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课题研究成果应用课堂实录
课题研究课堂实录3
生:喜欢。
师:学校正在举行泥塑大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课件:一班做泥塑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以及线段图。
2.全班汇报质疑,课堂生成预设:
(1)你能通过线段图进行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2)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图示。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练一练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学能有这么多的收获。现在我们做个习题,有信心解决好吗?
生:(很有信心的说)有。
出示课件:
一只短吻鳄身长4米,尾巴的长度是身长的1/2.这只短吻鳄的尾巴长多少米?(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一只陆龟每分钟爬行5米,蜗牛爬行的速度是陆龟的3/20。蜗牛每分钟爬行多少米?(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例题中的线段图的?(2)如何理解3/5和5/6的意义的?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要达到目标离不开同学们的努力自学,下面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4.学生自学
过渡语:看看谁自学最认真,效果好收获多,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帮助学困生。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一班同学作品情况
1调查: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放下。
课题研究课堂实录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授课时间
班级
五年级一班
学科
数学
授课题目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课堂纪实
一、定向示标
1.创设情境板书课题
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们再来一起研究有关生活中分数计算的应用。
2.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宜宾县合什镇小学校廖新泉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游戏:乌龟做客。
这两只乌龟要去做客,你能帮助他们设计一条路线,以一个为例说明之间的移动。
另外,学生的棋类游戏也是移动棋子的位置。
(让学生列举这类移动现象,如:座位的移动。
)二、新知探究,充分感知1.教学例1①研究长方形的平移我们以长方形为例,(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方格图)仔细看看长方形是怎样平移的?(课件演示长方形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看清楚了吗?再看一遍。
(课件放慢速度再演示)【引导思考:长方形从位置①平移到了位置②。
长方形平移了多少格呢?请先用学具在方格纸上移一移。
说一说你是怎样观察长方形移动格数的?从中你知道什么?】【引导说出:平移的距离是平移前的点到平移后相应点的距离。
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长方形是怎样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的?长方形从位置①向右平移8格到位置②。
②研究其他图形的平移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研究平移现象时要关注点到点的距离。
现在我们回到开始上课时看的图片中,(课件出示)这也是一个平移现象,把它和刚才的长方形的平移相比,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在方格纸上竖直平移了多少格?现在你又能说说是怎样从位置③平移到位置④的?从上面的研究中你知道我们研究平移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③练习:指导学生合作完成练习六第1(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教学两次平移的现象。
(课件出示情景图)你能再说一说三角形怎样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②吗?(课件出示位置③的三角形)三角形怎样才能从位置①平移到位置③呢?小组讨论,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后汇报。
(课件出示)三角形先由位置①向平移格,到位置②;再由位置②向平移格,到位置③。
你觉得在介绍两次平移时要注意什么呢?【要有顺序地介绍,还要注意把两次平移的方向和距离都介绍清楚。
】三、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在平移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板书设计图形的平移特点:形状和大小完全没有发生变化。
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成果(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校于XX年XX月XX日开展了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实践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 深入探讨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践案例。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们解读课程改革政策,分享教育教学经验。
2.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3. 教研小组讨论:以教研小组为单位,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提出改进措施。
4. 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根据研讨成果,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检验改进效果。
5. 成果展示: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分享教学经验。
四、教研成果1. 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得到提高。
通过专家讲座和教研小组讨论,教师们对课程改革的目标、原则、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课堂教学方法得到改进。
教师们在观摩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和研讨中,学习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教学经验,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
4. 教学成果显著。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升。
具体成果如下:(1)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教师们在实践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2)学生成绩提升。
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部分学科成绩在全市排名中名列前茅。
课题的研究过程及成果物化
(5)重视课题资料的收集、管理,资料真 实、完整规范。 (贯穿研究全过程) ①关于收集资料
