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气肿疽的综合防制

合集下载

规模化牧场气肿疽的防治

规模化牧场气肿疽的防治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局部骨胳肌的出血坏死性炎、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鳃液出血牲炎,并在其中产生气体,压之有捻发者,严堂者常伴有驻行。

本病病原是气肿疽梭菌,革兰氏阳性,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在体外可形成芽胞,专性厌氧,芽胞的抵抗力极强,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在液体中的芽胞可耐受20分钟煮沸,0.2%升汞在10分钟内杀死芽胞,3%福尔马林15分钟杀死,盐腌肌肉可存活2年以上,在腐败肌肉中可存活6个月。

在自然条件下,气肿疽主要侵害黄牛。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传递因素是土壤。

病畜体内的病菌进入土壤,以芽胞形式长期生存于土壤,动物采食被这种土壤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口腔和咽喉创伤侵入组织,也可由松弛或微伤的胃肠粘膜侵入血流而感染全身。

本病常在地区的牛、6个月龄至3岁间容易感染,但幼犊或其他年龄的牛也有发病的,肥壮牛似比瘦牛更易患病。

气肿疽梭菌为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长2-8微米,宽o.5-0.6微米。

能运动、无荚膜,在体内外均可形成芽胞,能产生不耐热的外毒素。

芽胞抵抗力强,可在泥土中保持5年以上,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3个月。

在液体或组织内的芽胞经煮沸20分钟、o.2%升汞10分钟或3%福尔马林15分钟方能杀死。

然感染一般多发于黄牛、水牛、奶牛、牦牛、犏牛易感性较小。

发病年龄为0.5-5岁,尤以1-2岁多发,死亡居多。

猪、羊、骆驼亦可感染。

病牛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处理不当的尸体,污染的饲料、水源及士壤会成为持久性传染来源。

该病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深部创伤感染也有可能。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有一定季节性,夏季放牧(尤其在炎热干旱时)容易发生,这与蛇、蝇、蚊活动有关。

潜伏期3-5天,最短1-2天,最长7-9天,牛发病多为急性经过,潜伏期3-5天,往往突然发病,体温达41℃-42℃,早期出现轻度跛行,食欲和反刍停止。

相继在多肌肉部位发生肿胀,初期热而痛,后来中央变冷无痛。

牛气肿疽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气肿疽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气肿疽病的诊断与防治概述牛气肿疽病,是由于产气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疾病。

病原菌可在杂草、粗饲料、土壤中长期存活,牛接触后易感染,在伤口处产生气体,引起皮下气肿、水肿、坏死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牛气肿疽病的主要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症状牛气肿疽病主要症状如下:1.体温升高:牛被感染后,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至40℃以上。

2.昏迷和神志不清:气肿可在头、颈、腰、胸、臀等部位产生,导致神经和血管的压迫,引起昏迷等症状。

3.呼吸困难:气肿引起膈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4.皮下气肿:在伤口处或皮下产生气体,导致皮下气肿、水肿、坏死等症状。

5.全身性炎症:病情进展后,细菌毒素可能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严重者可致死。

诊断牛气肿疽病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症状:上述症状是牛气肿疽病的主要表现,医生应根据牛的临床表现和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诊断牛气肿疽病的最可靠方法,可以在诊断早期提高准确性。

医生应及时采集患牛伤口、气肿、鼻腔溢液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

3.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可以发现引起气肿的细菌产生的抗体,该方法易于采集和操作,是常用的牛气肿疽病诊断方法之一。

防治目前,常用的防治措施如下:1.保持环境卫生:清理牛舍和周围的杂草等草丛,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细菌的存活和传播。

2.定期检查和预防:定期检查牛的身体状况和口腔、鼻腔等部位是否有伤口,及时检测和诊断疾病。

3.接种疫苗:牛气肿疽病疫苗接种是生物安全措施中的重要一环,早期接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率。

4.口服药物:如肌苷、土霉素、半胱氨酸等药物,可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总结牛气肿疽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传染病,及时诊断和治疗十分必要。

通过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检查预防、接种疫苗和口服药物等方式可以有效遏制疾病的传播和发生,保障牛的健康和生产。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气肿疽病是一种由厌氧性细菌产生气体并导致机体坏死的疾病。

下面将介绍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

一、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
1.细菌培养和鉴定:从患牛的坏死组织中取样,进行培养和鉴定,典型的肉牛气肿疽病可分离出产气的厌氧细菌,如嗜气荚膜梭菌、厌氧革兰氏阳性杆菌等。

2.组织病理学检查:取患牛患部的组织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典型的肉牛气肿疽病在组织切片中可观察到坏死组织和气泡。

二、防治措施:
1.做好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牛舍、养殖场的粪便和垃圾,保持牛舍的清洁和通风,减少细菌的传播和生长繁殖的环境。

2.严格检疫:引进新牛时,应进行严格的检疫,并进行规范的隔离观察。

对疑似或确诊的患牛,应立即隔离,并采取相关防护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3.合理饲养管理:加强牛舍的清洁和消毒,定期检查牛舍的卫生状况,及时清理牛舍中的秽物和废弃物。

合理调整饲料配方,提高肉牛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4.及时治疗:对于患有肉牛气肿疽病的牛,应立即进行救治。

