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赈济漠南蒙古和漠北喀尔喀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康熙多伦会盟事件_多伦会盟背景

康熙多伦会盟事件_多伦会盟背景

康熙多伦会盟事件_多伦会盟背景关于“多伦会盟”它又称做是“七溪会盟”、“多伦诺尔会盟”、“康熙会盟”,是康熙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而进行的一次管理事件。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康熙多伦会盟事件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康熙多伦会盟事件关于喀尔喀蒙古各部之间的纷争,其中不仅牵扯到了俄国的干涉和噶尔丹的插手,事情解决起来还是相当复杂。

对于喀尔喀内部的纷争,不能仅仅依靠武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心平气和的坐下协商来调解矛盾。

于是为了解决矛盾,康熙帝亲自来到多伦展开会议,这就是著名的康熙多伦会盟的事件。

这件事情主要发生在,康熙三十年时期。

在同年的四月的时候,康熙帝就亲自率领着官兵来到了距离北京还有800里的多伦诺尔地驻营。

而关于喀尔喀蒙古三大部、以及内蒙古四十九旗王公贵族的营帐,他们主要以康熙帝驻扎的大营为中心,像是众星捧月一般,四面环绕着。

关于会盟的具体时间,是从同年的五月初一日到初六日这几天进行会盟。

康熙帝为了能够很好的安置喀尔喀蒙古,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喀尔喀蒙古管理,于是就决定在多伦举行会盟会议。

在五月二日的时候,康熙帝亲自在御营殿帐内依次召见了内、外蒙古的一些王公贵族,并且还设宴进行款待。

在第二天的时候,就召集来了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以及哲布尊丹巴等喀尔喀三部贵族会盟。

关于会盟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了规定喀尔喀蒙古必须遵照朝廷的法律制度,并且还要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等人结束关于喀尔喀蒙古内部纷争;并废除关于喀尔喀三部旧有济农、诺颜等名号,留汗号,授以汗、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

多伦会盟过程我们知道在康熙帝主持的多伦会盟,一共历经六天的时间,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

首先是会盟的第一天:主要派遣内大臣索额图来传达谕旨:其中要求土谢图汗写出认罪书,并承认自己的罪行。

后来将认罪书发给与盟的各部首领,以此来求取各族的谅解与宽容。

第二天,真正会盟:在会盟过程中,经过各个喀尔喀王公贵族行三跪九叩礼之后,开始进行三项议程:(一)赦免:就是康熙帝宣布赦免了关于土谢图汗的罪性,并将册文和汗印授予给了土谢图汗。

论清朝对蒙古地区的立法

论清朝对蒙古地区的立法

旗制、封爵、敕诰、设官、印.信、军功、会盟、军 律、比丁、婚姻、征收、捕逃、驿站、朝觐、班次、
贡物、贡道、赏赉、行围、喇嘛、盗贼、人命、失 火、犯奸、杂犯、审断等。它的一些内容比嘉庆
三、乾隆、嘉庆朝对蒙立法逐步完备、定型 乾隆嘉庆朝对蒙立法逐步完备、定型,其 标志是《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的修订。
康熙时期,清朝对蒙古地区的立法逐步由 漠南蒙古扩展到漠北蒙古以及漠西蒙古地区。 在行政立法方面,对漠南蒙古的归化城土默特
部、察哈尔部实行特殊政策,不设札萨克,由清 廷直接任命官吏进行统辖,属总管旗制,被称
为“内属蒙北喀尔
喀蒙古,完成了在喀尔喀蒙古编旗设盟(也属
“额附”(即附马),规定蒙古王公定期进贡,据 其功劳大小和效忠程度,给予封爵或赏赐等 等。此时后金政权初创,有关蒙古地区的立法 只是片断的、零散的或暂时的。 (二)皇太极时期
皇太极即位后,多次派大臣赴漠南蒙古颁 布各种法令,把清(后金)政权的立法强制推行 到蒙古地区。这时期颁布的“蒙古例”有:
天聪三年(1629年)正月,“颁敕谕於科尔 沁、敖汉、奈曼、喀尔喀、喀喇沁五部落,令悉遵 我朝制度”[1]f舶”。
不断的战争的胜利,多次颁发军令、军律,故此 时对蒙立法,军律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适应统
大辟条例:“凡平人与蒙古王、贝勒福金通奸
者,福金(ep夫人)处死,奸夫凌迟处死,其兄弟
处绞。凡发外藩蒙古贝子等冢者,截杀来降人
众为首者,劫夺死罪人犯为首者,公行抢夺他
人财物者,与逃人通谋给马遣行者,挟仇行害
放火烧死人畜者,临阵败走者,故意杀人者,以
二、顺治、康熙、雍正朝对蒙立法的发展
(一)顺治朝对蒙的立法 顺治元年(1644年),清定都北京,确立了
对全国的统治。这时,清廷与漠南蒙古诸部关

