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6篇)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为了使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能真正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给全校师生营造一个优美、舒适、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根据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及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制定以下管理制度:一、美化校园把校园建设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____文明阵地,使学校成为文明的校园、学习的乐园、生活的花园。
环境布置内容有教育性、导向性和激励性。
形成新型、朴实、美丽的特点,校语、横幅、板报、橱窗布置主题鲜明,具有特色,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墙壁布置字画要有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起到无声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宣传橱窗做到每月一次更换,内容长新。
二、美化教室教室、办公室、专用教室布置应各具有特色。
字迹工整,行文规范,简化字使用正确。
办公室布置要庄重、整洁。
教室布置既要有统一,又要有自己班级的特色。
要溶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专用教室的布置应适合专用内容的环境,构成独特的文化氛围。
三、优化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图书室、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教育作用。
各阵地有辅导老师负责,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办出健康活泼的特色。
四、强化文体教育作用加强对音、体、美教育的管理。
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儿童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
五、继承和发扬我校优良传统办学思想是求真务实办学,高瞻运瞩育人;办学目标是打造优质教育,办人民满意学校;办学理念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办学方略是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办学特色是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培养习惯,全面发展;校训是求实、团结、勤奋、向上;校风是文明、和谐、严谨、创新;教风是博学、爱生、务实、奉献;学风是乐学、好问、刻苦、守纪;领导作风是民主、清廉、务实、高效;学生誓言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文明守信、快乐成长。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2)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和目标1.宗旨: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提升学校整体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制度适用于全校师生员工,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学校文化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全面发展、特色鲜明、创新发展、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学校成立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
第五条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各项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各学院(系)要明确分管领导,负责本部门、本学院(系)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三章文化建设内容第七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八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意识。
第九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十条强化道德教育,培养师生员工的道德品质。
第十一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举办各类文艺活动、体育赛事和学术讲座。
第十二条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
第十三条加强学校品牌建设,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四章文化建设实施第十四条制定学校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
第十五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师生员工的业余生活。
第十六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十七条建立健全学校文化建设激励机制,对在文化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经费保障,确保各项文化活动顺利开展。
第五章监督与考核第十九条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部门、各学院(系)的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文化建设工作实施年度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体系。
第二十一条对在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制度由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管理制度、教学制度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是学校内部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塑造隐性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
1)规章制度。
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是科学、合理、严格的,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又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到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制定规章制度要注重公正、公平、公开,让师生员工都能够遵守和信任。
2)管理制度。
学校的管理制度应该是科学、民主、有效的,既要能够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又要能够满足师生员工的需求和期望。
管理制度要注重培养师生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自觉遵守管理制度,同时也要注重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改进,以适应学校的发展和变化。
3)教学制度。
学校的教学制度应该是科学、先进、灵活的,既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学大纲,又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师生员工的需求。
教学制度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指学校的思想文化、艺术文化、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是学校内部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校精神风貌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1)思想文化。
学校的思想文化应该是积极向上、开放包容、多元共存的,既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注重引进和创新现代文化,让师生员工都能够在学校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启迪。
2)艺术文化。
学校的艺术文化应该是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的,既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艺术,又要注重培养和发展现代艺术,让师生员工都能够在学校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3)体育文化。
学校的体育文化应该是健康、快乐、团结的,既要注重体育锻炼和竞技比赛,又要注重体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让师生员工都能够在学校中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体育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让师生员工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团结、友爱、勇气等精神价值。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一、引言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涉及到学生素质的培养、校园文化氛围的塑造和学校形象的提升。
为了有效管理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应遵循公平公正、教育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
三、组织管理体系1.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是全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和决策机构。
2. 学校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
3. 学校各个部门和学生组织应设立相应的文化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实施相关工作。
四、文化活动规划1. 学校每学年制定文化建设工作计划,明确各项文化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目标。
2. 文化活动包括演讲比赛、艺术节、读书推广活动等,要注重多样性和创新性。
3. 文化活动应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学生兴趣和社会需求,提高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影响力。
五、组织流程管理1. 文化活动的组织流程包括立项、筹备、宣传、执行和总结等环节。
2. 各环节应设立具体的责任人,明确职责,并建立沟通协作机制。
