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教案名称: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空气的定义和特性。
2. 培养孩子们观察和探索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空气的存在。
二、教学准备:1. 空气瓶、塑料袋、纸杯、蜡烛、打火机等实验用品。
2. 关于空气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我们每天都呼吸着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我们能看到它吗?”以此来引入今天的主题——认识空气。
2. 讲解环节(10分钟)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资料,讲解空气的定义、特点以及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例如,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但它却充满了我们的周围,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3. 实践环节(20分钟)(1)空气在哪里?让孩子们用塑料袋在空气中捕捉空气,让他们感受空气的存在。
(2)空气有重量吗?准备两个相同的空杯子,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杯子不装水。
然后把两个杯子放在天平上比较,让孩子们发现空气是有重量的。
(3)空气能帮助燃烧吗?在点燃的蜡烛上方放一个倒扣的玻璃杯,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让孩子们明白空气中的氧气可以帮助燃烧。
4. 总结环节(5分钟)教师带领孩子们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和空气的特点。
四、作业布置:请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空气,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物演示和实践活动,以增强孩子们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们积极提问和思考,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通用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三章“身边的物质世界”第三节“认识空气”。
详细内容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性质和作用,以及空气污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进行空气成分的检测。
3. 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成分演示仪、烧杯、火柴、蜡烛等。
学具:实验报告单、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空气污染的短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引发学生对空气组成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演示与随堂练习(10分钟)演示空气成分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然后进行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对空气成分的理解。
5.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空气,减少空气污染。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可压缩等。
3. 空气污染的危害:呼吸道疾病、环境破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分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答案: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组成,各成分具有不同的作用。
空气污染主要原因是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生活废气等。
2. 课后实践:观察身边的空气质量,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对空气组成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空气成分的知识。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
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3篇)
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3篇)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空气科学活动教案(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空气教案1 活动目标: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特性: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有;空气能流动。
材料准备:透明塑料袋若干个、积木玩具、每人一组图标和一张记录卡、铅笔、牙签、小棍等。
活动过程: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问:它有什么用呀?(装东西用)2、老师演示用袋子装苹果或玩具,让幼儿说出瘪袋子变鼓,并透过袋子可以看到里面装的东西是什么。
3、老师变魔术:不装东西,也能让袋子变鼓(装空气,不要让幼儿看见)4、幼儿尝试变魔术:不装东西,让袋子变鼓。
提问:什么原因?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引出”空气”这个概念)二、幼儿用塑料袋捉空气,证明空气到处都有。
1、幼儿在教室里捉到了空气,猜一猜,在幼儿园什么地方还有空气,你能捉住它吗。
幼儿边说,教师边展示图标贴在黑板上。
(如果幼儿说园以外地方,教师可引导幼儿下次去那些地方试试)2、幼儿拿着袋子去图标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气,捉到后把图标贴在记录纸上,从而验证空气到处都有。
3、幼儿按图标逐一实验后,把幼儿的记录卡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
这个空气朋友真淘气,它到处都藏,可是小朋友们可聪明了,把它们从水房、厕所、楼道……都找出来了,空气到处都有,有的小朋友还说在公园里,在家里等许多地方都有空气,那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朋友找到。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我们的好朋友空气说:”小朋友真聪明,我藏哪你们都能把我找到,你们把我装在袋子里,我可闷得慌了,我想出去亲亲你们的小脸蛋,还想和你们做游戏。
小朋友想想,你们不把袋子口打开,怎样才能让我(空气)流出来亲亲你们呀?”(让幼儿先猜用什么办法)提示:用准备好的牙签、铅笔、小棍等帮忙,在袋子上扎个眼,然后把眼对准脸,就可以感觉到空气流出来了。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
教案名称: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空气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与空气有关。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气球、水盆、纸片等。
2. 教学辅助工具:PPT、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空气的动画或视频,引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和兴趣。
(二)新授
1. 讲解空气的特性。
