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ppt

合集下载

(ppt版)网络安全入侵检测培训课程

(ppt版)网络安全入侵检测培训课程
传统平安措施不能满足这一点
第五页,共四十八页。
入侵检测 系统概述 (jiǎn cè) 第六页,共四十八页。
入侵(rùqīn)检测系统的定义
入侵〔Intrusion〕
企图进入或滥用计算机或网络系统的行为
可能来自于网络内部的合法用户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
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发现(fāxiàn)各种攻击企图、攻击 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 用性
利用snmp了解网络结构
搜集网络管理信息 网络管理软件也成为黑客入侵的一直辅助手段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
自身 隐藏 (zìshēn)
典型的黑客使用如下技术来隐藏IP地址 通过telnet在以前(yǐqián)攻克的Unix主机上
跳转 通过终端管理器在windows主机上跳转 配置代理效劳器 更高级的黑客,精通利用 交换侵入主机
入侵检测(jiǎn cè)引擎工作流程 - 2
监听局部 网络接口混杂模式
根据设置过滤一些数据包
协议分析
IP,IPX,PPP,......
数据分析
根据相应的协议调用(diàoyòng)相应的数据分析函数
一个协议数据有多个数据分析函数处理 数据分析的方法是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
引擎管理
数据的完整、可用 数据保密性
信息的加密存储和传输
第二页,共四十八页。
平安的分层结构和主要(zhǔyào)技术
数据平安层 应用平安层 用户平安层
加密
访问控制
授权
用户/组管理
单机登录
身份认证
系统平安层 反病毒
风险评估
入侵检测
审计分析
网络(wǎngluò) 平安层

数据挖掘综述PPT课件

数据挖掘综述PPT课件
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信息应具有先未知,有效 和可实用三个特征.
3 数据挖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3.1 研究历史 3.2 国内现状 3.3 业界现状 3.4 出版物及工具
3.1 研究Βιβλιοθήκη 史3.2 国内现状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支持我们对该领域 的研究项目。目前,国内的许多科研单位和高等 院校竞相开展知识发现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这些单位包括清华大学、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空军第三研究所、海军装备论证中心等。其中, 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对模糊方法在知识发现中的 应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北京大学也在开展对 数据立方体代数的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复旦大 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数学研究 所、吉林大学等单位开展了对关联规则开采算法 的优化和改造;南京大学、四川联合大学和上海 交通大学等单位探讨、研究了非结构化数据的知 识发现以及Web数据挖掘。
4. 数据挖掘研究的内容
目前DMKD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基础理论、发现算法、数据仓库、可视 化技术、定性定量互换模型、知识表示方 法、发现知识的维护和再利用、半结构化 和非结构化数据中的知识发现以及网上数 据挖掘等。
数据挖掘所发现的知识最常见的有以下 几类:
4.1 广义知识 (Generalization) 4.2 关联知识 (Association) 4.3 分类知识(Classification & Clustering) 4.4 预测型知识(Prediction) 4.5 偏差型知识(Deviation)
数据源必须是真实的、大量的、含噪声的; 发现的是用户感兴趣的知识;发现的知识要可接 受、可理解、可运用;
2.1数据挖掘的定义
商业角度的定义
数据挖掘是一种新的商业信息处理技术,其 主要特点是对商业数据库中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 抽取、转换、分析和其他模型化处理,从中提取 辅助商业决策的关键性数据。

