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孤独之旅》《心声》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孤独之旅》《心声》知识讲解

《孤独之旅》《心声》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孤独之旅》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1974年进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任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著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

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曾经获得“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的《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

它以9章20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心声》黄蓓佳,当代女作家,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儿童文学,电影视剧本五百余万字。

作品有《小船,小船》《追你到天涯》《忧伤的五月》等。

《心声》是一篇非常难得的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

作者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

知识积累《孤独之旅》1.家底: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2.厚实:丰富,富裕。

3.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4.境地:生活上或工作上遇到的情况。

5.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6.觅食:寻找食物。

7.嬉闹:嬉笑打闹。

8.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9.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

10.撩逗:挑逗,招惹。

11.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12.依托:依靠。

13.胆怯:胆小,畏缩。

14.掺杂:混杂。

15.驱除:赶走,除掉。

16.窝棚:简陋的小屋。

17.安抚:安顿抚慰。

18.别无他法:没有其他的方法。

19.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20.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本文是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21.仓皇:匆忙而慌张。

22.回应:回答,答应。

23.疲软:疲乏无力。

24.温顺:温和顺从。

《心声》1.抑制:压下去;控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孤独之旅》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课文题解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作者简介曹文轩,汉族,男,1954年1月生于江苏省盐城市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代表作有《草房子》《红瓦》《天瓢》等;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等四十多种奖项。

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长篇小说:《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天瓢》、《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大王书》等。

主要学术性著作《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

作品大量被译介到国外,《红瓦黑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

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中国台湾《中国时报》年度开卷奖、“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小说奖等奖项。

2004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

多次在各地进行演讲。

2012年4月27日受邀前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春城实验小学进行“推开写作之门”主题讲座;2011年10月在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进行主题讲座;2012年10月16日受邀前往重庆外国语实验学院和红光中学进行讲座。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知识
点归纳
背景知识
曹文轩,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作家。

课文选自《草房子》。

选入课文时,作者作了删改。

题目是作者加的。

字词综合运用
1.字音
撅juē嚼jiáo 掺chān
2.字形分辨
戮(杀戮)戳(戳穿)截(拦截)
粹(纯粹)醉(麻醉)碎(粉碎)
3.释词
嬉闹:嬉笑打闹。

驱除:赶走;除掉。

厚实:丰富;富裕。

撩逗:招引;挑逗。

倦意:疲乏的感觉。

朦朦胧胧:不清楚;模糊。

歇斯底里:本文指暴风雨失去常态,肆无忌惮地袭来。

重点难点
1.重点: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文中多处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或紧扣文题,突出"孤独"字,或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理。

2. 难点:小说题目"孤独之旅"的意义是什么?
"孤独之旅"包含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指杜小康与父亲一起远离村庄,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一是指杜小康心灵的成长历程.。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知识点及课文学习方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知识点及课文学习方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知识点及课文学习方法一、作品梗概本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

杜小康家原本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

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故事也就由此开始了。

二、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2016年获得“ 国际安徒生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作家。

其主要作品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蜻蜓眼》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觅mì食:指鸟兽到处搜寻食物吃。

嬉xī闹:嬉笑打闹。

空旷kuàng:地方广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

撩liáo逗:挑逗,招惹。

炊chuī烟: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掺chān杂:混杂,使混杂。

驱qū除:赶走,除掉。

温顺:温和顺从。

重叠dié:(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眺tiào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激动、举止失常、狂喊乱叫的状态。

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描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亲背井离乡,到偏远芦荡放鸭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得住寂寞的顽强毅力,从而告诉我们:人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寂中磨练,这样才能长大成人。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

