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与滕尼斯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
2014南大社会学考研理论部分真题试题参考答案
2014南大社会学考研理论部分真题试题参考答案一.迪尔凯姆:机械团结 2009,失范型自杀 2008 2010,有机团结 2005,2001,社会事实 2002简述迪尔凯姆有关社会分工的观点。
2006简述腾尼斯和迪尔凯姆有关社会形态划分的异同。
2007迪尔凯姆有关解决与防止社会动乱的途径的观点。
19991、有机团结(2):迪尔凯姆认为,发达的社会就像一个有着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每个人都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这种社会中出现的新的社会类型即是有机团结。
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
(机械团结:它是在不发达的社会结构中产生的。
机械团结是建立在社会中个人之间的相同性和相似性特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联系。
它通过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诸多个体凝结成一个整体。
)2、失范性自杀:迪尔凯姆将自杀分为四种类型:利己主义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失范性自杀和宿命性自杀。
失范性自杀是发生在社会控制瓦解时(可能是进步也可能是危机时导致)发生的一种自杀类型。
正常社会条件下,个人愿望总是受到社会规范的引导和约束,个人愿望大致可以与运用的手段相一致,但是当社会控制减弱、社会规范遭到破坏时,个人欲望不受控制,生活目标和个人实现目标的手段难以协调,人们面对难以实现的个人愿望,往往挫折感丛生,自杀率也相应上升。
(失范性自杀是指由于社会规范瓦解、个体愿望无法实现,难以忍受失望和挫折而用自杀来解脱的自杀方式。
)3、社会事实: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提出的一个概念,而且在迪尔凯姆那里,社会学是以社会事实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科学。
迪尔凯姆认为,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句话说,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人但又具有控制个人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
社会事实的类型可分为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的,前者如劳动分工、法律等,后者如集体意识、集体良心等(3分)其显著性特征是:客观存在性、强制性和普遍性。
社会学理论
一、斯宾塞---英国“社会唯实论”者1、斯宾塞把进化论用于社会学研究,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它的进化和生物的进化遵循着同一条规律2、他的社会学理论建立在两个原则之上:将社会理解为有机体的“社会有机论”思想;认为社会进化史自然地、渐进地实现的“社会进化论思想”3、对社会类型的划分4、斯宾塞认为社会复杂性的程度与军事--工业社会的二分无关,分化较低的社会可能是“工业的”(这不是今天所说的工业社会的含义),现代的复杂社会也可能是军事的。
判断一个社会是军事的还是工业社会的标准并不是根据复杂性的水平,而是是否存在于外界的冲突。
5、斯宾塞认为,随着进化的发展,任何单位的结构和功能都要发生变化,体积的增加也会导致分化的加剧,这是他的有机体相似论的最大成果。
6、斯宾塞认为“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一样都处在不断进化过程中,但社会的进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并不都是直线上升的,有可能会出现暂时的退步,在他看来,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和自然的环境。
7、斯宾塞是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他把社会看作是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他认为社会一旦产生,就不会消亡,其原因在于:保持个人社会进化的复杂程简单的、复合的、双重复合的、三重复合的 社会内部的管理类军事社会 工业社会之间的结合就是保持生活条件,这种生活要比离群索居的生活更令人满意。
从个人主义的观点出发,斯宾塞认为社会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由组成社会的个人的性质决定。
8、按照斯宾塞的观点,社会结构越复杂,功能越分化,其各部分间的功能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程度越高,社会变得越加脆弱,比起先前未分化的社会更容易受到伤害。
二、滕尼斯---德国---《公社与社会》1、“公社”和“社会”是所有社会生活的两种基本形式2、共同生活中的意志类型----本质意志和选择意志本质意志主要基于情感动机,指的是人们在传统的和自然的感情纽带基础上的一致性和相互融合;选择意志则主要基于思想动机,指的是人们那种尽量排除感情因素的纯理智思维,个人的目的性打算及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考虑。
社会学
涂尔干与吉登斯在社会学领域上的异同点涂尔干是法国第一位学院式社会学家,现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创立者,他同马克思和韦伯一起,并称为古典社会学的三大家,被视作现代社会学真正的奠基者。
涂尔干对社会学方法论的贡献是很显著的,他明确指出社会学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规定了社会学研究的方向,强调了社会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推动了社会学走向科学化和数量化的道路。
他认为为社会是如自然一样的有规律的世界,可以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解释社会现象,侧重于宏观层面的解释。
而20世纪后期,吉登斯又提出来“结构二重性”,力图打破这种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的二元对立,他的“二重性”而非“二元论”是结构化社会学的核心。
当然,他的结构观区别于涂尔干的结构观,他的行动观也区别于涂尔干的行动观。
随后他又推出了结构化理论,是以批判的特点而著称,他的结构化理论最初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在与功能主义的抗衡中诞生的。
