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致病性真菌82页PPT
章主要致病性真菌ppt课件
2. 培养鉴定
皮肤癣菌的最后鉴定取决于培养。
Higher Education Press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第二节
深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可分为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系统性感染 真菌和机会致病性真菌。
Higher Education Press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在菌群失调和免疫力低下时,CA大量生长繁殖,首先形成
芽管,并借助于黏附素等结构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接着芽管逐 渐向芽生菌丝或菌丝相转变并穿入细胞内生长。在宿主细胞内菌 丝又可直接再形成新的菌丝,导致疾病的扩散。CA可侵犯人体 多个部位,如口腔与阴道黏膜、皮肤、肺、肠、肾和脑等。
Higher Education Press Higher Education Press
Higher Education Press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白为特性,其侵犯部位仅局限于角化
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其感染引起的疾病在临床上统 称为癣(tinea),依病损在身体不同部位而有不同的名称。
Higher Education Press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 隐球菌
主要的致病菌是新型隐球
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在鸟
(鸽)粪中含有大量的新型隐球菌,使其
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新型隐球菌为圆形酵母型真菌,外 周有肥厚荚膜,用墨汁负染,可见黑色 背景中有圆形透明菌体,有厚荚膜。本
菌以出芽方式繁殖,不形成假菌丝。
Higher Education Press Higher Education Press
第36章
第34章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34章主要致病性真菌主要致病性真菌由于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不同,大致分为浅部感染真菌和深部感染真菌。
其中浅部感染真菌又可分为皮肤感染真菌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而深部感染真菌主要包括地方性致病真菌和机会性感染真菌。
第一节浅部感染真菌一、皮肤感染真菌皮肤感染真菌主要侵犯浅层皮肤,包括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引起皮肤癣症。
根据它们侵犯皮肤的深浅程度和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状况可分为表面感染真菌和皮肤癣菌两类。
表面感染真菌主要侵犯人体皮肤浅表的角质层和毛干,引起慢性、轻微症状或无症状的感染,一般仅影响美观,而不造成宿主身体不适。
由于这类真菌不侵犯组织细胞,因此也不引起免疫应答。
黑毛结节菌(Piedraia borfae)以及引起白拉色菌,由该菌引起的花斑癣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以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多见,我国以南方居多。
糠粃马拉色菌是一种嗜脂酵母样真菌,多寄居于机体富有皮脂腺的部位,属皮肤正常菌群成员,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潮湿、多汗、卫生条件差、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罹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时易发生该病。
因该病与多汗有关,俗称“汗斑”。
皮疹好发于躯干、上臂、腹部、面颈部,亦可累及臀部、腋窝及腹股沟等部位。
皮损为粟粒、黄豆及到蚕豆大,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疹,其上有时可见细小糠秕样鳞屑,由于色素变化,病变处颜色深浅不一,故称“花斑癣”。
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故陈旧损害常为色素减退斑。
斑疹可扩大或自行愈合,一般不出现炎症反应。
该病根据临床症状不难诊断。
必要时可刮取皮损处鳞屑涂片,经10%KOH处理后镜检。
也可采用透明胶带取材法,将透明胶带贴于病变皮肤表面,数分钟后揭下贴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或经染色后镜检,可见卵形、厚壁孢子和短粗、腊肠样菌丝。
另可通过紫外线灯照射皮损处进行观察,若皮损处呈黄色荧光,即可确诊。
治疗可局部使用益康唑、克霉唑霜、2.5%硫化硒或20%-40%硫代硫酸钠涂擦,病变严重者宜口服酮康唑、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
第二十四章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二节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主要代表真菌---着色真菌与孢子丝菌 分布---土壤及植物 致病---一般经外伤感染→局部真皮深层、 皮下组织中繁殖 →缓慢扩散→淋巴液、血液→全身
一、着色真菌 代表菌--- 鼻毛癣菌、裴氏丰萨卡菌、疣状瓶霉、卡氏枝孢霉、
紧密丰萨卡菌共五种暗丝孢科真菌。 (一)生物学性状 着色真菌分布广泛(土壤、木材上),种类很多,分类近似。 分生孢子分三型:①树枝型,②花瓶型,③剑顶型。 (二)致病性 着色真菌→暴露部位伤口→病损皮肤变成暗红色或变黑→着色 真菌病。 本病病程迁延,日久可导致肢体橡皮肿。 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侵犯中枢神经、经血行扩散。
(1) 手癣与足癣---足癣是浅部真菌感染中发病率最高的癣症, ---主要致病性真菌是红色毛癣菌, ---临床分型:①水疱型,②浸渍糜烂型,③鳞屑角化型。 (2) 甲真菌病---俗称“灰指甲”, ---常为手癣与足癣后继发感染引起。 ---临床表现:甲板无光泽,变形增厚; 甲床亦增厚,覆盖不规则角化物。 发展缓慢,可长久不愈,并可继发感染, 甲外观差,可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及社交活动。
新生隐球菌
分布广泛,也可存在于正常人体表、口
