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13.1分子热运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1 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运动越剧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运动的规律。
2. 通过观察和分析扩散现象,让学生认识分子之间的无规则运动。
3.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并能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4. 让学生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具体特点,以及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扩散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粉笔、黑板。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3. 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扩散现象,如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引导学生理解分子之间的无规则运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在热天分子的运动更剧烈,为什么气体更容易扩散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运动的规律3. 分子间的作用力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答案:在热天,温度较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运动越剧烈,因此分子的运动更剧烈。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较小,因此气体更容易扩散。
答案: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较大,因此固体很难被压缩。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13.1 分子热运动 教案
6、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A.稻花香里说丰年B.美酒飘香歌声飞
观察实验现象,猜想产生这种实验现象背后隐藏着哪些物理规律,以及与分子运动
介绍研究方法:转换法
教学流程及时间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二次备课
精讲点拨
质疑释疑
10分钟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展示汇报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
教师点拨:
1、回顾固体、液体、气体的扩散现象,总结实验得出的结论。
2、热运动:观察实验现象,猜想产生这种实验现象背后隐藏着哪些物理规律,以及与分子运动有关的因素。
2、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来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飘零D.冬天,雪花飘飘
布
置
作
业
1、复习本节课的知识
2、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
板
书
设
计
13.1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构成三、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2)扩散现象说明:
Hale Waihona Puke (3)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热运动
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3分钟
出示目标
交流预习
10分钟
引导探究
小组展示
10分钟
创造情境:①倒少许香水到香熏灯托盘中,拿给前排同学闻。②点亮香熏灯,稍后问后排的同学有没有闻到香水的味道。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生,关注后进生。
(五)课后作业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分子热运动的知识点。
2.布置拓展性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提问示例:“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物态变化,那么你们知道物质内部的分子是如何运动的吗?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作用力呢?”
2.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示例:“我们都知道,热水比冷水更容易结冰,这是为什么呢?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子热运动有何关系?”
3.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积极的氛围。
5.创设互动课堂,提高课堂参与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学策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6.总结与反思,提升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反思学习方法,提升物理学科素养。
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心得,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
3.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生,关注后进生。
4.强调分子热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5.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 物理 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有分子、原子组成的,且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且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
2.通过实验以及弹簧弹力的类比得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认识的兴趣,并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体会物理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宏观扩散现象推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体会物理方法在物理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神奇的物质世界、物质的组成、气、液、固态的扩散、布朗运动)、烧杯、胶头滴管、热水、凉水、内聚力演示器(自制削铅器)、弹簧小球模型、弹簧测力计。
学生:红墨水、带细线的塑料平板、注射器。
【教学过程】【情境创设】从生活中熟知现象切入主题。
[故事讲述]小明刚进家门,对奶奶说:“奶奶,你炒的菜真香!”奶奶有点不高兴的说:“你这孩子,难道我煎好的鱼就不香了吗?”小明趴在奶奶耳朵旁边说了一句话,奶奶高兴的笑了起来。
[设置疑问]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对奶奶说些什么呢?[板书课题]§13.1 分子热运动(设计意图:通过熟知的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更好的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听老师讲述生活片段,积极思考并尝试回答小明应该说些什么。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播放视频][提出问题]茫茫的宇宙及其中的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且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宇宙中的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们又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呢?[视频自学]观看视频,了解宏观宇宙及其组成物质的运动规律。
类比宇宙的组成及其运动规律猜想物质内部的组成及其运动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课题13.1《分子热运动》课时安排 1课时主备教师教研时间任课教师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
教学难点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玻璃瓶2只、铅柱、钩码、花露水、空气清新剂、弹簧和乒乓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设计思路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引导,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出发,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
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等相关的问题。
2、创造情境:a、教师用黑色塑料袋包着花露水在学生间边走边倒出少量花露水,让学生猜是什么?b、教师喷出空气清新剂,请闻到味道的学生举手示意。
3、引导:我们能闻到香味,但不是同时闻到的。
那么关于这个现象,同学们有什么问题?4、引入课题:“分子热运动”。
二、扩散现象:1、讲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如1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
2、教师课件演示: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现象。
3、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思考: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它是怎么进入到上面瓶中的?4、提问:为什么硫酸铜溶液与水的分界面逐渐看不清了?5、启发:固体分子会运动到其他固体中吗?6、讲述:扩散现象7、演示: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等量热水和冷水,用滴管在各烧杯底部注入一滴红墨水。
提出问题: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学生讨论回答2、学生感受,激发兴趣。
a、学生猜出是花露水后马上表扬。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第1课时)教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说明。
