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21-22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21-、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 实是/欲界之仙都。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B. 相与步于中庭/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C. 庭下如积水空明/ 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D.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治水必躬亲》)3.对《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 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4.苏轼在这篇《记承天寺夜游》游记中抒发的“闲人”情感和下面哪篇文章的感情最为接近?()。
A. 范仲淹《岳阳楼记》B. 欧阳修《醉翁亭记》C. 柳宗元《小石潭记》D. 陶渊明《桃花源记》二、填空题5.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给下列的字注音。
遂________ 寝________ 荇________7.解释下列语句中字词的意思。
①欣然起行欣然:________②遂至承天寺遂:________③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_______8.文学常识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原文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中山樵:是窗还是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注释:(1)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1981年版)卷一,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现在湖北黄冈南。
(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3)[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念,想到。
(4)[张怀民]作者朋友,也贬官黄州。
(5)[相与]共同,一起。
(6)[中庭]院里。
(7)[空明]形容水澄澈。
(8)[藻、荇]均为水生物。
(9)[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赏析一: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
全文仅84字,却描绘出了一幅清静皎洁的月夜美景,传达出作者当时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起笔一句,直点时间,并用“夜”字扣题,导引题旨。
“元丰六年”不仅是个时间年限,还点示出写作此文的背景:元丰二年(宋神宗年号),苏轼因文字狱(“乌台诗案”)几遭杀身之祸,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备受监视,近于流发,自然心情忧郁。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_1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汇编5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1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文赏析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
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记承天寺夜游》(八上)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一、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三、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作者:,字:,号:,朝()家,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列。
答案: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宋文学苏洵;苏辙四、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相与()步中ting()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yǔ庭 zǎo xìng héng bǎi(二)、重点字词解释1、念无与为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1、考虑,想到;和2、共同、一起;院里3、形容水的澄澈4、只是;清闲的人(三)、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2、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1、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2、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四)、一词多义寻: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飞来山上千寻塔()《登飞来峰》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中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答案:1、寻找;不久;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一起;同“欤”,吗;给;通“举”,推荐,选拔(五)、词类活用相与步中庭:名词作动词,译为:散步(六)、古今异义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今义: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闲人: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式:“念无与为乐者”等于“念无与(吾)为乐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汇总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课文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
“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
“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作者也许在想:究竟与谁一起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夜?在这贬居的寂寞中,谁又能与我共同赏月呢?“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是作者“念”的结果,下笔十分轻淡,实则意味深长。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月光下的漫步,该是如何一种心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二、解释加横线词的含义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
至:到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5、月色入户户:窗户6、欣然起行欣然:高兴地三、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
译文: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一起在院里散步。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②,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⑦。
〔注释〕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承天寺,在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南)。
当时苏轼因被新党指控为讪谤朝廷,贬谪在黄州。
②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作者贬官黄州的第四年。
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公元1078—1084年)。
③张怀民,即张梦得,苏轼之友,亦贬官黄州,初到时寓居承天寺。
④步,用为动词,散步。
⑤空明,透明,形容庭中似水般澄澈。
⑥藻荇(xing性),泛指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形似心脏,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⑦闲人,此指不追求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当时作者贬官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实际上过着近乎流放的闲居生活,所以自称为“闲人”。
〔解析〕苏轼因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持保守态度,终于获罪而贬谪黄州充当团练副使。
这个闲职,使苏轼无“用武之地”,所以这一时期苏轼的作品,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大多有旷达而又失意的矛盾心绪,本篇也不例外。
前段叙寺庭步月,在“解衣欲睡”之深夜,因见“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兴之所来,不可自己。
这正是苏轼那旷达性格的表现。
但一人独步,未免寂寞,于是至承天寺寻朋友共同游乐。
一“念”之闪,立即行动。
这又是苏轼那不顾形迹的旷达表现。