六、资源管理1. 学校应建立文化活动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学校可以通过与社会团体和企业合作,获取更多的资源支持。
3. 学校应建立文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机制,保证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品质。
七、评估与奖励1. 设置文化建设的综合评估指标,通过定期评估活动效果和学生参与度,以提供改进建议。
2. 对于优秀的文化活动和个人,学校应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励更多的参与和创新。
八、监督与反馈1.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和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应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2. 学生和教职员工应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
九、教师培训与指导1.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组织能力。
2.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指导,分享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方法。
小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模版
小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模版1. 引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小学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文化。
本文将探讨小学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包括礼仪规范、学习规范、纪律要求和活动安排等方面。
2. 礼仪规范2.1 尊师重教学生要尊重老师的教诲,听从老师的指导和建议。
对老师要有基本的礼貌和尊重,不出言不逊、不放任不教的学生校务。
2.2 尊重他人学生要尊重同学和其他校园工作人员。
不欺负同学,不歧视他人,要有礼貌地与人交流,培养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2.3 注意仪容仪表学生要爱护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干净,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
不穿拖鞋上学,不戴耳环和其他大件饰品,不染发、刺青等。
3. 学习规范3.1 完成作业学生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
不敷衍了事,不抄袭别人的作品,勤奋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3.2 尊重课堂纪律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不做扰乱课堂秩序的事情。
不随意离开座位,不互相交头接耳,遵守老师的发言规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3 培养学习兴趣学生要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关注自己的学习兴趣。
不抄袭学习资料,不偷懒,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学科竞赛和文化活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4. 纪律要求4.1 守时学生要养成守时的习惯,准时到校上课。
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擅自离校,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
4.2 保持安静学生要保持安静,不在教室内大声喧哗,不随意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安静学习的氛围。
4.3 遵守规章制度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擅离校园,不在校园内吸烟,不参与赌博和其他不良行为。
遵守上下楼梯、排队、就餐等规则。
5. 活动安排5.1 组织文体活动学校要定期组织文体活动,如运动会、艺术汇演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2 开展社会实践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植树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一、概述本制度是为了完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环境而制定的。
制度涵盖了学生管理、师生关系、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内容,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
二、学校文化建设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关爱学生为前提,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热情的关怀和激励,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学校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个性特点,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培训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学校要设立学生自治组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和组织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师生关系的管理1. 教师要起到良师益友的作用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健康的行为习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加强师生交流沟通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和需求,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扰。
3.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学校与家长要及时沟通家校合作事宜,建立有效的家校联系渠道,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四、教育教学管理1. 提升教学质量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评课、互访等形式加强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2. 注重学生体验和发展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特长,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和机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
3. 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学校要加强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探索适合学校情况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和发展。
五、规范管理1. 强化纪律教育学校要坚持纪律为本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规范管理,制定明确的纪律要求和扣分制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学校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建立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防止各类意外事件的发生。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指以学校制度为基础,通过有效的文化引导和培养,逐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学生共识的文化氛围,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学校制度学校制度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它是规范学校内部行为、确保学校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学校制度应当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既要符合法律法规,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例如,可以制定学生的服装规范,使学生在外表上更加整洁、文明;可以制定学生的教室纪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制定学生的考勤制度,使学生养成准时到校的好习惯。
学校制度的制定应当有参与感和民主性,鼓励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和修改,提高大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深受全体师生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学校文化可以是积极向上的、鼓励个性发展和创新的;也可以是传统的、注重规矩和纪律的;还可以是激励奋斗和超越自我的。
学校文化的培养离不开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教育引导。
例如,可以组织各种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参与社会;可以举办讲座、座谈、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学校文化的培养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三、学校制度与文化的结合学校制度是一种形式,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二者要想发挥作用,必然要结合在一起。
学校制度是对学校行为的规范和制约,而学校文化则是对学校行为的引导和激励。
学校制度可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但如果没有学校文化的支撑,学校只能是一个纸上的制度,学生也只会机械地遵守制度而无法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学校文化可以形成学生共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主动性,但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学校的管理会失去效果,无法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
因此,学校制度和文化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相互交融和相互促进,才能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小学文化建设工程规章制度