清朝赈济漠南蒙古和漠北喀尔喀的重要性

清朝赈济漠南蒙古和漠北喀尔喀的重要性

清代漠北和漠南经常发生自然灾害和战争灾难, 清朝 对灾区的蒙古人民及时有效的调动赈灾物资, 救济生死困 难中的漠北喀尔喀和漠南蒙古。 从赈济的时间来看救济漠 南蒙古的时间(1671~1763)最长、最早、最多,漠 南 归 附 清 朝 的时间也比漠北蒙古早,发生的自然灾害也相对多,所以赈 济的次数较多。 赈济漠北的时间(1689~1760)仅 次 于 漠 南 , 发生的灾难虽然多, 但是漠北地域广阔, 畜牧经济发展基 地— ——牧场辽阔, 再加上漠北喀尔 喀 人 口 数 量 比 漠 南 少 一 半。 所以赈济的次数少,物量也相对少。 赈济准噶尔汗国的 时间(1732~1773)相对来说又晚又短,这与各 蒙 古 归 附 清 朝 的前后有关。 赈济准噶尔汗国和漠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战 争灾难。 准噶尔汗国很长时间内一直跟清朝保持敌对势态, 所以赈济的时间也较晚。 从准噶尔汗国各王公归顺清朝开 始,他们就得到大量物资的赈济(对各蒙古赈济物资和时间 比较,详细统计是论文附表)。
从清朝阻止沙俄和准噶尔汗国的战略策略来看, 喀尔
喀蒙古对清朝来说更为重要。 清朝统一内蒙古的时间早于 喀尔喀蒙古,内蒙古是清朝统一漠北喀尔喀和西北的兵员、 牲畜供应基地之一。 同样喀尔喀蒙古也是清朝阻止准噶尔 汗国的得力助手,并发挥着防止沙俄的军事基地作用。 沙俄 早已渗透漠北,并加快了侵扰清朝北疆的步伐,如果不及时 有效的阻止沙俄的势力,将给清朝带来的麻烦不堪设想。 沙 俄军事、经济发达,迟早会成为威胁清朝北疆的强大敌方。 所以清朝统治者统一漠南之后,及时用大量物质救济,保留 漠北势力,让喀尔喀蒙古成为了“防备朔方”的“屏藩”和统 治全国的一臂之力。 统一蒙古这个角度考虑、清朝赈济内蒙 古比喀尔喀蒙古重要。 从考虑国家的安全,阻止沙俄势力角 度来看,清朝赈济喀尔喀蒙古远远比漠南蒙古重要。 在与蒙 古接壤的沙俄数千公里边境, 非法越境经商或抢劫杀人案 件时有发生。 所以清皇帝下旨喀尔喀郡王丹津:“你喀尔喀 西部与俄罗斯毗邻……命你为喀尔喀左翼护将军……统领 喀 尔 喀 扎 萨 克 三 千 军 马 ,筹 备 一 万 军 民 装 备 。 行 军 于 毛 台 查 干 斯古勒等地,命令朝臣严肃训练军队,严守边关”。 ③康熙皇帝 曾自豪地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 我朝施恩于喀尔 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④从 上 文 可 知 当 时 喀 尔 喀蒙古担任清朝防止沙俄的重要作用,北疆重要军事基地。 所以清朝同样重视漠北蒙古的赈济, 也同样执行赈济措施 并特别重视,出于大量物资救济漠北。

清朝的游牧民族与边疆防御

清朝的游牧民族与边疆防御

清朝的游牧民族与边疆防御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在治理边疆、防御入侵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与清朝边疆防御密切相关的就是游牧民族。

本文将探讨清朝与游牧民族的关系以及对边疆防御的影响。

一、清朝与游牧民族的关系游牧民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并对中原王朝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在清朝这个专制的王朝中,游牧民族的地位和作用也非常重要。

1. 清朝的创立与游牧民族清朝的创立与游牧民族密不可分。

在明朝晚期,鞑靼族的努尔哈赤侵略长城以北的明朝边疆,并成功建立了后金国。

随后,努尔哈赤改国号为清,建立起了清朝。

可见,清朝的创立是与游牧民族密切相关的。

2. 清朝与蒙古族的关系在清朝统治下,蒙古族是清朝的重要支持者和盟友。

为了巩固土地统治,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与蒙古族的关系。

他们通过设置蒙古王公、实行“封五属”政策等手段,使蒙古族保持了一定的自治权,加强了清朝与蒙古族的联系。

3. 清朝与其他游牧民族除了蒙古族外,清朝还与其他游牧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东北地区的满洲族就是清朝的建国元勋。

此外,还有苗疆、回疆等地的各个少数民族集团,也与清朝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二、游牧民族对边疆防御的影响游牧民族对清朝边疆防御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们在边疆地区的定居和军事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游牧民族的融合清朝统治者努力推行了各民族融合政策,使得游牧民族融入了清朝的统治体系,对边疆防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清朝与蒙古族的紧密联系使得边疆地区得到了蒙古族的支持和保护,从而加强了边疆的防御力量。

2. 游牧民族的军事力量清朝利用游牧民族的军事力量加强了边疆防御。

游牧民族以其独特的骑马战斗方式和高超的射箭技巧形成了强大的游牧战斗力。

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了多个绿营、边防军等军事组织,并以游牧民族为主要力量,提升了边疆地区的军事实力,保护了边疆的安全。

3. 游牧民族的边疆定居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游牧民族在边疆地区定居,并成为边疆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

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

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

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

他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骑着马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

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

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

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统一。

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

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康熙在位61年,对于中国的历史,对于世界的文明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三,反击侵略,签订条约。

四,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六,移天缩地,兴修园林。

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八,引进西学,学习科技。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大家好,今天我讲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咱们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

康熙是很特殊的,他父亲是顺治,他祖母是孝庄太后,他爷爷就是清太宗皇太极,他曾祖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他儿子是雍正,孙子又是乾隆。

他在清朝前期这六个皇帝当中,从入关来说是第二个皇帝,从整个清朝来说,他就是第四个皇帝,他处在一个承上启下这么一个很特殊的地位,康熙这61年,对于中国的历史,对于世界的文明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历史趣谈满清为什么要同蒙古世代联姻?