它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很长的时间,1984年出版的《社会的结构》是该理论最成熟、最系统的著述。
吉登斯的《社会的构成》可以看成是他的结构化理论的一次总结性描述。
这也是吉登斯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
他通过对各相关学派思想的批判性总结和创造性论述,表达了自己的“结构化理论”,一种建立在结构二重性基础上的理论。
该理论通过对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反思,树立了自己的理论目标,即超越传统理论的二元分裂的局面,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
他提出社会学所探求的社会结构,只有经过结构化过程才能得到说明。
在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社会事实上,涂尔干对社会事实的界定是:任何对个人施以靠在强制作用的、固定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社会总体中普遍出现的、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
按社会成员结合关系的性质的不同,社会事实又可分为物质性社会事实和非物质性社会事实两大类,实际上,社会事实正是社会的独特属性或社会层次上的突出性质,这种属性或性质原则上只存在于社会整体之中。
社会学复习练习题答案
社会学复习练习题第一章社会学:对身边熟悉世界的探索一、填空1、社会学研究主要功能是描述与政策评估功能、解释与理解功能、预测功能、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批判功能、启蒙与教育功能。
2、选择题: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科学”的观点代表者是( B )A 斯宾塞B 韦伯C 福武值D 帕森斯 E齐美尔2、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几种观点( ABCDE )A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的科学B 社会学是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科学C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群体和群体生活的科学D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制度、社会过程和社会组织的科学E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第二章社会学170年的历史回顾一、填空1、1838年孔德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个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创立。
2、孔德按照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社会静力学。
3、涂尔干社会学的核心是社会秩序问题问题。
4、韦伯把社会行动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目的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情感行动传统的行动。
5、社会学在中国走过了坎坷道路,在经历了传入期(1891—1930)、建设期(1931—1951)、中断期(1952—1978之后,1979年进入了恢复和重建时期,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6、马克思独特的社会学思想主要有两大观点社会冲突和社会革命的不可避免性、强调社会的经济基础二、选择题1、( A )将人类社会比作有生命的有机体,将进化论引入人类社会。
A 斯宾塞B 涂尔干 C孔德 D马克思 E 韦伯2、"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开始是( D )翻译了斯宾塞社会学的专著《社会学研究》。
A康有为. B.章太炎 C.孙本文 D. 严复3、美国心理社会学的创始人是( B )A 威廉.萨姆纳B 莱斯特.沃德C 艾尔宾.斯莫尔D 罗伯特.埃兹拉.帕克第三章社会学领域的主流话语一、填空1、默顿提出的大量社会学用语已被广泛接受,如角色丛、地位丛、显在功能潜在功能、反功能。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第一章《乡土本色》导读、思维导图、练习(附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一章《乡土本色》阅读导读及学习任务思维导图:【本篇导读】《乡土本色》作为整书之开篇,作者即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社会在基层上是乡土性的,也即乡土本色的。
这一基本特征是由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主体的农民(乡下人)与土地的关系所决定的:土地是农民谋生的基础,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离不开土地。
继而,论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所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特征是强烈的地方性,即人与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形成了以住在一起的小集团村落为单位的孤立与隔膜。
然在聚村而居的小集团内部,则完全是一个因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充满了亲密感觉的熟人社会:从生命历程上看,个体的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在互动对象上,面对的是生而与俱而无须选择的人物;在信任信用方面,靠的是习得的礼俗规矩而非契约;在生活需要的知识上,靠的是认识手段与目的之间的个别联系、具体经验而非普遍、抽象的覆盖万有的真理。
通过对比社会学家滕尼斯和涂尔干的社会类型概念,作者向我们指出这样一个熟人社会属于有机团结的社会、礼俗社会,是不同于作为机械团结的社会、法理社会的现代社会的。
本篇共17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扼要地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点出了自己对基层社会的基本判断和自己讨论的对象;第2—6自然段阐释了乡下人土气的原因是农民谋生离不开土地,进而被土地束缚;第7—10自然段阐述乡土社会人与空间关系上的不流动和在小农经营、水利合作、安全保卫、平等继承等需要下呈现的聚村而居的格局,由此形成了以住在一起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与隔膜,即地方性。