入侵检测技术.ppt

入侵检测技术.ppt
第1章 入侵检测概述
曹元大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
入侵检测概述
1
第1章 入侵检测概述
概述:
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入侵检测的产生与发展 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
入侵检测概述
2
网络安全的实质
保障系统中的人、设备、设施、软件、数据以及各种供 给品等要素避免各种偶然的或人为的破坏或攻击,使它 们发挥正常,保障系统能安全可靠地工作 。
防御
入侵检测概述 12
入侵检测的缺点
不能弥补差的认证机制 如果没有人的干预,不能管理攻击调查 不能知道安全策略的内容 不能弥补网络协议上的弱点 不能弥补系统提供质量或完整性的问题 不能分析一个堵塞的网络 不能处理有关packet-level的攻击
入侵检测概述 13
研究入侵检测的必要性-1
入侵检测是最近1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动态的监控、预 防或抵御系统入侵行为的安全机制。主要通过监控网 络、系统的状态、行为以及系统的使用情况,来检测系 统用户的越权使用以及系统外部的入侵者利用系统的安 全缺陷对系统进行入侵的企图。
入侵检测概述
4
网络安全的P2DR模型与入侵检测
Policy(安全策略) Protection(防护) Detection(检测) Response(响应)
从1996年到1999年,SRI开始EMERALD的研究,它是 NIDES的后继者。
入侵检测概述
8
主机和网络IDS的集成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DIDS)最早试图把 基于主机的方法和网 络监视方法集成在一 起。
DIDS的最初概念是采 用集中式控制技术, 向DIDS中心控制器发 报告。
DIDS主管 专家系统 用户界面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PPT课件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PPT课件
➢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产品的起源
➢审计技术:产生、记录并检查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系统事件
记录的过程
➢审计的目标:
–确定和保持系统活动中每个人的责任 –重建事件
–评估损失 –监测系统的问题区 –提供有效的灾难恢复
–阻止系统的不正当使用
为什么需要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中已经安装了防火墙系统,为什么还 需要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传统的操作系统加固技术和防火墙隔离技 术等都是静态安全防御技术,它们主要是 基于各种形式的静态禁止策略,对网络环 境下日新月异的攻击手段缺乏主动的反应。
入侵检测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动态的监 控、预防或抵御系统入侵行为的安全机制, 主要通过实时监控网络和系统的状态、行 为以及系统的使用情况,来检测系统用户 的越权使用以及系统外部的入侵者利用系 统的安全缺陷对系统进行入侵的企图。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NIDS) 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关 键点被动地监听网络上传输的原始流量,对获取的网络 数据包进行分析处理,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以识别、 判定攻击事件。
HIDS: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HIDS) 一般主要使用操作系 统的审计日志作为主要数据源输入,试图从日志判断滥 用和入侵事件的线索。
什么导致黑客入侵
服务(service)导致黑客入侵
– 没有开启任何服务的主机绝对是安全的主机
信息安全的隐患存在于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过程中
小结
网络入侵概念的广泛性 服务导致黑客的入侵 网络安全的核心就是信息的安全
第二节:攻击的一般步骤
恶意用户为什么总是能成功入侵系统?前提 条件就是系统的安全问题有漏洞,没有百 分百的安全。任何系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 弱点,即时使用了最新的技术,但由于系 统的用户的错误操作也会使系统产生漏洞。

入侵检测技术2378852页PPT

入侵检测技术2378852页PPT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目标系统 审计记录
审计记录收集方法
审计记录预处理
异常检测
误用检测
安全管理员接口
审计记录数据 归档/查询
审计记录 数据库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 优点
性能价格比高 细腻性,审计内容全面 视野集中 适用于加密及交换环境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 缺点
额外产生的安全问题 依赖性强 如果主机数目多,代价过大 不能监控网络上的情况
(1)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机制的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① 为安全职员提供足够的信息使之能够将问题 局限于局部,而信息量不足以以其为基础进 行攻击。
② 优化审计记录的内容,审计分析机制应该可 以对一些特定资源辨认正常的行为。
(2)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的诞生
3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分析系统 侦听器
管理/配置 分析结果
入侵分析引擎器
侦听器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 优点 检测范围广 无需改变主机配置和性能 独立性和操作系统无关性 安装方便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 缺点
不能检测不同网段的网络包 很难检测复杂的需要大量计算的攻击 协同工作能力弱 难以处理加密的会话
❖ 被动的入侵检测系统。被动的入侵检测系统在检测 出对系统的入侵攻击后只是产生报警信息通知系统 安全管理员,至于之后的处理工作则由系统管理员 来完成。
根据系统各个模块运行的分布方式
❖ 集中式入侵检测系统。系统的各个模块包括数据的 收集与分析以及响应都集中在一台主机上运行,这 种方式适用于网络环境比较简单的情况。
(1)入侵性而非异常。 (2)非入侵性且异常。 (3)非入侵性非异常。 (4)入侵性且异常。