小学文化建设工程规章制度一、总则1. 本规章制度旨在明确小学文化建设工程的目标、原则和基本要求,确保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
2. 小学文化建设工程应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3.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文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指导和监督学校文化活动的实施。
二、文化建设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 构建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文化建设原则1. 全面性原则:文化建设应涵盖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实践、艺术体育等多个方面。
2. 教育性原则:所有文化活动都应以教育为目的,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
3. 参与性原则: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发挥每个人的主体作用。
4. 创新性原则:鼓励创新思维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内容。
四、具体措施1. 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图书馆、展览馆、多功能厅等。
2. 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科技节、读书月等主题活动,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3.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如书法、国画、传统节日习俗等课程和活动。
4.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
5.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文化成长。
五、组织实施1.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年度文化建设计划,并纳入学校工作总体规划。
2. 各职能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协同推进文化建设各项工作。
3. 对于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的个人或集体,学校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4. 定期对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措施。
六、附则1.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文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随着学校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本规章制度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和管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制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成为必要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目的和意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通过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管理责任和机构设置1. 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的领导担任组长,学校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制定和监督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情况。
2. 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包括策划、组织和管理等。
三、校园文化建设内容1. 文化节活动:定期组织文化节活动,包括艺术表演、文艺展览、文化讲座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2. 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提供多样化的社团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 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创建文明、整洁、美丽的校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 课程设计:在课程设置中融入校园文化元素,通过各门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四、管理制度1. 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2. 审批和监督: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负责审批和监督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3. 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使用合理、透明。
4. 效果评估:定期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效果评估,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五、奖励和激励机制为了激励和表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学校可以设立相关的奖励机制,如优秀文化工作者奖、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奖等。
学校文化制度建设
学校文化制度建设首先是校风。
校风是学校重要的软实力,代表着学校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风貌。
要打造良好的校风,就要注重校园的文化内涵和外在表现。
在文化内涵方面,学校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倡自由、开放、宽容、求真的精神,并在规定中明确要求学生要有公德、廉洁、勤奋、自律的品质。
在外在表现方面,学校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保持良好的校园秩序,营造宜于学习的氛围,以及规范化的学生着装、语言、礼仪。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树立起高尚的校风,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
其次是学风。
学风是培养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学校应该建立起积极向上、严谨认真的学习氛围。
在学习方法上,学校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
在学习态度上,学校要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有充分的自我激励。
此外,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和学科竞赛,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发问、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再次是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是学校良好育人环境的基础。
学校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要时刻保持敬业、有爱心、有耐心的教育者风范。
学校要加强教师的教学理念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严格控制教师工作质量,加强教师的考核评价。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成长提供坚实的师长支持。
最后是活动文化。
学校要加强各种形式的活动文化建设,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文艺演出、体育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才艺和综合素质的机会。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各种兴趣社团,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学校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激发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学校文化制度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庭共同的努力。
只有建设得当的学校文化制度,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校风、学风、师德师风、活动文化的各个方面的建设,从内涵到外在,创建有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学习环境。
学校管理制度与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管理制度与校园文化建设一、引言学校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学校内部秩序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而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在学校中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好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社会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学校管理制度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其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学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它可以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学校管理制度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此外,学校管理制度还对师生关系、校园安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学校管理制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1.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学校管理制度规定了学生的行为准则和纪律要求,让学生明白何为良好的行为规范与行为习惯。