一课题在开展“两所学校情况调查”时,首先把“学 校情况”分解成以下6个方面: 1.学生智力状况; 2.学生学业状况; 3.学生行为习惯; 4.学校管理; 5.教学情况; 6.家长因素。 然后,根据这6个方面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收集 资料: “智力状况”用《智力量表》收集资料; “学业状况”用“测试题(可以自命)”来收集资料; “行为习惯”方面的资料通过现场观察记录来收集; “管理”和“教学”方面的资料用“查阅资料、听汇报、 听课等”方式来收集; “家长因素”采用“调查问卷(可自编)”来收集。
9 .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 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 .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基本上与应用 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3个地 方: 1 .研究报告中的第3部分“课题研究目标”,在 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假设”。 2 .研究报告中的第9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 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结果与分析”。 3 .研究报告中其他部分的标题中的“课题研究”, 应改为“课题实验”。
⑤ 写作训练与材料积累有机结合
(6)研究方案与研究活动高度一致。
( 7 )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 整优化研究方案与行动,得出科学的结果。 按照课题研究的目标,依据科学实用的 研究方法,在教育科研实践中,根据研究中 不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地修改、 补充、完善研究方案,为完成目标,不断地 采用相关措施,运用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方法, 得出符合实际需要的科学结论。
(3)研究过程:有课题研究档案;档案的完 整性与规范性;有阶段小结;有研 究活动记录;操作过程与方法的科 学性。 (4)研究结果:有研究报告;计划与研究活 动、研究报告的一致;有其他研究 成果;有阶段成果获奖;成果形式 的规范性;成果的理论价值;成果 的实践价值。 (5)推广价值:
课题研讨课课堂实录
15.1.1同底数幂的乘法——《“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本地化应用与研究》课题研讨课课堂实录黑河四中徐杰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我是《“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本地化应用与研究》课题组成员——徐杰,我进行课堂模式改革已有两年多,今天我以研讨课的形式向大家做以汇报。
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五章《整式乘除法和因式分解》的第一节《同底数幂的乘法》,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式的加减法,为我们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了基础,现在我们要学习的《整式乘除法和因式分解》,为我们下学期学习《分式》做准备。
我们省近十年数学中考题没有多大变化,《整式》这一部分在中考中有十分左右的题,其中,选择题的第一题——“下列计算正确的是:”,考查的是《整式》的相关计算,3分题,填空题中有一道因式分解的题,3分,21题“化简求值”,考查分式计算和因式分解,5分题,共11分,占中考数学满分120分的近十分之一,《整式》这部分知识不难,相信同学们能学得很好。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
二.自学指导(独学)师:请同学们先看书和预习本,熟悉一下教材及预习内容。
生:认真看书和预习本,进行独学。
三.交流互助(对学,群学)师:首先组内帮扶对子之间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即对学,然后组内交流,即群学。
生:先对学,然后群学。
四.典例探究,问题展示师:同学们先交流到这里,下面我们跟随“神迹组”的同学,进行本节课的“知识回顾”。
“神迹组”的同学:同底数幂的乘法和有理数的乘方有关,下面我们领大家复习有理数的乘方。
1、a n的意义是n个a相乘,我们把这种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2、根据乘方的意义填空:(1)34=3×3×3×3=81,其中3是底数,4是指数;(2)(-5)3=(-5)×(-5)×(-5)=-125,其中-5是底数,3是指数;(3)(-2)4=(-2)×(-2)×(-2)×(-2)=16,其中-2是底数,4是指数;(4)-24=-2×2×2×2=-16,其中2是底数,4是指数。
初中数学教研员课堂实录(3篇)
第1篇一、课堂背景本节课由我校初中数学教研员张老师主讲,课题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张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擅长通过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课堂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三、课堂地点我校初中部多媒体教室四、课堂参与人员1. 张老师(主讲)2. 全体七年级数学教师3. 七年级(1)班全体学生五、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张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
张老师:很好,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看谁能用最简洁的方式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学生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代入法或加减法。
张老师:很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道实际问题。
(二)问题引入张老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假设有30名学生参加,每辆大巴车可以乘坐40人,至少需要几辆大巴车?学生3:至少需要2辆大巴车。
张老师:非常好,那么我们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张老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张老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回答。
学生4:我们可以设需要的大巴车数量为x辆,那么每辆大巴车可以乘坐40人,所以总共可以乘坐40x人。
根据题意,30名学生参加活动,所以40x≥30,解得x≥0.75。
因为大巴车数量必须是整数,所以至少需要2辆大巴车。
张老师:很好,这个小组同学用到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如何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5:我们可以设需要的大巴车数量为x辆,那么每辆大巴车可以乘坐40人,所以总共可以乘坐40x人。
根据题意,30名学生参加活动,所以40x=30,解得x=0.75。
但是大巴车数量必须是整数,所以我们需要将x向上取整,即x=2。
教师课堂教学实录范例
教师课堂教学实录范例引言:教师的角色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节语文课的实录范例,展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导入教师先通过展示一幅名画,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
接着,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明确课堂目标。
二、知识讲解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解释,向学生介绍文学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主题等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课前预备知识。
