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犯罪心理与预防措施
犯罪心理与预防措施犯罪行为是社会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了解犯罪心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减少犯罪行为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犯罪心理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一、犯罪心理的原因犯罪心理是指导致个人从事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
了解犯罪心理的原因,是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重要环节。
1.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犯罪心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社会的不公平、贫富差距、失业问题等都会导致一些人产生犯罪心理。
对社会不满、愤怒和绝望感的积累,可能促使个人产生犯罪行为。
2. 心理因素个人的心理因素也是引发犯罪心理的重要因素。
低自尊、冲动、攻击性、依赖性等心理特征,都会增加一个人参与犯罪的风险。
此外,家庭环境不良、童年受虐待等也可以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犯罪心理背后的生理基础。
一些人的大脑结构、神经系统功能等与常人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他们更易受到冲动和暴力倾向的驱使,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二、犯罪心理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道德观念和责任感,帮助人们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性,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2. 改善社会环境改善社会环境,缩小贫富差距,提供更好的教育、就业和生活条件,可以减少社会不满情绪的积累,降低犯罪的发生率。
同时,社会应加强矫治机构和法律制度的建设,提高犯罪的打击力度,为减少和防控犯罪提供有效的保障。
3. 心理干预对于一些具有潜在犯罪心理倾向的个体,采取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精神治疗、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减少犯罪心理的发展。
4. 加强社区监督建立健全的社区治安防控机制,加强对居民的社区监督和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的监督和帮助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犯罪行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犯罪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是国家的脊梁,他们是祖国的未来,然而如今大学生犯罪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大学生犯罪不仅伤害了他们自己,也损害了社会的利益,因此对大学生犯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心理原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他们可能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情感困扰、学业压力、自我认同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二、社会原因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而一些大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交友圈子等原因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他们选择了错误的生活方式,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原因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对其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果家庭教育不当,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或者家庭关系不和谐等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犯罪倾向。
了解了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从多方面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大学生犯罪。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非常重要,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大学生犯罪非常必要。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问题,促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减少犯罪倾向。
二、加强法治意识教育大学生应该加强法治意识教育,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学校应该开设法律知识课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和后果,增强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促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
三、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修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远离犯罪。
四、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大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成因及预防措施
马 丹
( 长安 大 学政 治 与行政 学 院 陕西 ・ 西安
摘 要
7 1 0 0 6 4 )
大学生犯罪 , 是 一个严重 的社会问题。 研 究青少年犯罪 问题 , 预 防和减少青少年 犯罪, 不仅 关系到社会治安 、
人 民群 众 的 生命 、 财 产 的 安全 , 而 且 关 系 到社 会 主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顺利 进 行 。 目前 , 当代 大 学 生犯 罪 率 不 断 上 升 , 对普通 大众冷漠 , 容 易脾 着 年 龄 的成 熟 而 越来 越 强 烈 ,特 别 是 当他 们 具有 一 些 不 良品
气 暴 躁 。他 们 大 多有 变 态 心理 ,自卑 与 自负集 于一 身 。情 绪 行 时 , 谁如果管教他们, 轻 则 反感 、 对抗 , 重 则 予 以报 复 。 第四, 生 理 不 健 康 。大 学 期 间 , 大 学 生 的 生理 迅 速 走 向成 熟 , 开 始 对 容 易波 动 , 管理情绪能力太差。 其次 , 大学生“ 精 神萎 靡 不 振 ” 。据 调 查 , 目前部 分 大 学 生 性 充 满 了好 奇 和 渴望 。这 本 无 可 厚 非 , 但是 , 如 果 不 引导 他 们 存在 “ 自杀倾 向” 。 至于 造 成 这 类 心 理 问题 的 原 因 , 一 半 以上 形 成 良好 、 正 常 的性 道 德 观 念 , 再加 上 受 到 各 种 暴 力 、 色 情 文 的调 查 对 象 将 其 归 咎 于 “ 就 业压 力过 大 ” 。 卢 德平 分 析 , 随着 化 的不 良影 响 , 就 有 可 能在 神 秘 感 、 好 奇 心 的 驱 使 下产 生 性 犯 大 众 教 育时 代 的 来 临 ,大 学生 就业 难 的 问题 已经 被 社会 各阶 罪 行为 。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摘要】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犯罪行为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原因,包括心理压力、适应环境等因素。
接着列举了大学生常见的犯罪类型,如违法、违规等行为。
然后介绍了大学生犯罪心理预防的措施,包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
