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大自然语言共51页文档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共63张ppt)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共63张ppt)
探究方法 ,分析作用Fra bibliotek提问: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 ,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 .试 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 ,说说其作用 .
答复模式:
"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 ,〔准确/具体/生动/清楚〕地说
明了〔说明对象〕的
特点 ,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科学/更容易
让人理解/更具有可读性、趣味性、文学性 .〞
逻辑顺序:
按照影响程度大小 ,由主到次 .
前三个是空间因素 ,最||后一个是时间因 素 ,由空间到时间
提出说明对象
说明它的重要性
它取决于什么因素
研究的意义 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 ,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 候现象 - -作出科学解释 - -追究因果 关系 - -阐述研究意义 .
探究方法 ,分析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 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 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 比方、摹状貌等 .
再读课文 ,品味语言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 ,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 天 ,但是到晚春五月初 ,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 ,冬天结束 , 夏天就到了 .
"只〞 "就〞二字可删除吗 ?
"只〞突出相差较少 ,不可删除 . "就〞表示春天短促 ,也不可删除 . 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区别读音
衰草连天 shuāi
- - - 鬓c毛uī衰
连翘 qiáo - - -翘尾qi巴ào
差异 chā - -派ch遣āi
-chà-差劲 cī
- -参差 guān
guàn
观测
- -道观
zhǒng
zhòng
播种
耕种
luò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知识讲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知识讲解

《大自然的语言》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高清课堂:倾听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

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课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的。

竺可桢写作《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知识积累1.翩(piān)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2.孕(yù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3.销声匿(nì)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销,消失;匿,隐藏。

4.载(zài)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5.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赋予它这样的意义。

禾,这里指稻秧。

6.农谚(yàn):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7.数据:科学实验中记录的可以作为研究根据的数字。

8.连翘(qiáo):落叶灌木,春季开鲜黄色花,果实可以入药。

9.生态学:研究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条件之相互关系的科学。

10.萌发:开始发芽。

比喻事物的开端。

11.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12.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13.风雪载途:风雪满路、遍地的意思。

14.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15.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16.簌簌(sù):象声词,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形容眼泪等纷纷落下的样子;形容肢体发抖的样子。

部编版八年级下5 大自然的语言(考点精讲)

部编版八年级下5 大自然的语言(考点精讲)
“这里”指代物候观测的手段复杂灵敏,物 候观测的数据综合性强,应用到农事活动(农业) 中简单而易掌握。
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
是出于什么考虑?
纬度的差异
决 定
经度的差异
逻 辑
因 素
高下的差异
顺 序
古今的差异
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 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的差异 又次之,古今的差异影响最小,这符合人们的认知规 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是 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条理。这 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②__羌__笛__何__须__怨__杨__柳__,__ ____春__风__不__度__玉__门__关__。__ ____—__—__[__唐__]__王__之__涣__
经度差异:玉门关地处内陆,与同纬度沿海地区相比, “春风”吹不到,气候干燥。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白居易
④_引__用___、 _举__例__子___、 _作__比__较___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
说明物候现象
录,……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来有临古的今迟的早差还异。
状元贴士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举例子 举……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科学,更有说服力。
[参考答案]
“许多”是“很多”的意思,表示对数量和范 围的限制,说明并不是全部如此。在这里,“许多” 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 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 物候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相符。 “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读一读,分析其中物候现象。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 晚景》二首 其一)
早春天气,鸭子最 先感知春江水暖, 嬉戏水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谷雨 (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知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 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 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 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萌发
ménɡ
簌簌

衰草连天 shuāi
连翘
qiáo
孕育
yùn
次 第: 一个挨一个地。 草长莺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载,充满。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周而复始:指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形容不断循
环的规律。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复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复习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知识点一、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有很高造诣。

重要作品有《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等。

二、文体知识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认识、了解这个或这类事物。

第三单元的文章都是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第四单元的文章都是事理说明文。

2.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

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语言上是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

