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生物实验积累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生物实验积累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生物实验积累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其组织构成。

实验步骤:1. 取一片鲜叶片,放在载玻片上。

2. 在叶片上滴加一滴碘酒溶液。

3. 用取物钳将另一片载玻片放在碘酒溶液上,将溶液蒸发至干燥。

4. 在显微镜下观察载玻片。

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核。

实验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目的: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实验步骤:1. 取两个绿色植物苗。

2. 将一个苗放置在室内光照充足的地方,另一个苗放置在黑暗中。

3. 接种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

实验结果: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物苗能正常生长,而在黑暗中则生长受限。

这说明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实验三:测试酶的活性实验目的: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苹果汁和淀粉溶液。

2. 将一部分苹果汁和一定量的淀粉溶液混合。

3. 将混合液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

4. 加入判断酶活性的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实验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但超过一定温度后酶活性会下降。

这说明温度对酶的活性有一定影响。

实验四: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异同实验目的: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异同,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

实验步骤:1. 取一片洋葱鳞叶和一片薄片组织,放在载玻片上。

2. 滴加一滴甲苯溶液,将溶液蒸发至干燥。

3. 在显微镜下观察载玻片。

实验结果:动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都包含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而不同之处在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则没有。

实验五:观察细菌培养实验目的:观察细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实验步骤:1. 准备好培养基和细菌液。

2. 将细菌液分别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

3. 每天观察并记录细菌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细菌在不同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不同。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菌生长的适宜条件。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实验归纳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低倍镜小短亮小多高倍镜大长暗大少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Ps: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

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

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摇匀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2、实验过程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总结

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他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 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之 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且溶解度最高的是胡 萝卜素,它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溶解度次之,叶 绿素b的溶解度最低,扩散的最慢。
比较项目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使用方 法
呈色反 应条件 不 同 反应原 点 理 颜色 浓度 相同点
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 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 方可使用,且现配现用 液
需水浴加热 不需加热即可反应
还原糖中的醛基被 Cu(OH)2氧化, Cu(OH)2被还原为 Cu2O
砖红色
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 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 Cu2+反应生成络合物
问题探讨: 1、在做还原糖、蛋白质鉴定的实验时,为什么要留出 一部分样液? 作对照 2、使用双缩脲试剂时为什么B液只能加3~4滴而不能 过量?
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
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3、为什么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放置太久? 时间太长,Cu(OH)2悬浊液就沉淀在试管底部而 无法参与反应。
取少量脂肪样液,加入苏 丹Ⅲ,震荡,可看到溶液 呈了橘黄色,本实验我们 用苏丹Ⅲ做染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络合物
豆浆、蛋清、牛奶都是很 好的实验材料。
本实验我们用蛋清做实验材料, 在用蛋清做实验材料时,要注意 将蛋清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反 应后的产物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 使反应不容易彻底。
深化
实验课题: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一、实验原理 1.碱性染料能使核酸着色,甲基绿和吡罗红均为碱性染料; DNA﹢甲基绿→绿色,RNA ﹢吡罗红→红色。 甲基绿与吡罗红作为混合染料使用可显示细胞中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 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有细胞多细胞生物: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结构病毒:依靠活细胞生活→无细胞结构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系统层次)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物象往哪偏,往哪移)→高倍物镜观察:①转动转换器;②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大光圈、凹面镜★2、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裸露的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由此,可以把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①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②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大型真菌)等。

补充: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主要特征:2、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自养生物(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大多数为营寄生或腐生的异养生物(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4、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
一、有机体活性细胞实验:
1.植物细胞内吞噬现象实验:利用蓖麻油脂体胞外液中添加合成染料,观察植物细胞内的吞噬现象,以及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植物细胞变化的情况。

2.植物细胞凋亡实验:植物细胞凋亡是一种常见的细胞死亡现象,它总是没有胞质膨胀,而是变得不规则,然后排出胞外,可以通过在细胞培养基中添加特定的化学抑制剂来进行凋亡实验,以观察植物细胞的凋亡情况。

3.植物表皮细胞植物膜实验:这是一项重要的植物细胞实验,主要是用来观察植物表皮细胞里植物膜的结构和构成,从而从动物细胞的角度来探究植物的重要生理特性。

4.植物滴虫实验:植物滴虫是一种使植物细胞增殖、形状变化的有性传播特性,通常将它放在切开的植物细胞里,看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细胞发生的具体变化,以实现对材料进行修订及表达出来的结果。