治疗措施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消炎药物的使用以及对症治疗等。

5.加强疫苗接种:可使用特异性疫苗对肉牛进行预防接种,提高牛的免疫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可以通过细菌培养和鉴定、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进行。

在防治上,应做好环境卫生、严格检疫、合理饲养管理、及时治疗等措施,并加强疫苗接种,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牛气肿疽病的诊断及防治

牛气肿疽病的诊断及防治

2019.05作者简介:海平(1985.3-),女,青海省人,大学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牦牛藏羊疾病预防工作。

牛气肿疽病的诊断及防治海平(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畜牧兽医站810499)摘要:牛气肿疽病也称黑腿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发的热性败血型传染病。

该病在我国流行区域逐年增大,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及经济损失。

本文对牛气肿疽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展开综述,以期为养牛户防治牛气肿疽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气肿疽病;诊断;防治牛气肿疽病也称黑腿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发的热性败血型传染病。

该病常引发败血症及深层肌肉的炎性气性肿胀,按压肿胀处会有“捻发音”,流行性多为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性流行。

本文对牛气肿疽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展开综述,以期为养牛户防治牛气肿疽病提供参考。

1病原学特点气肿疽梭菌是厌氧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形态为两端钝圆梭状,单个或成对,有鞭毛,无荚膜,在体内外均能形成芽孢(自然条件下多以芽孢形态存在)[1];气肿疽梭菌对普通化学消毒剂及高温干燥并没有较强抵抗力,但形成芽孢后需要3%浓度的福尔马林处理15min 或者0.2%的氯化汞溶液处理10min 方可灭活。

2流行病学情况气肿疽梭菌可以感染牛、羊、猪、鹿等动物,但牛的病症表现最重,而且患病牛也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常常通过被污染的带病菌饮水或饲草进入健康牛只的消化道内,也可通过牛体表的伤口侵入到牛的血液中感染健康牛只[2]。

小牛最容易受到感染,且死亡率颇高。

牛气肿疽病多见于炎热多雨的夏季,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发病机理气肿疽梭菌通常以芽孢形态感染牛,然后在肠腺内生长繁殖,再通过血液或者淋巴液扩散,在全身重新繁殖,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透明质酸酶和α毒素,可以致使细胞坏死,创造有利于病原扩散的环境,还可以产生酸类物质及气体,使病灶发生气肿现象,产气达到一定量时敲击会产生空鼓音,按压会有捻发音[3]。

4临床症状牛经气肿疽梭菌感染后,潜伏期通常在一周左右,逐渐出现体温上升,肌肉肿胀,局部皮肤呈现紫黑色,坏死,切开会有暗红色带有酸臭味的液体流出。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1. 引言1.1 肉牛气肿疽病概述肉牛气肿疽病,又称为草狼气肿疽病,是一种由深部组织溶血性厌氧菌产生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该病在肉牛中比较常见,主要发生在肢体或头颈部的浅部或深部组织,致使患牲畸胀,有时为急性全身中毒。

气肿疽症状主要表现为患部肿胀、皮肤紫红、有时有泡腔透明液体渗出,可有较剧痛或疼痛不明显等。

肉牛气肿疽病主要通过蔓延感染或外伤感染而导致,感染途径主要包括皮肤破损、手术创口等。

患牲一经感染,病原体会在体内不断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引发炎症反应,致使局部组织坏死,产生气体积聚而形成气囊等。

肉牛气肿疽病的发病率较高,且对养殖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及时了解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室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养殖中,要加强对肉牛气肿疽病的防治工作,做好疫病监测和控制,有效防止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2. 正文2.1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对肉牛气肿疽病发生和传播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发病牛群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揭示病源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需要对患病牛群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包括发病牛只的品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发病部位和症状表现等临床特征。

还需要了解牛场的饲养管理制度、饲料来源、环境卫生状况等情况,以帮助确定患病的可能原因。

流行病学调查还需要对患病牛只进行疫学调查,包括接触史、流行病史等方面。

通过建立发病牛只之间的联系网络,可以揭示病原体传播的路径和方式,为控制病情提供指导。

流行病学调查还需要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气候、环境、管理、饲料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量,可以找出可能导致肉牛气肿疽病暴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将为肉牛气肿疽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2.2 实验室诊断肉牛气肿疽病的实验室诊断是通过对患牛的样本进行微生物学和分子学检测来确定病原体的存在。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肉牛气肿疽病(肉牛炭疽病)是一种由厌氧芽孢杆菌引起的急性、发热和致命的疾病,该病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肉牛养殖环境中广泛流行。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介绍肉牛气肿疽病,以期提高养殖户和兽医对该疾病的认识,有效防控肉牛气肿疽病的发生和流行。

一、流行病学肉牛气肿疽病主要通过外界环境中的芽孢传播,疫区的土壤、水源、淤泥等环境中都存在芽孢,肉牛通过饮用含有芽孢的水或者食用受芽孢污染的饲料,进而感染气肿疽病。

气肿疽病还可以通过伤口感染扩散,由于肉牛生活在人工圈养的环境中,伤口感染也是气肿疽病的传播途径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气肿疽病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它可以在土壤、水源等环境中长期存活,因此肉牛养殖户需要高度警惕这一疾病的可能传播途径。

二、实验室诊断对于肉牛气肿疽病的实验室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病原学检测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培养和生化鉴定等。