在探讨了大学生犯罪预防的有效策略后,文章最后强调了加强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教育的必要性,以期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的重要性,并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心理、预防、原因、类型、措施、有效策略、教育意义、加强、教育必要性1. 引言1.1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的重要性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举止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而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不仅对个人造成损失,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严重的危害。
了解大学生犯罪心理以及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工作。
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规范行为,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
加强大学生犯罪预防教育也能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从而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
重视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教育,对于培养优秀的大学生,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原因一、社会压力过大。
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多重压力,有些学生会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而选择违法犯罪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二、家庭教育不善。
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家庭教育不善导致其缺乏正确的行为准则,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心理问题。
有些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其正常的行为表现,导致其产生犯罪行为。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大学生犯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化解大学生犯罪现象。
那么,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预防对策?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压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要劳动力的一部分,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容易产生犯罪心理。
2. 家庭因素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堂,一个稳定和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实中许多家庭存在着家庭纠纷、家暴、离婚等问题,这些不良的家庭因素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犯罪的倾向。
3. 个人心理问题一些大学生存在自卑、自闭、孤僻等心理问题,无法良好地融入社会和校园环境,这些心理问题会激发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一些大学生缺乏责任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清晰的认识,也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4. 社会环境大学校园的社会环境也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大学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地方,但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交往关系,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导致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5. 媒体影响现代社会的媒体发达,各种信息的传播非常迅速,一些不良信息和不良价值观也很容易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之中,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产生犯罪行为。
二、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对策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其抵御犯罪的能力。
2.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情感关怀和精神指导,创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行为习惯。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和大学校园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为了防止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发生,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
本文将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个体层面的原因包括:一是个体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导致他们对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缺乏敬畏之心。
二是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一些人为了排解压力而选择违法犯罪,从而获得短暂的快感。
三是一些大学生没有正确的法律意识,未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和法律责任,导致其容易陷入犯罪行为之中。
社会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社会环境的变迁。
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使得大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诱发其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二是社会对大学生犯罪的宽容和纵容。
一些大学生犯罪行为并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有些犯罪行为只是被视而不见,这种宽容态度容易使得大学生误认为违法犯罪是可以无罚的。
三是社会道德观念的淡薄。
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导致其对社会规范缺乏认同感。
为了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行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咨询服务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让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和法律责任。
还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并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
学校还应配备专业的安全保卫人员,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家庭教育也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重要举措。
家庭是个体形成良好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基础,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使其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五篇范文)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五篇范文)第一篇: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与研究关键词: 犯罪原因;教育缺失;心理矛盾内容提要:近年,在校学生犯罪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和法制教育观念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对他人权利的漠视和法制观念淡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心理疏导缺位则是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人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的精神面貌、思想态度和行为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应为全社会所关注。