3.明白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明白分子之间存在彼此作使劲。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式,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爱好,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能够熟悉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教学重点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作使劲是重点。
三、教学难点明白得扩散现象是难点。
四、教学方式本节课内容为新讲课。
本节课实验较多,采纳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初步渗透探讨式学习方式。
五、教具预备装有NO2气体的瓶子、玻璃板、空瓶子、量筒、硫酸铜溶液、两个铅柱、烧杯、墨水、热水。
六、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前面,大伙儿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
但大伙儿有无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什么缘故打开一瓶香水瓶,专门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去了?(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人的肉眼全然无法看见,在一个微小的尘埃中,都有大量的分子。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猛烈。
分子之间存在着彼此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教学互动互动1:分子运动。
明确学生回答什么缘故打开香水瓶能闻到香味后,教师小结: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瓶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抵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互动2:气体的扩散现象。
明确教师实验: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瓶口相对,把玻璃板抽掉,学生认真观看几分钟后发觉,上面瓶子和下面瓶子里的颜色是一样的,说明了气体的扩散现象。
使学生通过推理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互动3:液体的扩散现象及固体的扩散现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教案13.1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教案13.1分子的热运动教案13.1 分子的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探究方法:实验法、推理法、科学建模法。
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方可观察到分子的状态(如图所示)。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
分子极小,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m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分子是不能通过肉眼看见的(能用眼睛看见的就不是分子)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气体>液体>固体)打比方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排列微观模型固体中的分子排列——课间操场上认真做广播体操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且引力等于斥力的情况。
当两球间距离增大时,引力大于斥力,两球间表现为引力;当两球间距离减小时,斥力大于引力,两球间表现为斥力。
②当两球间的距离大到使橡皮筋拉断时,两球间便失去了作用力,这可以用来模拟分子与分子之间距离相当大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基本消失的情况。
[实验结论]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知识拓展】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表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通常,由于环境不同,处于界面的分子与处于物体内部的分子所受力是不同的。
在水内部的一个水分子受到周围水分子的作用力相互平衡,但在表面的一个水分子却不如此。
因上层空间空气分子对它的吸引力小于内部液体分子对它的吸引力,所以该分子所受的力不平衡,其合力方向垂直指向液体内部,结果导致液体表面具有自动缩小的趋势,这种收缩力称为表面张力。
【经典例证】1、扩散现象1、烟花三月,瘦西湖的万花园花香袭人。
这是因为( )A.分子是运动的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答案】:A2、指出下列三个现象中共同反映的物理知识:(1)“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香味;(2)在热水中放一些糖,过一会儿水就变甜了;(3)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周围的人都会受到毒害.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同物质间发生了扩散现象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析:扩散现象是指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现象是气体分子的内迁移现象,从微观上分析是大量气体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时,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的结果.2.分子间作用力1、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B2、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而两块光滑的玻璃贴在一起,不会合成一块的原因是()A.玻璃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B.玻璃接触面的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太小C.玻璃太硬,斥力大于引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B解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范围的.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使两个铅块的距离接近分子间引力发生作用的距离,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由于玻璃之间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故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两块玻璃无法结合成一块.故选B.3、综合提升1、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可以说明物理原理,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D、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解析:铁粉是肉眼可见的,是物体;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故A选项说法错误.铁丝很难被拉断,只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斥力,故B选项错误.铁块很难被压缩,只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故C选项错误.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是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趣味链接】2、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花粉小颗粒放入水中,通过显微镜观察放有花粉的水滴,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魔似的不停地运动,每个花粉小颗粒运动的方向和快慢都在变化,不会停下来.这些花粉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到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撞击而不能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拓宽延伸】布朗运动实质反映了什么?【答案】:布朗运动的实质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解析:(1)布朗运动的主体并不是分子或原子,而是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花粉小颗粒受到撞击而振动.(2)通过布朗运动,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教案:13.1 分子热运动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九年级学科:物理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解释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
3. 让学生掌握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用这一关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难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计算,温度与分子热运动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分子模型道具。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咖啡香气四溢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闻到咖啡的香气?这与分子热运动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1)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引力使分子聚集在一起,斥力使分子保持一定的距离。
(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分子间的距离变大,相互作用力减弱。