第11—17自然段阐述了在地方性限制下乡土社会作为熟人社会在生命历程、互动对象、信任信用和知识特征上的表现,并指出由于熟人社会的风俗无法在现代社会应用,故而“土气”才变成了骂人的词汇。
重要概念:乡土社会、乡土性、土气、礼俗社会、法理社会、契约学习任务:1.根据原文填空,并解释其概念。
2.归纳本文主旨及内容提要。
3.(湖北高考)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从两对范畴看滕尼斯与涂尔干的学术旨趣——浅析“共同体”“社会”和“机械团结”“有机团结”
和建 立其 社 会 学 体 系 。在 滕 尼斯 之 前 或 之 体 现 这种 情 况 。 前 者那 里 。 在 人们 的相 互关
后 ,许 多社 会学 家也 提 出 了与之 相 似 的 概 念 , 在诸 多概 念 中 , 滕 尼 斯 这 对概 念 最 而 与
系是 建立 在 亲密 的 、不 分你 我 的私 人关 系 基础 上 ; 后 者 那 里 , 们 的联 系则 是 建 立 在 他
各 自的学术 旨趣 。
司 、 城市 、 大 民主 国 家 以 及 整个 市 民经 济社
会和正在展 开的工业社会 。 它们是基于常
一
、
概 念 阐 述
规 、 策 、 共舆 论 和 特 殊 利益 的联 系 。 共 政 公 “
滕尼 斯 以 “ 同体 ” “ 会 ” 个 概念 共 和 社 两
同体 ” 聚结 性 程 度 高 , 密 集 型 ;社 会 ” 呈 “ 聚
“ 和 有 则 相 似 性 特 质 的 基 础 上 形 成 的 一 种 社 会 联 述 。社 会 ” “ 机 团结 ” 是 现 代 社 会 或 系 。 涂 尔 干 的观 点 . 械 团结 的 主要 特 征 城 市社 区的写 照 。 是 对 同一 种 社会 形 态 . 按 机 但 是 : 会 中人与 人 之 间 的差 异 甚 小 。 社 集体 成 两 位 大 师却是 看 法 极 不相 同 :涂 尔 干 在叙
为接 近 的是 和 滕 尼斯 同一 时代 的涂 尔 干 提 在 目的 、利 益 及 以 此 为 条件 的人 们 之 间 保
出 的 “ 械 团结 ” 有 机 团结 ” 然 而 , 位 持 一 定距 离 的基 础 上 。前者 基 于生 活 的 统 机 和“ 。 两 社 会 学 大师 在看 待 这 两 个 相 近 的范 畴 时 , 观点 有 很 大不 同 , 至 可 以说 是 相左 。 以 甚 何
组织社会学——对比社会类型的划分
对比社会类型的划分孔德神学的、军事的社会到实证科学的、工业化的社会孔德从秩序、进步的原则出发提出他的社会学构想。
他认为,在整个世界的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升值个人思想都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科学三个阶段。
人类理智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决定着社会秩序的组成和社会进步的类型;与人类理智发展阶段相对应的社会组织形式,分别为神权政体、王权政体和共和政体。
即军事社会、过渡社会和工业社会。
首先,军事阶段是以军事、战争为主的古代社会。
人们在征服制度的统治下,为着共同好恶的利益,对神灵和军事长官无限的崇拜。
孔德称这一阶段为“西方革命”的时期。
其次,过渡阶段相当于智力上的形而上学的阶段。
孔德认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用于防御的军事组织代替进攻性的组织,用抽象的概念和原则取代神学,由对神灵与军事的崇拜转向对自然与科学的崇拜。
最后,工业阶段,智力发展的实证阶段,它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顶峰。
在孔德看来,社会主要通过两大线索划分成两大发展阶段:由传统社会的神学性思维,发展到现代社会的实证科学性思维;由传统社会的人们经常使用暴力及军事征服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发展到现代社会的人们主要使用工商业生产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第一,神学性思维到实证科学性思维。
孔德认为,在人类的早期阶段,人们只了解自己,只知道自己的特性,知道自己是有意愿、能行动的,对外在事物却所知甚少;但他们又要解释和说明外在事物,于是便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和人们自己的特性相似,因此人们就用自己的特性去解释世间万物,神学性思维由此开始。
这种思维方式最大的社会功能,在于它能在当时的情况下团结某一个社会群体。
孔德说:“神学性思维的首要功能在于组织社会。
------各家各户的联系是脆弱的,没有一致性的利益,这时假如再没有思维上的一致,社会的分裂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这时社会就必须要求一个关于自然和人类的共同意见,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必需,非凡是在人类的幼年时期。
------虽然我们今天对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意见已经习以为常,但在以前的社会中,共同意见却有着最突出的政治功能。
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重点及笔记整理
西方社会学理论导言一、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目的通过学习社会学发展史上各个思想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理论,在自觉模仿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
二、社会学发展史(一)古典社会学理论(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 ):大约从19 世纪30 年代到20 世纪20年代,是社会学的诞生和形成时期,主要特征是:1.社会学发展的重心在西欧,但20 世纪初已经开始转向美国:孔德(Comte,法国人);斯宾塞(Spencer,英国人);滕尼斯(Tonneis ,德国人);涂尔干(Durkheim,法国人);韦伯(Webber,德国人);马克思(Marx,德国人)、帕累托(Pareto ,意大利人);齐美尔(Simmel,德国人);曼海姆(Mannheim,匈牙利人)。
社会学发展重心由西欧转向美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凡勃伦(Veblen ),库利(Cooley ),帕克(Park),米德(Mead),托马斯(Thomas). 2.使社会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尤其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确立了独特的学科地位,主要表现为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也有两种意见。