交代了小说的背景——杜小康因为家境一落千丈而失学,被迫跟随父亲去放鸭。

第二部分(2~27):故事的发展。

写杜小康随父亲踏上放鸭之路,同时这也是一次“孤独之旅”。

第三部分(28~49):故事的高潮。

写杜小康父子俩在芦荡中放鸭、找鸭。

第四部分(50~52):故事的结局。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孤独之旅》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孤独之旅》重要知识点总结
天昏地暗:形容乌云密布或刮大风时飞沙漫天的景象。
仓皇逃窜:匆忙而慌张地逃跑流窜。
综合素养
素材积淀:经典的心理描写片段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想: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我倒是过意不去。现在倒霉的时刻就要来到,我连鱼叉也给丢啦。“(注:西班牙语,意为“牙齿锋利的”,指凶猛的鲨鱼)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能干,既强壮,又聪明。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不吧,他想。也许我只是比它多了个武器吧。——节选自海明威《老人与海》
纯粹(cuì)撩逗(liáo)胆怯(qiè)
掺杂(chān)逃窜(cuàn)xiē(歇)斯底里
戳破(chuō)驱除(qū)
多音字
嚼 扎
形近字
重点词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文中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寻常。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孤独之旅》重要知识点总结
文学常识
作者档案
作 者
曹文轩
评 价
儿童文学家,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
作品风格
他的作品以优美、感人著称,无论是描写世间风物,还是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都因细腻、唯美而让读者怦然心动。
代表作品
《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
重点字词
生难字
tiào(眺)望觅食(mì)xī(嬉)闹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重要知识点讲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重要知识点讲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重要知识点讲解一、作者简介曹文轩,江苏盐城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现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有长篇小说《草房子》等。

二、故事背景文章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

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

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三、理解词义1.家底: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2.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3.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例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积极响应“光盘行动”的倡议,不能置之不理,肆意浪费。

4.嬉闹:嬉笑打闹。

5.撩逗:挑逗,招惹。

6.胆怯:胆小,畏缩。

7.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本文是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例句:他甚至歇斯底里地骂孩子,神经质地抱住老婆哭鼻子。

8.仓皇:匆忙而慌张。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开端:杜小康因家庭变故失学,跟父亲放鸭第二部分(2-35)发展: 放鸭经过,描述孤独之旅第三部分(36-49)高潮:暴风雨追鸭第四部分(50-52)结局:杜小康觉得自己长大了,变得坚强了。

鸭也长大了,下蛋了。

五、问题解疑1. “前行是纯粹的”,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含义?“纯粹”一词表明前行速度之快,强调父子俩离开油麻地是不可改变的,前行是绝对的,哪怕有痛苦,有磨难,也暗指前行是单调、寂寞。

同时也含蓄地说明了父子俩对生活别无选择。

2. 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

写鸭群的叫声有什么作用?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九上语文16课笔记

九上语文16课笔记

九上语文16课笔记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 课《孤独之旅》的笔记: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讲述主人公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被迫跟随父亲放鸭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少年在孤独中成长的历程,表达了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和勇气。

文章结构:
1. 开端: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被迫跟随父亲去放鸭。

2. 发展:杜小康在放鸭过程中经历了孤独、恐惧、想家等困难。

3. 高潮:杜小康在暴风雨中勇敢地寻找失散的鸭子,经历了成长的洗礼。

4. 结局:杜小康找到了鸭子,变得坚强,也长大了。

写作手法:
1. 环境描写: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如芦苇荡、暴风雨等,烘托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成长。

2. 心理描写:通过对杜小康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他在孤独中成长的过程。

3. 象征手法:用鸭子的成长来象征杜小康的成长,使文章更富有寓意。

重点语句:
1. “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这句话表现了杜小康在面对孤独时的复杂心情。

2. “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这句话表现了杜小康在经历了暴风雨后的疲惫和成长。

难点解析:
1. 如何理解杜小康的“孤独之旅”?
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不仅是指他在放鸭过程中与父亲和小伙伴分离的孤独,更是指他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上的孤独。

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坚强和勇敢,面对困难不再退缩。

2. 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气氛,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暴风雨的描写,既表现了杜小康的勇敢和坚强,也为他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孤独之旅》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孤独之旅》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孤独之旅》⼀⽂通过记叙杜⼩康随⽗亲放鸭所经历的⼀系列事件及他的情感历程,刻画了⼀个少年⼼理成长的轨迹,揭⽰了挫折、孤独能促进⼈迅速地成熟这⼀道理。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六课《孤独之旅》教案 ⼀、教学⽬标: 1、通读全⽂,概括出课⽂的故事内容;⼩组合作,跳读重点语段,感受杜⼩康牧鸭过程中的⼼路历程。