气肿疽病的致病菌是厌氧芽孢杆菌,其菌落呈现灰黄色,有网状纹理,孢子杆杆状或桶形,而革兰氏染色可见革兰氏阳性的杆菌。

生化鉴定还可以通过对细菌的生理生化性状进行分析,如氨基酸代谢、糖代谢等,来确认气肿疽病的病原菌。

分子生物学方法则是通过PCR、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技术,检测感染体内是否存在气肿疽病的特异性DNA序列,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三、防治措施肉牛气肿疽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环境管理、疫苗接种和用药治疗等方面。

首先是加强环境管理,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卫生,防止土壤、水源等环境中的气肿疽病菌的传播。

其次是进行疫苗接种,气肿疽病疫苗属于弱毒活疫苗,经皮免疫后,它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免疫力,对气肿疽病的预防效果显著。

及早发现和用药治疗也是防治气肿疽病的有效措施。

一旦发现气肿疽病的症状,需要及时进行细菌学检测,确认诊断后,使用抗生素和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患病肉牛的症状和病情进展。

牛气肿疽病

牛气肿疽病

牛气肿疽病阿勒泰地区畜牧业是传统畜牧业,历来牧民在草原上居住四季,居住分散。

由于这些原因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其中动物疫病是制约畜牧业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动物防疫工作有计划的优质重点得到有效控制,才能确保畜牧业产品质量安全,以生产绿色有机畜产品为目标,同时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提高广大农牧民收入的有效增长。

提高畜牧业持续健康高效增长,使畜禽疫苗密度到达100%以上才能提高生产升值,确保畜牧业产品质量安全,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安全的食品环境。

我下面想讲一讲,这是一种影响畜牧业发展前景的气肿疽病。

1.牛气肿疽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气肿疽俗名“黑腿病”是牛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这种病主要见于3个月以上小牛和4岁以下的牛,此病的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和反刍停止,呼吸困难,脉搏细速。

肩,臂,股等肌肉丰满的部位发生性,炎性水肿,水肿初期有热痛感,接下去水肿部位热感变冷,痛感消失。

水肿部位破溃后,有暗红色带泡沫的酸臭液体流出,这些液体带有大量病菌,污染坏境。

水肿部位皮肤干燥,紧张。

紫黑色。

按压有捻发音叩诊呈鼓音。

病死的尸体水肿部位大块肌肉有暗红色坏死,内有小气隙切开如海绵状。

随着病情加重,全身症状恶化,最后卧地不起死亡。

病程多为1-2天,气肿疽发病急,病程短,必须及早治疗,并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才能见效。

地处高山潮湿的山谷牧场和草场的气肿疽病老疫区,夏季会在1-4岁的牛中有规律的重新发病。

(1) 流行特点牛气肿疽病的传染病是病畜和被污染的土壤,但并不是由病畜直接传染给健康家畜,其中主要传播因素土壤即病畜体内的病原体进入土壤,以芽孢的形式长期生存于土壤中,牛吃了会被污染的饲草,水源,经口腔和咽喉创伤侵入牛组织,也可由松弛或微伤的肠胃黏膜侵入牛体内。

草场或放牧地被气肿疽俊菌污染,此病将会年复,一年在易感动物中有规律的重新出现。

在自然条件下,气肿疽主要危害4岁以上牛,感染后仅出现一次性的轻度,跛行和轻热。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肉牛气肿疽病是由于肉牛被产生黄色瘤胞杆菌(Clostridium chauvoei)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该疾病主要通过肉牛群体内的接触传播。

对于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十分重要。

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是通过对病群体或个体进行实验室检测,来确定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状况和对病原的确诊。

常用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是通过分离和鉴定病原菌来确定疾病的诊断。

对于肉牛气肿疽病,可以通过从病死或临床病例患者的组织或体液样品中分离出黄色瘤胞杆菌,并进行鉴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培养、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等。

还可以通过PCR技术来检测肉牛气肿疽病的病原菌。

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肉牛血清样品中的特异性抗体来确定疾病的诊断。

对于肉牛气肿疽病,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试验和ELISA。

血清学试验主要通过血清凝集试验或中和试验来检测肉牛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ELISA是一种敏感且特异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来诊断肉牛气肿疽病。

对于肉牛气肿疽病的防治措施,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养殖管理:定期清理和消毒饲养场,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病原菌的传播和扩散。

2. 提高肉牛的免疫力:注射疫苗可以提高肉牛对肉牛气肿疽病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合理饲养和饮水: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饮水,保持肉牛的良好营养状态,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4. 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病例:对于出现疑似肉牛气肿疽病病例的肉牛,应及时隔离和处理,避免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5. 加强病原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病原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疾病的流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是保障肉牛养殖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病原菌的检测和抗体的监测,可以及时判断疾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治效果,为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牛气肿疽病的综合防制