历史趣谈满清为什么要同蒙古世代联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满清为什么要同蒙古世代联姻?导语:从清太祖、太宗,到清世祖和圣祖,先后有四后、十三妃出自蒙古科尔沁等部。

或许,你会存在疑问,为什么清朝的皇帝为什么会喜欢蒙古人么?难从清太祖、太宗,到清世祖和圣祖,先后有四后、十三妃出自蒙古科尔沁等部。

或许,你会存在疑问,为什么清朝的皇帝为什么会喜欢蒙古人么?难道就因为蒙古女人长得漂亮么?明代后期,蒙古族逐渐分成三大部分:蒙古草原西部至准噶尔盆地一带的漠西厄鲁特各部;贝加尔湖以南、河套以北的漠北喀尔喀各部;蒙古草原东部、大漠以南的“漠南”各部。

“漠南”与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国接壤,其地理位置位于后金右翼,对后金进入辽沈地区有牵制的作用。

为免去后顾之忧,努尔哈赤以武力逐一征服了“漠南”各部。

而“漠南”的科尔沁部,是努尔哈赤最先征服的对象。

经过多次的较量,科尔沁部撤兵请盟,联姻结好。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正月,努尔哈赤以科尔沁蒙古贝勒明安之女“颇有风姿”为名,“遣使欲娶之”,明安于是将女儿送给太祖。

努尔哈赤以礼亲迎,大宴成婚。

于是明安贝勒成为蒙古王公中第一个与清联姻的人。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又娶科尔沁郡王孔果尔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妃。

努尔哈赤不仅自己娶科尔沁两贝勒的女儿,同时命令他的儿子们纳蒙古族王公的女儿做妻子,其中包括次子代善、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第十子德格类、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等都娶了蒙古族王公的女儿为妻。

这也是贯穿清王朝始终的“满蒙联姻”的开端。

清天聪三年(1629)十月,皇太极起兵征明,科尔沁部二十三位贝勒率领部众追随,为击败明军立下战功;天聪五年,科尔沁部随皇太极攻打大凌河,大败明将祖大寿。

可见,军事目的也是满蒙。

清朝对新疆的治理措施

清朝对新疆的治理措施

清朝对新疆的治理措施1644年清朝入关,建立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但是边疆地区尚未纳入清朝的统治范围。

西、北边疆地区,除漠南蒙古已纳入清朝的统治范围外,其他边疆民族政权都尚未与清朝建立统属关系。

这些边疆民族政权主要包括:北部的喀尔喀三汗部;西北地区的卫拉特准噶尔汗国、叶尔羌汗国;青藏地区的蒙藏联合政权和硕特汗廷。

这些民族政权是由蒙古各部大封建主所建立起来的,元亡以后,退居塞北的蒙古各部各自为政,彼此对立,相互仇杀,犹如一盘散沙。

清朝康、雍、乾三个皇帝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和多次征战,相继将漠北喀尔喀蒙古和青藏地区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最后征服准噶尔蒙古部,至此西北边疆完成统一。

一、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乾隆平帝平定准噶尔和回部以后,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正式定名为新疆。

新疆分为北疆、南疆,南北疆居住着不同的民族,有的以游牧为业,有的则从事农业。

他们归附清朝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清廷又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新疆,其中很多士兵携眷永驻,屯垦戍边。

后来,亦有内地回、汉民户纷纷迁居,务农经商。

所以清朝针对新疆地区居民成分复杂的特点采取了更加灵活多样的管理形式。

(一)理藩院与将军、都统、大臣的设置理藩院,是清朝管理边疆民族的中央机构,初为专理蒙古事务的“蒙古衙门”。

设承政、参政等官,专门处理蒙古诸部编旗、会盟、赏赐、通婚等。

1638年(崇德三年),更名为理藩院。

清朝统一新疆后,理藩院职掌范围扩展至回部、西藏及西南诸土司地方,“掌外藩之政令,制其爵禄,定其朝会,正其刑罚”,“控驭服绥,以固邦翰”。

理藩院属清朝中央机关与六部平行,官员组成满洲贵族和蒙古王公,设尚书满洲一人,左右侍郎各满洲一人,额外侍郎蒙古一人,理藩院下设六司各司其职。

理藩院尚书、侍郎和各司属机构,以及派驻边疆民族地区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层层管理。

清朝还在边疆地区设置了将军、都统、大臣等大批军政官员。

各驻边将军、都统、大臣严格按照皇帝的意志,执行监督、控制蒙、藏、回各民族的任务。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简史:少数民族为中国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简史:少数民族为中国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简史:少数民族为中国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华夏文明的扩展中华文明,最早被称为华夏文明。