3. 例题讲解:例题:一个气体分子在一定温度下,从容器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其运动有什么影响?解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分子在运动过程中不断改变方向,但总体上仍然朝着温度较高的方向运动。
4. 随堂练习:练习题:一杯热茶放在桌子上,为什么茶香四溢?解答:茶香四溢是因为茶分子在热运动中从杯子中扩散到空气中,进入我们的鼻腔,引起嗅觉。
5. 知识拓展:介绍扩散现象及其解释,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烟雾等。
六、板书设计分子热运动:1. 定义: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2. 特点: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前准备】教师:两个规格相同的广口瓶、玻璃板一块、二氧化氮气体、铁架台、试管、滴管、蓝墨水、香水。
学生:相同烧杯两只、冷水、热水、木块、香皂一块、无针头注射器。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上课前老师在教室前面打开一瓶香水,整个教室的同学都很快能闻到香味,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香味?【互动新授】(一)物质的构成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课件出示自学指导题目:1.常见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3.人们通常用来量度分子的单位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学指导题目,自主学习,回答出物质的组成,分子的大小数量级: 10-10 m。
教师进而提出问题: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没有作用力?(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学生小组实验: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能闻到香味。
然后教师演示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并告诉学生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
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然后抽掉玻璃板,让学生认真观察两瓶的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小组间讨论思考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并得出扩散的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上述现象属于气体的扩散现象。
课件演示液体发生扩散的实验:在量筒中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人教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探究三】
再讨论、归纳,回答:当物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变大,分子间表现出引力,当物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变小,分子间表现出斥力。
思考、
学生借助VR眼镜对比观察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运动情况后,填写学案上的表格。
学生应用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热运动知识进行分析解释。
实验现象:热水杯的颜色先变得均匀。
介绍: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其中“热”指的是温度。
(2)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有哪些?
解决问题:课程开始时我们闻到了榴莲的气味是怎么回事呢?
板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因此,分子无规则的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
2、学情分析:
刚步入九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具备丰富的扩散现象体验,但是对微观知识认知还很模糊,没有形成系统概念,他们在八年级已经学过物态知识,但是,由于微观知识的欠缺,对物态知识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极需通过分子热运动的知识来弥补认识的欠缺。同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形象直观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本课所学的微观知识内容相对抽象,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如何从复杂的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微观机制,微观模型又怎样解释更多的宏观热现象,这些问题的学习过程是对学生物理能力的一种提高。
学生猜想……
用生活中学生熟知的现象设置疑问,激发兴趣和探索欲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
3分钟
(二)探
究
新
知
(一)物质的构成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介绍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创设空间尺度依次减小的情境,提出问题: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的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主要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其与温度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夏天冰淇淋融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淇淋会融化?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子热运动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引力使得分子聚集在一起,斥力使得分子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分子间碰撞是随机、非弹性碰撞,遵循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布朗运动、蒸发等。
4. 随堂练习:(1)简述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画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示意图。
(3)解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5.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热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半导体、超导体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七、作业设计1. 复习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思考生活中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现象,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内能这一章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理现象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学习,而分子运动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所以教材通过演示实验、举例说明等让学生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微观运动。
最后教材还通过生活实例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的作用力,并利用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在微观上解释了物质存在三种物态的原因。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的物体,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并了解分子的尺度。
2. 通过演示实验和举例说明,让学生认识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对扩散现象加以说明。
3. 通过对宏观现象的推理分析让学生认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并进一步的了解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经历观察液体扩散现象的过程,能通过观察推理得出分子运动的结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 通过对分子运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这些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对科学有求知欲。
2. 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来认识微观世界,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的习惯,培养实践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通过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 分子运动和温度有关。
难点:通过对宏观现象的分析,推断微观的分子运动特点。
合作探究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幻灯片出示一张图片(如下)让学生猜猜是什么。
幻灯片切换成放大1011倍后的图片。
课件展示。
解释:第一次看到的图片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这些构成物质的小微粒就是分子、原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
问:你知道分子有多大吗?分子很小,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分子。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13章《13.1分子热运动》优秀教案
规则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
的事实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是什么跑到鼻子里去了?
总结: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
演示实验二:液体扩散实验
3
扩散现象的条件?