一种以社会研究方法的转向为标志,比如Garner 就认为社会学起源于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 )的《君主论》(thePrince ),until the renaissance, most books upheld general notions of normative behavior, were non-empirical, and did not observe,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actual human behavior. Machiavelli included into his book all the violent, fierce, savage, coercive, and even compassionate acts that the ruler implement in order to stay in power. The prince is based on reality-the observations of real people, not just moral ideals. 另外一种意见便是以“社会学”一词的提出为标志,那就是法国社会学家August Comte1838年,在他出版的阐述社会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2023年自考专业(社区护理)《护理社会学概论》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精编⑴(答案参考)试卷号:15
2023年自考专业(社区护理)《护理社会学概论》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精编⑴(答案参考)(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50题)1.【单选题】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C.诠释方法论D.人文主义方法论正确答案:D2.【问答题】简述社会问题与个人困扰的区别。
正确答案:(1)个人困扰必须和个人的自我联系在一起,而社会问题所牵涉的事情超出个人的局部环境,超出个人一己的生活领域;(2)困扰只涉及个人,而社会问题涉及的公众;(3)个人困扰具有个人的特点,而社会问题具有公众的特点。
3.【问答题】简述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正确答案:任何一个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三个阶段。
1.角色期待:它是指社会对某一个角色的行为模式的期待和要求。
2.角色领悟:它是指角色承担着对其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理解。
3.角色实践:它是指角色承担者的实际过程或活动,是角色领悟的发展。
4.【问答题】护理社会学的形成正确答案:1)护理学科分化独立,凸显护理领域的社会学问题2)护理新理念和护理社会化,要求重视护理社会学研究3)健康需求增强与社会护理作用被认识,提示加强护理社会学研究5.【单选题】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A.十五届三中全会B.十六届三中全会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七届四中全会正确答案:C6.【单选题】以个人和社会网络的连接的紧密程度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C.强势形态和弱势形态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正确答案:A7.【单选题】社区向社区成员提供生活和交往的场所、设施和途径,帮助社区成员参加社区事务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事务,这体现了社区的()A.社会控制功能B.政治生活功能C.社会化功能D.社会参与功能正确答案:D正确答案:社会分层是指社会资源(财富,收入,声望,教育机会等)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分配。
社会学原理考点整理
社会学原理 复习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孔德 )提出来的。
◆ 社会学的( 描述 )功能是提示社会事件和状态将是怎样的。
◆ 社会学回答社会“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的( 解释 )功能。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是(孔德 )和( 斯宾塞 )。
其中,( 孔德 )提出了社会发展三阶段论。
◆ 西方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是(涂尔干 ),其理论以( 社会关系 )和( 社会团结 )为主线。
◆ 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代表人物是( 韦伯 )。
◆ 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实证主义方法论 )。
◆ 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帕森斯 )。
◆ 创立了中层理论,提出了“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概念的社会学家是( 默顿 )。
◆ 主张冲突理论的社会学家有功能冲突论代表(科塞 )和辩证冲突论代表( 达伦多夫 )。
◆ 行为主义社会交换论的代表是(乔治。
霍曼斯 ),结构主义交换论的代表是( 彼得。
布劳 )。
◆ 最先提出符号互动概念的社会学家是( 赫伯特。
布鲁默 )。
◆ 拟剧论的代表是( 欧文。
戈夫曼 )。
第三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采用( 定性 )和(定量 )研究的方法。
◆ 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抽样(PPS )采用了( 系统抽样 )方式。
◆ 测量层次◆◆ ◆ ◆0 0 0 0 0 95 1010110 115 不重要 一般 很重要 非常重要第四章社会的构成公社社会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将社会区分为两种类型:公社社会和社团社会。