在先秦时代,夏文化成为历代各国所共认得文化主体。

夏文明来源于夏朝的建立。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夏后氏的大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早期文明时代。

夏朝建立后,和周边的“万邦”形成了初步的封建体系,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开始出现。

不过夏朝的活动范围还十分狭小,主要位于洛阳附近的黄河两岸。

夏朝活动范围商朝是东夷人建立的王朝,和夏朝和后来的周朝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又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夏文化。

商朝的控制地区比夏朝有所扩大,包含现在的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安徽北部,但是总体上还是局限于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地下文物证明存在的王朝,其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是中国早期文明的辉煌的代表。

商朝形势图周朝原本是关中地区的一个小国,自称和夏朝有渊源关系。

周朝灭商朝后,为了控制新征服的商朝旧土,大规模实施分封,这些分封国成为深入蛮夷地区的华夏军事据点。

当时人们把华夏文化发源的关中、山西南部、河南等地叫做中原、中国,华夏,而四周的落后民族分别被叫做“东夷”“南蛮”“北狄”“西戎”。

西周分封简图在西周历史上,在武王灭商后,有三次大规模的领土扩张,第一次是周公东征,消灭了商朝的残余势力,将周朝控制范围推广到了整个山东半岛和淮河以北。

周公东征后,九夷和徐国等强大的东夷族被迫南迁淮河一线。

第二次是昭穆时期,在东南方向,周朝多次和东南地区的徐国交战,领土扩张到今天的苏州一带,在分封了宜侯(吴国),有出土的宜侯夨簋可视为证据;在南方,成功遏制了楚国的扩张,在汉江流域北部分布了“汉阳诸姬”。

而在西北方向,有穆王西征的事迹,西北势力范围能够到达甘青一带。

第三次是周宣王时代,通过南征北战,周宣王不仅恢复了周穆王时代的版图,还有所扩大。

总的来说,周朝的最大版图,西到陇西一带,北到燕山,东到大海,南到汉江,东南到了长江以南。

皇太极时期满蒙关系

皇太极时期满蒙关系

浅析皇太极时期的满蒙关系摘要:满族以少数人顺利叩关又成功统治天下近三百年,与其民族政策有极大关系,结成满蒙联盟是满族稳固后方夺取全国政权的关键一步,对强大满族势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皇太极继续执行努尔哈赤的联蒙抗明的政策,以“摄之以兵,怀之以德”政策统一并巩固了后金(清)与蒙古的联盟。

皇太极所推行的许多措施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对满族和蒙古族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为今天我们处理民族关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皇太极;满族;蒙古族;联盟;民族关系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一、满(女真)与漠南蒙古的关系努尔哈赤时期后金与漠南蒙古的东部初步建立了联盟关系,皇太极即位后,继续执行努尔哈赤的“摄之以兵,怀之以德”的政策,并更加侧重于“怀之以德”,使漠南蒙古成为清统治者对抗明朝重要力量。

(一)“摄之以兵”皇太极即位之初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漠南蒙古的统一。

其中最大的敌人就是察哈尔林丹汗。

察哈尔林丹汗势力强大对其他各部所求无厌,引起蒙古各部的强烈不满。

天聪二年(1628)八月,皇太极接见了喀喇沁部使团,双方盟誓曰“刑白马乌牛,誓告天地”①,取得共同对抗林丹汗的一致意见,后又结成针对察哈尔的军事联盟。

天聪六年皇太极对林丹汗发动了大规模追讨行动。

在皇太极大军压境情况之下,林丹汗被赶到无立足之地,逃到青海②出痘病死。

天聪十年(1636)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个领主于在盛京集会。

拥戴皇太极为全蒙古的共主,奉上“博格达·彻辰汗”(宽温仁圣皇帝)号。

崇德三年至五年(1638-1640)曾经迫于林丹汗压力迁徙的一部分漠南蒙古部落回到原牧地,并归附清朝,至此漠南蒙古全部归附于清朝。

(二)“怀之以德”皇太极清楚地认识到想要把蒙古变为满清的得力助手必须采用其他政策来笼络蒙古族贵族,巩固满蒙联盟。

1、满蒙联姻联姻是皇太极笼络蒙古各部的重要措施,也是清一代的传统政策。

他本人及兄弟子侄几乎都娶蒙古女为妻,仅在天聪年间满族王公就有17人娶蒙古女为妻。

论少数名族的发展对我国的意义

论少数名族的发展对我国的意义

论少数名族的发展对我国的意义[内容摘要]: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

这一路,我们有过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豪放与骄傲,也有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血泪和屈辱。

可是,不管在何时,中国都是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我国的各民族共同见证了祖国曾经的繁荣和富强,共同遭遇了列强的蹂躏与践踏,更曾共同为祖国的崛起而拼搏……由此可见,中国的各民族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他们彼此信赖,彼此依靠,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关键词]:中国各民族伟大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六十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成一个主题: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繁荣昌盛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们都不难发现我国各民族相互融合,相互扶持的历史,可见,从古至今中国所代表的含义就是多民族国家,中国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那么,这一切从何而来,我们为什么会认为是多个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一、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纵观中国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个呈渐进形成和连续发展的格局,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下面,就让我们踏着斑驳的青苔来共同回顾那段名族融合的历史!㈠先秦时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孕育时期从大量的考古资料可以看出,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就生活着代表不同文化类型的人群。