目前,我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的社会变革也正处在关键时期。
就这个时期我国的大学生而言,其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能与变革中的时代要求相一致。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前居于“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如今也逐步被卷入社会化、市场化浪潮之中。
入学时的高额收费、毕业时的双向选择,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困难使现在的大学生较以往在思想上、心理上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负担和压力。
经济、学习、就业的压力、使许多大学生心理上不堪重负,于是在大学校园里产生了一些不协调的音符,出现了日益增多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据北京大学教授康树华所做的一项调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1}。
从卢刚事件到马晓明杀亲,从云南大学马加爵杀死同学到政法大学陈春明老师被学生杀害,这都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和讨论。
大学生犯罪的数量之大、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危害之重已不容我们对这个犯罪群体忽视。
以往学者们在探究大学生犯罪原因时,更多的是关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主体外因素。
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及预防对策
、
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当这种消极情绪情感体验 积累到一定程度,行为人就会出现隋绪发作,产生犯罪动机,进而实施犯 罪行为,如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马加爵杀人案就是典型的例子。造成 大学 生不 良 情绪 占主 导地位 的原 因是什 么 ?根本 原 因是 在 于社会 环 境 、家 庭环境及 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低下。大学生成为社会的、家庭 的焦点 ,他们 被寄予过高的期望值 ,从一开始 ,就面临较大的压力。在大学中,潜在的 竞争尤处不在,中学时的那种备受老师关爱 、备受同学羡慕的心理优势已 不复存在 ,这会造成一些 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大学生心理失衡 ,使其压力进 步 增大 ,如再 缺少 与 同学 和老 师的 沟通 ,找不 到 释放 这种 压力 的 正 常渠
一
道,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再加上一定诱因,就有可能通过违法犯罪释放 出来 ,进 而产生严 重后 果 。 此外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大 多数是独生 子女,他们从 一出生就受 到全家人的关爱 ,生活上可谓无微不 至, “ 全家人 围着一人转 ”极易 使他们 形成 以 自我为 中心的心理 ,对于社会 中的竞争 、困难 、挫折等 往往缺少必要 的心理准备 ,一旦 受到挫折 则缺少 正确 的判 断和认识 , 造 成 心 理 的扭 曲而 走 上歧 途 。
( 二 ) 追 求 物 质 、享 乐 心 理
当今社会 ,有些人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 人成败得失 的尺度 。社 会 这种 旨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 刮进了校园 ,动摇和腐蚀 了众 多学子的思想 和 心灵 ,使得 他 们 的价 值观 发 生 了改 变 、错 位。 ”对 “ 物质欲” 的过分追求诱发 和刺激 了某些大学生们去实施偷 盗 、抢 劫、 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有的大学生甚 至抛弃 了做人 的基本道德 ,出卖 灵 魂 、出 卖 肉体 。 ( 三)报复心理及寻求刺激心理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犯罪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给社会稳定和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大学是人才的摇篮,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地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大学生犯罪问题是我们亟需重视和解决的一个。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预防对策,以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问题的继承和延续大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受到社会问题的影响。
随着社会问题的延续和继承,有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一些犯罪行为。
社会上的贪污腐败、道德沦丧等问题,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不良行为的想法,从而导致犯罪的产生。
2. 学业压力过大现今,中国的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学习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和学业,一些学生会选择不正当手段来应对学业压力,比如作弊、抄袭等,甚至有些人会通过违法的手段来获取金钱和资源。
学业压力过大使大学生失去了正常的社交和身心发展的时间,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和行为。
3. 缺乏自我约束和道德观念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和道德观念,对法律和社会秩序的认知不足,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不够理性地认识。
这些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容易犯罪,而且对于犯罪行为没有足够的认知,导致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犯罪后果。
4. 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负面信息、不良行为,以及一些犯罪团伙的渗透,都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产生负面的影响,使他们陷入犯罪的泥潭之中。
二、预防对策1. 加强法制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知道法律法规对其社会行为管理的重要性,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和后果,以及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增多,已成为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该是社会的栋梁和建设者,但为何会出现犯罪现象呢?本文将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压力过大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学业压力日益增大。
许多大学生由于不能应付这些压力,心理压力过大,出现了心理问题,从而做出了一些违法犯罪行为。
2. 财力不足大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经济来源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大学生就会通过非法手段来获取经济收入,这样也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3. 青少年叛逆期大学生正处于一个青春期,青春期叛逆心理非常严重。
他们往往会因为和家长的矛盾、与同学的矛盾、与老师的矛盾等产生纠纷,为了发泄情绪,往往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4. 缺乏正确的法治意识在学校教育中,对法律、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教育不够,导致部分同学对法律、道德观念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出现了以权谋私、以邪迷正的情况。