通过自律的行为,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培养自身素质,并在日常行为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制度中的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互助友爱、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
3.减少纠纷与冲突学校管理制度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化,减少了学生之间的纠纷与冲突。
学生在学校内明确了自己的行为边界,可以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提高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意义1.促进学校管理行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使学校管理主体在制定和执行管理制度时更加注重公平公正、秉持人文关怀,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学校管理行为的规范化程度。
2.增强学校师生凝聚力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认同和尊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样的关系能够增加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支持,使管理制度更易得到学生的自觉遵守,同时也使学校管理者更加理解和关心学生的需求。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百度文库
摘要: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内涵、重要性、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一、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内涵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在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等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制度体系。
它包括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职工管理制度等。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旨在通过制度规范学校行为,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有助于建立健全学校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职责,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
2. 提升学生素质。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4. 提升学校品牌形象。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有助于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1.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学校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政策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 加强制度宣传与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加强对教职工、学生的制度宣传和培训,提高制度知晓率和执行力。
3. 完善制度执行机制。
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监督机制,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形成制度约束力。
4. 创新制度管理方式。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制度管理方式,提高制度管理效能。
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制度管理的现代化、智能化。
5. 强化制度评估与反馈。
定期对学校制度进行评估,了解制度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同时,广泛征求师生意见,不断优化制度体系。
6. 营造制度文化氛围。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制度文化精神,提高师生的制度意识,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围。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5篇)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校园文化建设是指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建和谐、文明的学校环境,促进学校整体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措施。
本制度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规范,旨在规范学校各项文化建设工作,确保学校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第二条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良好品格,注重道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艺术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培养。
第三条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注重育人为本;文化与科学相结合,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注重形成学校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注重综合评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第四条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校风建设、班风建设、师生关系建设、制度建设、活动建设等。
第二章校风建设第五条学校要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学生至上”的校风建设理念,推崇正直、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
第六条学校要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培养教师的高尚品格和良好师德师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示范。
第七条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校风考评体系,对教职工的教育教学水平、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
第八条学校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师风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
第九条学校要注重校风建设与家风建设的结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班风建设第十条学校要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建立和谐、稳定、互助的班风。
第十一条学校要明确班级管理责任人,规定其职责和权限,加强对班级日常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二条学校要加强班级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第十三条学校要组织开展班级内的团结友爱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十四条学校要建立班级评比制度,定期评估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效,激励班级积极向上的发展。
第四章师生关系建设第十五条学校要营造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4篇)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文化水平,特制定本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
第三条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全面性、普及性、开放性、自主性、课程型、社会实践型、寓教于乐型。
第四条学校应设立校园文化部门或委员会,负责校园文化的整体规划、组织和实施。
第五条学校应制定校园文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向全体师生公开。
第六条学校应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宣传,提高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第二章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第七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社科类、生活类、传统文化类、社区服务类等。
第八条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艺术活动,开展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培训和比赛,并组织相关演出。
第九条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组织校际友谊赛事,培养学生体育竞技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十条学校应组织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竞赛、论文发表等,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十一条学校应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组织学术讲座、座谈会等,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思辨。
第十二条学校应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活类活动,包括假期社会实践、艺术展览、农业技术学习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第十三条学校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节日庆典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传统美德。
第十四条学校应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向社区提供教育资源和服务,增强学校与社区的互动与融合。
