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病虫害调查标准

合集下载

向日葵病害识别与防治

向日葵病害识别与防治

防 治
通榆 县种 子 管理站 黄 淑 影
0 %防霉宝超 微可 湿性 粉 剂 种 。发 病 时 喷 雾 .用 2 0 %萎 锈 灵 5 0 %农 利 灵 可 湿 性 剂 1 0 0 0倍 液 、 倍液 、6
0 0 0倍 液 .重点保 护花盘 背面 。 乳油 4 0 0倍 液 灌 根 .每 株 灌 兑 好 5 0 %腐 霉 利 可 湿 性 粉 剂 l 5 O 0 — 1 的药 液 5 0 0毫升 。

段 因 透 气 性 差 异 导 致 苏 丹 草 幼 苗
死亡 。
不 改 变 麦 收 前 生 长 期 麦 类 正
六 、 适 时 收 获
常 的浇水 、施 肥 。麦收后 。立即拉 混播 后 的 苏丹 草 最佳 收 割 期 三 、混播 拌药 播种 运 田间麦草 .及 时浇头水 。头水是 是 8 0 %的 苏 丹 草 扬 花 .此 时 草 的 1 . 混播 拌药 :将 精 选后 的春 小 决 定混播效 益的重要 手段 .要 求 浇 营 养 价 值 最 高 .及 时机 械 收 割 , 麦种 与 苏 丹 草 种 子 按 5 :1混 合 . 匀、浇透 。防止 串灌 ,7 —1 0天 浇 调 制 干草 方 法 :收 割 2天后 搂 成 大麦 种 与 苏丹草 按 4 :1比例 混合 二 水 .并追施 尿 素 8 —1 0千克/ 亩, 堆 阴 干 .5天 后 拉 运 上 垛 。 后 .按 每 1 0 0千 克 种 子 拌 2 0 0克 1 0 —1 5天 浇第三 水基 本保 证 丰收 。 。 马 学 忠
丁酯 7 O毫 克 / 亩对 水 2 0千 克 , 防
适应 范 围 回 多 次 翻 动 均 匀 即 可 播 种 治 以 燕麦 为 主 的 单 子 叶杂 草 .采 凡 是 能 种 植 玉米 .海 拔 高度 2 . 播 种 :按 麦类要 求正 常抢 墒 用野 燕枯 .在 燕 麦草 2 .4叶期 用 在 6 0 O 一1 5 O 0米 的 范 围 内 .春 小 播 种 .春 麦 2 5千 克 / 亩 . 混 苏 丹 6 4 % 可 湿 性 粉 剂 (美 国 产 ) 1 0 4 麦种植 区都 能混 播 苏丹草 草 5千 克 / 亩 :大 麦 2 0千 克/ 亩 , 克/ 亩 ( 加 活 性 荆 ).或 2 5 %野 燕 二 、品种 选择 混 苏 丹草 5千 克/ 亩 。平播 、畦 播 枯 f 国 产 )2 3 0 —3 6 0毫 克 / 亩 对 水 麦 类 品 种 应 选 择 低 矮 、抗 倒 和 沟 播 均 可 .但 以畦 播 效 果 最 佳 , 2 0千 克 进 行 喷 雾 在 使 用 2 , 4 - D 伏 、生 育期长 、产量 高的 品种 , 播 深 3 — 5厘 米 丁 酯除 草 时 .注 意 周 围是 否 有 阔 要 采 取 防 倒 伏 措 施 . 否 则 倒 伏 地 四、施肥 浇水 叶 作 物 . 以免 作 物 受 药 害 。

[VIP专享]向日葵的病害和虫害

[VIP专享]向日葵的病害和虫害

向日葵菌核病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造成茎秆、茎基、花盘及种仁腐烂。

常见的有根腐型、茎腐型、叶腐型、花腐型4种症状,其中根腐型、花腐型受害重。

根腐型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苗期染病时幼芽和胚根生水浸状褐色斑,扩展后腐烂,幼苗不能出土或虽能出土,但随病斑扩展萎蔫而死。

成株期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到根的其它部位和茎,后向上或左右扩展,长可达1m,有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和鼠粪状菌核,重病株萎蔫枯死,组织腐朽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

茎腐型主要发生在茎的中上部,初和椭圆形褐色斑,后扩展,病斑中央浅褐色具同心轮纹,病部以上叶片萎蔫,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

叶腐型病斑褐色椭圆形,稍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迅速蔓延至全叶,天气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穿孔或脱落。

花腐型初在花盘背面生褐色水渍状圆形斑,扩展后可达全花盘,组织变软腐烂,湿度大时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穿过花盘在籽实之间蔓延,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花盘内外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黑色菌核,果实不能成熟。

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称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菌丝体绒毛状白色,菌核初期白色渐变为浅灰绿色或灰黑色,形状各异。

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子囊盘褐色,圆形,大小4-9mm。

盘内列生子囊和侧丝。

子囊棍棒形,无色,大小108-135×9-10(μm),内生子囊孢子8个。

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10.2-15.3×4.6-7.0(μm)。

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单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核在土壤内,病残体中及种子间越冬。

翌年气温回升至5℃以上,土壤潮湿,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孢子成熟由子囊内弹射出去,借气流传播,遇向日葵萌发侵入寄主。