腔、粪便(干燥的鸽粪中含有大量此菌)。 (一)生物学性状 ---圆球形、酵母样菌,直径为4~20μ m, ---其外覆盖厚荚膜,一般染色法难以着色, 故称为隐球菌。 ---常用墨汁负染后一般为外源性感染,主要传染源为鸽子。 ---呼吸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是机体的正常菌群,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发生 条件致病→隐球菌病。 (三)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镜检 墨汁负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 根据生长现象来进行鉴别。 (四)防治原则 新生隐球菌为条件致病性真菌; 故临床上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新生隐菌条件致病的 发生。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33章主要致病性真菌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mycoses)。
在10万种以上的真菌中,能引起人类真菌病的真菌只有几百种,其中90%的人类真菌病仅由几十种真菌所引起,绝大多数病原性真菌自然存在于水、土壤和有机废料中,然而,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病则是由人体的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
真菌可以引起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致病性感染,而且,几种真菌感染可以重叠出现。
真菌按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第一节浅部感染真菌一、表面感染真菌这类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
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
这类真菌在我国主要有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的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
此菌具嗜脂性。
有报道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
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
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
此菌有粗短、分枝的有隔菌丝和成丛的酵母样细胞。
患者皮肤用Wood灯紫外线波长365nm照射或刮取鳞屑照射,能发出金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
二、皮肤癣真菌引起皮肤浅部感染的真菌主要是一些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
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是寄生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而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宿主引起的反应。
简称为癣(tinea),包括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头癣等。
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
皮肤癣菌大约有40多个种,分属于三个菌属: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和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
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菌落。
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所产生的大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图33-1)、(表33-1)。
主要致病性真菌医学知识专题宣讲培训课件
局部治疗-甲涂剂 系统治疗-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 联合治疗-配合拔甲或削甲治疗
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Piedraia hortae forms a hard superficial pigmented nodule around the hair shaft (在毛干上形成硬的黑色结节,如沙粒状)
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部位引起病变
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菌引起
毛癣菌属 表皮癣菌属
小孢子癣菌属
指(趾)甲 + + -
皮肤 + + +
毛发 + +
1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皮肤癣真菌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 皮肤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 统称:皮肤癣菌,大约40多个种,分属于3
个属 嗜角质蛋白,37℃不能生长,侵犯部位:角
化的表皮,毛发,指(趾)甲 病理变化:由真菌增殖及代谢产物刺激宿
主引起
11
致病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表面感染真菌
位置: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 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 反应
统称:角层癣菌
代表: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
症状: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 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 减退,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
主要病原性真菌PPT课件
8.哪些细菌可引起食物中毒?
9.常见引起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病原体?
10.引起脑膜炎的病原体?