第三章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与评价第十五条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和程序,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学校应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评价与监督,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定期评估与调整。
第十七条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奖励机制,鼓励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文化素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学校管理规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
第三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努力构建和谐、文明、进取的校园文化。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第五条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二)协调各部门、各班级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三)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相关培训和研讨;(四)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第六条教务处、德育处、团委、体育处等部门和各班级要按照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部署,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第三章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第七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二)文化知识教育:举办各类讲座、学术报告、读书活动等,提高师生文化素养;(三)艺术教育:开展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四)体育活动: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健身活动,增强师生体质;(五)志愿服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关注师生心理健康。
第四章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第八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遵循以下原则:(一)主题鲜明,富有教育意义;(二)形式多样,富有创意;(三)注重实效,广泛参与;(四)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开支。
第九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主要包括:(一)校园文化节:举办各类文化节,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二)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师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环保、关爱弱势群体等;(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制度(5篇)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为创建一个和谐、宽松、文明、健康、向上的环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为此特制定本制度如下:一、领导机构和校园规划1、建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2、全面、认真分析研究学校文化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方案。
二、校园文化建设(一)整体要求:1、学校建有文化艺术活动室或艺术橱窗,要求位置合理,构造比例协调,质量良好。
2、艺术橱窗内容新颖健康,知识性、趣味性强,书写规范,无错别字,每学期最少更换(或调整)____次。
3、加强校园师生的宣传工作,用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师生身边的榜样,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4、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要根据其功能特点,悬挂、张贴有关的教育条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
(二)校园文化建设以突出学校德育育人氛围为为重点,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
1、及时更新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版面。
2、喷绘、写真、____新的校园文化专栏,更换突出“品德养成、行为习惯教育”为主题的学校艺术展板内容。
3、开设“学校平面图、学校简介、校歌”等艺术专栏。
4、开设“校委会监督岗、教师光荣榜、学校荣誉榜”等专栏。
5、开辟青少年远离____、规范实用普通话宣传教育专栏。
6、开设“交通红绿灯,____您我他”、“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等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专栏。
7、开设“让艾滋病远离美丽的校园”、“学生常见病防治”等宣传专栏。
(三)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要大胆放手,为学生发展潜能提供广阔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意识和灵活性,由学生自定主题,自订方案、自己____、自己设计班徽、班风、班训,开设校长寄语、教师寄语、班级文明公约、文明谚语、名人名言、守住亲情、学会宽容、学习标兵、班级明星等栏目,学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重视环境熏染,号召共塑班魂,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努力构建独特的班级精神,大力提倡班班有个性、班班有特色、班班有风格。
小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范本
小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范本一、引言校园制度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管理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为学生规范行为、培育良好品德的一系列规定和实践。
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
为此,我们制定了下述小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范本,以期帮助广大学校更好地构建具有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师生相处的制度文化1. 尊重包容(学校名称)鼓励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理解,不歧视、不恶意攻击其他人。
任何形式的体罚、歧视、辱骂或伤害行为都是严禁的。
学生要尊重师长,师长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2.友善相处学校倡导学生之间友善相处。
禁止欺凌、侮辱行为,倡导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3.互助共赢学校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分享。
培养学生的共同进步意识,共同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三、学习的制度文化1.坚持勤奋学习学校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考试制度,强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团结协作学校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
倡导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纪律的制度文化1.严禁违纪行为学校设置明确的纪律规定,严禁学生携带危险物品、打架斗殴、赌博等违法行为。
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将依法进行处理。
2.师生双向监督学校鼓励师生相互监督,起到互相约束的作用。
师长要关注学生的行为动向,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五、安全的制度文化1.安全第一学校将学生的安全视为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事故预防和责任意识。
2.救急扶伤学校鼓励学生相互关爱,发生意外时要及时报告学校和家长,积极帮助受伤同学。
学校将提供必要的急救设施和培训。
六、文明礼仪的制度文化1.文明用语学校鼓励学生文明用语,不使用脏话、粗俗语言,维护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生之间要友善、礼貌地交流。
2.文明行为学校倡导学生文明行为,如不随地吐痰、垃圾分类、排队等。
学校文化制度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是实现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捷径,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因此要建立并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以保证学校建立正常的教育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目标1.构建适合我校校情的常规管理制度体系,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促使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
2.将学校的各种管理因素,根据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实现最优组合,形成科学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管理效能,二、具体措施一、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凸显其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作用。
1.组织学习。
为了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提高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积极组织教职工分级分层学习学校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内容涉及教育教学、干部职责、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职责、各功能室职责、各类教师岗位职责、人事管理制度、党员有关制度、财务制度、评职晋级制度、评优选先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
做到心中有数,严格执行。
2.完善制度。