教师可以用实物展示空气的存在,并用语言描述空气无色、无味、无形的特点。
2. 进行空气实验。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如装满空气的塑料袋、充满空气的气球、在水中不能燃烧的纸片等,让他们直观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3. 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空气,例如呼吸、火的燃烧、风的形成等。
(三)拓展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空气,比如减少污染、种植树木等。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讨论环节中的发言,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
让幼儿回家找找看家里有哪些东西需要使用到空气,第二天来幼儿园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空气》大班教案及反思
《空气》大班教案及反思《空气》大班教案及反思(精选15篇)《空气》大班教案及反思篇1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感知空气的特点。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学习兴趣。
3、尝试自己动手感知空气的特点及它的存在。
4、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
5、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感知空气无色、无味、没有形状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知空气的特点活动准备塑料袋、气球、蜡烛、打火机、透明玻璃杯、盆和水活动过程一、开始环节:谜语导入:我们身边有一种东西,我们看不见,摸不到,闻不着,没有颜色。
但是,谁也离不开它。
(空气)二、基本环节1、感知空气的特点:(1)请小朋友摸摸空气;闻一闻;抓一抓。
你能看见吗?能闻到吗?(2)老师演示用塑料袋抓到了空气。
幼儿动手操作游戏:抓空气。
(3)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抓不到的。
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无处不在。
2、感知空气的存在:(1)拿起一个气球,然后吹起来。
问:为什么气球变大了?然后对着幼儿轻轻松开,问幼儿:感觉到了吗?(2)幼儿自己结伴做游戏,感知空气的存在。
(3)请两个幼儿把吹起的气球的口捏住,然后放到水盆里轻轻地松手,说说发现了什么?(有小泡泡)为什么有泡泡呢?其他幼儿轮流操作。
三、结束环节:1、初步了解空气的作用:点燃蜡烛,请幼儿用玻璃杯扣上,然后观察发现:过一会儿蜡烛熄灭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没有空气了)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2、小结:(延伸环节)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空气呢?(幼儿讨论)空气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能让我们生存,所以我们也要保护好它,不然我们的就生存不了了。
教学反思这次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是个难点。
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为核心的活动过程。
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
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
《认识空气》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认识空气》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界的秘密》中的第三节《认识空气》。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基本特性,探索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存在于我们周围。
2.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如轻、透明、无味等。
3.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提高观察、思考、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空气的基本特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能力,增强对空气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瓶、气球、风车、过滤网、小盆栽等。
学具:每组一个空气瓶、气球、风车、过滤网、小盆栽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感受风,让学生观察风车转动,引导学生思考:风是从哪里来的?2. 讲解空气的基本概念(5分钟)教师展示空气瓶,解释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我们周围。
3. 探索空气的特性(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吹气球、观察风车转动等方式,感受空气的轻和透明。
(2)教师演示过滤网实验,让学生观察过滤网上的灰尘,了解空气中有灰尘等微小颗粒。
4. 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如呼吸、燃烧等。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为什么我们在户外能感受到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6.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我们周围。
2. 空气的特性:轻、透明、无味。
3. 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呼吸、燃烧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例如,我们呼吸的空气可以让我们生存,燃烧需要氧气,氧气就来自空气。
2. 作业题目:为什么我们在户外能感受到风?答案:因为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大班科学教案生活中的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生活中的空气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
2.学习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3.掌握生活中如何保护好空气。
4.培养良好的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树叶、花朵、汽车尾气排放、空气污染物等。
2.活动材料:气球、塑料袋、吸管等。
3.视听资料:相关的视频或音频。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师生对话: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学生:空气是我们呼吸的东西,可以让我们活动。
教师:对!空气对我们生活非常重要,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生存。
那么,你们看到过空气吗?2.展示实物:教师拿出一片树叶或一朵花,让学生观察。
教师:你们看到这片树叶或这朵花了吗?它们在长期生长的过程中,是不是都需要空气的呢?Step 2: 空气的组成和特性1.视听教学: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介绍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可以加入一些动画或图表,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2.师生互动:教师提问:空气主要由哪些气体组成?(学生回答可能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教师:很好!空气主要由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