“相与步于中庭”一句点实了题目“承天寺夜游”,又为后文的写景抒情留下了无穷尽的地步。
中段写景,夜间闲游,可入文者甚多:寺、庭、日、树、草、风声、虫鸣等等,如果一一娓娓道来,可制成相当规模的文章。
但作者只撷取月光来描写,将庭中的月色比为“积水”,将月下的竹柏影喻为“藻荇”,而一个“空明”,极言月光之澄澈洁净,一个“交横”,则写尽了竹木丛生错杂之状态。
出奇的联想构成了绮丽的美景,而又如此贴切、动人,令人宛然如见。
初中语文文言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赏析:《记承天寺夜游》研读笔记作者:刘正军《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
所谓小品文,顾名思义就是内容短小(本文只有84个字),但韵味深长,需要用心品味的文章。
借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简约而不简单”,简约的内容里有着不简单的内涵,含义深刻隽永,回味无穷。
一、明月朗照无眠夜欣然起行寻超脱“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时值冬初,长江边的小城黄州已是寒气袭人,苏轼本已解衣欲睡,准备就寝。
可是今晚明朗的月色入户,苏轼禁不住“欣然起行”。
苏轼是发现今晚的月色可爱吗?那他为什么先要“解衣欲睡”?为什么不早早做好赏月的准备?如果是“解衣欲睡”,为什么又要“欣然起行”?很显然,这一矛盾的动作正是苏轼内心矛盾的外在体现。
“欣然起行”应该只是苏轼夜不成寐的一种解脱方式。
明朗的月色、寒冷的冬夜、孤寂的身影,往往更能勾起那些想忘掉却无法忘掉的往事,更能想起那些想逃避却无法逃避的往事。
这样的夜晚,想起这样的事情,任何人都难以入眠。
苏轼自然难眠:记得当今圣上神宗的祖父仁宗皇帝初得苏轼、苏辙之日,曾曰:“吾今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惜吾不及用也。
”经历了两代皇帝,可是时至今日,苏轼不仅没有当上宰相,不能为朝廷大显身手,甚至连自家性命差点枉送!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王安石变法这么十万火急,这么大刀阔斧,全然不顾社会的承受能力?放慢一点速度,先团结好人心,选用一批贤良,缓缓图之岂不是更稳妥、更能收到实效吗?……往事如烟,如今却一幕幕、一桩桩展现在眼前。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记承天寺夜游》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后的一个生活片段。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那天夜晚,我正要脱衣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注释: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
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行:散步。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寝:睡,卧。
相与:共同,一同。
中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赏析:文章开头在点明事件时间后,即写月色,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情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PPT优质课件
翻译课文
第一段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
注释:
欲:想要,准备。
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
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原文: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0 记承天寺夜游
散 文
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 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 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 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 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 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游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 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现了作 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寂寞和自我排遣的乐观豁达的 胸怀。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是写景的,但景中有情。作者 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 表。在月光下,二人“相与步于中庭”,信步漫游,其恬 适的心绪又寄托在这相携同步的轻快节奏之中。作者访寺 寻友,写月夜美景,然后由眼前景物生发议论,产生感 慨,兼及身世:“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抒写了可以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与遭贬谪的 寂寞、苦闷之感,同时又表现出自我排遣内心郁闷的豁达 的心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 地点:
承天寺中庭
• 人物:
“我”和张怀民
• 事情的起因: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事情的经过: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事情的结果: 相与步于中庭
课文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通用7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1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文赏析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
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记承天寺夜游》(第2课时)课件 语文版
再见 (zàijià n)
第十四页,共14页。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 ➢“摇何曳夜、无似月真?似何幻处的无美竹妙柏?境但界少。闲人(xiánrén)如吾两人者
耳。”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 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第十一页,共14页。
小结(xiǎojié)
第八页,共14页。
翻译下列(xiàliè)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xiǎnɡ dào)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第九页,共14页。
三读课文 (kèwén)
要求:理解课文内容(nèiróng),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 的思想感情。
第十页,共14页。
讨论 ➢作者(t为ǎo什l么ù 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n)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jī shuǐ)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
第六页,共14页。
再读课文 (kèwén)
要求:参考注释(zhùshì)理解课 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能翻译课文。
第七页,共14页。
请解释下列词语(cíyǔ)的含义:
遂至承天寺 于是 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kǎolǜ), 相与步于中庭(想z共h到同ōn,ɡ 一tín起ɡ) 怀民亦未寝 睡觉 盖竹柏影也 原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上)《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一、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二、字词归类1.重点实词(1)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至:到。
(4)月色人户.户:门。
(5))欣然..起行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6))怀民亦未寝.寝:睡觉。
(7))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8)相与步.于中庭步:散步。
(9)相与步于中庭..中庭:庭院里。
(10)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11)水中藻荇交横..交横:交错,纵横。
(12)盖.竹柏影也盖:原来是。
(1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只有。
(1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2.古今异义(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闲人]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无事可做的人。
[耳]古义:助词,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耳朵。
(2)月色人户.[户]古义:门;今义:窗户。
(3)盖.竹柏影也。
[盖]古义:句首语气词,原来是;今义:遮盖。