-
33
-
13
甲癣 体癣
-
足癣 股癣
14
白癣
黑点癣
黄癣
-
15
微生物学检查法
1.标本:根据病变部位取材 2.直接镜检:观察菌丝和孢子结构☆
浅部感染真菌的病变标本如毛发、皮屑、甲屑置玻片 上,滴加10%KOH,加盖玻片微热熔化角质层,再将玻片压 紧,用吸水纸吸去周围多余碱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见皮 屑、甲屑中有菌丝,或毛发内部或外部有成串孢子,即可
主要病原性真菌
-
1
主要致病性真菌
分类:依据侵犯部位和临床表现 ➢ 浅部感染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和角层癣菌)
➢ 深部感染真菌 ➢ 条件致病性真菌
-
2
黄癣
白癣
体癣
-
3
第一节 表面感染真菌、皮肤癣真菌
-
4
-
5
-
6
表皮癣菌属(絮状表皮癣菌)
-
7
-
8
毛癣菌属(石膏毛癣菌)
-
9
-
10
小孢子菌属(犬小孢子菌)
-
19
白假丝酵母菌形态
孢子
假菌丝和厚膜孢子
-
20
-
21
2.致病性
白假丝酵母菌
(1)入侵原因 ➢ 机体抵抗力下降(AIDS) ➢ 大量、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2)入侵部位☆ ➢ 皮肤粘膜感染:以鹅口疮、阴道炎最多见。 ➢ 内脏感染:有肺炎、肠胃炎、心内膜炎等,偶而
《主要病原性真菌》课件
针对病原性真菌的免疫预防研究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有 望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将疑似真菌的样本接种在特定 的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情况 ,以确定真菌的种类。
组织病理学诊断
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组织中真菌 的侵入情况,是诊断深部真菌 感染的重要方法。
免疫学诊断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真菌抗 原或抗体,如G试验和GM试验 ,对隐球菌感染有较好的诊断
价值。
治疗方法
抗真菌药物
根据不同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真菌 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 唑等。
酵母菌通过酶分解和机械穿透的方 式侵入肠道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 繁殖,引发肠道炎症反应。
酵母菌的毒素作用
部分酵母菌能产生毒素,对肠道上 皮细胞造成损伤,加重肠道炎症反 应。
霉菌的致病机制
霉菌的粘附机制
霉菌能够粘附在呼吸道黏膜表面 ,通过产生特殊的粘附素与呼吸 道上皮细胞结合,从而在呼吸道
内定植和繁殖。
症预防
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 接触,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 疗。
酵母菌
感染部位
口腔、肠道、阴道 等黏膜表面。
传播途径
接触感染者或污染 的环境。
种类
白色念珠菌、新型 隐球菌等。
症状
口腔溃疡、腹泻、 阴道炎等。
预防
增强免疫力,注意 个人卫生,避免与 感染者接触。
紫外线照射等。
04
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病原性 真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个
人防护和环境卫生管理。
06
病原性真菌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病原性真菌分类
目前已经确定了多种病原性真菌的分类,包括曲霉菌、念 珠菌、隐球菌等。
第36章主要致病性真菌
角层癣菌,又称表面感染真菌(superficial mycoses),主要侵犯人体皮肤浅 表的角质层和毛干,引起慢性、轻微症状或无症状的感染,一般仅影响美观,而 不造成宿主身体不适。由于这类真菌不侵犯组织细胞,因此不引起免疫应答。角 层癣菌主要有糠粃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韦内斯基外瓶楠真菌(Ecophiala
癣中以黄癣为最多,主要由许兰毛癣菌(T.schoenleinii)引起。
表 34-1 皮肤癣菌感染的某些临床特点
疾病 发生部位
临床特征
常见真菌
体癣 不具毛发的表皮
圆环状病灶,中央为鳞屑, 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
小泡状边缘并呈红色,痒
足癣 足趾间易发
急性:痒,红,小泡
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