入侵检测系统及应用 PPT课件

入侵检测系统及应用 PPT课件
4.3.1 分布式入侵检测框架及检测机制 随着高速网络的发展,网络范围的拓宽,各种分布式网 络技术、网络服务的发展,使原来的网络入侵检测很难适 应现在的状况。因此有必要把检测分析过程也实现分布化。 在分布式结构中,n个检测器分布在网络环境中,直接接 受sensor(传感器)的数据,有效的利用各个主机的资源, 消除了集中式检测的运算瓶颈和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大量 的数据用不着在网络中传输,大大降低了网络带宽的占用, 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除了以上两类主要数据分析技术外,研究人员还提出了 一些新的分析技术,如免疫系统、基因算法、数据挖掘、 基于代理的检测等。本节详细内容参见书本P126~P129页。
2020/3/31
3
4.1.3 主要入侵检测模型
如果按照检测对象划分,入侵检测技术又可分为“基于 主机的检测”、“基于网络的检测”和“混合型检测”三 大类。
本节详细内容参见书本P132~P134页。
2020/3/31
7
4.2 入侵检测原理和应用
4.2.1 入侵检测原理 从总体来说,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收集系 统和非系统中的信息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采 取相应措施。 1. 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包括收集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 和行为。入侵检测利用的信息一般来自:系统和网络日志 文件、非正常的目录和文件改变、非正常的程序执行这三 个方面。 2. 信号分析 对收集到的有关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 行为等信息,是通过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性分析这 三种手段进行分析的。前两种用于实时入侵检测,完整性 分析用于事后分析。
4.3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由于传统入侵检测技术的种种不足,加上新型的分布式 入侵和攻击行为的频繁出现,所以一种新型的入侵检测技 术就诞生了,那就是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它包 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它是针对分布式网络攻击的检测方 法;其次使用分布式方法检测分布式的攻击,其中的关键 技术为检测信息的协同处理与入侵攻击的全局信息提取。

《入侵检测技术》PPT课件 (2)

《入侵检测技术》PPT课件 (2)
后再从中选出最适合的规则进行推理,得出判断结论。
入侵行为一般不会通过一条规则就被发现,一条规则判断
完成,其结果可以作为新的事实加入到已有事实的集合中,
和其它事实和信息一道可能又会引起新的规则的执行;
如此往复,直到没有新的规则被执行,对入侵行为的检测
才结束,得出是否存在入侵行为的结论。
2021/7/9
的软硬件系统。
基本方法:收集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信息,并对
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对保护的系统进行安全审计、
监控、攻击识别并作出实时的反应。
2021/7/9
入侵检测主要目的
(1)识别攻击行为和捕获入侵者。
(2)应急响应:及时阻止攻击活动。
(3)检测安全防范的效果。
(4)发现新的攻击。
(5)威慑攻击者。
2021/7/9
根据已知的入侵模式来检测入侵。将已知的
攻击行为编成某种特征模式,如果入侵者攻击
方式恰好匹配上检测系统中的模式库,则攻击
行为就被检测到。
2021/7/9
模式匹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模式匹配:
将已知的攻击行为编成某种特征模式(signature),
形成特征库;
信息收集模块根据特征库中的特征收集被保护系
统的特征信息;
某种模型进行处理的结果,能够稳定、准确的区
分开正常和异常行为。
2021/7/9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通过对大量神经元和神经元所组成
的网络的模拟,实现了对人脑收集、加工、存储
以至运用信息能力的模拟。
外界信号是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人脑对信号的
反应对应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出,神经元是大量的
简单的处理单元,神经元对外界信号的传递效果