二、植物酶活实验:
1.植物细胞酶活性实验:这是一种主要是测定植物细胞中酶物质特性和活性的实验,将样品中酶放入可溶性的植物肌肉悬液,可以通过观察未经活化物质的反应以及处理后的植物细胞反应,来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特性和功能。

3.转录因子定位实验:这是一项对植物细胞的转录因子的定位实验,将转录因子作为标记物放入植物细胞中,并观察植物细胞膜电位、体液变化以及其它生理特性的改变,从而可以确定转录因子在植物细胞体和膜等各部分的聚集性位置。

4.赤霉素影响植物细胞分裂实验:这是一种观察植物细胞如何受到赤霉素影响时,其分裂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实验,可以通过将赤霉素加入植物细胞培养基中,并观察其分裂过程的改变,来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植物细胞受到赤霉素的影响。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实验一:观察细胞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时,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其移至视野中央。

接着,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并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在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时,需要注意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在于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和细胞数量等方面。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使用斐林试剂可以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等。

该试剂需要现配现用,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实验过程中,需要选取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进行研磨、过滤样液,加入斐林试剂并摇匀,然后在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反应。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使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可以检测脂肪。

实验过程中,需要选取含脂肪的种子进行浸泡,并制作成临时转片。

然后,在转片上滴上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后,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需要注意的是,切片要薄且厚薄均匀,观察时先用低倍镜找到最薄处,再换上高倍镜进行观察。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使用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蛋白质。

该试剂在碱性溶液中,C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后产生紫色反应。

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并在碱性溶液中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后观察颜色变化。

2、实验过程:取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用刀片切成极薄的切片,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上,加入一滴蒸馏水,用盖玻片盖住,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同样的方法,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3、实验结果:叶绿体一般呈椭球或球形,大小约为2-10微米,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片中,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实验知识点(小白务必掌握这些)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实验知识点(小白务必掌握这些)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实验知识点(小白务必掌握这些)高中生物必修一的试验学问1检测生物组织中复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材料选择:提取液呈浅色或近无色1、斐林试剂鉴定复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复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复原性糖。

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是复原糖(等量混和,现配现用,加热砖红色)2、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B液)的硫酸铜溶液。

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响。

(先A 后B,A多B少,振荡显紫色)3、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响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响为红色。

(制片—染色—洗去浮色—盖盖玻片—观看)高中生物必修一的试验学问2观看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和复原试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因),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内因),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渐渐分别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别。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渐渐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别复原。

材料用具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蔗糖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溶液,清水。

方法步骤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观看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与复原现象(低倍镜即可)(1)观看洋葱表皮细胞(2)观看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别(引流的方法)(3)观看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别复原高中生物必修一的试验学问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试验原理: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很大,通常温度每上升10℃,反响速度加快一倍左右,最终反响速度到达最大值。

另一方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温度过高可引起蛋白质变性,导致酶的失活。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梳理

实验部分【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可自由转动,盘上有2-3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载物台:在镜筒下方,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

(7)①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2.照明部分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遮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遮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遮光器上有不同大小的光圈: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3.光学部分(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无螺丝扣,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转换器上,一般有2-3个物镜,其中短的放大倍数小,较长的放大倍数大。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且放大的是长和宽。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一、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 实验原理:生物组织中常见的糖类是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 实验材料:苹果、梨、白萝卜、肉类(猪肝)、蛋类(鸡蛋)、淀粉。

3. 实验步骤:取样-研磨-过滤-取样-水浴加热-观察。

4. 实验结论: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该生物组织中存在还原糖。

二、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 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原生质层会逐渐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mL蔗糖溶液、清水。

3. 实验步骤:制作临时装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滴加清水-观察。

4.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当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发生变化时,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说明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与外界溶液的浓度有关。

三、实验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 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气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2. 实验材料:酵母菌、葡萄糖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气球、锥形瓶。

3. 实验步骤:取适量酵母菌-加入葡萄糖溶液-密封培养-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的产生。

4. 实验结论:通过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的产生,可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

高一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实验一: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组成和特点。