牛气肿疽病的综合防制

高。多年来 , 在母牛不孕症的 防治方面 除实行认真培养一批
技术 水 平 高 的输 精 人 员 , 格 按 照 冷 配 规 程 认 真 操 作 , 器 严 对
具进行严格消毒 , 坚持 l 头牛用 1个输精器外套 , 严禁 串用 , 指导 牛主改善母 牛饲养 管理 , 提高 营养水 平等措施 外 , 时 同 对患不孕症 的母 牛认真 检查其 病因 , 使用 促性腺 激素 , 长 对 期不发情或卵巢囊肿 、 排卵延迟、 卵泡发 育迟缓 的母牛治 疗 ,
恶性水 肿多因创伤 引起 , 病畜 无年龄 区别 , 气肿疽 不 明 显, 发生部位不定 , 肉无海 绵状病 变。炭疽 可使多种 动物 肌
感 染 , 部 肿 胀 为 水 肿 性 , 有 捻 发 音 。 巴 氏杆 菌 病 的 肿 胀 局 没 部 位 主 要 见 于 咽 喉部 和 颈部 , 炎 性 水 肿 , 固热 痛 , 不 产 为 硬 但 气, 无捻 发音 , 伴 有 急 性 纤 维 素 性 胸 膜 肺 炎 的 症 状 与病 变 。 常
云南 畜牧兽 医(00年第 5期 ) 21
否粗大 , 位置是否 有变 化 , 卵巢上 有没 有妊 娠黄体 。术者 把
手 伸人 直 肠 内 的膨 大 部 , 骨 盆 底 部 , 肠 黏 膜 可 发 现 坚 实 在 隔 的子 宫 颈 , 到 子 宫 颈 后 , 子 宫 颈 往 前 下 方 触 摸 , 找 顺 当手 向前
4 诊 断
气 肿 疽 又 名 黑 腿 病 , 气 肿 疽 梭 菌 引 起 牛 、 等 反 刍 动 是 羊
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 传染 病。 以皮 下组 织 和肌 肉丰满部 位 发生气性肿胀 , 压之有捻发音为特 征。本病 的发生常 以放 牧
牛 群 中较 年 轻 的 牛 多 发 , 生 过 本 病 的 地 方 , 场 被 病 原 污 发 牧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肉牛气肿疽病是一种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的蜕皮病。

它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引起了农业部门和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

这篇文章将介绍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流行病学特征:肉牛气肿疽病主要通过肉牛之间的直接接触和潜在的环境传播。

生产气肿疽杆菌的庞大孢子在土壤、粪便和水中长期存活,并可以在适宜情况下再次感染。

气肿疽病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更为常见,因为这种环境促进了气肿疽杆菌的生长和传播。

肉牛气肿疽病还可以通过昆虫叮咬传播,在草原地区尤为常见。

临床特征:肉牛气肿疽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症状从轻微到严重不等。

最常见的症状是局部水肿、发热、脱水和感染部位的皮肤坏死。

感染部位通常是在牛的腿部、颈部或胸部,感染的区域会迅速蔓延并形成肿胀。

随着疾病的发展,肉牛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神经系统症状等。

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使用气肿疽疫苗是预防肉牛气肿疽病的最有效方法。

肉牛的疫苗应该包含在预防计划中,尤其是在高发区。

2. 生态环境管理:保持肉牛的生存环境清洁和干燥,减少气肿疽病菌的数量。

适时清理牛棚和饮水设施,定期更换牧草和饲料。

3. 感染控制:对于疑似或确诊的肉牛气肿疽病患牛,应立即隔离,并进行药物治疗。

对接触过患牛的牛群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潜在的感染牛。

4. 提高兽医意识:兽医人员需要对肉牛气肿疽病有着充分的了解,可以提高识别和治疗的速度。

及时的反应对于防止疫情扩大非常重要。

5. 个人防护:接触疑似感染的肉牛时,牧场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避免被感染。

尽管已经有了预防和控制肉牛气肿疽病的方法,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肉牛气肿疽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需要加大对肉牛气肿疽病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和兽医的防治意识,共同努力消除肉牛气肿疽病对养殖业的威胁。

牛气肿疽病的防控

牛气肿疽病的防控

牛气肿疽病的防控病因简介牛气肿疽病是由于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虽然这种病菌极其简单,但是其引起的病症可以很严重,导致炎症、死亡甚至缺陷。

该病菌存在于气候潮湿的地区,主要通过灰尘、泥浆、虫子及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

主要病症病原菌进入牛身体后,大多数情况下会在伤口、黏膜、粘膜上生长,导致炎症,一般会表现出类似于痈、疮疹、肿胀等症状。

局部肿胀明显,有夹渣物、坏疽、腥臭味,发病部位肿胀硬结,淋巴结炎样肿大,严重者会引起大片组织坏死甚至贯穿性出血,威胁到生命。

防控方法牛气肿疽病是一种可以被预防的疾病,具体的预防方法如下:经常清洁环境定期清扫、消毒厩舍可降低环境中病菌浓度,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率。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完整的免疫制度,强制实施全裸饲养制度,保持牛棚内的整洁和干燥,通过消毒防疫措施遏制病原菌的传播。

季节性加强防范秋冬季节是病原菌生长高峰期,要加强对牛棚内外的消毒处理以及杀虫灭蛆,防止两只动物之间的病原菌传播。

接种疫苗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特别针对牛气肿疽病菌的疫苗,建议在养牛过程中对牛接种疫苗,可以减少牛患该病的概率。

及时发现及治疗如发现牛身上出现了红肿、变硬的症状,严重情况下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有效的病菌药物,这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情进一步加剧,并且保护到早期发现的健康的牛。