5. 缺乏独立意识在家长的过分呵护下,有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性,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所以一旦遇到问题,他们就会想到走上犯罪的道路来解决问题。
二、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对策1. 家庭教育家庭是大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首要手段,家长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教育他们要做一个守法好学、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的人。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学校要加强对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有正确的观念、正确的认知。
3. 社会引导社会是大学生成长的舞台,社会的舆论引导对于大学生具有示范和鼓舞作用。
社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多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
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法律,做到心中有法,常怀敬畏之心。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大学生犯罪是指在大学期间或者毕业后,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总称。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可以从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为了预防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我们可以从加强教育引导、提供心理支持、加强安全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个人因素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个人的心理、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可能导致他们容易产生违法犯罪的行为。
大学生正处于个人成长阶段,心理和行为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存在一些控制能力较弱、冲动性较强的问题,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也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
一些大学生压力较大,对未来感到迷茫,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容易追求非法的快速发展途径以获得经济利益。
网络和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些信息的泛滥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教育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犯罪行为。
当前,教育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和人格教育。
大学生在校期间缺少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必要教育,导致一些大学生在离开校园后,无法适应社会环境和解决生活问题,进而采取不法手段获取利益。
为了有效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法制观念,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处于一个转折期,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和支持。
学校和社会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并建立健全的心理援助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控和防控,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对犯罪行为的识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特征分析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特征分析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逐渐升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思。
对于这一现象的形成,心理特征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特征,以期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社会逆反心理社会逆反心理是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受到各种社会规范和期望的束缚之下,大学生常常出于一种反叛的心态而产生逆反情绪,企图通过违法犯罪行为突破、反抗社会的束缚。
这种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源自大学生对社会存在的不满和对个人权利的渴望,但同时也可能因为对社会问题的误解和无知而导致不理性的行动。
二、求刺激心理大学生追求刺激的心理倾向也是其违法犯罪的心理特征之一。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从高中那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对于新鲜事物和追求刺激的渴望逐渐增强。
而在缺乏正确引导和教育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往往选择通过违法犯罪行为来获取更多的刺激和快感。
这种心理特征不仅来源于个体对于生活体验的追求,还可能与低风险、高收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相吸引。
三、虚荣心理虚荣心理是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一大心理特征。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物质和社会地位的追求,他们通过违法犯罪行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以显示自己不同寻常、与众不同的存在感。
特别是一些富二代、官二代,在缺乏监管和约束的情况下,更容易在追求名利和享乐的同时,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沼。
四、心理压力释放大学生违法犯罪还有一部分是源于心理压力释放。
在高强度学习和就业压力的背景下,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往往通过违法犯罪行为来得到释放。
在压力的支配下,大学生不仅在学业和就业上感到无力和焦虑,更可能对社会问题和不公正现象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导致违法犯罪的行为。
五、人际关系困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困扰也是导致其违法犯罪行为的心理特征之一。
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例如同学、朋友、恋爱等。
在这些人际关系中,大学生可能会遭受欺凌、排挤、背叛等负面现象,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适和挫折感。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犯罪率逐渐上升,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更大的隐患。
造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因素。
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其成长有直接的影响。
一些家庭生活不幸福,亲情薄弱,精神状态不稳定的学生可能比较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二、周围环境因素。
大学生处于一个开放、多元化的环境中,经常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
一些较为脆弱的心理,在没有较为坚定的信仰和心理支撑的情况下,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社会因素。
社会中存在各种不良风气和恶性事件,例如饮酒驾车、吸毒等犯罪行为,这些不良风气和事件的存在也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产生犯罪的倾向。
为了预防大学生犯罪,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从小建立正确的家庭观念,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大学生的重要教育场所,对于预防大学生犯罪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自觉性。