实验材料:镜片切片、显微镜、载玻片、草酸染液、甘油。

实验步骤:1. 取一片镜片切片,并放置在载玻片上。

2. 在切片上滴加草酸染液,使细胞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3. 轻轻覆盖载玻片,并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

4. 逐渐调节显微镜的镜筒和物镜,使细胞结构清晰可辨。

5. 观察并记录细胞的形态、大小、细胞核的位置及其他细胞器的存在。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可以看到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形态多样,有圆形的、长条形的、不规则的等。

细胞的大小也各不相同,通常在微米级别。

细胞主要由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组成。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胶状物质,包含各种细胞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部包含遗传物质DNA。

细胞膜则是细胞的外包层,起到保护细胞和调控物质进出的作用。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心位置,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

在细胞质中,还可以观察到许多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这些细胞器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到细胞的组成和特点。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具有各种形态和大小。

细胞由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组成,内部含有许多细胞器。

这些细胞器协同作用,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进一步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意义: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我们可以培养仔细观察和记录的习惯,提高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也让我们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为深入学习生物学打下了基础。

扩展应用:1. 进一步观察不同种类细胞的结构,比较它们的异同。

2. 制作更加精细的细胞染片,观察细胞器更加清晰的细节。

3. 进行更深入的细胞实验,如细胞分裂实验、细胞培养实验等。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了解了细胞的组成和特点。

高一生物实验必背知识点全集

高一生物实验必背知识点全集

高一生物实验必背知识点全集一、细胞与细胞的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液,它们参与了物质的合成和代谢;细胞核是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中心。

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实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中的一种,它经过呼吸作用可以产生能量。

实验中,我们将酵母菌与糖水混合,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可以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呼吸作用。

三、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水葱叶片进行观察。

将叶片浸泡在碳酸钠溶液中,通过石蕊试剂的变化,可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光合作用。

四、动物细胞离心分离实验离心分离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分离方法,在实验中可以用来分离和提取动物细胞。

首先,我们需要将动物组织切碎,然后用生理盐水溶解,通过不同离心速度的离心机操作,可以逐步分离出细胞核、线粒体和其他细胞器。

五、遗传实验—实验果蝇的杂交果蝇是一种短命且繁殖能力强的昆虫,常被用于遗传实验中。

通过交配不同的果蝇个体,我们可以观察和研究它们的遗传规律。

实验中,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果蝇进行杂交,通过观察后代的颜色分布,可以得出遗传规律。

六、细菌的培养实验细菌是一种极小的微生物,发现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

通过细菌的培养实验,我们可以研究它们的生长情况和代谢特性。

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样品接种在培养基上,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观察。

七、酶的体外实验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酶的体外实验,研究其催化作用的条件和特性。

例如,我们可以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物酶进行反应,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速度,推断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总结起来,高一生物实验必背知识点包括细胞与细胞的结构、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植物光合作用、动物细胞离心分离、遗传实验、细菌的培养和酶的体外实验。

这些实验涵盖了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巧,对于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培养实验操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高一生物实验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生物实验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生物实验必修一知识点一、引言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高一生物必修一中的几个重要实验知识点,并分析其实验目的、原理以及实验步骤。

二、观察动物细胞1. 实验目的观察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实验原理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胞内还含有各种细胞器。

3. 实验步骤a. 取一片鱼鳞或口腔黏膜,将其放在载玻片上。

b. 加一滴甲苯,并用镊子夹住玻片一端,将甲苯慢慢滴在鱼鳞或口腔黏膜上。

察。

4. 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细胞结构。

三、观察植物细胞1. 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植物细胞具有的特点。

2.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胞内还含有各种细胞器。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动物细胞所不具备的特点。

3. 实验步骤a. 取一片鲜嫩的洋葱鳞片,将其放在载玻片上。

b. 加一滴碘酒溶液覆盖洋葱鳞片。

察。

4. 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和细胞核等细胞结构,其中细胞壁为棕色,细胞质呈现为淡黄色。

四、观察细胞分裂1. 实验目的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了解细胞分裂的重要性。

2. 实验原理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通过分裂可以产生新的细胞,实现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3. 实验步骤a. 取一颗大蒜头切成几片,并在载玻片上划成一个虹形。

b. 加一滴0.5%安伏林溶液覆盖切片,再加一滴甘油。

c. 将一张盖玻片轻轻压在切片和溶液上,用显微镜观察。

4. 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如染色体的凝缩、核膜的消失、细胞质分裂等。

五、观察叶绿体的存在1. 实验目的观察叶绿体的存在,了解叶绿体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