那么,氧气对我们有什么作用?3.活动示范:教师拿出一个气球,吸入口对应的吸管装在嘴里,吹气球时不断吸气,使气球逐渐充满空气。
当气球充满时,教师放开吸管。
教师:大家注意观察气球会发生什么变化。
Step 3: 空气的保护1.教师提问: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污染源?学生回答:汽车尾气、工厂烟囱、大面积燃烧等。
2.讨论活动:教师挑选一个或几个污染源,与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些污染源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我们可以如何减少此类污染。
3.情景剧表演:教师分组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汽车尾气排放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影响。
Step 4: 空气的呼吸1.活动示范:教师拿出一个塑料袋或一个透明的玻璃罩子,将其放在学生面前的一个物体上,观察两三分钟。
教师: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了?2.学生实验:教师将一个小动物或者植物放在罩子里面,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小动物或者植物会死亡。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
《认识空气》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三章“大气与气候”,具体内容为第一节“认识空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空气的组成、特性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
2. 掌握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空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成分演示仪、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空气成分演示仪,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
举例说明空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记录空气成分及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互动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空气组成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学生复述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他气体:0.03%2.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混合物支持燃烧3. 空气的作用维持生命活动天然保护层气候调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空气中的三种成分,并说明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
2. 答案参见课堂笔记和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加强课后学习。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及其作用3.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4. 课堂互动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使用空气成分演示仪时,教师应提前检查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空气》含反思(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空气》含反思(精选8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空气》含反思篇1 设计意图空气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世间万物的蓬勃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在这一基础上,选取与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载体(即空气)展开课堂,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
同时,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周围的环境空气变得越来越糟糕,呼吁幼儿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技能目标:发展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的特性。
难点:尝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活动准备1.水槽、透明水杯若干个。
2.干净纸巾、手帕、水。
活动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小小手,放膝盖。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游戏,请大家闭上嘴巴,用手捏住鼻子,放开,请小朋友说说刚刚做游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引出空气)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我们要呼吸,我们有呼吸才能维持生命。
那我们吸进的.是什么呢?引导小朋友说出空气。
师:那空气是怎样的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引导小朋友逐一发表意见。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展开(1)教师演示师:空气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下面老师变个小魔术来看看空气究竟神奇在哪里。
教师演示纸巾不会湿的实验。
教师将纸巾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槽的水中。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现在帕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
取出杯子,请每位小朋友都摸一摸知道纸巾没湿后,请小朋友再认真看一次实验,注意看泡泡。
教师演示纸巾会湿的实验。
教师将杯子倒扣压入水槽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取出杯子。
师:小朋友猜一猜纸巾湿了吗?那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第一次纸巾没有湿,第二次纸巾又湿了呢?(2)幼儿操作分开两组,让幼儿带着疑问做实验,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知道第一次纸巾没有湿是因为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没有湿;而第二次是因为杯子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入杯子所以纸巾湿了。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教学目标•认识空气是一种物质,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理解空气的特性和作用;•学习关于空气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教具:空气球、水杯、牛奶袋子、吸管、鼓;•实验器材:密封玻璃瓶、纸片、蜡烛、水。