2、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明确环境描写的作⽤,并能模仿着⽤环境描写来表现⾃⼰的⼀种⼼情。

3、学习主⼈公勇于战胜磨难的可贵品质,并能内化成⾃⼰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1、⼩组合作,跳读重点语段,感受杜⼩康牧鸭过程中的⼼路历程。

2、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明确环境描写的作⽤,并能模仿着⽤环境描写来表现⾃⼰的⼀种⼼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 (课前播放歌曲《重头再来》,直到上课。

) 问:同学们知道这⾸歌的歌名吗? ⼈的⼀⽣也许有很多事都可以重来,但⽣命历程是不能重来的,所以当我们遇到挫折⼀定要勇敢的去战胜。

(出⽰⽂中插图) 请同学们看这样⼀个处在浩浩芦荡中的孤独少年,假如你就是这个少年,你会⽤什么⽅法克服孤独的⼼理呢? 那⽂中的他是如何战胜孤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起乘着⼩⽊筏去拜访这个同龄⼈。

(⼆)初读课⽂,感知⽂章内容。

1、本⽂主⼈公是谁?讲述了关于主⼈公的什么故事? 2、根据故事情节给课⽂拟⼀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标题好⽐⼀篇⽂章的眼睛,⼀般读者能透过它窥视到⽂章的思路、中⼼、内容等。

) (三)课⽂研读:⾛⾛孤独之旅,聆听孤独的⼼声。

1、作者给本⽂取题叫“孤独之旅”,那么这旅途只的是什么旅途呢?(牧鸭之旅) 理情节:离家牧鸭—路途中—到达⽬的地—牧鸭⽣活—鸭⼦下 2、在这个牧鸭途中,杜⼩康⼜有着怎样的⼼路历程呢? (四⼈⼩组合作,跳读⽂中描写杜⼩康的语段,找出体现他⼼理活动的语句,并说说句⼦体现的是怎样的⼼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孤独之旅》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孤独之旅》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孤独之旅》教案及知识点课文简介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太空宇航员在执行任务时的孤独心理历程。

太空宇航员孤独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篇课文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让人们更深刻地体验太空宇航员的孤独。

课堂教学目标1.了解太空宇航员的工作内容及其特点;2.通过本篇课文,探讨孤独的感受以及在孤独中的心路历程;3.培养学生拓展视野、见识世界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课堂教学重点1.确定太空宇航员的重要性;2.探究孤独的感受及其心路历程;3.学习运用推理方法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

课堂教学难点1.探究孤独的感受及其心路历程;2.培养学生拓展视野、见识世界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先了解相关太空知识;2.让学生提前预读课文,做好文本分析。

课堂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分析太空探索项目与太空宇航员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分享相关知识。

2. 理解(35分钟)(1)口语交际通过问题互动,加深学生对太空宇航员的了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讨、答疑。

(2)语音语调练习通过模仿太空宇航员的语音语调,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3)教材阅读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分析太空宇航员孤独的心理历程。

(4)知识点讲解通过讲解太空探索项目的背景和目标,提高学生的拓展视野、见识世界的能力。

3. 运用(30分钟)(1)案例解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案例,探究孤独的感受及其心路历程,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

(2)活动设计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4. 内化(10分钟)(1)回归课文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对太空宇航员的工作、孤独感受等进行总结。

(2)归纳提高鼓励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素养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习题;2.进行文本分析,掌握推理方法;3.搜集太空探索相关信息,写一篇关于太空探索的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

《孤独之旅》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课文题解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作者简介曹文轩,汉族,男,1954年1月生于江苏省盐城市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代表作有《草房子》《红瓦》《天瓢》等;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等四十多种奖项。

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长篇小说:《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天瓢》、《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大王书》等。

主要学术性著作《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

作品大量被译介到国外,《红瓦黑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

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中国台湾《中国时报》年度开卷奖、“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小说奖等奖项。