公社社会是指多数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血缘关系:人们的先天联系,如家庭、宗族、氏族。
正功能:它起着联系社会与群体,增强内聚力,形成牢固的整体的作用。
负功能:使人们处在由于先天联系形成的被动的地位上。
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地缘系统:国家、省、市、县(或区)、乡(或街道)、村(或社区)、邻里。
滕尼斯及其社会学理论简介
一、社会如何形成社会团结或者社会联系问题是腾尼斯社会学的焦点问题。
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腾尼斯提出了两种社会联系学说。
1、本质的意志。
腾尼斯不同意把迪尔凯姆等人把“社会事实”作为社会的基础,认为“意志”才是社会的心理基础。
腾尼斯认为“意志”有两种:一种来自于人性自我的最深处,他为此称为“本质的意志”。
腾尼斯认为,这是一种整体的意志,它是人的思维过程与生命、情感以及全部的人类经验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2、选择的意志。
这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独立的意志,它与人的外在目标、外在行为相联系。
腾尼斯认为,人的两种“心理”状态是人进行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结成社会的基础。
3、腾尼斯认为,本质的意志形成“公社、社区、共同体”,而选择的意志则会形成“社会”二、人类社会转型腾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从社区向社会的转型。
1、社区: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础、生活在一起的人们,他们生存的环境叫社区。
“社区”这个词源于拉丁文,意思是“共同的东西”、“亲密的伙伴”、“团体”或者“群落”。
滕尼斯认为,与工业社会不同,社区以血缘、邻里以及朋友关系而不是以业缘关系为主,它依照传统习惯而不是法律进行社会控制,引导社区成员行动的基础是信仰而不是舆论,社区中的经济基础是土地、集体财产而不是资本与私有财产。
之后,美国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帕克在“Community ”这个词中增加了“地域”含义。
在任何一本牛津英汉词典中,“Community ”这个词三个含义,一是指“居住在同一个地区的群体”(the people living in one place or district );二是指“有相同宗教、种族、职业以及兴趣背景的群体”(group of persons with the same religion , race , occupation , interests , etc );三是某种程度的相似性以及共同性。
(having things in common , being alike in some way )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还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费孝通先生将Community 翻译为“社区”,滕尼斯一、社会是如何形成的(社会团结/联系理论) 二、人类社会转型中国学术界从此有了社区概念,并一直沿用至今。
涂尔干社会学的基本观点 -回复
涂尔干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回复涂尔干(Emile Durkheim)是法国社会学家,他对社会学有着独特的观点和贡献。
他的基本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实体、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社会集体意识和社会分工。
首先,涂尔干认为社会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它不仅仅是个体的总和,而是具有自身的特征和规律。
他通过研究社会现象,提出了“社会事实”的概念,指的是社会的普遍存在、强制力和独立于个人意志的特征。
社会事实是社会存在的重要标志,它们可以通过行为规范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体现出来。
其次,涂尔干关注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社会生活的稳定。
他认为社会秩序是社会必须维持的基本状况,它涉及到社会的正常运作和个体的归属感。
为了实现社会秩序,涂尔干提出了“社会规范”的概念,即社会对个体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规则和准则。
社会规范可以分为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类型,它们具有强制力和普遍性,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础。
第三,涂尔干认为社会规范和集体意识是密切相关的。
他指出,人们内化了社会规范并将其视为个人行为的指导原则,这种现象称为“社会集体意识”。
社会集体意识是社会规范在个体心理中的反映,它通过个体的思维、行为和价值观念来传递和表达。
社会集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秩序和社会一体性的重要保障,它在个体和集体之间建立了联系和互动。
最后,涂尔干强调社会分工的重要性。
他认为社会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通过分配不同的角色和职责来提高社会效率和生产力。
社会分工使得个人在特定领域内形成专业化的能力和技能,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凝聚力和互动性。
涂尔干主张合理的社会分工能够促进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体自由的实现。
通过对涂尔干社会学的基本观点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研究重点是社会实体、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社会集体意识以及社会分工等方面。
他的观点强调了社会的独立存在和特征,并探讨了社会秩序和社会一体性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社会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都市与乡村社会学研究者:滕尼斯人物简介
• 强调了乡村社会的共同体和亲密联系
• 分析了乡村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趋势
• 分析了乡村社会的传统和稳定性
• 提出了关于乡村社会发展的观点和建议
滕尼斯的都市与乡村社会学研究对比
滕尼斯对比了都市与乡村社会的特点和差异