•幻灯片或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开始教学前,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空气吗?空气有质量吗?占据空间吗?请大家听一听老师的解释。
2.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不可见的,我们不能抓住它,但它确实存在。
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第二步:探究空气的质量1.准备一个空气球和一个水杯,让学生感受一下两者的重量差别。
询问他们,为什么空气球会比水杯轻?2.回答学生的问题:因为空气的质量很轻,所以空气球比水杯轻许多。
3.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我们把空气球放在一个天平上,会有什么变化?4.将空气球放在一侧的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会发生倾斜。
解释给学生听,就是因为空气具有质量,所以会对天平产生压力和重力。
第三步:空气的占据空间1.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占据空间特性。
在桌子上放置一个牛奶袋子,让学生观察一下是什么情况。
2.提问学生:当我们把吸管插入牛奶袋子并吹气,牛奶袋子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3.解释学生的问题:因为空气是由许多微小的分子组成的,当我们吹气进入牛奶袋子里时,空气分子会占据牛奶袋子的空间,使其膨胀。
第四步:空气的特性1.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有没有形状?空气可以压缩吗?2.进行实验1:将一个蜡烛放在桌子上,然后在蜡烛旁边用手掌迅速拍一下,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
解释学生的现象:空气受到压力时会被压缩,拍手时产生的气流会压缩蜡烛周围的空气,使蜡烛火焰弯曲。
3.进行实验2:准备一个密封玻璃瓶和一张纸片,将纸片放在玻璃瓶口上,然后用手掌盖住玻璃瓶的开口,用力向下推。
观察纸片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释学生的现象:当我们向下推压玻璃瓶时,会压缩瓶内的空气,使纸片受到空气压力。
第五步:应用空气知识1.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介绍一些与空气相关的实际应用,如风力发电、气球飞行等。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第一节,主题为“认识空气”。
详细内容包括: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空气的用途以及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空气的性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增强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气的性质及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空气的存在、用途以及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吸管、滤纸、粉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个空气泵、气球、塑料瓶、吸管、滤纸、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空气泵吹气球,引发幼儿对空气的兴趣,讨论气球为什么能鼓起来。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空气的性质、用途以及如何保护空气质量,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空气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4. 小结与互动(5分钟)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气态支撑生命2. 空气的用途呼吸风力发电空调、冰箱等3. 保护空气质量减少污染植树造林绿色出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保护空气质量?答案:减少污染、植树造林、绿色出行等。
2. 作业题目: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呼吸、风力发电、空调、冰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空气的存在、性质和用途,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但在教学中,还需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空气现象,提高幼儿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空气净化工厂,了解空气净化设备的工作原理,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空气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3.了解空气的运动和变化。
4.学会用简单的实验观察空气的特性和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空气的运动和变化。
难点:用实验观察空气的特性和性质。
教学准备:PPT、实验材料、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共同合唱《蓝色的太平洋》,引入空气的概念。
2.通过问题导入:大家平时都是怎么呼吸的?呼吸会有什么感觉?3.听学生的回答,引出空气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呼吸空气呢?二、学习空气的重要性(10分钟)1.通过PPT介绍空气的重要性,包括:维持生命、氧气的作用、风的形成等。
2.观看视频资料《空气中的氧气》。
3.学生进行讨论:空气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三、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1.通过PPT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四、了解空气的运动和变化(15分钟)1.通过PPT介绍空气的运动和变化,包括:气流、风、大气环流、天气等。
2.观看视频资料《空气中的流动》。
3.学生进行讨论:空气的运动和变化对生活有哪些影响?五、实验观察空气的特性和性质(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两个与空气有关的实验项目,如“打气球”和“吸管现象”等。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3.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六、归纳总结空气的重要性、组成和运动变化(10分钟)1.学生归纳总结空气的重要性、组成和运动变化。
2.教师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空气?七、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提供拓展资料,引发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的思考。
2.学生进行讨论:空气污染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空气?八、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空气的作文,包括空气的重要性、组成和运动变化。
2.布置课后调查任务:请学生在一周内观察并记录空气的变化,如天气、气温等。
空气的秘密科学教案5篇