无规则运动。
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的越快
跟物体存在的状态有关,气体扩散
的很对知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说明了什么?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
物体时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 通过将分子间作用力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 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 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 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 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扩散现象:
1、讲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 成的。如 1cm3 空气中的分子用 每秒计算 1010 次的计算机计数也 需 80 年。 2、教师课件演示:二氧化氮气 体的扩散现象。 3、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 思考 :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 它是怎么进入到上面瓶中的? 4、提问:为什么硫酸铜溶液与 水的分界面逐渐看不清了? 5、启发:固体分子会运动到其 他固体中吗? 6、讲述:扩散现象 7、演示: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 等量热水和冷水,用滴管在各烧 杯底部注入一滴红墨水。 提出问题: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 什么?
2、细心观察玻璃瓶中气体颜色 的变化。 3、讨论、交流。得出分子在运 动着,二氧化氮分子与空气分 子进入到对方瓶中,这是分子 运动的结果。 4、思考得出: 硫酸铜溶液分 子进入到水中,水分子也进入 到了硫酸铜溶液中。 5、思考:讨论。 6、观看、领悟:气体、液 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7、观察、思考并回答:分子在 不停地运动着,温度高时,扩 散得快,说明分子运动得快。 归纳: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 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五、随堂练习:
1.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 ①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______________③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_________ 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 A.扫地时,灰尘满屋 B.煮饭时,米粒翻滚 C.洒水时,水雾飞舞 D.炒菜时,满屋飘香
九 年级 物理 科教学设计
课 题
13.1《分子热运动》
课时安排 教研时间 教学时间
1 课时
主备教师 任课教师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 动。 2.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分子热运动。 1、 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感知的事实。 2、 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多媒体课件。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联系生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 用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同 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看插图 “气体的扩散 现象”。 教师应知道空气和二 氧化氮放置位置的理 由。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 本。 举例:长期放煤的墙 角会变黑。
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 得比较快,学生比较 容易观察到。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提问:为什么气体和液体很 容易分隔开?而大多数固体却需 要用较大的力?能举出一些具体 的事例吗? 2、演示实验:用刀把铅块的底 面削平、削干净后紧紧压在一 起,两铅块间分子的引力使其 “粘”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钩 码。 3、启发:分子间有斥力吗?哪 些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4、归纳: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 斥力。 1、思考:分子为什么没有像沙 子一样散开或铁丝不易拉断。 猜想: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 力。 2、(先让学生做这个实验,学 生不明其中的道理,成功率较 低。教师再做,激起学生的情 绪) 观察:从所能看到的实验现象 中体会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3、讨论并回答:液体和固体也 都不容易被压缩。 4、把弹簧的两端系上乒乓 球,让学生感受分子间的引力 和斥力。(领悟知识,突破学 习的难点。)
设计思路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 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物质是由分子组 成等相关的问题。 2、创造情境:a、教师用黑色塑 料袋包着花露水在学生间边走边 倒出少量花露水,让学生猜是什 么? b、教师喷出空气清新剂,请闻 到味道的学生举手示意。 3、引导:我们能闻到香味,但 不是同时闻到的。那么关于这个 现象,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4、引入课题:“分子热运 动”。 1、学生讨论回答 2、学生感受,激发兴趣。a、 学生猜出是花露水后马上表 扬。然后问为什么能闻到香 味?(先不要求回答)。b、前 排学生先闻到,稍后后排学生 才能闻到。 3、提出香味进入鼻子、香味从 容器中向外传、香味为什么会 传开等问题。 4、明确学习内容是“分子热运 动”。 1、体会物质中分子数量之 大。 指出分子是不能用眼 睛看出的(区别灰 尘、花香) 花露水的味道比较熟 悉,学生容易判断 来。 (激起学生的情绪)
做例题巩固。
注意引力和斥力是同 时存在的
四、课堂小结:
1、课堂实验讨论题。 “动手动脑学物理”,讨论弹簧 秤示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习 内容。 3、组织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 上进行小结。 4、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简要评 价。 1、根据要求完成讨论。水分子 间有相互吸引的引力。 2、回顾本节学习内容,让学生 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 实例及其应用。 3、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小结。 归纳分子动理论的内 容。
E.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F.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G.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H.甲型 H1 N1 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I.细雨蒙蒙 U.桂花飘香 P.雪花飞舞 Y.树叶凋落 4.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尘土飞扬 B.烟雾缭绕 C.花香扑鼻 D.余音绕梁 5.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 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 更激烈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尘土飞扬,说明在不停地运动 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糖在热水中溶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 的热运动越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