名誉好坏的客观指标。
心理定势——公众受过去经验的影响,在生理和心理
需要和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实现行为目标
的心理准备状态。
员工关系——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
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体职工、工人、管理干部。
消费者关系——也称服务对象公众,是指社会组织
的具体服务对象,如商场中的顾客、宾馆中的住客、
酒店中的就餐者及火车、轮船、飞机上的乘客等,
他们是各类组织主体服务对象的总和。
社区关系——一个社会组织的“区域关系”、“地方
关系”、“邻里关系”。它是指与某个社会组织主体地
域上互邻、利益上相关的一种公众关系。
政府关系——社会组织与政府及各职能机构、政府
官员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即组织与政府沟通的
具体对象。
媒介关系——也称新闻界关系,指组织与新闻传播
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各
种网站)以及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等
的关系。
公众心理——在公共关系情境中公众受组织行为的
影响和大众影响方式的作用所形成的心理现象和心
理变化规律。
公众群体心理公众处在某一实际的社会群体中而在
外部行为上表现出现的经常的和稳定的心理特点。
首因效应——在人的心理中,第一印象具有先入为
主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具有持续影响人的认识活
动的效应。
晕轮效应——公众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
体,“以偏概全”,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心理现
象,这是一种心理定势。
刻板效应——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事物对象
的固定印象,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态度——人们对任何给定的客观对象所固有的一种
心理倾向。
社会流行——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行为活
动。作为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
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
较短的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了人们彼此之间
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蜂”现象。
大众传播——指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
媒介进行的传播活动。其传播渠道包括:报纸、杂
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络等等。
导语——指新闻公报开头的一个小的段落,它包含
着新闻稿的主要信息,是新闻稿的灵魂和精华所在。
组织广告—以正面宣传组织自身的各种情况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