• 强调了都市社会的个人主义和契约关系与乡村社会的共同体和亲密联系的区别
• 分析了都市社会的竞争和分化现象与乡村社会的传统和稳定性之间的对比
滕尼斯认为都市社会是社会的代表
• 都市社会以个人主义和契约关系为基础
• 人们在都市社会中追求个人利益和自由
滕尼斯认为乡村社会是共同体的代表
• 乡村社会以共同体的亲密联系和传统为基础
• 人们在乡村社会中重视家庭和邻里关系
滕尼斯的理论在当代社会学的应用
滕尼斯的理论对城市社会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为城市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滕尼斯对都市社会的研究
滕尼斯分析了都市社会的特点
• 强调了都市社会的个人主义和契约关系
• 分析了都市社会的竞争和分化现象
滕尼斯探讨了都市社会的发展问题
• 分析了都市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趋势
• 提出了关于都市社会发展的观点和建议
滕尼斯对乡村社会的研究
滕尼斯分析了乡村社会的特点
滕尼斯探讨了乡村社会的发展问题
滕尼斯对比了都市与乡村社会的发展问题
• 分析了都市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趋势与乡村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趋势之间的对
比
• 提出了关于都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观点和建议
04
滕尼斯的都市与乡村社会学理论评价
滕尼斯理论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滕尼斯被认为是德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 他的理论对德国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不同群体在经济、权力、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和层次。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他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社会分层理论。
本文将会对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比较。
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主要集中在阶级分析上。
他认为,社会分层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分层的根源是私有制的存在,通过私有制生产方式的转型,社会将进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将社会分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认为资产阶级是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无产阶级是没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谋生的阶级。
因此,他认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相较于马克思更加细致和多样化。
与马克思不同,韦伯认为社会分层不仅仅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还包括权力和社会地位的差异。
他提出了三种理想型的统治形式和三种社会分层类型。
韦伯将统治形式分为合法统治、传统统治和魅力统治。
在社会分层方面,他将社会划分为经济阶层、社会阶层和政治阶层。
经济阶层主要由财富和权力来决定,社会阶层主要由社会声誉和地位来决定,而政治阶层主要由权力来决定。
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着重于社会整合和个体的集团化。
他将社会分为四个层次:行动群体、互助群体、情感群体和利益群体。
行动群体和互助群体更加关注亲密的人际关系和共同利益,而情感群体和利益群体则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和利益。
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层主要取决于个体在不同群体中的地位和角色。
他认为,社会分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通过对比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的社会分层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各自的差异和共同点。
马克思强调阶级斗争和经济基础对社会分层的影响,韦伯则更加注重权力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而涂尔干则关注个体在群体中角色的不同。
除此之外,韦伯和涂尔干的理论更加多元和宽泛,将社会分层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型。
第四讲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
第四讲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滕尼斯(Emile Durkheim)是一位法国社会学家,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学术探索中,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学体系。
本文将对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进行论述,以了解他的贡献和思想。
首先,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始于他对社会事实的研究。
他认为社会事实是独立于个体意识和行为的客观存在,具有规律性和约束力。
他主张通过对社会事实的研究,可以揭示出社会秩序的本质和维系机制。
其次,滕尼斯提出了“社会规范”的概念。
他将社会规范定义为一种由社会共同创造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则和行为准则。
滕尼斯认为,社会规范对于个体的行为起到了引导和规范的作用,从而维持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滕尼斯进一步将社会规范分为“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