空气的秘密科学教案5篇空气的秘密科学教案篇1活动由来空气是幼儿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体,认识空气也是很多教师耳熟能详的题材,如何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的幼儿科学学习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的目标,并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我从指南精神和幼儿实际经验入手,以“玩袋子”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孩子逐步感受空气的特征,尝试自主游戏、尝试发现、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提升经验的乐趣。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空气的特征。
2、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探索。
3、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对空气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材料准备:塑料袋若干;纸质圆盘、报纸、塑料瓶子、扇子、气筒、充气玩具、吹风机、风车等操作材料。
活动重难点: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和它流动的特点;活动过程:1、导入游戏,“袋子宝宝肚子鼓起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出示塑料袋。
)(2)你们平时玩过它吗?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变魔术。
比比看,哪位魔术师能将袋子宝宝的肚子快速鼓起来,开始!(为增加趣味,此时,老师可以闭上眼睛等待幼儿,等睁开眼睛就喊停,看看哪位魔术师将袋子宝宝的肚子股的最大。
)(3)魔术师们都很厉害,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把袋子宝宝肚子鼓起来的?同伴交流:幼1:用嘴吹袋子。
幼2:用手抖动袋子。
(4)用你们刚才的办法,再来一次,看看能不能把袋子宝宝的肚子鼓得比刚才还要大。
分析:本环节重在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想象自己是一位魔术师,幼儿的参与性更主动,更容易获得成功感。
2、启发思考,袋子宝宝鼓鼓的肚子里是什么?(1)哇!小朋友真棒,把袋子宝宝的肚子都鼓的大大的。
那袋子宝宝大大的肚子里是什么呢?幼:空气。
(2)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请幼儿说出自己获得知识的途径,包括别人告知和自己获得。
)(3)空气有很多的秘密,今天,我们用袋子宝宝和空气来玩游戏,小朋友可以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找一找的方法,去发现空气的秘密。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教案认识空气教案名称:大班科学课——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理解空气的性质和存在方式。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空气瓶、塑料袋、纸条、蜡烛、打火机等实验材料。
2. 教学PPT或者相关图片。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或者谜语的方式引入空气的主题。
例如:“我看不到它,摸不到它,但我却不能没有它,你知道是什么吗?”引导幼儿猜测是“空气”。
2. 讲解新知:(1)教师用PPT或图片展示空气的特性,如无色、无味、无形等,并让幼儿观察身边的空气,感受空气的存在。
(2)介绍空气的重要性,如呼吸需要空气,燃烧也需要空气等。
3. 实验探索:(1)空气有重量吗?将一个空瓶子和装满水的瓶子放在天平上,让幼儿观察哪一个重。
(2)空气可以占据空间吗?在塑料袋中吹气,然后封口,让幼儿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3)空气可以帮助燃烧吗?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玻璃杯罩住,让幼儿观察蜡烛的变化。
4. 总结反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空气的特点和重要性。
5. 拓展活动:让幼儿回家后继续寻找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第二天分享给全班同学。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验中的操作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大班科学课——认识空气”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和存在形式。
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空气的概念、特征和存在形式。
2.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和存在形式。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感受空气的存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吗?(2)生:空气。
(3)师:对,我们每天都要呼吸空气,那么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样子吗?2.认识空气(1)师: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我们看不到也闻不到,但它无处不在。
(2)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3.实验一:空气占据空间(1)师:请一位小朋友来吹气球,看看气球能不能变大。
(2)生:吹气球,气球变大。
(3)师:这说明空气有占据空间的能力。
4.实验二:空气的重量(1)师:请两位小朋友分别拿着气球和塑料袋,看谁能把气球吹得更大。
(2)生:比赛吹气球。
(3)师:吹得更大的一方气球里的空气更多,重量也更大。
5.实验三:空气的压力(1)师:把塑料瓶装满水,然后倒过来,水不会流出来,这是为什么?(2)生:因为空气压力把水堵住了。
(3)师:是的,空气有压力,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气压”。
6.讨论空气的作用(1)师:空气对我们生活有什么作用呢?(2)生:呼吸、吹风、膨胀等。
(3)师:说得很好,空气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1)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生: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无处不在,有占据空间、重量和压力的能力。
(3)师:希望你们以后能够更加关注身边的空气,保护我们的环境。
五、作业1.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探讨空气的更多奥秘。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幼儿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兴趣。
科学实验课《认识空气》教案
《认识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能独立用正确的方法收集空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实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科学的欲望,感受科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动手,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认识空气占用空间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 2观察实验法 3小组合作讨论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见见吗?这个时候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兴奋了起来,当他们四处寻找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快速的兜住空气并扎紧袋口,然后告诉学生,你们的朋友在这里。
