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低的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 肝肾疾病、肠胃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引发骨质疏松。长期使用某 些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癫 药、避孕药、抗结核药、含铝抗酸药 和肝素等),亦可影响钙的吸收,使尿钙排泄增加,加速骨量丢失,从而引发骨质疏松。
五、遗传及免疫因素 调查发现,46 %~62 %的骨密度由遗传因素决定。因此,遗传因素也是 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原因。免疫功能对骨重建有调节作用,其功能改变 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关系。 六、长期失用及环境因素 老年人因行动不便,户外运动及日照减少,维生素D合成减少,从而使肠 道钙、磷吸收下降,骨形成及骨矿化降低。因骨折或骨病而需长期外固 定的患者或长期卧床瘫痪者,极易引起骨质疏松症。气候的变化可影响人 体的骨代谢及其营养状况;环境污染物中含有对骨骼有害的铅、铝、 镉等重金属,通过呼吸或饮食进入人体后,可影响骨骼对钙、磷的吸收, 成骨细胞少于破骨细胞,导致或加重骨质疏松。
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骨骼健康这一 公共卫生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骨骼的健康状况常用骨 骨骼的健康状况常用骨 密度反映,反映骨质疏松的程度,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密度反映,反映骨质疏松的程度,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根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底,我国有低骨密度者( T值-1.0SD ) 6500万,骨质疏松患者( T值-2.5SD) 4000万,占总人口(12.69亿)的 6.7%。被称为“无声杀手 无声杀手”的骨质疏松症、骨折会给患者从生活、心理、 无声杀手 经济等诸多方面造成负担和压力。
结语
研究表明,运动负荷、运动时间、运动频率、 运动种类皆对人体骨密度具有影响作用,而且 对于不同性别、年龄段的人群影响皆不相同。 随着测量骨密度的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骨密 度的研究不断由宏观向微观发展,使骨密度的 理论知识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同时,由于运动 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运动 对骨密度的影响。为此,在体育领域范围内研 究骨密度的变化发展会更加广泛,这不仅能够 随时掌握运动员的身体技能状况和对运动员的 训练进行及时的调控,并能为运动员的康复提 供理论依据和运动实践。
骨密度低的对策
现状
危害
分型
危险因子
运动干预
前言
骨密度(Boneminaral density,BMD)指骨单位面积所 骨密度 含的骨矿物量,是反映人体骨骼代谢状况的一项重要指 标,用于分析人体骨量变化情况。பைடு நூலகம்
骨矿密度 骨质量

骨强度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 骨质疏松症 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的降低使骨在遭受 外力时容易发生骨折。
影响因素
一、身高、体重对骨密度的影响 身高、 现有的研究均证实身高、体重是影响人体骨密度的重要因素。研究方法为通过 体质指数[BMI = 体重(kg)/身高(m) 2 ]这一反映身高、体重的综合指标来分析其与 骨密度的关系。 二、内分泌因素 与骨质疏松症发生相关的激素有: 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 素D、甲状腺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生长激素等,前4种激素,特别是性激素在骨质 疏松症的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尤其对女性的影响更为显著。雌激素具有抑制骨 吸收、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抑制骨钙溶出及促进骨重建等作用,糖皮质激素有 肯定的降低骨密度作用 。 三、营养因素 在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平衡过程中,钙、磷两种元素对 骨骼的影响较大,钙、磷代谢异常为骨质疏松症形成的 主要原因。 除此以外,蛋白质也是骨骼有机质合成 的重要原料
运动干预
运动疗法是运动在医学中的应用,是以运动科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学 为基础,以达到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 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一种治疗方法。研究表明,适当运动可 研究表明, 研究表明 以防止骨量快速丢失,改善骨密度 改善骨密度(BMD),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由于 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以防止骨量快速丢失 改善骨密度 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运动类型的多种多样,且运动持续的时间、强度,参与者的顺应性和中途退出率 及测量技术的千差万别,所得结论也有所不同。适宜的运动有益于提高骨密度, 这已经被国内外诸多研究所证实。 运动影响骨密度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骨机械负荷,高水平的运动产生 运动影响骨密度的机制 相对高的负荷,负荷作用于骨使其产生应变,而应变的大小决定骨的适 应变化。
危害
人的一生中,骨骼系统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破骨细胞 不断分裂旧骨,成骨细胞不断形成新骨,正常情况下出于动 态平衡中。随着人体的老化或某些疾病这种平衡会被打破, 成骨细胞小于破骨细胞,骨钙质及骨基质逐渐流失,导致估 量下降,骨密度下降,超过某个值后形成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是一种因全身骨骼系统长期、持续的丢失骨质 所形成的疾病。近年来,骨质疏松的发生越来越多,骨质疏 松症已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人们 健康的重要疾病。
一、运动对各年龄人群的骨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的骨骼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在此期间进行适量的运动 儿童青少年 能够促进儿童青少年骨骼的生长,并提高峰值骨量。还有研究认为,在青少 年时期的身体练习可以提高峰值骨量,并减少和预防老年OP 的发生。儿童 青少年进行适宜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使正处于发育时期的骨组 织的血液得到改善,促进了骨塑建过程加快;同时,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 对骨和骨骺软骨骨板(生长板) 的生长起到积极的刺激作用,使骨结构发生 良好的改变,并促进了生长板的增生,加速骨的生长。通过对 15- 50 岁不同 运动水平正常人骨密度(BMD)影响的研究,发现经常锻炼的青少年骨密度 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心理状况极佳。 成年人来说,适量的运动能够保持骨量和峰值骨量,提高骨骼的 运动对于成年人 成年人 强度和密度。对于中老年 中老年来说,适宜的运动能够减缓和防止骨量丢失和骨质 中老年 量下降,减缓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