三种皮肤癣菌均可侵犯皮肤,引起体癣、手足癣和股癣等(图 34-2A);毛癣 菌与表皮癣菌可侵犯指(趾)甲,引起甲癣,俗称灰指(趾)甲,使指甲失去光泽, 增厚变形(34-2B);毛癣菌与小孢子癣菌可侵犯毛发,引起头癣、发癣与须癣 (34-2C)。在我国从患者分离的皮肤癣菌以红色毛癣菌为最多,其次为紫色毛癣 菌、须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它们主要引起甲癣、手足癣和体癣。头癣是皮 肤癣菌感 染 头 部 皮 肤 、毛 发 引 起 的 疾 病 ,包括黄癣、白癣和黑点癣等。我国头
大分生孢子
小分生孢子
菌丝体
侵害部位 皮肤 指(趾)甲 毛发
毛
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菌
属
表
皮
癣
+
+
真菌的分类与致病性精品PPT课件
3、菌索和菌丝束
• A.菌索
• B.菌丝束
2019/11/20
9
真菌的繁殖体
• 真菌通过营养阶段之后,便进入繁殖阶段, 通过繁殖产生许多新个体。大部分的真菌 都进行无性与有性繁殖,并且以无性繁殖 占多数。有的真菌体缺少无性繁殖阶段, 而另一些菌体则缺乏有性繁殖阶段
2019/11/20
10
真菌的无性繁殖
真菌
真菌(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真 核和细胞壁的异养生物,也是真核生物中 的一大类群,包含酵母、霉菌、蕈菌之类 的微生物及最为人熟知的菇类。有记载的 真菌约12万种真菌共分成七个门:微孢子 虫门、壶菌门、芽枝霉门、新丽鞭毛菌门、 球囊菌门、子囊菌门及担子菌门。其中的 子囊菌门及担子菌门归于双核亚界之中。
2019/11/20Fra bibliotek6菌丝体和菌丝
• 真菌典型营养体呈现丝状或管状,叫做菌 丝,是由成熟的孢子在基质上萌发产生芽 管,或由一段菌丝以细胞伸长、增长而来, 并产生分枝和不断生长。多数真菌菌丝有 隔膜叫有隔菌丝;少数真菌菌丝无隔叫无 隔菌丝。菌丝在0.5至100um,一般在5— 6um左右。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的 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
性孢子,由割裂方式产生,有鞭毛,能在水中游动。 • B.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接合菌产生的无性
孢子,由割裂方式产生,无鞭毛,不能游动。 • C.分生孢子(sporangiospore):子囊菌、担子菌产
生的无性孢子,大多由芽殖、裂殖方式产生。 • D.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各类真菌均可形成
2019/11/20
15
机会真菌侵入途径
来源
侵入途径
土壤腐烂的有机质 肺
主要致病性真菌大专ppt课件
在组织学上可观察到慢
性炎性及坏死的肉芽肿
2019
-
11
治疗:
为自限性慢性病,局部治疗可用制霉菌素。
口服碘化钾数周对皮下淋管病害有效
全身感染可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
2019
-
12
(2)着色真菌病
• 由数种俗称黑霉菌引起的缓慢进行性皮 肤肉芽肿感染 • 流行于热带地区,感染部位以下肢及足为 最多,躯干及上肢较少,赤脚的农民或工人 常因皮肤擦伤而感染 • 此病不具传染性
2019
-
16
(1)白假丝酵母菌
形态:圆形或卵圆形单细胞真菌,革兰阳性 培养:普通琼脂、血琼脂与沙保弱培养基 需氧。室温或 37℃甚至42℃生长良好
菌落灰白色或奶油色,表面光滑,带有浓厚的酵母气味。
有大量向下生长的营养假菌丝,呈类酵母型。 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
2019 17
• 为口腔、胃肠道、生殖道的正常菌群
3
小孢子癣 灰色、橘红 菌 色或棕黄色
2019
2、致病性
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部位引起病变 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菌引起 指(趾)甲 + 皮肤 + 毛发 +
毛癣菌
皮肤癣菌属
2019
+
-
+
+
+
4
小孢子癣菌属
2019脚癣ຫໍສະໝຸດ 5灰指甲:灰指甲,
学名称为甲癣,是由
皮肤真菌侵犯指(趾) 甲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多表现为甲变色、增 厚、污秽物堆积或甲
2019 9
(1)孢子丝菌病:
• 申克孢子丝菌,属腐生性真菌,常因外 伤接触带菌的花草等引起感染。此菌可 引起孢子丝菌下疳。 • 可引起深部感染。 • 二相性真菌。
主要致病性真菌
2020/6/9
• 申克孢子丝菌
2020/6/9