它就是“空气”,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在你的眼前,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来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二).实验探究,认识新知:活动一:纸的奇遇1.出示问题:出示幻灯片中的盛着水的透明玻璃容器,然后将塞有纸巾的玻璃杯倒扣入容器中。
2.提出猜想预测:杯中的纸巾会不会湿?3.实验论证:出示实验要求: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2.将杯子轻轻的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的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垂直)3.用桌子上的纸巾将杯子擦干后,取出纸巾看看有没有湿。
4.小组汇报,得出结论:(纸没有湿,说明杯子里进水了没有?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不成功的小组反思:为什么纸湿了(倾斜,有气泡,水被赶出来了)小结:这种现象说明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三).师生互动,巩固提高活动二;吹气球直接提出问题,引出答案:因为空气占据了气球的内部空间,所以气球鼓起来了。
(四).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活动三:出示我自己利用废料创新自制的教具,进行实物的展示,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论证,得出结论(只有把密封的瓶子里的空气赶出来,水才能流进下面的瓶子里去。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了解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运用等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
二、教学步骤
1.导入:以小组活动形式,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空气现象,如呼吸、气温等,说说自己对空气的感受和认识。
2.新课讲解:先带领学生了解空气的产生、组成和性质,可以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进行展示。
然后再讲解一些空气的作用,如风、氧气等。
最后,带领学生探究空气
的重要性,畅谈关于空气的一些环保知识。
3.展示实验: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空气的一些性质和现象,可以准备一些实验。
例如放气球实验、吸空气实验、点燃蜡烛实验等。
4.小组探究:分小组进行学习探究,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向,如采取测空气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PM2.5等等。
5.文化课融合:借用语文、音乐、美术等文化课加强空气常识的印象和记忆。
6.总结:撰写学习笔记、回答指定问题等进行评价和总结。
7.巩固训练:适当的巩固训练是必须的。
可以安排一些相应的测试和作业。
三、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中,采用了导入法、讲解法、展示实验法、小组探究法、文化课融合法、总结法、巩固训练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手段
本次教学中,采用了课件、实物展示、视频、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评价
在评价上,采用了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重评价方式,体现教学的活跃性、实效性和个性化特征。
大班科学《认识空气》教案
大班科学《认识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知道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基本特征2. 空气的重要性3. 空气的污染与保护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袋、蜡烛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气球,引起幼儿对空气的兴趣。
2. 基本特征: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引导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
3. 重要性: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蜡烛的燃烧,引导幼儿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4. 污染与保护: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塑料袋的飞扬,引导幼儿了解空气的污染与保护。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空气的认识程度。
2.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了解幼儿对空气的理解程度。
3.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空气的兴趣。
六、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空气污染知识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空气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如空气检测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空气的质量。
3. 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探索空气的奥秘。
七、家园共育:1. 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空气的认识程度。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家庭科学小实验,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关注空气质量。
3. 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空气环保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幼儿难以理解空气污染的概念。
解决策略:通过邀请专业人士讲座、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空气污染。
2. 难点:幼儿难以理解空气的重要性。
解决策略: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幼儿亲身体验空气的重要性。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环境教案之认识身边的空气
幼儿园环境教案之认识身边的空气教学对象:大班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学会观察和描述身边的空气。
3. 培养环保意识和保护空气质量的意识。
教学准备:1. 空气气球若干个,每个幼儿一个。
2. 透明塑料袋若干个,每个幼儿一个。
3. 记录卡若干张,每张配有一支笔。
4. 教学课件或图片。
教学内容:第一节:认识空气一、教学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幼儿讲解空气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存在。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空气的了解和感受。
二、活动实践(10分钟)1. 每个幼儿领取一个空气气球,观察气球的形状和颜色。