种子上的越冬病菌可直接为害幼苗。

菌核上长出菌丝也可侵染茎基部引起腐烂。

病菌生长温限0-37℃,最适25℃。

菌核形成温限5-30℃,最适15℃,菌核经3-4月休眠期,从菌核上产生子囊盘。

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现状调查

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现状调查

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现状调查近年来,我国向日葵产量不断增加,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随着向日葵种植规模的扩大,也出现了一些危害现象。

为了解我国向日葵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一份向日葵危害现状的调查,以期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文将通过详细的调查数据分析向日葵危害现状,为我国向日葵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向日葵产业发展情况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向日葵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数百万亩,产量也在持续增长。

由于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和适应性强,向日葵的耕地种植逐渐向北推广,从而扩大了向日葵的种植范围,为我国的油料作物产业贡献了巨大的产量。

二、向日葵危害现状调查1. 病虫害防治问题随着向日葵种植规模的扩大,病虫害防治问题成为向日葵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据调查显示,向日葵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蚜虫、蓟马、蟹害、植瘤蚜、蓖麻蚜、早熟禾、蓖麻毛虫、粉虱等多种病虫的侵害,致使产量受损严重。

各类病虫害的防治成本高,且存在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给向日葵的健康生长和产量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 土壤质量下降随着向日葵种植规模的扩大,一些地区向日葵连续种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一方面,长期连续种植向日葵会导致土壤中特定养分的大量流失,使得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会导致土壤污染及养分失衡,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 气候影响向日葵生长期较长,对温度和日照等气候条件有较高的要求。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我国许多地区出现了极端气候现象,如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这些都给向日葵的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

4. 品质问题近年来,一些地区因为对农业科技的应用不够,向日葵种植管理水平低,质量管理不严,导致向日葵的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向日葵籽的品质问题直接关系到向日葵产业的发展,但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一些质量不合格的向日葵产品,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对策建议在种植向日葵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间种、合理施肥、喷洒绿色农药等,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现状调查

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现状调查

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现状调查1. 引言1.1 介绍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现状调查的背景我国向日葵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向日葵列当危害逐渐增多,给向日葵种植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的现状,保护和管理向日葵种植业的健康发展,进行向日葵列当危害现状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我国向日葵列当危害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病虫害、天气灾害、土壤质量下降等因素都极大地威胁着向日葵的生长和产量。

开展对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现状的调查,可以为科学制定保护措施、提高抗灾能力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保障我国向日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本调查将深入挖掘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的现状,为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够全面了解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的情况,为其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国向日葵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阐述调查的重要性和意义向日葵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向日葵列当是向日葵的主要种植形式。

随着农业发展和环境变化,向日葵列当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各种危害,对向日葵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现状进行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调查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现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前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可以揭示向日葵列当危害的类型、程度和分布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还可以发现新出现的危害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有效保护向日葵产量和质量。

通过调查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现状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调查结果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和实地调查样本,促进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调查也可以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促使科技人员研发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向日葵列当的生产效益和质量水平。

调查我国向日葵列当发生危害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保护和促进我国向日葵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向日葵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控技术

向日葵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控技术

向日葵褐斑病防治方法
选用种植抗褐斑病品种。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适期播种,合理密度种植;秋季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铲 除自生苗,发病初期摘除病叶,集中销毁。 必要时喷洒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400-500倍液或1:1: 160倍式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 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间隔10天,防治2次。
向日葵菌核病根腐症状
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造成茎杆、茎基、 花盘及种仁腐烂。常见的有根腐型、茎腐型、叶 腐型、盘腐型4种类型。 根腐型: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在开花后 发病为多。苗期发病时幼芽和胚根生水浸状褐色 斑,扩展后腐烂,幼苗不能出土,或虽能出土但 随病斑扩展萎蔫而死。成株期发病,根或根茎部 出现褐色病斑,逐渐蔓延到茎基部和茎上。病斑 稍凹陷,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在病斑部密生白 色菌丝,后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后期病斑中央 呈黄白色,表皮破裂露出纤维。重病株萎蔫枯死, 剖开茎在内腔有白色菌丝,并有黑色粒状或细短 条状菌核。
向日葵霜霉病
分布 向日葵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毁灭性病害。 国内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局部地区。 寄主 向日葵及其他菊科植物。 危害 向日葵霜霉病是国内重要的检疫性病害。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严重时能使70%~ 80%的植株枯死,并严重降低种子发芽率和含油 量。
向日葵霜霉病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造成植株矮化, 不能结盘或死亡。 苗期染病,2-3片真叶时开始显症,叶片 受害后叶面沿叶脉开始出现褪绿斑块,叶 背可见白色绒状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 孢子囊。病株生长缓慢或朽住不长。 成株染病 初近叶柄处生淡绿色褪色斑, 沿叶脉向两侧扩展,后变黄色并向叶尖蔓 延,出现褪绿黄斑,湿度大时叶背面沿叶 脉间或整个叶背出现白色绒层,厚密。 后期叶片变褐焦枯,茎顶端玫瑰花状, 病株较健株矮、节间缩短、茎变粗、叶柄 缩短,随病情扩展,花盘畸形,失去向阳 性能,开花时间较健株延长,结实失常或 空秆。