三、朗读和分析文本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情感氛围。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文本,挖掘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点。
四、问答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问答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组织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和分析文学作品,并提出个人见解。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角色扮演教师指定学生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让他们通过表演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和人物形象。
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七、写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比如写作文、写读后感等。
通过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批判性思维,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八、多媒体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容。
多媒体展示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九、实践操作教师设计一些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去体验,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或实地考察等。
实践操作能够促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反思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反思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反思总结,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学习能力。
结尾:通过以上实录范例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课堂教学应该多样化、互动性强,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堂实录
21 0 1年 6月
基 础 教 育 论 坛
Basc Edu a in Fo u i c to r m
V0 . 1 No. 9 2
J n2 1 u .0 l
探 究
式 教
学
“ 烛 及 其 燃 烧 的探 究 ” 堂 实 录 蜡 课
赵 红 兵
( 成都 市 玉林 中学 , 四川 成都 6 0 0 ) 10 0
周后 的课 堂上 , 5分 钟 时 间把 答 案公 布 : 抽
可 燃物 燃 烧 需要 达 到 一定 的温 度 和有 充 足 的氧 气 。蜡 烛 用 吹 的就 可 以熄 灭 是 因 为蜡 烛 的着 火 点 低 , 风带 来 的 吹 冷 空气 使 烛 芯周 围 的温 度 降 到 蜡烛 的着 火 点 低 以下 , 以 所 蜡 烛 一 吹 就 灭 ; 饮 料 瓶 罩 在燃 着 的 蜡 烛 上 , 烛 一 会 儿 用 蜡 就 熄 灭 , 隔绝 了空 气 的原 因 。同样 ,用扇 子 扇蜡 烛 , 扇 是 “ 一 就 灭 ” 原 因 也 是 因 为 蜡 烛 的着 火 点 低 , 子 风 带 来 的 冷 的 扇 空 气 使 烛 芯周 围的 温 度 降 到蜡 烛 的 着 火 点 低 以 下 , 以 蜡 所
去 了。
一
学 生 们 从 中 获 得 的启 示 : 如果 在 生 产 蜡 烛 的时 候 添 加 定 量 的食 盐 ,或 将烛 芯线 事 先 用 浓 盐 水 浸泡 后 再 晾干 , 问题 ( ) 回家 撰 写 相 关 小 论 文 : 烛 燃 烧 会 生 成 二 氧 7: 蜡 化碳 , 有 什么 情 况 会 产 生二 氧 化 碳 ? 二 氧 化 碳 与 我们 人 还 类 有 什 么 密 切 联 系 ? 目前 , 世 界 都 在 提 的 “ 碳 经 济 ” 全 低 、
初中教研课堂实录范文(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阶段的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国教育部提倡开展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文以一堂初中英语教研课为例,记录课堂实录,分析教学过程,以期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借鉴。
二、课堂实录1. 教学内容本次教研课的主题为《Unit 5 How do you like the classes?》。
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描述自己对某门课程的喜好,并了解其他人对课程的看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的词汇和句型,了解课程评价的方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关于课程的英文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进行跟读。
接着,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
(3)课堂活动活动一: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 你最喜欢的课程是什么?为什么?2. 你对其他课程的看法是什么?3. 如何评价一门课程?活动二:角色扮演教师提供以下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1. 学生A对一门课程很感兴趣,学生B对同一门课程不感兴趣。
2. 学生A对一门课程评价很高,学生B对同一门课程评价很低。
活动三:课堂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4)巩固练习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如:1.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课程的短文。
2. 制作一份课程评价表,收集同学们对课程的看法。
3. 与家长交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评价。
(5)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
校本研修成果《东西南北》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东西南北》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余三个方向,培养辨别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会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息,有些闲散,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是本册课本的第一节课,因此需要更多一些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越来越成熟,回答问题的欲望也逐渐低落,因此要设计一些吸引他们的环节。
本班的学生存在着一部分所答非所问的现象,因此让学生集中精力上课,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学生虽然已经对方向有了一些认识,但是对于东南西北还是第一次接触,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重点难点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会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余三个方向。