这些分散聚居在各地区的人群,分别创造出他们独具特色的文化,同时又不断相互交流与融合,形成不同程度的密切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民族融合而产生的国家。

①夏商周王朝的建立与消亡在这三个朝代的建立过程中,联合了许多部落和部落联盟,“禹和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1就是说的这件事情,这样就促进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交流,使黄河中下地区逐渐形成了若干个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族。

清朝的边疆政策与民族关系

清朝的边疆政策与民族关系

清朝的边疆政策与民族关系清朝边疆政策的历史背景清朝成立于17世纪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在其境内,除了汉族人口众多,其他少数民族也占有重要地位,如蒙古族、满族、藏族、维吾尔族等等。

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体现在清朝对边疆的政策上。

清朝刚成立时期,以保卫国家,恢复统治为主要任务。

为此,它实行了边疆政策,统治并整合了大量族群。

在民族关系方面,清朝首先重视与蒙古族的关系。

这并非只是因为他们接受清朝的统治,而是因为蒙古族拥有遍布中亚、东北亚的广大地盘,是清朝版图上的主要组成,其间存在南北二个路线,南路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带有的贸易关系密切。

然而,从道光年间(1821-1850)以后,边疆人口出现了大幅增长,关系极为复杂。

特别是少数民族,他们习惯、史传、祖先、语言的发展十分独特。

在这样的情形下,清朝不可避免地被迫制定更为复杂、灵活的边疆政策,来维持其地位和统治。

清朝边疆政策的特征及发展清朝边疆政策的特点之一,是实行了“区域自治”的制度,即封疆制度。

这是为了按地区、族群划分治理管理的一种制度。

清朝在边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条约,旨在使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平衡,从而达到维稳的目的。

其次,清朝的边疆政策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政策手段,如分区管理、派驻关押、婚姻联姻、不平等条约、武装镇压等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分区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规定把边疆地区按地理、民族、生产习惯之类的标准分为若干个区域,在每个较大的区域内设立了一定数额的“辖区”,普遍由每个区的一位地方长官直接管理。

最后,清朝的边疆政策在民族关系方面,又实行了“以德治边”的策略。

这种政策不是通过经济发展或者武力压制等迫使边疆地区居民投靠朝廷,而是强调模范行为、守法守纪,外交礼遇,实行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祖宗传统、地域文化等等。

边疆政策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清朝的边疆政策对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边疆地区的各个民族之间,有了更加密切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清朝前期对边疆的管理与经略,平定准葛尔部,维护统一

清朝前期对边疆的管理与经略,平定准葛尔部,维护统一

清朝前期对边疆的管理与经略,平定准葛尔部,维护统一经清朝统治者在歼灭了南明的几个小朝廷、平定了南方的各种抗清势力之后,便开始大力向西北边疆地区发展。

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终于建立起一个疆域空前广大的王朝。

新疆地区在我国的汉、唐、元朝时期,都直接隶属于中央王朝,并与内陆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

明朝时期,新疆地区被蒙古的瓦剌部所控制。

清朝前期对新疆地区的经略,主要表现在与属于瓦剌部后裔之一的蒙古准噶尔部的长期战争方面。

明清之际,在我国西北地区居住的蒙古族共分为3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

在清朝入关之前,大漠以南的察哈尔、科尔沁、土默特、鄂尔多斯等24部蒙古人已先后归附了清朝,称之为内蒙古。

漠北喀尔喀蒙古又分为扎萨克图汗、土谢图汗、车臣汗3部,它们都与清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向清朝称臣“朝贡”,被称为外蒙古。

在阿尔泰山以西的漠西厄鲁特蒙古(即明朝的瓦剌部),分为4个互不统属的卫拉特(部):在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是杜尔伯特部;在塔城附近雅尔一带的是土尔扈特部;在乌鲁木齐地区的是和硕特部;在伊犁河流域的是准噶尔部。

在这4个卫拉特中,以准噶尔部为最强。

它们与清朝也保持着“朝贡”关系。

康熙时期,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夺得汗位,开始向其周边地区扩张势力。

不久,噶尔丹合并了厄鲁特蒙古4部,接着就开始向外蒙古的喀尔喀蒙古进兵。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打败土谢图汗,占领扎萨克图部,侵人车臣部。

喀尔喀蒙古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大喇嘛以各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皆与满洲相同,决定率各部归附清朝。

喀尔喀蒙古3部几十万人迁往漠南,请求清政府保护。

康熙帝给予牲畜、茶叶、布匹等物资救济,并把他们暂时安置在科尔沁大草原。

清政府命令噶尔丹退还喀尔喀3部的故地。

噶尔丹置若罔闻,反而进一步向内蒙古发起进攻。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准噶尔部的前军进至距古北口900里的乌珠穆沁,令清朝统治者大为震动。

这时,清朝在汉族地区的统治已经十分稳固,使康熙帝得以3次出兵漠北。

平定准噶尔叛乱的背景介绍

平定准噶尔叛乱的背景介绍

平定准噶尔叛乱的背景介绍明末清初,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在今内蒙古地区的是漠南蒙古,在原外蒙古一带的是漠北喀尔喀蒙古,游牧于天山以北一带的是漠西厄鲁特蒙古。