结论牛气肿疽病是一种可以被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只要在养牛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经常清洁环境、季节性加强防范等,可以有效遏制病原菌的传播。

尤其是在发现牛身上出现红肿、变硬的症状后及时进行处理,提早预防和治疗,可以让牛在健康的状态下度过牛肉生产的期限。

浅谈牛气肿疽的防治

浅谈牛气肿疽的防治
菌, 周身鞭毛能运动, 革兰 氏染色 阳性, 在 体内外均可形成 中立或近端芽胞, 故呈纺锤状或梭状 。气肿疽梭 菌为两端钝 圆的粗大杆菌, 长2 ~8 微米 , 宽0 . 5 ~O . 6 微米 。 能运 动、 无荚 膜, 在 体内外均可形成芽 胞, 能产 生不耐热的外毒 素, 繁 殖体对 干燥 、 高温、 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但芽胞 的抵抗力则 很强大, 在土壤 中可存 活 5年 以上 、 干燥 的感染组织 中能存活多 年、 盐腌 肌 肉中 2年 以上 、 在腐败 尸体 中可存活 3个 月,在液体 或组织 内的芽胞经 煮沸 2 0分 钟 、 0 . 2 %升汞 1 O分 钟 或 3 % 福 尔 马林 1 5分 钟 方 能 杀死 。 2 、 临床 症 状 潜伏 期 3 ~5天 , 突然 发病 , 体温 升高 到 4 1  ̄4 2  ̄ C, 精 神萎 靡、 口渴 、 食欲和 反刍大减或停止 。病牛呈现 跛行 , 常在肌 肉丰满 的部位如肩 、 股、 颈、 臂、 胸、 腰等处 发生气性肿胀 , 并迅速 向四周 扩 散。 用手触摸肿胀部位可发现皮肤敏锐 、 皮温增 高, 按揉肿胀部 位 时可 发 出捻 发 音 , 叩之 有 鼓 音 。 切 开肿 部 , 即 流 出 多量 暗 红色 含 有气泡的液体, 有特殊的酸臭味。后期呼 吸困难 , 体温下降 , 结膜 发绀 , 卧地不起 , 心力衰竭而 死亡 , 黄 牛发病 多为急性 , 如不及 时 治疗, 常在 1 ~2 天 内死 亡 。 3 、 诊 断 根据发病 急, 体温 高, 死亡快 , 病牛跛行 , 在 肌 肉 丰 满 处 发 生 肿胀, 按之有捻发音等 , 结合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和剖解变化 可作 初步诊断。 确诊应进行细菌学检 查, 取病牛肿 胀部肌 肉、 水肿 液或 死牛肝脏表面涂 片、 染色镜检 , 发现有气肿疽梭 菌就可确诊 为该

一例奶牛气肿疽的治疗

一例奶牛气肿疽的治疗

3 . 2 病死牛消毒 严格消毒 , 牛舍 内外 及 通 道 、 器具 , 用 3 %的福 尔 马林 消毒 。
3 . 3 痛 牛 治疗
青霉素 8 0 0万 u,卡 那霉 素 4支 ,黄芪 多糖 5 支 ,清 热 解 毒 注 射 液 5支 ,地 塞 米 松 1 0 m g , 1 0 %

例 奶牛气肿 疽 的治疗
王 朔
{ 辽宁省西丰县畜禽 定点屠宰监督管理站 ,辽宁 西丰 1 1 2 4 0 0)
DO1 : 1 0 . 3 9 6 9 / J . I SSN. 1 6 71 - 6 0 2 7 . 2 0 1 5 . 0 9 . 0 0 1
肿 疽 俗称 黑 腿病 , 是 一 种 由气 肿 疽 梭菌 引 起 的
奶 牛感 染 率低 , 其实不然 , 只不 过 是症 状 表现 稍 轻 , 更 容 易治愈 而 已 。
◆经 济 动 物 ◆ ◆广 告 信 息 ◆

例兔 疥螨 病 的诊 治报告 … … … … 李尧 夫( 1 0 8 ) 《 山西果树 》 征 订启 事 … … … … … … … … … 《 中 国种 业》 征 订启 事 … … … … … … … … …
犬膀胱破裂及其诊治 ……… ……… 朱广铎( 1 1 9 )
《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征订启事 … … …… 封 底
・ ・ 目瞄瞿雷圜图昏・ ・
2 年 釉期 ◇
内是血 色泡 沫 。
5 0 0 m L葡萄糖 3 瓶, 盐水 1 瓶, 颈部静脉点滴 , 1 次 / d , 连用 5 ~ 7 d 。全部 治愈 。 个 人认为 , 此例气肿疽 的发生和其他黄牛的病 例 症状 不 太 一 致 , 主 要 症 状 不 是很 明 显 , 死 亡 率 也 不高 , 治愈率很高 。但造成 的损失很大 , 半年后 随 访, 奶牛 产奶 量急 剧下 滑 , 无 奈全 部淘 汰 。以前 认为