入侵检测技术ppt课件共132页PPT

入侵检测技术ppt课件共132页PPT
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
入侵检测技术
惠东
入侵检测的定义
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发现各种攻 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 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入 侵检测系统
IDS :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 他提出了一种对计算机系统风险和威胁的分类方
法,并将威胁分为外部渗透、内部渗透和不法行 为三种
▪ 还提出了利用审计跟踪数据监视入侵活动的思想。
这份报告被公认为是入侵检测的开山之作
入侵检测的起源(4)
从1984年到1986年,乔治敦大学的Dorothy Denning 和SRI/CSL的Peter Neumann研究出了一个实时入侵检 测系统模型,取名为IDES(入侵检测专家系统)
显然,对用户活动来讲,不正常的或不期望的 行为就是重复登录失败、登录到不期望的位置 以及非授权的企图访问重要文件等等
系统目录和文件的异常变化
网络环境中的文件系统包含很多软件和数据文 件,包含重要信息的文件和私有数据文件经常 是黑客修改或破坏的目标。目录和文件中的不 期望的改变(包括修改、创建和删除),特别 是那些正常情况下限制访问的,很可能就是一 种入侵产生的指示和信号
局限性 无法处理网络内部的攻击 误报警,缓慢攻击,新的攻 击模式 并不能真正扫描漏洞
可视为防火墙上的一个漏洞 功能单一
入侵检测起源
1980年 Anderson提出:入侵检测概念,分类方法 1987年 Denning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入侵检测模型
独立性 :系统、环境、脆弱性、入侵种类 系统框架:异常检测器,专家系统 90年初:CMDS™、NetProwler™、NetRanger™ ISS RealSecure™

入侵检测系统ppt课件

入侵检测系统ppt课件
网络入侵的特点
没有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通过网络的攻击往往混杂在大量正常的网络活动之间,
隐蔽性强; 入侵手段更加隐蔽和复杂。
3
为什么需要IDS?
单一防护产品的弱点
防御方法和防御策略的有限性 动态多变的网络环境 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威胁
4
为什么需要IDS?
关于防火墙
网络边界的设备,只能抵挡外部來的入侵行为 自身存在弱点,也可能被攻破 对某些攻击保护很弱 即使透过防火墙的保护,合法的使用者仍会非法地使用
入侵检测系统IDS
1
黑客攻击日益猖獗,防范问题日趋 严峻
政府、军事、邮电和金融网络是黑客攻击的主要目 标。即便已经拥有高性能防火墙等安全产品,依然 抵挡不住这些黑客对网络和系统的破坏。据统计, 几乎每20秒全球就有一起黑客事件发生,仅美国每 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过100亿美元。
2
网络入侵的特点
包括文件和目录的内容及属性 在发现被更改的、被安装木马的应用程序方面特别有效
20
主动响应 被动响应
响应动作
21
入侵检测性能关键参数
误报(false positive):如果系统错误地将异常活动定 义为入侵
漏报(false negative):如果系统未能检测出真正的 入侵行为
12
入侵检测的工作过程
信息收集
检测引擎从信息源收集系统、网络、状态和行为信息。
信息分析
从信息中查找和分析表征入侵的异常和可疑信息。
告警与响应
根据入侵性质和类型,做出相应的告警和响应。
13
信息收集
入侵检测的第一步是信息收集,收集内容包括系统 、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