他认为,法律规范是一种由国家制定、强制执行的规则,而道德规范则是一种内化于个人内心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观。
滕尼斯认为,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共同构成了社会规范的基础,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个体行为的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也着重关注了社会整合的问题。
他认为,社会整合是社会的一种基本需求,是尽可能减少社会冲突和达到社会和谐的一种机制。
滕尼斯将社会整合分为机械固着和有机固着两种形式。
机械固着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依赖主要基于相似性和共享的价值观,具有较低的分工和个别性。
而有机固着则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依赖主要基于分工和互相依赖,具有较高的分工和社会互动。
滕尼斯认为,社会整合的形式取决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社会结构的特点。
此外,滕尼斯还强调了社会规范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社会规范不应该限制个人的自由发展,而应该通过合理的规范和约束来保障社会秩序和个体利益的平衡。
滕尼斯主张要实现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的统一,需要通过社会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手段来促进个体的道德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通过对社会事实、社会规范、社会整合等问题的研究,揭示了社会秩序的本质和机制。
2024年行政管理本科-社会学概论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4带答案
2024年行政管理本科-社会学概论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费孝通用“五脏六腑”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其中所谓六腑,是指一个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
A.六门基础课程B.六个学会组织C.六种出版物D.六种学说2.马克思的代表著作是()。
A.《社会分工论》B.《资本论》C.《社会学研究》D.《社会静力学》3.简述偏差行为的正功能4.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生理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被称为()。
A.先赋角色B.开放性角色C.首要角色D.表现性角色5.简述社区的功能。
6.简述中国的人口问题。
7.社会学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
A.吉登斯B.布鲁默C.默顿D.布劳8.属于现代学校教育潜功能的是()。
A.社会选拔B.社会化C.知识技术创新D.建立未来人际关系9.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A.访谈法B.典型调查C.观察法D.个案研究10.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A.问卷调查B.文件法C.非介入性研究法D.统计报表11.教育能够为专门化的社会角色提供训练有素的能力,这种关于教育的社会学分析视角是()。
A.冲突论视角B.互动论视角C.后现代视角D.功能论视角12.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是()。
A.乌合之众理论B.价值累加理论C.理性选择理论D.搭便车理论13.在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中,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被称为()。
A.社会革命B.自发变迁C.社会改革D.整体变迁14.在对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中,保罗·威利斯的主要观点是()。
A.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B.教育与文化资本C.劳工阶层子弟的“亚文化”D.教育与社会流动15.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称为()。
A.文化融合B.文化传播C.文化磨合D.文化杂交16.我国“控制大城市,多搞小城镇”的城镇化方针提出于()。
涂尔干费迪南德·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书评
涂尔⼲费迪南德·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书评埃⽶尔·涂尔⼲(Émile Durkheim,1858.4.15-1917.11.15),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类学家,法国⾸位社会学教授,《社会学年鉴》创刊⼈。
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奠基⼈,主要著作有《⾃杀论》《社会分⼯论》《社会学⽅法的准则》等。
(相关阅读:⼈性的两重性及其社会条件;反常的⾃杀;什么是社会事实)[图源:]专题导⾔本⽬录所收集的涂尔⼲书评并不完整,此次整理出的20篇书评分别来⾃《涂尔⼲⽂集》第⼆卷、第五卷、第六卷,并按照发表时间排序(发表时间可能有误)。
之所以做这么⼀次整理,是出于两个考虑:第⼀,通过阅读这些书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涂尔⼲思想的智识来源不仅⼴泛(超出法国学界)⽽且多元(涉及各种现象),也可以看到涂尔⼲是如何批判和吸收其他学者的思想观点;第⼆,通过阅读这些书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涂尔⼲对社会学学科整体设想的⼀些细节之处,⽐如他对拉策尔的《政治地理学》的评论。
可以说,这些不同于专著类⽂献的独特书评为进⼊涂尔⼲的思想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路径,⽽在这条路径上总会有⼀些意外的思想线索和惊喜。
此外考虑到涂尔⼲书评的⼀些差异,此次整理还精选出了10篇书评(附于⽬录之后),这10篇书评应是特别注意阅读的,当然这种精选主要基于个⼈的阅读经验。