向日葵黑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最新国标

向日葵黑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最新国标

向日葵黑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向日葵黑茎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向日葵种子中向日葵黑茎病菌的检疫鉴定以及携带向日葵黑茎病菌的寄主植株等材料的田间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基本信息中文名:向日葵黑茎病菌学名:Leptosphaeria lindquistii Frezzi异名:Phoma macdonaldii BoeremaPhoma oleracea var. helianthi-tuberosi.,英文名:Sunflower Phoma black stem分类地位: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格孢菌亚纲(Pleosporomycetidae),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小球腔菌科(Leptosphaeriaceae),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

该病菌的其它相关资料参见附录A。

5 鉴定原理根据向日葵黑茎病菌的培养性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向日葵黑茎病菌进行检测鉴定。

6 仪器和器具冰箱、解剖镜(最低10×)、生物显微镜(具测量功能)、恒温光照培养箱、高压灭菌锅、天平、水浴锅、制冰机、纯水仪、旋涡振荡器、台式离心机、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高速冷冻离心机、真空抽干仪、实时荧光PCR仪、微量移液器(0.1 µL~2.5 µL,1 µL~10 µL,10 µL~50 µL,20 µL~200 µL,100 µL~1000 µL)、接种针、镊子、酒精灯、荧光灯、滤纸、培养皿(直径90 mm~100 mm)、手术剪、手术刀、载玻片、盖玻片、研钵。

7 试剂和培养基70%乙醇、次氯酸钠、CTAB抽提液(2% CTAB,1.4M NaCl,20 mM EDTA,100 mM Tris.HCl pH8.0)、Tris饱和酚、氯仿、异戊醇、异丙醇、无菌双蒸水、TE缓冲液(10 mM Tris.HCl,1M EDTA pH8.0)、实时荧光PCR预混液:2×TaqMan Universal PCR Master Mix(推荐使用,亦可自行配制)。

向日葵病虫害调查标准.doc

向日葵病虫害调查标准.doc

向日葵病虫害综合防治区田间调查方法和标准按年初发的综合防治方案进行综合防治后,对其综合防治区及对照区进行下列调查:一向日葵病害1、调查时间:在向日葵生长前期、开花期和收获前进行调查,根据田间病情和具体情况,确定调查时间和次数。

2、调查方法:结合当地向日葵田块的实际状况和田间病害分布特点,可采用随机取样、对角线取样、“之”字型取样等方法,取5点,每点取50-60株,分别按标准调查记载每株的病情级别,计算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如表1;同时,将调查田块的相关情况记入调查附表2。

二向日葵各病害调查及病情分级标准(一)向日葵菌核病调查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茎基腐型(株):0 无症状;1 茎基出现褐色、半椭圆形病斑;2 病斑环绕茎基部,植株轻度萎蔫;3 病斑干枯,露出纤维,有菌核;4 茎基部病斑缢缩,植株死亡。

茎腐型(株):0 无症状;1 茎部出现褐色、半椭圆形病斑;2 病斑环绕茎部,茎病斑≤5cm;3 病斑干枯,露出纤维,有菌核茎病斑>5cm;4 植株提早枯死。

烂盘型(株):0 无症状;1 花盘背面病斑占花盘面积的25%以下;2 花盘背面病斑面积占花盘面积的25%-50%;3 花盘背面病斑面积占花盘面积的50%-75%;4 花盘背面病斑面积占花盘面积的75%以上。

附表1:向日葵综防区田间调查记载表word文档可编辑附表2:向日葵病害(病)田间调查记载表word文档可编辑(二)向日葵黄萎病病情调查1、植株按五级划分标准如下:0 植株无病1 25%叶片发病的植株2 25%-50%叶片发病的植株3 50%-75%叶片发病的植株4 75%以上叶片发病的植株2、植株按六级划分标准如下:0 健株;1 病株叶片有10%以下显病状,叶片表现淡黄色不规则病斑;3 病株叶片有11%~25%显病状,叶片主脉间产生淡黄色不规则病斑;5 病株叶片有26%~50%显病状,病斑的颜色大部分变成黄色和黄褐色,叶片边缘有卷枯;7 病株叶片有51%以上显病状,病斑大多数显黄褐色,叶片边缘卷枯,有少数叶片凋落;9 病株叶片几乎全部显病状,甚至枯焦脱落,枝茎枯死,有时整株出现急性凋萎死亡。