• 感染通常始于带伤口 的四肢,真菌自伤口 进入皮下后局部形成 脓疱与溃疡,病灶附 近淋巴结变厚,许多 皮下结节及脓疡沿着 淋巴管产生,在组织 学上可观察到慢性炎 性及坏死的肉芽肿
2020/6/9
治疗:
为自限性慢性病,局部治疗可用制霉菌素 。
主要致病性真菌
• 浅部感染真菌
• 深部感染真菌
2020/6/9
一 、 浅部感染真菌病
• 由一群生物学性状相近的真菌侵犯 表层皮肤及毛发、指甲,但不侵袭 深层组织所引起的疾病称为浅部真
菌病又称皮肤癣菌病
2020/6/9
皮肤癣菌 (Dermatophytes)
• 生物特征: 仅生成菌丝和关节孢子,但在沙保培养基上,
及支顶孢菌属 • 首先鉴定是真菌感染还是放线菌感染 • 根据菌落形态可鉴定是何种真菌感染
2020/6/9
足菌肿
• 以形成脓肿,肉芽种 和窦道为突出表现
• 典型损害为暗红色肉 芽性斑块,有脓肿破 溃所致的瘘管、窦道 ,有颗粒排出。
• 直接镜检可发现真菌 或放线菌菌丝。
2020/6/9
2、全身性真菌病
2020/6/9
裴氏产色霉菌
2020/6/9
2020/6/9
2020/6/9
• 检查:取活体组织或碎片,氢氧化钾的 玻片上,镜检呈暗色、厚壁、圆形的菌 体细胞。致病菌可液化明胶
• 治疗:口服氟化胞嘧啶及硫苯唑有效。 局部热可减缓症状,必要时手术切除病灶
并移植皮肤
2020/6/9
足菌肿
• 多种真菌或细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 真菌性足菌肿又称马杜拉菌病 • 最常引起足菌病真菌是波氏霉菌样真菌 • 其他的真菌有马杜拉菌属、瓶霉菌属、
主要致病性真菌
第33章主要致病性真菌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mycoses)。
在10万种以上的真菌中,能引起人类真菌病的真菌只有几百种,其中90%的人类真菌病仅由几十种真菌所引起,绝大多数病原性真菌自然存在于水、土壤和有机废料中,然而,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病则是由人体的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
真菌可以引起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致病性感染,而且,几种真菌感染可以重叠出现。
真菌按其侵犯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第一节浅部感染真菌一、表面感染真菌这类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
因不接触组织细胞,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
这类真菌在我国主要有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可引起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的花斑癣,如汗渍斑点,俗称汗斑。
此菌具嗜脂性。
有报道从92%正常人头皮、躯干、面部、四肢等部位分离出。
诱发因素为高温多汗。
由于此菌能产生对黑色素细胞有抑制作用的二羧酸,使花斑癣局部色素减退。
此菌有粗短、分枝的有隔菌丝和成丛的酵母样细胞。
患者皮肤用Wood灯紫外线波长365nm 照射或刮取鳞屑照射,能发出金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
二、皮肤癣真菌引起皮肤浅部感染的真菌主要是一些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
皮肤癣菌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是寄生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使其侵犯部位只限于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而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宿主引起的反应。
简称为癣(tinea),包括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头癣等。
特别是手足癣是人类最多见的真菌病。
皮肤癣菌大约有40多个种,分属于三个菌属: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和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
皮肤癣菌可在沙保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丝状菌落。
根据菌落形态、颜色和所产生的大分生孢子,可对皮肤癣菌作出初步鉴定(图33-1)、(表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