2. 实验原理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其中含有叶绿素等色素,参与光合作用。

3. 实验步骤a. 取一片鲜嫩的水果皮层组织,将其放在载玻片上。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必修一P7)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不行。

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

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5、总结:四个比例关系a.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正好与之相反。

b.物镜头放大倍数与玻片距离:倍数越大(镜头长)距离越近。

c.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d.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二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

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①实验原理:糖类中的还原糖(所有的单糖、绝大多数二糖(除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化学选修五已讲原理可自行了解}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②材料用具:还原糖的检测:还原糖含量高、细胞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材料。

脂肪的检测:富含脂肪的材料。

蛋白质的检测:富含蛋白质的材料。

③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 的硫酸铜溶液。

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 的硫酸铜溶液。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苏丹Ⅲ/Ⅳ染液④检测方法步骤:还原糖的检测: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现配现用;50-56℃水浴加热。

脂肪的检测:从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切下薄片,先染色(Ⅲ3min/Ⅳ1min),再用酒精洗去浮色,用低倍镜找到物像、用高倍镜观察。

蛋白质的检测: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⑤现象:还原糖:溶液先变蓝(斐林试剂颜色),再变棕(红蓝混合),最后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溶液呈紫色。

脂肪:Ⅲ:橘黄色的脂肪颗粒/Ⅳ:红色的脂肪颗粒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①实验原理:{教材原话感觉都比较重点——}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虽然书上说了一大堆成分以及配制方法,但凭我多年的做题经验来看没考过}③方法步骤:制片:1、在纯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一、细胞实验1. 细胞的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细胞的染色体: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了解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3. 细胞分裂的控制: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的有丝分裂过程,了解细胞分裂的控制机制。

二、生物分子实验1. 蛋白质的检测:利用双苯胺法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2. 糖的检测:使用贝氏试剂检测食品中的糖含量。

3. 淀粉的检测:利用碘液检测食品中的淀粉含量。

4. 脂肪的检测:利用酚酞试剂检测食品中的脂肪含量。

三、生物基因实验1. 基因的提取:通过提取植物细胞中的DNA,观察DNA的提取过程。

2. 基因的转化: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实现基因转化。

3. 基因的扩增: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DNA进行扩增,以获得足够的DNA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四、生物生态实验1. 光合作用的观察:通过观察水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氧气释放量,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呼吸作用的观察:通过观察动物在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了解呼吸作用对能量消耗的影响。

3.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通过观察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了解各种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五、遗传实验1. 食物中的遗传物质:通过提取食物中的DNA,观察不同食物中的DNA含量和特征。

2. 基因型的推测:通过观察果蝇的眼色和翅膀形态,推测果蝇的基因型,并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

3. 基因突变的观察:通过观察果蝇突变体的表型变化,研究基因突变对个体特征的影响。

六、生物进化实验1. 演化的证据:通过观察不同物种的化石和现存物种的形态特征,研究演化的证据和演化的过程。

2. 自然选择的模拟:通过模拟环境中的资源竞争和适应性选择,观察种群的变化和进化过程。

以上是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的一些知识点总结,通过这些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生物提供基础。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实验1:观察和描述细胞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描述细胞的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实验步骤:1. 准备细胞样本:可以使用洋葱鳞片、白菜叶片或自己身体的口腔细胞等。

2. 将样本放在显微镜下:将准备好的细胞样本放在显微镜盖玻片上,加一滴透明的植物组织液,盖上显微镜盖片。

3. 调节显微镜: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通过调节镜片,找到合适的倍率。

4. 观察和描述细胞: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细胞核的位置和特点。

使用素描或文字描述细胞的观察结果。

实验2:观察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作用,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特点。

实验步骤:1. 准备试验装置: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蔗糖溶液。

2. 封闭试管:一个试管封闭,即在试管口上套上橡皮塞。

3. 通气试管:另一个试管通气,即将试管口用棉花塞住。

4.观察结果:观察封闭试管和通气试管的气泡产生情况,记录并描述实验结果。

实验3:测定植物叶绿素的相对含量实验目的:通过比较植物叶片在不同条件下吸收光的能力,测定叶绿素的相对含量。

实验步骤:1. 准备植物叶片:取同一植物的新鲜叶片。

2. 提取叶绿素:将叶片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酒精,搅拌均匀后过滤,收集取得叶绿素提取液。