三、理解词义萌发:种子或者孢子发芽。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风雪载途:风雪满路,遍地都是。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问题归纳1.课文第一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 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

这些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形象的感受。

这几句话通过时间顺序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四季图”,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铺垫。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复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复习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知识点一、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有很高造诣。

重要作品有《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等。

二、文体知识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认识、了解这个或这类事物。

第三单元的文章都是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第四单元的文章都是事理说明文。

2.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

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语言上是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

三、理解词义萌发:种子或者孢子发芽。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风雪载途:风雪满路,遍地都是。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问题归纳1.课文第一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 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

这些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形象的感受。

这几句话通过时间顺序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四季图”,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铺垫。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春季爬玉龙雪山,山下 清凉装扮,山顶加外套。
古今的 差异
地球气候变化,古代和现 代,物候的迟早是不同的。
恐龙灭绝
总结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说明顺序
影 响 程 由度 主由 到大 次到 小
纬度 经度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空间因素 时间因素
按照逻辑顺序排列,有条有理,容易让人明白。
•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都无 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 风雪载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载途,满路, 遍地的意思。
• 孕育: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
来的经验。 • 年年如是:每年都这样。 • 衰草连天:遍地是衰草。 •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竺可桢
蚂蚁搬家晴必__雨____,蜘蛛结网雨必___晴____。 燕子低飞蛇过道,__大__雨__不__久__就__来__到_。 麻雀囤食要___落__雪___。 鱼跳水,__有__雨__来___;泥鳅静,_天__气__晴______。 鸡迟宿,鸭欢叫,_风__雨__不__久__到_______。 雨中闻蝉叫,__预__告__天__气__到______。小满前后,_种__瓜__看__豆____。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 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 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意思是比“十 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 天”,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左右”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3)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 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相关阅读-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相关阅读-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号”?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若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若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

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1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只要你肯刻苦钻研;假如你害怕开动脑筋,那就常常会视而不见。

比如斗转星移,那何止千年万年!可直到哥白尼出现,才把“太阳中心说”创建。

阿基米德洗澡的时候,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为什么不会把浮力计算?在暴雨中放风筝,富兰克林捉到雷电。

放风筝的人千千万,为什么没有这项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2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解析版)-“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解析版)-“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

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

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

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

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

”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

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

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

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

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5大自然的语言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5大自然的语言

5大自然的语言1.筛选课文主要信息,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意义。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3.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4.积累物候知识,培养重观察、讲实证的科学态度。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提示:教师展示有关物候图片或者视频)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着紧密的关系。

大自然仿佛会说话似的,会告诉我们许多有关气候的信息,使我们更好地生活、生产。

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物候现象呢?它又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资料助读,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人物介绍。

竺可桢(1890.3.7—1974.2.7),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

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2.事理说明文。

定义: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

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方位、类别、功能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目标导学二:筛选信息,明确说明对象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明确: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2.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明确: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

文章并不提“物候”二字,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完全符合人们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认识过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北京的物候记录, 作用:这句话运用
1962年的山桃、杏花、了作比较的说明方
苹果、榆叶梅、西府 海棠、丁香、刺槐的 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
法,突出强调了物 候现象对农业的影
左右,比1960年迟五 响。
六天。
H
43
(4)分类别
影响物候的四 个因素……首先 是纬度……
作用:运用了分 类别的说明方法, 条理清楚地说明 了影响物候的因 素有哪些。主次 关系如何。
为什么观测物候现象 二.(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物候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三.(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阐述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四.(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H
33
2.文中第7—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采用 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这部分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为什么?
H
20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 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 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 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 应用在农业生产上。(4)
H
21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①纬度的差异(7) ②经度的差异(8) ③高下的差异(9) ④古今的差异(10)
H
22
H
15
记载 zăi 风雪载途 zài
衰草连天 shuāi 鬓毛衰 cuī
连翘 qiáo 观测 guān 播种 zhŏng 翘尾巴 qiào 道观 guàn 耕种 zhòng
落叶 luò 丢三落四 là 落枕 lào
差异 chā 差遣 chāi 差劲 chà 参差 cī
H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6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6张PPT)