2004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

多次在各地进行演讲。

2012年4月27日受邀前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春城实验小学进行“推开写作之门”主题讲座;2011年10月在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进行主题讲座;2012年10月16日受邀前往重庆外国语实验学院和红光中学进行讲座。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小册子知识点:16 孤独之旅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小册子知识点:16 孤独之旅

16 孤独之旅1.生字注音觅.食(mì) 嬉.闹(xī)撩.逗(liáo) 逃窜.(cuàn)撅.断(juē) 凹.地(āo)胆怯.(qiè) 给予..(jǐ yǔ)肥硕.(shuò) 戳.破(chuō)掺.杂(chān) 轩.(xuān)2.多音字撩嚼扎3.形似字4.词语解释(1)厚实:丰富、富裕。

(2)嬉闹:嬉笑打闹。

(3)乖巧:(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

(4)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5)撩逗:挑逗、招惹。

(6)驱除:赶走,除掉。

(7)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8)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9)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千古文人孤独心(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2)捡却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4)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6)我宁愿个人孤独地去经历人世的风波,去尝切生活的苦味,我不要安慰和同情,我却想把安慰和同情给别人的。

——巴金(7)孤独可以使人能干,也可以使人笨拙。

——雨果(8)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

——歌德这时,似乎有点清冷的月亮,高高地悬在光溜溜的天上,衬得夜空十分空阔。

雪白的月光均匀地播洒下来,照着泛着寒波的水面,就见雾气袅袅飘动,让人感到寂寞而神秘。

月光下的村子,既像在白昼里一样处处可见,可一切又都只能看个轮廓:屋子的轮廓、石磨的轮廓、大树的轮廓、大树上乌鸦的轮廓。

巷子显得更深,似乎没有尽头。

这是个大村子,有十多条深巷,而巷子与巷子之间还有曲曲折折的小巷。

在这样的月色下,整个村子就显得像个大迷宫了。

巷前巷尾,还有林子、草垛群、废弃的工棚……所有这一切,总能使油麻地的孩子们产生冲动:突然地躲进一条小巷,又突然地出现了,让你明明看见了一个人影,但一忽闪又不见了,让你明明听见了喊声,可是当你走近时却什么也没有……(曹文轩《草房子》)。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孤独之旅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孤独之旅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孤独之旅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 课《孤独之旅》的笔记如下:
一、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 年1 月出生于江苏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中兴街道周伙村,中国作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二、词语解释
厚实:丰富;富裕。

嬉闹:嬉笑打闹。

驱除:赶走;除掉。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三、句子解析
1.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这段话表现了杜小康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和焦虑。

2. 杜雍和从儿子的眼神里看出了这一点,心里顿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欣慰。

他想,儿子到底是长大了。

这段话表现了杜雍和对儿子成长的认可和欣慰。

四、问题思考
1.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杜小康经历了哪些事情?
杜小康经历了家庭变故、辍学放鸭、孤独之旅等事情。

2. 文章标题“孤独之旅”有何含义?
“孤独之旅”既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孤独、寂寞、恐惧等感受,也指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成熟的心路历程。

九年级上册语文17课孤独之旅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17课孤独之旅笔记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语文17课《孤独之旅》的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生字注音
撅(juē)虔(qián)衅(xìn)崛(jué)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1.薄bó(薄弱)báo(薄饼)bò(薄荷)
2.担dān(担负)dàn(担子)
3.鲜xiān(新鲜)xiǎn(鲜见)
三、词语解释
1.撅着嘴:嘴唇撅起。