三、加强社会监督。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关注和监督,及时发现并制止大学生的不良行为。
同时,也需要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和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安全保障。
学校应该加强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设,加强校园安全和治安管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综上所述,预防大学生犯罪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系,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大学校园接受教育。
然而,一些大学生却在校园内犯罪,这种现象大大影响了高校的安全与稳定,也威胁到了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围绕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以及针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1.心理压力大随着大学课程的不断加重和社会竞争的增加,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些学生为了应对压力,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对其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当这些负面情绪不得到及时的调节和处理,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犯罪想法和行为。
2.道德观念淡薄大学生是社会的新兴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正在不断形成和建立。
一些学生由于受到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其他原因,对道德伦理观念缺乏认识和理解,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于犯罪行为的认知模糊和对犯罪的危害性的低估。
3.法律意识淡漠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法律意识。
一些大学生对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对于某些违法犯罪行为存在侥幸心理和漠视法律法规的行为。
同时,一些大学生也缺乏对法律责任的认识,容易犯下违法行为。
针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1.加强教育与引导要预防大学生犯罪,首先应在教育上下功夫。
学校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道德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增加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同时,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公益活动,缓解学生的压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演习,定期组织消防演习、地震逃生演习、防盗防抢演习等,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3.建立制度与规范学校和社会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法规和制度,对大学生犯罪行为进行规范和制度上的保障。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查宿舍、随机抽查等检查活动,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加强学生管理力度。
当代大学生犯罪成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学号1421172263姓名周一贤大学生犯罪因素(一)大学生的三观影响。
步入大学后物质问题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举止。
由于受到物质利益的影响,自制力弱,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化。
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以致大学生们去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更有抛弃了个人的基本道德,从而迷失自己。
(二)大学生心理不成熟。
大学生对于世界、社会的理解还处于不完全状态,自制与控制能力不强,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
对法律的意思不强以及家庭教育的问题。
思想并不成熟大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
加上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若没有正确引导容易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实例2004年2月23日,云南昆明云南大学一男生宿舍内发现一起四人被杀案件,警方调查后认定为其舍友马加爵所犯下的罪行。
经其供述,大学后,他一直有很大的压力,过得不好;总觉得同学们看不起他,在背后议论他的一些生活习惯甚至是个人隐私。
而导火索是血案发生2前几天,马加爵和几个同学打牌,有同学认为马加爵作弊,让马加爵积怨多年的怨气终于爆发,他觉得,他们既然看不起自己,不如杀了他们,惨案终于发生。
河北大学校园被认为是“官二代”的李启铭酒后驾车撞死该校大学生陈晓凤,最后让我们记住的是“我爸是李刚”这句网络经典。
而紧接着的药家鑫事件,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
而后被执行死刑。
四、预防措施综上所述想要预防大学生犯罪,应做好宣传教育。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完善法制教育,间接引导学生行为。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家长要有针对性的指导。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摘要】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入手,探讨了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随后介绍了一些针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包括预防教育和预防策略。
结尾部分强调了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犯罪心理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的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心理、预防、分析、原因、措施、教育、策略、重要性、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大学生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给个人造成巨大的伤害,也对社会秩序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了解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措施对于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原因、大学生犯罪预防措施、大学生犯罪预防教育以及大学生犯罪预防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深入研究了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和心理机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最终达到减少大学生犯罪行为的目的。
在结论部分将重点阐述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相关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大学生犯罪心理是指大学生在犯罪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特定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对于大学生来说,其犯罪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犯罪心理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冲动和冲动行为倾向。