3. 准备色谱纸:用玫瑰素水溶液把白色色谱纸浸泡一下。

4. 在色谱纸上滴取叶绿素提取液:在色谱纸的一个边缘滴取适量的叶绿素提取液。

5. 移液:将色谱纸的底端放在含有溶剂的试管中,直至溶剂上升到色谱纸的上端,记录前端和后端颜色的高度。

6. 结果分析:根据颜色高度的比较,判断不同叶绿素的相对含量。

实验4:探究光合作用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探究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水生植物:选择适合水中生长的植物(如水葱、水蘑菇等)。

2. 准备培养液:为植物提供养分的培养液。

3. 植物置于不同光照条件下:将水生植物分别置于强光、弱光和遮光条件下进行培养。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工具,通过放大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微小结构。

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注意调节光源、镜片和样品的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观察结果。

实验二:细胞的观察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可以了解生物体的组织构成和生命活动。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形状、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从而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三:种子的萌发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单位,通过种子的萌发实验可以观察到植物生长的过程。

实验中需要准备种子、培养基和适当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实验四:光合作用的观察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叶片的变化来了解光合作用的进行。

实验中需要利用若干叶片,将其暴露在光照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和气泡的产生情况。

实验五:呼吸作用的观察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植物或动物的呼吸情况来了解呼吸作用的进行。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植物的气孔张开和关闭、动物的呼吸频率等变化。

实验六:消化酶的活性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消化酶对淀粉、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情况来了解消化酶的活性。

实验中需要准备适量的消化酶和试剂,将其加入到不同的物质中,观察消化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形成。

实验七:酵母的发酵作用酵母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其发酵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酵母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情况来了解酵母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实验中需要准备适量的酵母和培养基,调节温度、pH值等条件,观察发酵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和液体的变化。

实验八:遗传实验遗传是生物体传递性状的基本过程,通过遗传实验可以了解基因的传递规律和变异情况。

实验中可以选取适当的生物体,如果蝇、豌豆等,进行交配和观察后代的性状分布,从而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作用。

实验九:细菌的培养与观察细菌是微生物中常见的一类,通过细菌的培养和观察可以了解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高一生物实验高中知识点

高一生物实验高中知识点

高一生物实验高中知识点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现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介绍高一生物实验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及针对这些知识点的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

一、细胞实验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组成和各种生命现象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与细胞相关的实验知识点。

1. 细胞膜的透性实验材料:洋葱片、苏木红溶液、酒精、盐水溶液、显微镜等设备。

实验步骤:1) 将洋葱片放入盐水溶液中,观察洋葱片的状态。

2) 取出洋葱片,加入苏木红溶液,观察洋葱片的颜色变化。

3) 用酒精处理洋葱片,再次观察洋葱片的颜色变化。

观察结果:洋葱片在盐水溶液中渗透,变得脆软;在苏木红溶液中发生染色反应,变红;经过酒精处理后,颜色变浅。

2. 细胞分裂实验材料:豆芽、玛丽凤溶液、福尔马林溶液、显微镜等设备。

实验步骤:1) 将豆芽的顶端切下来,放入玛丽凤溶液中浸泡。

2) 将处理后的豆芽放入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

3) 将固定好的豆芽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结果:观察到豆芽的细胞在不断分裂,出现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等现象。

二、遗传实验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实验通过观察基因的传递和表现,帮助学生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与遗传相关的实验知识点。

1. 飞蛾的颜色遗传实验材料:白色飞蛾、黑色飞蛾、缝衣针、显微镜等设备。

实验步骤:1) 用缝衣针轻轻捅破白色飞蛾和黑色飞蛾的胸部,交配后分别放到孵化器中。

2) 观察孵化后的飞蛾的颜色。

观察结果:观察到飞蛾的子代中既有白色飞蛾,又有黑色飞蛾,表现出一定的遗传规律。

2. 酵母发酵实验材料:酵母、糖水、温度计、试管等设备。

实验步骤:1) 将酵母和糖水混合在试管中,放置在不同温度下。

2) 观察酵母的发酵效果,并测量温度的变化。

观察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酵母的发酵效果增加,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酵母的发酵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实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实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实验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一是高中生物中的重要课程,其中实验部分更是至关重要。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知识,锻炼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实验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