厄鲁特又称卫拉特,又分为四部,即和硕特游牧于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准噶尔游牧于今伊犁河流域、土尔扈特游牧于今新疆塔城地区、杜尔伯特游牧于今额尔齐斯河流域。

四部中,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先后兼并了土尔扈特部及和硕特部的牧地,迫使土尔扈特人转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和硕特人迁居青海。

乾隆二十二年春,清廷遣军从巴里坤等地分路进击,清军攻势凌厉,加上此时准噶尔地区瘟疫流行,叛军很快溃败,阿睦尔撒纳兵败后,逃往哈萨克,在哈萨克首领阿布赉追捕下,只身带了七八人逃入俄占区谢米巴拉厂斯克要塞,于九月得痘身亡。

由于清政府的坚持,俄国最后交验了阿睦尔撒纳的尸体。

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的战争,至此取得了胜利。

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战争的胜利,不仅维护、巩固了西北边陲,消灭了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而且也打击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准噶尔的野心,对于以后挫败帝国主义勾结利用民族败类分裂祖国的阴谋,捍卫西北边疆的斗争,产生了良好影响。

清军之所以取胜,首先,清军进行的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准部贵族分裂叛乱的正义战争,因而得到各族人民支持。

其次,清廷剿抚并用的策略运用的比较成功。

第三,清廷此时内部稳定,国力强盛,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较强。

第四,在战争指导上,能依据客观情况,制定出切合时宜的作战方针;针对作战地区地理条件的特点,认真作好战争准备,注意发挥骑兵快速机动作战的能力和发挥火器部队的作用。

当然,清军平定叛乱的战争所以延续70年之久,除了沙俄极力插手和支持叛乱者以及民族关系等原因,增加了战争的复杂性外,清军在作战指导上的一些失误也是重要原因。

而准部贵族在沙俄支持下掀起的民族分裂叛乱战争,是违背各族人民利益的不义之战,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政治上的不得人心,及其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和军事上存在许多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决定了其失败是必不可免的。

清代满蒙联姻关系及对蒙古的经济援助

清代满蒙联姻关系及对蒙古的经济援助

清代满蒙联姻关系及对蒙古的经济援助作者:香莲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6期摘要:清代满族和蒙古之间发生了频繁的联姻关系,是研究满蒙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统一蒙古各部,清朝统治者实施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虽有政治目的,但事实上推进了联姻关系更有效的发展,对蒙古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清代;蒙古;联姻;经济援助中图分类号:K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020-03基金项目:内蒙古教育厅一般项目“清朝对漠北喀尔喀蒙古实施的经济政策研究”(NJSY13301)关于清朝满蒙联姻关系的研究成果很多,其中杜家骥编写的《清朝满蒙联姻研究》全面系统的分析了满蒙联姻的具体内容,此外还有很多论文和专著。

学术界认同清朝与蒙古的联姻关系是为了统一各蒙古采取的政治政策。

根据《满文老档》《清实录》的记载,“清朝的满蒙联姻长达300年(1612—1912),据皇家的族谱《玉牒》记载,在这300年中,满蒙联姻共595次,其中出嫁给蒙古的公主、格格达432人次,娶蒙古王公之女163人”[1],清朝推行满蒙联姻,从皇帝至八旗王公与蒙古通婚,奉行“南不封王,北不断亲”的政策,进一步发展成漠南蒙古十三旗中实行“备指额附”制度,拉拢和扶绥蒙古上层封建主,形成满蒙统治集团联盟。

张荣铮在关于《理藩部则例》中写道,这个关系一直被沿续下来,成为制度编进《理藩部则例》的“婚礼”门。

“婚礼”门首先严格规定清公主(皇帝的女儿)格格(清宗室的女儿)下嫁的范围:“凡指额附行文科尔沁左翼扎萨克固山贝子旗……等13旗,查取各该王、贝勒、贝子、公之嫡亲子弟,公子、格格子孙内15岁以上,20岁以下,有聪明俊秀、勘指额附之台吉、塔布囊,将衔名年命注明,每年于十月内送部。

……,其已开送职名人等,令其父兄于年节请安时各带来京,备指额附。

”从“婚礼”门中可以看出,满蒙王公贵族之间的通婚,完全是政治需要,通过婚姻这个纽带把满蒙上层贵族联在一起,可见满蒙联姻在清朝历史上的重要性。

清廷对漠北土谢图汗部蒙古政策探析——以喀尔喀恪靖公主府属人地亩案为中心

清廷对漠北土谢图汗部蒙古政策探析——以喀尔喀恪靖公主府属人地亩案为中心

作者: 胡哲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000
出版物刊名: 西部蒙古论坛
页码: 22-29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1期
主题词: 恪靖公主属人地亩案;土谢图汗部;“恩威并施”;汤沐邑
摘要:有清一代,清廷奉行“恩威并施”的对蒙政策。