呼伦贝尔地区向日葵病虫害调查分析

呼伦贝尔地区向日葵病虫害调查分析
孙 东显 , 于 平 , 黄金 林 , 林 玉 山 2何 忠 仁 3任 珂 , 闫任 沛
( 1 . 呼 伦 贝 尔 市 农 业 科 学 研 究所 。 内蒙 古 扎 兰 屯 1 6 2 6 5 0; 2扎 兰 屯 市 卧牛 河 镇 农 牧 业 综 合 服 务 中心 , 内蒙 古 扎 兰 屯 1 6 2 6 5 0
的结果表明 : ( 1 ) 呼伦 贝 尔地 区 向 日葵 传 染性 病 害发 现 l 7种 , 其 中真 菌 性病 害 l 1 种, 细 菌性 病 害 2种 , 病 毒 性 病 害 1种 , 寄 生 性 种 子 植 物
病 害 3种 真 菌 性 病 害 中茵 核 病 、 霜霉病、 褐 斑病 、 黑斑 病 、 黑 茎病 和 锈 病 等 危 害 最 重 。非 传 染性 病 害共 发 现 9种 , 干旱和药害危害最为严 重。 ( 2 ) 呼 伦 贝 尔地 区 向 日葵 害 虫发 现 6 目、 2 4科 、 4 2种 , 整个生育期都有不同害虫危害, 地 老虎 、 草 地 螟 和 葵 螟 等 危 害较 重 。
在 5 0 0 ~ 8 0 0 m m: 岭 西 区 为 半 干 旱 性 气 候 .年 降 水 量 为 3 0 0 ~
5 0 0 mm。年 平 均 气 温 岭 东 为 1 . 5 ℃ .岭 西 一 0 . 7 c c。无 霜 期 岭 东 为
9 0 1 3 7 d , 岭西为 8 6 ~ 1 0 0 d 。高原 型地 貌 , 山坡 地 多 , 地势 、 积 温 差 异大 , 土壤肥力薄厚不均 , 降水 不 足 , 冬 季寒 冷干 燥 , 夏 季 炎 热 多
随 着 我 国 向 日葵 市 场 扩 大 和种 植 效 益 逐 年 提 高 .人 们 种 植
向 日葵 意 识 逐 渐 加 强 内 蒙古 呼伦 贝尔 地 区基 于 适 合 向 日葵 生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
防治方法
使用无病种子、清除病残体和使用三唑酮、萎锈灵等化学药剂等方法可以有效防治锈病。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灌溉也可以减轻锈病的发病程度。
02
向日葵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具有较强抗性的 向日葵品种。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实施合理轮作,减少 病虫害的发生。
精耕细作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绿色防治技术
积极探索和推广绿色防治技术,如生物防治、物 理防治、农业防治等,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 使用频率,提高向日葵的安全性和品质。
抗病品种选育
加强向日葵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从源头上提 高向日葵的抗病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向日葵病虫害的监测 和预警,提高防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症状识别
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侵染向日葵的叶片、叶柄和茎部。初期,病部出现褪 绿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形成黄色或橙色的锈状斑。在潮湿环境下,病斑上会产生 大量锈状孢子堆。
发病规律
锈病的病菌以孢子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初次侵染。锈菌的繁殖体可以在寄主表面越冬,也 可以在其他寄主上完成生活史。在温湿度条件适宜时,锈菌会迅速繁殖并传播,引起再次 侵染。
黑斑病的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 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在温湿 度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会从伤口或 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在发 病后期,病斑上会产生分生孢子器和 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
使用无病种子、轮作、清除病残体和 化学药剂等方法可以有效防治黑斑病 。
菌核病
症状识别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真菌病害, 主要侵染向日葵的根、茎和花盘。根 茎部染病后,初期呈水渍状,逐渐形 成灰白色或浅褐色不规则形病斑。花 盘染病后,初期出现褐色水渍状斑点 ,随着病情发展,逐渐扩大为圆形或 椭圆形病斑,中央呈灰白色,边缘呈 红褐色。在潮湿环境下,病斑上会产 生灰黑色霉层。

呼伦贝尔市向日葵病虫害调查研究

呼伦贝尔市向日葵病虫害调查研究

呼伦贝尔市向日葵病虫害调查研究作者:***来源:《种子科技》2022年第07期摘要:本研究選择定期定点和全面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呼伦贝尔地区4个旗市开展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向日葵产区已发现侵染性病害14种,发病严重的有菌核病、细菌性茎腐病等;向日葵虫害已发现7目、23科、45种,其中地老虎、草地螟为害最重。

关键词:向日葵;病害;虫害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7-001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65 文献标志码:B向日葵适宜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瘠薄、耐旱、耐低温和霜冻等,抗逆性强,易于种植和管理,产量高、效益好,是呼伦贝尔市优势作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向日葵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向日葵产业已成为呼伦贝尔市农村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

呼伦贝尔市向日葵种植面积扩大,大量引进外来品种,向日葵有害生物传入风险增大,病虫害发生种类增多,为害程度有加重趋势。

2017—2018年对向日葵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为向日葵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向日葵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1 调查方法调查研究采用固定地点与全面普查相结合,田间采集标本后进行室内鉴定。

选择扎兰屯市、阿荣旗、牙克石市、莫力达瓦旗、鄂伦春旗等地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向日葵生产田,分别在前、中、后期调查病虫种类、发生量及为害程度,并将一些不易辨别种类拍照、采集、分离培养,然后进行室内鉴定。

2 结果与分析2.1 病害2.1.1 侵染性病害种类及特点经调查,呼伦贝尔市已发现侵染性病害14种,见表1。

其中,真菌性病害9种,细菌性病害2种,病毒性病害1种,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2种。

较为严重的种类有褐斑病、黑斑病、菌核病、细菌性茎腐病、锈病等。

其中,菌核病、细菌性茎腐病、病毒病早期病株产量几乎为0。

其他病害很少发生[1-2]。

向日葵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如下。

1)菌核病是目前主产区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向日葵病害。

1983—1986年呼伦贝尔市菌核病发生最为严重,1984年种植向日葵29 470 hm2,发病率59.8%,1985年向日葵菌核病发生14 730 hm2,发病率50.1%,防治2 000 hm2,损失葵花籽6 936.45 t,且质量严重下降。