牛气肿疽的治疗与预防

牛气肿疽的治疗与预防
地不起 而死 亡 。
对 疑 似病 牛 用 抗 菌 素药 物肌 肉注 射 ,每 次 30 0 万 单位 , 天 3次 , 每 同群 的健 康 牛也 可 用抗 菌 素 进行
预 防性 治疗 。 不 准 随意解 剖 发病 死 亡 牛 的尸 体 ,更 要 严禁 食 用, 以免造 成更 大 的污染 。
燥 、 糙 、 鳞 屑 、 痂 、 色 渗 出物 , 粗 有 结 褐 全身 性 脱 毛 , 溃
疡 。蹄 部病 变 为足 底糜烂 疡 、 壳 开裂 等 。 蹄 : 素 E缺 乏 与 皮 肤 鳞 屑 生 维 生 素 A、 生 素 C、 维
样病 变 有关 。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0 12
如配合 静脉 注射 抗气 肿疽 血清 , 效果更 好 。抗 气
肿疽血 清 1 注射 10 2 0毫升 。 次 5 ~0
5 预 防措 施
早发现 、 早诊 治 。放 牧 人 员应 跟 群放 牧 , 以随 时 掌握牛 群情 况 , 发现病 牛应 立 即报 告 。如果确 诊为 气 肿疽病 , 应立 即转 移 牧 场 , 其 实行 严 格 的消 毒 、 对 灭
屑 的脂 溢 性皮 炎 , 随后 有 可能 出现 坏死 皮疹 , 毛 。 掉
核 黄 素 缺 乏可 引 起 皮 l , 猪 可 能伴 有 结 膜 炎 , 炎 病
眼 睑水 肿 。
泛 酸 缺 乏 的症 状 是病 猪 生 长 缓慢 , 嗽 腹 泻 、 咳 脱
。+ + 一 十 + ’+ ‘ ’+ 。 十 。 + + + ’十 、
2黑龙 江省林 口县 畜牧 兽 医局 动 物卫 生监 督 所 1 7 0 ) . 560
随 着 规模 化 、 约 化 养猪 业 的发 展 , 皮 肤 病 时 集 猪 常 发生 , 笔者 根 据 养 猪 实践 经 验 , 常 见 皮 肤病 的诊 将

奶牛气肿疽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 - 奶牛养殖

奶牛气肿疽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 - 奶牛养殖

奶牛气肿疽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奶牛养殖1 发病机理气肿疽梭菌往往以芽胞形态侵入奶牛体内,并在含有腐败物质且无氧的肠腺中进行出芽繁殖,再经由血液及淋巴循环侵入到肝脏和肌肉组织进行潜伏,直到肌肉群在发生损伤或者其他因素而导致改变,提供适宜病原体繁殖生长的环境。

气肿疽梭菌不断繁殖的部位,会在透明质酸酶和r毒素的作用下,出现典型的肌坏死现象,再加上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会产生有机酸和气体,并散发酸臭味,造成被侵害部位发出捻发音,并形成海绵结构。

另外,由于红细胞和蛋白质发生分解,会产生含铁血黄素及硫化氢等,从而导致肌肉色泽逐渐从暗红褐色变成黑色,且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血清谷草转氨酶浓度快速提高。

血液中不断积累毒素,组织不断形成坏死产物,造成实质器官以及心肌发生变性,从而引起毒血症,且后期还会发生菌血症。

2. 临床症状该病具有3~5天的潜伏期,最长可达到7~9天,最短只有l~2天,人工感染经过4~8h就会导致机体体温发生改变,并导致局部出现明显的炎性肿胀。

病牛通常呈急性经过,体温明显升高,一般能够达到41~42℃,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心跳加速。

发病早期,只有一肢出现跛行,接着会在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如肩、腰、臀部等局部出现肿胀,开始只有小碗口大,之后逐渐向下扩散,并不断增大。

腿部外观如同海绵状“象皮腿”,进行触诊会发出捻发音,进行叩诊可听到鼓音。

将病变处切开,会流出黑色液体,且混杂气泡,并散发酸臭味,机体逐渐严重跛行或者只能够卧地不起,脉搏快且弱,呼吸困难,临死前体温明显降低,然后很快发生死亡。

病程通常能够持续1~3天,有时个别甚至能够延长至10天。

如果病牛口腔存在病灶,会导致腮部发生肿胀,并存在捻发音;如果舌部存在病灶,就会导致舌明显肿大,并伸到口外,也会存在捻发音。

3病理剖检病牛的病变处会从皮下直至肌肉深层都发生改变,但外观比较均匀一致,往往都存在淤血,呈暗紫黑色,且会形成气泡样间质炎性气肿,大小如同蚕豆。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

肉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肉牛气肿疽病是一种由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影响肉牛,但也可影响其他反刍动物。

这种疾病对肉牛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掌握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流行病学气肿疽病菌主要分布在土壤和粪便中,并且对环境有很高的抵抗力。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病原菌能够在环境中存活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食草动物疫区的空气中也可以检测到产气荚膜杆菌的DNA。

疫区内的野生动物和家畜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气肿疽病主要通过肠道感染途径进行传播,感染的途径主要有经口感染、皮肤伤口感染等多种方式。

气肿疽病一般发病迅猛,传染性强,致病菌在体内产生毒素,导致机体急性中毒死亡。

临床特征气肿疽病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急性发病、高热、全身性中毒症状和颈部、胸腔、腹腔等部位的皮下气肿。