由于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上更容易受外界诱惑和影响,缺乏理性思考和控制能力,容易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犯罪行为。
大学生犯罪心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逃避责任和后果意识薄弱的倾向。
由于大学生通常为成年人,往往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不够重视,不愿承担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容易采取逃避责任的态度。
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犯罪心理中还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和攀比动机。
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虚荣心和自我价值感,可能会选择通过犯罪手段来获取快速的物质收益或实现自己的虚荣心。
违法犯罪大学生的犯罪心理分析及矫治
违法犯罪大学生的犯罪心理分析及矫治【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及矫治展开讨论。
在分析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探讨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普遍性。
接着在探讨大学生犯罪心理的成因,分析大学生犯罪行为的特点,提出预防措施并介绍犯罪的矫治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强调大学生犯罪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呼吁加强预防和矫治工作。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讨论,旨在引起社会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重视,促进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犯罪心理、矫治、预防措施、社会危害、成因分析、特点分析、全社会关注、预防工作、矫治方法。
1. 引言1.1 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宁,还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
犯罪行为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正常的社会运行。
一旦犯罪活动在社会中泛滥,将会导致人们的安全感大大降低,社会恐慌情绪加剧,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犯罪行为对个人和家庭也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受害者会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创伤,家庭关系可能会因此破裂,导致家庭成员的不幸和痛苦。
犯罪行为还会给社会带来经济损失,包括犯罪调查和司法程序的费用、受害者的赔偿费用等,给社会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巨大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
1.2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普遍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在面对诸多诱惑时,往往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容易对法律产生轻视甚至忽视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们更容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获取信息的机会更多,但同时也容易受到网络暴力、网络游戏等不良影响,导致他们的心理扭曲和行为偏差,从而更容易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淖。
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影响更为深刻,面临的社会压力、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困扰较为突出,这也是导致他们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调适与疏导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调适与疏导大学生犯罪问题的存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心理调适与疏导作为预防和解决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重要手段,日益被重视。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调适与疏导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首先,个体因素是造成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处于一个自我认同与角色转换的关键时期,他们通常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冲动欲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引导。
另外,对于一部分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面临着生活自理、学业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对这些心理压力难以适应,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其次,社会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犯罪行为也不例外。
当下,社会竞争压力颇大,部分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求职压力很大,一些人在为保持社交地位或满足个人欲望时,可能会选择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经济利益,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二、心理调适与疏导的重要性心理调适与疏导是针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排解心理因素带来的困扰,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首先,在个体层面上,通过心理调适与疏导,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心理状况,了解自身问题的所在和原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大学生在接受心理调适与疏导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应对压力、焦虑和负面情绪,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其次,在社会层面上,通过心理调适与疏导,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等专业人员的介入,可以通过个别或群体性的心理辅导,为大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引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心理调适与疏导的实施策略在进行心理调适与疏导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以提高心理调适与疏导的效果。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辅导与干预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辅导与干预犯罪是社会中的一种严重问题,影响到个人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然而,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辅导与干预是社会关注和解决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心理辅导与干预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一、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复杂多样,许多因素会导致大学生陷入犯罪行为。
首先,社会压力是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
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多重压力,而这些压力常常会造成他们心理的失衡。
当大学生无法很好地应对这些压力时,他们可能会选择一些不良途径来解决问题,甚至滑向犯罪。