以多伦会盟为标志,漠北喀尔喀蒙古诸部内附清廷。

康熙帝将恪靖公主降嫁喀尔喀最强势力土谢图汗部汗王察珲多尔济之孙,进而将“满蒙联姻”政策推向漠北蒙古。

但是与以往满蒙联姻不同,恪靖公主并未久居漠北,而是与额驸一同被清廷安置在漠南归化城土默特势力范围内,并设置公主府、汤沐邑,由此在归化城土默特锲入一股异质势力。

在康、雍朝偏之以“恩”政策下,公主府通过腾属人与土谢图汗部民,得以在土默特地区开拓地亩、经营汤沐邑。

随着恪靖公主的去世,公主府势力失去法理根据。

而汤沐邑结构性缺陷所引发的公主府与土默特蒙古土地纠纷问题,在乾隆朝偏之
以“威”政策下,终于引发地亩案,作为满蒙联姻政策的产物——汤沐邑,亦随之解体。

地亩案是清廷与土谢图汗部政治关系的转捩点,清廷以此为契机对土谢图汗部势力加以收缩整合。

浅谈康雍乾盛世民族政策的历史实践及现实意义

浅谈康雍乾盛世民族政策的历史实践及现实意义

浅谈康雍乾盛世民族政策的历史实践及现实意义在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有一座用统治者的心血熔铸的丰碑——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皇家寺庙。

它虽经历了几个世纪风雨的洗礼打磨,非但不见凋蚀,反愈显现出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光辉;它与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一样同为皇家建筑,但它显示的不是属于帝王或宠妃个人的尊贵,它张扬的是民族团结的精神;它以山水园林艺术和宗教文化的独特形式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见证。

回眸康雍乾盛世的辉煌,研究探讨清王朝的民族工作方针策略,对于我们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开创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局面,促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当有裨益。

中国自秦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到汉承秦制,“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更加强大。

及至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清代的疆域西至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南面包括西沙群岛,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领土的版图。

在这幅员辽阔、团结统一的国度里,当时已繁衍生息着五十多个民族,政治经济空前繁荣,农村耕地扩大,农业生产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边疆人口增加;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平定了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分裂活动和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

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继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以后的最后一个盛世——康雍乾盛世。

清代的盛世前后历134年,比前几个盛世时间之和还长些,可谓长治久安。

其间人口增长最快,文化发展活跃高涨。

周恩来总理在评价清朝对形成我国多民族团结统一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时这样阐述:“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

清前期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固然与几千年来我国多民族在饱受冲突、征战之苦后,迫切需要加强交往,民族融合这一大趋势密不可分,更与清朝比较成功的民族政策息息相关。

准噶尔汗国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清朝一定要消灭它呢

准噶尔汗国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清朝一定要消灭它呢

准噶尔汗国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清朝一定要消灭它呢本文导读:早在清朝兴起的时候,还是东北一方政权,那时皇太极还被明朝阻隔在关外,为了一心对付明朝,提出了满蒙一家,毕竟当时他打败了黄金家族最后大汗林丹汗,夺得了蒙古帝国世传玉玺,所以全蒙古尊奉大清皇帝为蒙古大汗,为此皇太极给自己起了天聪汗。

从那时起,漠南漠北基本就承认他为共主,漠北虽然当时没有臣服可表面上会做文章,原因他也是达延汗的一份子,清朝皇帝的目标和他们一样,所以形式上臣服了。

至于漠西,就是所谓伊犁地区,其中也包括准噶尔,他们也同样上表臣服,所以准噶尔汗国一直被示为大清的臣子,臣子叛乱,主子教训是自然之理,不论如何也不可能被冠以他与他国之间。

清朝就因为准噶尔汗国才对西北地区大动干戈的,准噶尔汗国在葛尔丹一朝势力坐大,雄居西北,从伊犁地区一向向四周辐射,控制了新疆大部分地区,又挥师哈萨克汗国,基本算搞定了。

现在他又和北部沙俄接壤,也是阻碍沙俄帝国南下的强大力量,可是准噶尔汗国没有想到这一点,而是想试图利用沙俄对付大清,毕竟那时的大清已经打败了明朝,拥有中原,实力不容忽视,所以他才拉出沙俄。

沙俄帝国和清朝不相上下,那时也出了一个伟大帝王叫彼得大帝,善于学习欧洲的先进东西,来武装沙俄,彼得大帝可以说和康熙帝一样,是个雄心勃勃的帝王。

可惜沙俄却有点怕清朝,原因是雅克萨之战,沙俄意图没有得逞,被大清在黑龙江打得落花流水,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由于模糊的勘界已经让沙俄达到了满意的程度,那时沙俄被拒在外兴安岭以北,他们最喜欢不毛之地,所以一直盘踞在西伯利亚地区。

就因为此,噶尔丹意图失效了,沙俄只是暗中支持,却不敢正面来,噶尔丹仗着沙俄先进武器开始东征大清,他当场撕掉了康熙帝的劝降信,从漠北入手,穿过外蒙古广袤平坦的地形进入大清北疆,可在乌兰布通,他们进军停止了。

康熙帝他哪能惹得起,从内地调的二十万大军就将他平定了,一直追到外蒙的莫昭多,噶尔丹可以说是一路丢盔弃甲,后方又起火了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坦布夺取准噶尔汗国权利,试图将噶尔丹大军扼杀于外,噶尔丹势单力薄没办法选择自杀,清朝一闻噶尔丹一死那时还好收兵了。