2. 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指戳破气球,感受空气的释放。
3. 幼儿用塑料袋收集空气,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三、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空气的重要性。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节:身边的空气一、教学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教学课件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空气。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身边空气的了解和感受。
二、活动实践(10分钟)1. 每个幼儿领取一个塑料袋,用塑料袋收集身边的空气。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塑料袋中的空气,并记录在记录卡上。
三、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身边空气的特点和变化。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第三节:保护空气质量一、教学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幼儿讲解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空气质量的了解和感受。
二、活动实践(10分钟)1. 每个幼儿领取一个空气气球,用气球表示空气质量的好坏。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质量,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
三、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讨论和感受。
第四节:环保意识培养一、教学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幼儿讲解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环保的了解和感受。
二、活动实践(10分钟)1. 每个幼儿领取一张记录卡,用卡片表示自己对环保的支持和承诺。
《空气》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21篇)
•••••••••••••••••《空气》幼儿园大班教案《空气》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2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空气》幼儿园大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空气》幼儿园大班教案篇1一、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的存在;2、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难点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进行积极探索。
三、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
(空气)2、(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对了。
)那么,你觉得空气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呢,它在哪里?3、是的,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那么,你能把空气找出来吗?说说你的办法。
(二)第一次尝试:找空气1、介绍材料自由找这里有许多东西(逐一介绍),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去试一试吧,想到的办法越多越好。
2、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找空气的,找到了没有?3、过渡:大家真会想办法动脑筋,陈老师也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第二次尝试:纸团会不会湿1、教师演示将纸团塞进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并让幼儿猜猜杯里的纸团会不会湿,然后垂直提起杯子,让幼儿观察纸团有没有湿。
2、讨论:纸团为什么不会湿?(辅助问题: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3、小结:原来杯子里装满了空气,水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再次示范,请幼儿仔细观察实验操作方法。
5、幼儿操作。
(操作前先说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张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个塑料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里操作)6、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请失败的孩子上来演示一下,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
)(四)第三次尝试:空气搬家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位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空气
活动目标:
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特性: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有;空气能流动。
材料准备:
透明塑料袋若干个、积木玩具、每人一组图标和一张记录卡、铅笔、牙签、小棍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问:它有什么用呀?(装东西用)
2、老师演示用袋子装苹果或玩具,让幼儿说出瘪袋子变鼓,并透过袋子可以看到里面装的东西是什么。
3、老师变魔术:不装东西,也能让袋子变鼓(装空气,不要让幼儿看见)
4、幼儿尝试变魔术:不装东西,让袋子变鼓。
提问:什么原因?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引出"空气"这个概念)
二、幼儿用塑料袋捉空气,证明空气到处都有。
1、幼儿在教室里捉到了空气,猜一猜,在幼儿园什么地方还有空气,你能捉住它吗。
幼儿边说,教师边展示图标贴在黑板上。
(如果幼儿说园以外地方,教师可引导幼儿下次去那些地方试试)
2、幼儿拿着袋子去图标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气,捉到后把图标贴在记录纸上,从而验证空气到处都有。
3、幼儿按图标逐一实验后,把幼儿的记录卡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
这个空气朋友真淘气,它到处都藏,可是小朋友们可聪明了,把它们从水房、厕所、楼道……都找出来了,空气到处都有,有的小朋友还说在公园里,在家里等许多地方都有空气,那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朋友找到。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我们的好朋友空气说:"小朋友真聪明,我藏哪你们都能把我找到,你们把我装在袋子里,我可闷得慌了,我想出去亲亲你们的小脸蛋,还想和你们做游戏。
小朋友想想,你们不把袋子口打开,怎样才能让我(空气)流出来亲亲你们呀?"(让幼儿先猜用什么办法)提示:用准备好的牙签、铅笔、小棍等帮忙,在袋子上扎个眼,然后把眼对准脸,就可以感觉到空气流出来了。
四、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小朋友见过什么东西开始是瘪的,后来充上空气,就变鼓了?(皮球、充气玩具、轮胎等)
2、教师给瘪皮球打气。
3、幼儿到户外玩吹气球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