向日葵锈病病虫害防治

向日葵锈病病虫害防治

向日葵锈病一、病状向日葵重要病害,大流行年份减产40%~80%。

叶片、叶柄、茎秆、葵盘等部位染病后都可形成铁锈般状孢子堆。

叶片染病,初在叶片背面出现褐色小疱是病菌夏孢子堆,表面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后病部生出许多黑褐色的小疱,即病菌冬孢子堆,散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发生严重的致叶片早期干枯二、发病条件该病发生与上年累积菌源数量、当年降雨量关系密切,尤其是幼苗和锈孢子出现后,降雨对其流行起有重要作用。

进入夏孢子阶段后,雨季来的早,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常引致该病流行。

三、侵染循环寒冷地区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条件适宜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侵入幼叶,形成性子器,后在病斑背面产生锈子器,器内锈孢子飞散传播,萌发后也从叶片侵入,形成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接近收获时,在产生夏孢子堆的地方,形成冬孢子堆,又以冬孢子越冬。

南方温暖地区病菌在多年生向日葵或菊芋上以菌丝越冬,越冬后繁殖进行再侵染。

四、防治方法(1)尽快选育抗3号小种的食用葵或油葵抗病品种。

(2)加强前期管理,及时中耕,合理施用磷肥。

(3)药剂拌种用2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干拌50kg种子,可减轻发病。

(4)药剂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隔15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向日葵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最新研究

向日葵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最新研究

向日葵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最新研究向日葵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夏季花卉,然而,由于向日葵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给生长和开花带来了困扰。

为了保护向日葵的健康生长,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综合防治向日葵病虫害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深入探讨其应用前景。

一、病害防治1. 种植抗病品种根据最新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一些抗病基因在向日葵种质资源中的存在,并将其引入育种中心,通过选育得到了一批抗病品种。

这些抗病品种具有强大的抵抗能力,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向日葵常见的病害,如白粉病、灰霉病等。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防治向日葵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家们发现过度施肥会使向日葵植株生长过旺,易于滋生病害。

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合理控制施肥量,根据向日葵的养分需求进行适量施肥,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三、虫害防治1. 生物防治在向日葵的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些昆虫和真菌具有防治向日葵害虫的潜力。

例如,瓢虫可以食用向日葵蚜虫,真菌可以感染并杀死向日葵叶螟。

将这些天敌引入向日葵种植区域,可以实现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 智能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监测技术在向日葵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科学家们研发出一种基于摄像头的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向日葵的生长状态和害虫的活动情况。

当监测到病虫害的存在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种植者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向日葵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向日葵种植者提供了更加科学和有效的防治手段。

通过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生物防治和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向日葵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向日葵的健康生长水平和产量。

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向日葵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研究将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向日葵种植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向日葵螟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技术(一)

向日葵螟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技术(一)

向日葵螟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技术(一)向日葵是我市主栽经济作物之一,经济效益较高,种植面积发展较快。

但是向日葵螟近几年来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使葵花生产受到较大威胁。

向日葵螟又叫葵螟,以幼虫为害花盘、萼片和籽粒。

花盘被害率一般在20~50%,重者100%;籽粒被害率一般在10%以上,重者达80%以上。

受害花盘一般有幼虫1~5头,最多达100多头。

幼虫蛀入花盘吃掉种仁,并蛀成许多隧道,还将咬下的碎屑和粪便填充隧道里造成污染,遇雨后造成花盘及籽粒发霉腐烂,不但严重影响产量,同时还严重影响葵花质量.一、葵螟田间调查和防治时期选择当地主栽品种且向日葵螟发生较重的地块,每个品种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两块,每块田平行线10点取样,每点取1平方米进行越冬基数调查。

将采回的土茧以自然状态集中埋入土中,以备化蛹羽化进度调查。

用性诱剂监测成虫消长动态,确定防治适期、防治范围和防治面积。

二、葵螟发生规律向日葵螟一年在我市发生1~2代,以一代幼虫为害最为严重.以老熟幼虫在土壤5~15厘米深处做茧越冬,翌年7月上旬化蛹,蛹期6~7天.第一代成虫7月中下旬开始羽化,7月末8月初为羽化盛期,成虫有趋光性,白天潜伏在向日葵田附近的荒草地里,受惊后可做短距离飞翔。

傍晚7时开始活动,8~9时活动量最大,在花盘上取食花蜜,并在花药圈内壁产卵.8月上旬为成虫产卵盛期,卵多散产在葵花花盘上的开花区内,在花药圈内壁、花柱和花冠内壁着卵量最多,筒状花和舌状花上着卵很少。

产卵盛期在8月上旬,卵期3—4天.幼虫有4个龄期,一代幼虫经过19—22天即老熟,多数幼虫老熟后入土做茧越冬,一部分幼虫老熟后落入土中吐丝做茧化蛹,8月中下旬是是葵螟的为害盛期,由越冬代成虫产卵到出现第一代成虫共历时36天左右,1-2龄幼虫主要取食花粉、花的内部结构和花冠,从3龄开始蛀入种皮内为害种仁或将内部全部吃空。