其次,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之一。
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社交环境,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人际关系,面对各种各样的友谊、爱情和竞争等问题。
当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遭遇挫折或受到伤害时,一些人可能会采取犯罪行为来寻求报复或释放自己的情绪。
二、心理辅导与干预的重要性心理辅导与干预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首先,心理辅导与干预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对话和指导,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的需求和问题,并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情绪等负面因素。
其次,心理辅导与干预可以提供社会支持,帮助大学生克服孤独感和挫折感。
很多大学生在遭遇挫折或失落时,往往感到无助和孤独。
通过心理辅导与干预,他们可以得到专业人士的关怀和支持,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从而更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困难。
最后,心理辅导与干预可以防止和减少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
通过早期的干预,及时识别并解决心理问题,可以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机会,降低社会治安风险。
三、心理辅导与干预的措施和建议针对大学生犯罪问题,采取心理辅导与干预的措施和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组织各类心理健康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正确分析和处理自己在社会生 活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使他们能有一个较好 的心态去面对社会。 第四,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减压新格局 大学生心理问题, 既是因, 亦是果。 必 须 看 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是多方面因素导致 的,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综合治理,把 学生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和关心学生学习 、生 活有机结合起来,多管齐下,学校要动员各个方面 力量,党、政群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第一,高校 党委要高度重视该方面的工作, 将之列入议事日 程,切实保障开展工作所需的机构、人员、经费等 条件,定期听取汇报、解决问题; 第二,建立联席 会议制度。学生管理部门、 后勤部门、 教学部门、 心理辅导部门、保卫部门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 流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影响学生思想情 绪的后勤服务、 学生管理、 教学水平等方面的问 题,要摸清情况, 逐个解决, 化解学生的敌对情 绪; 第三,动员全体教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参与 学生的思想工作。建立有效的机制,鼓励教职工深 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及时疏导学生中出 现的思想情绪问题。要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协会的 、 “老奶奶 ” 的作用。 春风 作用,发挥 “老爷爷” 化雨,润物无声。来自教职工的爱心、关心,汇聚 一起,形成合力,可以融化坚冰,那么,一个健康 向上,生活活泼的大学生新风貌必将出现 ,这样的 格局,对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保障大学生健康成 长是极为有利的。 注 释
一、大学生犯罪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 ,据中国犯罪 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 ,“文革 ” 前五六十年代, 我国青少年 项调查显示 犯罪并不突出, 仅占 20% - 30% , 其中大学生犯 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约占 1%; “文革 ” 期间, 青少 年犯罪 开 始 增 多, 占 到 了 整 个 刑 事 犯 罪 的 60% , 其中大学生犯罪上升为 2. 5% ; 从 70 年代后期开 始,青少年犯罪呈线逐年上升趋势,而近几年,青 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 70% ~ 80% , 其 中 大 学 生 犯 罪 约 为 17% , 占 高 校 总 人 数 的 1. 26% 。 另外,据调查, 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 犯罪人数自 1999 年起开始上升。 根据全国各省市 大学生犯罪比率调查结果显示是: 2001 年大学生 犯罪比 1999 年增加了 54. 5% ; 2002 年较之 2001 年又 增 加 了 97. 1% ; 2003 年 比 2002 年 增 加 了 65. 3% ; 2004 年比 2003 年增加了 54. 5% ,2005 年 比 2004 年又增加了 97. 1% 。 目前国内青少年犯罪 占整个犯罪人数的 80% 左右, 且以年平均 2% — 3% 的速度上升, 大学生犯罪在其中所占比重也越 来越高,大学生犯罪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监 所 · 司 法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王艳艳
(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呈逐渐上升趋势 , 有关大学生违法甚至犯罪的报
道也屡见不鲜。教育工作者们大多认为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认为预防的最主要途径是加强大 学生的法制教育。但本人认为教育也应该向心理领域拓展, 从心理疏导与干预上预防大学生犯 罪。 〔关键词〕 大学生犯罪; 心理分析; 预防对策 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分析 1 、环境压力 低年级和农村、 边远地区学生感觉最为明显。 从中学到大学,大学生感受到的是另一个完全不同 的环境,看到的是陌生的面孔,听到的是不同的语 言。中学时生活、学习有人操心,有人管理,在大 学这些无人安排,需要自理。大多数人在中学时是 佼佼者,家长宠,老师爱,到大学却与其他人处于 同一起跑线上,优势不优,风光不再。再者,大学 与中学相比,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发生了改变,中学 看重的是成绩, 大学评价学生看重的则是综合素 质,是才艺,是能力,所有这一切,无不使刚进入 大学校园的他 ( 她 ) 形成压力, 产生一种强烈的 失落感甚至是自卑感,一时间似乎找不准自己的坐 标,认不清前进的方向,似乎无所适从。 这种不适应,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调整过来, 而在调整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心理失衡问题,因此, 就会出现因为嫉妒同学的才能而实施报复甚至犯罪。 2 、情感压力 大学生属于情感的敏感群体,他们很多人在感 情上是一张白纸,由于远离父母、亲人,由于生活 在大学校园这个 “情流感 ” 多发区域, 因此, 他
〔2 〕 〔1 〕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极为复杂 ,涉及众多方 面。本人认为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压力问题也是不
〔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 王艳艳 ( 1974 -