四、教学过程(一)游戏活动,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拍手游戏。
老师喊口令,同学们做动作。
掐齐腰,向前点点头,向后仰一仰,向左歪一歪,向右歪一歪,双手向上拍拍拍,双手向下拍拍拍。
大家做得真带劲儿!提问:你们留心刚才的活动用到哪些方向词语了吗?师:同学们可真细心,我们刚才用了前后左右。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一起面对面做这个游戏,你有什么发现?生:方向不同师:为什么?生:脸朝向不同师:看来我们我们班的孩子真的善于思考。
师谈话:可见,前、后、左、右表示方向不够清楚。
我们还要学习新的有关方向的知识。
你们还知道是哪些方位词吗?指名回答:东、南、西、北谈话: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东、南、西、北。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课1.认识东南西北。
(1)认识东南西北师:接下来我给同学们出个谜语看谁能很快猜出它是什么?(课件展示:有位老公公,一副圆脸孔。
有一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
)师: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东、南、西、北哪边升起来的吗?生:自由发言。
如何在课堂实录中体现学生的探究学习
如何在课堂实录中体现学生的探究学习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课堂实录作为记录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应当能够清晰地展现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表现和成长。
那么,如何在课堂实录中体现学生的探究学习呢?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明确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目标和任务。
比如,在一节科学课上,教师提出“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这一问题,让学生分组去探究。
课堂实录中应记录下教师提出问题的情境和方式,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述、表情和肢体动作等。
这些细节能够展现教师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在学生开始探究时,课堂实录要关注学生的讨论和交流。
学生们可能会提出各种假设和想法,互相质疑、补充和完善。
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光合作用需要阳光,有的则认为还需要水分和二氧化碳。
他们在小组内各抒己见,展开激烈的讨论。
实录中可以记录下学生们的原话,以及他们讨论时的表情和动作,如兴奋地比划、皱着眉头思考等。
这样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合作的过程。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进行实验或观察等实践活动,课堂实录要详细描述这些活动的开展情况。
比如,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学生们选择不同的接触面、改变物体的重量,然后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实录中应记录学生操作实验的步骤、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这能够展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会收集和整理各种数据和信息。
课堂实录要记录下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如测量、调查、查阅资料等,以及他们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过程。
比如,在研究“班级同学身高分布情况”时,学生们通过测量和统计,得出了一系列数据,然后通过绘制图表来分析数据的规律。
实录中应包括学生绘制图表的过程和他们对图表的解读,这能够体现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探究结束后会得出结论,课堂实录要记录下学生结论的形成过程。
学生们可能会根据实验结果、数据分析等得出自己的结论,也可能会对之前的假设进行修正和完善。
教研教师课堂实录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开展了教研教师课堂实录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课堂实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评价,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的1. 通过课堂实录,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
2. 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4. 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
三、活动内容1. 课堂实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师进行课堂实录,记录下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
2. 课堂观察:组织教研组教师对课堂实录进行观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反思与讨论:教师根据课堂实录和观察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并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共同探讨改进措施。
4. 总结与提升:对活动进行总结,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四、活动过程(一)课堂实录本次课堂实录活动选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优秀教师,共进行了10节课堂实录。
在录制过程中,教师们认真准备,力求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二)课堂观察教研组教师对课堂实录进行了认真观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评价:1. 教学目标:教师能否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3. 教学方法:教师是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效果: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氛围是否活跃,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三)反思与讨论在反思与讨论环节,教师们针对课堂实录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反思和讨论内容:1. 亮点:- 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课堂实录教研活动方案
课堂实录教研活动方案课堂实录教研活动方案活动主题:课堂实录教研活动活动目的:通过实际观察和记录不同老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活动流程:1. 确定活动形式: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来进行教研。
可以根据参与教师的意愿和资源情况,选择观摩不同科目或年级的课堂。
2. 确定观察内容:在观察教学过程中,可以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氛围等方面的情况,并通过记录方式进行整理。
3. 选择观摩课堂:根据教师自愿报名的情况,确定观摩课堂的时间和地点。
可以选择不同学科或年级的课堂,也可以根据教师的特长或教学重点进行选择。