网络安全攻击与入侵检测技术资料PPT课件

网络安全攻击与入侵检测技术资料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加密与认证技术 防火墙技术 网络安全与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防病毒技术 网络管理技术 网络安全测评
第26页/共27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7页/共27页
第13页/共27页
1.故障管理(Fault Management)
• 是对网络环境中的问题和故障进行定位的过程。 • 包括故障检测、隔离和纠正三方面,主要功能:
(1)维护并检查错误日志 (2)接受错误检测报告并做出响应 (3)跟踪、辨认故障 (4)执行诊断测试 (5)纠正错误,重新开始服务
第14页/共27页
第21页/共27页
网络安全测评标准
• 1.可信计算机标准评价准则 • 2.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第22页/共27页
1.可信计算机标准评价准则
• 1983年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可信计算机标准评价准则》,简称TCSEC,又称桔皮书 • 把计算机安全等级分为4类7个级别。依据安全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D、C1、C2、B1、B2、B3、A,
网络安全测评内容
• 网络安全测评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策略测评 (2)网络物理安全测评 (3)网络体系的安全性测评 (4)安全服务测评 (5)病毒防护安全性测评 (6)其它测评,如审计的安全性测评、备份的安全性测评、紧急事件响应测评、安全组织和管理测评等
第25页/共27页
本讲小结
第10页/共27页
网络管理系统
• 网络管理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网络服务 (2)网络维护 (3)网络处理
• 网络管理系统 是一个软硬件结合以软件为主的分布式网络应用系统,可以帮助网络管理者维护和监视网络的运行,生 成网络信息日志,分析和研究网络。
第11页/共27页

入侵检测培训30页PPT文档

入侵检测培训30页PPT文档

入侵检测存在的必然性
关于防火墙 网络边界的设备 自身可以被攻破 对某些攻击保护很弱 不是所有的威胁来自防火墙外部 入侵很容易 入侵教程随处可见 各种工具唾手可得 网络攻击事件成倍增长
网络安全工具的特点
名称
优点
防火墙 可简化网络管理,产品成熟
IDS 实时监控网络安全状态
局限性
无法处理网络内部的攻击
NIDS的检测技术
异常检测 异常检测首先给系统对象(用户、文件、目录和设备等)创建一个统计 描述,包括统计正常使用时的测量属性,如访问次数、操作失败次数和 延时等。测量属性的平均值被用来与网络、系统的行为进行比较,当观 察值在正常值范围之外时,IDS就会判断有入侵发生。 优点:可以检测到未知入侵和复杂的入侵。 缺点:误报、漏报率高。
第二部分 组件简介
NIDS产品组件的组成
控制台(Console) EventCollector(事件收集器) LogServer Sensor(传感器) Report(报表查询工具) DB(数据库)
NIDS产品组件的组成
Network Defenders
Enterprise Database
NIDS在网络上被动的、无声的收集它所关心的报文。 对收集来的报文,入侵检测系统提取相应的流量统计特征值,并利 用内置的入侵知识库,与这些流量特征进行智能分析比较匹配。 根据预设的阀值,匹配耦合度较高的报文流量将被认为是攻击或者 网络的滥用和误用行为,入侵检测系统将根据相应的配置进行报警或进 行有限度的反击。
NIDS的检测技术
协议分析 协议分析是在传统模式匹配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入侵检测 技术。它充分利用了网络协议的高度有序性,并结合了高速数据包捕捉、 协议分析和命令解析,来快速检测某个攻击特征是否存在,这种技术正 逐渐进入成熟应用阶段。 优点:协议分析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即使在高负载的高速网络上,也能 逐个分析所有的数据包。