1头幼虫可转粒为害7—12粒。

在葵花成熟前老熟幼虫从籽粒中钻出,大部分陆续脱盘落地做茧越冬.越冬茧在土中0—5厘米处最多。

向日葵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

向日葵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

向日葵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作者:刘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8期向日葵喜欢阳光,它的大圆盘会跟着太阳照射的方向而转动,这样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让果实长得饱满。

然而在向日葵里最常见的疾病就是病虫害,不仅会减少产量,而且还会遍布在田野里,危害其他蔬菜,如胡萝卜、大豆、白菜、芹菜、菠菜和圆葱等。

本文分析了向日葵病虫害发生时的气象条件。

1.向日葵主要病虫害(1)向日葵菌核病经过长时间的种植研究和发现,影响向日葵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是菌核病。

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人们逐渐创新了向日葵种植技术,增加了种植户数量,扩大了向日葵种植规模,但是向日葵菌核病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向日葵安全生产,使产业经济受到严重损失。

由于菌核病发病率的不断提升使向日葵产量几乎为零,加重了菌核病的扩散和感染,一般会降低产量的30%-40%。

某区域的菌核病主要传染的对象是根茎,属于大菌核感染,另外还会涉及小菌核感染。

若是在苗期期间向日葵遭遇感染,那就产生了花盘,严重的会导致植株枯萎。

假如在向日葵生长后感染菌核,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产量,缩减百粒重与含油量。

除此之外,还会增加皮壳率。

引发菌核病的几种症状主要体现在:第一,寄主范围广。

第二,病菌感染样式居多。

第三,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率长。

迄今为止,还未研究出治疗方案。

(2)锈病锈病在向日葵生产过程中具有毁灭性危害的一种病害,如果大范围盛行,将很难用药物控制,导致向日葵大量停产。

在各个向日葵生产区域,锈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在雨量较多的季节,会加重锈病的发生率。

若是向日葵遭遇锈病袭击后,会限制叶片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凸显蒸腾功效,迫使向日葵水分大量流失,叶片提前枯萎、凋零,阻碍了向日葵的生长。

引发锈病的几种症状主要体现在:第一,籽粒灌浆欠缺。

第二,瘦果小。

第三,油量少。

第四,空壳率增加。

(3)霜霉病与向日葵列当霜霉病与向日葵列当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预防难度,直接影响向日葵生产量与质量。

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

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

内蒙古自治区向日葵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2009年试行)1、播种期(月.日):即播种当日。

2、出苗期(月.日):子叶出土展开达全区总穴数75%的日期。

3、现蕾期(月.日):植株主茎花蕾直径达1厘米,占全区总株数75%的日期。

4、开花期(月.日):植株主茎花蕾的舌状花完全展开,占全区总株数75%的日期。

5、成熟期(月.日):花盘背面和茎秆上中部变成黄白色,叶片出现黄绿色;子实充实,外壳坚硬,呈现固有色泽的植株,占全区总株数90%的日期。

6、生育期(天):从出苗到成熟期的天数。

如:6月5日出苗,9月8日成熟,生育期=(30-5)+31+31+8=95天7、比对照长短天数(天):品种生育期-对照生育期。

保留1位小数。

如:长3天填写“+3”,早2天填写“-2”。

8、不育株率(%):管状花雄性完全不育植株,占全区总株数的百分数。

保留1位小数。

9、分枝株率(%):在开花终期调查分枝植株,占全区总株数的百分数。

保留1位小数。

10、植株整齐度:在开花期间目测全区植株生育整齐一致的程度,包括开花一致性、株高整齐程度、分枝株和不育株比率。

任何一个性状达到不整齐,表明该品种一致性、整齐度差。

以整齐、中等、不整齐表示。

植株生育整齐度划分标准11、生育期活动积温(0C):从出苗期到成熟期≥50C日平均气温的累加值。

12、生育期有效积温(0C):从出苗期到成熟期≥50C日平均气温减去50C的累加值。

13、株高(cm):开花终期,随机取10株,测量从子叶节到茎秆顶端的高度,取平均值。

保留整数位。

14、叶片数(片):随机取10株,随着向日葵生长,标记叶片,开花后调查叶片数,取平均值。

保留1位小数。

15、茎粗(cm):在成熟期随机取10株,测量茎秆中部的直径,取平均值。

保留1位小数。

16、花盘直径(cm):在成熟期随机取10个花盘量其直径,取平均值。

保留1位小数。

17、花盘形状:在成熟期调查花盘正面的形状,分凸、凹、平记载。

18、花盘倾斜度(级):在成熟前调查花盘的倾斜度,分为6级记载。

向日葵病害

向日葵病害

中文名称:向日葵菌核病为害作物:向日葵为害症状:根腐型从苗期到收获都能发生。

苗期发病时幼芽和胚根有褐色病斑,水浸状,病斑很快扩展,腐烂,幼苗不能出土。

病轻的虽能出土,但随着病斑扩大,扣环,幼苗萎蔫死亡。

成株期发病时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渐扩大至根的其它部分和茎,病斑褐色,蔓延至茎部时可向上和向左右扩展,有同心轮纹,病斑可长达1米左右。

以后病斑部分氏出白色茁丝,后形成黑色菌核,重病株萎蔫枯死,茎组织腐朽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