4. 观摩课堂:在观摩课堂时,教师需要充分尊重被观摩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干扰课堂秩序。
可以主动参与学生学习活动,但不要打断被观摩教师的教学。
5. 记录观察情况:观摩过程中,教师需记录自己的观察情况,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的氛围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进行记录。
6. 讨论和分享:观摩结束后,教师们可以进行讨论和分享,将观察情况进行汇总和归纳,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思考。
可以围绕教学方法、学生表现、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讨论。
7. 教研总结:根据观察和讨论的情况,教师可以进行教研总结,提炼出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用于自己的教学改进。
可以形成教案、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分享给其他教师。
活动效果评估:1. 教师反馈:活动结束后,可以向参与教师征求他们对本次活动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于活动的收获和改进建议。
2. 学生反馈:可以向参与观摩课堂的学生征求他们对于教学过程的感受和看法,了解他们对于教学改进的建议。
3. 教学成果: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的方式,评估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改进和提高,并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有所提升。
活动注意事项:1. 尊重被观摩教师:在观摩课堂时,教师需充分尊重被观摩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干扰课堂秩序。
避免在课堂上给予负面评价或批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九年级课堂实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九年级课堂实录在九年级的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他们才会更主动地参与进来,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通过实录的形式,给出几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帮助老师们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实录一:科学课堂中的趣味实验时间:周二上午9点地点:九年级3班老师:李老师学生:40名李老师(李):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有趣的生物实验,来观察蚂蚁的社会行为。
首先,每个小组拿到一盒装有蚂蚁的观察箱,请小组成员仔细观察蚂蚁的活动,并记录下来。
学生A(A):老师,蚂蚁要如何进行观察?李:很好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观察箱上设置一些食物和障碍物,观察蚂蚁如何寻找食物、相互合作和克服障碍。
现在,请大家动手,将观察箱中的食物和障碍物设置好。
学生B(B):老师,蚂蚁是如何合作的呢?李:也是非常好的问题!我们可以观察到,蚂蚁会通过释放信息素来传递信息,从而实现社会合作。
让我们一起观察他们的行为。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李:同学们,请每个小组轮流分享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学生们依次分享观察结果)通过这个趣味实验,学生们兴奋地观察蚂蚁之间的合作行为,并对蚂蚁的社会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通过提问和分享的形式,增强了学生们的参与感,促进了他们主动思考和交流。
实录二:历史课堂中的角色扮演时间:周四下午2点地点:九年级1班老师:王老师学生:35名王老师(王):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模拟一下明朝时期的科举考试场景。
请准备好你们的笔墨纸砚,并将桌子排成考场的样子。
学生C(C):老师,我们是要真的参加考试吗?王:不用紧张,这只是一个模拟,我们主要是通过角色扮演来感受一下科举考试的过程和压力。
学生D(D):老师,我可以演考官吗?王:当然可以!请你站在讲台上,模拟考官宣布考试开始和结束的场景。
(模拟考试开始,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们写作答题)王:时间到!请大家停止写作,并交卷。
(学生们递交试卷,现场评阅)王:请C同学站起来,模拟得到了一个高分。
幼儿园教师科学探究课堂实录
幼儿园教师科学探究课堂实录1. 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幼儿园阶段,科学探究课堂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录将详细记录我在幼儿园教师科学探究课堂中,以“水的变化”为主题进行的一堂活动。
2. 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阶段,我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需要的实验材料。
在这堂课中,我希望通过对水的研究,引发幼儿对物体变化的好奇心,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3. 课程内容3.1 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我在课堂开始前放置了一大碗水和几个冰块。
我鼓励幼儿观察水和冰块的特点,并引导他们提出关于水的问题。
3.2 实验介绍在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后,我向他们介绍了本节课的实验内容。
我解释了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并告诉他们我们将用不同的温度和容器来观察水的变化。
3.3 实验操作接下来,我组织幼儿进行实验。
首先,我向他们展示了一个装满冷水的杯子,然后请他们观察杯子外表面是否出现了水滴。
我解释了这是由于水蒸气在杯子外表面冷凝而形成的。
接着,我给幼儿每人分发了一个放有热水的杯子,并让他们观察杯子外表面是否出现了水滴。
幼儿们发现杯子外表面没有水滴,并提出了一些疑问。
我解释了这是因为热水蒸发得更快,所以没有形成水滴。
然后,我请幼儿将水烧开,并观察热水蒸气的变化。
幼儿们发现蒸气从锅底冒出,并逐渐上升。
我向他们解释了蒸气的形成和运动过程。
最后,我引导幼儿将水倒入冰块中,并观察冰块的变化。
幼儿们发现冰块开始融化,并提出了关于冰的问题。
我解释了冰的融化过程和液体的形成。
3.4 总结讨论在实验操作结束后,我和幼儿们一起进行了总结讨论。
我鼓励他们回顾实验过程,并提出一些新的观察结果和问题。
我从中引导他们得出一些结论,如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以及冰的融化过程等。
4. 教学反思这堂幼儿园教师科学探究课堂实录通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帮助他们认识到水的不同状态和变化过程,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录本文详细记录了一堂初中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节课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为教学内容,以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为主讲教师。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制备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空气质量,珍爱生命。