最后需要说明两点情况:第⼀,涂尔⼲的《1789年的原则与社会学》是⼀篇重要⽂献,这⾥将其视为涂尔⼲对费纳伊《1789年的原则与社会科学》⼀书的评论(涂尔⼲的这篇重要⽂献可能本来就是对费纳伊⼀书的评论);第⼆,将安东尼·拉布⾥奥拉的著作翻译为《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念》实为不妥,这⾥将其修正为《论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费迪南德·滕尼斯(Ferdinand Tönnies,1855.7.26 – 1936.4.9),社会学形成时期的著名社会学家,德国现代社会学的缔造者之⼀。
发展社会学——精选推荐
发展社会学:浅析孔德与涂尔干对早期现代性的探索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47年出版的《历史研究》一书中,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黑暗时代(675-1075),中世纪(1075-1475),现代时代(1475-1875),后现代时期(1875-至今)。
他划分的“现代时期”是指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
而他所认为的后现代时期,即是指1875年以来,理性主义和启蒙精神崩溃为特征的“动乱年代”。
社会学作为研究现代社会及其变迁的一门学科,是对现代社会特征的一种反思性分析,其关注的核心就是“现代性”的形成和命运我们也可以说社会学是为了探索由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及其所带来的后果而诞生的,因此,社会学从其诞生之时起,其命运就与现代性紧紧拴在一起了。
现代性反映的是现代社会中人和事物所具有的品质特征,它的反义词是传统性。
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性”是指启蒙时代以来的“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
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
现代性应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社会的组织结构方面:现代性标志着资本主义新的世界体系趋于形成,世俗化的社会开始建构,世界性的市场、商品和劳动力在世界范围的流动;民族国家的建立,与之相应的现代行政组织和法律体系;其二,思想文化方面,以启蒙主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对社会历史和人自身的反思性认知体系开始建立,教育体系以及大规模的知识创造和传播,各种学科和思想流派的持续产生,这些思想文化不断推动社会向着既定的理想目标发展。
早期对现代性探索是从二分法的倾向来进行的,主要有孔德、斯宾塞、涂尔干、滕尼斯和马克思。
其中,涂尔干在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了当时正在急剧变迁中的社会以后,用更加具有社会学特色额范畴——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来区分和概括变迁前后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从而发展了孔德关于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斯宾塞关于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的论述。
涂尔干认为现代性的起源是以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为标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涂尔干的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社会团结指的是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人与人、群体之间协调、一致的关系,社会团结按照不同的社会结构可分为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
机械团结产生在不发达的社会结构中,其建立的基础是“社会中个人之间的相同性和相似性特质”。
在机械团结社会中,社会成员的差异性较小, 具有类似的特质, 情绪类似,价值观类似;由于相互依赖性低,这种社会整合度不高,表现为机械性。
有机团结是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出现的,是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社会分工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
在有机团结社会中, 由于人和人之间差异很大, 社会分工变得十分复杂, 人与人之间依赖性增加,在这种社会中,社会整合度较高,表现为有机性。
五、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
滕尼斯依据人们的相互关系的不同区分了共同体与社会的概念。
共同体的类型主要是在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的群体(家庭、宗族)里实现的,它也可能在小的、历史形成的联合体(村庄、城市)以及在思想的联合体(友谊、师徒关系等)里实现。
共同体内成员的亲密的、相互依赖的,作为整体是排他的。
在共同体形式里,不管人们形式上如何分隔, 其实质上总是相互联系的,在共同体中, 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是亲密的、不分彼此的私人关系, 其基于生活的统一性原则, 还存在着某种道德上的义务。
其主要形式有亲属、邻里、友谊,以血缘、感情和伦理为纽带,这类群体同质性高,整体的统一是有机的。
社会产生于众多的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有计划的协调,个人预计共同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会对己有利,因而集合一起共同行动,是一种有目的的联合体。
社会关系建立在目的、利益以及以此为条件的契约关系, 其基于自由与理性的思考,其主要表现为股份公司、城市、民族国家, 这些关系建立的基础是特殊的利益关系, 其异性高, 凝聚程度低,整体的统一性是机械的。
通过以上滕尼斯对共同体与社会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共同体的类型要早于社会的类型,共同体是古老的,而社会是新的。
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和涂尔干的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斗都只是理想的两种社会类型分类,并没有明确提出社会形态划分的概念,但是其分类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