多用于形容不满意或受委屈时的表情。

2.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3.诱饵:引诱人上钩的食饵。

比喻用空谈或小利引诱人上钩的手段。

4.抽搐:肌肉不自主地收缩。

多用于形容人的面部表情或身体某部位的动作。

5.吞噬:吞食;并吞。

6.伶仃:孤独无依的样子。

7.阴霾:天气阴沉;昏暗。

比喻人的心灵上的阴影和不快的气氛。

也可引申为某个事
件所带来的压抑、不愉快或政治上的不景气。

8.撩逗:挑逗;招惹。

9.乖戾:乖悖;忤逆。

指人的性格、脾气等变得与原来的截然不同,或指人的言行举
止变得与原来的截然不同。

10.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慌乱不安的样子。

也作“失魂丧魄”。

11.邂逅:不期而遇;偶然相遇。

12.沉甸甸:形容沉重。

13.飘泊:比喻职业、生活不稳定,东奔西走。

14.恬静:安静、宁静。

15.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16.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17.篝火:在野外燃起的一堆火。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孤独之旅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孤独之旅 复习要点

16 孤独之旅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抠(kōu)跌(diē)落雍(yōng)家底觅(mì)食嬉(xī)闹遥(yáo)远空旷(kuàng)撩(liáo)逗炊(chuī)烟乖巧掺杂狗吠(fèi)胆怯(qiè)嗅(xi ù)驱(qū)除镰(lián)刀温顺重叠置之不理残酷(k ù)恶劣(liè)撅(juē)断咔嚓(kā chā)逃窜(cuàn)拨(bō)茬(chá)戳(chuō)破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二、文学常识《孤独之旅》选自当代作家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曹文轩,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

2016年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是华人首次获得该奖。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少年杜小康成长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得住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少男少女们: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历练,需要在孤寂中磨练,这样才能长大成人。

四、知识点1、抓住细节刻画形象文章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如:“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我要回家……’”表现了杜小康对家的衣衣不舍,对母亲和上学的魂牵梦萦,对芦苇滩这一孤独的地方的亟欲逃离。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也有一段精彩的细节描写:“杜小康的一只脚底板,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它既照应了上文杜小康在风雨中寻鸭时“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又生动地表达了杜小康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淡淡的忧伤。

2、环境描写出色文中对放鸭路上行船水面的描写,对鸭群的描写,对空旷的芦苇荡的描写,对暴风雨的描写,都突出了“孤独”的意境,展现了杜小康成长的环境。

他们对表现人物的变化,文章的主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考点手册:16 孤独之旅

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考点手册:16 孤独之旅

16* 孤独之旅1.重点字嬉.闹(xī) 掺.杂(chān) 胆怯.(qiè) 给予..(jǐ yǔ) 空旷.(kuàng) 驱.除(qū) 觅.食(mì) 撩.逗(liáo) 镰.刀(lián) 歇.斯底里(xiē) 2.多音字撩⎩⎨⎧(liāo )撩起(liáo )撩逗 嚼⎩⎪⎨⎪⎧(jiáo )嚼东西(jué)咀嚼(jiào )倒嚼 扎⎩⎪⎨⎪⎧(zhā)扎针(zhá)挣扎(zā)扎辫子“扎”为“捆,缠束”“把儿,捆儿”义时,一般读zā;为“勉强支持”义时,一般读zhá;为其他义时,一般读zhā。

3.形近字⎩⎪⎨⎪⎧掺(chān)掺杂渗(shèn)渗透碜(chěn)牙碜⎩⎪⎨⎪⎧怯(qiè)胆怯却(què)退却祛(qū)祛病4.重点词语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乖巧:(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驱除:赶走;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文中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寻常。

1.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唯一的炊烟。

(“第一”“唯一”这两个词表现出芦苇丛中的寂寞,再次点出了人物所处环境的荒凉,烘托了杜小康凄苦、孤独的心情,交代了杜小康的成长环境)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

(用“万重大山”形容芦荡,生动地表现出陌生的环境带给杜小康压抑、沉重、无处逃遁的感觉。

芦荡越幽深繁茂,越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才越真切) 3.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其他什么话,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者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孤独之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孤独之旅

了杜小康放鸭的全部生活空间与
心灵空间。
拿起笔来,找出体现“孤独”的词句
• 陌生的天空和陌 生的水面
• 从未见过的面孔
• 没有其他声音, 天地又如此空旷
• 寂寞 • 已无一户人家 • 惟一的炊烟
• 想听到声音,然而,这 不可能
• 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
• 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 人
• 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 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 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 了的孤独
请将它们找出并加以鉴赏。
•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 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 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 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 自己为什么想哭。
恐惧--孤独--无奈--坚强