茎腐型一般在茎中、上部发生病斑,椭圆形,褐色,后扩大,有同心轮纹,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

病斑也可以扩大至扣环,片萎蔫枯死。

病斑中央淡褐。

叶腐型病斑椭圆形,褐色,稍有同心轮纹。

湿度大时很快蔓延至全叶,天气稍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脱落,形成穿孔。

花腐型在花盘背面产生褐色圆形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可达全花盘,使组织变软腐烂,空气潮湿时可出现白色菌丝。

菌丝可穿过花盘,蔓延于籽实之间,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

花盘内外都可形成黑色的大小不等的菌核。

最后由于花盘组织腐烂落地,果实不能成熟,有的果实内外也存在菌核,籽仁褐色。

病原菌形态特征:由真菌寄生引起LJ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

菌核可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棍棒状,无色,侧丝丝状无色。

子囊孢子单胞,椭圆形,无色。

发病特点:病苗以菌核在土壤和种子内外越冬,第二年春天,菌核直接产生菌丝侵染幼苗胚根引起根腐型菌核病,也可侵染成株期根部或根茎部井蔓延,-直到收获。

病苗或病株的报或茎叶通过互相接触可蔓延侵染。

在条件适合时菌核可萌发形成子囊盘,不断形成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茎、叶、花盘引起茎腐、叶腐和花腐,最后形成菌核越冬。

菌核病的发生发展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6~9月雨水多,雨日多,湿度大时病重;重茬、地势低洼也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向日葵菌核病菌源广,传染渠道多(种子、土壤、气流都可传染),寄主的感病阶段每年都正值雨季,防治有很大困难。

向日葵病虫情报

向日葵病虫情报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技术一、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1、症状及发病情况该病为害向日葵主要表现症状有四种类型,茎腐型、根腐型、叶腐型和花腐型。

腐型在茎秆的各部位都能发生,初期在茎表面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逐渐扩大,约15-20天后大面积的黑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形成扣环后,植株萎蔫死亡或遇风猝倒死亡,此类型症状多见于茎中下部或穗颈处。

花(穗)腐型于向日葵开花后在花盘背后的花托部分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扩大到全花盘后使组织腐烂变软,腐解后无明显的恶臭味。

天气潮湿或遇雨会出现白色菌丝,最后形成黑色菌核,病菌亦可侵染蔓延到花盘正面,菌丝遍布在籽粒之间,形成黑色菌核网覆盖在花盘。

后期因花盘组织结构腐烂使整个花盘落地或部分或全部籽粒落地。

籽粒上的症状一般不十分明显,严重时果皮脱色变白,籽仁褐色,失去商品和种用价值。

2、病源及流行规律。

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除向日葵外还可危害油菜、莴苣、菜豆、胡萝卜、芹菜、番茄、辣椒、茄子、甘薯、马铃薯、烟草、芝麻等其它十字花科、菊科、豆科、茄科的蔬菜和草本观赏植物达64科360种植物,引起幼苗猝倒和各种形式的软腐病。

向日葵生育前期比较抗病,开花末期到成熟期抗性消失。

很容易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大流行,一般6-7月连雨天多,茎腐型的发病就重,8-9月份连雨天多,花腐型的发病流行就重。

3、防治技术。

(1)实行轮作: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一般3年后活力大部丧失,所以采取向日葵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换茬,能大大减轻发病。

轮作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不能与豆科、十字花科、茄科等作物轮作。

(2)搞好田园卫生:将病株、残枝败叶、病花盘、籽粒彻底清除出田间深埋,或烧掉以减少病原。

(3)种子处理:从无病区引进或从健康花盘收集种子,经挑选去除夹杂的菌核,播前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等药剂用种子量的0.3%-0.5%拌种,防治效果能够达80%以上。

(4)花期及时喷药:结盘初期,可选用速克灵、菌核净、农利灵、纹枯利或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重点保护花盘背面。

向日葵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向日葵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向日葵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向日葵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向日葵的病虫害防治知识一、向日葵菌核病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白腐病、烂盘病。

这种病害在向日葵主产区里每年发病率在50%左右,严重时可达80%以上,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立枯型自幼苗开始到花盘形成前都能发生。

幼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绕茎形成水浸状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后病部收缩变细,茎内形成黑色菌核,植株呈立枯状枯死。

成株期发病也以茎基部为主,呈现出淡褐色的湿润状病斑,逐渐扩大到整个植株的茎部,后期病斑干枯呈灰白色,边缘呈褐色,表皮破裂,由于茎内输导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养分的运输,叶片开始由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而脱落,最后造成整个植株枯死。

烂盘型这种病症在谢花期以后最重,当花盘受害时,在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花托呈褐色且软化。

遇多雨天气,病斑迅速扩大,可穿透花盘,由背面转向正面,长出一种白色菌丝,造成花盘腐烂,使籽粒不能成熟,严重时可造成籽仁腐烂或籽粒自行脱落。

1.发病原因主要由菌核萌发侵染引起。

病菌以菌核状态在土壤、病残组织及种子中越冬,在土壤中可生活2~5年。

其侵染方式有二:一是菌核萌发后产生菌丝,当它与寄主相接触后即直接侵入,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即为这种侵染方式;二是菌核可产生子囊盘,子囊孢子经过风雨或昆虫传播到寄主作物上,子囊孢子发芽后即侵入寄主内,向日葵烂盘就是子囊孢子侵染后引起的。