针对教职工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民意调查,召开不同层面人员的座谈会,充分征求教师的意见再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最后才正式实施。
如,考勤制度等等。
既可以避免制度脱离实际,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又有利于统一认识,沟通感情,从而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奠定心理基础,减少执行制度的阻力。
二、创新学校管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1.创新学校管理的激励机制。
将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和学校整体发展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着眼于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
一是通过学期、学年、年终考核评优级体现。
二是通过绩效分配方案及奖励方案体现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成绩,为校争光的教职工按方案奖励办法给予奖励,以达到鼓励教师创新争优成绩的效果。
2.评选学校三年改革功臣。
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业绩、工作状态,对学校做出的突出贡献,家长、学生的反应与评价等情况,评选出学校三年改革功臣,鼓励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范文(4篇)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包括校内和校外活动。
第三条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交流环境。
第四条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以德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推动全体师生员工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第五条学校将制定具体措施,引导和规范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行为,倡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的校园文化。
第二章校园文化建设组织第六条学校设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进行监督和评估工作。
第七条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任命产生,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各项工作。
第八条学校将设立校园文化委员会,由教师、学生、家长和校外专家组成,负责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第九条学校将设立学生文化委员会,由学生代表组成,负责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提供相关意见。
第十条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应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开展合作与交流,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和形式。
第三章校园文化活动第十一条学校将组织各类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科技创新等,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
第十二条学校将组织文化节、艺术展、科技展等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展示学生的才艺和成果,营造浓厚的学术和文化氛围。
第十三条学校将组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第十四条学校将开设校园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第四章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第十五条学校将建立校园文化建设档案,记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和成果。
第十六条学校将建立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对参与者进行鼓励和奖励。
第十七条学校将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对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学校将加强对校外文化活动的管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权益。
学校文化建设管理规章制度
学校文化建设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校师生员工,具体执行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监督。
第三条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宗旨是促进学校文化的繁荣发展,增进师生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建立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
第四条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培养爱国爱校的良好文化氛围,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第五条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文化底蕴和活力、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
第六条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任务是:1. 制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措施;2. 加强文化教育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建设校园文化设施,提升校园文化氛围;4.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拓展学生文化视野;5. 强化文化建设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第七条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组织机构由校团委、宣传部、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共同负责。
第二章文化建设方针第八条学校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第九条学校倡导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团结互助、文明礼仪的校风,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十条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第十一条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十二条学校支持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章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第十三条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文化建设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职责和程序。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制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第十五条学校要加强文化教育宣传,在校园内张贴展示文化宣传海报,开展主题班会和文化讲座。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建设校园文化设施,如文化广场、图书馆、美术馆等,提升校园文化氛围。
第十七条学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汇演、读书节、主题展览等,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______—个被忽略的的领域一、学校制度文化的路径来源学校制度文化这一概念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发展道路。
学校制度文化根植于学校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组成层面。
而学校又是一个社会组织,因此组织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渊源。
组织文化的概念又来源于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因此文化概念的界定也是我们研究学校制度文化的一个前提。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研究热潮——校园文化也对学校的发展起过很大的作用,而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有什么关系也是我们应当厘清的。
1.学校制度文化的理论渊源探究学校制度文化的理论渊源,我们需要理解“文化”这个词。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在其名著《第三次浪潮》中明确提出:“今天世界迅速认识到,在道德、美学、政治、环境等方面的日趋堕落的社会,不论它有多么富有和技术高超,都不能认为是一个进步的社会,进步不再以物质生活和技术标准来衡量。
”衡量的标准是“丰富多彩的文化”。
[1]可见只有充分认识了“文化”的根本涵义,才能深入理解学校制度文化的各个层面。
(1)“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一词对于我们是司空见惯,,但正如黑格尔所言“熟知非真知”,我们若要给“文化”一个科学、全面且得到共识的定义却是极为困难的,因为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至今,对文化的定义就有300 多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1871 年,泰勒在其论著《原始文化》中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的人种论的意义上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2]人类学家米德认为,“文化就是社会或亚群体的习得性行为”。
[3]我国《辞海》中的定义是:文化“从广义上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4]浩如烟海的资料显示出“文化”一词的复杂性,为我们深入了解文化的内涵提供了支撑。
纵观各种定义,我们可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之处以作为我们对“文化”最基本的认识,即文化是建立在一个民族或一个组织内部特有的价值观念之上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制度、行为方式的总和。