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JA hi u ZHANG a gc e g Dein a d i lm e tto fn t r n r so eeto ytm ae n d t n I S — o. g Ch n -h n . s n mp e n ain o ewo k itu in d tcin s se b sd o a ml - g a
d tci n s se u iie aa mi i g tc i e t d l se i n lssmo l a o l t cin e gn d c reai n a lz r Th ee to y tm tlz s d t n n e hnqu o a d cu trng a ay i due, n may dee to n ie an o rl to nay e . e s se c n n to y efci ey d t c e i v so b tas r mo edee tv p e S tc n s l ea p o l m h tg n r ewok d tc y t m a o nl fe tv l ee tn w n a in, u lo p o t t cie s e d. o i a ov r b e t a e e a n t r e e t l s se d e oh n o ne i a in a l a e h e ltme d ma d. y t m o s n t i g t w nv so s wel sme tte r a —i e n K e wor y ds:i t so t cin; a a mii g; n r nr in dee t u o d t n n S o t
达 到 实时 性要 求 的 同 时 , 决 了 一般 网络 入 侵 检 测 系统 对 新 的入 侵 行 为 无能 为 力 的 问题 。 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挖掘技术在入侵检测中的 应用
1、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
• 数据挖掘(data mining):也称为数据库 中的知识发现(KDD,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是指从大型 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提取出人们感兴趣 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隐含的、事先未知 的潜在的有用信息。可以作为决策支持 和分析的工具。
K-means
• 初始参数-类别数&初始类别中心; • 聚类有效性函数-最小误差; • 优点: 聚类时间快; • 缺点: 对初始参数敏感; 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K-means步骤
• • • • • 1 设置初始类别中心和类别数; 2 根据类别中心对数据进行类别划分; 3 重新计算当前类别划分下每类的中心; 4 在得到类别中心下继续进行类别划分; 5 如果连续两次的类别划分结果不变则停止算法;否则 循环2~5 ;
数据的分布进行类别划分
聚类与分类的区别
• 有类别标记和无类别标记; • 有监督与无监督; (有训练语料与无训练语料) • Train And Classification (分类); • No Train(聚类);
聚类的基本要素
• 定义数据之间的相似度; • 聚类有效性函数(停止判别条件);
基于聚类的入侵检测方法
• 无指导的入侵检测方法
– 是在未标记的数据上训练模型并检测入侵, 不需要任何先验知识,可能检测新的、未知 的入侵。
• 基于基本的假定:
– 正常行为较入侵行为占绝对的比例; – 入侵行为偏离正常行为是可以区别的。
聚类簇
无指导的聚类检测过程
• 1.模型建立
– 第一步:对训练集T1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 T1={C1,C2,…,Ck}; – 第二步:给簇做标记:统计每个簇Ci(1≤i ≤k)的 异常因子或数据量的大小。
RIPPER分类算法提取出的分类规则:
聚类分析
• 与分类分析不同,聚类分析输入的是一 组未分类记录,并且这些记录应分成几 类事先并不知道。
• 聚类分析就是通过分析记录数据,合理 地划分记录集合,确定每个记录所在类 别。
什么是聚类?
• 聚类就是对大量未知标注的数据集,按 数据的内在相似性将数据集划分为多个 类别,使类别内的数据相似度较大而类 别间的数据相似度较小;
• 规则举例 • 经典算法
– Apriori 算法
关联分析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表1 telnet命令记录
关联分析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序列模式分析
• 和关联分析相似,但序列模式分析的侧 重点在于分析数据间的前后序列关系。