患病牲畜可表现为暴跌、抽搐、呼吸急促等症状,重者数小时内死亡。

气肿疽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感染途径、致病菌毒力、宿主的免疫状态等因素。

对临床中急性致死性的气肿疽病,要尽快进行确诊,进行隔离治疗,以减少传播的风险。

防控措施由于气肿疽病的传染性和高致死率,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从源头上进行防控,可以减少气肿疽病的发生和传播。

1.加强饲养管理。

要保持牲畜圈舍的卫生,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粪便积存和腐败饲料。

对于资源共享、浅眠的上卧平台、经常生活的地板、尿道淋巴结等场所,还应防止肉牛感染。

在饲养过程中及时发现怀孕肉牛、患有疾病的肉牛应及时隔离,进行喂养管理。

2.加强疫苗预防。

目前气肿疽病的预防主要依赖于疫苗接种,全面加强对牛群的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接种可以提高宿主的抗病能力,减少气肿疽病的暴发。

3.临床监测和诊疗。

在饲养管理中,要密切监测肉牛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疑似气肿疽病的症状,要迅速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减少疾病向其他牲畜传播的风险。

4.加强环境消毒。

对于牛舍、饮水器、饲料槽等饲养场所,要进行定期的环境消毒,杀死致病菌,减少疫情传播。

牛气肿疽的患病症状 牛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 养牛技术

牛气肿疽的患病症状 牛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 养牛技术

牛气肿疽的患病症状牛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养牛技术近几年,因为牛肉味道鲜美,富含营养,已经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类,所以肉牛的饲养量逐年升高,更多的饲养者加入到肉牛养殖行列。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自然感染一般多发于黄牛、水牛、奶牛、牦牛、犏牛易感性较小。

发病年龄为0.5-5岁,尤以1-2岁多发,死亡居多。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牛气肿疽的患病症状牛气肿疽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疾病的流行气肿疽梭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支持运动功能的鞭毛,是引发气肿疽的病原,并且能够在体外形成专性厌氧的芽孢。

肉牛感染气肿疽主要是由于消化道感染而引起,此外深部创伤在临床中也能够引起气肿疽的感染。

气肿疽在疾病的流行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方性,而且具有突出的季节性流行特点,比如气温偏高的夏季有蚊蝇进行比较频繁的活动,所以属于气肿疽感染的主要阶段,一旦有牛感染就很容易导致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流行,具有比较大的影响。

气肿疽的主要传染源就是牛,尤其是肉牛在生产中主要是借助土壤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肉牛在采食过程中如果食入的饲料或者饮水中污染了气肿疽梭菌,病原就会通过多种途径侵入牛的血液中,从而造成牛发生全身性感染的症状。

在气肿疽的常发地区的易感染群体是6-36月龄的牛,但是幼龄犊牛和其他年龄段的牛也同样具有发病的情况,只是发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体型肥壮的牛和比较瘦弱的牛相比较易感性要更强一些,实际生产中饲养者应该多对牛群进行观察并且给予该病足够的重视。