) 女,湖南衡南人,法学专业,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政教部教师,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 阶段性成果 ( 项目编号: 09C1223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监 所 · 司 法 困难看成是生活对我们的考验,相信只有坚实地迈 出了每一步,我们就朝目标近了一步。 第二,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减 轻压力 目前,在我国高校,有一批从事心理健康的学 者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扫除心 。 然而必须看 理障碍,是大学生的 “心灵守护神 ” 到: 一方面,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数少,且心理 咨询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教 师大多数缺乏专业培训,远远不能满足求助学生的 需要。另一方面,在很多学校并未设立专门的心理 咨询机构,心理辅导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 高校应逐步完善两个方面的工作 ; 一方面,成立机 构建立队伍,强化心理辅导功能。心理辅导工作要 有专门力量去抓。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 作,非专业在引导方法上的偏差会产生适得其反的 结果,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心理咨询队伍 时不我待。在开展工作中,要理顺关系,建立学管 部门、教学部门和心理辅导部门的联系机制 ,及时 掌握情况,交流信息开展辅导,跟踪反馈,以收到 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心理教育应课程化,多渠道 开展。学校应根据学生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开设相 关课程,同时,通过校刊,校内广播,校园网等载 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学生学会自我心理 调适,消除心理困惑, 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 力。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实丰富学生的校 园生活,缓解压力 大学校园文化也是育人工程的一部分 。大学生 校园文化,一方面通过各种有效的载体和渠道 ,既 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是学 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 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应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 进攻情绪的渠道和机会,建立相应的制度,即安全 阀制度,及时消解大学校内积压的不稳定情绪 ,使 ,从而维护学生心理稳定, 维护 之成为 “卸压阀” 学校稳定。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内 容,那就是: 大学要提供让学生接触社会,深入社 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让他们从中接受锻炼, 磨砺意志,启发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生活中出
21
监 所 · 司 法 ( 她) 们有比较强烈的友情、 爱情方面的需求。 特 别对爱情,由于受各种媒体的影响,一般比较理想 化,简单化,因此最容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远 离父母的大学生们总有一种孤独感 ,一部分人,特 别是农村的孩子心里,有比较强烈的自卑感,害怕 与人交往和沟通。一旦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 生其他冲突,孤独感就会加剧,从而产生心理焦虑 和压力。 这些情感压力,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舒 解,轻则影响学业,重则出现精神疾患,甚至自我 伤害或攻击他人。 3 、学习压力 首先,大学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中学有 很大的不同,中学的学习是以老师教学为主,学生 自主学习为辅,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 态。大学则有很大不同,老师上课来,下课走,授 课只是进行辅导性讲解,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这 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 然而许多学生对此没有心理准备 。在按照过去的惯 性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才发觉情况不对,便有茫然 失措的感觉,倍感难以适应,压力很大; 其次,很 多学生原来在中学里都是学习高手 ,老师宠爱,同 学羡慕,到了大学才发觉比自己优秀的人多得是, 不但原来的心理优势荡然无存,自卑感也非常容易 产生。时间一长,就会产生消极待学、破罐破摔的 心理; 再次,对所学专业的怀疑打击了一部分学生 的积极性,一些学生选择的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爱好 不一致,自己学习起来毫无兴趣,但不得不屈从于 ,得 过 且 现状,于是 在 学 习 上 成 了 “混 世 魔 王 ” 过。失去了追求, 失去了理想, 失去了前进的方 向,心理 上 “天 平 ” 失 衡, 严 重 者 还 悲 观 厌 世, 长期失眠,精神错乱,容易产生失范甚至犯罪的行 为。 4 、经济压力 目前,因家庭困难造成经济紧张而陷入困境的 学生在高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根据国家教育部 最新公布的数字统计,目前高等院校中贫困大学生 的比例为 20% ,特困大学生的比例为 8% 。经济的 困难给这部分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来自边 远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更是如此 。父母亲倾尽家中 所有,甚至四处举债,才能勉强凑足学费,至于生 活费,只能勉强应付了。有的人家里兄弟姐妹辍学 打工,以供一人读书。一个大学生背后,有一群人 22 在流泪、流汗, 拼尽全力支持。 大学的一个宿舍, 往往浓缩了社会存在的城乡差异 ,贫富差别,这些 贫困学生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 ,从吃穿乃 至言行举止都有很大的反差。经济的窘迫,使他们 心理压力很大,感到自卑、苦闷和压抑。严重的经 , 甚至其中少 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心理 “困难 ” 部分人忘记了父母的期盼,家庭的重托,亲人的血 汗,经不住物质的诱惑,滋生了虚荣心理,产生失 范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如大学生中的偷 盗现象、女大学生 “三陪 ” 现象等, 大学校园内 的这种贫富悬殊,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一个不可 忽视的因素。 5 、就业压力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大学生就业是 “皇帝的 ,没有竞争意识, 没有就业意识和危 女儿不愁嫁” 机感。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是普遍问题,这些一直 待在 “象牙塔 ” 里的大学生一旦走向社会, 面对 着就业压力的考验,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 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 交织,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此时 就容易作出知法犯法的行为。 6 、社会压力 大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前, 一心只读 “圣贤 ,对社会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 一直生活在书 书” 本所描述的理想王国中,进入大学后,开始逐渐了 。才发觉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 , 解 “外面的世界” ,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 , 总之, 一切似乎 但同时 与书本上所讲的不那么一样。当各种社会矛盾和问 题放映到头脑中的时候,会与大学生已有的观念发 生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会造成大学生的彷徨、苦 闷、悲观、消极, 或有 “看破红尘 ” 的感觉, 有 的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 三、预防对策 第一,大学生自己要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心理 承受能力 大学生们应该认识到: 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的,困难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因此,当面对困难 时,要正视它,不怕它,解决它。要积极地面对各 种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大学生们应该树立自己的 理想,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目标确定之后,要用 自己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去实现,不能有急功近利 的心理,不能把前进的道路设想成一帆风顺,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