…… ?
你有 有遇遇在让生 的着 到到我杜活 成一 成欢们小的 长些 在功乐的康磨 ,怎 你,,成长砺 给样 的也也长成, 予的 生会会过为暴 你人 活遇遇程小风 有和 道到到中小雨 益事 路失痛,男的 的影 上败苦我子洗 启响 ,;;们汉礼 示着 又会会会。,
• 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
离乡背井的孤独、 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 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 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
请你思考
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 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 写他父亲和鸭子,你能体会 出其中的用意吗?
写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 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
请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考 文中有许多意味深长的语句,
孤独之旅
作者:曹文轩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
少年杜小康 在艰苦的环境中 经受磨难,逐渐成 熟、坚强的故事
• 1.文学意味浓郁,能引起读者的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孤独之旅》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孤独之旅》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孤独之旅》
一、重点字词
1.注音。

眺(tiào)望觅(mì)食撩(liáo)逗狗吠(fèi)撅(juē)断戳(chuō)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因此,这叫声既显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奋。

(2)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孤独之旅》作者是曹文轩,节选自《草房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知识点总结
第16课《孤独之旅》曹文轩
一、作者简介
曹文轩,江苏盐城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现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有长篇小说《草房子》等。

二、故事背景
文章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

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

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三、理解词义
1.家底: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2.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3.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例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积极响应“光盘行动”的倡议,不能置之不理,肆意浪费。

4.嬉闹:嬉笑打闹。

5.撩逗:挑逗,招惹。

6.胆怯:胆小,畏缩。

7.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本文是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例句:他甚至歇斯底里地骂孩子,神经质地抱住老婆哭鼻子。

8.仓皇:匆忙而慌张。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开端:杜小康因家庭变故失学,跟父亲放鸭第二部分
(2-35)发展: 放鸭经过,描述孤独之旅第三部分(36-49)高潮:暴风雨追鸭第四部分(50-52)结局:杜小康觉得自己长大了,变得坚强了。

鸭也长大了,下蛋了。

五、问题解疑
1. “前行是纯粹的”,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含义?“纯粹”一词表明前行速度之快,强调父子俩离开油麻地是不可改变的,前行是绝对的,哪怕有痛苦,有磨难,也暗指前行是单调、寂寞。

同时也含蓄地说明了父子俩对生活别无选择。

2. 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

写鸭群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3.“前行是未知的,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句中的“撩逗”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撩逗”一词准确地写出了杜小康在一个陌生地开始将对家乡的思念移情于一个全新的旅途境域——对“前方”的祈盼。

4.作者把“芦苇”“芦荡”分别比作“浪潮”“大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

运用明喻修辞,把“芦苇”比作“浪潮”,把“芦荡”比作“大山”,写出了芦荡的宽广厚重,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才越真切,生动地表现了陌生的环境使杜小康产生了压抑沉重的心理。

5. 阅读36自然段,“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连用四个“黑”,有什么表达效果?
突出了暴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阴沉的景象,它预示着杜小康将经受一次成长的洗礼,与后文战胜风雨后明亮的天空形成强烈对比。

6. 第36、37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暴风雨来临时的情景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着力描写?
“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天气的恶劣,渲染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而这场暴风雨也给了杜小康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7.“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

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

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这里的“哭”有什么含义?
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

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

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

8.“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

但他没有哭。

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请赏析这段话。

这是细节描写。

母亲就代表着家,任何游子都会想念家,因为家是自己的根,心灵的港湾。

孩子的心里除了家便是好朋友,好伙伴,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他这次没有哭,他已经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了更多的独立性,能够面对现实勇敢、坚强、负责地对待,这就是心灵的成熟。

9. 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

文章结尾用鸭的下蛋来形象地暗示杜小康在经受孤独的磨砺后终于长大了,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同时,父亲的这一句话意蕴丰富,含有期盼与喜悦,还有回忆过去时的心悸。

六、课文主题
文章通过记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及他的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孤独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