当气温在20℃、相对湿度达80%时,最适于菌核的萌发,也是花盘发病最严重的时期。

尤其是在多雨之年,在一些低洼排水不畅、通风透光不良和连年重茬或迎茬的地块上发病率最高。

7~8月份如果遇到多雨低温时,发病率较高。

2.病源及流行规律病原菌是核盘菌科核盘菌属菌核病菌,黑色。

病害发生在茎部的菌核形成少,花盘发病时菌核较多。

菌核在-40℃或湿热55℃时经10分钟仍有生活力,水淹状态下仅30天即腐烂死亡。

条件适宜时菌核开始萌发,可直接形成菌丝侵染寄主,也可形成子囊盘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到寄主表面后,发芽成菌丝侵染,致使向日葵发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日葵病虫害综合防治区田间调查方法和标准按年初发的综合防治方案进行综合防治后,对其综合防治区及对照区进行下列调查:
一向日葵病害
1、调查时间:在向日葵生长前期、开花期和收获前进行调查,根据田间病情和具体情况,确定调查时间和次数。

2、调查方法:结合当地向日葵田块的实际状况和田间病害分布特点,可采用随机取样、对角线取样、“之”字型取样等方法,取5点,每点取50-60株,分别按标准调查记载每株的病情级别,计算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如表1;同时,将调查田块的相关情况记入调查附表2。

二向日葵各病害调查及病情分级标准
(一)向日葵菌核病调查
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
茎基腐型(株):0 无症状;
1 茎基出现褐色、半椭圆形病斑;
2 病斑环绕茎基部,植株轻度萎蔫;
3 病斑干枯,露出纤维,有菌核;
4 茎基部病斑缢缩,植株死亡。

茎腐型(株):0 无症状;
1 茎部出现褐色、半椭圆形病斑;
2 病斑环绕茎部,茎病斑≤5cm;
3 病斑干枯,露出纤维,有菌核茎病斑>5cm;
4 植株提早枯死。

烂盘型(株):0 无症状;
1 花盘背面病斑占花盘面积的25%以下;
2 花盘背面病斑面积占花盘面积的25%-50%;
3 花盘背面病斑面积占花盘面积的50%-75%;
4 花盘背面病斑面积占花盘面积的75%以上。

附表1:
向日葵综防区田间调查记载表
附表2:向日葵病害(病)田间调查记载表
(二)向日葵黄萎病病情调查
1、植株按五级划分标准如下:
0 植株无病
1 25%叶片发病的植株
2 25%-50%叶片发病的植株
3 50%-75%叶片发病的植株
4 75%以上叶片发病的植株
2、植株按六级划分标准如下:
0 健株;
1 病株叶片有10%以下显病状,叶片表现淡黄色不规则病斑;
3 病株叶片有11%~25%显病状,叶片主脉间产生淡黄色不规则病斑;
5 病株叶片有26%~50%显病状,病斑的颜色大部分变成黄色和黄褐色,叶片边缘有卷枯;
7 病株叶片有51%以上显病状,病斑大多数显黄褐色,叶片边缘卷枯,有少数叶片凋落;
9 病株叶片几乎全部显病状,甚至枯焦脱落,枝茎枯死,有时整株出现急性凋萎死亡。

(注:通常采用五级分级标准,六级标准供参考)
(三)向日葵黑斑病、褐斑病、锈病、白粉病病情调查
1调查方法:结合向日葵田块的实际状况和田间病害分布特点,可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或棋盘式10点取样等方法,每点取叶片100-200片(每株除了心叶不取外,从上至下取全)。

分别记载病害的叶片发病率,并进行病情严重度分级,计算病情指数。

2、叶片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
向日葵黑斑病、褐斑病、锈病、白锈病叶片分级
0 叶片无病斑;
1 病斑占叶片面积10%以下;
2 病斑占叶片面积11-30%;
3 病斑占叶片面积31-50%;
4 病斑占叶片面积51%以上。

(四)向日葵病毒病和霜霉病病情调查
调查方法:结合向日葵田块的实际状况和田间病害分布特点,可分别于综防区
和对照区采用随机取样或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每点取50-60株,记载病害的发病率。

三、向日葵列当调查
调查方法:结合向日葵田块的实际状况和田间病害分布特点,可分别于综防区和对照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或棋盘式10点取样等方法,每点取50-60株。

分别记载列当的发病率,并进行病情严重度分级,计算病情指数。

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
0:无列当;
1: 单位面积(5平米)有列当5棵以下;
2: 单位面积(5平米)有列当6-10棵;
3: 单位面积(5平米)有列当11-20棵;
4: 单位面积(5平米)有列当21棵以上。

四、向日葵螟的调查
可分别于综防区和对照区采用随机取样或对角线5点取样等方法,每点
取50-60株,调查虫害株率;并随机取样考种测定虫食率、产量。

五、向日葵草害的调查
根据草害发生情况,可分别于综防区和对照区采用随机取样或对角线5点取样等方法,每点取1-2平方米,分别调查记录其阔叶和禾本科杂草株数,计算防效并测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