第4自然段 —打比方、作比较
第9自然段 —举例子、下定义
第5自然段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第10自然段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2.体会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把大地人格化,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 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大地苏醒的生 动画面,勾勒出了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

2.本文是什么文体?
事理说明文
3.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物候”和“物候学”
4.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5.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 业生产上。

2.第一段中哪些景象属于“大自然的语言”?

• 冰雪融化
• 叶子变黄

• 草木萌发
• 北雁南飞
• 花开放 • 候鸟归来 • 植物孕育果实 • 果实成熟
• 昆虫销声匿迹 • 衰草连天 • 风雪载途 • ……
3.第一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标出有关词语。
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夏季、到了秋天、准备迎接寒冬
5.说明经度差异的例子为什么举了两个?
因为一般人以为近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暖和;而事实上近海地 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不 利于读者理解,举两个就确信无疑了。
举例的多少,决定于理解的难易。
6.什么叫“逆温层”?为什么会有“逆温层”?
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 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部编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5.大自然的语言(共30张PPT)

(部编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5.大自然的语言(共30张PPT)

品读赏析
3.“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 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 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这就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引号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引号表示特定含义,“活的仪器”是指“活 的生物”。去掉之后,就违背了事实。
问题探究
1.结合课文说说“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意思?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 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大自然的语言”意 思就是“物候”。这是作者的形象说法。
2.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八年级 下册 语文 部编 RJ
5 大自然的语言
课堂导入
观察以下图片,你会想到哪首诗呢?
万碧 条玉 垂妆 下成 绿一 丝树 绦高 。,
课堂导入
映接 日天 荷莲 花叶 别无 样穷 红碧 。,
课堂导入
霜停 叶车 红坐 于爱 二枫 月林 花晚 。,
课堂导入
风纷 掣纷 红暮 旗雪 冻下 不辕 翻门 。,
板书设计
一、(①-③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大 自
现象
二、(④、⑤段)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纬度
的 语 言
三、(⑥-⑩段)决定物候现象 经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来临的因素
高下
空间
辑 顺 序
古今 四、(⑪、⑫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时间
本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课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快速浏览第三部分,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其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从空间差异写到时间差异,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即纬度(南北)差异——经度(东西)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因素纬度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piān
zài
yán
yùn
hòu
shū

yàn
qiáo
wěi

jīnɡ
字词学习
词语解释
次第:依次。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5 大自然的语言
R·八年级语文下册
1.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 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难点) 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重点)
学习目标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大自然的语言




秋天
春天
冬天
夏天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 (8)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 (8)

练笔
任选一题,运用合理清晰的顺序,有 条理的进行介绍说明。
提示:可以运用“首先……其 次……”、“第一……第二……”、 “首先……此外……还有……”等词 语。
1、美丽的校园一角 2、预防近视
本文语言:
生动:如第一段描写,词语优美,描
绘的画面生动形象,又用拟人的修辞手 法。如“苏醒”“翩然”“次第”、 “销声匿迹”“衰草连天”等。
《大自然的语言》摘要 1.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 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应用到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 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4.物候学研究,首先是为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此外,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 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 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 区的农业发展。
准确:措词严谨,用词语从数量、
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如“许多”。
第一、二段改写 1.立春过后,大地回暖。雪化了,草长了,
花开了,再过两个月,燕子归来。 2.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
变黄,落下来。 3 .杏花开了,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
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要及时割麦插禾。
思考:
改句与原文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具体 词句,说说原文的表达效果。
1、四字词语:生动典雅
冰雪融化 次第开放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花香鸟语
草木萌发 孕育果实 衰草连天 草木荣枯 草长莺飞 ……
2、拟人修辞手法:生动有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