四、运动频率、时间对骨密度的影响 运动频率、
运动项目、运动负荷对骨密度的影响非常大,但运动频率、运动时 间对 BMD的影响也较为重要。探讨运动时间对大学生骨质指数的影响, 结果发现轻微运动组大学生骨质指数高于基本不锻炼组差异呈显著性, 经常运动组大学生骨质指数高于轻微运动组, 差异呈显著性。有研究报 道,维持较高的骨量或减少骨量的丢失,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 由于骨重建和骨塑建的周期为 4- 6 个月,运动锻炼引起骨量增加的时 间必须在一年以上。有研究表明,运动性月经失调使女性骨密度降低, 运动性月经失调和运动的强度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运动强度越大,持 续时间越长,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发生率就越高。坚持长期有计划、有规 律的运动习惯,对延缓骨质丢失具有一定作用。当运动负荷和持续时间 超过一定阈值时,皮质骨和小梁骨骨量均将减少。一般来说,每周3- 5 次为最佳次数。
1、力量练习对骨密度的影响 、 许多研究都表明, 力量性运动会对骨骼产生积极的效应。 分别对60 岁左右的老年人进行每周3 次的力量训练, 16 周后 其腰椎BMD 增加2%, 而股骨颈BMD 增加2. 8%- 3. 8%。国内 也有类似的报导。 对50 名绝经后女性实施强健骨骼运动处方 6 个月后发现, 运动组( 以有氧健身操为主的全身练习和局部 力量练习并重) 的腰椎骨密度和跟骨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2 、冲击性练习对骨密度的影响 已有研究证明, 高冲击性练习( 如体操和排球) 非常有助于 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 对青春期女子进行9 个月的跳跃训练, 结果显示长时间的跳跃训练可以增加青春期女子的峰值骨量。 3、 耐力性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 研究表明, 耐力性运动可以通过反复的冲力负荷对骨量或 骨密度的增加产生有益的影响。 通过CT 对男性和女性长跑 者第一腰椎骨矿物质含量进行测定, 发现同对照组相比长跑者 增加约40%。纵向研究提供了更令人满意的结果。
分型 分型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基于骨密度水平, 具体如下: 正 常:骨密度在年轻人平均值的1SD内(+1~﹣1SD); 低 骨 密 度: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1~⒉5SD(﹣1~﹣⒉5SD); 骨 质 疏 松 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⒉5SD(低于﹣⒉5SD); 严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⒉5SD,伴有一处或多 严重骨质疏松症 处骨质疏松性骨折。
运动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影响各不相同,但是无疑他们都有对自 身的身体有好处,对骨骼的生长发育有帮助。但是运动强度负荷不能 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超过人体的身体承受能力,肯对身体机能产生 不良影响。骨的变形随负荷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当负荷过大时,会容易 导致人体骨骼韧性降低,骨疲劳产生,骨折发生。因此,对于不同年龄阶 段采取科学的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 二、运动种类对骨密度的影响 研究发现,运动项目对骨密度的影响,主要有如下规律:力量性运动 项目的骨密度最高,耐力性运动项目的骨密度最低;男女运动呈现同类 变化并且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骨密度低于正常人,最大摄氧量与BMD 呈 BMD 负相关关系。 抗重力运动项目的骨密度比非重力项目的骨密度要高,但非抗重力运 动项目能够提高骨生物力学特性,如举重。 高冲击性运动项目的骨密度比非冲击性运动项目的骨密度要高。
(1)发病率高 发病率高:我国目前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60岁以上老年 发病率高 人的骨质疏松发病率达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经济负担大:在美国,每年用于骨质疏松治疗的费用至少有上百亿美元, (2)经济负担大 经济负担大 并且,由于其防治费用及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依赖,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3)疼痛 疼痛: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 疼痛 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 茶饭不思,痛苦异常。 (4)骨折发生率高 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 骨折发生率高 骨折,如果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 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需长期卧床,给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便。 (5)并发症 并发症: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部感染和 并发症 褥疮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 ~20%。 (6)骨钙不断丢失 骨钙不断丢失:骨质疏松症的危害还在于它常常是默默无声、悄悄的 骨钙不断丢失 发生。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钙在不断丢失,一旦出 现症状,骨钙常常丢失达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见效。
三、不同运动量对骨密度有不同影响 研究发现,轻度运动对骨密度没有什么影响,中强度的运动能够显著增加骨 密度,提高骨强度、骨韧性,大强度的运动使人体骨密度没有变化或降低 BMD。 有研究报道说,大强度运动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良好地刺激骨骼的生长,提高骨 密度。同时,比较研究认为,大强度运动的运动持续时间不应过长,且中间应插入一 定的间歇时间即可获得这一积极作用。从研究文献来看运动强度刺激有一个阈值, 在该阈值下运动,运动强度增大,骨密度提高,超过该阈值,刺激强度增大,骨 密度不再随之增长。在适宜负荷内,负荷强度与 BMC/BW 呈正比关系。因此,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强度和时间,能够良好地促进骨骼的生长,提高骨量和峰值骨 量。
(1)钙:钙缺乏是引发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常成年人每天 钙 骨钙丢失约10 mg ,每天钙的最少需求量为600~1000 mg。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钙摄取在最大需要量以上时,骨质疏松症 及其导致的骨折发生率显著下降。 (2)磷:磷是骨质无机成分中仅次于钙的第二大元素 ,磷与钙 磷 共同参与骨代谢,低磷可促进骨吸收,降低骨矿化速度;高磷使 细胞内钙浓度降低,促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骨吸收增加, 引发骨质疏松。 (3)蛋白质 蛋白质:蛋白质是骨骼有机质合成的重要原料,摄入不足或 蛋白质 过量都会对钙平衡和骨量起负性调节作用。 四、疾病及药物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