明清之际,和硕特汗国、准噶尔汗国、清朝才是最后的三家角逐者

明清之际,和硕特汗国、准噶尔汗国、清朝才是最后的三家角逐者

明清之际,和硕特汗国、准噶尔汗国、清朝才是最后的三家角逐者2020-10-25 22:10明亡清兴之际的中国历史,我们大多关注的是大明、李自成、张献忠和关外的清朝,这四大势力固然是历史的主线,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整个中国,当时的我国其实还存在其它的政权,比如几乎与清军入关同时的和硕特汗国。

1,明清之际的青藏高原西藏,在明朝之时称为乌斯藏。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曾在西藏地区设立了乌斯藏都指挥使司,但大明在青藏高原事实上并没有军事存在,也谈不上有效的管理。

而从公元1509年开始,青海便被蒙古诸部所占据,大明在青藏高原连名义上的羁糜也不复存在。

所以,明朝末年,崇祯一直为后金和李自成所困,但青藏高原的局势如何变化,是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的。

此时的西藏,政教斗争频仍。

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派:前藏地区的格鲁派(达赖和班禅)、后藏地区藏巴汗支持的噶玛噶举派。

藏巴汗,是后藏上部之王。

2,清朝入关后对青藏高原的态度从公元1644年至公元1662年,清朝用了18年的时间将中原的李自成、张献忠、南明全部消灭,统一了传统的中原地区。

中原,加上清朝的龙兴之地,这便是当时的清朝版图。

清朝与明朝不同,它在入关之前便通过征服漠南蒙古将“蒙古大汗”的头衔揽入怀中,也就是说,清朝皇帝既是中原的皇帝,也是蒙古的大汗,满蒙一体是清朝的根基。

于是,如何使蒙古人彻底臣服清朝便成了清朝皇帝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源出西藏。

因此,犹如用儒家掌控中原一样,清朝要想彻底臣服蒙古三部,必须征服青藏高原。

3,卫拉特蒙古介入西藏政教之争明清之际,藏传佛教格鲁派倍受噶玛噶举派的打压,于是转而向信奉格鲁派佛教的卫拉特蒙古求援。

卫拉特蒙古,即明朝时期的瓦剌。

此时,卫拉特蒙古的盟主是和硕特部的顾实汗,从小以勇武著称。

顾实汗在接到格鲁派的求援后化装成朝圣的香客,亲赴拉萨对当时西藏的政局进行了考察。

之后,顾实汗决定出兵,这一年是公元1636年,与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是同一年。

多伦会盟的重要意义介绍

多伦会盟的重要意义介绍

多伦会盟的重要意义介绍 清朝康熙帝为调解喀尔喀蒙古各部之间的⽭盾,加强北⽅边防及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遂于多伦举⾏会盟,那么你了解多伦会盟的重要意义吗?下⾯由店铺为你提供的多伦会盟的重要意义,让我们⼀起来了解这段。

多伦会盟的重要意义介绍 多伦会盟的所在地位于⼗三⾥滩草原,在这⾥,它东西长⼤约有⼗公⾥左右,南北的宽长约为6公⾥左右,这⾥地势平坦,是⼀⽚⾮常辽阔的草滩,其中多京公路横贯东西,交通⼗分便利。

在清王朝初期,康熙帝就是在这⾥进⾏了史上著名的会盟,促进了国家的和平统⼀。

那么多伦会盟⼜带来了哪些意义呢? 从历史上的⾓度来看,康熙三⼗年五⽉,清王朝为了巩固国家北部边疆的安全,选择位置适中的多伦诺尔,并召集进⼊漠南的喀尔喀三部⾸领和哲布尊丹巴活佛,以及内蒙古各部四⼗⼋旗王公贵族在距多伦城⼤约25公⾥的⼗三⾥滩草原举⾏会盟。

康熙帝通过赏赐,宴请,册封,化解了各个部族之间的⽭盾,使他们尽释前嫌。

另外还在会盟宴会上,对内蒙各旗给予了⼀定的奖励。

还共同商讨北部边疆的相关事宜,还按照内蒙古设旗的,对喀尔喀各部编设了盟旗,从⽽最终确⽴了对外蒙古的统治和管辖。

从此,改善了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之间的关系,并使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加强。

另外,外蒙古则正式的列⼊到了清政府的版图中。

这样⼀来就彻底解决了两千多年来蒙古⾼原对中原威胁。

虽然,已经历经⼏百年的时间,在时间的冲刷下,昔⽇那威武壮观的会盟场⾯早已经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亘古不变的草原和发⽣的往事。

多伦会盟的主持介绍 关于历史上的多伦会盟,它不仅是清政府有效统治喀尔喀蒙古的转折,还是密切了内外蒙古与清中央政府的关系,在⼀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外族的侵略,对巩固清代多民族国家的统⼀具有积极意义。

那么关于这次的多伦会盟,它的主持⼈⼜是谁呢? 多伦会盟的主持⼈:康熙帝 通过对这⼀事件的解读,我们了解到,这⼀事件的主要主持⼈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康熙帝。

关于康熙帝,他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以及清定都北京后第⼆位皇帝,年号是康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