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实验知识点。

一、细胞膜通透性的实验1、酒精酵母实验:将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浓度为30%的NaOH溶液和浓度为30%的酒精溶液分别加到3个试管中,然后加入一些酵母,分别观察其反应情况,发现只有酒精可以穿过酵母细胞膜,因此可以说明酒精可以透过细胞膜。

2、洋葱片膜实验:将洋葱片在酸性条件下膨胀,用镊子取出洋葱膜片,放在甘油中,观察膜片的变化,可以看出甘油可以透过细胞膜,因此可以说明甘油可以透过细胞膜。

二、核酸的检测实验1、苏丹III染色实验:将DNA溶液滴在滤纸上,然后将苏丹III溶液滴在滤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可以发现滤纸上出现了红色的DNA条带,因此可以确定这是DNA溶液。

2、尿素介导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将DNA样品加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再施加电压,DNA会向正极移动,通过卡带和紫外线进行检测,通过DNA的长度和条带数目可以得出该DNA的分子量。

三、光合作用的实验1、测量光合色素吸收实验:将一些波长不同的光射入叶绿体,然后用石英比色皿测光,可以得出光的波长和叶绿素的吸收度,进而推算光合色素的含量。

2、光强对产氧量的影响实验:将一些水生植物置于不同强度的光线下,然后通过测量植物释放氧气的量来检测不同光强对于光合作用的影响。

四、呼吸作用的实验1、消耗氧气实验:将不同状态的动植物置于密闭的器皿中,并在其中放一些草酸钙。

通过测量器皿中氧气的减少量,可以确定动植物呼吸过程中消耗的氧气量。

2、产生二氧化碳实验:将发酵物质入口放置于器皿中,并以草酸钙为吸收剂,通过测量器皿中二氧化碳的析出量,来检测不同来源的实验物质的呼吸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以上就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实验知识点,这些实验通过实践锻炼了学生各方面实验能力,不仅丰富了生物课堂,还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了同学们的科学素质。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在高一的生物课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动手,观察生物现象,深入了解生物科学,培养科学实践能力。

下面我将总结几个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的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显微镜实验1.显微镜的组成:包括物镜、目镜、光源、鼓风机等。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调节光源亮度、调节物镜与目镜、调节焦距等。

3.显微镜的原理:通过放大镜头,使人眼可以观察到微小的生物结构。

二、种子发芽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发芽的条件。

2.实验步骤:取一些种子,放在湿润的纸巾上,并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

3.实验结果:观察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率和发芽过程中的变化。

三、光合作用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2.实验步骤:将水蕨叶片放置在含有碳酸氢钠的溶液中,置于光照下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实验结果:观察到溶液中产生氧气气泡,证明光合作用发生。

四、酵母发酵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酵母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现象,了解酵母的作用和发酵的条件。

2.实验步骤:将酵母和糖溶液混合,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观察发酵过程。

3.实验结果:观察到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和酵母的生长情况。

五、生物膜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生物膜的特性和作用。

2.实验步骤:将半透膜固定在容器内,将溶液放在容器中,观察溶液的渗透现象。

3.实验结果:观察到溶液在半透膜上的渗透过程,并了解渗透压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科学的原理和现象,培养科学实践能力,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加深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①实验原理:糖类中的还原糖(所有的单糖、绝大多数二糖(除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化学选修五已讲原理可自行了解}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②材料用具:还原糖的检测:还原糖含量高、细胞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材料。

脂肪的检测:富含脂肪的材料。

蛋白质的检测:富含蛋白质的材料。

③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 的硫酸铜溶液。

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 的硫酸铜溶液。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苏丹Ⅲ/Ⅳ染液④检测方法步骤:还原糖的检测: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现配现用;50-56℃水浴加热。

脂肪的检测:从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切下薄片,先染色(Ⅲ 3min / Ⅳ 1min),再用酒精洗去浮色,用低倍镜找到物像、用高倍镜观察。

蛋白质的检测: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⑤现象:还原糖:溶液先变蓝(斐林试剂颜色),再变棕(红蓝混合),最后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溶液呈紫色。