2、患病表现一般牛感染气肿疽之后会有3-5天的潜伏期,个别的潜伏期在1-2天,还有潜伏期比较长的能够达到7-9天之久。

生产中一般不见肉牛有任何患病表现而突然就体温升高到41-42℃之后就会表现发病症状。

肉牛感染气肿疽的早期仅仅是有热和痛感,但是随后可以发现肿胀的中央变凉,最后肉牛没有痛感。

如果将患牛的患部皮肤用刀切开,会有液体流出,呈污红色带泡沫且具有酸臭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诊 断
根据流行特点、 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作 出初 步诊断。其病理诊 断要点为 :
丰 厚 肌 肉 的气 性 坏疽 和水 肿 , 捻 发 音 ; 厚 有 丰
肌 肉切面呈海绵状 , 且有暗红色坏死灶 ; 丰厚肌 肉 切面有含泡沫 的红色液体流出, 并散发酸臭味。炭
疽、 巴氏杆菌病及恶性水肿也有皮下结缔组织的水 肿变化 , 应与气肿疽相 区别。气肿疽与恶性水肿的 区别 : 恶性水 肿的发 生与皮肤损伤病史有关 ; 恶性 水 肿主要发生在皮下 , 且部位不定 ; 恶性水肿无发 病 年 龄与 品种 区别 。
3 预 防
奶 牛 圈舍 、 地 要利 于 污物 排 出 , 场 防止 出现坑 和
奶牛腐蹄病是 以蹄部真皮或角质层腐败 , 蹄间 皮肤及深层组织腐败化脓 、 出恶臭气味为特征 的 发 局部坏死性炎症 。在规模养牛场和散养户中均有较 高的发病率 。腐蹄病不仅影响产奶和运动 , 重者 严 可导致淘汰 ,是阻碍奶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 , 不 可忽 视 。
3 症状
潜伏期 3 5 。 ~ d 往往突然发病 , 体温达 4 ~ 2 l4  ̄ C, 轻度跛行 , 食欲和反刍停止 。不久会在肩 、 、 、 股 颈 臂、 、 胸 腰等肌 肉丰满处发生炎性肿胀 , 初热而痛 , 后变冷 , 触诊时肿胀部分有捻发音。肿胀部分皮肤
收稿 日期 :0 8 0 — 5 2 0 — 12
维普资讯
蜃锺 孪笈 业 斤
20 0 8年 第 3朝
午气 钟 疽的缘 含 割
杨 在 录
( 疆 维吾 尔 自治 区木 垒县 东城 镇 动 物 防 疫 检 疫 站 新 8 10 ) 390
中图分类号 : 5 . 3 文献标识码 : S8 82 B
文章编号 : )-8 9 2 o )3- 3 - l 1 34 8 【o 8 o. o 6o 1 - X - o .
坚硬而呈暗黑色 ,穿刺或切面有黑红色液体流 出, 内含气泡 , 有特殊臭气 , 肉质黑红而松驰 , 围组织 周 水肿 ; 局部淋巴结肿大 。严重者呼吸增速, 脉细弱而
快 。病 程 1 2 。 — d
气 肿 疽 是 由气 肿 疽 梭菌 引起 的牛 羊 的 一 种 急
性、 发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本病在新疆维吾尔 自治 区木垒县流行较 长 , 是危害乳牛 、 肉牛的主要传染
液流出, 呈多孔海绵状。其他器官常呈败血症的一
般 变化 。
往诊治。到发病区有 1 1 头 周龄牛发病 , 出现破行 , 表 现腿上 部皮 肤千 硬 , 黑色 。经调查 , 成 这次 牛 呈 造 发病的主要原 因是居住在本村 的居 民, 在其它地方 购买病死牛剥皮使用 , 散布病原。该病传染途径主 要是消化道 , 深部创伤感染也有可能 。本病 呈地方 性流行 , 有一定季节性 , 夏季放牧( 尤其在炎热干旱 时 ) 易发 生 , 与蛇 、 、 活动有关 。 容 这 蝇 蚊
6 治 疗
用 1%磺 胺 嘧啶钠 3 O l每 天肌 注 1 , 0 0r , a 次 连用
2, d 同时肌注青霉素 60万 I , 0 u 每天 2 , 次 连用 3 , d
早期病畜用此法疗效较为理想 ; 用手术刀对气性炎
性 肿 胀 部进 行 切 开 , 出潴 留液 , 消 毒 液 ( 2 压 用 如 %
洼地 , 去除杂物 ; 圈舍每天清粪打扫 , 保持清洁 。按 照 饲养标 准 , 证 饲 料 中蛋 白质 、 保 氨基酸 平衡 和维 生 素的充分供应 , 提高抵抗力 , 减少蹄病发生。配合蹄
部护理 , 每年对奶牛的蹄部统一进行一次修理。
4 治疗
41 常 规治疗 。
1 病 因
高锰酸钾水 ) 洗涂 , 若病在 四肢 , 可结扎其上部 , 防 止蔓延 , 并配合放胸膛 、 肾膛血 。若遇心脏衰弱者用 1% 0 0 2 %安钠 咖 1 0 皮 下 注射 ,对 症 治疗 , 0 2ml 加 强护理可提高治愈率。

维普资讯
饲养 管理不 当, 日粮配合不平衡 , 钙磷 比例失 调, 蛋白质或维生素缺乏, 引起蹄角质发育不 良。牛 舍不清洁 ,粪尿泥泞长久浸泡腐蚀蹄部和蹄 叉沟 , 使蹄部角质腐烂 。圈舍 、 运动场不平整 , 煤渣 、 小石 子、 铁屑、 粗硬杂物等均可引起蹄伤 , 致使蹄部受坏 死杆菌 、 链球菌 、 化脓棒状杆菌感染引起。此外 , 运 动不足、 畸形蹄也是蹄病发生的原因。
薪 锺 李教
2 0 年 第 3朝 08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买买提 ・ 艾拜都拉
( 新疆哈 密市德 外 里 乡兽 医站

890 ) 3 0 0
中图分类 号 : 8 2 文献标识码 : S 弱. 3 B 文章 编号:0  ̄ 4 8 (O 8)3()7 0 10 892O 0- 3- 1 - X -
暴 发此 病 , 告 如下 : 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松多孔之海绵状 , 有酸败气味。局部淋巴结充血 、 出 血或水肿。肝 、 肾呈暗黑色 , 常因充血稍肿大 , 还可
见到豆粒大至核桃大之坏死灶 ; 切面有带气泡的血
1 流行情况
20 年 5月 7日,木垒县鸡心梁村某村 民家 06
3 8头 牛 , 2头 牛 发 病 , 有 5月 1 1日接 到报 告 , 即前
病 之 一 , 病 牛死 亡 率 很 高 , 病 在 未 发 生 地 区 出 发 本
4 病 理 变 化
尸体迅速腐败和臌胀 , 天然孔常有带泡沫血样 的液 体流 出 , 部 肌 肉黑 红色 , 间充满 气 体 , 疏 患 肌 呈
现, 发病率可达 4%~ 0 20 年木垒县鸡心梁村 0 5%,06
2 发病机理
病原通常以芽胞形态进入机体 , 在混有腐败物 质 的无 氧 肠腺 中出 芽繁殖 , 通过 淋 巴及 血 液循 环 再 散布于肌 肉及肝组织 中潜伏 , 直待肌 肉群 因受伤或 其它原因发生改变 , 给病原体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环 境 。 病后 期 也有菌 血症 。 本 动物 死亡后 , 菌还能 借 细 尸体温度 繁殖分解实质组织中碳水化合物及蛋 白 质, 肝脏含糖量较多 , 因此产气膨胀也较为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