这也是作者对“文化”的粗浅理解。
(2)“组织文化”的内涵“组织文化”概念提出之前,企业界率先提出了“企业文化”,这始于20 世纪70年代末80 年代初。
二战后的战败国日本,到70年代其生产率竟然大大超过素以管理先进著称的工业王国——美国,当时日本经济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而相比之下的美国经济却出现式微。
日本人的成就使美国人极为震惊,于是一些美国管理学者如迪尔(T.E.Deal)、肯尼迪(A.A.Kennedy)、大内(W.G.Ouchi)等,试图从美、日企业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角度,挖掘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深层原因。
他们发现,许多复杂的文化因素对组织的效益、组织的成功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作用。
大内在《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宣称:日本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包括信念和价值观等在内的文化因素混合体;迪尔和肯尼迪则认为:“一种能够清晰阐释的文化可以告诉雇员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什么是企业所期望的和他们应如何去行动”,这种文化特征表现越突出的组织越容易成功,反之,表现得越平庸,组织成功的机会越少。
[5]20 世纪80 年代,美国管理界接连出版了四本畅销书:《Z 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被誉为企业文化的“四重奏”,这四本著作以其崭新的思想、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论述和丰富的例证,令人信服地提出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理论体系,它们的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
正如人们对“文化”保持的“高山仰止”态度一样,关于组织文化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国外学者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舒尔·多普森(Sue Dopson)和伊安·莫克内(Lan McNay)把组织文化界定为由礼仪、惯例、传奇、神话和信条等共同组成的混合体;[6]这对组织文化的描述,是在揭示其构成要素。
埃德加·希恩(Edgar Schein)认为,“组织文化就是一个基本模式的假定,即某一组织在尝试着解决外在适应和内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发明、发现或者开发出一种基本模式,并且这种模式相当有效,因此,它被作为一种正确的方法传授给新的成员,去思考或感受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
”[7]沙因认为:“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思维方式——组织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露丝·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组织文化做出定义,主要有:组织文化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8]组织文化可以概括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组织内部所形成的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文化形态的总和。
它包括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精神风貌等,其核心是价值观。
组织文化是一套在组织中被共同分享的假设、信念、价值规范、期望、仪式、符号等。
上述诸种解释虽然存在着分歧和差异,但多数都包含了以下特征:观察到的行为规则,即组织成员在相互交往中使用共同的语言、术语以及与相互尊重和行为有关的仪式和典礼。
规范,工作群体的行为标准。
主导价值观,在学校中的典型表现是全体教师和学生的高绩效水平、低缺勤率、低辍学率和高效率。
哲学观,引导组织如何对待成员,是组织的使命声明。
规则,在组织中与人相处的准则。
情感,组织的整体氛围。
这些特征任何一个都不能独自代表组织文化的实质,它们共同反映着并赋予了组织文化特定的意义。
(3)学校文化的内涵及内容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简称,是组织文化的一个分支,是组织文化在学校领域中的表现。
富兰在其关于学校改革的研究中发现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学校文化对于学校的正常运转、健康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据台湾学者欧用生先生考证,对于学校文化具有社会控制和社会化的功能,限定教育内容,强烈地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行动。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这种奠定于工具理性基础上的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取向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与反对,并采用现象学、诠释学、民族志等方法研究学校文化。
他们认为一向被忽视的诸如学校或班级中的知识选择、组织和评价,学校中社会化和文化的传递以及师生关系等,是学校文化研究的关键。
同时,杰克逊等学者从课程论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认为“在学校、班级中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非学术性经验构成了‘隐性课程’,而这些非学术性经验的主体实际上就是学校文化。
”尽管学校文化概念还没有达到统一,但因其有组织文化的一般性和学校的独特性,可以做如下表述:学校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组织里,学校组织成员继承和长期形成的并得到全体成员积极认同的通过组织内部的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文化实践等活动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目前国内对学校文化内容的表述不一,如有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四分法,还有学校基本建设、学校价值观念和学校行为规范的归纳;也有学者认为学校中的物质文化、历史传统、各种活动和仪式典礼及各种规范构成了学校文化的内容。
但一般都认为学校文化包括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三方面,笔者在此也赞同这一观点。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涵盖了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即观察到的行为规则、规范、主导价值观、哲学观、规则、情感。
而学校行为文化一般指学校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笔者认为这应该属于制度文化中的行为方式,所以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制度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方面是科学明晰,且易实践的.“制”具有约束限定、管束”的意思;“度”是“达到某种质的规定性”,“制度”的涵义包括“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和“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
柯武刚(Wolfgang Kasper) 和史漫飞(Manfred E.Streit) 在其合著的《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和公共政策》中,认为:制度是由人制定的规则,这些规则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
在新制度主义文献中,一个基本的命题就是“制度是重要的”。
总体上看,制度是人类创造的作用于个人以及对个人之间关系的限制和约束。
制度是这样一些规范,由其产生出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这些权利和义务关系又是便于人们的交往和交换的,能够使人们对于他人的行动所形成的影响和结果做出稳定的和相对可信赖的预期。
可以说一个组织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组织正常运作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它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维护组织秩序而人为制定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
组织的规章制度涉及组织的人、财、物等各个方面,是组织成员必须履行的带有强制性的义务,同时也是保障一定权利、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还可以引导组织成员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同、接受与实行,使组织价值观真正成为引导组织成员思想与行为的准则。
学校中的制度对学校正常运行所起的重要作用毋庸赘与,传统的教育管理对“制度”存在着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分依赖制度的效能,严格执行制度,“大棒”理论风靡一时;另一种是制度在制定之初就过于宽泛、不具体,不适于执行,主要靠学校成员的自觉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维持学校的正常管理,即便有违背制度的也不严格按规定执行。
这两种对待制度的态度明显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学校成员的成长,正所谓“过犹不及”。
营建学校制度文化就是要集合这两种“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优点又补充二者的不足,可谓是“刚柔并济”,既用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又以人为中心,对人充满着充分的尊重、信任、关爱、理解,使学校成员形成自主性和主人翁意识,使学校形成民主、和谐、团结、合作的氛围,并能够在这种民主自由、尊重个性的环境中追求创造和创新,学校也自然会有长足的发展。
对学校制度文化的理解因对其理论渊源的深入了解而逐渐明朗化,对其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制定、贯彻、执行各种典礼、仪式及规章制度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学校制度文化是以法律、法规、条令、制度、规定等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其特征是带有指令尺度的一种文化形态,主要由学校基本工作制度、专项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等组成。
学校制度文化的界定1、学校制度文化内涵制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形式,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优良的文化行为需要辅之以规范化的常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