2. 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制备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空气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2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不足,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3.1 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案例分析: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制备方法。
(4)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5)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初中教研课堂实录(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初中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初中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本次教研活动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为主题,以下是课堂实录。
二、课堂实录1. 教学内容本次教研活动以“英语阅读理解”为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首先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课文讲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讲解生词、短语和句型。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3)阅读理解练习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阅读理解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等,让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3. 教学反思(1)教学亮点本次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提高。
(2)教学不足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对部分生词和短语讲解不够透彻,导致学生在实际运用中遇到困难。
此外,课堂气氛较为紧张,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三、教学研讨1. 教学评价教研组成员对本次课进行了评价,认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得当,但仍有改进空间。
2. 教学建议(1)教师应加强对生词和短语的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本次初中教研课堂实录以“英语阅读理解”为主题,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实践研修成果】课堂实录
【实践研修成果】课堂实录《爱莲说》教学实录西吉回中陈志莲师: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老师就先给大家讲一则神话故事。
王母娘娘的身边有一个侍女,名为玉姬,因看到尘世的繁华与美丽,世人成双成对,男耕女织,于是动了凡心,和河神之女来到秀丽的西湖。
玉姬被西湖潋滟的水光与秀美的峰峦深深吸引,玩到天明仍不肯离去。
在天庭,偷入凡间,是触犯天条的。
王母娘娘知道此事后十分震怒,用莲台将玉姬打入西湖,惩罚她从此“坠入淤泥,不得再登南天门”。
被打入西湖的玉姬玉损香未消,化身为花,永远留在了美丽的西湖。
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洁冰清的花。
同学们,猜一猜她化作了什么花?生1:我觉得应该是荷花?师:何以见得?生2:我知道杨万里的一首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可见西湖的荷花是最多最有名的。
师:恭喜你答对了。
玉姬虽然坠入淤泥,可是仍然有着高贵纯洁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玉姬的化身——莲(也称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也因此成为世人盛赞的对象,多少的文人墨客写诗作赋感叹她的美丽与高洁。
(学生的眼神里流露出羡慕与向往之情)师:你们喜欢莲花吗?(学生齐声说喜欢)师:见过莲花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莲花?生3:我在兴城见过,我喜欢,因为它长得特别美丽。
生4:像站在水中绿叶上的仙女。
师:好精致的比喻。
生5:很多公园里都有,我喜欢它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师:学会引用了,看来是真的喜欢,连理由都是那么典雅又有文学色彩。
有一个人比我们更喜欢莲花,他称之为“爱”,他是谁呢?(学生齐答“周敦颐”,教师板书:爱莲说周敦颐)师: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周敦颐的一池青莲,齐声朗读他的《爱莲说》,感受他的“莲之爱”。
要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感情充沛。
(师生齐声朗读课文)师:字正腔圆做的非常到位,如能将感情再投入一点更好了。
周敦颐是将一片深情投注到了莲的身上,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深刻解读他的“莲之爱”。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录一、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以一堂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录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有效教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细胞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生命、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内容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
2.细胞的功能:细胞膜的保护和物质交换功能、细胞核的控制中心功能、线粒体的能量转换功能等。
3.细胞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分裂的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课堂讲解: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实物模型展示细胞各部分的形态和位置,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4.互动环节:分组讨论细胞分裂的过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观点。
5.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制作细胞模型,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互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六、课后作业1.绘制细胞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功能。
2.总结细胞分裂的过程,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3.撰写一篇关于细胞的小论文,阐述自己对细胞的理解和认识。
上述一份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录的示例,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二篇范文:示范课课程设计一、引言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