脂肪:Ⅲ: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Ⅳ:红色的脂肪颗粒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①实验原理:{教材原话感觉都比较重点——}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虽然书上说了一大堆成分以及配制方法,但凭我多年的做题经验来看没考过}③方法步骤:制片:1、在纯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维持细胞形态){基本上生理盐水都是这个作用}2、涂抹细胞3、烘干水解:(考点):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冲洗:用蒸馏水的缓水冲洗(洗去盐酸并防止细胞被冲走)。

染色:(考点):吸水纸作用:洗去多余水分、染色剂④观察:用低倍镜: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用高倍镜:观察⑤现象:细胞核染成了绿色,细胞质染成了红色。

三、制备细胞膜{比较水的一个实验}(考点):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现象是:进水的部分红细胞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一种分离细胞膜的方法:差速离心法四、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①实验原理: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线粒体有短棒形、圆球形、线性、哑铃形等。

健那绿{Janus green B}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染色质接近无色。

(线粒体可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

)②材料用具:新鲜的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等){插一句这里看出黑藻是真核生物}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1%(将0.5g健那绿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③方法步骤:1、观察叶绿体:载玻片中央滴清水→藓类小叶(或菠菜稍带叶肉的下表皮){被坑过无数遍-_-}→盖玻片→先用低倍后用高倍观察2、观察线粒体:滴健那绿→涂口腔内侧细胞→盖玻片→高倍镜下观察五、质壁分离{不得不说这个实验很重要,全国卷感觉每年都会有一道选择题(4)很坑人}①材料用具: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②方法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外表皮的临时装片→低倍镜下→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吸水纸的第二项(第一项是吸收多余液体排除实验干扰)作用:加快液体均匀覆盖)→观察→滴清水(吸水纸)→继续观察。

③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实验选材:要选取成熟的、液泡带有一定颜色的植物组织进行试验{其实黑藻叶片也可以(黑藻叶片细胞液泡呈无色,原生质层中有叶绿体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观察,全国高考就很坑的考了。

}2、选取的蔗糖浓度要合适:过低,质壁分离的时间过长;过高,细胞由于失水过多会死亡。

(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是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内在前提,死亡的细胞既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也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④实验结果分析及拓展1、在此实验中,发生质壁分离复原需要将植物再置于低浓度的溶液或蒸馏水中(蔗糖不会被植物细胞吸收),但如果所用溶液为葡萄糖、硝酸钾、氯化钠、尿素、乙二醇等,质壁分离后因细胞主动或被动吸收溶质微粒而使细胞浓度增大,引起质壁分离的复原。

2、此实验中,质壁分离复原过程:既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也有水分子从胞外扩散到胞内,是一个表现为相对吸水的过程。

{这个易错点在下面第2题有体现}⑤重要原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此处插入几道我认为比较有价值的题目,由于时间所限,不能详细的说明解析,但这几道题的解析都可已在网上搜到,大家可以做完后搜一搜。

}1、【吉林东北师大附中2016三模】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B.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C.实验说明萝卜细胞膜上运载甘油的载体比葡萄糖载体数量多D.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2、【天津理综2016•1】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试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2016天津高考理综真题)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3、【课标全国Ⅰ理综2014•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4、【课标全国Ⅱ理综2014•4】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此处将两个实验放在一起,一是觉得它们的精髓是相通的,二是它们经常一起考……}(考点)1、控制变量:详见必修一p79页下方小字……(弄清楚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组、实验组)2、看此表格七、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①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3、检测酒精的生成: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②实验装置图: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①实验原理:1、提取色素: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2、分离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

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②实验流程及相关原因分析:1、选取新鲜叶片(色素含量高),加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2、试管口加棉赛:防止层析液和色素被氧化3、制备滤纸条:剪去两角: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处扩散得过快。

4、画滤液细线:干燥后重复划线一两次,否则实验结果很浅。

5、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③实验结果:(看图)九、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感觉这一实验只有几个结论稍微重要那么一点}(考点)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3、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

十、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重要级别同质壁分离} ①实验原理: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

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各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着色。

②材料用具:洋葱(可用葱、蒜代替)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③方法步骤:1、装片的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PS.各材料以及步骤作用:A、盐酸和酒精(1:1混合):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B、盛有清水的玻璃皿: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C、着色(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D、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2、观察PS.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再换成高倍显微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末期、后期的细胞,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