• 发现数据库中形如“在某一段时间内, 顾客购买商品A,接着购买商品B,而后 购买商品C,即序列A=>B =>C出现的频 度较高”之类的知识。
– 聚类算法时间复杂度低; – 聚类精度高,能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聚集在分离的簇 中; – 给簇准确做标记,能得到较准确的分类模型。
基于聚类的检测方法
• 主要由两大模块构成:
– 模型建立 – 模型评估
• 第一步:对训练集进行聚类; • 第二步:利用聚类结果得到分类模型; • 检测率:被正确检测的攻击记录数占整个攻击记录数的比例。 • 误报率:表示正常记录被检测为攻击的记录数占整个正常记录 数的比例。 • 未见攻击类型的检测率:表示测试集中出现而训练集中没有出 现的新类型攻击记录被正确检测的比例。
分类分析
• 设有一个数据库和一组具有不同特征的类别标记,该 数据库中每一个记录都被赋予一个类别的标记,这个 数据库称为示例数据库或训练集,分类分析就是通过 分析训练集中的数据,为每个类别做出准确的描述或 挖掘出分类规则,然后用这个分类规则对其他数据库 中的记录进行分类。 • 例如:信用卡公司的数据库中保持着各持卡人的记录 ,公司根据信誉程度已将持卡人记录分成3类:高、 中、低。并且将类别标记已赋给各个记录,分类分析 就是挖掘出分类规则,如“信誉良好的客户指那些年 收入在5万以上,年龄在40~50岁之间的人士”,然 后根据规则对具有相同属性的数据库记录进行分类。
1. 在聚类算法的不同阶段会得到不同的类别划分结果,可以通过聚类有效性函数 来判断多个划分结果中哪个是有效的; 2. 使用有效性函数作为算法停止的判别条件,当类别划分结果达到聚类有效性函 数时即可停止算法运行;
• 类别划分策略(算法);
通过何种类别划分方式使类别划分结果达到有效性函数;
相似度
• Euclidean Distance
Euclidean( Ai , Aj ) ( Aim Ajm)
m 1 r
数据表示为向量,向量中某一维对应数据某一特征或属性
仅计算了数据向量中属于同一维度特征的权值差距;
聚类有效性函数
• 最小误差(Je):
c个类别,待聚类数据x,mi为类别Ci的中心, mi
xCi
x
| Ci |
• 2.确定模型:确定每个簇的类中心和半径阈值 r。 • 3.利用最近邻分类方法对测试集中的每个对象 进行分类;
Thank You!
初始值敏感
初始化4个类别中心; 左侧的全体数据仅与第一个类别中心相似;
层次聚类
• 分裂或凝聚
算法运行到某一阶段,类别划分结果达到聚类标准时 即可停止分裂或凝聚;
基于聚类的入侵检测方法
• 由于IDS需要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对建模和 检测的准确性、时效性要求高,因此在研究基 于聚类的入侵检测方法时重点考虑三个方面的 要求:
2、数据挖掘主要技术
• • • • 关联分析 序列模式分析 分类分析 聚类分析
关联分析
• 从大量数据的项集之间发现有趣的、频繁出现的模式 、关联和相关性。应用于购物篮分析、捆绑销售等。 • 典型案例:
– “尿布与啤酒”:在美国,一些年轻的父亲下班后经常要到 超市购买尿布,超市也因此发现了一个规律,在购买婴儿尿 布的年轻父亲们中,有30%~40%的人同时要买一些啤酒。超 市随后调整了货架的摆放,把尿布和啤酒放在一起,明显增 加了销售额。我们还可以根据关联规则在商品销售方面做各 种促销活动。 – {尿布}{啤酒} – {啤酒、尿布}{奶酪、巧克力}
分类分析
• 数据集合 Data ,类别标记集合 C
x Data, Class( x) C
• 数据集合: 训练数据 TrainData 待分类数据 ClassData • 已知 x TrainData; konwClass( x)&&Class( x) C • 问题:t ClassData; Class(t)? • 方法:根据训练数据获得类别划分标准 f ( x)
t ClassData; Class(t) f (t)
分类图示
训练数据 待分类数据
1 2
3
4
分类分析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 入侵检测可以看作是一个分类问题:我 们希望能把每一个审计记录分类到可能 的类别中,正常或某种特定的入侵。
分类分析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 表 Telnet记录
分类分析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Je || x mi ||2
i 1 xCi
c
Je越小聚类结果越好
Je 衡量属于不同类别的数据与类别中心的的误差和;
• 最小方差:
1 Si 2 n
xCi x ' Ci

' 2 || x x ||
S i 衡量同一类别内数据的平均误差和;
聚类算法的简单分类
• • • • 基于划分: 基于层次: 基于密度: 基于网格: K-means, K-medoids HFC DBSCAN CLIQUE , ST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