3.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步:名词作动词,散步。
4.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与“相”连用,共同,一起。
念无与.乐者和,跟。
三、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标一处)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重点句子翻译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念无与为乐者。
译文: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一起游乐的人。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初二语文上册22记承天寺夜游课件语文版
•这轮明月 •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 •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
•也曾打•调湿了动乡你书的的 语文积累, •封•说面…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 是北宋豪放词派代表, 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会翻译课文。 3、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自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 •二、翻译课文。 •三、解读课文。
自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
•(1)念无/无与与为为乐乐者者,,遂遂至/至承承天天寺寺/
• 寻张怀民。
•(2)庭下如/如积积水水空空明明,,水水中中藻/藻荇荇交交
•
横,盖竹/竹柏柏影影也也。。
•(3)但少/少闲闲人人如/如吾吾两两人人耳耳。。
•门
•(4) 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
•(5) 怀民亦未寝: •睡
•(6) 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7) 盖竹柏影也: •表示推测
•(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 罢了
•检测题
•(二)翻译下列句子 。 •1、念无与为乐者。
• •想到没有和(我)游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 •庭院中好像积水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哪一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自学步骤
二、翻译课文。
•自学步骤
•三、解读课文。
•(1)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
•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庭院中的景色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及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及赏析《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文言现象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
介词)念无与为乐者。
(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至:遂至承天寺。
(到)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寻:寻张怀民。
(寻找)未果,寻病终。
(不久)《桃花源记》空: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旷澄澈)空谷传响。
(空荡荡的)《三峡》古今异义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只不过;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户(月色入户):古义:窗(门户)户;今义:住户、人家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读盖(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相与步于中庭):古义:院子里;今义:庭子中间。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记承天寺夜游》(第1课时)课件 语文版
第三页,共14页。
全文仅80余字,描绘了在承 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 笔调(bǐdiào)清新淡雅,景象明 净澄澈,行文波澜起伏,极具 诗情画意。
第四页,共14页。
再悟哲理(zhélǐ)
第五页,共14页。
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 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 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 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 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 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
第十二页,共14页。
课堂小结(xiǎojié): 一、理解文章主旨的角度
1.整体感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结合意象,体味作者寄托的情感。 3.理解抒情议论(yìlùn)语句,领悟文章主旨。
二、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旷达的 人生观,享受美好(měihǎo)的生活。
第十三页,共1,共14页。
第一页,共14页。
教学(jiāo xué)目标:
1.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文章的中心。 2.培养学生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健全(jiàn quán)的人格以及笑对人生的积极心态。
第二页,共14页。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 然(xīnrán)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东坡不以贬谪为苦为累,却有闲情
逸致“游目骋怀”,享受自然美景之愉 悦,成为江山风月的主人,足以自豪自
第十一页,共14页。
坡笔下的情境之中,也会一无所见, 茫然(mángrán)无所得。换言之,要 想获得东坡式的“闲中趣”,首先就 要从得失荣辱的物累之中解放出来, 保持精神的自由与“余裕”。
第22课记承天寺夜游
第22课记承天寺夜游第一篇:第22课记承天寺夜游第22课记承天寺夜游【快乐积累】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1)欣然起行()(2)水中藻荇交横()(3)如吾两人者耳()(4)月色入户()(5)盖竹柏影也()(6)但少闲人()2.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弟合称“三苏”,三人同在“”之列。
3.选出下列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6.苏轼还写过其他的一些关于月的诗词、散文,请你举出两例。
7.有一天,本文作者苏轼去拜访王安石。
王安石因有其他客人,先请他到书房歇息。
恰巧,案头放着一篇王安石未写完的诗稿。
题目叫《咏菊》,开头两句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心想,秋菊跟春花不一样,它能和寒霜鏖战,宁枯在枝上,也不凋谢零落。
说西风“吹落”“满地金”,太不符合实际生活了。
于是提笔又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记承天寺夜游》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二、考点清单1.古今异义(1)念.无与为乐者古义:__________ 今义:想念;念头;读(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__________ 今义:但是闲人:古义:__________ 今义:没有事情要做的人2.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原意为:脚步,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相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以诱敌(《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石性坚重(《河中石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他重点实词起行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欣然..(2)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民亦未寝.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虚词意义及用法(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6.特殊句式辨析(1)念无与为乐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馈练习
1、背诵这篇文言文;
2、用现代汉语翻译这篇文言文
谢谢
青蛙每天睡醒了,吃饱了,就在水塘的荷叶上表现一下五音不全的高嗓门,下到水里与小鱼妹妹游一会儿,再给蛤蟆姐姐抛几个媚眼,清闲又逍遥,快乐又充实。
”
“对呀!对呀!”池中的蛙一齐叫喊。
靠这些粉屑,它不知道已经割断多少别的风筝的线,使多少风筝粉身碎骨。
电影在线观看/
如果它想要吃什么东西,老奶奶总能满足它的要求。
第二天,牧羊人穿上神父的法衣,到城里去见主教。
,
老猴子一户户地走,观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